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贾雷德·戴蒙德

版权信息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 他们都是艰难环境的主人。

前言 耶利的问题

  •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就是通过征服、流行病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来形成现代世界的。

第一章 走上起跑线

  • 相形之下,倒是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活到了现代,因为它们已和原人一起共同进化了几万年或几百万年。因此,由于我们祖先开始时并不高明的狩猎技巧提高得很慢,它们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逐步形成对人类的恐惧。对渡渡鸟、恐鸟,也许还有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的巨型动物来说,它们的不幸是在毫无演化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了狩猎技巧已经充分发展起来的现代人的入侵。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

  • 在波利尼西亚群岛之间,至少有6种环境可变因素促成了波利尼西亚社会之间的这些差异:岛屿气候、地质类型、海洋资源、面积、地形的破碎和隔离程度。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 皮萨罗成功的直接原因包括: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

  • 总之,动植物的驯化意味着人类的粮食越来越多,因而也就意味着人口越来越稠密。因此而带来的粮食剩余和(在某些地区)利用畜力运输剩余粮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经济上复杂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的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能否利用驯化的动植物,最终说明了为什么帝国、知书识字和钢铁武器在欧亚大陆最早发展起来,而在其他大陆则发展较晚,或根本没有发展起来。

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

  • 考古学家们用碳-14年代测定法来测定遗址中的含碳物质,从而确定粮食生产的年代。这种测定法所依据的原理是这样的:碳是生命的无所不在的基础材料,它的成分中含有很少量的放射性碳-14,而碳-14会衰变为非放射性同位素氮-14。宇宙射线不断地在大气中生成碳-14。植物吸收大气中的碳,其中碳-14和普遍存在的同位素碳-12保持着一种已知的几乎不变的比例(约1与100万之比)。植物中的碳接下去构成了吃这些植物的食草动物的躯体,也构成了吃这些食草动物的食肉动物的躯体。不过,这些植物或动物一旦死去,它们体内碳-14含量的一半每隔5700年衰变为碳-12,直到大约4万年后,碳-14含量变得很低而很难测出,也很难把它同受到少量的含有碳-14的现代材料的污染区别开来。因此,从考古遗址出土的材料的年代可以根据该材料内的碳-14与碳-12的比例计算出来。
  • 一旦人们辨认出驯化动植物的古代遗存并确定其年代,那么人们怎样来确定这个植物或动物是否实际上就是在这遗址附近驯化的,而不是在别处驯化,后来才传到这个遗址来的?一个方法就是研究这个作物或动物的野生祖先的地理分布图,并推断出驯化势必发生在野生祖先出现的地方。
  • 有些族群虽然生活在一些生态条件适于粮食生产的地区,但他们在史前期既没有发展出农业,也没有学会农业;他们始终以狩猎采集为生,直到现代世界最后将他们淘汰。在粮食生产上具有领先优势的那些地区里的族群,因而在通往枪炮、病菌和钢铁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领先的优势。其结果就是富有社会与贫穷社会之间一系列的长期冲突。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 第二个因素是:正如野生鸟兽资源的枯竭往往使狩猎采集活动好处减少,由于获得可驯化野生植物的可能性增加了,对植物进行驯化的做法可以得到较大的好处。

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

  • 植物驯化可以定义为:栽种某一植物并由此有意或无意地使其发生不同于其野生祖先的、更有利于人类消费的遗传变化。
  • 谷类作物的优点是生长快,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每公顷耕地可产1吨食物。因此,今天的谷物占人类消耗的全部卡路里的半数以上,并包括现代世界上12种主要作物中的5种(小麦、玉米、稻米、大麦和高粱)。许多谷类作物蛋白质含量低,但这一缺陷可以由豆类来弥补,因为豆类的蛋白质通常达25%(大豆为38%)。因此,谷物和豆类一起为均衡饮食提供了许多必不可少的成分。
  • 通过人为选择来培育作物的这些原则,仍然可以成为我们的关于物种起源通过自然选择的最可理解的模式。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 为什么农业没有在一些肥沃的十分合适的地区,如加利福尼亚、欧洲、气候温和的澳大利亚以及非洲赤道以南地区独立地出现?而在农业独立出现的那些地区中,为什么有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会比另一些地区早得多?
  • 印第安人未能驯化苹果的原因却是在于印第安人所能得到的整个野生动植物组合。这个组合的微弱的驯化潜力,就是北美粮食生产很晚才开始的主要原因。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 托尔斯泰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得到幸福,婚姻必须在许多不同方面都是成功的:两性的吸引、对金钱的共识、对孩子的管教、宗教信仰、三亲六眷,以及其他重大问题。在所有这些基本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可使婚姻毁掉,即使这婚姻所有其他必要的幸福因素一样不少。
  • 驯化动物则可定义为:使某种动物在圈养中通过有选择的交配,使其与野生祖先有所不同,以便为控制其繁殖与饲养的人类所利用。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 位于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白天的长度和季节的变化完全相同。在较小程度上,它们也往往具有类似的疾病、温度和雨量情势以及动植物生境或生物群落区(植被类型)。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 所有那些为伟大的将军们歌功颂德的军事史对一个令人泄气的事实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个事实就是:过去战争中的胜利者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优秀的将军和最精良的武器的军队,而常常不过是那些携带有可以传染给敌人的最可怕病菌的军队。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

  • 知识带来力量。因此,文字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力量,用文字来传播知识可以做到更准确、更大量和更详尽,在地域上可以做到传播得更远,在时间上可以做到传播得更久。
  • 此类发明的传播形式有一系列形式。形式的一端是“蓝图复制”,就是对现有的一幅详尽的蓝图进行复制或修改。另一端是“思想传播”,就是仅仅把基本思想接受过来,然后必须去重新创造细节。
  • 至于中国文字,最早有实物证明的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但也可能还有更早的。中国文字也具有为本地所独有的符号和某些组合原则,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也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于公元前3000年在中国早期城市中心以西4000英里的苏美尔发展起来,并在不迟于公元前2200年时在这些城市中心以西2600英里的印度河河谷出现,但在印度河河谷和中国之间的整个地区没有听说过存在早期的书写系统。因此,没有证据可以说明中国最早的文字发明者已经知道了其他任何可以给他们以启发的书写系统。
  • 文字史引人注目地表明了类似的情况:地理和生态条件影响了人类发明的传播。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 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技术在发明出来后大部分都得到了使用,而不是发明出来去满足某种预见到的需要。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

  • 有些社会最早实现了集中统一的政府和有组织的宗教,而这些社会的子孙后代最后主宰了现代世界。政府和宗教就是这样结合起来发挥了作用,它们是产生历史最广泛模式的4组主要的直接动力之一,另外3组动力是病菌、文字和技术。
  • 4.盗贼统治者为了得到公众支持而使用的最后一个方法,是制造一种为盗贼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或宗教。
  • 粮食生产及社会之间的竞争与混合,产生了征服的直接原动力:病菌、文字、技术和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 澳大利亚是最干燥、最小、最平坦、最贫瘠、气候最变化无常、生物品种最稀少的大陆。
  • 那里的各个土著族群在现代的生活中仍然没有所谓文明的任何特征——没有农业,没有畜牧业,没有金属,没有弓箭,没有坚固的房屋,没有定居的村庄,没有文字,没有酋长管辖地,也没有国家。澳大利亚土著是流动的或半流动的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他们组成族群,住在临时搭建的住所或简陋小屋中,并且仍然依靠石器。在过去的13000年中,澳大利亚的文化变革积累比其他任何大陆都要少。欧洲人对澳大利亚土著的流行看法,可以以早期的一个法国探险者的话为代表,他说,“他们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是和没有理性的野兽差不多的人。”
  • 新几内亚和新月沃地、中国以及其他几个地区一样,成为世界上植物独立驯化发源地的中心之一。
  • 在澳大利亚创造社会的人是澳大利亚的土著。当然,他们所创造的社会不是一个有文字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业民主的社会。其原因是由澳大利亚的环境特点直接造成的。

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

  • 虽然中国的南北梯度妨碍了作物的传播,但这种梯度在中国不像在美洲或非洲那样成为一种障碍,因为中国的南北距离较短;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南北之间既不像非洲和墨西哥北部那样被沙漠阻断,也不像中美洲那样被狭窄的地峡隔开。倒是中国由西向东的大河(北方的黄河、南方的长江)方便了沿海地区与内陆之间作物和技术的传播,而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广阔地带和相对平缓的地形最终使这两条大河的水系得以用运河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流。所有这些地理因素促成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和政治统一,而西方的欧洲虽然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地势比较高低不平,也没有这样连成一体的江河,所以欧洲直到今天都未能实现文化和政治的统一。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

  • 南岛语系的4个语族中有3个集中在台湾,这表明台湾就是今天各地南岛语的故乡,在过去几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语言一直在台湾使用,因此有最长的时间来产生分化。这样看来,从马达加斯加到复活节岛,所有其他南岛语可能都起源于台湾向外的人口扩张。
  • 与澳大利亚和美洲不同,东亚和大多数太平洋岛屿仍然为东亚民族和太平洋民族所占有。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 粮食生产方面的这些差异,构成了欧亚大陆社会与印第安社会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的终极原因。在由此而产生的实现征服的近似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病菌、技术、政治组织和文字方面的差异。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

  • 总之,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并不像某些白人种族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与欧洲民族和非洲民族本身之间的差异有关。恰恰相反,这是由于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偶然因素所致——特别是由于这两个大陆之间不同的面积、不同的轴线方向和不同的动植物品种所致。就是说,非洲和欧洲的不同历史发展轨迹归根到底来自它们之间的“不动产”的差异。

尾声 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 第二组因素就是那些影响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因素,而这种速度在大陆与大陆之间差异很大。

日本人乃何许人也

  • 全世界最早的已知陶器是在12700年以前于日本制造的。
  • 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当绳纹时代接近尾声时,出现了几种东亚的主要谷物,如稻米、大麦、稷和蜀黍。
  • 相比之后那些年代,令人震撼的并不是绳纹时代的日本确有对外联系,而是那些联系对绳纹社会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是一个保守的微缩宇宙,在10000年的时间长廊里维持着孤立的姿态和少得惊人的变化——是脆弱而瞬息万变的当代世界中一朵淡定的奇葩。
  • 考虑到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目前的相互仇视,这个结论很可能在日本和朝鲜都同样不受欢迎。历史给了他们对彼此产生厌恶的充分原因,而其中又尤以朝鲜人对日本人的厌恶为甚。正如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朝鲜人和日本人是血脉相连的民族,但又深陷积怨的迷障。而积怨具有双向的毁灭性,这一点在东亚和中东都是如此。即便日本人和朝鲜人都不愿意承认,事实上,他们就像一对共享了成长岁月的孪生兄弟。在很大程度上,东亚的政治前景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成功地重新找回联系彼此的古老纽带。

附录 2003后记:《枪炮、病菌与钢铁》今日谈

  • 印度在地理上较欧洲更为分裂,但是其技术创新却不及欧洲。这让我想到了“最优分裂原则”: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