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生活

阿瑟·格蒂斯 朱迪丝·格蒂斯 杰尔姆·D.费尔曼

前言

  • 竖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
  • 四个系统性的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
  • 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大海啸;2005年8月29日新奥尔良及邻近地区因卡特里娜飓风登陆造成的大破坏;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7.6级地震。
  • 我们满怀感激之情鸣谢上述各位和许多未能提及的人的帮助和奉献,并明确表示本书内容的取舍与读者可能发现的书中对事实解释的任何错误均与他们无关。

第1章 绪论

  • 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变化的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事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如何不同和为何不同的学科。
  • 无论对自然现象或者文化现象,他们都要探究:这种现象是什么?位于何处?它是如何形成并出现在那里的?它同其他自然或文化现实处于何种关系,即它是影响者还是被影响者?它怎样成为功能性整体的一部分?它的位置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在它被发现的区域内的内涵?
  • 而位置(situation)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外部关系。它是对所研究的某一地方的相对位置的一种表示。
  • 也常有一种对于线性距离的心理转换。你会觉得深夜里独自穿过陌生或危险的小区回到自己的车上,要比白天在熟悉而友好的街区走过同样距离遥远得多。第一次旅行到一个新的目的地,往往感觉去时路线比回程所经的同样路线长得多。
  • 真实程度”取决于人们的调查比例尺。
  • 所有地方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并赋予它们以特征、潜力和意义。
  • 资源基础是受自然决定的,但资源如何被认识和利用是受文化决定的。
  • 人类活动的那些可见印记称为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 人类活动的那些可见印记称为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它也有不同的尺度和不同水平的可见度。
  • 托布勒(Tobler)的地理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每一个事物在空间上都是同另一个事物相互关联的,但是当事物彼此距离相近时相互关系要密切得多。
  • 地理学家的“区域”是和历史学的“时代”对等的词,它是一种策略,可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部分。
  • 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可以绘制成图,揭示要求分析的区域格局。
  • 区域可能是形式区、功能区或感知区。
  • 功能区(functional region)或者节点区(nodal region)可以视为一个空间系统,它们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 感知区(perceptual region,或方言区[vernacular region]/ 俚俗区 [popular region])是比地理学家所拟定的形式区和功能区在结构上不太严谨的名称。
  • ·区位:地球表面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的意义。·地方:场所与众不同且显著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地方内的相互关系: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发展和结果。·运动:地球上人类空间互动的格局与变化。·区域:它们如何形成与变化。
  • ·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或空间)传统;·区域分析(或区域)传统。
  • 区域分析传统(area analysis tradition)

第2章 地图

  • 地图是地理学家进行空间分析的首要工具。
  • 许多传递着相互作用、流和交换等与空间相互作用有关的动态性质,也可能根本无法直接被观察。
  • 制作地图的艺术、技巧与技术称为地图学(cartography)。
  • 为了更精确地记录某一地点的纬度,每度又分为60分(′);每一分又分为60秒(″),与1小时完全一样。纬度的1分大约是1.85千米,1秒大约是31米。芝加哥市中心的纬度为北纬41° 52′50″。
  • 矩形测量系统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许多政治管辖权也具有直角的边界。
  • 所有经线等长,每条经线的长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所有经线在两极会合,而且是真实的南北向; ·所有纬线(纬度圈)与赤道相平行,彼此也相互平行; ·接近两极的纬线长度减小; ·经线与纬线以直角相交; ·地球仪表面任何地方在所有方向上比例尺相同。
  • 地图投影(map projection)一词就表明了将地球仪曲面描绘到平面地图上的方法。所有平面地图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真实地球表面下述四种主要属性的一部分或全部:面积、形状、距离和方向。
  • 一张地图不能既是等距的又是等积的。
  • 鲁滨逊投影是一种介于等积投影与正形投影之间的投影方法,较真实地表现了世界的面貌。最显著的变形是在人口较少的高纬区域,例如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和俄罗斯。在该地图上,加拿大比实际大21%,而美国相连的48州比实际小3%。
  • 比例尺一般有3种表示法:文字表示法、图示法或用分数表示的数字表示法
  • 大比例尺地图(large-scale map),例如城市规划图,能相当详尽地表现一个地区。
  • 一般来说,地表越不规则,所需要的等高线越多;坡度越陡,表现这种山坡的等高线越密。
  • 地理学的本质就是研究事物(无论是人、农作物还是交通流)的空间格局与相互关系。
  • 表现一种现象的数量随地区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分级统计图(choropleth map)。
  • ·地图给人们以各区域相一致的印象,而这些区域可能有着显著的差异;·界线达到不切实际的精确且显著的程度——这意味着地区间存在急剧的变化,但实际上变化可能是逐渐的;·除非精心选择颜色,否则某些区域可能看起来比其他区域更重要。
  • 所有地图都是现实的抽象表达,因此,真相可能失真。地图也和各种信息一样,它所传达的信息反映了作者的意图,而且可能是偏见。地图可能巧妙地或明目张胆地篡改其传达的信息,或者包含有意制造的假信息。
  • 遥感(remote sensing)是一个比较新的术语,但是它描述信息的过程——探测一个物体的形状而不直接与其接触——已被采用了100多年。
  • 正射影像地图(orthophotomap)是一种多彩色、不失真的航空摄影影像,上面添加了某些增补的信息(如地名、位置网格、界线、等高线等符号)。
  • 激光雷达(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是一种比较新的遥感技术,利用机载雷达把光线传输到物体上。
  • 制作地图只是遥感应用之一,遥感还被证明是进行资源调查和自然环境监测的有效方法。
  • 计算机被认为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核心,基于计算机的程序组用以组合、储存、处理、分析和展示与地理相关的信息。
  • 地图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沟通工具之一。

第一篇 地球科学传统

  • 1836年12月20日袭击伊利诺伊州中部的一次突发的“天气变化”。在一小时内,一阵时速达113千米的狂风使气温从大约4℃猛降到大约-34℃。

第3章 自然地理学:地貌

  • 有两种力量在被称为地貌(landform)的地球表面相互作用,形成了无限的地域变化:一种是挤压、推移和抬升地球表面的力量;另一种是刨刮(scour)、冲刷(wash)和磨损(wear down)地球表面的力量。
  • 岩石可以分成三大类: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构造力(tectonic force)有两种类型,即地壳运动和火山作用。地壳运动(diastrophism)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作用于板块,使岩石发生褶皱、扭曲(twisting)、挠曲、破裂或者压缩岩石。火山作用(volcanism)就是将炙热的物质运移或者搬运到地球表面的力量。
  • 重要的地震集中带是环太平洋带。它环绕着太平洋周边,通常称为“太平洋火圈”。
  • 俯冲作用。当板块碰撞时,密度较大的大洋地壳通常挤插到较轻的大陆地壳的下部
  • 断层是岩石中发生过运动的破裂处或断裂处。引起断层的压力导致地壳沿着断裂带发生位移。
  • 东非裂谷带。因地壳中巨大裂隙带下沉而在东非形成的宽广裂谷系统
  • 如果一次地震、火山喷发或者水下滑坡发生在海洋底部,震动了其上的水体,就会产生一种海洋波浪,称为海啸(tsunami,源自日语,tsu意为海港,nami意为波浪,又译作“津浪”,
  • 世界上的主要火山带同主要的地震带和断层带吻合。
  • 均夷作用有三种:风化作用、块体运动和侵蚀作用。
  • 化学风化包括三种重要的过程: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 因重力而发生的物质向坡地下部的运动称为块体运动
  • 侵蚀营力(erosional agent)——如风、水和冰川——将原先存在的地貌刻蚀成新的外形。
  • 流水的侵蚀能力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①降水量;②坡地的长度和坡度;③岩石和植被的类型。
  • 中国的黄河在1887年发生的洪水就使90万人罹难。
  • 河流景观是处于陆地抬升与其受侵蚀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平衡状态。
  • 在山区谷坡下部,河流可能流过悬崖,形成跌水。
  • 当新的河床出现后,原来的河床遗留下来,变成牛轭湖(oxbow lake)
  • 当河流流到坡麓比较平坦之处,流速减小,便形成了冲积扇。坡度和流速急剧变化,大大降低了河流搬运粗粒沉积物的能力。于是发生堆积作用,充塞河床,并使水流改道。上游谷口固定了冲积扇顶部,河流来回摆动,形成和延展出一片宽广的堆积区。
  • 喀斯特地貌(karst topography)是指以落水洞、深大洞穴和地下河为代表的大片石灰岩区
  • 雪的重量使雪的底部压实而形成冰。当降雪厚度达到大约100米时,底部的冰就变成黏稠的牙膏状,并且开始缓慢地运动。而冰川(glacier)就是在陆地表面向外扩展或缓慢地从山坡向下运动的大片冰体(图3.28)。
  • 冰川槽谷(glacial trough)是一种很深的U形谷,只在冰川后退以后才能见到。如果冰川槽谷现今位于海平面以下——如在挪威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就称为“峡江”(fiord),或者“峡湾”。
  • 科学家发现,为了对冻土进行成功利用,需要尽可能少损毁冻土。阿拉斯加输油管架设在地表以上,以便迁徙的野生动物穿过,又可降低相对温暖的石油干扰冻土,进而毁坏输油管的可能性。必须尽可能保持地表的绝热程度,使垫状植被不致被清除。相反,还要在输油管下面的地表加铺粗砾石。
  • 当波浪进入接近海岸的浅水区时,其因强力摩擦海底而变高,直至形成破浪
  • 珊瑚礁(coral reef)不是由沙粒构成,而是在热带浅海,由生长于温暖而阳光充足的海水中的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而成。珊瑚礁由数百万彩色的珊瑚骨骼构成,形成于近海范围内。
  • 岩石是组成地球表面的物质。它们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球47亿年历史中的最近2亿年中,各大陆板块在软流层上漂移到它们现今的位置。在板块交会带或其附近,构造活动突出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地壳运动,例如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有时也引起海啸;另一种是火山作用,使熔融物质运动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塑造受到三种均夷作用——风化作用、块体运动和侵蚀作用——的制衡。风化作用——无论机械风化或是化学风化,通过分解岩石而为搬运作用准备了物质。它也对土壤的发育起了促进作用。块体运动的例证是倒石堆和土体蠕动。流水、地下水、冰川、波浪与洋流、风等侵蚀营力将物质搬运到新的位置。由被侵蚀下来的物质聚集而成的地貌实例有冲积扇、三角洲、天然堤、冰碛丘和沙丘。

第4章 自然地理学:天气与气候

  • 天气是下层大气的瞬间情况,而气候则是对一个地区或一处地方在一个时期内典型天气状况的描述。
  • 气候是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关键
  • 任一给定地点,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日射(insolation),受控于来自太阳的辐射强度和时间。它们取决于太阳光线射到地球的角度和白天日照的时数。这2个基本因素,加上以下5个变量,决定了任何给定位置的温度: ·空气中的水汽量;·云量(或总的覆盖度);·地球表面的类型(陆地或水);·海拔高度;·空气运动的强度和方向。
  • 空气是被地球逆辐射的过程所加热,而不是被来自太阳的能量穿过空气时直接加热的。
  • 温度直减率(lapse rate,温度在对流层里随着高度而变化的速率)大约平均每1000米为6.4℃。
  • 在越接近地球表面处,空气就越重,而气压也越高。
  • 因为山风(mountain breeze)带来的冷空气会在谷地造成霜冻,所以坡地是山区农业最适宜的地方。
  • 在从高压向低压运动的过程中,风的前进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而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这种偏转作用被称为科里奥利效应
  • 表层洋流大体上同全球的风向模式相一致,因为是地球上的风驱动洋流运动。
  • 地表的空气运动和海水的表层运动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陆地是海水运动的障碍,使洋流偏离,有时迫使洋流向主要洋流相反的方向运动;而空气在陆地和海洋上是自由运动的。
  • 这种温暖海水向北方陆地大规模运动的现象被称为北大西洋漂流(North Atlantic drift),对于那些地区的居民有巨大的意义。如果没有这股暖流,欧洲北部将会寒冷得多。
  • 降水有三种类型:①对流性降水;②地形性降水;③气旋性或者锋面性降水。
  • 下降的空气在高地屏障的背风坡变得较暖,其保持水分的能力增加,将吸收而不是释放水分。
  • 暴风雪(blizzard)是大雪和强风的产物。
  • 土壤可以定义为一层包含有机质(死亡的植物和动物)、无机质(风化的岩石物质)、空气和水的细粒物质,它位于下伏的基岩之上。
  • 农业上生产率最高的土壤质地是壤土(loam),它包括大约40%的砂粒,40%的粉粒和20%的黏粒。
  • 土纲(soil order)是具有相似组成、层次、风化程度和淋溶过程的一类土壤最概括性的归类。
  • 一个特定地区的自然植被是在被称为演替(succession)的阶段顺序中发育的,直到同自然环境达到平衡的最终阶段为止。
  • 使天气状况发生差异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 在世界上全年雨量中等的温暖地区,最普遍的植被类型是北美草原(prairie)或者草原(steppe)
  • 这些地区的土壤是氧化土。由于风化作用迅速而缺乏农作物所必需的大部分土壤养分。只有大量施肥,土壤才能维持农业的持续利用。
  • 地中海气候区是一条绵延于南欧、近东和北非人烟稠密的地带。同荒漠相比,这里水分充足,植被和土壤类型繁多。空气以晴朗干燥为主;冬季较短而温和,植物和花卉终年生长。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夜晚通常也是凉爽晴朗的。现在,这个地区的植被大多数是粮食作物。
  • 西海岸海洋性气候区的土壤是灰土。土壤呈强酸性,植物养分含量低,是由落下的针叶林树叶形成酸性腐殖质所造成的。为了进行耕作,必须施用化肥以中和酸性。
  • 造成短期气候变化的另外两个因素是海洋环流模式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
  • 氮氧化物封堵热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60倍,即使甲烷吸收地球附近热量的能力也是二氧化碳的24倍。

第5章 自然资源地理

  • 资源(resource)是天然形成的,可开发的,社会上认为在经济上可利用和作为物质福利的物质。
  • 我们对构成一种有用资源的组成的定义,依赖于当今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 原油(crude oil)、天然气和煤构成了工业化的基础。
  • 全世界仅两个国家和地区就蕴藏了已证实天然气储量的2/3——俄罗斯(27%)和中东(41%)
  • 产生核能主要有两个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
  • 生物质对能源的第二个贡献是乙醇,它能用各种各样的植物制造。
  • 水电的长途输送代价很高,因此水电通常都在当地消费。
  • 筑坝目的有三:发电、防洪和为农业与城镇提供可靠水源。
  • 虽然任何一座水坝的具体效应取决于如区域地貌、水坝大小、被水坝拦断的河流的性质、气候,以及当地动植物区系等因素,但是水力发电的社会与环境代价是有代表性的。
  • 太阳能的主要缺点是其具有分散与断续的性质。由于其分散,所以必须在大面积上收集才能确保实际可用,而由于其间断性,又需要某些储存方法。
  • 风力发电机不污染大气和水体,也不消耗自然资源。设计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使用风力发电机发电的成本,因此对传统发电厂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 风能的短处是不可靠性和间歇性,风能不易存储,需要备用系统
  • 决定某种矿床开采的可行性和收益有5个因素:矿物的价值、可采量、特定矿床中矿石的丰度、与市场的距离,以及征地费用和专利使用费。
  • 铜有三种优越的属性:导热与导电性极佳、能延展成薄片或细线、抗腐蚀。
  • 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生命所赖的表土层只有几厘米厚,通常不超过30厘米。
  • 当荒漠化过程是由人为活动而不是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时候,无论其发展程度如何,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开始:通过耕作或过度放牧毁坏或清除天然草地
  • 只有减轻导致农田被滥用的经济压力,持续采用已知的水土保持技术,才能保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而这是人人所依赖的资源基础。
  • 周期性或永久性被静水淹没或饱和的生长植被的地面叫作湿地
  • 湿地有两大类型:内陆湿地和海岸湿地。
  • 工业革命是以社会依赖可再生资源转变为源自非再生矿物(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资源为特征的。
  • 世界的未来将取决于当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因此对一切自然资源明智而审慎的经营管理对于世界一切经济体都至关重要,无论这些经济体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第二篇 文化-环境传统

  • 文化就像一片彩色玻璃,影响、扭曲着我们对地球的看法。文化决定人们对土地的想法,决定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决定人们彼此与土地间的相互作用。

第6章 人口地理学

  • 当前的人口结构控制着未来的人口总量。
  • 低于18‰被认为是低出生率,是工业化、城市化国家的特征。
  • 中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迅速降低了出生率,从1970年的33‰降低到1986年的18‰;而日本则在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在1948—1958年10年间下降了15点。
  • 预测表明,到2042年,由于生育率降低,中国人口数量将真正开始下降,同时将面临紧迫的社会问题:就业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和缺乏适当的福利网络照顾数目迅速增加的老年公民。
  • 现在一些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要降低生育率,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是比鼓励避孕或强制性措施更为可靠的途径。
  • 生育率反映的是文化价值而不是生物学的需要。
  •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是每100名劳动年龄(一般为15—64岁)人口要赡养老幼人口数量的简单度量。
  • 造成全世界缺少1亿女性的厄运和这个数字增大的原因,似乎是文化规范[插图]和习俗,而不是贫穷或欠发达。
  • 农业社会多子女的好处在城市化的工业文化中不那么明显。事实上,后者可能把孩子视为经济负担而不是资产。
  • 前5位的传染病杀手是肺炎之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痢疾、肺结核、疟疾和麻疹。
  • 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一词所表述的是定居者的数目与其占据地区之间的关系。
  • 总人口除以可耕地面积所得出的数字叫作生理密度(physiological density),在一定程度上,它表示人口对农业用地所施加的压力。
  • 农业密度(agricultural density)是一个更有用的变量。它把城市人口从生理密度计算中排除出去,只描述单位面积农业生产用地上的农村居民数。所以,它是一国农村人口对农村地区压力的一种估算。
  • 人口过剩所反映的是土地的人口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在现行技术条件下一个区域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所能支持的人口数——而不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 人口老龄化的走向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这是当前全球人口从高水平生育率和死亡率向低水平转变的结果。

第7章 文化地理学

  • 文化通过模仿、教育和示范在一个社会中代代相传。文化需要习得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与本能或遗传基因无关
  • 地理学家早已摈弃了站不住脚的、理性上有局限性的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思想——认为自然环境本身塑造了人类以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理念。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并不取决于社会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社会组织制度和对真实与正义的理解同环境状况并没有明显关系。
  • 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造成了农村无地情况和贫困人口增加,他们逃离农村移居城市。由此造成的农业人口比例减少,是贫困与失业的重新安置,而不是经济进步的表现。
  • 文化的各方面相互结合的性质被称为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或文化融合。
  • 总体上看,虽然文化本质上是保守的,但是它永远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
  • 一种文化中或大或小的变化,都是由创新、空间扩散和文化互渗引起的。
  • 的确,所有社会都与生俱来地反抗变革,因为创新不可避免地在新现实与其他已确立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造成紧张状态。
  • 创新(innovation)是指社会群体内部所产生的思想和该文化所接纳的思想导致的文化变化
  • 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 文化互渗(acculturation)是一种过程,一个文化群体通过这种过程接纳另一个通常占优势文化群体的许多特色而经历较大的改变
  • 语言很少成为人际交往的全部障碍。
  • 中国普通话和印度的印地语在语言多样化的国家传统中起着混合语的作用。
  • 共同语言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语言增进地区感,如果全国通用一种语言,则会培养民族主义。因此,语言常具有政治意义,当人们感到外来的控制时,语言就成为反抗的核心。
  • 英语不是美国的官方语言,宪法并没有规定一种官方语言,联邦法律也没有指定哪一种语言为官方语言。
  •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全球性普世宗教(universalizing religion),宣称适用于全人类并寻求通过传教士的工作和改宗,向各国人民传播他们的信仰。
  • 世俗主义(secularism)——对宗教和宗教信仰漠不关心或持拒绝态度——在许多现代社会里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
  • 他把开悟和超度之道寓于对“四圣谛”的理解,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道谛和灭谛,即活着总要受苦;苦难源于欲望;痛苦止于欲望的毁灭;欲望因悟到正确的思想行为而破灭。
  • 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与其说是看重来生,不如说是更看重现世最佳生活方式的实现。这种信仰在更大程度上是伦理或哲学上的而不是纯粹意义的宗教上的。
  • 在人口流动的世界中,民族问题越来越不是原住民的问题,而在更大程度上是异族文化中外来者的问题。
  • 随着女性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下降,她们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对自己生活的控制被削弱了,而且独立于男性家庭成员的财产权利即使还有,也非常少了。

第8章 空间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多少是相互依存的人口的大小和他们之间距离的函数
  • 费用是相互作用的另一障碍。
  • 个人出行的类型以及由此带来的活动空间的范围,一部分是由三个变量决定的:人们的生命阶段(年龄)、他们能支配的机动性手段和他们日常活动中隐含的机会。
  • 影响活动空间范围的第二个变量是机动性,或出行能力。这里暗含着对出行费用和克服距离摩擦力需要做出努力的非正式考虑。
  • 限制活动空间的第三个变量是个人对有可能进行的活动的可行性或机会的评估。
  • 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就是新发明在地方系统中向上或向下传播的过程。
  •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由于对移居的限制和住房严重短缺,另有一套影响迁徙的因素。
  • 链式迁移(chain migration)指移居者是从共同源地向选定目的地定居的移民流中的一分子。第二批和随后的移民跟随已经在新区定居的先遣移民,他们来自同一家乡而且常常是亲戚或朋友。
  • 对自己的国家、文化群体、邻里或家庭的依赖可能强烈到可以补偿家乡的种种不利条件。
  • 对国内移居者而言,其趋势是向上迁往较高的等级,从小地方迁往较大的地方。在向上迁移的过程中可以跳越一些等级,在总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才考虑向下面的等级移动。

第9章 政治地理学

  • 民族(nation)就是拥有共同文化、占据特定地域的一群人,因分享共同的宗教与习俗产生的团结感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与宗教可能是一体化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在感情上对文化独特性的信念和民族优越感。
  • 历史表明,一些国家得益于处在主要贸易通道上的区位,不因为这种区位易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因为这些国家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扩散。
  • 首都迁徙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前推型首都(forward-thrust capital),即曾经有意地将其定位到一国的边疆地区,表明政府对远离核心区域的认识,以及促使其更均衡地发展的兴趣。
  • 历史上公路与铁路对促进政治一体化起过重要作用。
  • 民族主义既可以是一种有力的向心力,也可以是一种潜在的极具破坏性的离心力。
  • 恐怖主义(terrorism)是对平民和有象征意义的目标有计划地使用暴力的行动,用以宣扬一种动机,恫吓或强迫平民大众,或影响政府的行为。

第10章 经济地理学

  • 看似各自独立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模式实际上是单一实体中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
  • 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研究人们如何谋生及其谋生方式如何因地而异,以及经济活动如何在空间中相互联系。
  • 如果城市化力量占主导,那么农业模式中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通常随着土地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不是减少。
  • 集约型商品农业(intensive commercial agriculture)一词,现在一般特指能够带来单位面积土地高产出和高市场价值的农作物生产。

第11章 城市地理学

  • 人们蜂拥到城市,目的是寻找比在农村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找到。
  • 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是最早的城市有赖于农业剩余产品。
  • 与地点所表示的绝对区位不同,位置则表示相对区位,它根据周围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设置定居地。通常重要的是了解在该聚落附近的地区存在着哪些可能的机会和活动,如原材料、市场区、农业区、山地和海洋的分布。
  • 城市有3项主要职能:①中心地职能,为周围地区提供普遍服务;②交通职能;③专门职能,或者不一定适应当地需求的单一职能。

第12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 研究生物间相互影响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学科称为生态学(ecology)
  • 生物放大作用(biological magnification / biomagnification)是一种化学品在生物脂肪组织中的积累,并且逐步向上一级食物链浓缩。

第13章 区域概念

  • 区域(region)是对地区进行概括,尝试把极其复杂多样的地球表面划分为可识别的组分。
  • 形式区(formal region)是一种或数种自然特性或文化特性基本一致的地区。

附录 地图投影

  • 地图上有些地方总是不能正确反映其实际地理位置,地图学家的任务就是选出并保留地球上对我们当前的意图有特殊意义的那些联系,尽量减少或者接受那些不可避免但不甚重要的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