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芭芭拉·奥克利

版权信息

  • 学习之道 作者:[美]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译者:教育无边界字幕组

{赞誉}

  • 我发现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输入—练习—内化—输出”,这已经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更高效的“理解范式—应用范式—识别范式—输出范式”,但不管是哪种学习,都需要各种学习技巧,《学习之道》为你开启学习技巧之门。

{推荐序一}

  •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很多人虽然很用功努力,但是努力的效

{推荐序二}

  • 被动的重复阅读并非出于愚笨或懒惰,而是因为我们陷入了认知错觉。当我们一遍遍地阅读材料时,它们就会在大脑里越发熟悉、连贯,大脑处理这些信息会变得更轻松。这种轻松误导我们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事实却远非如此。

{译者序}

  • 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曾经提到过“connect the dots”,大意就是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知识会被运用到现在或是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作者本人经历相当丰富,语言学专业,后参军入伍,退役后从零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
  • 作为翻译这一领域的入门者,难免会有疏漏和力不从心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指出。
  • 者需要兼顾学业和工作,期间难免遇到困难,大家相互打气,共同克服困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沟通和讨论中,我们像战友更像家人,翻译进程从未停下脚步。这本书就像我们共同的孩子,我们承认它既有优点也有不
  • 这是一本方法书,也是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希望各位读者旅途愉快。

{前言}

  • 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即使在毫无意识的睡眠中,大脑也能思考问题。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在入睡前要一直聚精会神地思考这个问题的解法。等到第二天早晨,不出所料,你的心中定会突然萌生新的领悟。其实,放假和入睡前的全神贯注都是为大脑做足准备,否则在假期里和梦中,你的大脑就可能跑去思考别的事情了。

{作者声明}

  • 不管你在学习领域的水平如何,这些方法都可以帮你改变思维,甚至改变人生。

第1章 开启大门

  • 我将大把的时间花在这门专长上,形成了良性循环——学得越好,就越喜欢学;而越喜欢学,就会在它上面花越多的时间。我的成功促成了练习欲望,练习又回馈给我更多的成功。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 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看来发散模式也难为无米之炊!)

专注模式: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机

  • 学习数学和科学,打比方的办法真是格外有效。
  • 专注模式中紧密排布的弹柱能让你更轻松地得到一个确切的想法。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

为什么数学和科学知识会更难对付

  • 思维的定式效应(类似一叶障目)。在这种效应里,你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

发散模式:一台间距松散的弹球机

  • 如果你想要理解新事物,那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

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

  • 但学习本来就是从困惑中摸索问题答案的过程,能够描述出来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发现了困扰你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离解答出来不远了。

拖延的前奏

  • 如果拖延,你就没有时间供专注模式稳扎稳打,只够走马观花地过上一遍。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转换

  • 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

创造力就是对自身能力的驾驭和拓展

  • 发散模式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两种模式间的切换帮你掌握新知识

  • 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后,利用发散模式的方法奖励自己[插图]激活发散模式的一般方法● 去健身房● 参加运动,如踢足球或打篮球● 慢跑、散步或游泳● 跳舞● 开车兜风(或者搭个顺风车)● 绘画或者涂鸦● 淋个浴或是泡个澡●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用乐器演奏熟悉的歌曲● 冥想或者祷告● 睡觉(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别怕落在同学后面

  • 放慢脚步,也许你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得更深入。帮我武装起大脑的最重要窍门之一,就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避开思维定式(愚公移山未必是个好办法)

  • 这里有一条经验之谈,学新概念时,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

当你真的被难住的时候该怎么办

  • 说到沟通,当你真正被难住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同班同学、同龄人或者导师请教。让他们为你提供不同的视角,或是类比举例来解释概念。但在提问前,最好还是自己先把问题大卸八块。当你足够深入地把基本概念印刻在心里时,会更易于接受别人的解释。学习往往意味着为吸收的内容赋予意义,那我们总要先摄入一些内容才行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 已有研究证明,要是想把某件事牢牢钉进记忆里,一晚上重复20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是几周效果来得更好[插图]。

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

  • 本章小结[插图] 遇到数学或科学上的概念和难题,首先要让专注模式打头阵。它完成第一轮战斗后,就轮到发散模式了。[插图] 放松一下,做点别的!一旦工作期间出现了挫败感,转移注意力就该随之出现,让隐藏在后台的发散模式运转起来。[插图] 学好数学和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插图] 让两种模式有足够的时间各行其是,你才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牢固的神经结构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如果你有拖延问题,试着计时25分钟来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别让发短信、上网或其他分心的事物上门打扰。[插图] 主要的记忆系统有两类:■ 工作记忆——只能一次扔四个球的杂耍演员;■ 长期记忆——能储存大量知识的仓库,不过要靠定期回访保持对其中内容的新鲜感。[插图]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插图] 同时,睡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会帮助你:■ 构造一般性思维活动所需的神经联结——这也是为什么考前一晚的睡眠很重要;■ 攻克难题,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巩固复习重点知识,修剪旁枝末节。

聚精会神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

  •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

组块是什么?所罗门的组块难题

  • 要熟练地掌握数学和科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构成组块的基本步骤

  •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能力错觉与回想的重要性

  •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

常练不忘

  • 相同时间内,仅靠对材料的练习和回想,学生的习得内容和学习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人

到书桌外的世界回忆材料:散步的意义

  • 离开平时的学习地点,到别处回想材料,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增进理解。

穿插学习法,解决混杂交错的各种问题,而非在同一个问题上过度学习

  • 你需要让大脑逐步接受这个道理:仅知道怎样使用特定的解题技巧还不够,还得知道何时何地去使用才行。

拖延与不安

  • 首先要记住,陷入拖延很简单,但获得顽强的意志力可就难得多了。因为后者需要动用大量的神经资源。可以说用意志力来对抗拖延,就像在空中喷洒廉价劣质的空气清新剂一样完全徒劳无功。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把意志力浪费在抵抗拖延上。
  • 研究拖延症的专家丽塔·埃是这样解释的,“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

大脑是如何拖延的

  • 我们所拖延的都是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贪图一时之快未必对我们有益。  拖延就像在服用微量的毒药。一时看不出影响,但日积月累,危害极大。

驾驭习惯(“小恶魔”),为你所用

  • 记住,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再来一个新奖励。只有当你的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关键的转变才会发生,你才能养成新习惯。

通过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进入思绪

  • 如果发现自己选择逃避是因为某些任务让你难受,有个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分解工作量才能细嚼慢咽:专注而简短地工作

  • 这种自动状态能让你更自如地使用发散模式的能力。将注意力放在过程而非结果上,可以让你避免对自己做出评价,(我快完成任务了吗?)并让你更放松地沉浸到工作进程中。

如何搭建强有力的组块

  • 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练习方式。这与象棋大师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遭遇瓶颈:突然间你的知识结构就要崩塌

  • 要记住,掌握新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在理解过程中,你会经历一些时期,看似像理解力在发生倒退,而你会因此感到恼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它说明你的大脑正在推敲这些材料。摆脱暂时的困扰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基础往前迈了一大步。

让一切井然有序:梳理你的学习材料

  • 我们的记忆有个奇怪的特质,即主动重复比被动重复让人记忆更深刻。

测试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时常给自己来场小测验

  • 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或是为其添砖加瓦,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你记住学习材料的能力

自我实验: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关键

  • 刚坐下投入工作前,有点负面小情绪是正常现象。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是才是关键。研究者发现,“快人”和“慢人”的不同就在于,“快人”毫不拖沓地把负面想法放在一边,对自己说,“别浪费时间了,现在就动手吧。只要你动手做事情,感觉就会好很多了”。

终极小恶魔联盟:行动日志——你的个人实验记录册

  • 克制习惯最好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简要写出下一个星期要做的关键任务清单,一周写一次。之后,每天列一个清单,写出可执行可完成的合理任务量。试着在前一天晚上写出第二天的日行计划清单。

科技小贴士:最好用的学习应用和程序

  • 本章小结[插图] 思维技巧会是你强大的武器。以下罗列了一些最有效的技巧:■ 让自己待在无干扰环境下克服拖延,比如图书馆;■ 练习无视分心的想法,让它们成为眼前浮云;■ 如果自己态度不端正,就要改造自己的关注点,让注意力从负面转移到正面看法上;■ 意识到刚坐下开始投入工作前,有点负面小情绪是特别正常的现象。[插图] 让“开心一刻”成为你生活计划的一部分,是预防拖延的最关键要务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能让你避免拖延的最重要原因。[插图] 预防拖延的核心就是拥有合情合理的日计划和每周一次的周计划,它们可以保证你在宏观上保持前进步伐。[插图] 在前一天晚上写好第二天的计划。[插图] 先从最困难的事做起。

长期在“高压区”工作的利弊

  • 长期在“高压区”工作的利弊

明智的等待

  • 在过去几十年里,盲目地跟随自己的激情,而非理性地分析职业选择是否明智的人,比起那些结合理性与激情选择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选择感到更不开心。

拖延问答

  • 拖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篇总结里涵盖了本书所有章节里提到的克服拖延症的方法:[插图] 记行程日志。这样当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可以回头追踪并了解哪些是有效的方法,哪些是无效的方法。[插图] 每天都对自己承诺要完成一定的惯常事务和任务。[插图] 在晚上睡觉前写下你计划的任务,这样你的大脑就有时间详细考虑你的目标,从而帮助你确保能够成功。[插图] 把你的工作细化成一系列小挑战。总是确保你(和你的小恶魔)得到足够的回馈。花几分钟时间尽情地享受幸福和胜利的快感。[插图] 要慎重选择时间,直到你完成了这个任务才能奖励自己。[插图] 小心拖延的信号。[插图] 让自己身处少有拖延信号干扰的新环境中,比如安静的图书馆。[插图] 障碍总会出现,但不要把你自己的问题全都归咎于外部因素。如果每件事都是别人的错,那就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插图] 相信自己的新时间系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就要努力工作,该休息的时候要足够相信自己去休息,不要有负罪感。[插图] 如果仍然无法摆脱拖延,要有后备计划。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插图]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插图] 享受做小白鼠的时光!

还记得餐桌在哪儿吗?你自带的超大视觉空间记忆

  • 因为有了重点概念,充满创造力的组块过程才能开花结果,所以记住重点非常重要。从中可得到的重要经验,是要不断揣摩推敲记住的知识,才能构建组块。

助记的视觉图像

  • 图像对记忆如此重要,部分原因在于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相连。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图像让你充分利用这片区域,对看似乏味难记的概念进行压缩简化。

记忆宫殿法

  • 记忆宫殿法——将有助于记忆的形象嵌入你熟悉的场景中,让自己感受视觉记忆系统赋予的力量。[插图] 学着以更加训练有素且别具创意的方式来使用记忆,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就算为了增强记忆而创造出天马行空的关联也没关系。[插图] 理解后再去记忆,你会对学习材料记忆犹新。随着思维宝库的不断强化,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间隔重复有助于向记忆存储概念

  • 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中,如果你除了想记住概念,还想理解概念,一个上策就是为它量身打造一个比喻或类比,而且,通常这个类比越形象,效果越好。

创建意群

  • 记忆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创造意群,它能简化学习内容。

编故事

  • 手脑之间有直接的联系,通过重写及梳理笔记,大量信息被分解为小而易懂的组块,这个过程很关键。

肌肉记忆

  • 说给自己听比反复阅读或是用马克笔画标记更有用。

真正的肌肉记忆

  • 规律的锻炼可以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锻炼似乎有助于促进记忆力相关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形成。

记忆诀窍帮你更快成为高手

  • 不用文字而用思维图像来记忆事物,你能更轻松地达到专家水平。换句话说,学会用视觉化方法处理数学和科学概念是达到大师境界强有力的手段,[插图]同时运用其他记忆窍门也会大幅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 比喻可以帮你更快地学会难懂的概念。[插图] 重复是在记忆消退前对其进行巩固的必要动作。[插图] 意群和口诀可以帮你简化学习内容,构成组块,这样就能更轻松地存储记忆了。[插图] 编故事,哪怕故事听起来会有点笨拙,但它也会让学习内容更好记。[插图] 写和说在一定上都有加强记忆的作用。[插图] 体育锻炼对新的神经元生长、新联结形成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不必羡慕天才

  • 训练,尤其是对学习材料中最困难的部分更要刻意训练,这样才能让那些拥有普通智力的人有机会上升到“天赋异禀”的境界。

改变思维,改变生活

  • 尽管杰出的人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们也会像所有人一样粗心大意,也会有所偏颇。卡哈尔认为他成功的关键在于毅力(“资质平平之辈的优秀品质”[插图])、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谦虚认错的态度。

简化学习内容并对其拟人

  • 一个名叫曼兹(Manzi)先生的黑矮男人,扯着高亢而浑浊的嗓音,身着紧身蓝色西装站在教室前,手中正拿着一个小木球。他把球放在一个有沟槽的斜坡上,让它一直滚到底。之后他开始讲,设加速度为a,时间为t,而突然间,他就开始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写满了字母、数字和等号,于是我的大脑就这样熄火了。
  • 努力学习数学和科学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脑中的抽象概念赋予生命。
  • 需要先理解才能给出解释。但是注意,当你和身边的人谈论学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在试图对他人和自己做出解释时,你常会惊奇地发现,理解常常是解释的产物,而非先有理解才有解释

迁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背景中

  • 你可能认为,自己查看手机短信时,并没放下学习,但现实情况是,你的大脑因为没有足够的专注时间而无法形成固化神经组块,但这些组块才是将概念迁移到其他区域的核心。

好老师的价值

  • 比智力更重要的往往是毅力。[插图]以自学为目标去接触学习材料,能让你以仅有的方式从入门走向精通。

另一个自学的理由:古怪的试题

  • 其实你真正需要做的,只是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换个角度看待学习材料。

提防智力“狙击手”

  • 如果你在你的研究领域小有成就,那么周围的人就会感受到威胁。你的成就越大,攻击你并贬低你付出的人就会越多。

避免过度自信

  • 似乎失去了体察情绪的能力。他未经妻子同意就卖掉了她的车,还对妻子的不满表示惊讶。当
  • 尽管我们需要警惕,“左脑/右脑”的假设是浅显的,也不完全正确,但我们同样不想泼洗澡水时把孩子一起泼出去,全然不顾那些暗示了左右脑差异的有价值研究。[插图]认知能力涉及大脑的许多区域,弗雷德的故事就提醒了我们这项能力受到限制时的危险。
  • 如果你一口气做完作业或者试卷,而完全不回头检查,你就是放弃了使用一部分的大脑。不停下来换换脑子,再回去从整体上看看自己所做的工作,就不知道结果是否说得通

集思广益的价值

  • 本章小结[插图] 即使你自信一切没有任何问题,专注模式还是会让你不经意地犯下致命的错误。温故知新,不同的神经活动过程可以让你重新审视结果,抓出错误。[插图] 和愿意提出不同见解的伙伴一起讨论,可以:■ 找出你想法中的错误;■ 更容易学会随机应变,更好地应对有压力的处境;■ 确保你真的理解了你想让别人解释的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 建立起重要的职业关系,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插图] 学习中的批评,无论你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应该客观对待。它们是在帮助你理解所处理的问题。小心不要自欺欺人。

由难入简法

  • 开始做题时,就先做看起来最难的那道。不过要做好准备,一旦你发现自己已经一两分钟没有进展,或者感觉可能想偏了,就要立刻抽身出来。

考试中出现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 对于考试恐慌人群来说,还有一个好建议就是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来。

考前的最后把关

  • 只要条件允许,你应该跳过它,转移一下注意力,然后从全局视角二次检查自己的答案,问自己:“这样解答真的合理吗?

第18章 释放无限潜力

  • 一天工作结束后,为了不让大脑闲置,防止出现焦虑和无聊的苗头,费曼开始专注于窥探人们最深处最黑暗的秘密:他开始研究如何打开保险箱。
  • 10个好的学习法则1. 运用回想。读完一页书,看向别处并回想主要观点。少做标记,没记住之前不要画重点,要先回忆。在去教室的路上或不同于先前学习空间的室内,试着回忆要点。回忆的能力,即能够得到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标志之一。2. 自我测试。任何内容皆可测试。无论何时皆可测试。抽认卡片是你的良师益友。3. 对问题进行组块。搭建组块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练习解题方法的过程,有了组块才能在脑中瞬间闪现答案。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将其重新排演一遍。确保在许久没接触这道题后,你还能解答出问题的每个步骤。把问题当成一首歌,在心里学着一遍遍地唱,这样让信息合成为一个流畅的组块,任何时候都能任你提取使用。4. 间隔开重复动作。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5. 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做任何练习的期间不要只用一种解题技巧,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题的老路子。解题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题型上。这么做会让你同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用一个解题方法。(书本一般都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编写,所以你需要靠自己去这么做。)每一门作业和考试之后,要回顾错题,确保理解自己的犯错原因,之后重新解答一遍。想要最高效地学习,就在抽认卡片的一面用手写(别用键盘打字)下问题,再在另一面写下答案。(用手书写比起打字时构建的神经结构更坚实。)如果你想把它上传到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里,你也许会把卡片拍下来。你可以用不同的题型随机测试自己。另一个测试自己的方法,是随机翻开书本挑一个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很久没碰这道题之后还能给出解答。6. 注意休息。有一种常见现象,是学数学或科学时,你会难以解答或理解一些初次遇到的问题或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学一点,比集中在一天学会好很多。当你对一道数学或科学上的难题灰心丧气时,可以休息一下,这样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台接着工作。7. 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无论何时遇到难懂概念的困扰,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样解释才能让10岁小孩都明白这个概念?使用类比真的有用,比如电流就像水流。不要只想解释,要大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凭着嘴上说手上写的功夫,你能把所学知识编译(将知识转换到神经记忆结构中)到更深的记忆中。8. 专注。关掉手机和电脑上所有会干扰你的提示音和闹铃,并在计时器上设定25分钟。你要在25分钟之内集中注意力,并尽可能勤奋工作。计时器的时间一到,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有趣的奖励。一天中安排几个这样的工作期间,能实实在在地推进你的学习进度。试着规定学习时间和地点,不要瞄电脑和手机,让学习变得自然而然。9. 困难的事情最先做。最清醒的时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10. 心理对照。想象过去的你,对比通过学习能够成就的那个自己。在你的工作区域贴一张图或几句话来提醒自己的梦想。如果觉得自己缺乏动力了,就看看它们。对你和你爱的人,这么做一定值得!

后记

  •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源于科学家长久以来的一系列具有高效产出潜力的学习建议。
  • “先学好了,再看是不是还想放弃。”毕竟,教育不就是应该让学生能更有把握地应对挑战吗?

致谢

  • 30年前,我们在南极站相遇。是的,我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才遇见这个完美的男人。他是我的灵魂伴侣、我的英雄。(你知道吗,他也是为本书答疑解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