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
版权信息
- 孩子在童年时感受到的乐趣,将以某种方式,一直延伸到他未来的一生,成为他生命中的动力源泉,帮他享受顺境,渡过逆境。
前言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家长
- 天下没有完美的家长。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每天,在各种遗憾、欣慰、困惑和了悟中跌跌撞撞地前行。我们和孩子一起,面对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阶段。我们此刻竭尽全力要做得完美、怕留遗憾,而若干年后,我们大概会发现,尽管自己曾经做错很多,做得太不完美,但孩子依然能很好地成长,长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年轻人!
- 我们不可能跟着孩子一辈子,帮他一辈子,我们只能在家长对孩子影响力最强的时期,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做好、做对,帮他建设好那些最核心的品格与人格、素质与能力,然后放手,带着信任和祝福,看他经历各种磨砺,以种种我们预想不到的方式创造他独特的生活!
- 您可以百度“罗玲”,或在新浪微博搜“罗玲的空间”,或扫描书前勒口上的微信二维码,就可以找到我了!
第一章 不懂孩子的心,孩子怎么会听话——〇至十二岁孩子各阶段的典型表现及应对方法
- 婴儿期会吃手;一岁多胆小黏人、喜欢微小的东西、喜欢钻进小空间;两岁爱说反话——什么都不行不好、故意尿裤子、生气了会趴地上打滚蹬腿,还有各种疑似强迫症的敏感担心;三岁有小脾气、开始享受玩伴;四岁喜欢说臭㞎㞎、爱比谁大谁小、不认真听讲、不虚心学习、总被告知专注力有问题;五岁话多、爱交往;六岁小叛逆;七岁怕黑、怕鬼;八岁在意同伴的评价;十二至十八岁独立;二十岁放纵折腾;三十岁自信;四十岁接纳不惑;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
第二章 养孩子千万不能养得内心软弱
- 所以教育孩子,家长自身的提高和修炼很重要。妈妈们要学会怎样减压、怎样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怎样爱自己、怎样在心理上自给自足。 妈妈们只有将自己的油罐充满爱,才有能力去爱孩子。
- 接纳、无条件的爱——允许孩子脆弱、有负面情绪
- 接纳、无条件的爱——允许孩子脆弱、有负面情绪
-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第一,我们的教养目标要是全面的,而不只是成绩和成功。我们心里要有清晰的教养大方向,就好像指南针。第二,我们可以有高期望和要求,但是,遇到不如意的表现,多从原因上去改变,而不是只对结果发怒——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做最好的努力,接纳现状和以后的结果。
- ①家人间关系好、家庭氛围和谐,让孩子多和家人玩(特别是爸爸)。②鼓励孩子多运动、多交往、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去各种地方开阔眼界。③把孩子放在主动的位置上,鼓励他自理和做家务;在外鼓励孩子主动做事。④照顾不要过于精细,不要过度教养;物质上档次不要太高,生活朴素一些,即便经济条件很好。⑤经常给孩子讲有关勇敢、坚持、勇气、探险等主题的故事。⑥给孩子示范怎样建设性地面对错误和失败。⑦注意培养孩子发散思维、一个问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事情、换位思考。⑧教孩子怎样保护自己、处理冲突,怎样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⑨不要试图屏蔽生活中一切负面东西,通常它们才是真正让人变得强大的契机。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负面事物或压力,要适度,不要超出孩子的身体或心理的承受范围。
- 我们要做的不是牺牲自己的一切,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能量都给孩子,而是搞好家庭关系、搞好周围的人际关系,给孩子打造更广阔、更丰富的能量加油站。
第三章 不让内向的孩子在误解中长大,你可以这样做
- 小孩独立的前提是自信和安全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小时候和家长的依恋关系越强,将来会独立得越好。
- 告诉孩子,不同类型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运动方式,长大了也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人和人不同是最正常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让孩子接受自己、敢于做自己。
第四章 别忙着训斥惩罚,看看你可以为外向的孩子做什么
- 一个人如果受到的教育足够好,成长发展的幅度足够大,那么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他都会显得很明智,在社会上找到一个让自己舒适的位置。既能恰到好处地聚拢同类,又能让微妙互补的人在他周围,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五章 学会“游戏力”,你才与孩子处于同一“频道”
- “小土豆不爱吃饭,出去寻找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它发现了一个零食王国。那里的草丛中长着五颜六色的棒棒糖,树上结着雪糕,房子是饼干做的,喷水池里喷着各种饮料,汽车是巧克力,总在路上留下很多车轱辘印……小土豆敲开小面包家的门要问路,看到面包妈妈正端着一盘子各色棒棒糖,对不爱吃饭的面包宝宝说着所有妈妈们都说的话:‘看,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了各种口味的,只吃一个怎么能长身体!再多吃点!'(这是我女儿最喜欢的台词)…
- 穿衣服是钻山洞;刷牙是给小牙宝宝洗澡;糖吃多了,只有小舌头高兴,小牙和小胃都要生气了;早晨了,小被都睡醒了,要变形了,小被要变成小汽车了;咱们看看客厅里的玩具是不是半夜都活了,现在又假装不动弹了……
- 据说,儿童的成长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那么或许孩子喜欢动物故事,也是因为人类在进化初期,就是和动物更接近、更平等的。
- 我觉得很可能孩子的看法是更正确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更接近真实的。孩子的泛灵论,或许倒是更有道理。
- 对于小孩子,几乎一切习惯的培养、行为的改善,一切学习和成长,都应该是伴随着游戏和乐趣进行。
- 某个周日孩子起得早,中午我说:“咱俩一起睡午觉。”她教我在幼儿园睡觉的方法——默念:闭上眼睛,身体不动,憋住哈欠——我问她为啥,她说打哈欠就得揉眼睛……最后,想象一大块胶把身体全粘住,就差不多了。如果还没睡着,就在心里讲一两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我很惊讶,这不是催眠语言吗?她说这方法她从小班就开始用了!
第六章 让孩子当下幸福,更要给他终生受用的幸福观
-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有了这片刻的平静和距离,我们就能更好地看到事情的本相,更好地应对。
- 确实,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自己不淡定的原因,就会发现我们多数时候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不淡定的。如果我们能放下自己的名利,能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问题,我们就比较容易淡定。少为自己而计较,就淡定了。
-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作家胡赳赳说的一句话:“克制不是美德,想通了才是。
第七章 每个孩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如何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
- 人生来就有八个方面的智能:词汇智能、逻辑智能、图形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
- 家长的接纳、认可和鼓励,对孩子来说,就是让他更有安全感、归属感、自信和自尊。而这些,比智能的发展更重要。
- 我们在批评说教之前,先要细心分析一下,看看这是不是反映了孩子的某种智能发展的需求;然后再想想,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导,教会孩子合理发挥它。
- 所以,我想,归根结底,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是否有主见,是否有信心和底气,取决于我们是否敢于放开手,让孩子追寻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我们是否敢于让孩子去过另类的、幸福而充实的人生。
第八章 这样做,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 1 给孩子提供接触人和自由交往的机会
- 孩子对待他人有内外生疏的分别,这是心智健康的标志。另外,我们要承认性格的差异,不能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性格的所谓外向与内向不是不变的,也并无本质上的好坏之分。
- 对于抱怨孩子不喜欢交往的家长来说,应该先把孩子的问题放下,努力调整自己的社交现状。比如,家长与其逼着孩子和外人打招呼,不如自己很开心地打招呼,久了,孩子自然能模仿学习。
- 树立自信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引导孩子多跟自己比,少跟别人比。减少对外界评判的依赖,就等于是让他的参照系统变得更稳定
- 孩子是大人内心世界的镜子。
- “君子和而不同”说的是坚持和包容;“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为人要真诚;“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说的是交友原则;“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推己及人、体现同理心的黄金法则;“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体现了平等兼容的精神;“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自律和宽以待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善于合作不搞帮派……
-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就是通过这些事情,来塑造一个孩子最核心的基本品质,这可以决定他未来一生幸福与否。 我们要培养的,就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个爱心很足的孩子,当他面对复杂的人际环境时,自会灵活变通地想出种种合适的方法去应对。
- ①家长平时就具体事件,教孩子一些处理技巧,比如轮流玩、用其他东西来交换、委婉拒绝的方式、怎样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要求,等等。被教导过的孩子,往往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冲突。 ②家长不必对孩子的游戏过于严密地监视,遇到问题时,只要不涉及安全,就不必太急于去支招。很多时候,静观其变,会发现孩子们自己摸索出了解决办法。他们需要在自己交涉中摸索规则。
- 家长就是孩子的活教科书。教育家詹姆斯·鲍德温说:孩子从来都不善于听从大人的教诲,但他们模仿大人却永远都不会失败。
第九章 给孩子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德商的教育
- 理想和兴趣专一的人,将会有成功的一生;理想和兴趣多变的人,将会有丰富的一生,但是没有理想和兴趣、缺乏激情的人,只能有黯淡无趣的一生。
- 最核心的一点,并且也比较早就开始做的,就是对孩子同理心的培养。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引导他关注他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其他种种品德的培养,就会比较容易。
- 我们教育孩子,与其忙着给他修路、扫清障碍、维修善后,不如把劲用在发动机上,想办法给他马力最强的发动机,给他的油罐加满油。而这个发动机,这个最强劲的内在动力,不来自诱惑和奖励,而是来自良好的德商。
第十章 家长早点放手,孩子早点自立
- 孩子不好好吃饭,常是家长控制过多所致
- 我本着信任原则——我相信她对自己身体有本能的感知,知道自己身体缺什么,不缺什么。比如,我发
- 我尽量不催促,不建议吃哪样不吃哪样,也不夸,总之,少控制。
- 如果家长能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去讲,只是客观、中性的知识介绍,没有批评指责说教的情绪混杂其中,那么,孩子就可以更好地接受。
- 而很多对零食过于贪婪的孩子,常常真正的原因是:他内心的爱与乐趣的油罐都比较空,他把零食当作可以得到可怜的一点乐趣的避难所!
- 孩子不仅仅是在模仿家长的做法,孩子是在直接感知家长的心理状态。
- 家长要有能力,从眼下孩子的哭闹和眼泪中跳出来,看到未来孩子将在这里获得的种种成长和快乐。
- 让孩子做主、对孩子放手,前提是我们先要给孩子武装好种种能力,让他有足够的自主和独立的资本。
- 我想小孩的害怕其实完全来自对未知事情的恐惧,如果家长耐心地、如实地给孩子解释清楚将要发生什么,那么孩子就会感到事情不是那么不可控,他的恐惧就会少多了。同时他对家长的信任也增加了,以后更能接受家长的建议。
-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同样去尊重他人的物品和私人空间的观念,培养孩子的界限感。划清界限,是在帮助孩子树立起独立的自我意识。
- 还有时,我会故意离开房间,扒着门缝说:“你自己好好穿,等我数十个数,我再回来一看,就发现你都穿好了。”这些办法通常都很灵,因为她从中享受到了独自做事的乐趣。
- 选择的本领是要通过真的做选择才能学会的。
- 让孩子选择也是我变相给女儿下达命令的一个方式。
- 后果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给孩子做事考虑后果的思维习惯。通过思考事情的后果,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另一个方面是让孩子承担事情的自然后果,让孩子学会总结、学会吸取教训。
- 让孩子做主,不意味着把事情扔给孩子就不管了。我们应该给孩子积极的提醒;要制订出合理的规则,让他在规则之内学习自律;我们还要告诉孩子,需要帮助的话我们随叫随到。有了安全的港湾,他才可能向着独立自主出发。
第十一章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乐观性格与情绪管理能力
- 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是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 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但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在孩子遇到挫折后,家长的引导。家长的责任是,教给孩子怎样应对困难。所以家长要认真分辨挫折的程度和性质,区别对待,不能真的完全放手。有些我们认为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其实是很大的事。
- 这个时代需要的人才要有这几种关键能力:重设计、会讲故事、会整合、有人性关怀、会玩乐、重视意义。
- 我们应该很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多使用正面的词语和句式。比如,我们不说:“别吵了!”而说:“安静一些。”不说:“看你把地上弄得这么脏!”而说:“一会儿你自己把地擦干净。”让孩子刷牙,我们最好说:“来,给小牙都洗洗澡,让它们都白白净净的可漂亮了,一刷完它们都可高兴了,都在那谢谢你呢。”而不是说:“快刷牙!要不牙都坏了长虫子了就得上医院去钻牙!”
- 如果一个缺水很久的人走在沙漠里,突然发现脚下还有半瓶水,乐观的人就会想:真好啊,还有半瓶水。而悲观的人则会想:完了,只剩半瓶水了。
- 如果孩子自己已经很难过、知道错了,那就应该先共情、表示理解当时的情况;再指出如果能怎样做,那就更好了;最后再给点以后改进的小窍门,这就足够了。
- 让孩子相信他是幸运的吧,让他相信即将发生的都是好事吧。他的乐观态度会帮助他变得更轻快、更坚韧,而这也就会真的改变现实。让孩子学会乐观,就是增强他的心灵免疫力。
- 其实,对于孩子,即使我们家长不去让他互相比较,他自己也是会比的。英语里有个词叫“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就是指这种同龄人间的比较所带来的压力。而家长所要做的恰恰是要让孩子淡化这种比较意识,从而缓解压力。
- 人生的基础应该是品德、情商、生活能力等。就是说,真正的起跑线是学会如何做人。
- 如果家长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该怎样改进,这也会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少生气。然后再告诉自己,我当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改进就是了。
- 我一边拼一边告诉她,以后再生气时,可以找个软乎的打不坏的东西打几下(我拍几下沙发),然后想想自己为什么生气,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 在这个事的过程中,她有好几次自己平复情绪的机会,有主动重新建立沟通的机会,也有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还有应用新学的情绪管理办法的机会。
- 一个能被父母以同理心对待、能经常得到父母共情的孩子,自己也必定能以同理心对待他人,也能学会运用共情技巧跟他人沟通。
- 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她拿重物。买回来的东西,让她自己拿。她一嫌沉,我就会开玩笑说:“比你轻多了!”慢慢地,她也体会到了我抱她的辛苦。
-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正是孩子心智逐渐成熟的标志。
- 对孩子同理心的教育不只在于说教,更多的要看我们家长平时点点滴滴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修炼好同理心,那我们只能指望孩子来教育我们了。
第十二章 家长的权威来自家长的正能量
- 每个家长都希望能更多地控制孩子,特别是中国的家长。我们的思路一般是:我是大人,我更有经验,知道怎样做才对,听我的话一定没错;我是家长,我如果不管就是失职,别人看到了会觉得我不合格,我自己也愧对家长身份;在孩子眼里,我必须保持绝对的权威,如果现在就没有权威了,孩子这么小都不听我的话了,那大了还得了,岂不要无法无天了……
- 我们感到输掉了这个战争,就是因为,当我们和孩子做权力之争时,我们把孩子推到了敌对的立场,伤害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孩子的敌对情绪,导致逆反心理。久之,就容易培养出一个处处叛逆的孩子。
- 要想让孩子听你的话,更愿意和你合作,前提是,你自己要处于积极、和谐、饱满充沛的状态。
- 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接纳的同时,必须也有要求和推动。
- 还有,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不是一切都按你的想法进行,任何人都得听你的决定的。
- 孩子如何对待老师和其他外人?我觉得,要鼓励孩子沟通想法,鼓励孩子动脑筋提建设性意见;不鼓励孩子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要求,不鼓励孩子暗地里违背规则,不鼓励孩子处处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 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我们有要求、有界限,这才是帮他成长。我们不要让自己的纵容妨碍孩子的成长。
- 对于孩子间的争执,家长要有总的规则,但不必每次都参与调节、当法官。当两个孩子哭着来告状时,家长要引导他们分别说出事情的经过、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要求或期望。当两个孩子都讲清并听到对方的想法之后,再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法。
- 要感谢与你相像的孩子带给你的轻松快乐;同样,更要感谢与你不太相同的那个孩子,教给我们接纳与包容,感谢他带给我们的成长和新境界!
- 我们不是要护着哪个孩子,而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阶段、能力水平、性格特点,来提出与之相符的要求,帮助他成长。
第十三章 在学习上,用最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
- 家长需要清楚一件事——对于孩子,学校和家长同样都希望孩子很好地成长,但是具体目标或许不完全相同!学校更关注的是学业、成绩,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全面的成长。我们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完整的、健康的人,而不只是社会劳动力。家长和老师,职责不同,各有分工!
- 其实我常说——你去爱他,他才可爱!你关注的光,照到他,他就会发光、有闪光点!
- 我们可以在孩子五岁以后,让他有一些其他需要持续练习、坚持的事情,比如学琴、玩某个智力游戏、长期地做一个大的手工项目、练习某个体育项目等,这样,既锻炼了孩子自律、坚持等品格,也让他更有责任感,形成做事做到底、最终完成的习惯。
- 我们凡事都要记得初衷、看到全景,一定不要忘了:写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复习所学内容,是为了学会东西;学业学习,只是孩子全面发展目标中的一个面。写作业很重要,但不是一切,不要为此而伤害亲子关系。
- 我们以为的现实、事实,实际上,只是我们以自己特定的眼光所筛选出的现实,是个性化版本的现实。有时,它是你渴望的现实;有时,它是你所恐惧的、想躲避的现实。
- 在大脑意识到你马上就要实现目标时,它会释放出一剂强有力的化学物质,帮助你加速。据此,我们可以做的是:想办法,改变孩子对终点的认知。①设定目标时,把已经做完的也包括进去,这样,就已经完成开端了。万事开头难,就是因为在起点时,感觉一切都是空白,终点遥遥无期。②多关注你已经做了多少。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完成了一些时,我们会觉得离终点更近了,会增加劲头。并且,我们投入越多的事情,我们越会在意它,有决心把它做完、做好。这叫“承诺升级”。③在中途,多设定几个小目标,这样,你会感到自己随时都在接近小的胜利点。
- 请记得:如果在孩子做不好、濒临崩溃时,你仍然能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面临危机,你仍然能奠定一个胜利者而不是哀兵败将的基调,那么,你就是给了他最有力的援助!
- 孩子真正的信心,来自他做了足够的练习,然后有更多次成功完成的经历。如果总是过于放松要求,他倒会失去感受真正成功的机会。
第十四章 假期如何帮孩子做好自我管理
- ①鼓励孩子自己制订计划,把计划画成表格。
- ④孩子平时对自己评价如何? 一个有高自尊、觉得自己不错的孩子,会渴望更好地发展自己,他会选择更能拓展自己能力的活动,会希望自己有更多独特的本领、才能。
- 假期,不是仅仅让孩子查漏补缺、补课的时间。在帮孩子提升弱项的同时,您一定记得,给他机会去发展优势长项,去发展他对某个方面的热情。这将是他自信的源头之一,也是给他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
- 学习、自我管理、户外活动、自由玩耍和交往、接触大自然、体育锻炼、家庭责任和亲情活动……总之,请记得您的养育大目标,您对孩子的全面教养规划,不要跟风、攀比,要个性定制,不要因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而做什么。
- 另外也不是绝对不能说,我的经验是,可以和孩子在游戏中,或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就是用趣味抵消了陌生感,这样孩子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 我一直认为语言输入的重要原则就是:真实、有意义。真实就是说让孩子听到的、读到的英语素材要是原汁原味的,来自真实生活的,而不是为了学英语而生硬地编出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对话。
- 使用英语的前提是,输入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输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急着逼孩子往外冒英语。正常的情况,学外语有个沉默期,就是只进不出的阶段。了解这些规律,我们就不会对孩子急躁。
- 《兰登双语彩虹系列》《培生英语分级阅读》《开心的米莉茉莉》《A-Z神秘案件》,苏斯博士的一些绘本,等等。英语基础不够好的家长,除了动画片和电影,还可以多找一些有语音资料的绘本,和孩子一起听、一起看。
- 切记:兴趣爱好,不仅限于兴趣班提供的那些。擅长,也不总是等于热爱。家长要给孩子机会广泛接触,去体验、发现。路途上,终会遇到让他心动、热爱的事情!没遇到之前,可以先学点还算喜欢的东西,同时继续探索。
- ①把大任务切碎,变成小任务。
- 沟通三明治法”,就是:先肯定,再指导,最后展望。这其中如果能添加进一些趣味,效果总会很好的。
- 当家长自己心里没有那么多焦虑,能以端正的动机、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时,我们就能做到细心观察、想出好的办法。
- 晚上睡前,我总结,我今天用的几招是:把大任务像切菜一样给切成小块,这样看起来就不那么难了;搭配,把喜欢做的和有难度的,搭配起来,就像夹心饼干;把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什么事情都可以变成是游戏哦。
- 我们要控制自己追求完美和效率的劲头;我们并不是真的放手,而要对孩子的学习进程随时密切观察、了解,在他需要时,给他必要的督促、推动、帮助和支持。
- 正如王阳明所说:“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无论孩子具体学的是什么,他所学的,都是学习之道。无论让孩子学什么,都请记得初衷!
- 如果一个人有学习的能力,有感知幸福快乐的能力,有体现自我价值和享受生活的能力,那么他处于世界的哪个角落、位于各种排序和链条的哪个位置,都不是个问题了吧?
第十五章 大自然是孩子的“成长维生素N”
- 自然界中的一切,自有它独特的法则。孩子们在和自然的接触中,会通过观察、感受、解决问题等,来探索和发现其中的种种奥秘。大自然,是孩子,乃至所有人类的启蒙老师。它所蕴含的美和真理,不仅等着孩子们去发现,也始终在引领着人类智慧一步步向前发展。
- 显改善。还有研究发现,接触大自然,是一种安全、廉价的帮助儿童缓解多动症的
- 带孩子去野外玩,我们既可以随性所致,无拘无束地探索、感受;也可以每次设计一些小任务,对孩子有一些引领和挑战,帮助他们丰富自己感受自然的角度。
- 我过去说过,孩子在儿时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们的一生,常常有一种神奇的“种子效应”
- 更好的成长,常常发生于孩子在大自然中“撒野”之时!
第十六章 这个时代,我们为孩子做得太多了
-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基因和环境。他们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的。好的成长环境,需要有丰富的资源,有各种支持,但同时,环境里的些许匮乏和欠缺,也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 如今,我们让孩子们,在学习方面,过早地进入了“恐慌区”;在生活方面,却过多停留在了“舒适区”,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 当爸爸抱小宝宝时,宝宝的心跳都会加速,处于兴奋的状态。这对孩子的胆量方面,都是锻炼。
- 养育孩子,不要太追求业绩和效率了。我们真正在乎的,不应该是孩子在外人听起来是怎样的,而是他实际的能力、实在的成长是怎样的。我们的帮助,永远只能是在孩子能力不及时,帮那么一点点。
- 请先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的内心变得丰盈充沛。那时,我们看孩子,就不再有那么多担忧和焦虑了,我们不再是个疲惫、纠结、玻璃心的家长。
第十七章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命运
- 你此刻的富足心态,就是孩子未来所生活的富足世界
- 小朋友间玩游戏,不要想别人带不带你玩;而要想,你有没有给游戏添加新角色、新玩法,把游戏变得更好玩,或者你能不能想出更好玩的游戏吸引大家。
-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什么是富足思想,我总结,就是:认为世界上的资源是够用的,认为人本来就是有价值的。而很多现代人的焦虑,都来自一种贫穷思想,就是永远都觉得资源不够,并且随时感到自己在贬值。这样想,就会一心盯着自己的收益,就会有攀比、争抢,各种不安全感。
- 你所拥有的这一切,都不是你的,你暂时借用而已,这样你会少一些执着。
- 成功,只是你顺应了大循环的自然结果
- 成功是有效的善意服务的积累
- 幼儿园:自理、关爱家人;小学:自理、分担家务、帮助家人、关心社会社区、小规模的社会实践;初中:分担家务、义工体验、成型的社会项目、创新创业构思;高中:义工、创新创业项目;大学:义工、创业。
第十八章 做内心强大的家长
- 只要你本色地去爱他,那么你所担忧的各种养育细节,通常都不会对他的成长构成很大影响。孩子没那么脆弱,反倒是,家长做得太完美就会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 这种信任将是你今后育儿路上的法宝——气度决定格局。当你的心彪悍起来,你认为他很好,他就真的会好。
- 不完美的妈妈才是好妈妈,每个妈妈都是好妈妈!能宽容、接纳自己,停止自责内疚,我们才有心力去宽容接纳孩子。
- 怎样去接纳自己和别人呢?我想,不是放弃标准和要求,而是肯定自己和别人固有的内在价值。
- 尼采也说过类似的话:“你若是觉得自己不中用,或是开始憎恶他人,那便是你疲惫不堪的证据。这种时候就该立刻休息。”
- 生活中,一定有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确幸”(微小确定的幸福)。你喜欢的事情,就会滋养你。
- 现在停止,就来得及。总比继续要更好……”
- 这种对自己不完美的接纳,其实也教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随意评判别人,要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 你的每件小事,都在改变你的大脑,进而改变你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你主动做的每件小事,都在给你增强力量感和掌控感。做多了,主动地生活就变成一种自然的状态了。
- 我们不能总是把今天过成昨天。每一个小的尝试,都可能打开一个世界,让你的生活从此不同。
- 学会拥抱不确定性,事情可以有变化,我们只需谦逊地、耐心地去发现这变化的道理和好处。学会拉开镜头,把现在的事情放在更大的时间尺度里去看待。在糟糕的时刻能够hold住,这才是优雅!
- 我们要多放下孩子的事,关注自己。真正的轻快与力量,来自我们多放下自己,去关注他人和世界。
- 比如说花钱。在我看来,这是这样一件事:去选择自己认为付出了努力和智慧、有诚意的商家,购买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买东西或服务,就是我们用自己的钱,表达认同、支持、感谢和祝愿。希望我们的钱,带去了这些,帮助他们继续把好的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好,给到更多的人……
- 我做饭,这不是单纯地干活,而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扫地,我希望整洁的环境给生活带来美好……
- 我们每天有选择和取舍地去做事,不滥施自己的注意力。
后记 此刻即是最美
- 有了孩子,你的世界就重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