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史

思不群

前言

  •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
  • 相对于战争结束来说,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战争本就没有爆发。

序幕:战争阴云

  •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发起了德意志统一战争。统一战争期间,普鲁士与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发生冲突,爆发了普法战争。
  •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 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有“三巨头”之称的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戴卫·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
  • (1919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和约,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长远来看,德国决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更不会长期容忍《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几乎从条约签署之日起,德国就下了复仇的决心。法国元帅福熙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就为“二战种子”提供了恰逢其时的生长条件。
  • 贝尼托·墨索里尼,却逐渐成为一战以后黑暗意大利的始作俑者。
  • 墨索里尼完全出乎父母对他的期待,秉性骄野。他小时候不但淘气,而且霸道,在全村都出了名。同别的孩子玩耍时,他总是充当指挥的角色,而且说一不二。假若有谁不服从他的命令,轻者一顿臭骂,重者一通恶打,就连他的弟弟妹妹也不例外。
  • 意大利统治集团进行连年战争和对劳动人民的盘剥,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反抗
  • 从此,墨索里尼同社会党分道扬镳,走向了创建法西斯党的道路,也为世界人民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 墨索里尼带着他的承诺奔赴战争的前线。他的勇猛与顽强助他很快当上了排长。
  • 探究法西斯这个词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拉丁文 "Fasces" 。法西斯党的标志是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由红布条紧系着的棒束。早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它代表着长官的权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同时,它也标志着意大利的光荣,认为其中的斧头是领袖的象征,棒束则是人民的象征。
  • “法西斯所需要的是暴力、流血与牺牲”
  • 残忍成性的墨索里尼在生活中习惯使用暴力,甚至在同别人进行政治辩论时,也总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 黑衫党是对法西斯党的另一称呼,因都穿黑色衬衫而得名
  • 最高司令部发文宣布“进军罗马”,文中强调其目的只是为了推翻腐朽的统治,改善人民的生活,劝告军警不要和他们作战,声明会保护工农的正当权益,安抚有产阶级不要害怕
  • 但意大利国王和其他保守派集团则希望通过支持法西斯来驯服法西斯主义
  • 11月6日,墨索里尼正式宣誓就职,意大利开始进入法西斯统治时代。
  • 在维也纳的经历,促使了希特勒世界观的形成,如他在这段时间里看的大量反犹书籍激化了他的反犹情绪,使他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反犹主义者。
  • 1920年4月1日,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其德文的缩写译音为“纳粹”(Nazi),因而简称纳粹党。
  • 1920年12月希特勒买下了《人民观察家报》,此报作为纳粹党的机关报,为纳粹党的发展和希特勒的上台都立下过“汗马功劳”。
  • 1920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贴上“社会主义”的名字,是为了表明这个政党是属于工人的,是对工人负责的,他们好披着这块面纱招引更多的工人,为之进行起义、罢工和革命。
  • 可见“社会主义”只是披在纳粹身上一件虚假的外套,主要是为了掩藏那副凶残而又丑陋的贪婪嘴脸!
  • 阿道夫·希特勒认为,纳粹运动要迅速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强有力的武装力量。
  • 激情、狂热还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活动,对于不谙世事的青年人起到了巨大的吸引力。
  • 一个善于煽动人心的领袖,一个具有欺骗性的纲领,一支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一面灵魂似的旗帜,各色各样的人撞入了纳粹这张蛛网中,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费,纳粹运动随着人数的增加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 无可奈何之际,希特勒把赫赫有名的原德军副总参谋长鲁登道夫请来帮忙,卡
  • 啤酒馆政变就这样以闹剧的形式结束,纳粹党被勒令解散,纳粹运动跌入低谷,希特勒这位独裁领袖亦由他那飞奔逃命的举动名誉扫地。
  • 狱中,希特勒常用闲暇的时间来看书、学习或写日记。
  • 在我坐牢期间,我有时间去为我的哲学思想提供一个自然的、历史的基础。”“假若他们老让我讲演,不给我喘息的机会,这种做法会明智得多!”足以看出,把希特勒送入监狱本身便是个错误。
  • 《我的奋斗》一书系统和详细地阐述了希特勒的思想,全书充满了民族主义的狂热和对犹太人、马克思主义的仇恨,宣泄了他集国家主义、帝国主义、反犹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自由主义于一炉的法西斯主义。他在书中强调,只有日耳曼人才是上帝钦点的民族、主宰世界的民族。
  • 他曾在狱中反省啤酒馆政变,并悟出既然通过政变夺权行不通,那就采取相反的途径,同当局政府合作来夺取政权,也就是说利用时势靠合乎宪法的手段来实现目标。
  • 不能在公开场合演讲的希特勒开始把精力放在了建设纳粹党的身上,他不断吸收党员、筹集经费、组建武装力量,完善党内机构。
  • 希特勒抓住了这个天大的机会,带着那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奔波于全国各个竞选场地,他知道这是个笼络人心的好时机。
  • 希特勒想到了拉拢陆军和垄断资产阶级,这是德国的两大支柱。
  • 愚蠢的资产阶级巨头们满以为同纳粹党达成协议,用金钱笼络住希特勒,帮助他扫清道路,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
  • 希特勒的登台标志着魏玛共和国走向了尽头,第三帝国得以建立,法西斯主义风潮由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登台开始传向东方。
  • 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主义迫不及待地走上了侵略道路。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突然袭击。当晚10点30分,一声巨响炸毁了一段路轨,这是日军事先就策划好的,并立即以此为借口,污蔑是中国士兵的行径,并用早就从旅顺运来的大口径榴弹炮猛轰北大营。翌日凌晨占据北大营,当天,沈阳城失守。
  • 国民党当局奉行的不抵抗政策
  • 1907年,张作霖因剿灭辽西大土匪杜立三有功
  • 张作霖之所以能长期控制东北,主要是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和支持。
  • 1928年6月4日5时半,张作霖乘着蓝色铁甲车从北京返回奉天,当火车刚刚开到皇姑屯铁路交叉点时,早已被日本关东军埋好的炸弹炸毁了装甲列车,张作霖身负重伤,当天便去世,享年54岁。一代枭雄——张作霖就这样陨灭了。
  • 而东北不可能自立,务必靠拢一头。所以与其在日本人的卵翼之下过日子,不如倒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至于蒋介石日后将如何对待自己,再说。
  • 遂于1928年12月29日在奉天省府礼堂举行了易帜典礼。
  • “纵令血染黄浦江,19路军也要和日军战斗至最后一人。”但由于19路军的抗日行动是违背蒋介石的旨意的。
  • “特急!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旌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二十八夜十一时三十分公然在上海闸北侵我防线,向我挑衅。——为救国保种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叩绝。”
  • “兵是有的,不过要留着打红军”,这就是蒋介石的一贯思想。
  • 1896年3月1日,这个永远让埃塞俄比亚人自豪和铭记的日子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的国庆日。
  • 阿杜瓦战役不但没有为意大利带来利益,反而使得它沦为国际的笑柄。
  • 1929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寒霜,位于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亦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侵袭。这个曾经风行一时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伤痕累累:农业凋敝、工业萧条、民不聊生,国内政治不稳定,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 1933年11月的大选,西达党获胜,以勒鲁斯为代表的亲法西斯政权得以建立。
  • 1936年3月,西班牙法西斯头目同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准备武装叛乱。7月,佛朗哥带领法西斯军队向共和国进攻,西班牙内战爆发。
  • 以苏联为代表无产阶级在粮食、武器等方面都给了西班牙极大的帮助,来自54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还组成了“国际纵队”前往西班牙作战。
  • 入侵埃塞俄比亚、武装干涉西班牙,促使德、意这两个法西斯有了患难之情,为了达成相同的目的,对付共同的敌人,它们互相扶持,采取着一致的行动。
  •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正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国际法西斯侵略阵线形成
  • 面对步步紧逼的法西斯分子,国际上出现了英、法、美等国节节退让的绥靖主义风潮,他们以为采取让步的方式满足法西斯,可以把主要的矛头指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减少帝国主义之间的摩擦,从而保存自身的利益。英国正是采取这一政策的典型代表。
  • 1937年5月28日,尼维尔·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上台后的他一改前任首相“不过问”“不干涉”的作风,亲自主持外交,独断专行,推行讨好希特勒的绥靖政策。
  • 1938年2月4日,希特勒宣布“从现在开始,我亲自接掌整个武装部队的统率权”。次日,《人民观察家报》刊载“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元首手中”的大标题。
  • 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地处战略要地,如果能够占领它,那么德国就能从三面包抄捷克斯洛伐克,打开进攻东南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门,由此开启德帝国主义征服欧洲全境的第一步。
  • 4月2日,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奥地利归属德国,随后,法国、美国也宣布承认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事实。
  •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后,蓬勃的野心开始集中到下一个侵略目标捷克斯洛伐克身上。
  • 1939年3月希特勒公开违背了其诺言悍然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开场:远东硝烟

  • “皇道派”与“统制派”。统制派主要是陆军中央机关内的军官,“皇道派”的人多为野战部队的少壮派军官。
  • 广田三原则”(对华外交方针三原则:1.中国方面要彻底取缔反日言行;2.中国要承认“满洲国”,在这之前日本和中国在华北方面实行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3.日本和中国合作,在接近外蒙古的地区内排除共产主义。
  • “二二六兵变”是日本军部法西斯独裁确立的标志。从此日本整个国家体制完全纳入战争和法西斯轨道。
  • “国策基准”是日本夺取亚太地区霸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 持“南进论”者扬言,日本有三条生命线,第一是中国东北,第二是“内南洋”即太平洋的委任统治地,第三是“外南洋”即荷属东印度、菲律宾等地。并说日本已握有前两条,现在应该夺取“外南洋”。
  • 具体指标是:陆军常备师团为20个,战争初期所需兵力大体以50个师团为基干。海军对外作战部队,应配备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10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102艘、潜艇77艘。陆军航空兵力在战争初期要有140个中队,海军的常备基地航空兵为65个飞行队。
  • 军事预算,1936~1937年度军费达103亿日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近46%。1936年仅为了入侵华北的军事需要就追加预算
  • 日德《防共协定》的签订,意味着“东京—柏林轴心”的正式形成。
  • 张学良被迫下野,只好于1933年4月赴欧洲“治病”
  • 提出反蒋反日等口号,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介石,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
  •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坚持要亲自陪同。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但张学良被扣留,从此被软禁了大半生。
  •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日军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随后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
  •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进行独立的对日游击战争。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指挥,全军编制4.5万人,下辖3个师。
  • 经过庐山会议和南京国防会议,中国的抗战体制正式形成,抗战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 这是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各军种(空军、海军、陆军)和各兵种(步兵、炮兵、坦克)大规模合成作战,相互的协同很差。
  • 国军死伤无数,其中以守宝山的姚子菁营血战七昼夜,全营战死无一生还最为壮烈。
  • 在大部队奉命后撤时,蒋介石本人亲自下令,第88师留下一个营的兵力,与日军周旋到底。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国际舆论的报道与支持。这就是被人传颂一时的“八百壮士”事迹。
  • 淞沪会战的意义更在于,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将中日战争拖入持久战。一旦日军无法速战速决,也就决定了它最后失败的命运。
  • 阎锡山的第61军反攻不力,张家口失守。张家口失守后,日军下一个矛头便是第二战区阎锡山苦心经营的山西。
  • 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 忻口战役创下歼敌逾万的纪录,虽然最后中国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牺牲,它的意义仍不容低估。中国守军英勇抵抗,消耗了大量敌军。此役还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计划,为平汉线中国军队南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中国抗日战争渐渐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政府军队抗战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等人民武装力量的抗战为主。
  • 从日本侵占南京后直到翌年2月上旬,在长达6周的时间内,日军犯下了震惊世界、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罪行。总计30多万中国人被杀害。
  • 国民党在1938年1月将战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以平汉线及陇海线中段为第1战区;以山西为第2战区;以浙赣沿线为第3战区;以两广为第4战区;以津浦线方面为第5战区;以甘肃、宁夏、青海为第8战区。
  • 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
  • 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炸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千米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徐州会战结束。
  • 在国际上,日本与德国、意大利进一步勾结。1937年11月6日,三国签订《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议定书》。通过这个议定书,意大利正式参加了1936年11月签订的《日德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轴心国侵略集团宣告成立。

爆发:欧洲沦陷

  • 希特勒本来打算发动局部战争夺取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可是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使德军不战而胜,几个月工夫就连胜两国。
  • 如果德国占领了波兰,不仅可以消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还又可以把波兰作为入侵苏联的军事基地。
  • 苏德条约的签订,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加深了轴心国之间的矛盾,使德、意、日一致投入战争成为不可能,使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强战备,进一步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 希特勒大肆宣扬他的强盗逻辑,他说:“我将提出发动战争的宣传上的理由——不必管它讲得通,讲不通。胜利者在事后是没有人问他当初说的是不是实话的。在发动战争和进行战争时,是非问题是无关紧要的,紧要的是胜利。”
  •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将向德国宣战。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理。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一个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389万余平方千米的国家——波兰,就这样灭亡了。据统计,此次作战,波军亡123万人,伤13万人,被俘42万人;德军亡1万人,伤3万人,失踪3000人。
  • 11月30日,苏军越过苏芬边界,侵入芬兰国境。芬兰总统发布命令,宣布苏芬进入战争状态,苏芬战争正式爆发。
  • 由于法国人在法德边境上修筑了马其诺防线,希特勒决定从低地国家打开进入法国的突破口。
  • 原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组成了保守党、工党、自由党等的联合政府。
  • 1918年11月1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在巴黎东北方贡比涅森林“福煦列车”上签订了停战协定
  • 1940年6月22日下午6时50分,亨茨格和凯特尔分别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这个曾经拥有300万大军、号称欧洲头号陆军大国,这个在“一战”中曾四年不败的法兰西,在这次战争爆发六周以后就投降了。这是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所造成的恶果。
  • 6月28日,英国正式承认戴高乐为“一切自由法国人的领袖”。丘吉尔对戴高乐说:“你虽然孤身一人,但我只承认你一个人!”
  • 9月17日,希特勒无奈地宣布: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就这样,经过一场以弱胜强的空中格斗,“海狮计划”彻底破产了。
  • 他为了报复英国人8月26日对柏林的空袭,而命令德军从9月7日开始大规模空袭伦敦。精疲力竭的英国空军飞行员终于得到了一次宝贵的喘息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又重新恢复了战斗力。
  • 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通过租借法拨款五百多亿美元,购买武器、粮食和各种军用物资,援助英、苏、法、中等38个同盟国家,对打败当时的人类公敌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了珍珠港,美国旋即对日宣战。

激战:苏德大战

  • 签署完“巴巴罗萨计划”之后,希特勒感到如释重负。他踌躇满志,巴巴罗萨、拿破仑未竟的事业,将由他来完成了。这个当年维也纳的流浪汉,已经自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了。
  • 他继续说,“我们若是打输了这场战争,整个欧洲就会布尔什维克化,英国若看不到或认识不到这一点,它就会失去霸权,失去世界帝国的地位。此外,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将落入美国的魔掌,它现在还未能预见。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美国人要在这场战争中做一笔极大的生意。”
  • 正当斯大林对纳粹入侵还在半信半疑的时候,l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希特勒就以190多个师的兵力,对苏联不宣而战。德国海陆空军一齐出动,像一场狂风暴雨,遮天盖地而来。“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德国的盟友和仆从国家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一道参加了这场罪恶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役,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
  • 直到1944年3月初,苏军开始胜利反击,歼灭了列宁格勒周围的纳粹军队和芬兰仆从军,才彻底结束了长达3年零1个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抓到了65.5万苏军俘虏。一再坚持死守基辅的赫鲁晓夫,在基辅陷落前乘飞机离开,险些做了德国法西斯的刀下鬼。
  • 列宁格勒眼看就要被占领,但希特勒重犯一年前他在敦刻尔克所犯的错误。希特勒命令勒布的装甲部队在列宁格勒城外停止前进,结果该城仍在苏军之手。
  •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开始签字。1月1日,美、英、苏、中四国代表罗斯福、丘吉尔、李维诺夫、宋子文(新任外长)先在白宫罗斯福的书房里签了字。1月2日,宣言放到国务院,其余22国大使按英文字母顺序依次签了字。

蔓延:血染太平洋

  • 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提出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极其露骨的侵略计划,世称《田中奏折》
  • 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清帝国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 但这个时候美国也开始注意到,日本海军实力原来是靠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赔款壮大起来的,美国开始担心有朝一日等日本掌握了西太平洋制海权之后,会和美国抗衡。
  • 虽然美国的在华利益受到了侵犯,但是他们依然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扶持日本成为远东防共的有效堡垒,企图与日本共同分赃,共霸远东;另一方面又接济中国,让中国进行一定的抵抗,等待时机出面干涉,准备在既保持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又不伤害日本反苏实力的条件下结束中日战争。
  • 同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在英国、法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希特勒于次年3月又出兵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9月1日,希特勒明目张胆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慕尼黑阴谋”。
  • 1940年7月,英国和日本签订了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3个月内,禁止武器、弹药及铁道材料经缅甸运往中国;同时禁止这些物资从香港运往中国。之后,英国又在上海公共租借的问题上作出了让步,撤离了大部分驻在中国的军队。法国和英国采取同一步调。英法的妥协鼓舞了日本,日军于9月下旬入侵越南,切断了中国的又一条国际交通线,并为进一步南侵做准备;还派出重兵侵占襄阳、宜昌,摆出全面进攻重庆的架势。
  • 会议决定在华盛顿设立英美联合参谋本部,建立起在战争中协商、研究、制定、实施所有战略战术的体制;将缅甸、泰国、法属越南同盟军和中国战区合并,称为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任最高总司令,中国远征军从此开赴缅甸最前线。
  • 所罗门海海战是日本海军自发动战争以来第一次受挫。太平洋战争从此进入日本和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相持阶段。美国战史学家认为这次战役在太平洋战争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 如很多日本人一样,山本五十六具有浓厚的樱花情结,宁可在短时间内凋谢,也想开放得十分灿烂。
  • 中途岛海战惨败后,日本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海空作战。日军掌握的太平洋战区的战略主动权,也被美军夺走了。

转折:决战斯大林格勒

  • 希特勒习惯于蝙蝠式的日常作息,他经常凌晨三四点钟睡下,早上10点多钟才起床,
  • 1941年11月,严冬开始降临。当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凶残进攻时,莫斯科发生了140多年未遇的寒流。此时,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 希特勒终于如愿以偿,帝国国会代表们全体起立,发出阵阵欢呼,唱起国歌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历史学家评论道,从此,希特勒本人就是法律。
  • 朱可夫具有刚强的性格,从不怨天尤人,患得患失。很快他就从疑虑不安中解脱出来。早年他就矢志报效祖国,先在沙皇军队里当士官,后来在红军中当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青云直上。
  • 在斯大林格勒,突击队是苏军的基本战斗单位。由50~80人组成的突击队被分解为三个相互依赖的分队:强击队、增援队与预备队。
  • 许多年之后,德国人才醒悟到他们输掉了这场会战是由于背靠伏尔加河的苏军无路可退,才十分勇猛顽强,也是由于德军没有集中力量轰炸伏尔加河渡口,使岌岌可危的斯大林格勒守军不断得到补充,终于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这几乎是个奇迹。一支长期遭受围困的军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朝不保夕的地步,但组织者居然悄无声息地集聚了三个方面军100万人的力量,只用4天时间,就对数十万围城的敌人实行了反包围。原理并不新鲜,但时机之巧、规模之大、手段之妙,都让人叹为观止。
  •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苏军由战略防守转入战略进攻,而德国则一步步走向衰亡。
  • 库尔斯克会战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拉锯:逐鹿北非

  • 在这次战役中,英军得胜的关键在于充足的资源补给。在兵力兵器和后勤补给方面,英军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以坦克、大炮、飞机等补给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
  • 但我们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来考虑的话,隆美尔在非洲战争的失败,其实是德国野心太大而实力不足的必然结果
  • 阿拉曼战役是英国战争史上光彩的一页,是英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贡献的象征。

反攻:光复欧洲

  •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3年,战场局势发生了巨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结束,苏军转入反攻。北非战区,英国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英美盟军登陆北非,德意军队被迫投降。西西里战役拉开了序幕。
  • 第二个议题则是通过蒋介石参加三大国首脑会议,以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主要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意图。
  • 开罗宣言明文规定我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战后应该归还中国。以后,在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三大国又重申了开罗宣言。
  • 巴黎的解放成为诺曼底战役结束的标志。
  • 罗斯福甚至曾对儿子埃利奥特说:“殖民体系意味着战争。”当丘吉尔质疑他“在试图搞垮大英帝国”,罗斯福毫不客气地回击道:“你们开发印度、缅甸、爪哇的资源,掠夺这些国家的财富,而又不给当地居民以教育、像样的生活水平和最低的卫生条件。你们做的一切,正是在否定和平的任何价值。”
  •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程序上,罗斯福放弃了一国一票的设想,接受了一个妥协方案: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联合国成员国;安理会的决议须经5个常任理事国(美、英、中、苏、法)的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有否定权。
  • 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 历史学家H. R.特雷弗·罗珀仔细分析了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刻体会到希特勒对共产主义和苏联人的刻骨仇恨

尾声:日本投降

  • 1945年9月9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了投降书,向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代表何应钦上将投降。
  •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

谍光秘影

  • 川岛芳子,原是清王室肃亲王善耆的第14个女儿
  • 正如达斯科·波波夫自传里那句名言所说,“要让自己在风险丛生的环境中幸存下来,最好还是不要对生活太认真”。
  • 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风云人物

  • 罗斯福,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连任4届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任职最长的总统。他不仅是20世纪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中心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爱戴的总统。他的身体因病致残,但他身残志坚,因而更为世人所景仰
  • 罗斯福在一次度假中,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质炎,导致其腰部以下永久性瘫痪。
  • 罗斯福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这正是对罗斯福一生最形象的描述。
  •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纪念尼米兹,把一艘新开发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尼米兹,该航母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