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帅刘伯承

关河五十州

同一条道路

  • 田横五百,尚强海岛,少康三千,启夏中兴。本军有七十营之众,岂有不能消灭长衫军人乎?”
  • 刘先生的惊人勇敢及忍耐令我震骇,终生难忘。以西方的标准,他可称为‘军神’,贵军有勇士如此,将每战必胜。”
  • 刘伯承所受的眼伤,来自于护国战争的酆都之役。
  • 刘伯承勇猛但绝不鲁莽。每次作战前,他必定要亲临一线了解敌情,查看地形,大到敌军主阵地,小到一座小土坡、一条干河沟,都会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时候的刘伯承显得极其投入和专注,常常不思饮食,不顾疲劳,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忘了吃饭。
  • 经过援鄂一役,刘伯承以智勇之名闻于川军内外,按其战功,本应擢升,但刘伯承打仗前是团长,打完仗还是团长,并没有得到提拔。
  • 在一定程度上,打仗打的就是军需和后勤。
  • 天无绝人之路。一位成都的老中医成了刘伯承的大救星,他用中药包给刘伯承敷伤腿,终于使得刘伯承的腿慢慢地开始痊愈。
  • 民国以降,四川内战之剧烈和频繁,为全国其他任何地方所难以企及。不仅同学相残,同乡相残,亲戚骨肉相残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老百姓也深受连年兵祸之苦。
  • 为将之人,有一定的职位才能有一定的作为。
  • 1923年秋,经吴玉章介绍,刘伯承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这就是那个足以影响他一生的人——杨闇公
  • 处此域中,惟有奋斗,此身不死,必见光明
  • 在讨论问题时,他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学说也不盲从,坚持不经深思熟虑,绝不轻率简单地表露自己的观点。
  • 目小如豆,乌足与谈天下大事
  • 园林春色满,仕女踏青时。独恐名花落,匡扶不上枝。
  • 刘文炳读了十几年书,成年后在附近私塾教书为业。这个刘文炳就是刘伯承的父亲。
  • 可是好事多磨,有人看他们预考成绩不错,便心怀忌妒,暗中告了父子二人一状,说他们是“优人之后”。
  • 既然旧时代不给穷人以机会,那穷人也就不要给它机会。
  • 革命,革命,革故鼎新者是也
  • 1926年,经杨闇公和吴玉章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
  • 杨闇公在惨案那天跳墙脱险,但在化装前往武汉的途中被便衣队抓获,随后被秘密杀害于重庆浮图关,时年仅二十九岁。
  • 园林春色满,仕女踏青时。独恐名花落,匡扶不上枝。”

最艰难处显奇才

  • 张发奎的参谋长叶剑英是秘密党员
  •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在战争中的作用是谁都不敢低估的。
  • 大革命失败了,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陈毅说了一句话:“要受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失败时的英雄。”最艰难处显奇才,在这黑暗重重、前途茫茫的时刻,刘伯承和他的同志们一样,需要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来渡过重重难关。
  • 为了攻克语言关,常常是别人已经熄灯就寝,刘伯承还要独自跑到室外走廊里,利用走廊里的灯光背俄文单词。他“视文法如钱串,视单词如铜钱,视疑难如敌阵”,经过数月努力,终于提起“钱串”,攻克“敌阵”,达到了能直接听教官讲课和阅读俄文教材的程度。
  • 要想不做打败仗的蠢人,实在没有其他便捷途径,只能不怕吃苦头,不怕丢面子,用勤能补拙的办法来增进学识。
  • 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
  • 刘伯承还由此养成了一个习惯,即以后不管事务如何繁忙,战争如何紧张,每打一次大仗,他都一定要做一个总结,并附上自己的思考所得。
  • 新旧军阀都很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有校这个道理
  • 刘伯承采取了颇有“红埔”特点的教学原则:切合实用,少讲多做,少课堂多野外
  • 按照伏龙芝的观点,武器和军事技术会改变军事组织的形式和军队指挥的方法
  • 陈诚即所谓的保定系首领,实际上他这个派系更准确的名称应该叫“土木系”。“土”拆开是“十一”,“木”拆开是“十八”,二者都对应于陈诚的基本部队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土木系”由此得名。
  • 真正把李德抬起来的人是博古,他自作主张地称李德就是共产国际正式派遣的军事顾问,享有比较高的军事权威。
  • 第五军团作为后卫打得尤其艰苦,军团的后卫师红三十四师被阻于湘江东岸,最终全军覆灭。
  • 黎平会议是毛泽东即将复出的一个标志性信号。与此同时,刘伯承的个人命运也发生了转折,他被重新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
  • 打仗要用智慧,是刘伯承在指挥作战中经常说的一句话

路是一定要过的

  • 金沙江古称泸水。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写道“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里面的“泸”指的就是金沙江,“不毛”指的是云南地界。
  • “不惜一切牺牲”、“不惜一切代价”,刘伯承在指挥作战时其实很少说这样的话,他这么说了,就表示事情确实严重到了足以砸锅卖铁,在所不惜的地步。
  • 红一团的全称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该团拥有辉煌战史,在中央红军中属于装备和战斗力都较强的部队,曾被周恩来称为“天下第一团”。
  • 在全世界的华人区,孔子和关羽的影响力都要超过诸葛亮,唯独在西南的云贵川一带尤其是少数民族中,诸葛亮的形象却远非其他先贤可比。这也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华人区的亚文化现象。
  • 刘伯承结盟小叶丹这件事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说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而刘伯承却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真是堪比古人。
  • 经过研究,毛泽东决定兵分两路:红一师和干部团为右纵队,由刘、聂指挥,就从安顺场渡河,循大渡河北岸前进;红二师和红五军团为左纵队,由林彪指挥,循大渡河南岸前进。这样就暂时解决了安顺场渡船载运部队有限的困难。
  • 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 万幸的是,电报没有直接送到陈昌浩手里,而是让在前敌指挥部任参谋长的叶剑英首先得到了。叶剑英看过电报之后,立即随身带了一份甘肃、陕西一带的军用地图,星夜赶至毛泽东驻地进行报告。
  • 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当场站出来表示反对,说:“不能这样子,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 张国焘也是整人的一把好手,红四方面军内部的肃反搞过一轮又一轮,落下的无辜人头不知几许
  • 余天云认为自己丢了面子,一气之下竟然在部队行军时跳到河里自杀了。
  • 张国焘被迫决定撤出川康边界,向西北转移。这时南下部队已由八万多人减少到四万多人,兵员损失了一半。
  • 好兵不用多,一个顶十个。雪山草地都没能难住我们,还怕什么呀?”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 不行!军人嘛,就是要风雨无阻,定了的就不能随便改。今天是我们出师抗日的誓师大会,更不能改,要按时举行。
  • “日本帝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誓不回家。”
  • 做事要有“计划”,“计”就是计算时间,“划”就是画路线图。
  • 一二九师的武器既旧且少。在侯马镇点验时,全师一共有9367人,但步枪只有3412支,所有枪支加起来,连手枪、驳壳枪都算上,也仅有4965支,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人无枪可用。有枪的人还不能用足子弹,全师可用的子弹,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不足十发。
  • 阎锡山这个老滑头,真是拔毛也要过秤。靠他们靠不住,还得靠我们自己。”
  • 搞好侦察,越细越好,最好指挥员能亲自掌握。
  • 侦察清楚,部署周到,动作突然干脆。
  • 营长赵崇德当场殉国,成为自平型关以来八路军在抗战中战死的最高级别指挥员。
  •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由此对八路军大加称赞,蒋介石也以军委会名义奖励大洋两万元,这是抗战前期,八路军唯一一次受到蒋介石现金奖励的战斗。
  • 刘伯承所理解的“伏击”,“伏”是手段,“击”是目的。他认为,伏击战应成为打击敌人的主要战术手段,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战斗过程。
  • 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打仗嘛,你摸过来摸过去,无非是要把敌人的脾气摸透,最后吃掉它!”
  • 这帮鬼子身上有那么一股子钻牛角尖的劲头,一旦他们确定了目标,就会向着这一预定目标执拗地突进,其间,丝毫不理会他们眼中的一些“小损失”。
  • 所谓“五行”,是指“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刘伯承用五指来进行比喻:大指是任务,二指是敌情,三指是我情,四指是地形,小指是时间。
  • 刘伯承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全师干部会议,史称“石拐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将全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在太行山创立根据地。

打铁全凭两膀硬

  • 刘伯承认为,一个好的指挥员应该在提高文化的基础上,多学习一些军事、政治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对技战术的领悟能力。
  • 他给大家打了个比喻,说经验好比是铜钱,人的一双手最多也只能拿三十几枚,可是假如有了足够的文化知识,就好比有了钱串子,一下子就可以成百上千地把铜钱串起来。
  • 游击队的人数开始大体上有百把人到两百来人,在逐步发展到一千余人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战斗旅,其活动地区也相应发展成了军分区。
  • 寻找敌人的弱点,如其没有弱点,那就要创造敌人的弱点”
  • 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
  • “吸敌打援”战术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佯攻目标的选定,标准有二,其一必须是敌人最关痛痒、十分爱护的环节;其二它本身无独立坚守的能力,非得救助于外来援兵不可,这叫“攻其所必救”。
  • 枪要打在敌人的头上,刺刀插在敌人的肚子上,手榴弹抛在敌人的屁股上。
  • 日本兵在拼刺刀前会一律关闭枪支的保险钮或卸掉子弹。八路军原先是打光子弹再冲锋,有了这个发现以后,便会有意留一到两颗子弹在枪膛里,拼刺刀拼不赢就扣扳机搞他一枪,俗称“救命弹”。例如长亘村伏击战就是如此。
  • 刘伯承视神头岭伏击战为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 刘伯承向来认为:“打胜仗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士气,一个是打法。”

“按跳蚤”和“啃核桃”

  • “闪烁无定,或者转折绕圈,或者去而复还,或者此进彼退,或者先出后收,或者先头挺进、后搜剿,或者内中开火,外面合击。”
  • 在他的心理天平上,爱护群众与体恤士卒其实一直都并行不悖,属于一个高级指挥员必须时刻遵守的军事伦理。
  • 朱德后来说刘伯承“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内不可多得之将才
  • 什么是积极防御?刘伯承说有两种,一种是“层层抗击法”,可以先阻击杀伤敌军,摆出要与对方决战的架势,但当敌人主力展开后,就迅速转移至新阵地,再进行新一轮的阻击和杀伤。如此反复多次,就可以达到杀伤和拖住敌人的目的。
  • 在刘伯承看来,战争就是军人最好的大学,它的过程固然无法重新演绎,但指挥者却可以通过“复盘”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而使自己在未来的战斗中变得更强。
  • 后来在七大发言时,他就指出八路军当时在指挥上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尤其是在第二、三阶段,过分强化了正规战、阵地战,从而增大了部队的伤亡,伤了自己的元气,给接下来的反“扫荡”带来了困难。
  • 如果你自己去执行这项任务,是否有可能完成?如果你也没有多大把握,就不要叫你的下属和士兵们去硬拼!
  • 刘伯承经常说“慈不掌兵”,他的意思不是要硬着心肠让官兵去死拼和做无谓的牺牲,而是在对部属的平时教育和训练中突出一个严字。因为在他看来,战争就是生与死的搏斗,任何温情和姑息都只能白白付出血的代价。

差一点让鬼子“抉剔”掉

  • 杀人队”(也称“入斩队”)主要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叫“益子队”,用以破坏八路军总部,捕捉或刺杀彭德怀、左权等人;另外一支叫“大川队”,用以破坏一二九师师部,捕捉或刺杀刘伯承、邓小平等。
  • 与其有百发一中的炮百门,不如有一发一中的炮一门。
  • 老住一地,将遭袭击;老走一路,将遭伏击。
  • 这位苏沃洛夫另有一句名言:“凡是鹿能走的地方,人就能通过。”
  • 邓小平在贺词中幽默地说:“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我想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读书之外,没有一点娱乐的生活。”
  • 1943年9月底,刘伯承奉命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从这时候起一直到1945年上半年,他都暂时脱离了抗战前线。
  • 经过八年抗战,一二九师由刚刚出师抗战时的9000多人发展到近30万人,而且军政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至关重要的“势”

  • 8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以及晋冀鲁豫军区的其他负责人,加上准备转道奔赴其他战略区的林彪、陈毅、粟裕等人,总共21人钻进机舱,分坐于两边的铁座之上。他们全都按照要求系上安全带,有的还戴上了安全帽。
  • 大仗就要集中优势兵力。刘伯承认为,有没有胜机,就看谁集中得快,是否集中起来形成了拳头。
  • 无足之蟹,不能横行,理之明也。
  • 这就好像是打群架,最聪明的办法是在次要方向用一个人去打三个人,这样就能在主要方向抽出三个人来打对方一个人。
  • 真相总是既残酷又无情,抗战胜利,实际是中国军队顽强坚持和国际形势变化的结果,以为自己的军事实力比日本人都强,只是一种骄兵心态的预示
  • 邯郸在春秋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那时的赵国周围全是秦国、匈奴这样的强敌异寇,“数拒四方之敌”,故名“四战之国”。
  •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 三发子弹把和平麻痹、斗志松懈、居功自傲这三个思想敌人打掉了,打中了要害!”
  • 我们练射击技术,就要练得像用筷子吃饭一样‘百发百中’,要吃哪一块就能夹到哪一块,做到熟能生巧。”
  • 刘伯承认为,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只有技术基础扎实,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和运用战术。
  • 谱不可以尽弈之变,法不可以尽战之奇”
  • 敌人即便没有弱点,也要把他的弱点给创造出来
  • 至9月8日,定陶战役结束。晋冀鲁豫野战军首开全歼国民党军整编师的纪录
  • 其实世上本无常胜将军。解放战争初期,中原的刘伯承、华东的粟裕、东北的林彪,尽管都以谋算见长,但他们在指挥作战时也并不是全无失招,有的还打过败仗。毛泽东的睿智之处就在于,他不是简单地针对败仗给以处分,而是要求部下们进行总结,以利提高,同时继续给以信任和鼓励。
  • 按照刘伯承的观点,积极防御的战法有两种,一为“迂回法”,一为“层层抗击法”。他要求二纵包括五旅采用的战法是“层层抗击法”,或者叫运动防御、移动防御。

老将军来真勇将

  • 此前五个月,林彪率部在东北与“五大主力”的另外两支主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作战,当时集中了五倍于敌的数量优势,尚未能全歼其一个团,而且自身伤亡还是敌军的三倍
  • 无论哪一国的军事学说,守备兵力必须大大地小于机动兵力。
  • 存人失地,地终可得,存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
  • 一旦歼灭了弱敌,强敌也会变弱,而要是一开始就打强的却又打不下来,那么弱敌也会变成强敌。
  •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国民党军除少数部队外,普遍有“三怕”,即一怕夜战,二怕野战,三怕白刃战
  • 杨庄战斗是巨金鱼战役中打得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被称为“惊天动地的杨庄之战”。
  • 攻敌所必退,消灭其退者
  • 早点打出去,既能减轻解放区的负担,又能把战争从内线引到外线,从而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 刘伯承分出的两集团,通常都是在敌方不知其去向和意图的情况下行进的,隐蔽性和突击性极强。
  • 这种灵敏度极高的电台,国民党也有,并且属于同一种类型。这就使得野司侦听科可以天天用它来侦听国民党的电报,而直到败走台湾,国民党方面都不知晓此事。
  • 宋瑞珂回答,我是军人,是奉命打仗的,当然我也愿意承担相应的战争责任。
  • 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 自解放战争开始以来,刘邓大军在内线已经“九战九捷”,国民党军在其手下损失了30个旅、近30万人。作为战场上的主要指挥者,“常胜将军刘伯承”之名也因此响彻华夏。外界舆论称他为中共的天才指挥家,据说连蒋介石都承认,论战术之奇,刘伯承当数中国军界一绝。

千里跃进大别山

  • 自彭德怀指挥部队在陕北“三战三捷”后,胡宗南开始谨慎用兵,彭德怀一时无战机可寻,陕北县城也全部失守。
  • 刘伯承指挥作战,向来更强调的是“智”和“巧”,只有这种狭路相逢,无退路可择的情况下,才会孤注一掷,重点突出“勇”和“猛”。
  • 伏击战是利用敌人贪利的特点,先把本队在适当地区埋伏起来,以待后卫尖兵引敌前来,给以有力的打击。
  • 四川有个民间故事,说成都有一条坡路,觅食的狼就在坡路附近静坐等着。当推平车的人推车推到半坡时,它便照准人的腿上咬一块肉,推平车的人放也放不下,跑也跑不掉,只好乖乖地让狼吃去一块肉。
  • 不过从事后来看,真正迫使蒋介石从陕北战场分兵的,却不是刘邓大军,而是陈谢兵团
  • 所谓“八卦图”就是一张兵要地志图。其要点是以指挥机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把周围一两百里地,也就是一两天行军路程内的各种情况,包括村镇、道路、河流、桥梁、渡口、关隘乃至于当地的民情、社情,都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一一标绘上去。

中原逐鹿

  •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到1948年3月28日,主力全部转出大别山,在历时七个月的艰苦转战中,部队实力遭到了非常大的削弱。
  • 蒋介石是通过毛泽东之手,达到了调动南线各大野战军的目的,并使自己得以缓过了一口气。
  • 有一点,粟裕不便明言,那就是华野千里跃进江南,其损失和后果可能会比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部队更为严重。
  • 5月9日,中央重建中原军区,下辖七个军区,刘伯承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李先念为副司令员。参加南征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则被正式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简称中野
  • 白崇禧早年就有“小诸葛”之誉,但他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参谋这一块,独力指挥作战少有胜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心机太重,顾虑太多,决断力不强
  • 白崇禧不比刘峙这样的蒋家“童养媳”,能够做到无条件服从,此辈是“寡妇改嫁”,不得志时对老蒋察言观色,暗地提防,一旦翅膀长硬,则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
  • 围棋对弈中有“一子定输赢”之说,刘伯承的这一高招令毛泽东亦有惊艳之感
  • 毛泽东视淮海战役为国共命运的大决战,他预言:“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 胡琏在与解放军作战的过程中,研究和总结出了一套叫作“核心机动”的战法,其做法是以某一战略点为核心,构筑坚固工事,囤积粮弹,然后把触角远远伸出去,同解放军保持接触,一旦瞄准目标,再抱起拳头打下去。

覆巢之下无完卵

  • 没有命令,也没有协同的信号,但是杨庄的其他三个连都不约而同地向六连阵地派出了援兵。
  • 刘伯承指挥作战深合孙子兵法,其基本要义之一,就是“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或者可以表述为“攻其所必趋,趋其所必救”
  • 可惜王元直能够看到的,黄维却看不到,也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 色厉而内荏,志大而智小;严峻而寡恩,暴戾而恣睢;兵虽众而辟画不明,将骄横而计出不用。
  • 王元直如此总结黄维兵团的败因:“主官犹疑,良机坐失。”
  • 邓小平平时异常严肃,不苟言笑。他曾经解释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他生来就这个性格,大家跟他在一起时不必过于拘束
  • 刘伯承指挥作战,向以“胆大包天,足智多谋”著称于世,有时大马金刀,纵横驰骋,有时又心细如发,每一步都环环紧扣。
  •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 所谓近迫作业,通俗地说就是挖沟、占地盘。一般是先挖一个卧式散兵坑,再加深为跪式,直至立式。各个散兵坑又以卧式交通壕连贯起来,之后这些交通壕也像散兵坑一样要逐步予以加深,最后做到人在壕内可以屈身前进乃至直立行走。
  • 若解放军获胜,可一战定乾坤;若国民党军获胜,尚可凭江淮之阻拱卫南京,与共产党平分天下,然后再图反攻。
  • 一只老虎带领一群羊,羊会变成老虎,反过来,一只羊带着的一群老虎,老虎会变成羊!
  • 过坟地吹口哨,给自己壮胆嘛。”
  • 怎样对付这三股敌人,刘伯承将之比喻成是有的人在饭桌上抢肉吃,嘴里吃着一块,筷子上夹着一块,眼睛里又盯着碗里的一块,所谓“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也可以称为“举一观三”。
  • 中野还有一种独创性的土武器,被称为“飞雷”,正式名称是炸药抛射筒。简单点说,其实就是用汽油桶将炸药包抛射出去,它的发明者是四纵的聂佩璋。
  • 预定的十天攻不下来,只能接着再攻,刘、陈、邓指示各部:“准备伤亡过半,夺取胜利。”
  • 所谓“前送”,就是上级机关在战时一定要把弹药食品等物资送到火线的战士手里。所谓“后送”,就是要负责把伤员抬下火线,并且送到包扎所或野战医院。
  • 陈毅事后感慨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也就此成为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 得到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同意后,粟裕连夜抽出三个纵队及特纵一部赶往双堆集。知道中野缺少兵员和武器弹药,他又特别交代,要求所遣部队必须把战斗中缴获的武器装备和抓获的俘虏兵,都一个不少地全部移交给中野。
  • 这就是战争,它在给胜利者带来荣耀和功勋的同时,也把伤痛和苦难的记忆深深留在了他们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