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

吴晓波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 2008-2018

  • 谨以此书献给正在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

序 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 在人们高涨的、从未有过的消费热情背后,是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屈从和冷漠,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什么都不相信,除了已经到手和即将到手的个人利益。

2008 不确定的开始

  • 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企业史人物 | 首善光标 |

  • 他的种种行善之举,看上去并无恶意,但一次次地混淆了人们对企业家慈善的认知。从“亿元钱墙”、数度改名乃至去台湾和美国“发红包”,他让公共社会不但没有感受到慈善本意中的慈悲与舍得,反而从中体味到了金钱的恶俗和反现代性。

2009 V形反弹的代价

  • 在中国,人们常常把宏观经济管理(宏观调控)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微观干预混为一谈。假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实际上等于复辟命令经济。这不但会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和损害经济的活动,还会带来强化寻租环境、使腐败活动泛滥等恶果。这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企业史人物 | 哈儿建馆 |

  • 樊建川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了24座博物馆,收藏文物800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3件,大多以“抗战”为主题。
  • 馆中有一面“死”字旗,是四川北川县王者成送给儿子入伍的礼物。一块白色的布,中央一个大大的“死”字,左侧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2010 超越日本

  • 在中国互联网史上,3Q大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个人电脑时代最为血腥的“最后一战”。它证明在一个法治缺失的时代,丛林法则是唯一的公约,而任何以“公平”的名义发动的战争,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另外一种垄断。对垄断的厌恶及迷恋,如同人的本性一样,根深蒂固而难以更轨。
  • 日后来看,2010年的微博世界竟是最后的一次广场草根狂欢。

企业史人物 | “大炮”开博 |

  • 在他看来,这个畸形行业的所有弊病都是土地国有化造成的,因为国家控制了供给权,从而使得土地具备了类货币的性质,成为政府调节宏观经济和财富分配的重要筹码。
  • 任志强、王功权及李开复等人的出现,模糊了企业家与公共意见领袖之间的界线,这似乎是近十年来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

2011 “中国要歇菜了吗?”

  • 成功了,就是一道风景,失败了,就是美好回忆。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好像老在做着让人察觉不到的小事,还总是失败,还总是不放弃。

企业史人物 | 凡客陈年 |

  • 陈年第一次发现自己的问题,是有一次去跑仓库,他看到了五花八门的各类商品,据说品类数竟多达19万种,其中包括菜刀和拖把。“有谁会来我们网站上买拖把呢?”他问年轻的下属们。
  • 商业是一场持久战,一开始比的是灵感、勇猛和运气,接下来拼的是坚忍、格局和理性。

2012 落幕上半场

  • 同时,它也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局势的种种难题:“‘国进民退’的模式让本应最具活力的民营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沉重的税务压力让它们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更难生存,资本纷纷外逃,弊端凸显。经济产业结构畸形,不得不进行调整,但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困难重重,前途未卜。中国的经济结构过分依赖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消费,还未起到真正拉动内需的作用。地方政府追求巨额投资而大规模举债,危机四伏。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规划混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

企业史人物 | 赛道投手 |

  • 如王尔德所言,“‘傻瓜’创造了世界,聪明人不得不生活于其中”。

2013 金钱永不眠

  • 在这个转型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而人被时代改变的部分,似乎大于他对时代的改变,因此,所谓进步的意义,也在不同的人生中得到迥异的评判。正如易卜生所叹息的,“每个人对于他所属于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企业史人物 | 锤子老罗 |

  • 企业家是一个严肃的职业,它被数据拷问,靠理性坚持,所有言行俱有因果报应

2014 卷土重来的泡沫

  • 张瑞敏很感慨地说,在过去讲管理,大家讲的是定量,是边界,是线性管理,但是在今天,互联网的环境中,线性管理已经被非线性管理替代,自发秩序已经被扩展秩序替代,结构主义被解构主义替代,当组织的边界被模糊之后,原有的管理秩序就陷入了瓦解,但是关于失控和瓦解的管理学创新,在今天却是空白。

企业史人物 | 褚健困境 |

  • 检察官提审褚健,问:“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答:“不知道。”曰:“如果不是坐在这里,今天是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答辩日。”
  • 硅谷形成了人才—高校—资本—公司的生态型环境,在这一生态链中所有的资源配置都是建立在成熟、公开的法治土壤之上。而在中国,却往往因制度建设的滞后而阻碍了创新及人才的涌现。

2015 极端的一年

  • 日后来看,这个股市的表现,不但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关系,甚至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也没有关系。所谓的交易复苏,其实都来自政策松绑的效应,以及监管当局对“新庄家”们的刻意宽容,而不是结构优化的结果。它是一个被行政权力严重操控的资本市场,它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壳资源+并购题材+国企利益”。那些连涨10个乃至20多个涨停板的公司无一不得益于“题材”。而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当“题材”如小飞侠般地降临股市之时,必是投机与泡沫并生的野蛮时刻。

企业史人物 | 女工邬霞 |

  • 人间所有的遭遇,一半是诗意,一半是苦难。你将历经沧桑,我已竭尽绵力。

2016 黑天鹅在飞翔

  • 随着O2O狂潮的落幕,他们相继盯上了大数据、无人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疗及新材料等,但是这些领域的技术变革都尚处在黎明阶段,变现并不容易,于是,任何能够带来用户流量和现金流的项目都被认为是性感的,遭到疯狂的追捧。

企业史人物 | 莆田医生 |

  • 这样平均算下来,意味着每位顾客人均消费至少2000元才能将推广成本打平。莆田人对记者抱怨说,市场上很大一部分的私营医院60%~80%的利润都花费在百度竞价上,几乎沦为百度的打工仔。为了把钱赚回来,他们采取提高药价、检查费用、治疗费用等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2017 新中产时代到来

  •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中产社会之后,主流消费者的本土意识必然觉醒,伴随着审美能力的提高及分化,他们更钟情于具有本国文化属性的商品提供者和设计师,由此,将极大地推动商业文明的再次蝶变。
  • 财经人士秦朔评论说:“贾跃亭的梦想听起来比贝佐斯的还要大,他敢于挑战一切的姿态是令人尊敬的,即使失败,也会拓宽后来者的想象力
  • 人类面临的新议题是人工智能革命,它将造成个人价值的终结,除了极少数的精英,99%的人将成为“无用之人”。

企业史人物 | 向死而生 |

  • 向死而生”是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元命题之一,死亡在存在论上不是一个事件,而是存在本身,因此萨特才说,“我不是为着死而是自由的,而是一个要死的自由的人”。在任正非的所有传世文本中,均

2018 改革的“不惑之年”

  •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并非国家治理的唯一目标,它从来被置于稳固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两大前提之下,因此,有着高于经济发展的“人为计划性”和别于他国的中国特色。

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 我一直在潜心观察这一切,但我感兴趣的是大潮,而不是潮水所裹挟着的鱼虾。——安德烈·纪德

总序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 所谓的“历史”,其实都是基于事实的“二次建构”,书写者在价值观的支配之下,对事实进行逻辑性的铺陈和编织。

题记

  •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前言 我对历史的本质始终迷惑不解

  • 一个人要让自己快乐其实是一件不难的事,你只要给自己一个较长时间的目标,然后按部就班地去接近它,实现它。结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非常的单纯和满足。

1978 中国,回来了

  •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 法国思想家、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格森曾说:“说社会的进步是由于历史某个时期的社会思想条件自然而然发生的,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它实际只是在这个社会已经下定决心进行实验之后才一蹴而就的。这就是说,这个社会必须要自信,或无论怎样要允许自己受到震撼,而这种震撼始终是由某个人来赋予的。”邓小平无疑就是伯格森所谓的“某个人”。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 美国律法大师罗尔斯曾经说,建立在个人开明基础上的威权体制,如同“沙上之高楼”,一旦那个威权人物退位或影响力消退,它所具备的进步性便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我觉得每一代人只能做他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事。人活着总要做点事,做了这件,也许就要放弃那一件。我做事从不后悔,即使做了较为愚蠢的事,也不后悔,因为时间总是在往前走的。”

1981 笼子与鸟

  • 中国可能选择的道路,各种事件必须流经的渠道,比我们能够轻易想象到的更窄。——费正清:《美国与中国》[插图],1981年
  • 国有企业的变革必须在稳定和中央的控制下循序渐进,怎么改可以“摸着石头过河”[插图],走一步看一步。而当务之急,是整治那些不听指挥、无法控制的“笼子外的鸟”,正是它们扰乱了整个经济局势。
  • 他进而大胆地写道:“我推测中国假以时日将会采纳一种近似私有产权的产权结构……我可以推断,在未来,劳工、生产工具、机器、建筑物,甚至土地,将会有若干程度的私有使用权及转让权。”这位学者在论文的注脚中还说:即使将来中国容许资源的转让及私有使用权,中国可能也永远不会以“资本主义”或“私有产权”等名词来形容其经济制度。十多年后人们发现,他说对了一半,到2000年前后“私有产权”成为一个被公开运用的名词。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 风太大了,风,在我身后,一片灰砂,染黄了雪白的云层。 我播下了心,它会萌芽吗?会,完全可能。——顾城:《我耕耘》,1982年
  • “八大王事件”和“韩庆生事件”均在当年轰动一时,以后来者的角度来解读:国家是在动用政府机器对体制外的资本力量进行遏制,这样的制度性遏制将在今后的20年时间里持续发生,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决策行为,而是整个中国企业变革的逻辑使然。从中国改革的第一个年份起,依资产身份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政策便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战略,在很多时候,它甚至成了一种改革价值观。在1981年,当国营企业改革推进乏力,而刚刚萌芽的民营力量开始形成一股经济力量的时候,对前者的保护和对后者的遏制便成了一种本能性的政策反应。
  • 跟决心在中国市场上大有收获的日本企业一样,已经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可口可乐开始了它漫长而愉快的征服中国消费者的旅程。似乎在起初,中国人并不喜欢那类似止咳糖浆的味道。此时,可口可乐公司又让人们见识了什么叫商品促销。每当周末,可口可乐的职员就举着标有可口可乐商标的彩色气球,在北京的各大商场推销,五角钱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包装的筷子,一时间人潮如涌。日后搞营销研究的人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
  • 目录册上他都会标上产品的名称和基本数据,还分别标明了“国家价”和“柳市价”,那些对电器一窍不通的经销员跑到各地,一拿出这个目录册就一目了然了。
  • 沧海横流,历史从来浩荡向前。“八大王”身份渺小,命运如蚁,举重若轻的“符合中央精神”六个字似乎已算是还了他们一个公道。

1983 步鑫生年

  •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邓小平领导这场艰巨变革的战略思路:摸着石头往前走,不争论,也不做政策上的明确界定,让最终发生的事实来定义前行的方向。这种改革思维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试验场和冒险乐园,所有的激情和野心都被无限地激发出来,从社会底层喷发出来的火浆终于让大地熊熊燃烧,只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累积,一切都似乎百无禁忌,中国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一次次地受到挑战和冲击,公共价值观念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和物质化。
  • “最后的神话”光芒褪尽,凝成一枚虽不甘心却终被淡忘的“改革化石”。

1984 公司元年

  • 戴尔和思科的出现,基本上代表了日后新技术公司的两种成长路径:独一无二的商业渠道模式,或高度垄断的核心技术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之间的距离,并不在于创始资本的大小,而在于各自对产业成长的视野和理解的差距。

1985 无度的狂欢

  • 跟着感觉走, 紧抓住梦的手, 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活。 ——苏芮:《跟着感觉走》,1985年
  • 在中国改革史和企业史上,“海南汽车倒卖事件”带有很强的“寓言性”,一个地区为了发展经济,令制度的许多欠缺渐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改革的渐进特征日益明显,开始进入漫长的灰色地带。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 这是那些靠创办乡镇企业暴富起来的企业家们的“致富潜规则”——他们充分利用了各级政府的急切和天真心理,以创造公共财富和承担社会职能为理由和承诺,获得了低成本的政策扶持,与城市里的国营企业相比,他们有着体制上的宽松性,同时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让他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客观地说,这些乡镇企业确实活跃了一方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民众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1987 企业家年代

  •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1987年
  • 马胜利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厂长。
  • “学习马胜利”成为全国性的热潮。他的改革思路被总结成“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承包制成为国营企业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
  • 1987年,如日中天的马胜利向社会宣布了一个让人兴奋的决定:他将创办“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从现在开始,在全国20个省市陆续承包100家造纸企业。
  • 没有人去深思这种旋风式承包的可行性以及所蕴含的经营风险,没有严谨的实地调研,充满随意性的承包基数,没有资源整合,没有管理、人才和技术输出,没有集团化经营的战略构想,马胜利的承包是一种“归大堆”式的简单归并,在一些时候,他的承包甚至带着一种莫名的理想主义色彩。
  • 跟那个年代的所有创业者一样,任正非有着一个十分卑微的开始。十多年的荒芜岁月,让一代人不再风华正茂,他们被岁月嘲弄,被苦难打磨,在底层社会的滚打历练和理想幻灭,让他们对生活有着近乎残酷的清醒,他们具备起了“狼”一样的素质,如果命运给了一次翻身的机遇,他们会把所有一切都用上,豪情一搏。
  • 《人民日报》的三位记者提醒说:“改革是一项特别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在事先设计得天衣无缝的情况下进行,改革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摩擦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声音在当时听来非常的刺耳,绝大多数的人们仍然沉浸在对改革的膜拜中,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场经济变革对中国社会可能造成的制度冲击、观念颠覆和阶层分野。
  • 。马胜利当年名重一时,可以说是“天下无人不识君”,他的一举一动都招惹媒体关注,外人及他自己的期望都很高,在这种情形下,要从头开始东山再起,却比寻常人都还要艰难。
  • 在中国企业史上,马胜利被称为“企业承包第一人”,他曾在1986年和1988年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中国只有他一人两次获此荣誉。

1988 资本的苏醒

  • 摆个小摊,胜过县官;喇叭一响,不做省长。——北方民谚,1988年
  •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副科长王文京和他的伙伴苏启强
  • 在当时要注册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国有和集体,没有别的选择,有不少人为了图便利,便顺便挂靠一些国营或集体企业,日后引发的很多产权纠纷便因此而生。
  • 不过,在他看来,让自己的企业有一个清晰的产权似乎更重要。
  • 产权意识的苏醒,意味着从计划体制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中国企业家开始了资本人格上的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 柳传志选中了两家合作者,一家是中国技术转让有限公司,选中它的公开原因是“这家公司的背景就是能大量贷款,在借钱方面有根儿”,而当时不为人知的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是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另一家就是吕谭平的香港导远公司。
  • 在后来的十多年里,这一直是很多国有企业在悄悄尝试的办法:通过引进私人投资者的方式,组建一个产权清晰的子公司,以此形成一个新的资本操作平台,来推动乃至完成母公司的资本改造。
  • 企业家是那些愿意把变革视为机遇,并努力开拓的人
  • 入选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的20人,没有一个最后完成了企业产权的清晰化改造,到2006年,一半企业陷入困境或已经消失。

1989 “倒春寒”

  •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年
  • 耶鲁大学的汉学家史景迁在考察中国历史时曾经得出结论:“我们所考察的历史在其演进的过程中充满了崩溃和重构、革命和进化、征服和发展的循环交替。
  • 所有的人都怀着梦想,然而这些梦想各不相同,
  • 创维、康佳、TCL与四川长虹一起被并称为“中国彩电四强”
  • 从一开始,史玉柱的豪赌天性以及他在营销上的超级天才就毕现无遗。在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他就做出了一个所有部下都反对的决定: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可以免费来珠海参加巨人的销售会。一时间200多位经销商从天南地北齐聚珠海,史玉柱以数十万元的代价,闹腾腾地编织起了一张当时中国电脑行业最大的连锁销售网络。第二年,巨人的汉卡销量就击败联想、四通和北大方正等公司,一跃而居全国同类产业之首,公司获纯利1000多万元。随后,史玉柱又连续开发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等产品。从产品特征可以发现,所有的巨人产品都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汉化”产物,它在技术上并不复杂,却比中关村里那些只知道一味引进、专事倒卖的电脑公司有竞争力得多。巨人很快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成长性最好的高科技企业。 史玉柱的故事符合人们对“创业牛仔”的所有想象:一个身无分文的边城少年,孤身来到冰冷陌生的大城市,凭着自己的本事,在最短的时间里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史玉柱很快成为全国知识青年的偶像,“到深圳去当史玉柱”成为当时无数学子昂然南下的梦想,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这个从不安分的安徽青年迎来了他企业家生涯的第一个巅峰。在未来的十多年里,他的生命将像“过山风”一样地跌宕、传奇,他将陷入疯魔,然后破产,然后再在争议和质疑中重新倔强地站起来。

1990 乍热骤冷

  • “它可能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也可能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我们相信,人类已经决定要抓住积极的一面。人类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对生命、对理想世界的承诺。”
  • 那是一个缺乏善恶感的时代,在“摆脱贫困”这个时代主题面前,一切的道德价值评判都显得苍白无力。
  • “稳定压倒一切”与“摸着石头过河”,以及“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都是邓小平的改革名言,细细咀嚼,其中意蕴一以贯之。
  • 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召开,体育再次展现出它推动经济繁荣的能力
  • 1989年12月2日,上海市委在康平路小礼堂开会筹划开发浦东,身兼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朱镕基明确要求加快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当场有一些干部对此颇有迟疑,银行官员担心交易所起来,会分流银行信贷资金,政策人士担心证券买卖有点像赌博,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国营企业向个人发行股票,会不会搞成变相的私有化?主管意识形态的干部则担心,开交易所会不会在上海滩上又培育出一代资产阶级?朱镕基的表态才使这些干部的思想稳定下来。
  • 无论是海尔、联想还是长虹,1988年之前的国营企业序列中都是寂寂无名之辈,也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特殊倾斜,然而它们都因为有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并且在各自的行业中率先完成了技术改造和管理提升,因而在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得以迅速地脱颖而出,相继成为新一代国营企业的翘楚。
  • 还有一个叫汪国真的青年诗人以一本轻佻而快乐的《年轻的风》[插图]狂销100万册,创下有新诗以来的出版纪录,他最出名的诗歌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插图]。也许,他真的说到了人们的心坎儿里。

1991 沧海一声笑

  • 世事的起伏本来就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
  • 引进外资,尤其是跨国大公司的投资,是最快捷的一条道路。5月,天津市宣布开设“保税区”,很多地方设立“经济开发区”,对外资企业实行“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在所有的区域中,珠江三角洲仍然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 牟其中是这部中国企业史中最耐人寻味的人物之一。《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描述过采访他的感受:“有一年,我去访问牟其中,当时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很多,如生活腐化、睨世傲物等。可是见到了却是一个略显疲态、喜欢自言自语、梳着一款毛式大背头、有着一副仓库管理员体格的中年人,他请我到南德公司街对面的小店吃廉价的火锅,涮羊肉的时候满桌数他声音最响。牟其中不停地说他的理想,说自己坎坷的经历,坐牢,流浪,孤独,不被理解,他说自己听到国歌就会流泪。讲到这里,我分明看到他眼中似乎闪出湿润。在某一瞬间,我竟有点着迷。几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到那次经历的时候,仍会有一种莫名的怅然。”

1992 春天的故事

  •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蒋开儒:《春天的故事》,1992年
  • 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 2000年11月,黄与国务院下属的中国兴发集团签约合组一家公司,名为中兴策略有限公司,中策希望借此“以‘中中外’方式,参与仍未开放的电信、金融等敏感业务”
  • 黄鸿年是第一位把“资本经营”这个概念带到中国来的国际商人
  • 黄鸿年是第一位把“资本经营”这个概念带到中国来的国际商人,那时,中国和他都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他只赚走了一些有争议的钱,而并没有能够把产业的“根”扎在这片留有他的青葱记忆的土地上。

1993 扭转战局

  • 他们是我的希望, 让我有继续的力量; 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所有的孩子都一样。 ——李宗盛:《希望》
  • 我们面临经营者的自身素质障碍。这是一道更困难的障碍。这种障碍的病因是部分农民能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负载的历史使命,仅仅陶醉在眼前的成功光环中,这样的马失前蹄是非常让人痛惜的。而这一障碍的真正根源,其实是传统的小农意识与现代精神的冲突,显然,我们今天需要一次彻底的决裂。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 海尔应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张瑞敏:《海尔是海》,1994年
  • 32岁的何伯权是一个营销奇才,他的广州乐百氏饮料公司创办于1989年,生产调配型儿童果奶,
  • 飞龙、三株的迅速崛起,彻底激活了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它们所秉持的轰炸式广告营销理念以及对产品功能的任意扩大,也长远而具有腐蚀性地影响了中国商业界。也就是从此之后,肆无忌惮、极端蔑视消费者智商的广告理念大行其道。对于很多商人来说,只要是能够带动销售的做法都是可以尝试的,最基本的诚信底线被轻易地抛弃。以下这些广告和营销创意在当年都曾风靡一时。
  • 然而,此时的“小君安”一无“神秘背景”,二无时运相济,张国庆要重演旧日彪悍又如何可得。此后数年,张国庆在“华立控股”“南天信息”等多家股票上有资本运作,却胜负各半,难有爆发。斗转星移,失去光环的“教父”终于陨入茫茫凡尘。

1995 收复之役

  • 与外国兵团较量,TCL集团公司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生就是“敢死队长”。——李东生,1995年
  • 张瑞敏深知海尔产品在技术和质量上未必能胜过松下、三洋等日本公司,于是在发起价格战的同时还别出心裁地推出“星级服务”,宣称“用户永远是对的”,并在大中城市聘用大量售后服务人员。张瑞敏对记者说:“和跨国资本较量,就算死,海尔也要死到最后一个。

1996 500强梦想

  • 社会上有这么多资产闲置,是三九下山摘桃子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赵新先,1996年
  •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拿到的下一颗是什么。”
  • 这似乎是一个靠狂想就能实现理想的年代。
  • 这种制度安排使得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畸形的产物,它至少在4个方面存在先天的弊病。一是缺乏公平性,那些符合上市条件、经营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上市的机会。二是上市公司的素质明显不高,很多指标被分配给了各地最大也是最困难的国有企业。三是存在大量的虚假报表现象,那些拿到配额的国有企业其实并不具备上市的条件,因此不得不进行大面积的、公开的财务作假,通过“资产剥离”、“产业重组”以及直接的做虚假报表等手段来达到上市的目的。由于通过行政手段审核上市条件,不仅资格审核机构不可能对自己的审批后果负责,而且在行政审核部门的默许下,就连负责资产评估及承担股票销售的各类中介机构,也会因其极强的行政性背景及行政手段,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四是因缺乏必要的监督,存在大量的权钱交易。
  • 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至中国的企业家很难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在该领域做出卓越的成绩。但专注是赚钱的唯一途径。可口可乐专心做可乐,成为世界消费品领域的领先者;丰田专注于做汽车,成为日本利润最为丰厚的公司。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 成功是一种了不起的除臭剂,它可以去除你过去所有的气味

1998 闯地雷阵

  • 在当时的局势下,欲扭转经济的下行趋势和消费过冷现状,唯一的出路是目光向内、启动内需。当时全国居民储蓄已高达5万亿元,只要把这部分消费能力释放出来,经济复苏或可迎刃而解。于是,朱镕基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催热房地产。
  • 中国公司的变革如果按主题来分界的话,可以从1998年一切为二,此前的主题是经营机制的转变,此后则是产权的重组与清晰化。有区别的是,前者尽管成效甚微,不过,政策设计却是非常清晰的,而后者的改革,效果卓著但政策界定始终混沌不清。
  • “褚时健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商业界在法制观念和价值评判上的模糊、矛盾与迷茫。

1999 庄家“恶之花”

  • 国有企业的烂账,以及邻国经济的萧瑟,还有小姐们趋时的妆容,这些不稳定的收据,包围了我的浅水塘。——翟永明:《潜水艇的悲伤》,1999年
  • 1999年,一个令人百感交集的百年世纪终于走到了它的“末点”。人们记起四百多年前一个叫诺查丹玛斯的法国医生的那个预言:“1999年7月,天空中太阳、月亮和九大行星将组成‘十字架’形状,这时候,恐怖魔王从天而降,蒙古大王重新出现,战神以幸福的名义主宰世界……”这个不无恐怖的景象显然并不会出现。
  • 这些人都学识渊博,精通法律条文,个个看上去道貌岸然,堪称这个商业社会中的精英,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所有人都放弃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插图]在这个意义上,吕梁之得逞,是中国金融界的一个耻辱。
  • 宋如华靠一个“软件园概念”,竟成为企业界最大的“IT地主”。
  • 胡润知道奢侈的意义就是把金钱浪费给别人看,他也愿意创造这样的机会。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你,来自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 发生在石化领域的这场令人炫目的大变局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垄断领域发生的两个变革逻辑:第一个是“以国家的名义垄断,以市场的身份盈利”,在资源性行业内形成国企之间的“内竞争格局”,民营资本被全部排斥在游戏之外;第二个是在垄断前提下加快资本化运作以及与寡头式跨国资本的结合。
  • 集体失语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2001 入世与出局

  • 我们还太嫩, 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 不经过挫折, 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 磨难是一笔财富, 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任正非:《华为的冬天》,2001年
  • 发生在中国股市的激烈辩论以及蓝田、中科创业式的丑闻,
  • 他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逐一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让人意外的结论。柯林斯发现,公司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变得卓越。他得出的其他结论还包括:“技术以及技术推动的变革,实际上并不能激发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合并和收购在推动公司跨越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革命性的跨越,不一定需要革命性的过程”,“卓越并非环境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慎重决策的结果”。这些观念对于曾经狂飙突进、如今深陷互联网泡沫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令人震惊的,它让人们重新思考成长的路径和

2002 中国制造

  • 在飞临中国第50次以后, 我现在成了中国经济繁荣论的最积极的鼓吹者。
  • 客观而言,在健力宝风波中,地方政府并没有搞垮企业的意图,官员们放弃李经纬团队,选择“宁与外客,不与家人”的策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担心经营层上下其手,难以控制;二是为了避嫌,害怕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国退民进”在各地实施过程中,始终只有战略而没有具体的法规依据,确实存在私相授受的现象,有很多企业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实现了产权的私有化。因此,有些政府官员害怕承担相关责任,出于避嫌考虑,宁可把企业卖给人际关系较为单纯的外来者。正是在这种“制度缺陷”的前提下,对现有经营者的强势排除,与对外来力量的盲目信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业家们被无情地阻挡在他们开创的事业殿堂之外,所谓的资本掮客则得以轻易地从小门从容进出。在与这些娴熟的“门外的野蛮人”的过招中,地方政府表现出了易于轻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我们看到了中国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
  • 政府与仰融的谈判细节从来没有公开,不过其沟通的结果众所周知。政府方面希望仰融把罗孚项目放在辽宁的大连或沈阳,仰融则坚持在宁波建厂。显然,这是无法让政府满意的答复,就这样,矛盾突然在2001年的秋天激化了。

2003 重型化运动

  • 沃尔夫惊讶的是,中国经济不可遏制的成长态势到底是靠什么支撑的?答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制造”的外贸强劲拉动,二是以房地产为龙头的内需市场的旺盛。
  • 就在很多人祝贺刘永行冲进了一个“好行业”的时候,他却担忧起来,因为,“太赚钱的行业,往往不是我们的行业”。果然,东方希望的突进很快引来垄断者中铝集团的不悦
  • “在30岁之前,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赚到了两三个亿,而是有过一段亏掉了两三个亿的经历。”

2004 表面的胜利

  • 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
  •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历次宏观调控都有相同的“规律”,那就是:经济过热造成能源的紧缺,引发激烈的争夺,于是中央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调控和再分配。而在这种调控和再分配中,国有企业、跨国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获得的政策待遇“等级”不同。这种现象几乎每隔三到五年就会出现一次,形成了30年来的经济周期。
  • 跟历次宏观调控一样,总有一些人会成为倒霉的“祭旗者”,我们已经记录过“傻子瓜子”年广久、“温州八大王”、郑乐芬等,现在这份名单上又要增加一个名字,他就是正在长江边大干快上的戴国芳。
  • 经济学家赵晓对吴晓灵这种做法的成效表示怀疑:“宏观调控从来都是一种利益分配。当前宏观调控反映出来的深层矛盾是中央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博弈:一方面,中央害怕地方、企业和银行联合起来骗中央,害怕物价全面上涨,害怕承担可能过热的后果;另一方面,地方和民间却希望搭上本轮经济增长的快车,特别是要赶在中央关门之前挤进门去,这大大加剧了目前的投资扩张态势,至于投资过后所导致的过剩与经济下滑的威胁,并不在地方和企业考虑之内。”显然,在这样一种博弈格局下,中央不搞宏观调控,则最终的呆坏账要由中央银行来买单,中央搞调控,所带来的损失和成本则几乎完全由地方来承担。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博弈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一览无余,庞大的国有资本集团以及相关联的地方政府利益已经形成了一股惊人的“挟持力量”。中央政府终于在犹豫一段时间后重拳出击。
  • 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承认人生有许多虚假意义的人,更能寻找人生的信念。

2005 深水区

  • 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闪闪红星里面的记载,变成此时对白。——花儿乐队:《嘻唰唰》,2005年
  • 无论是海尔的海外建厂还是联想的跨国并购,都呈现出两个事实:第一是中国公司非凡的全球化进击,第二则是创新不足及在核心技术上的缺陷已经演变成一个漫长的“报应”。
  • 随着国美和苏宁的崛起,家电业“渠道为王”的年代到来了,制造商的“喉管”被牢牢地卡住,它们的市场主动权彻底丧失,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 跟过去很多年来的观察文章一样,它再一次宣称物质化的时代已经降临中国。

2006 资本的盛宴

  • 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 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是我在感慨; 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 ——周杰伦:《千里之外》,2006年
  • 垄断没有好或者坏,只有坏或者更坏”。
  •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首富,像中国这样如走马灯般变幻,到底谁是当今中国的“首富”,实在还没有确定性的答案。这是我们这个财富超速聚集和充满灰色气息的时代所特有的事件。

2007 大国崛起

  •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台湾少女组合S.H.E:《中国话》,2007年
  • 在这样的热烈氛围中,中国人开始变得自信起来,传统文化成了新的时尚。一档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成为最受欢迎的深夜节目,主讲“三国”和《论语》的易中天、于丹迅速蹿红
  • 一个让世界都认真聆听的国家,应该保持怎样的“大国心态”和展现怎样的“大国责任”,这还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 不过,“保卫者”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是,在星巴克撤出后,如果游客,特别是每年人数高达160万的外国游客要喝一杯咖啡,那该怎么办呢?于是,最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在星巴克撤出后的两个月。9月21日,一家名为“Forbidden City Cafe”(紫禁城咖啡店)的咖啡店又在“九卿朝房”悄悄开张了。
  • 宗庆后对11年前签署的合资合同追悔莫及。他表示,“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他同时指责达能集团有垄断中国饮料业的事实企图,并为此呼吁社会公众“保卫民族产业安全”。
  • 很多财经人士认为,饮料行业已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竞争性领域,国家保护已无必要,宗庆后试图悔约,缺乏必要的契约精神,而他企图挟民族主义狂热达到自己商业的目的,则更不应该支持。更有记者在细致的调查中发现,宗庆后及其妻女早在数年前就持有外国护照。从1998年开始,宗庆后及其家族在境外悄然设立11家海外离岸公司,并以它们为主体发展了数十家非达能合资企业。也就是说,如果宗庆后能够把娃哈哈品牌从达能手中夺回,就“资本血缘”而言,也与民族产业无关。
  • 对于崛起中的大国来说,需要调整的除了心态,还有责任。
  • 便是在这场股市狂欢中,人们仍然绝望地看到,那条灰色的操纵和投机色彩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有越来越浓烈的迹象。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的观察,2007年的资本市场进入历史上违规违法行为最严重的时期。他提出了三种值得警觉的行为。一是日益猖獗的内幕交易,他认为当前的市场内幕交易是17年来最猖狂的阶段:“过去内幕交易还是小范围的,现在是全面做这个事情,这将严重损害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成长的基础和道德底线,要引起足够警觉。内幕交易将会使中国市场慢慢丧失其信心。”二是目无法纪的操纵市场行为非常令人忧虑。三是部分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虚假信息披露和大规模增发行为。
  • 历史往往是重复的,只是经常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罢了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 这是一部没有主角的“草民史”。这或许是混沌的所在,或许也是历史的真相所在。
  • 詹姆斯·金奇在《中国震撼世界》中所说的那样:“从一开始,中国改革就是一个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动的过程,只不过以从上至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现。”这一特征带来了一个贯穿30年的景象,发生于民间的资本力量总是承担着改革的政策风险。在它们的行为被政策认同之前,失败随时都会降临。它们既是计划体制的突破者,又是现行制度的违规者,不得不游离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所谓的“原罪”由此而生,无数企业悲剧便是在这里层出不穷地上演。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感慨,有些企业家能够成功不是靠了政策的帮助,而是因为他们无视政策的存在。

致谢

  • 英国思想家罗素曾经说:“提到过去,每个时代都承认它是事实。提到当前,每个时代都否认它是事实。”
  • 企业家如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王石、宗庆后、牟其中、年广久、李东生、刘永行、何伯权、黄鸿年等
  • 凌志军著述的《交锋》《沉浮》
  •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 结交在青春时的友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 《浩荡两千年》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 罗马史的研究者尼克尔·马基雅维利曾经说,“改革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改革如此,创作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