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
版权信息
-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译者:张倩红,马丹静
前言
- 宗教必须解释快乐为何转瞬即逝、忧愁为何亘古恒久这个让人类既困惑又恐慌的谜题:我们需要感受一种比我们自身更强大的力量。我们敬畏死亡,渴望发现它的意义。作为上帝与人的相会地,这些启示录中提出的问题将在耶路撒冷得到解决——世界末日来临时,将会有基督和敌基督之间的战争。
序幕
- 五个世纪之前,耶路撒冷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完全摧毁,在那次破坏后五十年间,圣殿被重建,犹太人也返回了耶路撒冷。但是公元70年的这次毁坏过后,圣殿再没有被重建——尽管中间有几段短暂的插曲,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犹太人不会再统治耶路撒冷。但这场灾难的灰烬里不仅孕育着近代犹太教的种子,还有耶路撒冷对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圣性。
第一部分 犹太教
- 没见过耶路撒冷之辉煌的人终其一生也见不到一个合意的城市。没见过圣殿全貌的人终其一生也看不到一座辉煌的建筑。
1 大卫的世界
- 希伯来语的表达是YHWH:雅卫(Yahweh),后来基督徒把它错拼成“耶和华”(Jehovah)。
2 大卫的崛起
- 先知不是未来的预言者,而是对当前局势做出分析的人——在希腊语中,先知(Propheteia)的意思是“诠释神的意志”。
3 王国和圣殿
- 这后来发展成为犹太历中第一个参拜圣地的节日:“所罗门每年三次在他为耶和华所筑的坛上献燔祭。”那一刻,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中的神圣观找到了永恒的家。犹太人和其他圣书之民相信,神之所在从来没有离开过圣殿山。耶路撒冷将成为世界上神人交流的最佳场所。
4 犹大的国王们 公元前930年—公元前626年
- 现代犹太人是以犹大王国形式存留下来的后两个部落的后代。被以赛亚称为以马内利的婴儿是国王希西家,
- 由于玛拿西,欣嫩子谷不仅成为死亡之地,还成为犹太神话,以及后来的基督教神话和伊斯兰教神话中的“吉赫纳”(Gehenna)——地狱。如果圣殿山是耶路撒冷的天堂,那么吉赫纳就是它的冥府。
5 巴比伦的妓女 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39年
- 犹地亚人本应当像被自己的神辜负的其他民族一样从此消失,但他们想方设法将这场灾难转变为强化耶路撒冷的神圣性,创造末日审判原型的成长经历。对三大宗教来说,这个可怕的东西使耶路撒冷成为末日事件的发生地和迎接神圣王国到来的地点。这就是耶稣将要预言的启示录——从希腊语中指代“启示”的单词演变而来。对基督徒来说,它成为一个明确的、永恒的期望,而穆罕默德将尼布甲尼撒之破坏视为犹太人失去神宠的标志,从而为他的伊斯兰教启示开路。
6 波斯人 公元前539年—公元前336年
- 在三年的时间里,大流士赢得了所有挑战,成为古代世界最有成就的统治者之一。他建立了一个西至色雷斯和埃及、东到兴都库什的具有宽容精神的世界帝国——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
7 马其顿人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166年
- 七十天的时间里,七十位学者每人完成了一份译文,结果译文完全一样。《七十子圣经》(Septuagint Bible)改变了耶路撒冷的历史,使后来基督教的传播成为可能。多亏了亚历山大,希腊语成了国际通用语;至此,《圣经》成了几乎每个人都能阅读的圣书了。
- 耶路撒冷成了一个“神权国家”——这个词是由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创造的,用来描述这个“整个国家主权和所有统治权威都掌握在上帝手里”的小国。苛刻的规定支配着生活的每个细节,因为政治和宗教没有任何区别。在耶路撒冷既没有雕像也没有塑像。尊奉安息日是令人痴迷的事。所有违背宗教的罪犯都被处以死刑。有四种处刑方式——石刑、火刑、斩首和绞杀。通奸者要用石头砸死,这个刑罚由整个社团执行(尽管被定罪的人首先要被扔下悬崖,这样在被众人扔石头前他通常是不省人事的);殴打父亲的人要被绞杀;与母女二人都有通奸行为的被处以火刑。
9 罗马人来了 公元前66年—公元前40年
- 新出炉的希律王走出元老院,世界的两大支柱屋大维和安东尼分别站在他两边,对这个从以东山区走出来的犹太和阿拉伯混血儿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他同这二人的关系将是他四十年恐怖和辉煌统治的基础。然而,他离统治一个王国还有很长一段路:帕提亚人仍然占据着东方,安提柯还统治着耶路撒冷。对犹太人来说,希律是一个罗马走狗和以土买杂种。希律将不得不一寸一寸打下自己的王国,然后占领耶路撒冷。
10 希律家族 公元前40年—公元10年
- 希律就血统而言是腓尼基人,就文化而言是希腊人,就出生地而言是以土买人,就宗教而言是犹太人,就居住地而言是耶路撒冷人,就公民身份而言是罗马人。”
- 这些自封的国王是伪先知,他们的存在证明耶稣确实出生在一个宗教投机十分活跃的年代。
12 希律家族的终曲 公元40年—公元66年
- 年轻的希律·亚基帕在罗马皇室中间长大,并成为提比略皇帝之子德鲁苏斯最好的朋友
- 据历史学家斯威托尼厄斯所说,皇帝被一群以他的“小鲤鱼”著称的男孩喂得食欲不振,这群男孩经过培训在皇帝游泳时吸吮他的私处。
- 新国王很少去他的王国,他更喜欢待在卡里古拉身边,而后者的嗜杀成性很快便将他从罗马的宠儿变成罗马的暴君
- 保罗的“耶路撒冷”是天国,不是现实中的圣殿;他的“以色列”是耶稣的任何一个信徒,不是犹太民族。他在某些方面出奇地新潮,与古代世界的残酷特质不同,他信奉爱、平等和包容:希腊人和犹太人,女人和男人,所有人都是一体的,所有人都能够通过信仰基督获得救赎。保罗的书信在《新约》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几乎占了所有篇幅的四分之一。保罗的愿景是无限的,因为他想让所有人都皈依基督教。
- 一个年仅二十六岁,名叫约瑟夫·本·马提亚斯(Joseph ben Matthias)的人决定乘船去罗马,拯救他的祭司同仁。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约瑟夫斯,他将扮演多种角色,叛军指挥官、希律家的门徒、帝国廷臣,但最重要的是,他将成为耶路撒冷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13 犹太战争:耶路撒冷之死 公元66年—公元70年
- 犹太人分化为两派:一派想与罗马人和解,另一派则是为战争作准备的激进分子,主战派大概是希望通过战争赢得罗马统治下的有限独立。
- 公元68年6月9日,尼禄在叛乱的折磨下自杀,留下这几个字:“我死了,世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第二部分 异教
-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一分在世界其他地方。
14 埃利亚·卡皮托利纳 公元70年—公元312年
- 犹太人是“邪恶、恐怖的”偏执狂,迷信包括一神教和割礼在内的古怪东西,犹太人鄙视罗马人的神,“不接受爱国精神”,“邪恶使他们固步自封”等等。而约瑟夫斯从自杀期间隐匿起来的少数幸存者口中得知了马萨达的详情,他无法掩饰对这些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的崇敬。
- 地中海沿岸数量不断增加的非犹太基督徒不再敬畏现实中的耶路撒冷,犹太人的战败将他们与母教永远分离,它证明了耶稣预言的正确性以及新旧启示的更替。对他们来说,耶路撒冷只是一个失败的信仰的荒原,《启示录》用基督羔羊代替圣殿。在末世的日子里,金色的、镶满珠宝的耶路撒冷将从天而降。
- 一个名叫尤西比乌斯的基督徒在很久以后著述补充:“这个人是杀人犯,是土匪,只仰仗他的名字,好像对付奴隶一样,声称自己是带来光明的人。”
- 他们的创始人是以造反者的身份被罗马人杀死的,但基督徒却把自己重塑成一个敌视犹太人,而不是罗马人的宗教。于是,罗马成了他们的圣城
第三部分 基督教
- 耶路撒冷博采世界各地美景,成就了现在的名胜。在这里,男男女女朝圣者熙熙攘攘,所有的诱惑也一并登场。
15 拜占庭的盛世 公元312年—公元518年
- 那一年,他把首都东迁,在亚欧两洲的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一个叫“拜占庭”的希腊城镇遗址上建造了他的第二个罗马城。这个城市很快便以“君士坦丁堡”著称,它有自己的主教,现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和罗马主教、亚历山大里亚和安条克的主教一起,成为基督教的统治力量。这种新的宗教信仰与君士坦丁的新型王权相匹配。
- 当罗马人奉行多神崇拜时,他们可以容忍其他崇拜,只要这些崇拜不威胁到国家。但一神教要求只承认一种真理,一个上帝。所以,对弑神的犹太人的迫害变得至关重要,他们用自己的悲剧验证了基督教的真理。君士坦丁下令,任何试图阻止其兄弟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都要即刻被烧死。
- 接替他的是他的卫队司令,此人恢复了基督教,撤销了尤利安的所有法令,再次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此后又是一个宗教,一种真理。公元391至392年,狄奥多西一世使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并开始强制推行这种宗教。
- 名字改变了,[插图]传统混淆了,在耶路撒冷真正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是真的。
- 在公元451年的查尔西顿大公会议上,普尔喀丽娅强制推行折中方案:基督二性合一,耶稣既是“完美的神、亦是完美的人”。欧多西亚同意了新的准则并与普尔喀丽娅达成和解。这个折中方案一直延续到今天,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教会都承认这条信纲。
16 拜占庭的衰落:波斯入侵 公元518年—公元630年
- 从提图斯开始,犹太人曾三次获得重新在圣殿山进行自由祈祷的机会——一次也许是在巴尔·科赫巴时期,后两次则是在尤利安和库斯鲁时期——但是犹太人在之后长达一千三百五十年之久的历史中都无法再次控制圣殿。
- 在这场充满狂野赌博和巨大野心的战争中,波斯沙王再次反败为胜。
第四部分 伊斯兰教
- 安拉的使者,在加百利的陪同下,被送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他发现了亚伯拉罕、摩西以及其他先知。
17 阿拉伯的征服 公元630年—公元660年
- 在麦地那,穆罕默德将他的第一批信徒和新的追随者以及他们的犹太同伴融合,建立了一个新的团体——乌玛(umma)。这正是公元622年,伊斯兰历的起始之年。
- “末日将临。”《古兰经》说道。早期穆斯林信仰者的军事狂热源于他们对末日审判的笃信。《古兰经》虽未具体言明,但他们已经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那里得知,末日审判必将在耶路撒冷。如果末日审判终将降临,他们需要身在耶路撒冷。
- 正是在欧麦尔统治时期,《古兰经》开始得到校勘整理,穆斯林历法和许多伊斯兰律法也得以创立。他加诸女性身上的法律限制比先知穆罕默德还要多。他自己的儿子酗酒时,他下令对其施以八十下鞭刑,结果他的儿子因此丧命。
- 欧麦尔追随穆罕默德的意愿来到基督教的古圣地,将其重新修复并指定为伊斯兰教圣地,以此确立穆斯林是犹太教合法继承者的地位,并将伊斯兰教凌驾于基督教之上。
18 倭玛亚王朝:圣殿的修复 公元660年—公元750年
- 穆阿维叶是“希尔姆”(hilm)的化身,“希尔姆”指的是阿拉伯酋长所具有的智慧与耐心:“当我的鞭子够用的时候,我不会使用我的剑,正如我的舌头够用的时候,我就不会动用鞭子。即使只有一根头发连接我和我的追随者,我也不会让它断裂。他们拉紧的时候,我就松开,他们松开的时候,我就拉紧。”
- 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为了替自己的父亲阿里报仇而发动叛乱,但最终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Karbala)被砍头,他的殉教导致了伊斯兰教历史上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最大的分裂,逊尼派称为多数派,什叶派又叫阿里派
- 作为神圣帝国大型建筑物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岩石圆顶清真寺与所罗门圣殿和希律王圣殿齐名。进入21世纪,它成为最世俗的旅游象征,它既是伊斯兰复兴的圣祠,也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图腾,岩石圆顶清真寺至今仍然是耶路撒冷的代名词。
- 基督教徒曾改编过犹太民族的很多神话,并逐渐将它们附加于自身的中心圣地——圣墓大教堂上。然而,现在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的兴起使得所有古老的神话再度复兴:圣石上的足印曾被作为基督的神迹展示给基督徒朝圣者,此时它则变为穆罕默德的足印。倭玛亚王朝用新的圆顶覆盖了整座圣殿山,以使其完全与从亚当、亚伯拉罕经由大卫和所罗门再到耶稣的《圣经》传说相联系。
19 阿拔斯王朝:遥远的主人们 公元750年—公元969年
- 这个加冕仪式标志着教皇树立了新的威信,西方拉丁基督教开始变为天主教——他们逐渐不同于说希腊语的君士坦丁堡正教。
- 犹太人则分为两派,一派是传统的拉比犹太教信徒(Rabbanites),由被称为加昂的学者法官领导,他们崇尚《塔木德》,即口述传统;另一派是卡拉派(Karaites)。他们反对《托拉》以外的任何律法(这个派系的名称意思是“阅读者”),并且相信能够重返锡安。
20 法蒂玛王朝:宽容与疯狂 公元969年—公元1099年
- 他已年过四十,在外旅行了二十多年,通过旅行“寻求知识”是每一个伊斯兰圣徒必经的训练,旨在将虔诚和在智慧之屋锻炼出来的科学观察结合起来。
- 罗马天主教皇控制下的拉丁基督教与皇帝和君士坦丁堡主教们控制的希腊正教此时已经差别很大。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他们祈祷时使用不同的语言,对一些晦涩的神学信条争论不休,更重要的是,正教拥有自己的圣像和夸张风格,更加神秘和热情;天主教则崇尚原罪观念,认为在人和上帝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界线。公元1054年7月16日,正当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一场宗教仪式进行到一半时,罗马教宗的使节把拜占庭大主教开除了教籍,拜占庭大主教于是也愤怒地把教宗开除了教籍。这次教会大分裂加剧了东西方势力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 公元1098年,埃及宰相很吃惊地得知,一支极具战斗力的欧洲基督教军队正前往圣地。
21 大屠杀 公元1099年
-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被赶了出去,城内最多只有三万居民。聊以慰藉的是,埃及的宰相正率兵北上,前来搭救他们。
- 少数王公贵族建立了新的领地,一些十字军从此发迹,然而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大量生命财产在这场异想天开、充满危险却又道貌岸然的事业中化为乌有。当时那种精神,现代人很难理解:它为基督徒提供了赎免一切罪过的机会。换言之,这些朝圣的武士绝大多数是渴望在耶路撒冷的战斗中获得拯救的信徒。
- 随军僧侣们向他们说教,使他们内心充满虚幻的圣洁感和肃杀的决心。
- 于是,就有了四个由十字军建立的国家:安条克公国、埃德萨郡国、的黎波里郡国和耶路撒冷王国。这些互相联系的领地奇特地拼凑在一起,被称为“海外领土”。
22 十字军国家的兴起 公元1100年—公元1131年
- 公元1115年,鲍德温突袭约旦,在那里修建城堡,遇到了正被贫困袭扰的叙利亚人和亚美尼亚基督徒。鲍德温于是邀请他们前往耶路撒冷定居,这些人成为了今天巴勒斯坦基督徒的祖先。
- 在耶路撒冷,小鲍德温将他的所罗门圣殿借给了一个新军事修士会,这个军事修士会由名为“敬畏上帝”的骑士组成,他们“宣称将永远过一种清贫、忠贞和顺从的生活”,并以新居住地作为他们的名称。圣殿骑士团起初由从雅法出发的九名朝圣者卫兵组成,后来发展为拥有三百名骑士的精锐军事宗教组织。
23 十字军国家的黄金时代 公元1131年—公元1142年
- 十字军国家的黄金时代 公元1131年—公元1142年
- 他的继承人是他的女儿梅利桑德(Melisende),他将梅利桑德许配给了能干且经验丰富的安茹伯爵富尔克。
- 十字军国家因政治中的丑闻已经在欧洲变得声名狼藉,这并不足为奇。统治耶路撒冷是个挑战:国王们其实只是一些公侯,与其他贵族相比并无过人之处,但他们必须与十字军将领、野心勃勃的权贵、谋财害命的冒险家、来自欧洲的无知新来者、独立的军事宗教骑士团和满是阴谋诡计的教会人员相竞争,之后,他们甚至还要对付他们的伊斯兰敌人。
- 他自称是“圣战斗士、无神论者的驯服者、异端的摧毁者”。
- 曾以宫廷侍从、武士和作家的身份服侍那些本世纪伟大的伊斯兰领袖左右,从赞吉、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到萨拉丁,另外,他还认识至少两名耶路撒冷国王。
- 这种建筑还有着圆顶的拱门和粗大的柱顶,并带有精美的花形图案。女王还在圣殿山以北、毕士大池的地方修建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圣安妮教堂。今天,教堂还在,它被看作十字军建筑风格最简洁最质朴的代表。
- 一些十字军士兵现在说起了阿拉伯语,修建了许多带有庭院和喷泉的房子,就像穆斯林权贵的一样;有些人甚至开始吃阿拉伯食物。
24 僵局 公元1142年—公元1174年
- 努尔·丁决心发动一场圣战以“以清除十字架的污俗,纯洁圣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字军也曾说穆斯林是“圣墓教堂的玷污者”。
- 他将全家连同黄金和他喜爱的图书馆都装上了船。但船行至阿克城外时失事,他的金银财宝都丢失了,图书馆也被耶路撒冷国王没收:“当得知我的孩子和女人们都安然无恙时,我对于财富的失去还能够忍受。但丢失的图书却让我难以释怀:四千卷书籍,我一辈子都为此心痛不已。”乌萨马的损失却给威廉来带来了大好机会,因为他得到了乌萨马的书籍,并将其充分利用,来写作伊斯兰历史。
- 摩西·迈蒙尼德:迷途指津
- 西班牙分裂了,野心勃勃的基督教王国占据着北方,南方是穆斯林,那里已被狂热的柏柏尔部落建立的阿尔摩哈德王朝(Almohads)征服。阿尔摩哈德王朝命令犹太人要么选择改宗,要么选择死亡。
25 麻风病国王 公元1174年—公元1187年
- 但1177年11月底,麻风病国王、雷纳德以及数百骑士袭击了萨拉丁驻扎在耶路撒冷西北部蒙吉萨的两万六千人的军队。因真十字架和圣乔治的踪迹出现在战场,军心大振,鲍德温赢得了一场著名的胜利。
- 1186年5月16日,二十三岁的鲍德温死去。新继位的孩童国王鲍德温五世在位仅一年就死去了
26 萨拉丁 公元1187年—公元1189年
- 《论性交》(On Sexual Intercourse)的书,开的处方讲求适可而止,比如饮酒要适量,所交女子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年幼。要喝一种用牛舌草调制成的鸡尾酒,以及一种中世纪治疗阳痿的“奇异秘方”:在房事前,将一种用橘黄色的蚂蚁调制成的油涂抹在阳具上并按摩两小时。迈蒙尼德保证,这样房事后勃起仍会持久。
- 萨拉丁从阿勒颇带来努尔·丁的木刻讲经坛,并将其放置在阿克萨清真寺,这一放就是七个世纪。
27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萨拉丁和理查 公元1189年—公元1193年
- 1191年6月8日,理查率军登陆,加入了法兰西国王的围城战,两军协同作战,关系友善。
- 理查写道:“穆斯林和法兰克人都无力再战,这块土地已变为废墟。所以,我们必须谈判的是耶路撒冷、真十字架和这些土地的问题。耶路撒冷是我们信仰的中心所在,对此我们绝不放弃。”萨拉丁也向对方说明圣城对穆斯林的意义:“耶路撒冷对我们而言像对你们一样重要。实际上,她对我们而言要比对你们来说更伟大,因为正是在耶路撒冷,我们的先知夜行登霄,天使们也聚在这里。”
- 3月20日,萨法丁和儿子卡米勒(Kamil)拜访了理查,并向理查主动提出重开圣墓大教堂,归还真十字架:遵照古典骑士的优雅姿态,狮心王给年轻的卡米勒起了个绰号,并给他戴上骑士腰带。
28 萨拉丁王朝 公元1193年—公元1250年
- 公元1192年9月2日,苏丹和国王达成《雅法协定》(Treaty of Jaffa),第一次对巴勒斯坦进行了势力范围划分:基督教王国欢欢喜喜地得到了阿克,并将其定为都城;萨拉丁仍占有耶路撒冷,但基督徒可以畅通无阻地前往圣墓大教堂。
- 1225年11月9日,在布林迪西(Brindisi)的主教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娶了时年十五岁的耶路撒冷女王约朗德(Yolande)。婚礼一结束,腓特烈就以耶路撒冷国王的名义开始了他的十字军东征。
- 1229年2月11日,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好事:为换取十年和平,卡米勒决定将耶路撒冷和伯利恒连同通向大海的走廊地带割让给他。在耶路撒冷,穆斯林保有圣殿山,而基督徒在法官的监管下可自由出入圣殿山并在那里礼拜。这桩交易忽视了犹太人(他们大部分已逃离此地),但这样的共享主权协议仍然是耶路撒冷历史上最为大胆的和平协定。
- 1258年,蒙古人——这些来自远东、成群结队的萨满信徒——征服并建立起世界上已知最庞大的帝国。他们劫掠巴格达,屠杀了八万人,并杀死了哈里发。他们攻陷了大马士革,接着迅速扑向加沙,路上袭击了耶路撒冷。伊斯兰世界需要一位强有力的捍卫者去打败蒙古人。向蒙古人发起挑战的便是拜巴尔斯。
29 从奴隶到苏丹 公元1250年—公元1339年
- 巴赫利亚军团(Bahriyya regiment)。这支精锐部队打败了十字军,成了闻名遐迩的突厥雄狮,伊斯兰的圣殿骑士团
- 1277年6月1日,他被自己那可怕的聪明才智所误——他为宾客准备了有毒的qumiz(发酵马奶,突厥人和蒙古人喜欢饮用),然而,一时疏忽,他竟自己喝了下去。他的继任者完成了他的事业。
- 拉姆班是他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是医生、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托拉》学者。
30 马木鲁克的衰落 公元1399年—公元1517年
- 伊本·赫勒敦在追逐权力和坐牢期间,写就了自己的成名作《历史绪论》(Muqaddimah),这部世界历史著作直到今天还很有名。
- 1405年2月,在征讨中国的路上,帖木尔死去,耶路撒冷仍为马木鲁克所有。
- 大教堂的庭院里燃起了篝火,“喝得酩酊大醉、暴怒发狂的”暴民将修士们砍成了肉块,“以使全尸也不留下”,随后又将尸体烤成肉串。
- 托钵会士想报复犹太人,盖贝伊就顺势禁止犹太人靠近教堂或锡安山上的女修道院:违反这一禁令的犹太人通常会被秘密处死,甚至连不经意间路过教堂都会遭到杀害,这种境况一直延续到1917年
- 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继承了庞大的罗马帝国的辉煌和意识观念。
第七部分 奥斯曼
- 高贵的耶路撒冷一直是所有国家的君主们渴望得到的城市,尤其是基督徒,自耶稣降生在这座城市,他们便为争夺耶路撒冷而战斗不止……耶路撒冷是供神灵部落祈祷的地方……她包括十二万四千个先知的祭坛。
- 毋须亲临圣地,我们可以低头沉思,检视我们的内心,那才是真正的应许之地。马丁·路德,《桌边谈话集》
31 苏莱曼的伟业 公元1517年—公元1550年
- 1516年8月24日,奥斯曼帝国苏丹、暴君塞利姆(Selim)在距阿勒颇不远的地方击溃了马木鲁克军队,这场战役决定了耶路撒冷的命运:中东大部分地区将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中归奥斯曼统治。
- 苏莱曼改造了耶路撒冷,但从未看到自己的成就。苏丹打下的江山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能明察秋毫地进行远距离控制。
32 神秘主义者和弥赛亚 公元1550年—公元1705年
- 14世纪时犹太人便已在这一居住区定居,并逐步将之发展为今天的犹太聚居区。但与周围的伊斯兰马格里布社区比起来,这一地区相形见绌;犹太人的祈祷活动得到了严格管理;后来犹太人被要求必须得到允许才能在那儿祈祷。不久之后,犹太人开始用“ ha-Kotel ”(意为“墙”)指称此地,其他人则叫它“西墙”或“哭墙”。从此,墙上的金石和方石就变成了耶路撒冷的象征和神圣的焦点所在。
- 但有些是来自波兰-立陶宛公国的东欧人,即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由“阿什肯纳兹”这一名称而来,“阿什肯纳兹”是《圣经·创世记》中挪亚的后代,据说是“北方民族”的始祖)
- 这位虔诚的新教徒认为,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强行传教行为粗俗不堪,令人十分厌恶。耶路撒冷“曾经神圣而荣耀,被上帝选中为他的居所”,但眼下只不过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故弄玄虚的剧院”。
- 他解开了希腊圣火的奥秘,宣称只要一个修士神不知鬼不觉将一锌罐石脑油滴到链子上,就能显现出一年才能见到一次的奇迹。表演本身只是“引起群情沸腾”,圣墓大教堂也“缺乏内涵,更像个旅游景点”,但当他在那儿与一个新教徒聊起这些时,后者只是将其归罪于信仰东正教的希腊人,说他们是“一个愚蠢而好骗的民族”。
- 1699年,奥斯曼帝国战败,签订了《卡尔洛夫奇条约》,条约允许列强保护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教友——这是个异常糟糕的妥协。
33 诸家族 公元1705年—公元1799年
- 先知穆罕默德经由其孙侯赛因而传下的圣裔家族的首领:只有这些圣裔家族可以戴绿色的头巾,他们被人称作“赛义德”(Sayyid)。
- 但要是少了学识,财富也就成了粗俗的东西;而没有财富,就不会有权势。没有奥斯曼帝国做靠山,也不会有显赫的地位。
- 甚至是一种新的最高力量崇拜来取代基督教。然而,天主教会仍屹立不坠,而拿破仑打算将君主制、信仰和科学三者融合,以治愈由革命造成的创伤——所以此次远征才会有那么多科学家在船上。
34 圣地的拿破仑 公元1799年—公元1806年
- 恐惧比其他任何东西更能激发人的斗志。
- 拿破仑发布了一个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告犹太人书》,落款这样虚假地写着:“耶路撒冷总司令部,1799年4月20日”。
35 新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和迪斯累利 公元1806年—公元1830年
- 耶路撒冷越悲惨,就越神圣,越充满诗意,而这个城市现在正处于绝望之中。
- 1808年10月12日,一个亚美尼亚籍教堂看守人在圣墓大教堂二层的亚美尼亚画廊火炉边睡着了,结果火炉失火将他烧死,而且火势很快便蔓延开来。这场大火使圣墓遭受了破坏。
- 夏多布里昂的《从巴黎到耶路撒冷》(Itinerary from Pairs to Jerusalem)奠定了欧洲人看待东方的态度,书中描写了残忍而又无能的土耳其人,哭泣的犹太人,以及想要收集美丽的《圣经》诗文、落后却凶猛的阿拉伯人。
- 这种旅游是18世纪欧洲富家子弟“游学旅行”的一种新方式,综合了浪漫主义态度、经典观光、抽水烟袋、贪婪地嫖妓、到伊斯坦布尔和耶路撒冷参观等多种元素在内。
36 阿尔巴尼亚人的征服 公元1830年—公元1840年
- 1839年,第一任英国副领事威廉·特纳·杨(William Tuvner Young)到达耶路撒冷,他不仅代表了伦敦的新权力,而且肩负着让犹太人改宗并加速基督再临的使命。
37 福音派传教士 公元1840年—公元1855年
- 帕麦斯顿对犹太人的兴趣有着功利主义成分:法国通过保护天主教来提升自己的权力,俄国通过保护东正教来提升自己的权力,然而,耶路撒冷却几乎没有新教徒。帕麦斯顿想削弱法国和俄国的影响,他认为英国的权力可以通过保护犹太人而得到提高。
- 奥斯曼苏丹和穆罕默德·阿里都竞相争取英国人的支持,使他们的权力保持平衡。耶路撒冷仍旧处在控制了
- 他们充满热情的新教主义从特性上来说是美国式的:刚强,活跃,爱虚张声势。其核心就是,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行善事和感受诚挚的喜悦来拯救自己,并加速基督的再临。在上帝的祝福下,美国本身就是一个伪装成国家样子的传道团,就像沙夫茨伯里和英国福音派教徒眼中的英帝国那样。
- 这是一个著名的案例,因为克雷森夫人是在对美国公民可以信仰他们愿意相信的任何事物的宪法权进行挑战,而这种权利正是杰斐逊式自由的精髓。
- 1853年3月28日,法国和英国向俄国宣战。即便绝大部分战事都远在克里米亚,但耶路撒冷却被置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从那以后它一直就处于这个位置。
- 1854年4月,卡尔·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写道:“在耶路撒冷,没有什么人的悲惨和痛苦可以和犹太人相比”,“他们居住在最肮脏的街区,是摩苏尔人长期压迫和欺负的对象,受到希腊人的凌辱,受到拉丁人的迫害”。
- 俄国至少赢得并恢复了东正教对圣墓大教堂的绝对统治权,直到今天这种状况还保持着。
38 新城市 公元1855年—公元1860年
- 当蒙蒂菲奥里作为第一个西方犹太人参观圣殿山时,帕夏还给他派了一支百余人组成的卫队,而且让蒙蒂菲奥里坐在一个轿椅里面,这样就不会违背这样一个禁令:禁止犹太人进入圣殿山,以免他们站立于圣殿山与至圣之所。
39 新宗教 公元1860年—公元1870年
- 就像在20世纪的太空竞赛中要拥有英雄般的宇航员一样,在考古学领域拥有著名的专家也很快成为国家实力的一种体现,考古学家们被虚夸为历史的征服者和科学的寻宝者,一个德国考古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和平的十字军东征”。
-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耶路撒冷只存在于那些热爱它的、远在美洲或欧洲的人的想象当中。既然现在这些成千上万的访问者乘着汽船来了,他们就期望在此寻找他们过去借由《圣经》建立的想象,印证维多利亚时代赋予他们的种族刻板观点,他们想看到充满异域风情的、惊险的、风景如画的、真实可信的世界。
40 阿拉伯之城,帝国之都 公元1870年—公元1880年
- 犹太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基督徒及穆斯林则穿着长袍大衣或者白色衣服,头上戴着象征土耳其帝国新改革的崭新头饰——奥斯曼无边毡帽
- 在帮助清政府镇压了中国的义和团起义、控制了苏丹后,“中国人”查尔斯·戈登将军在施洗者约翰的村庄安凯伦住了下来。
- 如果说耶路撒冷这座城市是被西方人改造的,那么在19世纪末,它却是被俄国这个东正教农民和受迫害的犹太人聚居的帝国控制的,这两种人都无法自持地向耶路撒冷挺进,都从敖德萨乘坐轮船向耶路撒冷航行。
41 俄国人 公元1880年—公元1898年
- 他在1882年颁布的《五月法令》实际上把反犹主义变成了一项国策,该政策在秘密警察的控制下得到了强制执行。
- 自从《圣经》的作者们创造了他们关于耶路撒冷的故事,自从这个城市的传记成为一个传遍全世界的故事,耶路撒冷的命运便在很久以前被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土耳其帝国、英国以及沙皇俄国的统治者们确定了下来。
第九部分 犹太复国主义
- 做一个耶路撒冷人并不容易。在耶路撒冷,痛苦与欢乐并行,伟大的人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也会变得渺小。教皇、主教、国王都摘下了他们的王冠。这是王中之王的城市,世俗国王和君主都不配做她的主人。没有人真正拥有过耶路撒冷。
42 德国皇帝 公元1898年—公元1905年
- 欧洲新兴的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激起了人们对犹太人这个超国家的、世界性的民族的种族仇恨,但是与此同时,民族主义以及法国大革命胜利所赢得的自由主义思想必定也鼓舞着犹太人。
- 我们敬爱的上帝比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是犹太人杀死了我们的救世主,他也相应地对他们作出了惩罚。不应忘记的是,考虑到国际犹太资本所代表的巨大而又极度危险的力量,如果希伯来人能够充满感激地敬仰这种力量,那对德国来说将是个巨大的利好。
- 他预见犹太人的回归尽管是古老的、合法的,但必将与阿拉伯人古老的、合法的存在发生冲突。
43 耶路撒冷的乌得琴演奏者 公元1905年—公元1914年
- “帕克丑闻”终于拉下了耶路撒冷长达五十余年的欧洲考古挖掘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帷幕。
44 世界大战 公元1914年—公元1916年
- 三帕夏都认为,奥斯曼帝国只有土耳其化才能避免最后的腐朽。他们的行动方案以其残忍、种族主义和好战而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和纳粹大屠杀(Holocaust)的发生。
- 军事失败、西方的封锁以及杰马勒变本加厉的镇压带给耶路撒冷的,是令人绝望的苦难和狂热的享乐主义。屠杀已经近在咫尺了。
- 杰马勒、他的官员们以及大家族权贵们在畅享欢乐,而耶路撒冷人却要为在战争带来的灾难中存活下来而奋力挣扎。
- 侯赛尼是慈善组织“红新月”的领导人,就像我们常见的那样,慈善只不过是那些人骄奢淫逸和往上攀爬的无耻的遮羞布。
- 他的同僚副司令恩维尔,也在他与俄国人窝囊的决战中损失了八万人。他和塔拉特把他们的惨败归罪到基督徒亚美尼亚人身上,因此将他们成批地驱逐出境或杀害。一百万亚美尼亚人在野蛮的杀戮中丧生,这可能为后来希特勒在二战中的屠犹行动提供了鼓励。希特勒回忆:“现在没有人会记得亚美尼亚人。”
45 阿拉伯起义,贝尔福宣言 公元1916年—公元1917年
- 赛克斯和他的法国搭档——驻贝鲁特领事弗朗索瓦·乔治-皮科同意由法国接收叙利亚和黎巴嫩,由英国接收伊拉克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并在英法监督下建立一个阿拉伯联邦,而耶路撒冷则将由法、英、俄实行共管。[插图]这些对于过去七十年中一直觊觎控制耶路撒冷的三个帝国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该协定也容许以某种形式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但是因为英国仍暗中觊觎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不久协定就失效了。
- 魏茨曼,这个热情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不仅痛恨沙皇俄国,也鄙视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犹太人,他很像“养尊处优的列宁”,并时常被误认成后者
46 圣诞礼物 公元1917年—公元1919年
- 在雅法门的众多咖啡馆中,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争论着巴勒斯坦的未来,双方提出的观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犹太人这边:极端正统派鄙视犹太复国主义亵渎神明;有人认为犹太移民应完全融入阿拉伯人统治下的中东;极端民族主义者主张应建立一个武装的希伯来国家统治臣服的阿拉伯少数民族。阿拉伯人一方:民族主义者和伊斯兰基本教义派主张驱逐犹太移民;民主自由人士则欢迎犹太人援建一个阿拉伯国家。阿拉伯知识分子还讨论巴勒斯坦是否应该成为叙利亚或埃及的一部分。
- 土耳其名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48 英国的托管 公元1920年—公元1936年
-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插图]仅两个月后的3月31日,穆夫提就秘密访问了德国驻耶路撒冷领事海因里希·沃尔夫(Heinrich Wolff),他宣称“巴勒斯坦境内的穆斯林欢迎新的政权,希望传播法西斯的反民主领导能力”。他又补充道:“穆斯林希望德国发动一场抵制犹太人的运动。”
- 英国人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热情逐渐冷却,因此和犹太人渐行渐远。英国人中最典型的或许就是高级专员约翰·钱塞勒爵士,他抱怨犹太人是“忘恩负义的民族”。
- 卡桑远比穆夫提激进得多,他是一个相信殉教神圣性的纯粹的基本教义者,也是基地组织和圣战者的先驱。
49 阿拉伯起义 公元1936年—公元1945年
- 1937年7月,皮尔提出一个两国分治的解决方案: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一个加入阿卜杜拉外约旦的阿拉伯区域(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七十)和一个犹太区域(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二十)。另外,他建议迁走犹太区内的三十万阿拉伯居民。耶路撒冷将仍是英国控制下的一个特殊实体。犹太复国主义者接受了这个方案——他们早已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得到一个被分割的耶路撒冷。魏茨曼并未对这个小型的犹太实体感到失望,他若有所思地说:“大卫王的王国更小。”
- 卡桑的圣战追随者也会狂热地杀死任何被怀疑与当局合作的阿拉伯人。在阿拉伯人之间,这不亚于一场野蛮的内战。据说,穆夫提使许多家庭伤心欲绝。
- 英国在阿拉伯起义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训练了两万五千名犹太援军,包括由伊扎克·萨赫德——一个成为哈加纳参谋长的前俄国红军老兵——领导的其他突击队。“你们是马卡比的子孙,”温盖特告诉他们,“你们是犹太军队的首批士兵!”他们以其技能和精神为后来的以色列国防军奠定了基础。
- 殖民大臣马尔科姆·麦克唐纳提交了一部白皮书,建议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并且在五年之内将移民数量限制为每年一万五千人,而五年之后阿拉伯人将取得否决移民的权利,如此可在十年内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不是犹太国。这是整个20世纪期间,巴勒斯坦人从英国人或其他任何人那儿得到的最好的提议,但政治上表现极其无能又狂妄顽固的穆夫提从他的黎巴嫩流亡之地拒绝了白皮书。
- 1939年的白皮书宣布了英国人对犹太移民的制裁,这是最糟糕的时候:正值纳粹统治下的欧洲犹太人遭受大屠杀之时,英国军队开始遣返载有绝望难民的船只。阿拉伯起义、希特勒的“最终解决方案”和白皮书使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者确信,暴力是迫使英国允诺犹太家园的唯一方法。
50 肮脏的战争 公元1945年—公元1947年
- 英国人决定阻止犹太人移民进入巴勒斯坦,尽管许多移民是希特勒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一船船的犹太难民遭到英军的监控与驱逐,只能如同监禁般地被困在欧洲各地的难民营里。英国人猛攻“出埃及号”,粗暴地对待船上的难民:这些人中许多是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其中三人在这次袭击中遇害,而后,英国人又以难以置信的麻木不仁将他们遣返回德国难民营。就连温和的犹太代办处也认为此举在道德上应当受到谴责。
- “很容易看出,为什么英国人更喜欢阿拉伯上层而不喜欢犹太人。这些阿拉伯知识分子身上带有法国的文化印记,风趣,富有教养,带有不幸和快乐。与他们相比较,犹太人似乎是紧张、贪图享受的中欧人。”
- 1947年2月14日,被流血事件弄得筋疲力尽的艾德礼在撤离巴勒斯坦的问题上与内阁达成了一致。4月2日,他要求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成立一个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UNSCOP)以决定巴勒斯坦的未来。四个月后,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建议,巴勒斯坦分治成两个国家,耶路撒冷则由联合国任命的一名市长进行国际托管。尽管疆界仍未明确划定,但本-古里安接受了这个计划。他认为,耶路撒冷是“犹太民族的心脏”,但为了建国,这样的代价是可以承受的。伊拉克、沙特和叙利亚支持的阿拉伯高级委员会则拒绝分治,他们要求“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巴勒斯坦”。11月29日,联合国针对这项议案进行投票。午夜后,耶路撒冷人聚集在收音机周围,神经紧绷地默默收听着。
- 事实上,阿拉伯联盟——1945年成立的新独立阿拉伯国家组织——成员已在领土划分问题上产生了对立和分裂。阿卜杜拉刚加冕为约旦哈希姆国王,他还想把巴勒斯坦并入王国之内;大马士革觊觎一个大叙利亚;埃及法鲁克国王自认为是阿拉伯世界合法的领导人,并厌恶哈希姆王室控制下的约旦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则仇视将他们驱逐出阿拉伯半岛的伊本·沙特国王。所有阿拉伯领导人都不信任返回埃及的穆夫提,穆夫提决定自封为巴勒斯坦国的领导人。
51 犹太人的独立,阿拉伯人的大灾难 公元1948年—公元1951年
- 十一分钟后,杜鲁门总统宣布事实上承认以色列。受埃迪·雅各布森的鼓励,杜鲁门秘密向魏茨曼保证,他支持分治。但是当美国驻联合国外交人员试图搁置分治方案时,他几乎失去了对政府的控制。他的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战时总参谋长和美国公共服务界的老前辈,坦率地反对承认以色列。可是杜鲁门仍选择支持这个新国家。不过第一个官方承认以色列的却是斯大林。
- 自1187年穆斯林再次征服耶路撒冷之后,犹太人第一次不能接近西墙。
- 与此同时,本-古里安打赢了一场近乎兵变的战争:梅纳赫姆·贝京已经同意将他的伊尔贡整合并入这个国家,正当伊尔贡准备卸载自己船上的武器时,以色列军队炸沉了这艘船。贝京并未掀起内战,而是退出地下组织活动,进入了政坛。
- 1949年4月,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各方在前英国总督府签订停战协议,分割了耶路撒冷:以色列拥有西区和斯科普斯山的一块孤立领土,而阿卜杜拉占有老城、东耶路撒冷和西岸。协议允许犹太人接近西墙、橄榄山墓地和汲沦谷的陵墓,但这从未得到兑现。接下来的十九年内犹太人被禁止在西墙祈祷,他们祖辈墓地上的墓碑也遭到破坏。
52 分隔 公元1951年—公元1967年
- 1950年,联合国调解以色列控制的斯科普斯山上“圣经公园”中的一只老虎、一只狮子和两只熊的饲养问题,官方解释称:“可以采取两种解决方案:a.用以色列的经费购买阿拉伯驴子来饲养以色列的狮子;b.以色列的驴子经过约旦控制区拿来喂狮子。”最终,这些动物在联合国护卫人员的护送下穿过约旦领土进入了西耶路撒冷。
- 以色列人在西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首都,[插图]这是一个世俗与宗教的混合体。
53 六日战争 公元1967年
- 1956年是英国在中东统治的黄昏期,却是美国霸权地位崛起的黎明。
- 1959年,曾是1948年战争老兵的亚西尔·阿拉法特组建了一个名叫“法塔赫”(Fatah,意为“征服”)的军事解放组织。
- 伟人的私生活和公共生活常常在两架平行的飞机上进行,两者永无交集。”
- 达扬在一片纸上写了个便条:“愿和平降临整个以色列”。他将这个便条放在希律门的方石缝中。他宣布:“我们已经统一了这座城市,以色列的首都,永远不会让她再遭分割。”接下来,这个一直是最尊敬阿拉伯人的以色列人,也是阿拉伯人最为尊敬的以色列人,阿拉伯人口中的阿布·穆萨(意为“摩西之子”)继续说道:“对于我们的阿拉伯邻居,以色列将伸出和平之手;对于信仰各种宗教的所有民族,我们将保证礼拜完全自由。我们来到此处不是为了征服其他人的圣地,而是为了和他人和谐相处。”离开时,他摘了“一些长在西墙和马格里布门之间的粉紫色仙客来”送给他坚忍的妻子。
耶路撒冷的早晨:从那时到现在
- 1987年,伊斯兰激进分子建立了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Hamas)[插图],该组织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个分支,致力于发动圣战,摧毁以色列。
明天
- 耶路撒冷被犹太人独占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独占了大约四百年,被伊斯兰教徒独占了一千三百年,并且三大宗教没有一个是不依靠刀剑、投石器或榴弹炮获得耶路撒冷的。他们的民族史讲述了一个必然走向英勇胜利和突然爆发灾难的毫无悬念的故事
今晨
- 凌晨2点,占统治地位的东正教——凡事都优先——开始进行弥撒,由八个传教士围着圣墓用希腊语祝颂,之后他们把场地交给亚美尼亚人;大门打开时,亚美尼亚人用亚美尼亚语进行的巴达拉克(badarak)仪式才刚刚开始;大约上午6点,终于轮到天主教。期间,所有的教派一直唱着他们晨祷仪式的颂歌。只有一个科普特人被允许待到夜晚,他只用古科普特埃及语祈祷。
- 自1192年萨拉丁任命朱达家族为“钥匙保管人”、任命努赛贝家族为“圣墓大教堂守护人和守门人”(瓦吉赫的名片上如此说明)以来,努赛贝家族和朱达家族一直负责开启圣墓大教堂的各扇大门。
- 此时,正是耶路撒冷黎明到来前的一个小时。岩石圆顶清真寺打开了大门,穆斯林正在祈祷;西墙一直是开放的,犹太人正在祈祷;圣墓大教堂打开了,基督徒正在用多种语言祈祷。太阳照耀着耶路撒冷,其光芒使得西墙上光亮的希律石几乎洁白无瑕(就像两千年前约瑟夫斯描述的那样)。接着,阳光照到辉煌的岩石圆顶清真寺上,岩石圆顶清真寺熠熠生辉。天与地、神与人相遇的那个神圣的广场,依然是人类制图学难以描绘的地方,唯有太阳的光芒能照遍整座广场。最后,所有的光线将照耀在耶路撒冷最优美最神秘的建筑物上——沐浴在日光之中,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它也因此博得“金色”的美名。但是金门仍将紧锁,直到末日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