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白先勇

出版说明

  • 台北里仁书局出版,以庚辰本为底本、冯其庸等校注的《红楼梦》(一九八四年四月初版)

【代序】《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后小言

  • 天下有奇才者不多,有奇才而能有所成就者更少,有所成就,而能在后世得到真正解人之知赏者,更是千百年难得一见之奇遇,而白氏此书就令我深有此难得之感。

【简体版序】天下第一书

  • 西方经典小说不乏哲学思想深刻沉厚、宗教意识高超宏大、心理分析曲折幽微、艺术形式巧妙多变的作品,但要看懂这些西方经典必须正襟危坐,全神贯注,从头看到尾才能领略其中奥妙,那是一段吃力伤神的阅读经验。

【前言】大观红楼

  • 大观园是一个隐喻,隐喻我们这个红尘滚滚的人世间,其实我们都在红尘中的大观园里,“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最后宝玉出家,连他几曾留连不舍的大观园,恐怕也只是镜花水月的一个幻境罢了。

【出版弁言】才子书的真正解人

  •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 程乙本为《红楼梦》之最佳读本,此事早经胡适《红楼梦考证》、林语堂《平心论高鹗》论述,而王国维著名的《红楼梦评论》,立论的依据,亦是本诸程乙本,白先勇与这些前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绪论】从“红楼梦导读”到“细说红楼梦”

  • 我们看西方文学,伟大的作家,像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法国的普鲁斯特,他们的小说连篇累牍地都是在叙述,都是在分析,常常是长篇大论的。当然他们写得非常深刻。然而中国小说不是的,中国小说大部分都是利用对话来推展情节,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所以中国小说里面,对话是很重要的技巧,什么人讲什么话,包括语气、口吻与内容都很重要。对话写得好不好,几乎就决定了小说的成败。

  • 我觉得,念过《红楼梦》、而且念通《红楼梦》的人,对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中国人的文字艺术,和完全没有念过《红楼梦》的人相比,是会有差距的。——白先勇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人大概都经过几个阶段: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入世哲学,儒家那一套,要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些挫折,于是道家来了,点你一下,有所醒悟。到了最后,要超脱人生境界的时候,佛家就来了。所以过去的中国人,从儒道释,大致都经过这么三个阶段,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阶段不冲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三样哲学都有。所以中国人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常常造成整个文化的一种紧张,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态度在这之间常常有一种徘徊迟疑,我想,这就是文学的起因。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 中国社会能够生存下来,光靠儒家思想、书生之见是不够的,还需要别种哲学,譬如很要紧的法家,很实在的、很现实的顶在后边。儒家的很多理想不一定都能实现,碰到了现实问题,常常不能解决。不过儒家也很重要,它是一种道德力量(moral force),没有它也不行,但光是有它也不行,所以,还要配合别的东西。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 现代小说研究这个,从什么人眼里看什么事情,看人、看物都有观点,选中的观点决定这本小说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它的主题在什么地方,有时候它的风格决定于什么人看事情想到的语言。一个知识分子看到的事物,想到的语言,跟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完全不一样。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这一回讲贾雨村,没有太多重要的地方,我们稍稍带过。
  • 曹雪芹自己也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看世态看人生很透的。他不光是在讲神话,人情世故他看得清清楚楚。为官为政的这些人,像贾雨村者也是很典型的,一旦发迹,若从前是贫贱出身,他不愿意人家知道他的过去,哪个不长心眼儿的去碰他的过去的话,砍掉!因为他要维持现在的形象,掩掉过去。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 “芳气袭人是酒香”。有两个原因:第一,当然这个“袭”字比
  • 中国人的人生,常常有三种哲学的循环。年轻的时候有所求,中年醒悟,晚年一切看开。有这三种哲学,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三者相克相生,互用互补。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俄国非常有名的小说家契诃夫(Chekhov),以短篇小说著名。他说怎么写小说?如果你第一页写了一面墙上挂了一支枪,你再写了两三页之后,这个枪还没有用上的话,就快点把它拿掉。没有用的枪,没有用的细节都是多余。曹雪芹写的东西一定后面有用,你看着什么啰啰嗦嗦,后来通通用到了。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 秦”谐音“情”,秦可卿对贾宝玉是女性让他在情方面觉醒的一个人,秦钟是男性让他在情方面觉醒的一个人,这两个人又是姐弟,是情的一体两面。所以在《红楼梦》里,这个“情”字非常复杂,各种意义都有。这本书又叫作《情僧录》,这个情僧,指的就是贾宝玉。情对他来讲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最后他成佛了,佛性是没有男女之别的。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 曹雪芹真会安排,贾宝玉身上是一块玉,这块玉很复杂,它的象征意义(symbolism)很复杂,很多红学家在解释,从王国维开始就解释半天了。不管怎么样,这块玉是宝玉天生而来的一种性灵的东西,等于说人生下来的时候,像一块璞玉,干干净净,非常灵性。到了红尘里,慢慢被红尘污染,最后那个玉不灵了。我们生下来的时候都具赤子之心,慢慢也被红尘污染了,各种七情六欲都来,最后我们的心也不纯净了,要洗涤一番,才能归真返璞。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 中国小说比较擅长的就是这个戏剧法,利用对话、场景来表现,中国小说不擅于长篇大论地分析或叙述,用一个个场景非常鲜活地堆砌起来,就是整出大戏。看似不经意这么一个小场景,你来写写看,要写活它,适时地写这么一句出来,不容易!他用李贵这角色,突然把《诗经》这么搞了一下,一辈子不会忘记了。

【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 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有人来告状带出了秦可卿生病的事,重点是,年纪轻轻的秦氏病了。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 凤姐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一个人,她有各种面貌,所以呢,曹雪芹也设计了各种人物跟凤姐互动,来反映凤姐的个性。

【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 《红楼梦》也叫《风月宝鉴》,就是色空的这一套说法。其实镜子两面是一面,色即是空,美人跟骷髅是一体两面。红粉骷髅这个意象其实根本就是一个空字,入了色,最后就得了骷髅,所以一病呜呼。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 当然还有别的生意收入,现在趁着田地多,赶快规划一部分,当作祖茔、供祀、家庙、家祠之用,即使以后犯了法也不会充公的,这一块趁早经营起来。还有乡村的学校,要把它设立起来,万一以后有一天衰下去了,自己的子弟还可以入学,还可以回到乡下去务农。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 中国小说从前有说书的系统,说书人出来讲,王凤姐怎么样一个人,讲一大堆。在《红楼梦》里,我们看不见作者,作者是隐形的。西方小说十九世纪以后有所谓的隐形作者,你看不到作者本人在哪里,他就让那个人物(character)自己说话、自己表演,作者把人物放到某一场景,给他制造了一个世界,让他自己去演,让读者自己判断,作者不来干扰你的看法,因为作者出来讲话,读者不一定相信他。王熙凤这一幕,自己一出来就表现出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凤姐是一个圆形人物(round character),方方面面地写她,后面还有很精彩的等着读者喔!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 贾政,代表儒家那一套核心价值,儒家最要紧的是社会秩序,一切合乎礼教,甚至于自然,也要人为地把它规划清楚。宝玉呢,是个自然人,倾向道家的归真返璞,反对一切礼俗束缚。道家对儒家来说,非常有颠覆性。宝玉看到一个违反自然假象的东西,就不以为然。儒家跟道家人生观的冲突,对于宇宙、社会的看法,借着对大观园的解释,父子俩各说各理,互相冲突。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 人的命运最神秘,兴衰也难料,谁也不知道以后是什么结果。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命运,谁也猜不到,自己也掌握不住,有时候冥冥中、无意间点到自己的命运都不知道。看《红楼梦》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背后的东西。元春省亲带出了整个大观园,也在最盛的时候,带出了日后的命运,就像戏里面一样。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 袭人心中很清楚,她以后会配给宝玉,但是不能掉以轻心,要步步为营。她对宝玉不光是照顾,还要抓住他的心,可说用尽了心机。袭人的处境也是不容易的。
  • 《红楼梦》里大致分两派人物,一是感性、一是理性。感性是随心所欲,率性而行,黛玉啊,晴雯啊,这些人。另一派像宝钗、袭人,她们合乎这个社会的规矩,所以能够生存。

【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 林黛玉跟薛宝钗两个姑娘常常要比。比才,比貌,两个人旗鼓相当,可能在诗才上来说,林黛玉要高一筹,可是讲到学问的渊博,宝钗要高一筹。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姐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宝玉这历劫顽石,此刻还没有到六祖“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最后境界,他还要经过多多少少的情关,看透了人生的生老病死苦,最后才得悟道解脱。所以我们要沿着这条线来看,把许许多多的细节串起来看。这里回到神话,又是一个提醒。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 “及时雨”宋公明,“花和尚”鲁智深,“花和尚”用得多好,吃大酒大肉的,还有什么一丈青、母夜叉……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 宝钗扑蝴蝶,蝴蝶往上飞的,蝴蝶是一对,这是给她各种的象征。春天蝴蝶翩跹,双双对对,中国人百蝶穿花,象征着幸福、圆满、往上飞,这就是宝姑娘要的东西。林姑娘呢?看见花落把花埋起来。一个是往上去扑翩跹的蝴蝶,一个是往下埋了落花,各人的志向不同,各人的命运也将不同。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玉粒金“莼”有点怪,程乙本是金“波”,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照不见的“见”程乙本用“尽”字。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 从贾母一句“可怜见的”就看出来了。陶渊明也写过一封信给他儿子说,你要善待你的那些佣人,他们也是人家的儿子。这就是真正的儒家精神,推己及人,别人的小孩也是“人子”。王熙凤这种地方就欠缺了,她心地不够仁厚,少了一点恻隐之心,虽聪明有余,机关算尽,能干得不得了,也有风趣的一面,但后来不得善终。贾母虽逢抄家之难,最后是寿终正寝,八十几岁是嘴角微笑过世的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 王夫人看起来像心很软而仁厚的人,但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做的都是守规矩很仁慈的事。有时候,守规矩的人,所谓仁慈的人,做出一些残忍的事情更可怕,但她不认为如此。
  • 她们的个性跟她们的命运。这两组人,一组是感性的化身,像林黛玉、晴雯,还有刚刚的龄官,她们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而且个性率真,常常不容于世,当时的儒家宗法社会,注重的是秩序,整个社会秩序(social order),不见容这些纵情而跨越儒家规范的人。最后贾母要把薛宝钗娶为媳妇的时候,有人跟贾母说,宝玉黛玉心中早就有情,贾母的反应是,这个我就不懂了,小兄妹亲近是好的,不该有别种心,别种情。在她来讲,娶媳妇不是因为爱情娶的,爱情不是首要条件,是看能不能撑得起这个家。她说,林黛玉的孤僻是她的好处,我不把她娶了当宝玉的媳妇,也就是因为孤高自傲的人,不容于儒家的宗法社会。不符合整个社会规范的人,像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都不见容于这个社会,下场大部分不好,被砍头的砍头,隐居的隐居,儒家宗法社会不容这些纵情的人,黛玉如此,晴雯也是如此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 晴雯也是得罪了袭人,得罪了很多人,她的个性率直、刚烈,不容于世,虽然也有可爱的一面。曹雪芹写她们,不是没有缺点,有缺点的也很可爱,但可爱不一定能够生存。从另外一方面讲,宝钗、袭人很懂世故,很会取悦,但也不能苛责她们,她们也要生存,也要在这个社会秩序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各人有各人的角色,《红楼梦》不加评论的,让一个一个、一出一出地演出来。

【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 姑娘是最后撑大局的人,可能也需要那份理性,她有那么大的责任,她不是没有感情,她把感情规范约束在儒家那一大套道统之中,所以“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当然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她在这种约束规则下还能够雍容自如,她写起诗有诗才,论起画来头头是道,论起医术也有一套,在这种场合里边,又看到了她对人世之间的那种态度。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 这种家庭的事情很难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 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 弗洛伊德很有名的一本书《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说我们的文明都是压抑产生的,压抑了多少多少的原欲,多少多少的冲动(impulses),所以人总有一种不满,常常在矛盾中。情与理的矛盾,从古到今从来没有解决过,可能永远不会解决。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常常就是文学的由来。没有冲突,就没有文学了,文学完全就是写这种人无法克制的、没办法解决的一些遗憾。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 有句老话,“大姑大如婆,小姑如阎罗”,嫂子对大姑小姑原要敬三分的。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 黛玉本人就是个诗魂,构成她灵魂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诗,她有诗才,有诗的境界,也有诗人的孤傲和寂寞,是个真正的诗人。宝钗有诗才,但写诗对她来说是偶尔为之,她灵魂中不见得有多少诗的成分,儒家那一套占有她大部分的心灵,虽然她对画也很通,诗也很通,那不过是作为一个闺秀应有的修养而已,不像黛玉灵魂中就存有诗的特质。她写《葬花吟》,写菊花诗,都是讲自己的命运和个性,她的感性真正认同诗,甚至生命倚仗诗,所以这两个人基本上不同。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有名的小说《往事追忆录》(也译作《追忆似水年华》),也是把他的过去、第一次大战以前法国贵族社会的繁华写出来;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也是这样吧!托尔斯泰本身就是贵族,他把过去看到的战争与和平,整个俄国的兴衰,他的家族的兴衰,互相串联起来。《红楼梦》更不简单,它不仅是历史性的,更往上提一层,是宇宙性的、哲学的、宗教的那种情怀,所以它的高度、宽度都不同,因为作者自己经历了许多沧桑,有一种对人生、对人的悲悯,态度与胸怀不同于一般。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 所以理性的人跟感性的人,对人生的看法不一样,哪个对哪个错,也很难说,但人生一定是不同的结果。

【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 戏剧化(melodramatic)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 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林姑娘悲秋,这是非常抒情、写得扣人心弦的一回。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 《红楼梦》的场景转换,很像电影或戏剧,前面那一场很抒情,很诗意,境界很高,它一转过来,这一场就变成了近似闹剧
  • 曹雪芹常常给一个人物安排场景,让他表现他的个性,鸳鸯的场景并不太多,她本来是所谓的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次要人物,因为小说里不能都是圆形人物(round character),主角太多打得一团了,不行!可是在某个时段,给它一个场景(scene),突然间这个扁平人物,一下子就长起来了,好像变大了,变高了。鸳鸯如此,以后的晴雯之死也是如此,这戏剧性的一幕(dramatic scene)发生以后,不能不对鸳鸯另眼相看。

【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 宝玉是个性情特殊的人,大部分的男人他都不喜欢,尤其有两种人,第一种像薛蟠、贾琏、贾珍那种,非常好色,不尊重女性,只喜欢肉体上寻欢的这一类。第二种像贾雨村,甚至于贾政那种,在官场里攀爬求名利,儒家培养出来的头脑,他也敬而远之。他比较接近的,就像蒋玉菡、柳湘莲、秦钟,甚至于北静王。

【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 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罢了。
  • 这个道人跟他讲的这些话,就是“无常”两个字。没有东西不变的,没有东西是“常”的,我们希望什么都是天长地久,他就告诉你非常残酷的事实,没有一件事是天长地久的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 海棠诗社刚成立的时候,作海棠诗谁是冠军?薛宝钗!第二次作菊花诗,谁是冠军?林黛玉!这第三次联诗的时候,谁夺魁?史湘云!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 我想他在写到这些人的时候,没有持着要去批判的态度,所以他写得真,不管什么阶级都是人,在他眼里都是众生。他写那些丫鬟也写得很好,很同情她们,在他眼里,通通一样的。我想曹雪芹心胸之宽,才能够以佛家的大悲之心贯串全书,这是这本书很重要的精神。
  • 贾府极盛的时候,下的那个雪也是暖的,这时候不是一个冷的世界,是琉璃世界。到了最后贾府败了,宝玉出家的时候,那幅雪景对照起来,你就会有了感受,如果把这一回的冬景拿掉,就衬不出后面宝玉出家的那一景,要失掉好大的分量,那个“空”字出不来。因为现在这么满,才显得那样空啊!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 在中国的文学里,不管是戏剧也好,小说也好,要选三本表现中国爱情观的作品,那就是《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它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的浪漫文学、抒情文学一路下来的。我对《牡丹亭》有偏爱,我想《牡丹亭》又高过《西厢记》,《红楼梦》又高过前面这两本,对于情方面的诠释,《红楼梦》是无所不包,更加广大了。

【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 晴雯跟黛玉,她们的命运是很相近的,所以写晴雯其实是写黛玉,晴雯的故事就是黛玉的前奏,等于是替黛玉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晴雯不是单独的一个事件,《红楼梦》写人物,写事件,好像是不相干的事陆陆续续发生,其实都指向最后怎么来叙述,来讲通黛玉之死,这才是本书的最高潮。要准备那个高潮,前面有好多好多的铺垫,光是黛玉的故事还不够,还要让晴雯的故事也进来,两个合起来,悲剧的含量才够大,影响才够,撞击才够深。所以这些细节大家都不要放过,最后看到黛玉之死的时候,再回过来细想,一切就有道理了。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 整个讲起来,西方信基督教的最高阶层(hierarchy)一定是上帝,中国有些是佛家、道家,如果一般人,就是慎终追远,祭祖宗。祖宗给我们保佑,要我们继承他们的勋业。继承,就是慎终追远。要靠什么慎终追远呢?靠仪式(ritual),经过祭祖的仪式,让我们跟祖先联结起来,再往下传给子子孙孙。就是旁边御笔对联讲的:“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 贾母这个人,是儒家宗法的护持者,但另一方面,她看事情的角度很有思想的深度
  • 但曹雪芹并不是要诋毁儒家,他以一种同情的了解,肯定这个社会需要秩序,在秩序之下固然很多人痛苦,但反叛这个秩序,也造成更多痛苦。这么大一个家,是要一种规矩、一种制度来维持的。贾母不听这些老词儿,她要女先儿弹一些曲子来听好了。恰好王熙凤进来了,凤姐对贾母真的会奉承,会哄她开心,所以讲她“效戏彩斑衣”,效法老莱子为了要娱乐他的老母,装小孩的样子。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 她又讲薛林两个很有意思:“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倒是形容得蛮好,那个林黛玉弱不禁风,风吹就倒。讲薛宝钗,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大智若愚。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 小说里面一段情节写得好,就是每个场景都非常完整地戏剧化(dramatized),你不能拖!戏剧就是刚刚好,一下子关灯,一下子下去了,你多拖了几下,那个场景就给破坏掉了。我想小说也是这样,这个时候正好,停在这里,这个场景就加强了。

【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 庚辰本这个地方写: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跑出个“许”来,想了半天,大观园找不出一个姓许的,这应该是个错字。
  • 宝玉素来最同情年轻的女孩子,最讨厌那些老婆子,他有年岁歧视,他说年纪大的人眼珠像鱼眼一样,黯淡无光,人老珠黄,再老一点,简直不能看了。还有,女孩子嫁了人以后,就惹上了一身浊臭的男人气,所以,他最喜欢没有出嫁的小女孩,最同情她们。
  • 小说里面很要紧的就是叙述视角(point of view),这件事情从什么人的观点出发,意义完全不一样。

【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 莺儿在书里是次要角色,这回就给她一个近镜头(close up
  • 编了很漂亮的一些花篮要送给大家,其中一个是送给林姑娘的,她就拿去给林

【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 曹雪芹这里写司棋是个伏笔,她后来被赶出大观园。那种刚烈的个性是要惹祸的,而且她惹了大祸。芳官的场景,那么刁;司棋的场景,那么泼,伏笔这些女孩子,下场都不会太好。那时候整个中国的社会,对这种出格的人是不喜欢的。不要说那时候,什么时候都是一样,枪打出头鸟!中国的社会不是很赞成一个人飙得太高,常常有树大招风这一类的成语,都是要人收敛,凡是飙得高的,张扬跋扈的角色,大部分都要挨整的。中国社会整个的核心还是儒家的教训,至少表面上要谦卑,在大家庭里也是如此,都有儒家宗法社会的那一套制式规矩,你打破这个规矩,就很难生存,《红楼梦》里黛玉、晴雯、司棋、芳官,甚至于妙玉都是。能够生存的,像宝钗、袭人、李纨……她们都能够生存下来。
  • 平儿就去跟彩云、玉钏儿讲,小偷抓住了,但宝二爷讲要息事宁人,所以他揽过去了。意思就是警告一下,不要以为我不知道谁偷的。正在讲的时候,彩云红了脸,承认是她偷的,愿意受罚。彩云还是有羞恶之心,不忍冤屈了好人,真的拉她去到凤姐面前,偷东西一定是很大的惩罚,而且是偷给贾环,如果王夫人不替她顶着的话,可能彩云的下场就是被赶出去。彩云肯承认,面对,也是她刚烈正直的一面,没想到后来贾环听到这个事情,反而倒打她一耙,说为什么宝玉替你掩盖过去,你一定跟宝玉在搞什么东西。他把她那些
  • 在所有的丫头里面,她个性最平和,所以叫平儿,而且是“俏平儿”,相当聪明、有手腕、懂得察言观色,而且她没有仗凤姐之威,还替凤姐做了很多好事。在曹雪芹的笔下,她可能是丫头中最正派的。这个时候又趁机劝凤姐,讲了一番很得体的话,叫她得放手处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得罪那么多人,太过操劳把怀的胎儿都小产了。平儿的话凤姐听得进去,曹雪芹好几次写她们主仆相处私下无人时的对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 曹雪芹喜欢憨、呆、痴、傻的人,喜欢这些人的天真。道家传统或佛家禅宗里面,很多看似疯傻其实返璞归真的人,回到没有一点心机、什么都没有了的境界。
  • 人家讲她跟宝玉两个人后来有什么男女之间的情缘,我的看法是,从头到尾她跟宝玉都是像兄妹,或者是兄弟的关系,她对宝玉没有任何情感上的牵扯,所以心中坦然,特别洒脱,这是她可爱的地方。不像黛玉被情所困,患得患失,虽然聪明绝顶,却情执难脱,情关对黛玉来说,是很大的业障。宝钗呢,又太过理性计算,太守规矩,也不如湘云那么自然。史湘云可以说是个自然人,在某些方面,她跟宝玉很像,都不懂得利害关系,宝玉过生日这么一个重要的场景,不是突出林黛玉,也不是突出薛宝钗,而是突出史湘云,这场戏让她是主角,充分地把她的个性演了出来。“憨湘云醉眠芍药裀”那一幕,那落花一身的场景,让我们很难忘记。
  • 宝玉跟湘云那一哭,也是为他们消失的时光共声一哭。写得最满最盛的时候,他就是为了要写后面的最空最寂。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 我们的文人传统,年轻或壮年的时候,都信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中年了,大部分的人大概受了挫折,官也丢了,或者被贬了,这时道家来了,出世了;到了最后,要求解脱,佛家来了。
  •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 所以很难,社会不立规矩不行,太严了把人真正的感情压死了,变成虚伪,人在宗法社会家庭里面怎么处?这也是文学常常写到的部分。
  • 贾府里面的淫乱,是他们后来衰败的基本原因。不论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好,宁国府是贾敬,荣国府是贾赦,都没有好好地把家业撑起来,家规乱了,不能齐家,家运当然就衰了。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 曹雪芹对人物的描述(characterization),他很少直接说这个人怎么怎么,他都是用各种的方式,各种侧写,或者是拿别的人物来比较,等于是好多面镜子,每一面镜子照到这个人物的某个角度,所以这几个人,在某方面也照到林黛玉这个人,回照她的身上,成为她的影像(image)。
  • 庚辰本说:贾珍又给了一房家人,名叫鲍二,夫妻两口,以备二姐过来时服侍。记得鲍二吗?鲍二家的不是跟贾琏有一腿吗?被凤姐闹出后就吊颈死了,所以这个地方是不对的。

  • 《红楼梦》讲的是什么呢?兴和衰——没有前面的华丽,衬不出后面的衰颓。所以他前面用了这么繁华绚丽的文字来叙述,强烈对比出七宝楼台、珠光宝气的背后,其实是很苍凉的哲学。这就说明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佛家的哲理。

【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 笑嘻嘻三个字用得好,嬉皮笑脸的!这个男人根本不了解三姐儿,不尊重人家,自说自话,而且很不正经。
  • 她不像二姐儿,既柔弱又不够聪明机灵,三姐儿就知道可能有大祸一场。
  • 这如今要办正事,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
  • 我说过《红楼梦》写人物,其中的一个手法,就是借着第三者的口来评论这些人物,当然有些第三者可能有偏见的,与他的身份很有关系。
  • 有句俗话:当家三年,猪狗都嫌。
  • 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 我们到这个世界来,也不过是暂时歇足而已。湘莲听了,冷然如寒冰侵骨。一下子醒了。原来这世界上都是一场梦一样。柳湘莲是很特殊的一个人,本来就有慧根,要不然个性不会这么奇特。这一点醒,了悟了。掣出那股雄剑来,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 偷来的锣鼓儿打不得
  • 我在美国也教《红楼梦》,跟美国学生不能讲这一套,讲这个他们不耐烦,我只好讲大的背景、故事、中国社会。《红楼梦》里很细致的东西,西方人不是那么能够体会,一般的西方读者看《红楼梦》是有文化上的阻隔的,虽然《红楼梦》享誉这么高,而且它的英译非常好,戴维·霍克思(David Hawkes)的英译漂亮极了,可是它不很流行。
  • 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 你我三人,更加和气。所以妹妹还是我的大恩人呢。要是妹妹不合我去,我也愿意搬出来陪着妹妹住,只求妹妹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留我个站脚的地方儿,就叫我服侍妹妹梳头洗脸,我也是愿意的!”这个王熙凤真讲得出来。说着,便呜呜咽咽,哭将起来了。会演啊!王熙凤会演戏。演得非常好、非常动人。二姐见了这般,也不免滴下泪来。尤二姐老实,给王凤姐哄得一愣一愣的。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 王凤姐有意地借刀杀人,大家如果看过《金瓶梅》,就知道潘金莲怎么整死李瓶儿的。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家庭的乱源,潘金莲是第五房,李瓶儿是第六房,李瓶儿因为生了一个孩子,得了西门庆的宠爱,潘金莲就训练一只猫,借这个猫去把那个孩子吓死,因为争宠,先要把她的孩子搞死。这个秋桐等于那只厉猫一样,张牙舞爪地把尤二姐逼死。听了谗言,贾母就讲了:“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贾母一这么说,墙倒众人推。贾母是权力中心嘛
  • 小说的文字,多也多不得,少也少不得,多了以后反而把前面的力量拖下来。
  • 化,才能归属在一种范围内。世界上那些道德系统、宗教系统,对情很设防的,设下各种方法,要斩断情根,要化解情执,都知道这股原始力量不下于洪水猛兽。但无论怎么束缚、疏导、跨越,人最基本的这个情根,书里说青埂峰暨“情根峰”,是拔不掉的。《红楼梦》整本书都在讲情这个字,到最后只有从佛家的观点,从宝玉出家,还有其他几个人的出家求道,来找出解脱的结局。尤三姐、尤二姐的悲剧,也都是因为动了情,我们看到《红楼梦》里有好多好多情的故事堆栈起来,那个情是男女之情、人伦之情、亲情、爱情、同性异性之情,复杂且动人,曹雪芹如此用心用力刻画,借以让世人了解情何以为情。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平步青云,这是宝姑娘的追求,她的视野看得不一样,你们在哭哭啼啼,在悲伤,我要借着风往上爬,最后达到了青云。不过呢,到了青云上面才发现,还是空一场,这就是宝钗的命运。宝钗抽花签,一抽是牡丹,牡丹花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宝姑娘她有点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的样子,她镇定、理性,对人生基本上是乐观的,这就是儒家的哲学,知其不可而为。
  • 《红楼梦》很多细节常有弦外之音,我们看《红楼梦》就要看这些弦外之音,这是《红楼梦》很微妙的地方。表面写实,写实到了极点,其实写实的背后,还有更高一层的意义在后面撑着,所以它的写实不完全落在写实主义的层面,而有更深刻的东西往上提升到象征,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例子。放风筝也很有趣啊,其实它是点题点到了,跟前面的词,跟柳絮的飘零,互相对应。这一回非常饱满地写完了,春天走了,柳絮飘了,风筝飞了,清明过了,春去秋来,秋天肃杀之气很快就到来。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 曹雪芹很大的长处,是他笔下不随便批判人,他的写作态度,并不是说持着什么儒家道德标准,或者任何其他的标准,高高在上地来写人物或批判这些人物,他不是这样子的。我想他大致比较近佛家,眼底众生皆赤子,不管是善的、恶的、富的、穷的,他都可以包容,以宽大的心胸、容众的心胸写那些人物。他写得真好!文学写的不外乎是人性人情,人有缺点、弱点,也是人之常情,他是真正把这个写出来了。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 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
  • 那样的排场就要用那么多钱,你说贾府可以做得简朴一点,可能那时候的社会地位也不容许,什么王什么太妃都跑来拜寿,这些人往哪里放,没办法,几千两银子就不见了
  • 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
  • 记得王夫人有个大丫头叫彩云对吗?彩云跟贾环好,这个地方把她写成彩霞,不光是庚辰本如此,程乙本也是,彩霞跟彩云不是两个人,可能是误抄了的。有

【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 儒家要存天理、去人欲,最理想的是人没有欲,所以儒家对于情欲防范甚严。基督教何尝不是如此,情欲要控制的,不可以逾越,越矩侵犯了上帝,一怒之下整个城会毁灭掉。佛家是更高一层的,情欲是一切生命的根本,也是痛苦和混乱的根本,通通要防范。对于人的原欲弗洛伊德有一本很重要的著作《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人类的文明是压抑了人的原欲,压抑了以后升华才能够产生道德。所以我们对人为的文明都有一种内心压抑不住的不满,不管宗教多少束缚,道德重重捆绑,这个最原始的情跟欲很难阻止,也很难分开。
  • 这就是小说头一个要素:人物。人物写得通通活出来,写得你不能忘记就成功了。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 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 通通不管,只管自己,这个小乘佛法,自己的修炼要紧,先要斩断这一切,斩断人生的烦恼、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情。入画按理讲是她的丫头,那么久了也有情啊!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 在中秋的这个时候,一声鬼叹息,这个力量要比你啰哩吧嗦地讲半天强得多。这种超自然的力量(super nature),与命运有关。曹雪芹一直有这个想法,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命运、国族的命运都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推动、在控制。这个时候贾家要衰亡了,来这么一声叹息,等于发出第一枪。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 贾家如果是金字塔的话,她是顶尖的人物,顶尖的这个人物感到了人世很难全,也暗暗地讲到可能家族要常聚不散也难。
  • 整个的氛围,很勉强地凑在一起,很勉强地要把这个家族箍在一起团圆,很勉强地换大杯喝酒,至少表面要摆出那个架式来,贾母还在撑着这个家。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 ”宝玉点头道:“不错,不错!”宝玉希望能保护那些女孩子,希望她们永远不要长大,永远不要受到外界的污染,一嫁了人都变了男人样,变得这么混账起来。
  • 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有情有理的东西,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像孔子庙前桧树,坟前的蓍草,诸葛祠前的柏树,岳武穆坟前的松树:这都是堂堂正大之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他就枯干了;世治,他就茂盛了,凡千年枯了又生的几次。这不是应兆么?若是小题目比,就像杨太真沈香亭的木芍药,端正楼的相思树,王昭君坟上的长青草,难道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是应着人生的。”
  • 晴雯是清清白白一个人,这个媳妇才是动邪念的人,才是狐狸精,这两相对照起来,更加显出宝玉跟晴雯之间生死缠绵真情的可贵。
  • 中国人说枪打出头鸟,哪个要冒起来就挨一枪,风流灵巧惹人怨不行的,所以要像袭人,装得粗粗笨笨的,或者要像宝钗平稳理性,才可以生存。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 《芙蓉诔》悼的既是晴雯,也是黛玉,我想曹雪芹心思之缜密,用的手法之高,不见痕迹地挪过来。这个就等于是为黛玉写的祭悼词,宝玉所有的感情,通通放到里头去了。而且《芙蓉诔》又把整个神话世界搬回来,太虚幻境里面的情境在诔文里面重新呈现。神话与写实出入自如,所以《红楼梦》成为千古不朽的一本巨著。中国文学要我来选,《红楼梦》绝对是头一本,出现在我们整个民族文化最巅峰的时候,它不是偶然。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作品,我希望大家看了以后,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自己的文字有了解。可以了解中文有多美,可以写到什么地步,千万不要忽略我们固有的东西。《红楼梦》的散文、诗词、歌赋,通通用到极点,把各种文类合成一个有机体,他不是随随便便写一个赋,写一个诔词,他是牢牢扣住整个主题的。黛玉前面“冷月葬诗魂”那个警句已经出来,宝玉再加《芙蓉诔》去祭悼她,一步一步推向黛玉最后的命运。

【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 。 一语成谶!后来果然是“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 宝玉从这几回以后,好像没有真正开心的时候了,有时候也许还吟吟诗,那也是强颜欢笑,所以整个《红楼梦》的语调(tone)转了。曹雪芹遣词用字很微妙的,在里面把整个调子转转转,转到最后,黛玉死了,贾府抄家了,小说节奏越来越快,前面七十几回慢慢渐进地砌堆,一下子哗啦哗啦撒开来。好像起一个房子,是一层一层建起来的,要把房子拉下来,轰一声,坍掉了,房子要坍下来的时候很快的。

【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 中国人有两套哲学,《红楼梦》里面这两套哲学就常在冲突。一个是进取的儒家,一个是退隐的道家,这入世、出世两种哲学一直互相消长,中国人的个性(personality)有这两样东西存在,我们才活到今天,可进可退,不会一下子垮掉。我觉得中国人的个性像竹子,你把他弯往这里弯到底,你一放,嘣!他又跳回去了。就是两种哲学互相作用。
  • 宝玉有灵性,他的诗词歌赋不错,但是那时候作诗没用,不像唐朝作诗可应考,诗作得好可以做大官,所以唐朝诗人多。清朝就是四书为主,考经书,考八股文,把人的思想抓得紧紧的。

【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噩梦

  • 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 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黛玉之所以小心眼、多疑,是因为她身体不好,有肺病。肺病是会传染的,因此疑心更重,别人讲了无关的话,好像讲了自己一样。我自己小时候生过肺病,我知道,所以很同情林黛玉。因为生病,她肝阴亏损,整个人元气慢慢衰下去了,走向死亡。黛玉也知道自己命不长,所以她总有一种非常深的哀怨。这一回也看出,贾母对她的疼怜慢慢淡了。

【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 这一场悲剧发生了,它的悲剧性之所以更动人,就在于无可逆的必然,它是人世间合情合理的发展,无可挽回。不像有些悲剧可以解释为有个坏人作祟,或者是希腊悲剧那样谁得罪了天神受罚。这一切复杂而惆怅,所以令人低回。

【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 贾存周就是贾政,存周是贾政的号。薛文起就是薛蟠,文起是薛蟠的号。
  • 样,你看贾家最衰败的时候,巧姐蒙难了,差一点被卖去给人做妾,土地婆刘姥姥出现了,适时地救一把。巧姐这个名字中的“巧”字就是刘姥姥取的,后来果然巧!
  • 黛玉怎么会如此寂寞,灵药是什么?对黛玉来讲,一个“情”字嘛!情,是黛玉一生想求的灵药,得到灵药的代价就是“碧海青天夜夜心”,黛玉的这种情别人不理解,这些人饮酒作乐,更显得她的孤独、寂寞、无助

【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 黛玉不是一个弱女子,她非常刚烈,在执着一生追求的情破碎以后,不惜殉情而死。她这个人物突然间膨胀(inflate),一下子长得很高很大,不是如我们平常所见。《红楼梦》里有好几个人物,鸳鸯发誓不嫁人,回头用剪刀把头发“咔嚓”一剪;晴雯临死把长指甲“嘎嚓”用牙咬断,交付宝玉;尤三姐含泪还鸳鸯剑给柳湘莲,反手用雌锋脖上一划。那一刻间,这个人物一下子长得很大。我觉得在某方面,是曹雪芹的魔法(magic),他的这个手法,值得大家注意。这里曹雪芹又伏下两块诗帕这笔,黛玉有所感伤心落泪,回头看见案上宝钗的诗启尚未收好,又拿出来瞧了两遍,叹道:“境遇不同,伤心则一。不免也赋四章,翻入琴谱,可弹可歌,明日写出来寄去,以当和作。”黛玉也用了同样的骚体——《离骚》的这种文体,写下了一首赋,作为应和,回给宝钗。

【第八十八回】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 《心经》是整部《大般若经》最精髓的部分,它的色空理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远离颠倒梦想,把所有的幻象去掉。

【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 黛玉讲:“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就是说万一有什么事情,万一有什么变化,珠沉下去,你怎么办呢?宝玉说:“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 甄府跟贾府其实是镜像(mirror image)关系,互相投影,甄府倒是一个虚的,贾府倒是一个实的。甄府那边比贾府先被抄家,清朝常常有大官被抄家,甚至满门抄斩,大祸临头。

【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 七十回以前,《红楼梦》铺陈的节奏是缓慢的、往上堆的,过了七十多回以后,从大观园自己抄家、晴雯死了以后,小说的整个步调(pace)越来越快,再往下一个接一个高潮,前面等于把一个大网撒出去,千丝万缕有各条线索,这个时候都要收网了。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 黛玉要表现她自己的那种决绝,怎么表现呢?哭喊不出来,吐血也没用了,这个时候就是焚稿,用火烧诗稿,也就是焚她自己,自残,自焚,自己烧掉,一点不留,“我的情在这世界上通通不留”,这个时候你会觉得,黛玉不再是那么柔弱,这样一个弱柳扶风的女孩子,她要维持她的尊严(dignity)。她的爱情被这些人这样子捉弄,爱情对她来说是神圣的,是唯一的,是胜过生命的东西。她的爱情被践踏,贾母、王夫人不了解她、唬弄她,怎么宝玉也不出来为她辩护、说话?这世上再没有人了解她这份情了,要把它烧掉、焚掉,她是决绝的,突然间你会感觉这个人物变大了,她的层次(dimension)丰富了,不再光是柔弱无助,她掌握自己的命运了。自己焚掉稿,自己了掉这段情,黛玉的个性在这个地方一转,写得好!而且是用那两块手帕发挥作用。
  • 这种紧张得很的地方,他有支闲笔勾两下,人情世故就出来了。《红楼梦》写实的地方,把那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通通写出来,这就是《红楼梦》写实的根基。
  • 写到这里,我们已经有很多悬念了。黛玉怎么死我们很想知道,宝玉跟宝钗成了婚,怎么个反应我们也很想知道,作者故意又插进了贾政要去上任,把那个笔调通通缓下来,写了些琐碎的事情。前面紧得不得了,中间把它缓下来,然后下一回再起高潮。

【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 《红楼梦》是人生常态,到最后了大家都知道,原来人生是佛家说的镜花水月,一切归于空字,红楼一梦,再多的繁荣,再多的情,到最后都归于寂灭。黛玉死了,宝钗原不知,一天问起林妹妹的病,不知道好了些没有。贾母就流泪告诉她说:“我的儿,我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宝玉。都是因你林妹妹,才叫你受了多少委屈。”她讲,就是在你结婚那
  • 第一首〔终身误〕,讲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的关系和命运。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虽然是金玉良姻,宝玉心中最恋的还是木石前盟,就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缘定在灵河畔的前世盟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虽然是对着薛宝钗,雪就是薛。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还是忘不了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人生的美中不足现在信了。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虽然宝玉跟宝钗是一段美满姻缘,像梁鸿、孟光夫妇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可是心中还是有遗憾的。

【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 死掉的人就死掉了,活着的人还是照常生活,人生就是这样啊!

【第一百四回】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馀痛触前情

  • 你说贾芸穷,凤姐富,贾芸为了谋个小差事还要借钱送礼给凤姐,还要送她看得入眼的,这种事情,现在还在发生,没变的是人性,社会体制(system)就是如此。

【第一百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 大词人纳兰性德的爸爸是宰相纳兰明珠,明珠就娶了曹家的女儿。大将军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年妃,年羹尧跟曹家也是亲戚关系。曹寅在朝几十年,这么受圣宠,那些人不去攀他吗?曹家的儿女,权贵抢着结亲,壮大势力,这么一来关系网撒得好大,有危险啊!中国以前家族的牵涉株连这么广就危险。康熙总会年老寿终,他那些皇子、贝勒们斗得你死我活,正史的记载也是如此,大家都想夺嫡。太

【第一百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 人生是这样子,兴盛的时候大家都来衬托你,都来逢迎你,一旦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雪里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第一百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 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你宝姐姐生来是个大方的人,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如今在我家里,宝玉待他好,他也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

【第一百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一百十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 鸳鸯的魂听了点头会意。这是说鸳鸯这个人无情胜有情。“情”在曹雪芹笔下,不是肌肤之亲为情,所以他讲贾宝玉这个人是最淫的一个人,为什么?他说他意淫。这心中想到的东西最有情,就是意淫,是天下第一淫人。所以曹雪芹有他非常特殊的看法。

【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第一百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 上联是“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在成佛成道者看来,不管你是谁,众生皆赤子一律平等。下联是“千古一梦人间几度续黄粱”。不管时间多长,古今都像大梦一场,都是几度黄粱梦境。
  • 紫鹃也有所了悟,人生一切前定,勉强不得。死了的人未必知道,这活着的真正苦恼伤心,不如草木无情,倒也免除了这些痛苦。所有搅扰都是一个情字来的,她酸热之心一时冰冷了,到最后紫鹃出家,她也看破了。黛玉跟宝玉的痛苦,正是一个情字不得解脱。

【第一百十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第一百十五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 宝玉衔那块玉到尘世来,很深一层的象征意义就是顽石历劫,它也是一种寓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顽石,掉到红尘来慢慢被污染,渐渐性灵都失掉了,佛家讲的贪嗔痴这些东西和七情六欲,蒙蔽了灵性,所以那个和尚来把它净化了一次。

【第一百十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 基本上《红楼梦》的佛家思想是禅宗,直指心性,重在顿悟,这种东西,一点就通。

【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 儒家那套使社会能够维持下来,可是在这种严谨的秩序下,当然也有像宝玉这样的人不能忍受这些拘束,认为是枷锁。《秋水》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等生死、齐荣辱”,所有一切都是平等的、一样的,像儒家的求功名、争位阶,在道家来说没有意义,荣辱是一样的东西。道家对于儒家的秩序非常有颠覆性。宝钗看到以后心里非常不舒服。《红楼梦》里面如果要挑出两个人物,一个代表儒家,一个代表佛道,宝钗跟宝玉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人

【第一百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 悉达多太子要离家求道的时候,我们说“大别离”,把头发剃掉出家,是大别离。
  • 但见宝玉嘻天哈地,大有疯傻之状,遂从此出门走了。嘻天哈地,笑什么?笑他自己的荒唐、荒谬,一生像梦一场,也笑世人在红尘滚滚里面,还在做梦。大笑此生,一脚踏出铁槛;了断尘缘,并不那么容易。
  • 当然很多红学家研究,说曹雪芹这本书后四十回不是他写的,是高鹗续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得到认可的一个理论是,后四十回曹雪芹早有了稿子,这稿子佚失了,后来程伟元他们又去一点一点收回来,可能有一些未定稿,是由高鹗修订完成的。我比较偏向这个理论,我觉得不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写的。另外一个人写的话,第一,这个千头万绪处理得那么好;第二,人物的语气笔调接得那么顺,哪个人该那时候讲那话,能够连贯。第三,有几回写得那么样精彩,比如黛玉之死,我觉得那个感情应该是原来的作者写的。曹雪芹写这本书,现在已经肯定有很深的自传成分在里头,所以他写起来等于是一本《追忆似水年华》,前面写得兴高采烈,后面写得满腔悲哀愁绪。某一种了悟之后,他对人世间有那么深刻的怜悯(compassion),如果是另外一个人,没有实际经历过像曹雪芹家里的事情,后面四十回哪有可能跟他一样,有那么深层的感情在里头。尤其宝玉别离的那一段,就够让人心酸的了。
  • 宝玉中的是第七名举人,这也不容易。贾兰呢,一百三十名,也中了。

【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 大家记得《红楼梦》开始的时候那块石头吗?本来是女娲炼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三万六千五百块都用光了,就是那一块石头没有用上,留在大荒山、青埂峰下,青埂峰——情根峰,这块石头化为宝玉就是情根,

【台版编辑后记】红楼春秋

  • 白先勇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读了一辈子,无论到哪里,《红楼梦》永远是他的案头书。
  • 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那么,台下挤满一堂学子,阅读《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俞平伯《红楼梦辨》、胡适《红楼梦考证》、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文学评论经典:爱情·社会·小说》、赵冈《漫谈红楼梦》、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高阳《红楼一家言》。这只是书单的一部分,大概涵盖了研究《红楼梦》的正确方向。
  • 《红楼梦》是有连贯性的,白老师为了照顾新进来的同学,讲到重要人物或接续情节,都要回头复述前因后果,这使得许多单一回目都变成通盘全观。
  • 大开课选择课本时,桂冠出版的《红楼梦》竟然绝版了,市面上再也买不到,只好退求其次,选择了大陆目前知名的红学专家审定、注解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里仁书局《红楼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