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

前言 常谈常新的性与爱

  • 经典的价值在于不断被重译,就像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需要常谈,而能长生。
  • 要想客观、公正地去批判一个人的观点,至少要先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其观点的准确性从而真正不带任何误会地理解其观点。
  • 弗洛伊德的最引人入胜的观点在于,他认为最健康的爱应该是情爱与肉欲的结合,相反地,这两者的分离导致了广泛存在的心理性阳痿,即在真正爱的人面前无法发挥正常的性功能。

第三版序

  • 在心理分析当中,分析的主要是人的内在心理动力,偶然因素往往担负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先天性因素只有通过经验才可显现
  • 我所要坚持的就是本研究只通过精神分析的技术探讨人类的性功能。的确,我的目的在于发现心理学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人类的性生理学知识。
  • 同时,我对自己通过精神分析推导出来的理论和论断相当有自信,即使它们与生物学存在分歧,我也不会收回那些观点。

第四版序

  • 性欲是人类取得一切成功的源泉
  • 人可以在情感作用下混淆是非,甚至选择性遗忘。

第一章 名目繁多的“性变态”

  • 日常用语中却找不到在性方面与“饥饿”相对应的、能表达出那种匮乏感的词,故科学采用“力比多”(libido)与此对应。
  • 一些患者自己认为的性倒错出现的时间常常是不确切的,原因是患者的记忆往往压抑他早年对异性的认识和感受
  • 除此之外,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患者由于和正常性对象结合后产生了一种糟糕的经验,所以开始寻找异常的性对象,从而患上性倒错症。
  • 其一,性倒错会出现在文明发展高峰期的人群之中,并被赋予极高的意义和重要功能;其二,性倒错在野蛮人及原始人当中也极为普遍,而“退化”概念仅适用于高度文明
  • 我们可以得出一种大胆的推测:在最原始的社会,人类的身体是双性结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演变,由于某种因素,另外一种性器官逐渐萎缩而没有发育完全,只留下了某种不易觉察的痕迹,于是,人就变成了现在的单性人。
  • 很多人一身具有两性的特征,却并没有像性倒错者那样改变其正常的性对象。
  • 我们可以确定两点:其一,性倒错者具有双性特征,但除了一些解剖学上的猜测,我们并不知道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其二,我们必须处理性本能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的问题。
  • 女性性倒错者的性目标也五花八门,其中以口腔黏膜的相互接触最为普遍。
  • 我们发现,过去我们将性本能与性对象之间的关系设想得过于紧密了。通过对那些反常案例的研究,我们才意识到性本能和性对象之间的可分离性。性本能可能与性对象无关,也可能并不是对来自性对象的刺激的应和。
  • 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精神病患者,性冲动都是难以用高级的精神活动加以控制的。
  • 个体与性对象在性交之前常有一些中间行为,我们称之为前戏,如抚摸和注视。一方面,这些行为能够带给人快乐;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兴奋度,为实现最终的性目标打下基础。
  • 性反常行为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性交时所使用的器官超越了解剖学所认可的性交部位和范围;二是与性对象的关系长期停留在过渡阶段而不进入性交状态。
  •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有些患者的兴奋点还会扩展至性对象身体的其他部位。但归根结底,它们都是性冲动试图完全占有性对象的表现。
  • 只有对替代物的追求超越了对性对象的追求甚至完全取代了正常的性目标时,我们才将它看作一种病态行为。这也正是区分完全病态和稍微异常行为的标准之一。
  • 视觉的刺激是激发性兴奋最常见、最正常的方式,人们对性对象的选择也多半依赖于视觉,这也决定了人们选择性对象的标准:越美越好。
  • 当男人向女人求爱时,实际上是一种战胜性对象抵抗的需要。
  • 受虐狂只不过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施虐狂,是一种用自我替代性对象的结果。
  • 性本能中的攻击成分,其实是原始人类食人欲望的残留。
  •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说性变态是一种病症,并不是因为性变态者有与众不同的性目标,而是因为他的行为与常态下他的表现相比有些不正常。
  • 性本能总是要与某些心理力量或是某些阻抗做斗争,其中最常见的是羞耻感和厌恶感。
  • 性变态很有可能是恋母情结没有得到解决的后果,当这种情绪被压抑以后,人的性本能之中的诸多成分中的最强势的那部分就开始蠢蠢欲动,从而发展成性变态。
  • 性本能的力量是神经症之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能源所在,因此神经症患者的性生活也就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某些病症。
  • 歇斯底里症代表着一种挣扎,它源于性本能的冲动。
  • 有些人对我的观点持反对态度,这是因为他们将被我视作神经症症状来源的性冲动与正常人的性冲动混为一谈。
  • 神经症是性变态的被动表现。
  • 一个在潜意识中有“裸露癖”的人必定同时也是一个患有“窥视症”的人;一个受施虐冲动压抑的人,在其症状中必定有一部分受虐的倾向。这样一种正负相反的倾向永远并存的事实的确引人注意,但在实际的临床病例中却常常只有其中的一种倾向占据主导地位。
  • 所谓“本能”,是指来自于肉体并表现在心理上的一种明显的内在刺激。
  • 性行为往往来自性器官的兴奋过程,而性行为的最终目的则在于消除性器官的刺激或紧张。
  • 原欲就像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一旦主河床行不通,便只得在干涸的支流那儿寻求捷径
  • 只有当体质和经验朝着一个方向共同作用的时候,神经症才会趋于极端。
  • 正如莫比尤斯(Moebius)所说,每个人多少都有点儿神经质。
  • 现在我们认为,性变态的确有先天因素的成分,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种潜在的素质,只不过强度不同而已,它们会在个体生活的影响下有所增强或削弱。

第二章 为幼儿的性欲正名

  • 一个人在幼儿期是没有性欲的,直到青春期它才会突然冒出来。这种观点不仅无知,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童年期的影响更易于帮我们理解个体的性问题,并且比遗传更值得我们思考。
  • 还没有人为幼儿时期的性本能正名;在介绍儿童发育的众多书籍中,“性发育”这一章往往被一笔带过,或干脆弃之不顾。
  • 一方面是由于专家们对于正统思想的屈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心理现象的意义到目前为止还模糊不清。
  • 他们对自己的童年期的最初几年(通常是六到八岁)的记忆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 人们原本以为遗忘了的印象实际上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有着很深的痕迹,并对此后的整个人生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 患者的内心早已存在着对某一往事的记忆,只不过他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 幼儿期在一个人一生的性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幼儿期性冲动的基因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它在新生儿身上持续发展一段时间后,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压抑。
  • 性本能脱离原来的性目标,转向新的目标的过程,被称作升华作用
  • 由此,我们对升华作用的机制还可以做这样一番解释:一方面,由于生殖能力的延后,幼儿期的性活动是无用的,这是形成性潜伏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幼儿期的性活动常常是令人失望的,它们似乎都是倒错的,因为它们都是始于快感区的行为,只能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感觉。时间一长,它们就会逐渐激发起一股相反的心理力量,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过的“心理堤坝”:厌恶感、羞耻感与道德感。
  • 在幼儿性欲的表现中,吮指现象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 在吮吸这个动作上,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幼儿性欲表现的三大基本特征。 第一,性欲的产生与人类的进食功能关系密切; 第二,由于没有明确的性对象,所以是“自体性欲”; 第三,此时的性目标受快感区的直接控制。
  • 在吮吸这个动作上,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幼儿性欲表现的三大基本特征。 第一,性欲的产生与人类的进食功能关系密切; 第二,由于没有明确的性对象,所以是“自体性欲”; 第三,此时的性目标受快感区的直接控制。
  • 快感的产生更多地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不是身体的部位。
  •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人类的性目标意在运用外来刺激来消除源自内心而投射于快感区的紧张感,从而带来满足感。这种外在刺激的活动与吮吸是相似的。
  •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人类的性目标意在运用外来刺激来消除源自内心而投射于快感区的紧张感,从而带来满足感。这种外在刺激的活动与吮吸是相似的。
  • 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排便活动常常意味着“奉献”,排便意味着对环境的妥协,而拒绝排便则意味着不愿意妥协,表达孩子对环境的不满。
  • 如果我们把幼儿时期的自慰分为三个阶段,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第一个阶段是幼儿早期;第二个阶段是在四岁左右,这一时期会出现短暂的性活跃;第三个阶段是备受关注的青春期。
  • 最重要的当属性成熟者的引诱,即心怀叵测的成人把未成年的孩子当作性对象,诱使这些孩子如何通过快感区获得性满足。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孩子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通过手淫来获得这种满足。这种影响多数源于成人,当然也会源于其他同龄孩子。
  • 幼小的孩子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羞耻心还不是很强,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特别是性器官,并以此为乐。除此之外,还有与这种欲望相反的性反常行为——对别人的性器官的好奇。
  • 自从卢梭的《忏悔录》问世以来,所有的教育家都知道,以打屁股的方法对孩童施行惩戒,会对其臀部皮肤造成疼痛刺激,这构成了受虐狂发病的根源之一。为此,有教育家不无道理地提出,不应对孩子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尤其是打屁股这种行为更应被禁止。否则,孩子在性取向上很可能会误入歧途。
  • 求知欲既不是性本能的组成部分,也不能说跟性欲毫无关系。从一方面看,它是控制欲的一种升华形式;从另一方面看,其能量来自窥视的欲望。
  • 女性虽然没有阳具,但一直希望能有其他的东西来充当阳具的想法在许多性变态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当小女孩看到男孩的阳具与自己不同时,她们很快就会接受这一事实,并立刻对阳具产生嫉妒和羡慕,这种情绪如此之甚,以至于她们希望自己也是男孩。
  • 如果成人在孩子对性问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让他们目睹性交的过程,其后果就是孩子会注定认为性行为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欺压和侮辱的行为,带有虐待之意。
  • 儿童早期的这些性探索总是独断专行的,这是孩子行使其独立意志的第一步,它使得孩子对自己周围那些原本值得信赖的人产生了疏离感。
  • 第一种前性器组织被称作“口唇的性组织”或“同类相食的性组织”。
  • 第二类前性器组织是施虐性的肛门性组织。
  • 第一次跨越在两到五岁之间,在进入潜伏期后渐渐沉默或是回到原地,其性目标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儿童的本性;第二次跨越从青春期开始,它将决定一个人今后的性生活走向。
  • 幼儿期和青春期对象选择的不一致,常常会导致一个人所有的欲望无法聚集在一个对象身上,性生活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 关于性本能起源的追溯研究使我们发现,性兴奋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是对其他组织结构所感受到的快感的重现; 其二,对快感区周围的适宜刺激; 其三,是某些我们尚不完全了解的本能(如窥淫欲和施虐倾向)的表现。
  • 此外,我们还发现有规律地机械晃动身体,也会引起性兴奋,这主要是因为平衡神经所连接的感觉器官、皮肤和深层部分(肌肉、关节等)受到了刺激。
  • 这恰恰说明,一些特定的机械晃动会使人产生快感。
  • 所有强烈的情感过程,甚至包括恐惧都与性有关
  • 上学的孩子对考试的恐惧或由于作业较难引起的紧张,不仅会影响孩子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还会引发激烈的性表现。
  • 只要是在安全的范围内,强烈的痛苦也会给人带来性兴奋,这大概也是施虐狂和受虐狂这类变态冲动的根源之一。
  • 无论在青年中还是成人中,集中精力于一个脑力活动通常也会产生相应的性兴奋。
  • 尽管性兴奋的本质尚不明晰,但性兴奋的产生却必须通过运动。
  • ,人体内的任何一项重要机能,都可能在性冲动的兴奋过程中发挥过功效。

第三章 青春期的变化

  • 青春期之前的性冲动大都属于“自体性欲”,而到青春期之后,从外部寻找性对象成了性本能的目标。
  • 就男性的性活动来说,新的性目标的表现为精液的释放。当然,这与早先寻求快感的性目标并不相悖。实际上,此时性活动的最大快感正是在性过程的最后动作也就是射精中实现的。这时,性本能已经臣服于生育功能,一切都以之为中心,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时的性冲动已经完全是“利他”性质的了。
  • 一是外部刺激,由我们已经熟悉的快感区的兴奋引起;二是内部刺激,其原理尚需探讨;三是心理刺激,它储存了外在印象和内在兴奋。
  • 我们把由快感区的兴奋所引起的快感称为“前期快感”(fore-pleasure),而把性物质释放时所形成的快感叫作“后期快感”(end-pleasure)。
  • 于是,我们就容易接受一种很流行的观点:性产物的聚集使人产生了紧张感,因为它对储存器官的内壁施加了压力,这种压力经由脊髓中枢,一直上传到更高级的大脑中枢上,从而在意识中造成紧张。
  • 里格尔(Rieger)会提出,男性在成年之后失去性腺对其性活动与性行为不产生影响。
  • 各种性阻碍力量(羞耻感、厌恶感、同情心等)在女孩身上出现得更早,相比男孩也更容易为她们所接受
  • 女孩常出现的性兴奋的释放总是通过阴蒂的痉挛表现出来。
  • 性的麻木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心理因素也有作用,它们都由压抑造成。
  • 如果性刺激能成功地由阴蒂转向阴道,就意味着女性开始形成了新的性活动主导区,而男性的主导区却一直不变。
  • 寻找性对象,其实就是在找回那种熟悉的感觉
  • 当然,如果父母对孩子溺爱,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那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缺爱,或是不能从较弱的爱恋中获得满足。
  • 听了故事而变得胆小的孩子,大都是平时受到过多的抚爱、性本能强烈、发育过早而难以得到满足的孩子。就此而言,孩子会像成人一样,当力比多无法满足时就转向焦虑。
  • 社会文化要求我们重视这一禁令,以防家族利益侵蚀了更高级的社会单位形成的条件。因此,社会竭尽所能地要求每个人,尤其是青年男子,自孩提时代起就与有着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保持一定的距离。
  • 。即便少数幸运儿没有遭受原欲乱伦特征的伤害,他们也无法彻底摆脱这一倾向的影响。许多年轻男子往往会与成熟的妇人开始第一段恋情,许多女孩则会对较其年长、有着某种威严的男子一见钟情,因为从这些人身上可以找到他们父母的影子,这可谓是乱伦倾向的后遗症。
  • 少时做妓女,老来成尼姑。
  • 神经症其实是性倒错的一种负面形式。
  • 那些在艺术方面富有天赋的人,往往是高效、性倒错和神经症的结合体。
  • 童年期种类繁多的性倒错倾向,恰恰是我们一部分美德的来源,因为它通过反向作用推动了美德的产生。
  • 研究发现,凡是后来成为神经症或是性倒错的人,都对早期的性行为印象深刻,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要重复这种感觉,从而任由自己的性冲动天马行空般四处驰骋
  • 性变态倾向是人类性本能的原始而普遍的趋向,正常人的性行为乃是有机体变化及成熟过程中心理抑制的结果。
  • 性变态倾向是人类性本能的原始而普遍的趋向,正常人的性行为乃是有机体变化及成熟过程中心理抑制的结果。
  • 儿童身上所经常观察到的性表现被很多人视为不正常行为。
  • 在第一阶段,口欲性欲居主导地位;在第二个前性期结构阶段,虐待狂和肛原性欲处于优势;只是到了第三个阶段,生殖区在性活动方面才开始具有决定作用,即只是到了这一阶段,阴茎的主导性才得以确立。
  • 在青春期的变化过程中,身体与心理的发展相互独立,直到强烈的心理性欲冲动产生并支配了生殖器的神经之时,正常的性功能的身心统一体才得以建立。

第一章 儿童的性启蒙——写给福斯特的公开信

  • 孩子的世界是纯洁无暇的,要使他们保持这种纯洁的幻想是非常好的,可是纯洁和无知并不能画上等号。
  •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小赫尔伯特并非大人们所说的好色,甚至连思想不健康都不能算。我认为,由于他没有受到罪恶感的灌输和压制,还没有产生害怕心理,因此,无论他看到什么都会真实地表达出来,即使是关于性的问题和认识,他也毫不忌讳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 我认为,在孩子11岁左右,就可以对他们讲解有关人类性生活的社会意义和需要的特殊环境了。

第二章 儿童的性理论

  • 精神分析研究最有价值的结论之一就是,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内容(mental content)并不特殊。
  • 儿童在早期的态度是极为统一的。或者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所有的孩子最渴望发现的是,父母之间究竟做了什么,就生出了一个小宝宝。

第一章 放荡的女人有人爱

  • 心理学的发展将会展示人心是可以不完全屈从于“快乐原则”的。
  • 只有当他们能够嫉妒时,其情感才能达到极致,女人在他们眼中也才具有充足的价值。
  • 精神分析的研究发现,如果个体在潜意识当中对无法代替、独一无二的东西有着热切的渴望,那么他就会无休止地去追寻。他想要的是母亲,而现实中所选择的爱情对象都是母亲的替身,替身永远代替不了真实的母亲,所以他会不断地更换,不断地追寻
  • 那些在个体的意识中严重对立、相互排斥的东西,在个体的潜意识中却往往是一体的。
  • 在出生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危机,之后的危机都与这次大同小异,而这也成了我们人生旅途中恐惧的来源。
  • 在男性那儿,是让母亲生一个孩子;在女性那儿,则是自己怀一个孩子。
  • 正是由于拯救动机与恋亲情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情人的救赎也成了这类爱恋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征。

第二章 情爱与性爱的分离——论广泛存在的心理性阳痿

  • 正常、健康的爱情依赖于两种要素的结合,一种是情感,一种是肉欲。
  • 力比多从现实中逃离,沉浸在幻想之中,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倾性(introversion)。
  • 高亢的肉欲只会寻找那些没有乱伦之嫌的人作为发泄对象;而一旦他们在心里对一个人颇为敬重,那个人就不会引起他们的肉欲,而只会触动他们的一腔柔情,这与性无关。这种人的爱情依然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种是艺术作品当中提到的神圣之爱,如精神之爱;一种是兽性的,是世俗之爱。
  • 今天文明社会的男人的爱情行为总体上带有心理性阳痿的烙印,只有极少数有教养的人才实现了情与肉的适宜的融合。对女人的尊重总是成为男人性行为的障碍,只有与被贬低的性对象在一起时,他们的性能力才得以充分发挥。
  • 要想无拘无束地纵情享受性爱的乐趣,就必须克制对女性的崇拜,避免与母亲和姐妹乱伦的念头出现。
  • 对男人而言,要么是在爱情之初将女人奉为天仙,一旦占有了她们,对她们的低度评价便代替了初识时的高估;要么是在她们面前一蹶不振,无法发挥自己的全部性能力——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对女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 性本能的精神价值与其受挫折的程度无疑是成正比的。
  • 也恰恰是在文化的要求下无法得到彻底满足的性本能,成全了我们最伟大的文化成就。
  • 两种本能需要之间无法调和的区别(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似乎保证了人类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一种无法避免的危险同样存在:强者得到升华,弱者却患了神经症。

第三章 处女是怎样一种妖孽

  • 我们这个社会要求女子在与一个男子步入婚姻的殿堂前,不得有与其他男子发生性行为的经历,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保证男子对自己妻子的排他性占有权,同时使他们得以垄断妻子的过去,而这恰恰是一夫一妻制的实质。
  • 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其实源于每个人对于细微差别的自恋。对于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每个人都会感到骄傲不已,这就使得人们无法相亲相爱,也很难做到宽以待人。
  • 如果不考虑起源问题,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原始人群害怕什么,就为此设置一个禁忌。总的说来,危险其实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因为原始人不像我们这样重视区分实际的危险与心理的危险。他们的世界属于泛灵论,在他们看来,来自同类的威胁,在本质上与来自自然和动物的危险并没有什么两样。
  •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性交中达到高潮后会情不自禁地用手紧紧地拥抱丈夫,将其重重地压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反应,可将此视为女人对男人的感激并永远服从男人的一种表现。
  • 女人失贞所导致的后果之一便是对使她失贞的人产生敌意,所以,作为丈夫当然有足够的理由避免这种敌意。
  • 处女膜的撕裂,也对女性的自恋人格造成了创伤。她们失去童贞后的哀怨之情,就是具体的表现。
  • 。许多新娘在陌生人面前对自己新的情感生活讳莫如深,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也不愿吐露半个字,这固然没有必要,但却也是人之常情,是性压抑对女性造成重重束缚的表现
  • 女性不成熟的性心理,都会一股脑儿地发泄到第一个与她发生性关系的男子身上。
  •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文明的结果,女人破贞不仅意味着永久地屈从于一个男人,而且还产生了对男人的原始敌视反应。这种敌意常常演变成一种病态,对夫妻双方的性生活造成阻碍,这也是许多女性的第二次婚姻会比第一次更加美满的原因。

第四章 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神经症

  • 自然的性道德是指帮助人类种族持续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伦理系统;而文明的性道德指的是能促使人们更为专注、更富有成效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的性伦理
  • 对个体而言,假如文明的性道德占据了主导地位,个体的健康和活力将很可能遭到损害。假如这种损害使得个体的牺牲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就将从侧面影响到文化终极目标的实现
  • 在艾伦菲尔斯看来,当今盛行的文明的性道德,其实是将从前对女性的禁锢强加到了男性的性生活中,从而将任何不符合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制的性行为视为禁忌。但考虑到两性之间的天性差异,男性的偶尔偷欢却是可以被原谅的。这就导致了男性在性道德上的双重标准和对女性的不公平。如果一个社会接受了这样一种双重性道德标准,那么这个社会离“真理、诚信与人道”也就相去甚远了。它必然会使人们变得伪善,对错误麻木不仁,自欺欺人。
  • 正是那些生长在淳朴、粗野的家族,有着简单、健康的社会关系的父辈,在从乡间进入大城市后,急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子女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化层次,从而沦为焦虑人群。
  • 大城市的生活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喧闹。虚弱的神经不得不借助更强的刺激和更重的口味来获得安宁,其实也无非是在饮鸩止渴。
  • 我们可以将精神疾病分为两类:神经症(neuroses)和精神神经病(psychoneuroses)。
  • 我们的文明是建立在对个体性本能的压制之上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如放弃自身人格中的权力欲、进攻性及仇恨性,之后文明得以产生,社会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共享。
  • 我们的文明是建立在对个体性本能的压制之上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如放弃自身人格中的权力欲、进攻性及仇恨性,之后文明得以产生,社会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共享。
  • 第一阶段,性本能不以生殖为目的,完全不受拘束;第二阶段,一切不为生育服务的性本能均受到压抑;第三阶段,只有合法的生育才能被允许成为性目标。
  • 将本应该用于文化活动的力量拿出来处理由性本能受压抑所导致的结果,这种挣扎是何其徒劳!
  • 神经症患者就是一群违心地去适应了文化要求的人,他们总是痛苦地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竭尽全力地为文明的形成添砖加瓦,他们为此殚精竭虑,因而时不时地会显露出病态。
  • 我一再声明,婚姻的不和谐会使女性患严重的神经症,并使她们终生蒙上阴影。当今文化标准下的婚姻早已不再是根治女性神经疾病的灵丹妙药了。尽管作为一个医生,我们依然会建议患有神经症的女性尝试着结婚,但其实我们心里也明白,一个女孩只有足够“健康”,才能经受住婚姻的考验。
  • 手淫还会从多方面惯坏一个人的性格。首先,如果一个人不用经过努力和付出,就能轻而易举地达成性目标,这也会在其他方面构成他的处事原则;其次,在伴随着手淫出现的性幻想中,一个人往往会把自己的性对象抬到无与伦比的高度,而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性对象却并非易事。

第一章 自恋的描述及争议

  • 自恋并非一种性倒错,而是一种对自我保护本能之利己性(egoism)的补充,可以作为适于所有生物体的标志。

第二章 自恋的病理学研究

  • 不管一个人爱的情感多么强烈,都会因身体疾病而放弃,强烈的情感突然被全然的冷漠而代替。
  • 当力比多的自我贯注超过一定量时,对自恋的超越便成为必需,强烈的自我中心防止患病,而欲阻止患病,最后的手段便是开始爱;若不能爱,挫折便必导致患病。
  • 我们的心理器官,首要的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控制兴奋,否则,就会感到痛苦或导致疾病。
  • 儿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恋,他的自鸣得意和不可理解,如同有些动物的魅力在于根本不在乎我们如何,像猫及食肉猛禽
  • 1.对自恋型的人而言,所爱的可能是:(1)现在的自己;(2)过去的自己;(3)未来的自己;(4)曾经属于过他的人。2.对依恋型的人而言,所爱的可能是:(1)养育过他的女性;(2)保护过他的男性(此处也包括替代者)。

第三章 自恋与对象选择

  • “阉割情结”(男孩对阴茎的焦虑及女孩对阴茎的嫉羡)
  • 压抑来自自我中心的自尊
  • 个体为自己树立的理想不过是童年失却的自恋的替代,在那种自恋中他就是自己的理想。
  • 理想的形成增强了自我的要求,是导致压抑的最强大因素;升华则是一种出路,可以在无压抑的条件下满足自我的这些要求。
  • 力比多的对象贯注并不会增强自尊,对所爱对象的依赖反而会降低自尊感:恋爱中的人是低劣的。也就是说,爱别人者失去了自恋的一部分,只有被爱才能将其替代。在所有的条件下,自尊似乎总与爱的自恋因素有关。
  • 自我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离开原始自恋为始然后再拼命地恢复。这种分离是由外力之下的力比多移置于自我理想造成的,而满足则源于理想的实现。
  • 自尊的一部分是原始的,即婴儿自恋的残余,另一部分源于个体经验证实现的“全能”(自我理想的实现),还有一部分来自对象力比多的满足。

附录 弗洛伊德生平及主要学说理论

  • 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
  • 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

二、主要理论

  • 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类: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和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生的本能包括饥饿、渴、性。生的本能是为了个体和种族的存续,因此是维持生命的创造性力量。生的本能通过“力比多”的能量形式表现出来。死的本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指向内部,表现为自虐和自杀等,也可以指向外部,表现为仇恨和攻击等。
  • 否认指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时,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投射指把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合理化指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代替原来的理由。反向作用指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倒退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用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压抑指把引起焦虑的观念和冲动压到潜意识中去。升华指把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