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全集)

南怀瑾

编者的话

  • 南怀瑾先生极为推崇孔子学说与《论语》,强调它是我们了解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再版记言

  • 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
  • 古道微茫致曲全,由来学术诬先贤。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倘留一笑缘。

前言

  • “言亡虑绝,事过无痕。”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论语别裁(上)

  • 因此,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 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这是我们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身为中国人,这个历史关键是应该知道的。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我们中国人过去读历史,主张要学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懂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这也就是诗的精神。

为政第二

  • 孔子所提的“为政”是教化,教化是中国文化的名词,不能看成是教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但过去又不叫做感化,而叫做风化。
  • “为政以德”,内心有道,表现在外的行为就无懈可击。譬如北辰,有中心的思想,中心的作风,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里本身不要动,只要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动。
  • 所谓“无为而治”是制其机先,看起来是没有事。譬如说,一个领导的人,一个主持的人,对任何一个方法,一开始你就要先透析它的流弊,毛病出在哪里,先找到病源,把它疏通了,再不会出毛病,然后才能无为而无所不为。
  • 《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 三王之治在道德,五霸之志在事功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诗经》归纳起来,有两种分类:“风、雅、颂”,“赋、比、兴”。
  •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故”就是事情,“世故”就是世界上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孔子对孟武伯就是说,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那种程度的关心,才是孝道。
  • 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
  • 中国的封建,是由宗法形成的。因为宗法的社会,孝道的精神,在周以前就建立了,秦汉以后,又由宗法的社会变成家族的社会,也是宗法社会的一个形态,那么家族的孝道把范围缩小了,但精神是一贯的。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
  • 看任何一个人做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前者属思想方面,后面属行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
  • 在中国政治的道理,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道;道德的使人自然顺服,才是王道。

八佾第三

  •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所以我们知道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家不怕亡国,亡了国还有办法复国,如果文化亡了,则从此永不翻身。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亡了的民族而能翻身的,史无前例。
  •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春秋》的“三世”,它告诉我们,人类历史衰世很多,把衰世进步到不变乱,就叫“升平”之世。最高的是进步到“太平”,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太平盛世”。
  •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 任何一个民族的后代,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文化历史,就是自己把自己毁灭,后代就无法考证。
  •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 中国文字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法则。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 只有老实人最可爱,讲道德的人才是最可爱,最后的成功还是属于真诚的人,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里仁第四

  • 万物只有三个理则——体、相、用。
  •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 得意的时候,要倚仗“仁”而成功,失败了,也要依靠“仁”而安稳。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
  • 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门学问的四大原则。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 近水知鱼性,在山识鸟音
  •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这两句话是孔子处世的原则。一个人如何做到治平之世,才具不被埋没;混乱之际,不会遭遇生命危险,实在颇为不易。
  • 第一,文化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承先启后的继起人才。第二,注意奖励后起之秀,导之使他发扬光大。
  •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孟子认为天下有三件乐事,第一是父母具存,兄弟没有什么事故,尽到了孝道和友爱;第二是胸襟光明磊落,没有对不起人,没有对不起天地鬼神的事;第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
  • 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古人的所谓文章,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举动、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叫做文章;事理成了一个章法,蕴含艺术的气氛,就叫文章。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恭是自己内心的肃诚,敬是对人对事态度上的严谨。
  •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这是老子的本意。
  •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与伯仲间。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任何人都有道德的基本因素,只是因为没有学养,不知道把这种道德心理的基本因素培养出来。要使这种心理上善良的本质见之于行为,就必须加上学问的陶冶。

雍也第六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
  •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君子之儒有什么不同?就是人情练达,深通世故。
  •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述而第七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泰伯第八

  • 所以中国文化,也就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所传承的文化总称。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 天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依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读书的习惯养成了,要无书不读,甚至坏的一面也要懂,懂了不跟他走,那才是真本事。
  •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子罕第九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别裁(下)

  •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颜渊第十二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做仁。
  • 所以物质世界的东西,必定不是我之所有,只是我暂时之所属。与我有连带关系,而不是我能占有,谁都占有不了。
  •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人类最大的缺点,最大的愚蠢。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为政到底在人,并不一定在法。立法、制度固然重要,但执法的还是在人,立法的也是人,所以还是人政重要。
  •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 佛家从形而上的观点泯除是非。天下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是根据时间、空间而断定的。儒家则从形而下着手,有是非,主张要明辨是非。至于道家,则认为要调和是非。这是三家文化着眼点不同,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的用处。所以绝对的是非在哪里呢?
  •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孔子说做人做事只要先去做,不问自己的结果利益,以后自然会有好的成果,这便是“先事后得”的道理。
  •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路第十三

  •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繁荣、富有、文化教育,是政治发展的三阶段。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宪问第十四

  •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人生得意的事,有时并不是幸福;而有时候失意的事,并不是倒霉。
  •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卫灵公第十五

  •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
  •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咏松诗:“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
  •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季氏第十六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阳货第十七

  • 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寂寞空山里,却有高人赋采薇。黄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时,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
  •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子张第十九

  •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尧曰第二十

  •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