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版权信息

  • 凯利·麦格尼格尔(Kelly McGonigal,Ph.D.)

导言 欢迎阅读意志力入门

  • 要的。”现在,人们比过去更关注意志力。所谓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

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问题,则是自控的关键。

如何运用本书

  • * “我要做”意志力挑战:有没有什么事是你想多做一些的,或是停止拖延的,因为你知道这样做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我不要”意志力挑战:你生活中最“顽固”的习惯是什么?有什么是你想放弃,或者想少做一点的,因为它妨害了你的健康、幸福甚至成功?* “我想要”意志力挑战:你最想集中精力完成哪一项重要的长远目标?哪种当下的“渴望”最有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诱惑你远离自己的目标?

01 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

  •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两种表现,但它们不是意志力的全部。要想在需要“说不”时“说不”,在需要“说好”时“说好”,你还得有第三种力量:那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

  • 意志力是一种抑制冲动的能力,它使我们成为了真正的人。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

  • 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如果坐在沙发上比较容易,它就会让你站起来做做运动。如果吃甜品比较容易,它就会提醒你要杯茶。如果把事情拖到明天比较容易,它就会督促你打开文件,开始工作。

两个自我导致的问题

  • 请至少选一天,把你作的决定都记下来。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回想你作的决定,分析哪些有利于你实现目标,哪些会消磨你的意志。坚持记录你的决定,还有助于减少在注意力分散时作决定,同时增强你的意志力。

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

  • 人脑像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对经验有着超乎大家想象的反应。如果你每天都让大脑学数学,它就会越来越擅长数学。如果你让它忧虑,它就会越来越忧虑。如果你让它专注,它就会越来越专注。

02 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

  • 你可能会问自己:“我到底在想什么!? ”其实你更应该问:“我的身体到底在做什么?”科学研究发现,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更和生理有关。只有在大脑和身体同时作用的瞬间,你才有力量克服冲动。

两种不同的威胁

  • 我们总觉得诱惑和麻烦来自外部世界,比如危险的甜甜圈、罪恶的香烟、充满诱惑的网络。但自控力告诉我们,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我们的思想、欲望、情绪和冲动出了问题。对你的意志力挑战来说,最重要的是认清什么是需要克制的内在冲动。哪些想法或感觉迫使你在不情愿的时候作出决定?如果你不确定的话,可以作一些实地观察。下一次你受到诱惑的时候,试着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后行

  • 将呼吸频率降低到每分钟4 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 15秒时间,比平常呼吸要慢一些。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加上必要的练习,这一点不难办到。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额皮质、提高心率变异度,有助于你的身心从压力状态调整到自控力状态。这样训练几分钟之后,你就会感到平静、有控制感,能够克制欲望、迎接挑战。

训练你的身心

  • 如果你明知道自己能获得更多的睡眠,却没法早点入睡,那就不要想睡觉这件事,想一想你到底对什么说了“我想要”。这个意志力法则同样适用于你想逃避或拖延的事——当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你或许需要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自控力太强的代价

  • 想要激发这种放松反应,你需要躺下来,用枕头垫着膝盖,腿稍稍抬起(或者,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你觉得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感觉你的腹部有起伏。如果你觉得身体某处很紧张,你可以有意识地挤压或收缩肌肉,然后就不要再去管它了。比如,如果你发现手掌和手指很紧张,那么就攥一下拳头,然后张开手掌。如果你发现前额和下巴很紧张,那么就挤挤眼、皱皱眉,然后张大嘴巴,放松整个面部。保持这种状态5 10分钟,试着享受这种除了呼吸什么都不用想的状态。如果你担心会睡着,那就先设定好闹钟。

充满压力的国度

  • 呼吸出你的自控力。把你的呼吸降到每分钟4 6次,将身体调整到适合自控的生理状态。· 5分钟给意志力加油。出门活动,哪怕只是在周围转转,也能减少压力、改善心情、提供动力。· 睡眠。打盹或补觉可以消除睡眠不足的影响。· 放松能让你恢复意志力储备。躺下,深呼吸,让“放松的生理反应”帮你从自控和压力造成的疲惫中恢复过来。

03 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 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早晨的意志力最强,然后意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自控的肌肉模式

  • 这同样证实了一个重要的意志力规则: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为什么自控力存在局限?

  • 资源不足时,大脑会选择满足当下的需求;资源充足时,大脑则会转向选择长期的投资。

训练“意志力肌肉”

  • *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不随便发誓(或者不说某些口头禅)、坐下的时候不跷脚、用不常用的手进行日常活动,比如吃饭和开门。 *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事(但不是你已经在做的事),用来养成习惯或不再找借口。你可以给母亲打电话、冥想5分钟,或是每天在家里找出一件需要扔掉或再利用的东西。 * 增强自我监控能力:认真记录一件你平常不关注的事,可以是你的支出、饮食,也可以是你花在上网和看电视上的时间。你不需要太先进的工具,铅笔和纸就够了。但如果你需要一些激励的话,“量化自我”运动(www.quantifiedself.com)已经把“自我记录”变成了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

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 疲惫不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日常消耗和文明毁灭

  • 日常所需的自控会消耗意志力,而我们需要这些意志力来抵抗日常的诱惑,比如饼干和香烟。
  • 这项研究名为“树林游戏”,用“公共货物”检测参与者的自控力。
  • 如果我们想增强自控力,就要考虑如何支撑住最疲惫的自己,而不是指望最理想的自己突然出现来拯救生活。

04 容忍罪恶: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 有时,我们是有意识地选择了在诱惑面前屈服。想全面了解我们为什么会耗尽意志力,我们需要其他的解释。这个解释应该更偏向心理学解释,而不是生理学解释。

从圣人到罪人

  • 不要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误认为是目标本身。不是说你做了一件和你目标一致的事情,你就不会再面临危险了。注意观察一下,你是否因为认为某些积极的行为值得称赞,就忘了自己实际的目标是什么。

关于进步的问题

  • 记住我们为什么会拒绝诱惑,这是个很有效的办法。

今天犯错,明天补救

  • 把你今天作的每个决定都看成是对今后每天的承诺。因此,不要问自己“我现在想不想吃这块糖?”,而要问自己“我想不想在一年里每天下午都吃一块糖?”或者,你明知道应该做一件事情却拖延不做时,不要问自己“我是想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而要问自己“我是不是想承担永远拖延下去的恶果?”

当罪恶看起来像美德

  • 我们都希望说服自己,我们想要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坏。正如你将要看到的,我们迫切想给诱惑我们的对象加以道德标准,好让我们在放纵自己的时候毫无负罪感。
  • 只要使你放纵的东西和使你觉得品德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就会产生光环效应。

环保的危害

  • 这些看似高尚的选择反而会造成环境破坏,因为它们不断提醒我们,自己已经有了“绿色许可”
  • 绿色消费的美德为说谎和盗窃找到了合理解释。
  • 核心思想:当我们将意志力挑战看成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准时,善行就会允许我们做坏事。为了能更好地自控,我们需要忘掉美德,关注目标和价值观。

05 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 通过这扇窗户,我们能看到自己渴望、被诱惑、上瘾的种种体验。我们会发现,在追求幸福的时候,我们可不能相信大脑指引的方向。我们还会发现,神经营销学这个全新领域是如何利用这个原理来操控我们的大脑、为我们制造欲望的,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抵抗这种欲望。

奖励的承诺

  • 每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的时候,大脑就会说:“再来一次!这会让你感觉良好!”每次刺激都让小白鼠寻求更多的刺激,但刺激本身却不会带来满足感。

“我想要”的神经生物学原理

  • 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动,而不是快乐。奖励的承诺保证了被试者成功地行动,从而获得奖励。当奖励系统活跃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期待,而不是快乐。

分泌多巴胺的大脑:神经营销学的崛起

  • 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总让我们产生欲望,但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就能看透一些东西。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并不能完全消除你的欲望,但它能让你至少有机会抗争一下,锻炼一下“我不要”力量。

让多巴胺发挥作用

  • 试着把我们最不喜欢的东西“多巴胺化”。在承诺奖励之后,让我们不开心的家庭琐事可能变得很有吸引力。当奖励在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时,我们可以通过幻想最终的奖励(不是像彩票广告一样哦)从神经元里挤出一点多余的多巴胺。
  • 如果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很不愉快,所以你总是拖延着不去做,你能不能把它和能让多巴胺神经元燃烧的事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自己去做呢?

多巴胺的阴暗面

  • 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让我们追求快乐,而不是让我们快乐。它并不介意给我们来点压力,即便这会让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觉得不快乐。
  • 电影院提供特别的爆米花,无论是样子还是气味都刺激所有人的多巴胺神经元。消费者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排着长队,伸着舌头,流着口水,等着吃到第一口
  • 当我们把自己从错误的奖励承诺中解放出来时,我们常常发现,我们误以为的快乐源泉,其实正是痛苦的根源。

欲望的重要性

  • 如果我们想拥有自控力,就需要区分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

06 “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 如果我们想避免压力导致的意志力失效,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既快乐又不屈服于诱惑。我们也需要放弃一些自控策略,比如罪恶感和自我批评,因为这些东西只会让我们情绪更低落。

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

  • 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则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

如果你吃了这块饼干,恐怖分子就赢了

  • 她开始怀疑,自己晚上想吃咸的或甜的零食(这是她的意志力挑战之一),跟这些绑架女童和杀妻案是否有关。
  • 请花上24个小时,远离那些会让你产生恐惧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杂志或网页。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关注那些正在发生的大事小事,世界末日也不会降临的话,就请别在这些媒体上毫无意义地消磨时光了。

“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

  • “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
  • 关键是,导致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一旦你陷入了这样的循环,似乎除了继续做下去,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 众多研究显示,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它不仅耗尽了“我要做”的力量,还耗尽了“我想要”的力量。相反,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决定改善心情

  • 情绪低落会使人屈服于诱惑,摆脱罪恶感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07 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 我们的问题不是能预知未来,而是看不清未来的模样。

出售未来

  • 想获得一个冷静明智的头脑,我们就需要在所有诱惑面前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如果10分钟后你仍旧想要,你就可以拥有它。但在10分钟之内,你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以此抵抗诱惑。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创造一些物理上(或视觉上)的距离。

没有出路:预先承诺的价值

  • 谢林认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就必须限制自己的选择,他把这称为“预先承诺”。

遇见未来的自己

  • 我们会把未来的自己想象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这是个令人费解但却不难预测的错误。我们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了,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到现在的自己做不了的事。我们有时会虐待他们,让他们承担现在的自己犯下的错误。有时候,我们只是误解了他们,没有意识到未来和现在的自己有相同的想法和感觉。但是,无论我们怎么看待未来的自己,我们都不会觉得他们和现在的自己是一样的人。
  • 如果我们真的指望未来的自己能这么崇高,我们确实可以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做好所有的事。但更典型的情况是,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作决定的还是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即便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自控力,我们仍然愚蠢地希望未来的自己不会面临冲突。“未来的自己”会被你一直推向未来,就像“天降救星”(deus ex machina)”一样,在最后的时刻出现,拯救那时的自己。
  • 如果我们真的指望未来的自己能这么崇高,我们确实可以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做好所有的事。但更典型的情况是,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作决定的还是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即便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自控力,我们仍然愚蠢地希望未来的自己不会面临冲突。“未来的自己”会被你一直推向未来,就像“天降救星”(deus ex machina)”[插图]一样,在最后的时刻出现,拯救那时的自己。
  • 为什么我们会把未来的自己视为另一个人呢?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未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我们想到未来的自己时,我们的欲望不会像现在一样紧迫,情绪不会像现在一样真切。直到我们真的需要选择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当下的想法和感受。
  • 人们总觉得未来的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更慷慨
  • 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研究发现,想象未来的自己能增强你现在的意志力。

该等待的时候,该屈服的时候

  • “高瞻远瞩”的人需要把放纵视为一种投资,而不是只关注这么做的损失。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过一段时间能得到多少欢乐。你也可以把放纵当成恢复精力、继续工作的必经之途。
  • 等待10分钟。在诱惑面前强制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在这10分钟里,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抵制住诱惑。· 降低你的折扣率。当你受到诱惑,要做和长期利益相悖的事情时,请想一想,这个选择意味着,你为了即时的满足感放弃了更好的长期奖励。· 预先对未来的自己作出承诺。作好拒绝诱惑的准备,让改变偏好变得更难,用奖励或威胁来激励未来的自己。· 预见未来的自己。创造一个未来的记忆,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

08 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 但从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医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来看,我们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甚至,我们认为他们想要我们做什么,这都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传染病的传播

  • 坏习惯和积极的改变都能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而且没有人能完全不受其影响。

社会中的个人

  • 当你面对别人的目标时,增强免疫系统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几分钟想想自己的目标,想想你会怎么受到诱惑,想要改变自己的目标。这就像疫苗一样,能保护你不受别人的感染。回想自己的目标能强化这个目标,避免你感染他人的目标。
  • 当你需要多一点意志力的时候,想想你的榜样。问问自己:那个意志力强人会怎么做?
  • 花一点时间去想一想,谁是和你关系密切的人。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你最尊重谁?你觉得谁和自己最像?谁的意见对你来说最重要?你最信任谁,最关心谁?你能不能想到哪些行为(无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你从他们身上学来的,或是他们从你身上学到的?

群体的一员

  • 想象一下,有人敲了敲你的门,让你回答几个关于节约能源的问题。你多久会省一次电?你会通过缩短洗澡时间来节约用水吗?你给房子做过隔热处理,以此减少热量流失吗
  • 这个事例说的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社会认同”。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
  • 我们一生下来就被训练走自己的路,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然而,美国文化痴迷的独立自主,斗不过人类想融入群体的渴望。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或许得到了社会的称赞,但我们无法逃离社会的本能。
  • 《圣经》的经文,如“酗酒的人,不可与他们来往;暴食的人,不要与他们为友。
  • 宗教团体在支持行为调整上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堂在提供宗教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瘦身课程和营养讲座。
  • 和做正确的事比起来,人们更愿意向中间靠拢。

“我应该”的力量

  • 那位女士在上一节课上说的话激励了他们,这就是目标传染的经典案例
  • 研究显示,人一旦被踢出群体,意志力就会耗竭。
  • · 增强你的免疫系统。为了避免重蹈别人意志力失效的覆辙,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点时间想一想自己的目标。· 感染自控力。当你需要一些额外的意志力时,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问问自己:那个意志力强人会怎么做?· 自豪感的力量。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想象你在意志力挑战成功后将多么自豪。· 把它变成集体项目。你能在意志力挑战上赢过其他人吗?

09 别读这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 但正如我们所见,越是不让我们想一件事,我们就会越去想它。对焦虑、沮丧、节食、上瘾的最新调查证实,把“我不要”的力量用在涉及思想、情感的内心世界,它就会失效。

这难道不讽刺吗?

  •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这个效应在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ironic rebound)。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回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插图]。

我不想有这种感觉

  • 当社交焦虑症患者思考这些语句时,戈尔丁仔细观察他们大脑中两个区域的活动。其中一个区域和阅读理解有关,它会显示患者对每个句子的思考深度;另一个区域是应激中心,它会显示患者的恐慌程度。
  • 不要抑制想法,接受它的存在,但不要相信它。你要接受的想法是:这些想法总是来来去去,你无法控制会出现什么想法,但你不必接受它的内容。换言之,你可以对自己说:“好吧,那种想法又来了,又得心烦。不过,这就是思维的运作方式,它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
  • 无论是拖延症患者想摆脱焦虑,还是酗酒者想避免孤独,摆脱不好的感觉往往会导致自我毁灭的行为。挑战一下你的意志力,有没有什么你不想体验的感觉?如果你允许自己去体验,调节呼吸并想象浮云,会发生什么事?

别吃那个苹果

  • 越想通过抑制想法来抵抗诱惑,受到的不良影响就越大。
  • 1.承认自己脑海中的欲望,以及渴望某种事物的感觉。2.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接受这种想法或感觉,提醒自己“白熊”现象和“反弹”理论。3.退一步考虑,意识到这种想法和感觉并不受你控制,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4.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作出的承诺。正如那些学生会提醒自己,他们答应过不偷吃巧克力。
  • 凯洛琳从自己的桌上撤掉了糖果碗,但如果她没有经受住诱惑,她还可以到随便什么人的桌上拿一块糖。糖果的压力一直沉甸甸地挂在她心头
  • 学生经常告诉我,想象某个特定的研究案例,即使只想象研究的参与者,也能带给他们足够的自控力。如果某个案例让你印象深刻,不妨把它放进当下的场景模拟一番。
  • 如果你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你就可以避免“反弹”效应带来的危害。

请勿吸烟

  • 无论你是否满足了冲动,它最终都会消失。当受到强烈诱惑时,他们要想象这些冲动只是大海里的浪花。虽然它很强大,但最终会碰上岩石,化成泡沫。他们要想象自己在驾驭海浪,而不是与之抗衡。
  • 无论你对什么上瘾,“驾驭冲动”的技巧都能帮你抵抗诱惑,而不是屈服于它。当冲动占据你的头脑时,花至少一分钟去感觉自己的身体。你的冲动是什么样的?是热的还是冷的?身体有没有感到不舒服?心率、呼吸或内脏有什么变化?保持这个状态至少一分钟。看看这些感觉在强度或特性上有什么变化。就像小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一样,拒绝按照自己的冲动行事,有时会增加一个人的紧张程度。试着接受这些感觉,而不是试图否认它们。当你使用“驾驭冲动”的技巧时,呼吸是很有帮助的。你可以去感觉呼吸,体验吸入和呼出每一口气时的感觉,在此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冲动。

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 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这三种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10 结语

  • 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鸣谢

  • 特别感谢那些提出尖锐问题的学生,那些敢于在全场陌生人面前讲述自己尴尬经历的学生,还有那些在最后一堂课带来了自制软糖的学生。在我们一同庆祝的时刻,那些软糖让我们一起训练了(或者说是一起放弃了)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