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孙武

前言

  • 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
  •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需要我们掌握和运用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而《孙子兵法》所揭示的原理就非常适合这些需要。

计篇

  • 兵者,诡[24]道[25]也。故能而示[26]之不能,用[27]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28]而备[29]之,强而避之,怒而挠[30]之,卑[31]而骄之,佚[32]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33],不可先[34]传[35]也。
  • 能征善战,要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要用兵,却装作不准备打仗;准备攻打近处,要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准备攻打远处,相反却装作要攻击近处。敌人贪利,就利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强,就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他;敌人容易冲动,就要设法挑衅他,让敌方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想方设法骄纵他,让敌方失去警惕;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去骚扰他,搞得敌方疲惫不堪;敌人内部团结,就要设法去离间他,分化瓦解敌人。在敌人毫无准备时,搞突然袭击。这些就是军事家用兵制胜的奥秘,只能好好领会,是不能靠事先规定刻板传授的。
  • 公元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
  • 苻坚从与东晋的战争中尝到了甜头,错误地以为东晋不堪一击,再加上他急于吞并南方统一南北,就积极筹划出兵事宜。
  • 前秦内部在对是否应当攻打东晋的问题上很不一致。
  • 他认为东晋虽然弱小,但“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 朝中大臣看苻坚意志坚决,为了劝阻他伐晋,进行了很多努力。
  • 可以任用抓来的司马昌明(晋孝武帝的号)做我们的尚书左仆射,谢安做我们的吏部尚书,桓冲做我们的侍中
  • 步兵60万、骑兵20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
  • 甚至把淝水东面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误认为是晋兵,也开始害怕起来。
  • 事实上,苻融此举并不明智,因为初战失利,秦军士气低落,这时贸然撤退,结果导致军队混乱,根本没能及时阻止晋军渡河。
  • 淝水之战以东晋方面的胜利告终,使东晋王朝暂时得以摆脱亡国的危险。同时也遏制住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 苻坚不按“五事”“七计”的原则行事,凭主观意愿行事,终遭兵败身死的下场。
  • 纵观全局,才可运筹帷幄,无论《孙子兵法》中讲的“慎战”“五事”“七计”还是“出奇制胜”,都是在掌握大局的情况下做到的。有了宏观的视野,方向自然可以把握得更加准确。
  • 本田深知,日本是个岛国,地方狭小,摩托车销售量始终有限,要想发展摩托车事业就必须将自己的产品打出国门,让它走向世界。
  • 无论如何,必须更新设备。如果不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设备,就不能拥有世界一流的产品,就不得不把市场让给其他世界一流的产品。
  • 他选择避实击虚,避开这些公司的长处,专攻他们的短处,希望以此作为突破口,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 恰逢此时,美国修订了《净化空气法案》,1973年又正值世界石油危机降临,本田抓住这一机遇,
  •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必须具有这样超时空的前瞻性思维,把握“面向未来”的经营策略,善于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缜密的推断和科学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永远走在时代潮流和同行的前面。

作战篇

  •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 故兵贵胜,不贵久[35]。
  • 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制作和保养必须的胶和漆,这里泛指所有制造与维修作战器械的物资材料。
  •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用兵打仗只听说哪怕指挥笨拙也要追求速胜的,没听说过追求技巧而久拖战事的。
  • 曹操注云:“始载粮,后遂因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指出征时,第一次运粮到敌境,以后就因粮于敌,等到军队得胜回国时,再运第二次粮食到国境迎接,不做第三次的运粮。
  • 因粮于敌:从敌国那里取得粮食。
  • 取敌之利者,货也:想夺取敌军的资财,就要用实物奖赏士卒。
  • [35]兵贵胜,不贵久:用兵作战强调的是取得胜利,而不是强调旷日持久。
  • 司命:原意是古星名,这里借喻为命运的掌握者。
  • 用兵打仗重要的是速战速决,而不要旷日持久地作战
  • 奥地利名将莫德古古里曾说过:“作战的第一要素是钱,第二要素是钱,第三要素还是钱。”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质条件是战争的先决条件。
  • “兵贵胜,而不贵久”,是基于战争对经济力量的依赖和战争利害关系的分析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 作战篇》中,孙子提出打仗讲求的是一击必胜,速战速决
  • 为诱夏军深入并助长其骄气,魏军向西北方向佯作退却。夏军见敌人败退,便出城追击北魏军。
  • 试看商战中的获胜者,哪个不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的,他们正是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行动,才创造了成功的奇迹。
  • 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别无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全力以赴
  •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斗了7个昼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李嘉诚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谁负责,每一天的工作进度如何等等,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就这一点,可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行事。
  • 只有“兵贵神速”才能取得胜利,赢得商机。

谋攻篇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4];不战而屈[5]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庙堂之上,计算已定,战争之具,粮食之费,悉已用备,可以谋攻。故曰《谋攻》也。
  • 故知胜[37]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38]者胜;上下同欲[39]者胜;以虞待不虞[40]者胜;将能而君不御[41]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军、旅、卒、伍:均是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编制单位。军:12500人。旅:500人。卒:100人。伍:5人。
  • 用兵作战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手段战胜敌国,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国,再次是用军事手段战胜敌国,最后是用攻打城池的手段战胜敌国。
  • 孙子把兵不血刃作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最高理想,也就是说,以牺牲自己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限度的胜利,即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最大限度地化敌为友,甚至化敌为己。
  • 国君会指挥错误,让军队在不该进攻的时候进攻,不该后退的时候后退,这样必然扰乱军心、军队自乱,从而给敌国乘隙进攻的机会。孙子这样说,是从反面说明了国君如果不懂用兵之道,就不要对军队妄加指挥,不要干涉将领的决策。
  • 如果没有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做详细、准确、全面的了解,就不能做出周密严谨、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筹划谋略,要想获胜,便只能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 秦、齐、楚、赵、燕、魏、韩在历史上被称为战国七雄,
  • 所谓“连横说”,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
  • 张仪先向秦惠王建议说:“现在六国联盟已经拆散,我们的目的达到了,那您何必再多此一举将襄陵等七座城池归还给魏国呢?
  • 恩威并用,这样楚国就会像之前的魏国一样,对秦国感激不尽,不再会有不安分的想法了
  • 五国已经连为一体。您想想看,如果用赵国一国的兵力与五国抗衡,恐怕会遭到灭顶之灾吧!所以,从赵国的利益出发,为了赵国千万子民能够安居乐业,还是主动事奉秦国为好。”
  • 张仪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深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原则,了解每一个要说服对象的心理走向,站在一个高度上去解决问题。同时,他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采用不同的策略与之应对。在谈话中,他将要表达的意思,分条理、分部分地一一表述,步步为营、招招见血,可以说张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善之善者”。
  • 信任下属、善用人才,也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效益
  • 优秀的人才,他就是那些做起事来眼睛会亮的人!
  •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形象的雕刻者和塑造者,管理者是任何企业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管理的艺术就是用人,管理成功的经验不在于怎样赚钱,而在于怎样用人。
  • 一大批年轻、热情、有才华的人才被发掘出来,这些宝贵的人才为振兴克莱斯勒公司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 领导者善于用人的重要性,上级要对下属充分尊重、信任,给他们空间,让他们放手去干。可以说拥有大量的人才就会拥有高的效率,进而得到最大的效益,形成良性循环,这正是孙子想要说明的用人之道。

形篇

  • 孙子曰:昔[1]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2],以待敌之可胜[3]。不可胜在[4]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5]。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6]。
  • 兵法:一曰度[21],二曰量[22],三曰数[23],四曰称[24],五曰胜[25]。地生度[26],度生量[27],量生数[28],数生称[29],称生胜[30]。
  • [2]先为不可胜:首要创造自己不被别人战胜的条件。
  • 胜可知而不可为: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以强求。
  • 守则不足:兵力不足时就要防守。[8]攻则有余:兵力充足时就要进攻。
  • 战胜不忒(tè):打胜仗不会有差错。忒:差错。
  • 不失敌之败: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
  •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然后才同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先打仗然后再去谋求胜利。
  • 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取得必胜的条件,然后才寻找机会与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与敌人交战,然后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
  •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形”所限定的范畴是运动的物质及其所获得的能量和效应。
  • 敌人实力强大,不可战胜时,采用“守”的方略,并且要守得住,完整保存自己的实力,“藏于九地之下”,使敌人无法寻找,避免在不利条件下被迫与敌决战;敌人实力不足,有绝对把握战胜他时,应该选择“攻”的方略,并要迅速出击、速胜速决,“动于九天之上”,出其不意,势不可挡,完全彻底消灭敌人。
  • 真正善战者应该是察秋毫之末于阴晦幽暗之中,闻呼吸之息于千山万水之外,举万钧之鼎于倾覆即倒之时,方可言有过人之智。
  • 无论攻方还是守方,在行动之前都要暗暗部署,不被对方察觉,这样敌在明我在暗,情势才能在我方的掌控之中,最终得以“自保而全胜”
  • 拿破仑还请求与俄皇直接会面进行和平谈判。
  • 守时将锋芒尽收,攻时又羽翼顿开,杀得对方措手不及,最终赢得胜利。
  •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运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形成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培养人才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以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发挥出其他管理制度所无法比拟的激励力量。
  • 一般来说,兼并一个企业,派去的第一个部门往往是财务,而海尔集团派去的第一个部门则是企业文化中心。
  • 柴永森一开始就把海尔的 OEC 管理模式(全方位优化管理法)、“6S”管理等理念和文化移植到“红星”。
  • 一个人长期生活、工作在某一组织中,组织价值取向和组织精神会不断影响他,慢慢就会化成他的一种生存方式。这样一来,这个人才会不再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为了挣钱过日子,因为工作占据了他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他更希望工作本身有意义,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人才来说是一种精神薪酬。

势篇

  • 凡战者,以正合[9],以奇胜[10]。
  • 一般的、常规的兵法称之为正,特殊的、变化的兵法称之为奇;先出招为正,后出招为奇;正面迎击的部队为正,侧面包抄、采取迂回战术的部队为奇;明攻的策略为正,暗袭的策略为奇。
  •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军队要示敌混乱,本身必须严整;军队要示敌怯懦,本身必须勇敢;军队要示敌软弱,本身必须坚强。
  • 形之,敌必从之:以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上当,作出错误的举动。形,假象,向敌人示以军形。
  •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用小利引诱敌人中计,用伏兵伺机破敌。
  • “形”指的是运动的物质,“势”则指物质的运动,可以说,“形”是基础,“势”则是结果,“形”有展示显露的端倪,而“势”则是现象之下隐藏的必然趋向。
  • 本篇从一开始先说明“势”的基础——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再说明造“势”的方法——以正合、以奇胜,最后说明用“势”的关键——择人任势。
  • 看到这种情况,曹操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只得抢先一步发起对刘备的进攻。
  • 沮授建议袁绍另派一支部队驻扎在淳于琼的外侧,两军形成犄角之势,以防曹军再次抄袭。袁绍觉得此
  • 张郃认为这样做很危险,劝袁绍领精兵救援乌巢。郭图却迎合袁绍的意图,坚决主张攻打曹营。
  • 在官渡之战中,因为袁绍刚愎自用,不听劝告,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错误命令,所以损兵折将,仓皇逃脱。
  • 善战者,求之于势”。一个将领想要取得胜利,就是要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势态,重视“势”的作用。
  • 一个没有准确定位自己的企业,其发展前途是不清晰的,很容易在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陷入败势。

虚实篇

  • 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
  • 《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知虚实。盖奇正自攻守而用,虚实由奇正而见。故次《势》。”
  • 夫兵形象水[47]。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48]。水因地而制流[49],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50]。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敌军处处设防准备,则处处兵力减少。
  • 作战的形式像水的流动规律一样。水流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形式是避开敌军有实力的地方,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根据地势的高低而决定其流向,作战则要根据敌人的虚实来选择不同的制胜方法。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水流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
  •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 第一,他开篇即强调,军队应事先进入战场,占据有利位置,以逸待劳,牢牢把握住战争的主动权。
  • 第三,知虚实,相当重要。集中兵力、以实击虚,或者隐蔽自己、避实就虚,都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但它必须建立在对虚与实真正了解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以我之实击敌之虚,反之将导致巨大的灾难。
  • 孙子于此提出了侦察虚实的四种方法:策、作、形、角。
  • 战争中没有千篇一律的定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任何凝固僵化的套用和机械刻板的照搬,都与胜利无缘
  •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 派兵解围,不能以硬碰硬,而应该避实就虚,避强击弱,袭击其要害,使敌人感到行动困难,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
  • 以小搏大时,最忌正面对抗,而应“暗渡陈仓”,先布下疑兵,后奇兵突袭
  • 顶新集团想到“日清”为适应日本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腾飞而出现的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选择开发新型食品方便面,
  • “未知公婆意,先请小姑尝”
  • 营销的“三板斧”——看准市场、抓住契机、果断决策

军争篇

  • 故兵以诈立[22],以利动[23],以分合为变者也[24]。故其疾如风[25],其徐如林[26],侵掠如火[27],不动如山,难知如阴[28],动如雷震。掠乡分众[29],廓地分利[30],悬权而动[31]。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46],背丘勿逆[47],佯北勿从[48],锐卒勿攻,饵兵勿食[49],归师勿遏[50],围师必阙,穷寇勿迫[51]。此用兵之法也。
  • ]迂其途而诱之以利:让敌人行进时迂回绕道,并且用小利引诱敌人,把敌人牵引到别的方向上去。
  • 处于高地的敌人,不要仰攻。背倚丘陵险阻之地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击。士气旺盛的敌人不要攻打。敌人派出小股部队做诱饵,不要上当。正向其本国撤退的敌人,不要阻截遏制。包围敌人时一定要留有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一定不要过分加以逼迫。这些都是用兵作战最基本的原则。
  • 孙子提出,两军相对争利,其关键是争夺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 军争之难,最难的在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 军争有利亦有弊,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危险的一面。
  • 反面的有“用兵八戒”,即八种情况下,不可轻易去攻敌人——高陵、背丘之敌,有地势之利;佯北、饵兵之敌,诈在其中;锐卒气盛,归师情切;围师太严,恐作困兽之斗;穷寇猛追,迫其破釜沉舟。这是用兵者须切记不能忘的根本法则。
  • “治气”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迂直之计”是一条克敌制胜的永恒原则
  • A部队更做了大量的文章。他们用音响、烟幕等模拟大部队的集结,并铺设了假输油管和假铁路,在沿途设下无数供水站,致使德军对英军将在南线发动主攻深信不疑
  • 善于掌握时机的人都会多几分胜算。机会都是要靠自己把握的,只要眼光敏锐,先于对手发现时机,再加上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有可能取得胜利。
  • 有的时候,人们越在意某些东西,就越是不容易得到,但当你不经意的时候,反而又会得来全不费功夫。

九变篇

  • 圮地无舍[1],衢地交合[2],绝地无留[3],围地则谋[4],死地则战[5]。涂有所不由[6],军有 所 不击[7],城有所不攻[8],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9]。
  • 忿速,可侮也:将帅性格急躁易怒,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所激怒,落入敌人的圈套。
  • 只知道以硬碰硬,就有可能被诱杀;只知道贪生活命,就有可能被俘虏;性情太暴烈、急躁易怒,就有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激怒而中计;为人太廉洁好名声,就有可能被流言中伤而落入圈套;过分溺爱民众,就有可能被烦扰而陷于被动。
  • 中国古代历来把“九”作为数之最大,常常用“九”来形容不可穷尽、无涯无际。
  • 在《九变篇》中,孙子着重论述的是地形与将帅素质两个方面。
  •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 将领用兵时的“变”,不仅是灵活机变之“变”,而且是辨明是非、权衡利弊之“辨”,要“杂于利害”,善于分析判断。
  • 本篇“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与《谋攻篇》中对“君患于军”和“将能而君不御”的思想一脉相承。
  • 而对君王的命令要做出取舍遵违的判断,在智慧之外还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和承担风险的勇气。
  •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要真正成为智者,就必须能够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克服片面性。
  • 在我军方面,则要防患于未然,使敌军无机可乘,而绝不寄希望于敌军的慈悲,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 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那样,任何偏误都有可能将事物的发展
  • “利害之变”和“九地之变”,都包含着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取才能有所取的朴素辩证思想。
  •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就要懂得变通的道理,不然就会造成“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的结果。
  • 面对汉景帝的错误指示,周亚夫果敢地坚持己见、不受君命,为战争取胜赢得了必要条件。这前前后后的指挥部署都充分展示出周亚夫作为一个出色军事家所具备的必要品质。

行军篇

  • 凡军好高而恶下[15],贵阳而贱阴[16],养生[17]而处实[18],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 卒未亲附而罚之[59],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60],是谓必取[61]。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62];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63]也。
  •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来又惧怕士卒叛变,是不精明到了极点的做法。
  • 兵非益多:兵力不一定越多越好。
  •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平时认真贯彻法令以教育部下,就可以让部下敬服。
  • 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去教育士卒,用严格的军纪军法去管束规范士卒,这样必定会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
  • 不仅包括了军队转移运动的现代意义,还包括了作战、观察地形、驻扎安营、判断敌情、团结管理内部等诸多内容。
  • 《行军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军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战争态势下,行军作战、驻扎安营、观察利用地形、分析判断敌情以及处置部署部队的基本原则,分为“处军”“料敌”“治军附众”三个方面。
  • “半济而击”,敌军渡河来犯,应乘敌军半数已渡、半数未渡之时发起攻击,那时敌前军布阵未周,后军阻塞河岸,中军尚在水中,突然袭击必定使敌军进退不得、方寸大乱,我军可大获全胜。
  • 总体上要选择地势高峻、向阳干燥、水草丰美、粮食充足的地形安营扎寨。
  • “避害就利”“以患为利”
  • 第二类是根据敌军的行动来判断观察敌情。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在军事方面不断地取得进展,同时实施争取人心的政治、经济措施,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 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向股东增发或配售新股。由于收购能刺激公司的股票上涨,股票上涨之后,不但会引来众多的投资者,还会使增发或配售的新股价格增高,资金来源也会越来越充裕,而有了足够的资金又能支持收购行动。
  • 公司的市场资产呢?于是,他再通过子公司收购更多的小公司,这样大鱼吃小鱼,林氏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企业王国。
  • 遇事要看透彻,找到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地形篇

  • 地形有通[1]者,有挂[2]者,有支[3]者,有隘[4]者,有险[5]者,有远[6]者。
  •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46];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 对待士兵就像对待婴儿一样,士兵就可以与将帅一起共赴患难;对待士兵就像对待儿子一样,士兵就可以与将帅一起同生共死。如果厚待士兵而不使用他们,爱护士兵而不用法令约束他们,士兵违法乱纪而不去惩治他们,那么士兵像娇惯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的。
  •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 地形是“兵之助”,将帅则是“兵之主”
  • 孙子对士兵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作用,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 因为灵活作战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胜利的手段。
  • 做任何事情都要充分地考虑地理环境、居民状况,果敢把握时机,迅速作出决策,就可以不跟在别人后面而走出一条新的路来。
  • “贫穷的意大利借钱给贫穷的小市民和劳工。意大利是贫穷人之友。”

九地篇

  • 兵之情主速[26],乘人之不及[27],由不虞之道[28],攻其所不戒[29]也。
  • 抢先夺取敌人最重视最关键的地方和东西,敌人就不得不听从我方的摆布了。
  • 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不要向他们说明意图;只告诉他们有利的条件,无需指出不利的因素。
  • 孙子主张不要在本土上打仗,而将战场摆在“入人之地”处。主动出击,进攻敌国,率三军将士深入敌国腹地,去敌国攻城略地,争王称霸
  • 经过无数事实和科学理论反复证明,人可以爆发出超常的智慧和力量,常常是因为受到无情环境的挤压和逼迫。
  • 通篇看下来,孙子没有对其他情况的分析,因而容易给人以凡战必致死地才可能获胜的感觉。另外,士气的鼓舞、斗志的激发,完全靠危势逼迫和愚弄蒙蔽,也欠妥当。这是需要甄别而加以注意的。
  • 商业竞争中讲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一切走在别人前头,才有盈利的可能。
  •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火攻篇

  •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30],将不可以愠[31]而致战[32];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33]。怒可以复喜[34],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 国君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兵,将帅不能因为一时的怨恨而交战。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可以用兵,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就按兵不动。因为愤怒之后还可以重新欢喜,怨恨之后也可以再有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便不可能复存,人死了就不会再生。所以,明智的国君慎重对待战争,优秀的将帅警惕对待战争,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途径。
  • 悍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战败被废黜流放期间,读到了德文版的《孙子兵法》,当读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一段时不禁喟然长叹:“倘若早20年读到这本书,就绝不至于遭此亡国之痛了。”
  •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 其次,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也是争夺利益的最强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 “安国全军”是孙子最后提出的用兵的最高标准。
  • 在商战中巧借广告,就如同在战场上借“水、火”之力。

用间篇

  •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10],不可象于事[11],不可验于度[12],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40];周之兴也,吕牙[41]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42]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43]也。
  • 所谓“因间”,是利用敌国居民中的普通人做间谍;“内间”,是利用敌方的官员做我方的间谍;“反间”,是利用敌人的间谍来为我们做间谍工作;“死间”,是潜入敌营把我军的虚假情报对外散播(一旦真相败露,我军间谍难免一死,故称死间); “生间”,是指能活着返回报告敌情的间谍。
  • 必须查出敌方派来刺探我方情况的间谍,用利益收买他们,引诱开导他们,然后交给他们任务,放他们回去,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成为反间为我所用了
  • 孙子军事理念的基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孙子的各种计谋中,“知”是关键。
  • 重人事轻鬼神,为大局舍小财的观点,更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任何强大的敌人,一旦从内部分化瓦解了,便没有打不败的。
  • 其原因是广泛接触的人脉关系以及消息来源途径的灵通。其次,不灰心,保持敏感
  • 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就要找对方相信过一次的人

附录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 孙子说:“臣下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
  • 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