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将军

关河五十州

第一章 红色旋风

  • 这个偶然事故和朱德的讲话,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后的军事生涯中,每逢遇到最危急的时候,他经常会用“搭起来再干”这句话来鼓舞部下和自己。
  • 红五军是彭德怀从平江拉出来的起义部队,其主体属于湘军一部,彭德怀任团长的那个团更被称为湘军的模范团,但是起义之后,红五军被不断围追堵截,部队损失很大。
  • 彭德怀出身极苦,小时候做过乞丐。据说他有一次带着弟弟出去讨米,正碰上一户人家盖房子,主人家要讨个吉利,就问他们:“你们是不是招财童子呀?” 彭德怀摇摇头:“不是,我是叫花子。”他弟弟反应很快,马上便接茬说:“我是招财童子。”主人听了很高兴,立即让弟弟吃了一顿米饭和肉,而彭德怀既没讨着也没吃着,最后饿昏了过去。
  • 在此之前,红军已取得过一次保卫井冈山的胜利,这就是黄洋界保卫战。毛泽东还据此写出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随着国民党实施“二次北伐”,虽然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蒋介石能够完全控制的地域,实际只有江浙闽淮四省,对湘鄂赣豫四省是半控制,其他如两广、西南、西北、东北,都跟他老蒋没有多大关系。
  • 他们就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由于害怕吃亏,连夜就班师撤走了。毛泽东讲“宵遁”,即是指黄洋界一战是敌人自己撤的兵,而不是被红军给直接打跑的。
  • 战场感觉这东西可以说是天生的,也可以说是打仗打多了,积累出来的,因为打仗跟世间的其他技艺都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可以熟能生巧。仗打多了,彭德怀不仅在指挥上越来越纯熟,而且还深入掌握了游击战的理念。
  • 虽然再未能控制井冈山,不过红军的发展仍相当顺畅,其外部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原大战的爆发。当时,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南方的李宗仁、张发奎,所有反蒋派别皆联成一气,挽起袖子跟蒋介石干上了,没人再管得了红军的那一摊是非。
  • 古来良将,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为谋战派,一为勇战派。以楚汉之争为例,韩信属于谋战派,项羽属于勇战派。勇战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敢于不顾一切地向敌方发起雷霆万钧般的攻击,即便不给自己留下后路,也务求给敌方造成极大震撼。
  • 长沙之战,红三军团参战部队仅五六千人,湘军前后投入兵力共达2万余,最后却被各个击破,仅被俘士兵即达四五千人之多。这是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战例,也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攻下省会的唯一战例。
  • 红一方面军的成立,使湘赣地区的红军得以进一步集中兵力,其战略也以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转变。同时也因为彭德怀的提议,红军历史上出现了有一、二、四方面军,而独独没有三方面军的现象。
  • 老彭的“火牛阵”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引火烧身,乱了自己的阵脚,说明勇战和蛮干毕竟不是一回事。
  • 1930年10月,红军攻占吉安。毛泽东在吉安收集了大量的报刊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他发现中原大战已进入尾声,阎、冯、李、张等反蒋派别陆续败北,蒋介石胜利在望。
  • 第一次反“围剿”时,红一方面军正在搞肃反,打“AB团”。AB乃英文“反布尔什维克”的缩写,“AB团”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在北伐时期成立的一个秘密组织,成立后三个月就解散掉了,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以“AB团”已潜入红军内部为由,组织了打“AB团”运动。
  •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富田也被运动波及。一些负责人铤而走险,鼓动部队西渡赣江,脱离方面军,沿途他们还打出了“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的口号。这一事件时称“富田事变”。
  • 讲到怎么打时,有人倾向于“擒贼先擒王”,先拣第十九路军等强敌打。毛泽东说要先拣弱的打,理由是,根据红军的力量,打强敌,至多只能将其击溃,不能将其歼灭。相反,对弱敌就可以实施歼灭,这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同时红军打弱敌的损失相对也较小,缴获却很多。
  • 不过并非所有的第四军都能被称为“铁军”,当时实际参加北伐的一共是两师一团,即陈铭枢师、张发奎师和叶挺独立团。以后三家分晋,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张发奎建立新的第四军,并联合桂军反蒋,号张桂军,而陈铭枢的部下蒋光鼐、蔡廷锴却率第十九路军投蒋,号蒋蔡军
  • 彭德怀性格耿直,说话有时很急躁,也给人留下了爱骂人的印象。他是湖南人,骂人时往往会带个口头禅:“狗娘养的。”不过真正熟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彭德怀并不是见谁都骂,他一般不骂下面的战士,只骂干部,而且对方职务越高,骂得越凶。
  • 黄克诚一向深得彭德怀的器重和赏识,两人之间可以相互直言,有时吵了架也相安无事。在三军团的师一级干部中,像这样常常敢于对彭德怀提意见的只有他一个,彭德怀也非常听他的。可是现在彭德怀已经打红了眼,黄克诚的建议同样未能得到采纳。
  • 时值“一·二八”淞沪会战,曾与红军打得难分难解的第十九路军正在上海抗战,但临时中央却执意要打赣州,在客观政治形势上就不是很得人心。后来彭德怀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承认打赣州是错误的,只是为时已晚。
  • 彭德怀打仗具备一种水滴石穿式的韧劲,也使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敢打硬仗、苦仗、恶仗、大仗的勇战风格,但这种劲头走到极端,也会导致他有时头脑过于发热,明知吃亏也紧咬不放,结果往往吃更大的亏。

第二章 谁敢横刀立马

  •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有三大苏区,除了中央苏区外,还有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
  • 好在临时中央的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指挥打仗主要依赖朱德、彭德怀等人,越俎代庖、指手画脚的时候相对要少一些,这也是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等到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到达瑞金,情况就变得复杂化了。
  • 在红军反“围剿”之初,第十九路军突然与蒋介石反目,为了增加胜算,蒋光鼐、蔡廷锴主动派代表到瑞金与苏区谈判,双方签订了反蒋的初步协定。协定签订后,蒋、蔡感到已无后顾之忧,遂联合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了“福建事变”,宣布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树起了反蒋独立的旗帜。
  • 当时也没有明确定义为长征,更没有打算走那么远,只认为是一次大搬家,把根据地从江西搬到湘西,同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
  • 土地革命时期的西南地方军队,以桂军的战斗力为最强,川湘军次之,滇黔军垫底,所以流行这么一个说法:“滇军黔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 遵义会议撤销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上,毛泽东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不久他又与周恩来、王稼祥共同组成新“三人团”,这标志着毛泽东开始重新执掌中央红军的指挥大权。
  • 遵义战役是长征开始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也是毛泽东复出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之前土城之战受挫,下台的博古、李德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博古就嘲讽说:“看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毛泽东免不了心情沉郁,到此才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他欣然写下《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这时赤水河地区已经乱成一片,国民党军西进,红军东进,各走各的,彼此都弄不清对方的情况。有的掉队伤员穿着国民党军的衣服,跑到对方队伍里去上药,更有甚者,弄了顶国民党军帽戴上,居然还混到敌人的炊事班打饭去了。国民党军也是这样,有很多散兵走到红军队伍里来。
  • 8月12日,在会理城郊的一个铁厂内,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会上,毛泽东讲话很多,主要是批评林彪,最有代表性也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个娃娃,懂得个啥?”
  • 此时毛泽东立足未稳,正急需支持,结果有人出语嘲讽,有人想要离开,还有人发展到正式上书要求他交权。要知道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是中央领导人和红军的主要战将,可想而知毛泽东有多么恼火。
  • 过了一段时间,众人才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原来是上面不便对彭德怀直接点名批判,便来了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里拿黄克诚开刀,真正的矛头其实是对着彭德怀去的。
  • 彭德怀指挥部队突破天险腊子口,为全军打开了北上的通道,接着又翻越岷山,脱离藏区,到达哈达铺。
  • 所谓“中心城市”指的是瓦窑堡。后来杨尚昆等人见到陕北红军的领导人之一的习仲勋,还跟他打趣:“你这个瓦窑堡算什么中心城市呀?”
  • 中央红军到陕北时,当地的肃反搞得很厉害,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都被抓了起来。毛泽东出面释放了刘志丹等人

第三章 一锤子收拾它

  • 国民党的报纸曾兴灾乐祸地说,如果谁认为红军在陕北能够生存下去,是极其荒唐的,因为那里既没有衣食,甚至也没有可以补充队伍的男人。报道还说,从四川到中国西北的长征,本身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
  • 林彪素以心思缜密著称,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行,就打电话给彭德怀说:“我不赞成东征,他(指毛泽东)要走就让他走吧,我到陕南去!”
  • 毛泽东对决定了的事极少肯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到黄河边,用七个晚上侦察了渡河点,他还派侦察兵乘着羊皮筏子夜渡黄河,基本摸清了河东的敌情。经过详细侦察,渡河的技术问题可以解决,同时晋军的战斗力也不强,不会比东北军强到哪里去,过河确实没有问题。
  • 早在三大方面军会师的时候,红军同张学良的关系已经搞得很好了。中央派叶剑英到西安去和张学良联系,有一次叶剑英听张学良说,他不想让蒋介石在西北留这么多兵,在说这句话时,张学良无意间还流露了一句:“必要时进行兵谏。”
  • 直到“八一三”淞沪战事爆发,日军突然发动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蒋介石被迫做出重大让步,答应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谈判方才宣告尘埃落定。
  • 八路军自红军时代开始即能保持很强的战斗力,与这种能上能下、一切看战绩和表现的干部选拔机制是分不开的。朱德有一句名言:“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
  • 同样是奉彭德怀之命,杨得志带了不足100人到山东,一年后他在山东的部队就发展到了17000多人。
  • 在战术上进攻,就应当先找弱一点的予以消灭,如此强的亦将变成弱的。倘若先攻强敌,要是攻不下,其他弱的也会变成强的,而就算能够攻得下来,八路军自身的损失也必然不会小,是个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 彭德怀一贯主张上级应给下级较大的机动权,而不能让下级事事都等待命令,尤其在敌后抗战的复杂环境下,如果事事待令,就会错失许多打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第四章 我看可以开始行动了

  • 百团大战由此定名。8月23日,彭德怀正式以百团大战的名义向各部发去嘉奖令。
  • 彭德怀每巡视被日军屠杀过的村庄,眼里常噙满泪水。这位粗犷耿直的大将军,一辈子最见不得老百姓受祸害,战士摘老百姓两个柿子,尚且要严罚,冈崎支队在“毁灭扫荡”中做出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恶行,又如何会不戳他的
  • 以彭德怀的经验来看,锻炼新部队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它多打仗,不光是能打顺风仗、便宜仗,还要多打硬仗。因为只有多打硬仗,才能培养出能攻善守的过硬本领,舍此再无他法。
  • 关家垴一战,八路军统计歼敌四百多人,日方统计要少一些,总之是冈崎支队虽然遭受重创,还死了最高指挥官,但没有被全歼。
  • 自赣州战役后,这也又一次证明,打大规模的阵地攻坚战并非彭德怀所长。指挥这种战斗,他打得顺还好,打得不顺,就往往容易钻在牛角尖里出不来。
  • 在华北战场上,有没有打过关家垴,就跟问一个红军有没有走过草地一样,是荣誉的标志。打过,就说明你是条不怕死、不皱眉头的硬汉子,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让人心服。

第五章 搭起来再干

  • 按照八路军总部的统计,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特务团以1500人抗击了3000多日军的进攻,鏖战八昼夜,歼敌700余人,特务团仅伤亡140余人,双方损失为五比一。
  • 一方面是冈村在敌占区收买人心,另一方面是根据地军民处境艰险,特别是铁路两侧及其附近的居民,“真有活不下去的愤慨”。因生计所迫,一些老百姓偷偷地跑到敌占区,甚至干部中也有逃跑的。至10月,华北根据地已缩小了六分之一,仅余六座县城,其中太行区最多,也只剩下三座。根据地人口由1亿锐减至1300万,为历史上最低时期。
  • 在冈村之前,华北方面军及其前身华北驻屯军有过五任司令官,到他是第六任。彭德怀评价,冈村是“六个司令官里最厉害的一个”。
  • 彭德怀拨算盘星子的能力可一点不比他拿枪杆子差。他一生不喜欢用笔记本,口袋里也从来不装干部通常都有的小本子,但他脑子里会装各种各样的经济数据,作报告时脱口而出,其精确程度,常常令专管财经工作的干部都感到吃惊不已。
  • 为了更好地对八路军总部及其一二九师首脑机关进行“捕捉奇袭”,岩松从第三十六师团中抽出两个中队,组成了“特别挺进入斩队”。每支“入斩队”包括四名军官和一百名士兵,其中一支叫“益子队”,以益子重雄为队长,任务是破坏八路军总部,捕捉或刺杀彭德怀、左权等人;另外一支是“大川队”,以大川桃吉为队长,任务是破坏一二九师师部,捕捉或刺杀刘伯承、邓小平等人。
  • 红军时代,高级将领中有两人被称为“年轻有为,文武双全”,其中一个是林彪,另一个就是左权。左权毕业于黄埔一期,还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本来前途远大,但就因为留苏时一顿饭没请王明,便被王明戴上了“托派嫌疑”的帽子,受到严格审查。之后他一直戴着这顶政治上的“金箍”,即便才华横溢,亦无法担当方面指挥的大任。
  • 和先前八路军的“暗杀队”、日军的“益子队”相同,武工队已经具备现代小型特种部队的某些特征:深藏不露、短小精悍、快速敏捷、身手不凡。

第六章 谁都不怕

  • 不主动申明,别人就认准了你就是幕后指使者。后来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果然又重提此事,当时还幸亏林彪站出来申明,说那封信与彭德怀无关,他写信彭也不知道,这才为彭德怀免去了一条特大罪状。
  • 彭德怀个性刚烈耿直,不擅娇饰谄媚,但有时又失于过急,对同事甚至于上级的态度生硬,因此工作中不免要得罪人
  • 话还没讲完,毛泽东就不高兴了,说:“但他承认错误的态度十分勉强!也难说他是心悦诚服的。”
  • 彭德怀在延安总共被批了四十天,这四十天当然哪一天都不好熬,用彭德怀自己的话说,是整整“被骂了四十天娘”。
  • 常言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胡宗南的个人形象远不如他在外的名声那么出众,他的身高据说还不超过一米六〇。大概彭德怀也想不到,这位在西安事变爆发前,甚至一度可以将他逼至绝境的对手,居然是个矮子!
  • 熊向晖是抗战初期便由周恩来亲自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地下党员。当年中共埋在胡宗南所部的“定时炸弹”远不止一个,在中共谍战史上,有龙潭三杰“后三杰”之说,这“后三杰”竟然全部都做过胡宗南的部下。在“后三杰”中,熊向晖名列首位,他是“后三杰”里隐藏最深、位置最关键、所起作用也最大的超级特工。
  • 3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彭德怀为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统一指挥陕甘宁所有部队
  • 彭德怀从中得到的体会是,俘虏兵和俘虏军官不同,他们大多出身底层,经历坎坷,只要方法得当,对之感化并不困难
  • 吸取教训,彭德怀在6、7月对部队进行了集中整训,以后每打一次大战役,他也会主动停下来,尽量安排一个月的休整补充时间。
  •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正式改称第一野战军(简称一野),同时纵队改称军,旅改称师。

第七章 叱咤则风云变色

  • 从战将类型上来说,林、粟皆属谋战派,考虑一场仗能不能打,怎么打,都要翻来覆去地想很多遍。彭德怀是勇战派风格,指挥作战时更为大刀阔斧,一往无前,换句话说,也就是各种各样的顾虑要相对少一些。
  • 10月25日,南朝鲜军一支美式装备的先头部队由温井北进,正好一头闯入了一一八师在两水洞所设的口袋阵。一一八师拦头、截尾、斩腰,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就将敌军予以全部解决。这是志愿军出国后打的第一仗,以后便被定为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纪念日。
  • 在麦克阿瑟出手朝鲜之前,朝军已占领朝鲜半岛百分之九十的土地,美、南朝鲜军被朝军逼至釜山,下一步只能等着跳海了。
  • 打仗要想取胜,不仅要依靠自己的实力,还要善于制造敌人的错误。
  • 至11月19日,志愿军的后续部队,即第九兵团全部渡过鸭绿江,到达东线战场。加上原有的第十三兵团,志愿军第一线作战部队已达到九个军三十多个师约四十万人,为“联合国军”一线部队的1.7倍,东西两线志愿军的地面兵力均超过了敌军。
  • 犹如长途赛跑临近终点时的冲刺一样,三三八团开始拔足狂奔。有人摔倒在地,便把身上的背包米袋全部扔掉,爬起来再跑,也有人摔倒后就再没能爬起来,三三八团前后一共有八名战士休克昏厥。最终志愿军以五分钟之差,抢先一步占领阵地,从而关死了三所里的“闸门”。
  • 想不到这么神速就到了三所里。”邓华高呼:“一一三师真是好样的,创造了世界步兵攻击史上空前的纪录,真是奇迹!”
  • 正是以这次“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战斗”为素材,魏巍写下了广为人知的通讯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八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对第二次战役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中、苏、朝三方高层原先也都没有想到,这种被推高的期望值,又反过来要求彭德怀指挥志愿军继续一鼓作气地实施“南进”。
  • 这一请求立即遭到了毛泽东的否决。毛泽东同时要求发起第四次战役,他认为,不管志愿军有多么困难,“歼灭几部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
  • 从急于发动第四次战役来看,毛泽东实际上也有不小的速胜想法。听过彭德怀的汇报后,他沉思一会儿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示,即“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从而在用兵上给了彭德怀更大的自由度。
  • 当天,毛泽东亲自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尽快派空军掩护志愿军的后方运输线。几天后,斯大林在复电中不仅同意派遣两个歼击机师入朝作战,而且答应调五个高射炮师到朝鲜保护机场。另外,他还决定向中方提供一份六千辆汽车的供车合同。
  • 唯有毛岸英年轻,不知道要给彭德怀面子,有一次竟然还脱口而出:“他妈的,老总你怎么又悔棋!”
  • 中朝联军各突击兵团向敌军发起全线反击,总的进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这也是整个朝鲜战争中,中朝联军所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 之前一八〇师已撤出了一部分非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加上突围出来的师长郑其贵等人,共有四千余人回归,损失高达七千多人,其中除战死、饿死、吃野草中毒死亡外,计有三千多人被俘,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
  • 4月7日,彭德怀经平壤回国,以“农业大学王校长”的化名秘密住进北京医院治疗。
  • 5月5日,彭德怀康复出院。这时朝鲜战场已相对稳定,彭德怀便留在了北京,但仍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和政委,与此同时,陈赓被调回国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由邓华出任志愿军代司令员。
  • 在美国历史上,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两位,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将军,也一定具有同感。”

第九章 请为人民鼓咙胡

  • 朝鲜停战协约签订后,彭德怀正式回国。1954年9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1月,中央成立军委会,除毛泽东、邓小平外,余下十名军委成员均为后来受衔的十位元帅。军委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 在一个破旧的窑洞里,他看到一家老小五口,包括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全都赤身裸体,全家只有一条供出门穿的裤子。一旦有外人来,他们只好钻到破被里或绻缩成一团。
  • 在平江考察时,还有一件事令彭德怀终生难忘。一位土地革命时期负伤致残的红军老兵穿过人群,悄悄地塞给彭德怀一张字条。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
  • 1959年1月,他在回顾共和国建国史时说:“不从客观历史上研究,结果就会夸大个人的作用。毛泽东是一个人,他在历史上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整个历史他不起决定作用。”
  • 彭德怀的第二任夫人浦安修是北师大才女,两人是“革命加恋爱”式的延安婚恋。浦安修虽然年轻时候就参加过一二·九运动,但胆子比较小,经不起外面的风吹草动。庐山会议后,她因害怕受到牵连,曾主动要求与彭德怀离婚。“文革”中,专案组也找到了刘坤模,要求提供有关彭德怀的揭发材料,刘坤模的回答却是:“彭德怀是我深爱的人,1938年以后我们中止了夫妻关系,责任主要在我!如果非要我讲他,那我要说的都是他的好话,我没有什么可揭发的!”
  • 陈云当时在中共党内虽然只排名第五,但论经济工作却是第一号人物,也是公认的经济专家。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曾坐镇上海,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大喜过望的毛泽东为他写了一个“能”字,并评价陈云打了一个“不下于淮海战役”的经济仗。
  • 可是陈云却以为毛泽东是对他不满意,结果会上不仅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还作了自我批评。
  • “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 随之讲话便被推向高潮,只听毛泽东气愤地说:“假如(做了)十件事,九件都是坏的,都登在报上,一定灭亡,应当灭亡。那我就走,到农村去,率领农民推翻政府。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看解放军会跟我走。”
  • 这次粟裕也参加了庐山会议,一些人便劝他把1958年的那件事提一提,还有人表示:“你不便说,由我们来说。”粟裕回答道:“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以证明自己。”
  • 那时候自杀是最大的犯罪,就是叛党。彭德怀压力再大他也不想选择走这条路,后来他向毛泽东做了三条保证:一、永远不当反革命;二、不自杀;三、自食其力。
  • 彭德怀一再坚持,政治和感情不能结合在一起,但毛泽东却认为,“理性和感情是一致的东西”,而且在庐山会议的讲话中还主打了感情牌。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无后乎?中国的习惯,男孩儿叫有后,女孩儿不算。我一个儿子打死了,一个儿子疯了,我看是没有后的。”毛泽东所说的这段话,明显是暗指彭德怀在朝鲜战争中没有照顾好毛岸英,导致毛岸英身死。他当众讲过之后,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深感彭德怀上书言事伤害了毛泽东的感情。刘少奇和多数老帅们也都持如此看法。
  • 接着是林彪发言。林彪开始只讲了几句话,但对要害处可谓“一击即中”。他声色俱厉地说,彭德怀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冯玉祥。在中国,“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别人谁也不要想当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
  • 林彪申明之后,毛泽东即把话题重新转回到“意见书”上。他很严厉地指责彭德怀:“你这人有野心,历来有野心!”还说:“我66岁,你61岁。我快死了。许多同志有恐慌感,难对付你。”
  • 他还说:“秦始皇不是被骂了两千年嘛,现在又恢复名誉;曹操被骂了一千年,现在也恢复名誉;纣王被骂了三千年了。好的讲不坏,一时可以讲坏,但总有一天恢复;坏的讲不好。”
  • 庐山会议对中国当代历史发展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黄克诚说,自此以后,“党内失去了敢言之士,而迁就逢迎之风日盛”。
  • 里通外国”的帽子还是结结实实地扣到了彭德怀头上。这种凭空的诬陷,令彭德怀在感情上受到极大伤害。事后他说:“为了把我搞臭,竟然把这样丑恶的罪名加在我的头上,使我难过极了。”
  • 一周后,彭德怀被免去国防部长,同时被罢免的还有黄克诚。林彪接替了彭德怀的职务,随后,中央组成新的军委,林彪被任命为军委常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 彭德怀不愿向毛泽东认错,不是不知道这样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是他认定错在毛泽东,不在自己。在庐山会议和军委扩大会上,那些被迫做出的违心检讨已经令他“万箭穿心”,现在既然解甲归田,他就再也不愿意向谁轻易低头了。
  • 进入1960年和1961年,“大跃进”和“反右倾”等政策的恶果已全部显露。经济上比例失调,生产下降,供应匮乏,尤其缺粮严重,城市被迫减量供应,农村死于饥荒者甚多。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不能不改变原有的方针和态度。
  • 彭德怀着手写信,一连写了几十天,厚厚一沓,然后请秘书和司机帮他抄写,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八万言书”。6月16日,他亲自到中南海,把信交给了杨尚昆。按照彭德怀的要求,杨尚昆打印多份,分送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各成员。
  • 9月24日,毛泽东提议召开了八届十中全会。这次会议除批判彭德怀“新的进攻”外,还批判了“高岗余孽”习仲勋“利用小说《刘志丹》进行反党活动”。会上决定成立“彭德怀专案委员会”和“习仲勋专案委员会”,对两人进行全面审查。
  • 在一个他很难弄懂的领域,彭德怀就像是一个不会水的人,在深水潭里拼命想往上划,却反而越陷越深。此后三年,他再也没有写过信。
  • “半生戎马无暇日,老年偷闲学种桃。”
  • 在这里,毛泽东显示了非常高的谈话技巧,一方面既四两拨千斤般地化解了彭德怀的怨气和诉求,给对方透露了一角似有若无的希望之光,但另一方面却根本就未在给彭德怀平反等实质问题上做出丝毫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