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传:硬汉普京和他的权力世界

阿纳托利

  •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简单而平凡的出身

  • 他刚毅、沉稳、内敛、专注,可以轻松地适应清贫的生活,甚至能整日毫无怨言地在家中分担劳作,通常在打水的时候,他会将沉重的水桶从一楼一直抬到五楼。这些成长的收获,显然要比金钱或权力上的恩惠珍贵得多。
  • 一般而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小时候淘气的男孩,若经人生阅历的洗礼,成就大事的概率往往更大。

第一阶段:回归理性

  • 也激发了潜意识中的政治思维,即在任何地方都不要树敌,也不需要泛滥的交际,必须显得更加亲近才行。

爱情归宿

  • 普京心中有一朵“鲜花”,她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俄罗斯第一夫人——柳德米拉·阿列克德罗付娜·普京。
  • 有生以来,需要我倾尽生命中的全部赌注为之一搏的情形有过几次,这次就是其中之一。要么彻底完蛋,要么现在就做决定,一切都自己做,以期人生中出现自己所希望的一个新阶段。”
  • 普京的确热爱读书,他的枕头边上常常堆有大量的文学著作。训练或学习的时候,他有武将的风姿,而一旦躺在床上聚精会神地阅读时,则宛如一个书卷气十足的文艺青年。普京在阳刚外表下潜藏着的这份气质,使其站在特工队伍里大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 作为军官,特别是直接听命于国家领袖的特工,对命令的绝对服从正是其天职所在。
  • “精彩由我,随地随心”

德累斯顿的波澜与平静

  • 头脑冷静、手脚干净、古道热肠”
  • 至1991年年底,一个曾经令俄罗斯人骄傲的苏联,正式化成了历史尘埃。镰刀铁锤的苏联国旗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缓缓落下,取而代之的则是白、蓝、红组成的三色旗,俄罗斯联邦正式取代苏联,成为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 毕竟只有断了曾经不再有用的后路,才能为未来崭新的道路做好铺垫。

曲线末端的俄罗斯

  • 通过文治,普京由联邦安全局局长获得了代总理和总理的职位,而若想登上总统的位置,最好的方式便是通过武功的威望,对阻挠国家统一和稳定的任何敌对势力不惜一切代价地诉诸武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历练出领袖霸气,在铁与血的较量中树立大国雄威,同时也在成与败的赌注中实现一个男人崇高的理想。
  • 即要想打赢敌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马刀把敌人的脑袋砍下来”。

军事、政治“双冠王”

  • “巴萨耶夫们”在普京的打击下,逐渐由独立分子向恐怖分子的身份发生着畸形的蜕变,
  • :只有用实力说话,才是对人民最好的承诺。而他更为了解,实现自己支持率持续攀升的,不
  • 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念,普京将亚洲战略的橄榄枝递给了同样在科索沃战争中主权受到严重侵害的中国。
  • 而普京能将这种救人第一的理念凌驾于国家军事秘密之上,足见其内心的仁善和大局意识。
  • 两天后,普京勇敢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在电视讲话中慷慨宣布:“尽管我在总统位置上才100多天,但我还是应该对这次悲剧负有全部责任……我们大家不仅要一起来重振军队、舰队,还要振兴国家……俄罗斯永远拥有未来,对此,我深信不疑。”
  • 在这种“得道多助”的情势下,受到美英军队支持的阿富汗本土政权——北方联盟控制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 普京在战斗中,没有像英国那样派出大量的军队,更多的贡献在于战略计策的推陈出新,他以冷静的头脑和睿智的思维,推动了美国反恐活动的顺利进行。
  • 为了加强对车臣局势的全面掌握,俄罗斯决定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附近建立军事基地。很快,坎卡拉军事基地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
  • 2002年8月19日14时50分,在坎卡拉军事基地的周边,一场空难从天而降:一架素有“空中巨无霸”之称的直升机从空中坠落,一头栽倒在坎卡拉的雷区范围之内。这个“空中巨无霸”就是名满天下的“米-26”直升机。
  • 原本海军的一艘世界一流水平的“航母杀手”的沉没就已经够糟糕了,两年之后,空军部队的另一“骄子”又损失于一场意外的灾难之中,这促使普京政府在愤慨与惋惜之余,加快了对事件的全面调查。
  • 果然不出普京所料,车臣恐怖分子马上为这次成功的袭击表示祝贺,甚至难以掩饰阴谋得逞的丑态——他们在自己的非法网站上公布了直升机坠落雷区的图片,并以一张书面声明对图片做了注脚:“凭借‘针’式地空导弹的神力,我们一举击落了一架‘米-26’重型直升机。这是反抗‘占领军’的重大胜利。”
  • 作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知晓批评的手段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团结,以图更有效地消灭车臣境内的恐怖袭击。

不必拍“苍蝇”,打“老虎”就行

  • 对于金融寡头的惩治,普京曾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打击1%,让其余的99%继续效力。”
  • 他们(指其余的金融寡头)希望保持现状,而在我看来,这种现状对国家是危险的,对人民是有害的……国家手里握着一根橡皮警棍。我们只是牢牢地把它抓在手里,让人们不可小看它。等我们真被惹恼的那一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绝不允许要挟国家!”
  • 普京碍于他在寡头中的威信和与叶利钦的关系,还是比较体面地处理了他,在对其避难英国的行为予以默认的同时,也直接将他“踢”出了俄罗斯的大门。
  • 只有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
  • 例如,在2000年6月28日的联邦委员会表决中,少数联邦委员对普京的施政纲领难以理解和认同,他在5月中旬颁布的各项改革联邦体制的草案,以129票反对、13票赞成的绝对劣势未能获得通过。
  • 苏联,是以俄罗斯为主体、多个民族国家和俄属殖民地国家组成的大家庭,除了俄罗斯这个“家长”之外,还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十几个国家。
  •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国家意识的增强,各个独联体国家更是始终存在一种彻底脱离对俄罗斯过分依赖的心理
  • 要重新树立在独联体国家的威望,普京认为必须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
  • 至2000年10月,普京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呼吁得到了积极的回馈,在他的大力倡导之下,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4个独联体国家组建了牢固的关税同盟组织,将独联体的经济共同体深化到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层面上来,这标志着独联体外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2003年5月,普京将主要的外交方向再度转回欧洲,俄罗斯在与独联体的欧洲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创建了“四个统一”的理论,即统一经济空间,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统一外部安全空间以及统一科教文化空间。
  • 通过维系独联体国家之间的集体安全机制深化军事合作,形成了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有力钳制。
  • 2001年,美国爆发了“9·11”事件,普京在与美国联手打击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的同时,更是加强了独联体范围内的反恐防务计划的执行力度。
  • 在医院里,病人给医生打小费;在学校里,家长给老师送礼;而在治安部门和暴力机关中,军队和警察对老百姓索贿也显得更加有恃无恐。
  • 普京认为,官僚的腐败,在于经济收入的不足。因此,他采用和新加坡一样的反腐政策,即建立健全国家公务员的“高薪养廉”机制,进而遏制国家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

“连队消失在天际”

  • 腐败与反恐,在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注定成为困扰普京的两大历史性问题。幸而,得益于他的精明和强硬,
  • 电影——《风暴之门》。
  • 狡猾如幽灵一般的巴拉耶夫,带着手下的几十名恐怖分子早在两个月前就偷偷潜入了莫斯科,策划了这场震惊世界的人质绑架事件,以图胁迫普京答应他们提出的有关俄罗斯政府从车臣撤军、释放战俘等诸多无理要求。否则,他们不需要一一开枪击毙这些人质,更省事儿的做法是炸掉文化宫整座大楼!
  • 权衡利弊,普京做出了比较明智的决定——顺应大多数人的看法,以主动谈判的方式实现对人质的初步解救。
  • 所谓的谈判条件,无非就是俄罗斯从车臣撤军、答应车臣独立等陈词滥调,恐怖分子甚至宣称,如果俄罗斯政府能慎重考虑这些条件,人质当中的75名外国人也会很快被释放。
  • “如果你愿意成为伊斯兰极端分子的话,我请你到莫斯科来做包皮手术。我们有最好的专家为你解决问题!”
  • 我希望成为为人民打工的总统。
  • 我想这些年来,我一直是努力工作的,而且我是真诚地工作的。人民一定感觉到了。我向你们保证,在今后四年中,我将以同样的方式工作。
  • “不能为了任何人都不明白的某种荒谬理想而工作,应该始终以现实为基础,为现在生活着的人,为明天和后天生活的子孙后代而工作。”
  • 普京连任总统的大戏尘埃落定以后,俄罗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那位在副总理的位置上一直淡定从容地打着酱油的赫里斯坚科,也随着普京连任总统的成功而紧随卡西亚诺夫离去,接替他就职于总理之位的,是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此人淡泊名利,毫无政治野心,在各个党派中也有一定的人缘,又没有强硬的政治靠山。而且,在管理经济的经验上,联邦税务警察局局长出身的他显示出了极大的积极态度,正是这多方面的因素,使普京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好感,并在2004年3月1日提名其为国家总理,其于八天之后正式就职。
  • 独联体国家发生的民主化风潮,以“颜色革命”的爆发为重要标志。
  • “国家有关机构有权对非政府、非商业性组织的活动和财务进行随机审查,一旦发现其有不法行为,立即予以注销。”

防不胜防的“黑寡妇”

  • 其中的两支则是在他的整合之下成为专门负责反恐斗争的“双股剑”,即大名鼎鼎的“阿尔法”与“信号旗”。
  • 炸死自治共和国总统,实质上正是对俄罗斯政府的一种挑衅行为!普京不惧威胁,他在得知消息后,没有惊慌失措,反而亲自飞往车臣,在卡德罗夫葬礼上表示悼念,以最从容的方式回敬了恐怖分子的挑衅和威吓。
  • 2004年8月24日,两架民航客机从莫斯科起飞,共搭载着90名乘客。原本飞机在空中平稳飞行,可刹那之间,两架飞机突然爆炸,90名乘客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 同时,在卫生间残骸上,黑索金炸药爆炸的痕迹暴露在调查人员面前。因此,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小黑寡妇”在客机卫生间里安装了炸药,不惜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制造俄罗斯社会的恐慌。
  • 若要了解一个人的品质,主要看他身边的朋友。若要了解一个人的实力,则应重点参照他的对手。
  • 我在这里出生,长大我热爱这片土地可你们为何在我的床头摆上蜡烛让蜡滴在我的嘴唇上凝聚我多么想读书啊请不要对我扣动扳机
  • 自从哈塔卜死后,马斯哈多夫与巴萨耶夫就成了车臣恐怖组织中的两大核心。普京知道,只有将这“三大恐怖分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法西斯侵入高加索地区,部分车臣人试图与法西斯匪徒合作谋求独立。1944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法西斯合作为由,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出家园,大批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境内,并撤销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允许车臣人回归,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车臣人在重返故土之后,马斯哈多夫与家人才过上了稍稍稳定、聊以温饱的日子。
  • 马斯哈多夫的离奇死亡,与六年后本·拉登的生死质疑一样,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 到了2005年,车臣恐怖组织三巨头中的哈塔卜、马斯哈多夫已先后丧命,此时的车臣,只剩下最后一只也是最难对付的豺狼巴萨耶夫。
  • 巴萨耶夫,毫无疑问是普京一生中最具破坏力的对手之一。
  • 普京是一个“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人,尽管他胸有成竹,
  • 例如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遇刺经历高达128次!
  • “普京不怕死,是总统怕死。”

以真心换真心,与亚洲把酒言欢

  • 普京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际政坛上的一株奇葩,他不但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地位逐年上升,更在国际上赢得了一致好评。在国内,普京因肃清车臣恐怖势力、消除政商两界毒瘤而赢得了民心;在国外,他除了反对北约东扩、阻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以广泛建立和平外交关系而著称。
  • 早在2000年,普京刚刚登上总统之位时,便率先访问了第一个亚洲区域内的非独联体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朝鲜在俄罗斯负债累累,共欠债达55亿美元,但普京还是坦诚提出,“加强两国的友好合作之外,俄罗斯承诺将给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其中包括为朝鲜“改造铁路系统、建设4座热电厂和一个钢铁厂”的郑重承诺。
  • 俄罗斯东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展开会谈
  • 普京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深谙不论何时,国家利益都应当高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单纯信仰。
  • 普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始终倾向于南北之间的平衡均势,因此在亚洲战略的布局中俄罗斯要积极参与朝鲜半岛事务,帮助朝鲜人民免遭政变或动乱之苦。
  • 普京称:“若美国执意进行在俄罗斯边界附近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俄罗斯可能重拾冷战时期的立场,将导弹瞄准欧洲。”
  • 在亚洲国家中,能够享受“东方文明古国”称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
  • 在处理俄罗斯的亚洲外交布局中,普京率先提出了“稳定弧线”的外交战略,主要囊括的核心,就是俄罗斯、中国、印度这三个分别位于北亚、东亚和南亚的幅员辽阔的大国,以便构成对美国和欧盟的制约,又能在和东亚强国日本的角逐中,获得绝对的战略优势。
  • “回归欧洲”,一直在普京的国策制定体系之内,他在8年的总统任期内也从来没有放弃积极拉拢欧洲各国。
  • 普京表示欧盟的“东扩”不同于北约组织的战略东扩,并予以相当的“理解和尊重”,以至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法国和德国能够与俄罗斯站在一起,对美国的过激举动加以质问。
  • 在欧洲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英国、法国、德国,三者都与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关系深厚,外交活动频繁。
  • 则是“1874年以来首位俄罗斯首脑赴英国访问”,不论对英国还是对俄罗斯,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2007年英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俄罗斯以英国“利用英国文化协会作为掩护在俄境内展开间谍活动”为由,表现出对英国的不满。但英国人对此并不买账,甚至直接驱逐了34名“素有间谍嫌疑”的俄罗斯外交官。
  • 作为西部欧洲领土面积最为庞大的国家,法国这个曾经以拿破仑纵横欧洲大陆和美酒而著称于世的国家,在结交普京的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毫不逊色于英国。两个同样以感性浪漫为底色的民族,在21世纪以来的外交活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19世纪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一世之间的隔阂,在战略合作上达成了很多共识。
  • 一个稳定、民主、现代和对外开放的俄罗斯是欧洲和世界平衡的需要
  • 俄罗斯难得地与法国、德国在伊拉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三国站在一处,共同组成了一个反战同盟。
  • 法国这个民主体制高度发达的国家,特别重视人权原则,甚至时常将这类问题牵扯到国际外交活动中,难免会对对方国家造成伤害。
  • 国际社会应该对对美国实施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采取坚决的手段,尤其重要的是切断其经济来源。”
  • 2000年,两国的政治舞台同时登上了各自的新的国家领袖,而且同样成功获得了总统的连任,同样以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著称,又同样都是名牌学校出身。这两位大国首脑,一个是普京,一个是乔治·沃克·布什。由于布什的父亲在20世纪末期曾经担任过美国总统,所以在习惯上,与普京同时上任的这位总统通常被称为“小布什”,他的父亲是“老布什”。
  • 在小布什眼中,普京是一个充满性格魅力的“冷血动物”,出于对国家利益的立场考虑,他不得不在必要的情况下,站在这位“冷血动物”的对立面。
  • 这一次,一贯以强硬著称的普京却一副缄默和低调神态,但绝非认输。他清楚,面对实力强大的美国,俄罗斯务必做出适度的战略收缩,北极熊的铁掌暂时收起来,才能积极巩固连任以后继续向前发展的国家经济,实现俄罗斯在未来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
  • 难怪小布什在撰写回忆录时曾这样评价普京:“有时太自信,有时充满魅力,但一直很强硬。他是一个冷血动物。”
  • 外贸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50%,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输出是俄罗斯外贸产业发达的关键因素。
  • 俄罗斯终于在2011年12月16日如愿以偿,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一个后来居上的新成员。
  • 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 普京在成为国家总统后,并未因“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和“米-26”直升机的坠毁而灰心丧气,愈挫愈勇的他,在发展国家军事的方针执行中,没有半点马虎和松懈。普京在积极调整反恐“双股剑”——“阿尔法”和“信号旗”两支特种反恐战队的
  • 俄罗斯军事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谋划宏观战略、扩大经费支出、扩充军备力量。
  • 没有陆军和海军,俄罗斯将不会有盟友,也不会有前途。

梅德韦杰夫:是助手,更是助力

  • 另一方面,承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普京,只有8年的总统生涯,这对他来说实在太短。
  • 就在各种猜疑频出之际,普京将上述两位国家总理先后解职,这也使得总统候选人的人选到底是何人再度扑朔迷离。
  • 普京退居总理和国家杜马第一大党的最高领袖,使得自己在暂时离开总统宝座之后,仍然在国家杜马中享有话语权。根据俄罗斯宪法的规定,总统可以罢免总理,但不能违背国家杜马的意愿。而普京的这一步妙棋,使得他成为一位“无法罢免的总理”,以至于俄罗斯人纷纷惊呼:罢免总理比总统更难。
  • 21世纪初期,年少有为的萨卡什维利将自己的恩师一脚踢开,借助“玫瑰革命”的力量让自己获得了国家领袖的宝座后,
  • 在格鲁吉亚国内,有一个名叫南奥塞梯的自治州,州内的俄罗斯族裔人口占据大多数。由于南奥塞梯在政治诉求和民族认同等诸多方面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存在很大程度的一致性,所以其与格鲁吉亚政府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让萨卡什维利心烦意乱。
  • 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光芒,已经映照在世界各地每一个和平的角落,可格鲁吉亚却悍然出兵,兵锋直指南奥塞梯。历经近20个小时的战斗,格鲁吉亚军队以压倒性的优势顺利攻克南奥塞梯的首府茨欣瓦利。
  • 可他却不曾想过,德国、法国、英国乃至于意大利这些欧洲强国,怎会因为一个小国,而与能源大国、军事大国俄罗斯为敌?
  • 而且,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一样,也是一位“不喜欢喝酒”的总统,平日办公的时候,可以说是滴酒不沾,即便是在国家宴会中,也多以等量的矿泉水或绿茶替代。
  • 梅德韦杰夫是典型的书生领袖,在他上台执政以后,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和科技教育。2008年10月,他催动政府的项目方案及时出台,制定了一套能一直沿用到2030年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以服务于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
  • 此外,梅德韦杰夫在经济政治体制中的改革成果还不仅止于此,最鲜明的一环还是体现在司法改革上,并且从中很直接地为普京的“硬汉归来”提供了便捷的政治服务——他改变了俄罗斯国家总统任期只有四年的条例规则,将这个时间拓展为六年。也就是说,梅德韦杰夫离任之后,普京若能重新登上总统之位,且连任两届的话,便会享有12年的总统任期。 12年的任期,可以延续到遥远的2024年。若加上新世纪第一个年代里的8年,普京就彻底拥有了“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弥足珍贵的“20年”。普京的政治柔道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 梅德韦杰夫在众人面前一亮相,台下的群众却仍旧呼唤着“普京,普京”,由此可见普京在俄罗斯民众心中的地位之高。
  • 三个月后,普京再度连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进而继续控制国家杜马,这引发了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应。
  • 如果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满意,那么他就是一个白痴。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拥有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记忆。”
  • 在成就显著的经济发展下,贫富差距过大会被视为社会发展不稳定的潜在威胁。
  • 普京在2012年再度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其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但在总统就职讲演的当天,满面朝气的他还像一个不足30岁的小伙子。即便在六年总统任期里,连任两届以后,人们仍旧相信,普京在74岁高龄之年,在历经20年悉心经营之后,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将会出现。而普京,俨然会成为俄罗斯的“救世主”。

魅力四射的能源外交

  • 条打通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宣布正式开启。这条管道就是如今名满天下的“北欧天然气输气管道”。这条漫长的管道,发自俄罗斯,途经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沿途再度经过“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德国,随后便可扩散至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最后抵达英国,与英国的北海油田遥相呼应。
  •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一直在外交中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能源外交的策略,这让普京和俄罗斯这个伟大的国家,都在国际舞台上魅力四射,熠熠生辉。
  • 奥巴马出生于1961年8月4日,比普京小9岁,是地地道道的黑白混血出身,在他童年的印象中,“父亲像沥青一样黑,母亲像牛奶一样白”。
  • 普京对斯诺登的接纳,其用意何在,是对是错,至今仍在研究与期待之中。但单论他这种对国际事务的“莽撞”处理,却足以看出他不畏霸权、敢于逆流而上的精神。
  • 但自2013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爆发,使得独联体局面发生变动,到了2014年又痛失克里米亚,使得乌克兰在政治倾向上直接有了倒向西方的态势。西方国家也纷纷对俄罗斯的“横刀夺爱”表示不满,并对其采取各种方式的经济制裁。
  • 2015年11月13日,法国首都巴黎发生了一起空前激烈的恐怖袭击事件。围绕着法兰西体育场,发生了不少于5次的枪击和爆炸,已经确认至少有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 天下大事,“和”久必“纷”
  • 不过,普京对此竟然表示,他很喜欢这些率真的女子,但是“讨论政治问题最好还是穿上衣服”。他还对记者不无幽默地强调:“她们在那里喊的什么内容,我听得不是很清楚。因为保安人员的做法非常严厉,几名保安向她们扑了上去,我觉得,这不对,可以柔和一些对待那几名女子。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她们的头发是深褐色还是黑色的……最好是在其他地方脱衣服,比如在裸体浴场,那里不冷,也不容易感冒。”
  • 印度、朝鲜、韩国、中国等昔日伙伴,与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紧密。单是在与中国的友好交往中,两国之间取得的成就便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有口皆碑,以至于中国的2012年被称为“俄罗斯年”。
  • 其中在军事订货的协议中,俄罗斯承诺出售给印度29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并承诺于2012年开始交付。
  • 两个领袖在自己的国度里,都具有“万人迷”的殊荣,而且都有自己的体育爱好,他们的爱好也均蕴含着极大的民族文化意义——普京的柔道,莫迪的瑜伽。
  • “瑜伽对于我来说不是没有吸引力,我将根据自己的体育训练水平看看能做些什么。当我看到真正的瑜伽修行者所做的那些动作时,我觉得做到这些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我打住了练习的想法。
  • 他对普京说出了自己的一句心里话:“俄罗斯是印度最珍视的朋友之一。
  • 时任韩国总统的是“从公主到女总统”的女强人朴槿惠。
  • 朝韩统一是必然的过程,但统一一定要通过和平方式,要考虑到双方的利益来进行。”他还强调:“俄罗斯在此过程中,只支持和平进程,而不是导致冲突、悲剧和毁灭的手段。”
  • 2015年,普京和朴槿惠的交际持续升温。9月3日,两位首脑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同时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 值得一提的是,与奥巴马一样,普京在朴槿惠的心目中也充满偶像般的魅力。朴槿惠先后送给普京两本韩文版的普京传记,称赞普京是“男人中的男人”。而对这样的夸奖,普京却显露出少有的羞怯,尴尬地仅以一句“别笑话我了”予以回应。
  • 处在中俄之间的蒙古国,不但有比较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资源丰富、环境保持完好,极具发展潜力。
  • 俄蒙联军哈拉哈河战役胜利75周年

硬汉柔情:总统的家庭生活

  • 虽然经历过清贫的幼年、浮躁的童年、彷徨的少年时代,但是大器晚成的一代英豪,终究踩着成功的节拍,跻身于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系。
  • 这一年,两个女儿报考了父亲的母校圣彼得堡大学。大女儿玛莎进入了该校的土壤生物系,致力于在生物研究方面发展;小女儿卡佳则考入了该校的东方系,专心学习起日语来,想做一名出色的翻译。
  • 有人戏称,普京在自己的住宅里开设了一个私人动物园。他家中养着三条狗,五匹阿拉伯马,一匹溜蹄马和一匹微型马,甚至还有一只半大的东北虎。普京能以铁拳驾驭天下,征服百兽之王也自然不是问题。
  • 1284年,俄罗斯的国产啤酒诞生了,仅次于伏特加,成为俄罗斯人民喜爱的饮品。但具有“国酒”称号的仍然是伏特加,以至于“伏特加”成为西欧人称呼俄罗斯的代名词,就像他们称呼中国为“瓷器”一样。
  • 从彼得大帝开始,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俄罗斯各个政权中的精英统帅,无不对酒业情有独钟。
  • 英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伟人的事迹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