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关河五十州

隐秘的江湖

  • 千山万水一枝花,清钱混钱是一家,你发财来我借光,你吃肉来我喝汤。”
  •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 西北连天一块云,天下耍钱一家人。清钱耍的赵太祖,混钱耍的十八尊”
  • 当胡子,不发愁,吃大菜,住妓馆,花钱好似江水流,真比神仙还自由。
  • “压连子”意谓放马,“瓢洋子”是下饺子,翻张子是烙饼,“挑龙”是下面条。
  • 这件事后来让孙家老太太知道了。老太太是个寡妇,平时吃斋念佛,且喜欢积德行善。她可怜张作霖无依无靠,就让管事人把张作霖带到“饭堂”吃饭,还亲自为他缝补衣服和鞋子。
  • 大丈夫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仇也不能轻饶
  • 手艺人能不能揽到活,靠的是口碑。
  • 杜立三是辽河一带实力不下于冯麟阁的巨匪
  • 年轻时的张作霖相貌堂堂,唇红齿白,“如一儒生”,没读过什么书,可模样倒长得仿佛书生一样。
  • 赌场争霸,讲的是赌钱赌胆,玩命冒险,所谓软怕硬,硬怕愣,愣怕不要命。
  • 张作霖和二哥张作孚干脆蒙上脸去,跑到“通京御道”附近干起了劫道的勾当。
  • 某夜,他一个人前去破坏日军的通信线路,不幸被捕。审讯时,他紧咬牙关,缄默不语,负责审讯的日军队长见状很感动,遂下令予以释放。
  • “狗逼急了咬人,人逼急了为匪”
  • 要做“胡子”,当时有两个渠道:一是占山为王,黑话叫“起局”,一是入伙,黑话叫“挂柱”。
  • 于是过了不久,他就拉上二十九个志同道合的兄弟,离开小帮,在外面拉起了自己的队伍。
  • 张作霖打小就在社会上混,练出了一副好口才和善于察言观色的细腻心思,人送绰号“万人喜”。
  • 冯麟阁占东山,洪辅臣半边天,抢官夺印金寿山,汤玉麟闹得欢,张作霖坐地保险要银捐
  • 至1900年年底,东北全境各主要城市及主要交通动脉均已被俄军占领,东三省全部沦陷。
  • 张作霖当然也不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对马某等人进行了暗中观察。观察下来,这六人让什么就干什么,非常听话,也不见有任何越轨行为,便放下心来。
  • 张作霖时年二十六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聊到激动处,大有国难当前,恨我徒手之慨。
  • 张作霖不是一个没有肚量的人,也不是完全忍不得气,最主要的是相处时间一长,他发现洪辅臣与金寿山并无什么分别,也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除了一味勒索乡里外,没有什么更长远的目标和计划,跟随其左右实无前途可言。
  • 但他“万人喜”的绰号到底不是白得来的,跟张子云这样的老秀才聊天,居然也能聊到一道去。
  • 按照《马关条约》,中国须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主持签约的清室重臣李鸿章为了保住国土,不惜引狼入室,联合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施加压力。

我就是张作霖

  • 他后来便以同姓是一家的由头,拜张子云为义父,两人关系更加亲密。
  • 张景惠则一再坚持说:“你的才能胜过我十倍,这头把交椅非你莫属。”
  • 其实这种分析反而是违背了《水浒传》的本意,因为宋江在书中乃是正面人物,绝对的男一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的所有言行都不能逾越作者所认同的江湖道德规范,而这种所谓的江湖道德规范,核心的东西其实就两个字:义气。
  • 行帮各派,义气为重。晁盖让贤是“义”,宋江推辞也是“义”,他们都是在巨大的利益和好处面前互相进行推让,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观。
  • 得马者未必为喜,失马者未必为忧,
  • 张作霖还拥有一个未来枭雄所必须具备的眼光和气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喜欢结交名士。
  • 张作霖平时广交官府和地方绅商,内部消息非常灵通。当其他帮派还在犹豫观望的时候,他已经认定这是一个出头的好机会,下决心归顺朝廷,听候改编。
  • 俗话说得好,别人家的肉煨不热,官家一旦有这种心思,即便使用招抚的手段,也只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圈住你。
  • 张作霖时年只有二十八岁,增太太无论如何不会想到,眼前这个青年不但是绿林大佬,而且在耍心计斗心眼方面也出类拔萃,乃是个“不由科举的状元,不作文章的秀才”。
  • 得道夸经纪,时熟好种田
  • 在马队多数人都已换用快枪的情况下,他依旧不愿更换,一直到死,这支步枪都被他妥善地保存着
  • 张作霖把所缴的枪支归还给杜立三,杜立三也表示对此事将不再追究。之后,两人又共同认“汤二爷”为义父,彼此间还焚香拜把,结下了金兰之好。
  • 沙俄有一个“黄俄罗斯”计划,其主旨是通过实施殖民政策,将东三省变成它的“黄俄罗斯”。
  • 官场关系学,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要点,即巴结、应酬、馈赠。
  • 张作霖引用“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俗套,提出要拜张锡銮为义父。
  •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何况是新官上任,更需要下属给捧着,张作霖由此成了张锡銮到东北后培植的第一个亲信。
  • 1907年4月,清廷下诏在东三省实行官制改革,吉林、黑龙江各设巡抚分治其事,原先奉天的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
  • 印象不好,说话的诚信度也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 说到动情处,他干脆双膝跪下,认杜绊林为义父,同时捶胸发誓:“若有三长两短,拿我张作霖是问。”
  • 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
  • 小孩子放鞭炮,又爱又怕
  • 杜立三自以为精明干练,布置妥帖,不知道狐狸遇着了虎狼,那张作霖更不含糊。还在杜立三动身之前,他就密令张景惠领五百骑兵绕道到达八角台待命
  • 大丈夫做事,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 中国的潜规则向来是,光有能力有功劳不行,还得上司真正认可才行。

最关键的一步

  • 从19世纪末开始,出于巩固边疆,缓和关内人地矛盾等原因,中国政府实行了“蒙地开放,移民实边”政策,下令在蒙古“放荒招垦”,允许和鼓励汉人进入蒙地并耕种土地。
  • 身材短小,然而两眼炯炯有神,精悍之色见于眉宇
  • 张作霖在洮南一干就是几年,部下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 就在刷洗尸体时,有人发现安遇吾的腿上有一处已经溃烂的刀伤,而且伤口里似乎还藏着什么东西。掰开一瞧,里面有一个小油纸包,打开油纸包,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张手绘的路线图。
  • 张作霖征蒙大获全胜后,即派“总理”陶历卿护送其家眷先回洮南府。家眷中有张作霖新娶的第五房妻妾寿夫人,寿夫人是旗人,乃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即妾)的女儿,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年轻貌美,因此最受张作霖的宠爱。寿夫人恃宠而骄,平时很有些跋扈。
  • 右路巡防营统领马龙潭是秀才出身,恃才傲物且城府较深,要想在关键时候使用他并不容易,而且右路巡防营主守辽东的山林地带,那里情况也很复杂,需要部队镇慑,不能轻调。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虽是行伍出身,作战勇敢,且本人嗜利无远略,但其部驻地与张作霖一样,同在与内蒙相邻的洮南。虽然蒙古叛军已被张作霖扫平,但若不以重兵威慑,仍不免会死灰复燃。
  • 曾有后世学者这样形容张作霖超人的胆识和气魄:“遇事剖决如流,机警过人,及其怒也,须发毕张,辟易千人(意谓可吓退千人)。”
  • 与此同时,张作霖还施出虚张声势的空城计,在东西南北关的各处客栈、商号和大民宅,他都派人在墙上贴出“前路巡防营哨兵房间”的字条,给人以数千兵马源源来到的气势。
  • 但殊少像“胡子”那样绑架人质,自然更想不到、干不出用“诈弹”来恐吓别人的事。也正是这个不同,导致蓝天蔚等人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步步开始落入下风。
  • 拿来防贼的,反做了贼的招牌”
  • 站在蓝天蔚的角度,可以说从退出会场那一瞬间起,他就已失去了坚持到底的勇气。
  • 都已经出局了,还要写信向对手进行解释,党人身上固有的那股书生气和要面子思想可谓暴露无遗)
  • 从这时候起,张作霖俨然成为掌握奉天省城大权的军事首领,外界也都普遍认为,这是他爬上高位最关键的一步。
  •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不久,蓝天蔚就被孙中山任命为北伐军都督,率部誓师北伐。
  • 朋友有时就是用来被利用的
  • 1912年1月22日,也即张榕被刺的前一天,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袁世凯来当大总统。
  • 也是张作霖命不该绝,前来赴宴的金寿山正在照镜子,看到梁二虎拔枪,连忙大叫一声:“有刺客!”
  • 党人的行刺或许可以吓住那些居于省城的满人官僚和八旗子弟,但要吓住过惯刀口舔血生活的张作霖,却还不是一件易事。

说破英雄惊煞人

  • 官场向来都是名利场,讲的是顺风使舵、随机应变,张作霖若要真是那种我行我素,一条道走到黑的主,又怎么可能在这里面混得如鱼得水?
  • 1912年2月2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清廷颁下退位诏书,令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 张作霖乃手握东北兵权的封疆大吏,连袁世凯都得哄着骗着,政府自然也不能拿他怎样,只能批示让张作霖发还当年从张家抄没的财产。
  • 袁世凯对官员们之间复杂的人事关系相当熟稔,曾经讲过:“张锡銮于张作霖、冯麟阁均有旧恩,因而能保证他在奉天任上不会出乱子。”
  • 张锡銮和赵尔巽一样,都是对官场关系学钻研极深的老官僚,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虽然张作霖是他的下级,但他仍非常注意对张作霖的控制尺度,有时甚至到了迁就和纵容的程度。
  • 民国官员中,以县长、税捐局长、警察所长油水最多,称为三大肥缺
  • 张作霖以设赌为由,代人谋事,其伎俩日久便被人们看穿了,他这个生财有道的办法也因此被称为“大吃县局”。
  • 金寿山还以为张作霖要给他送什么信息,一边活动手脚一边问高金山:“你这小子,到这里干什么来啦?”高金山回答:“我来侍候统领。”话音刚落,金寿山就随着枪声倒在了走廊的地板上。
  • 庭前古树老于我,窝上斜阳红满楼
  •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 自被改编为官军起,张作霖先扫荡辽西匪盗,继而经历日俄战争时的风云诡谲,接着在冰天雪地中带兵追剿蒙军,一路走来备尝艰辛。
  • 夫大丈夫处世,须默察时势,顺应时变,岂可郁郁久居如此,不为前途久远计乎?历观古之英雄豪杰,顺时应变而能成大业者,何堪指数!所谓时势造英雄,良非虚语。”
  • 人在微贱的时候高言如何如何,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因为没有束缚,其实都是真心话。
  • 你要想做一番事业,对国对民有所作为,不能单凭军队的武力,同时还要注重政治,特别重要的是使用人才。
  • 张锡銮之所以把张冯的人放在身边担当要职,为的就是通过他们打通府(都督府)与部(师部)的联系,以便处好与张冯的关系。
  • 此前,张作霖早已与冯麟阁、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结拜为盟兄弟,当时称为“奉军八虎”。
  • 张作霖特地密嘱汤玉麟,要求他见到段芝贵后不要讲话,让张海鹏一个人讲。
  • 政客的誓言、商人的承诺、妓女的贞操,可都是世上最无可信度的东西。
  • 在他的极力推荐下,袁世凯下决心以张作霖督奉。1916年4月,张作霖被任命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不再节制吉黑两省军务)兼奉天巡按使。
  • 演戏,必须是认真的。一散会,张作霖即时发出电报,坚辞北京政府的任命,并力荐冯麟阁当盛武将军,说奉天局面非冯不能领导。

我自有办法

  • 袁金铠让张作霖真正懂得了智囊的重要性,掌握奉天政权后,他更加极力延揽人才。
  • 士元竟以酒糊涂,大耳如何慢凤雏?才得荆襄宁志满,英雄通病是轻儒。”
  • 我这个位置(指督奉)是得自马上,然而马上得之,却不可以马上治之。如果地方上有贤俊之士愿替我效劳的,我们应当不辞卑辞厚币以招之。
  • “枪杆子能打天下,不会治天下,你们懂得什么?给王岷源(王永江)牵马扶镫都不配!”
  • “没你有这个鸡子,我也能做出槽子糕。”
  • 原来那时北京政府内部也分成对立的两派,即所谓的“府院之争”,其中“府”是指黎元洪的总统府,“院”是指段祺瑞的国务院。
  • 若论当年闯荡江湖的资历,冯麟阁足称张作霖的前辈,但要比观察时局的能力,张作霖这个晚辈可就要甩他好几条街了。
  • 这就是所谓的“人畏其威而怀其惠”
  •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置身于利益场中,张作霖和他这些江湖老兄弟免不了要为此争夺,但他们终究都不会置对方于死地。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说是当年绿林生涯留给他们的印迹——就算做不到“江湖中人,义气为重”,也得遵守“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的规矩。
  • 作霖以一匹夫,起于草泽,啸聚十数不逞之徒,振臂一呼,竟得据辽东……不可谓非豪杰之士也。”
  • 危乱之邦偏多人才,从清末到民国,东北动荡不安,但同时期人才也大批涌现,他们与活跃于中原政坛的那些厉害角色相比,可谓毫不逊色。
  •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 “张作霖有度量,报恩不报仇。”

明人不做暗事

  • 肃亲王善耆关系密切,善耆甚至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给川岛做了养女,这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大间谍川岛芳子
  • 早在甲午战争前,日本人就发现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公然行贿受贿,这是万恶之源,但清国人对此毫不反省,上至皇帝大臣,下到一兵一卒,无不如此,此为清国之不治之症。”
  • 在这些事件处理的过程中,他虽有迫不得已的妥协,但更多的还是进行极力抗争,也因此从中积累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
  • 后者实际成为张作霖的对日策略之一,即远交近攻——远交欧美,抵制日本。
  • 当时挑选学生主要是测验外语,轮到杨宇霆时,他当场就把外语课本《华英初阶》从头至尾背了一遍,考员很是惊诧,杨宇霆得以成功录取。
  • 我们武人不懂政治,要想国富民强,必须选用人才,特别是行政部门。就是军队,我们也需要请人才。
  • 毕竟出兵入关和站队呐喊还是两码事,弄得不好极可能偷鸡不着蚀把米,把部队乃至自己的前途都扔进去——想当初张勋复辟,要是他张作霖也像冯麟阁那样傻乎乎地跑进关内,下场如何真不可想象。
  • 玩政治有时候跟赌博也没什么两样,这一注下去究竟是好是坏,是福是祸,张作霖实无把握,一时间,他颇感左右为难。
  • “东三省地介两强(指日俄),危机四伏,所以奉人都愿意保境息民,蓄余力以御外侮,其他事情,是我们所不愿听到的。”
  • 勿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
  • 袁金铠要说倒霉,主要还是倒霉在他的老婆手上。
  • 张作霖不干涉部下们做生意,也不介意他们的财产比自己多,他介意的是送礼,认为这会因私废公。
  • 张作霖更火了:“你既然这么说,那我不要这样子,你回去,好好做事,别让老百姓骂我的祖宗!”
  • 杨万石是《聊斋志异》里的人物,老婆妒悍异常,对其极尽虐待之能事,而杨万石却不敢有任何反抗,仿佛一个施虐狂,一个受虐狂。
  • 文官与武官不同,要的其实就是一个面子,是传统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而张作霖重不重视某个文官,其实也就是看他是不是能够给足这个文官面子。

相约取天下

  • 孙烈臣管治黑龙江,鲍贵卿把持吉林,张作霖自己控制奉天,孙、鲍、张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相对于前清东北官员几乎清一色非东北籍而言,“东北人治东北”乃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 张作霖并不领日俄两国的“情”,他常说:“什么是外交?一只手拿着枪,一只手与外国人办事。”
  • 北京政府外交部因对苏俄政局的变动不了解,且未与旧政权断绝关系,却没敢欣然接应,反而傻乎乎地选择了“复文逊谢之”。
  • 在与日本打交道的过程中,张作霖的一贯处事原则是:小权小利可以让的好商量,有关国家命脉或地方安全的,想都别想!
  • 张作霖之所以能够做到长袖善舞,与他善于用人有很大关联,在对日外交上,他又特别重用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杨宇霆,另一个是与杨宇霆关系非常密切的常荫槐。
  • 什么叫手腕,就是他明明很强硬,但还不让你觉得他讨厌。
  • 即被他们口诛笔伐的徐树铮和皖系,在实际行动上反而比他们更符合国家利益。
  • 1921年5月30日,总统徐世昌颁发命令,特任张作霖为蒙疆经略使,享有指挥节制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行政区的权力。
  • 11月5日,苏俄与外蒙地方当局签约,承认外蒙完全独立。
  • 外国人每说中国穷,其实中国何尝穷?不过钱都入了官吏的私囊。中国财政,只要有个好人整理,官吏都奉公守法,那一点外债算个什么?”
  • 中国人通常都是感性的,并不太注重理性思考,没有人会去认真剖析每一件事内部的是是非非。
  • 在当时的形势下,孙中山认识到要取得政权,就必须擒贼擒王,首先打倒直系,为此他一边打算回广东重组政府,进行北伐,一边号召要“分化北方军阀,利用直系与皖系的利害冲突,联络段祺瑞,特别是关外实力派张作霖,三方合作声讨曹(曹锟)吴(吴佩孚)”
  • 吴小二非善相与者,公如不悟,再宠信之,将来难保不为殿前检点。
  • 殿前检点”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后周时皇帝柴荣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结果柴荣一死,赵匡胤便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天下。张作霖以此暗示吴佩孚不安其位,是曹锟身边的赵匡胤,一有机会就会夺他的位子。
  • 投鞭断长江之流,走马观洛阳之花
  • 吴佩孚决定征用两支陕西客军,指挥者一为陕西督军冯玉祥,一为潼关镇守使张锡元。
  • 欲革命须有武力,欲统军须有学识”,
  • 我曾见过我父亲如何对待他,有时候都感到毛骨悚然。他那时都当师长了,我父亲还对他说骂就骂,然而,他却仍旧那样,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儿。”
  • 然而不管别人如何吹捧或猜测,张作相心里都明镜似的。中国五千年的传统,子承父业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他张作相若是真的有此非分之想,得来的极可能不是什么大王宝座,而是杀身之祸。
  • 郭松龄把“三八旅”训练成奉军精锐,是开了奉军正规化的先河,当时所谓东三省新军,指的就是郭松龄所练之兵。

让我来用武力收拾他们

  • 除了奉海铁路外,王永江最为显著的政绩是创办奉天纺织厂,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是出官款集民股,以官商合办的方式成就了大事。
  • 张作霖痛定思痛,下决心“整军经武”,对奉军进行认真整顿和训练。
  • 孙烈臣是整理处总监,张学良是参谋长,但他们仅是挂名,负责具体事务的是副总监姜登选和韩麟春。
  • 如果说东北大学吸引师资靠的是优厚待遇,东北军能够引起各方面军事人才的兴趣,则主要缘于他们提供的带兵机会。
  • 东北兵工厂最终被打造成了同时期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兵工厂,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连日本人都为之侧目,称之为“东方第一”的兵工厂。
  • 孙先生是文人,带兵是为难的,我不求他别的,只要他对救国大计多想办法。这班家伙让我来用武力收拾他们
  • “一匡天下”与“取天下”并不是一个概念,比如管仲和齐桓公的政治理想就不是要做天下的皇帝,他们觉得能立足齐国,做一个维持中原秩序的霸主就够了,此谓“霸道”。
  • 张学良晚年有一番惊人之谈,说在他在战场上遇到过的对手之中,最不佩服的是吴佩孚!“西蜀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当年我想不通为什么吴佩孚会得到那么大的名气。当然他是会写点字的人,当年从军的人大多是老粗,但说到他作战,可以说毫无能力。”
  • 还在战前,冯玉祥、张作霖之间就已达成秘密协约,约定如两军相遇,均应天空鸣枪,同时冯军缠红布白日光臂章,东北军缠黑布白日光臂章,以资识别。
  • 张作霖向来不用人做事则已,一用就信任不渝,而且对于所委派的事情,一般都只听结论,不听过程和经过,即便对于日籍顾问如町野之类也是如此。
  • 会晤过程中,孙中山提出召开国民会议以及“拒绝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但段祺瑞和张作霖都认为很难答应。
  • 1925年3月,孙中山因肝病在京逝世,曾经的“三角同盟”就此寿终正寝。

他真的叛变了

  • 张作霖用这种方法一帆风顺地扩充了直鲁苏皖四个省,外加一个热河区。至此,奉系的势力范围北自黑龙江,南至上海,全国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繁盛地带尽被其囊括,这个原属地方的北洋支系派别达到了兴盛的最高峰。
  • 杨宇霆与段祺瑞帐下的徐树铮类似,虽然才华横溢,但锋芒过于外露,极易招来仇怨和各方攻击。
  • 所谓“反奉三角同盟”的成员,也就是郭松龄、李景林、冯玉祥
  • 张学良能够有所成就,还真就如他的弟弟们所言,侥幸或者说是得人之功的部分占了一大半,而在某种程度上,看不到这一点,也堪称张学良人生不幸的一个源头。
  • 其中有一句骂得特别尖刻,说:“你除了你老婆不跟郭茂宸(郭松龄字茂宸)去睡之外,你甚至吃一个苹果,都要分给他一块!”
  • 所谓不会识人,说的是不喜郭松龄,偏宠杨宇霆,所谓断事有缺,指的是郭松龄没捞到地盘,杨宇霆江苏被逐反而重用之。
  • 可是实际上熟悉姜登选的人都知道,他所说的“该当何罪”只是平时哼惯的一种京剧舞台腔,并非真的要将郭松龄怎样。
  • 郭松龄仅以一个小小的个人私怨,就下手处死一个在东北军中深孚众望的高级将领,此举很不得人心,可以说是办了一件蠢事。
  • 士气不振的原因之一,是郭军内部对于反奉的意见并不一致,即便是郭松龄认为信得过的一些军官,也不能接受这种东北军自家打自家的做法。
  • 张老将军(指张作霖)毕竟是一个政治家,不是军事家,他指挥军队乱出主意,毫无定见,而且胆量又小。”
  • 在张作霖已实际无法视事的情况下,王永江俨然成了奉系的“定海神针”,若无他带头做了表率,不需郭军进攻,奉系恐怕自己就已经先行崩溃了。
  • 1925年12月6日,担任锦州防守之责的张学良、张作相都已逃出锦州。锦州守军群龙无首,除小部分进行软弱无力的抵抗外,大部分也都逃到了城外。
  • 这一刻的张作霖似乎又回到那个敢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草莽年代,精神也变得亢奋起来。
  • 世上任何事缩小到最后,似乎都能归结到恩怨二字之上。

上了马就不肯下来

  • 原张学良第三军团的炮兵囊括了东北炮兵的大部分,兵变后皆为郭军所有。郭军能一克连山,再夺锦州,炮兵居功至伟,如今大炮哑了火,郭松龄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得继续督促步兵发动硬攻。
  • 张学良获悉,当时就打算让穆春先将郭松龄送到新民县,然后予以释放。
  • 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高层,耳濡目染之下,张学良对于如何掌权和拥有自己的实力,要比练兵用兵熟稔得多,这在战后处理郭案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 他一眼就看穿了张作霖还在继续演戏,只是剧目由“让贤”换为“斩子”罢了,同时张作霖在剧中的虚情假意也都是一样的——嘴上喊着枪毙儿子,不过是要欲擒故纵,换一种方式为儿子擦屁股。
  • 历史上李世民“清君侧”只是个幌子,为的是实施宫廷政变,争夺父兄手里的权力。
  • 作为唯一的弥补之策,王永江要求张作霖从速放弃偏重武力的思想,不再染指关内,同时“裁节军用”,将兵工厂缩小十分之四,军队减少到三个乃至四个师,张作霖的“个人私密杂费”也必须废止。
  • 眼看自己费尽多年心血才积累起来的一点财富,最终都将一股脑儿毁损于战火,王永江心力交瘁,导致左眼失明
  • 冯玉祥焦头烂额,为了减轻压力,只好通电下野,前往苏联考察,所有国民军均被改为西北军,由察哈尔都统张之江统一指挥
  • 按照张学良的说法,“东北军最厉害的就是炮兵”。

黎明前的灯胆

  • 北伐军在出征前会把许多政治干部派出去,为民众接纳他们做好准备,等北伐军占领城镇,这些政治干部又能够立即把民众组织起来,使其不需留驻太多军队,就可以在新的占领区立住脚。
  • 接获复电,张作霖遂下令对***等二十名国共被捕人员处以死刑。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当天,他毫无惧色,泰然自若地走向绞刑架,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所具有的风骨和浩然之气。 张作霖的一双手从此沾染了革命志士的鲜血。
  • 胜败得失本为兵家之常事,像这种一遇挫折就嘀嘀咕咕,抱怨这埋怨那的,恐怕也没谁了,何况还要含沙射影般地进行讽刺挖苦,纵使韩麟春修养再好,亦难以忍受,这也为他后来突然中风患病埋下了伏笔。
  • 1927年6月18日,在众将的拥戴下,张作霖正式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 张作霖用来回绝日本人的办法,一般只有赖和拖,杨宇霆是有学问的人,他除了会配合着张作霖来互相踢皮球外,还知道如何讨价还价,或者让对方知难而退,或者增加己方所能得到的筹码和利益。
  • 我们今天打的这个仗,到底为了什么?今天跟这个打,打过之后又好了,明天又跟那个打,没有任何目的嘛。
  • 1928年4月初,蒋介石协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向张作霖所部发起全线进攻,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北伐。
  • 正是因为老张“待人极好”,所以他才能够统治东北十多年,历经风雨而不倒,甚至于在他死后,部下们也才会爱屋及乌,拥戴小张继承父业,并让小张成为东北人公认的领袖。
  • 咱东北要是丢了,就不是中国人占了,而是日本人占了,那就成了千古罪人,咱就要当亡国奴了!东北要是丢了,咱们就没有立锥之地了!现在,东北军都在关内,东北唱空城计了,不撤不行!”
  • 国民党一贯标榜反帝,但遇到了日军也就只能绕着走,而且他们显然把“革命”摆到了“一致对外”的前面。倒是张作霖和他的奉系还知道孰轻孰重,当日本人对张作霖、张宗昌说“让我们替你打”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摇头加以拒绝,不愿利用外力来取得战争的胜利,或维持自己的地位。
  • “这两道菜都有象征意义,那道像国旗的菜,代表了我们五族共和。他小日本就爱吃,净想好事!他妈拉个巴子的,他能吃得了吗?”
  • “我们家中的事,不劳邻居费心,谢谢你们的好意。”
  • 张作霖常说:“人是一个臭皮囊,裹着一包脓血,必须有点骨头。”
  • 我张作霖最讨厌这种事情!我是东北人,东北是我的家乡,祖宗父母的坟墓所在地,我不能出卖东北,以免后代骂我张作霖是卖国贼。我什么也不怕,我这个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