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
D.Q.麦克伦尼 赵明燕译
版权信息
- 书名:简单的逻辑学作者:[美]D.Q.麦克伦尼译者:赵明燕
前言
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01 全神贯注
-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02 确认事实
03 观念与其对象
- 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04 留意观念的本源
05 观念联系事实
-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以猫为例,首先要有一只猫,然后才会确立关于猫的观念,随后才有“猫”这个大家认可的词。
06 将观念付诸语言
- 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07 有效沟通
-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0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 在你试图说服别人某件事情是不公平的之前,你要告诉他们你是如何定义不公平的。
09 避免闪避式语言
- 语言中,委婉表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小心,不要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例如,设想一个词语叫“终极方案”,用来掩盖一个罪恶的灭绝人类的计划。闪避式语言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演讲者或是作者脑中的真实想法,它带来的危害是双重的。首先,很明显的,它可以欺骗听众;其次,无形中,它将对其使用者造成有害的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如果持续使用扭曲现实的语言,我们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虚假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10 真相
01 基本原理
02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03 万物终有其根源
04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05 区分原因
06 定义术语
-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07 直言命题
- 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08 普遍命题
第3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 一个逻辑学家不需要亲眼见到或听过大西洋或尼亚加拉大瀑布,他从一滴水中就能推测出它们存在的可能性。
01 建立一个论证
- 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02 从全称到特称
-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结论是对整个类别成立的,那么它必然对这个类别中的任何部分都成立。
03 从特称到全称
04 断言
05 否定命题
- 全称性否定命题完全隔断观念之间的联结(“没有一个哲学家是永远正确的”);特称性否定命题则是部分隔断(“一些纽约居民不读狄更斯的作品”)。
-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06 比较
-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少,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性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它揭示了事物本身的特性。
07 比较和论证
- 基于两个事物拥有大量相同特性的事实,当其中一个事物具有其他某个特性时,很可能另一个事物也同时具有。类比论证只适用于当我们不能直接证明B具有特性Z的时候,当然,也可以是B还没有发生所以不能被分析的时候。
08 正确论证
- 真实性针对命题的内容,而有效性则针对命题的结构,我们称之为论证。
09 条件论证
- 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严谨地建立我们的论证,保证结论出现的最大可能性。
- 在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条件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
- 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
10 三段论
-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11 前提的真实性
- 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或者是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12 前提的相关性
- 虽然前提的真实性是得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但也不是充分条件。如果前提不能有效地支持结论,它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寥寥。
13 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 这个命题不是关于事实而是关于价值的,它反映了提出命题的人的观点。
- 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像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因为价值的评估永远会受到挑战。
14 论证结构
- 中项至少要有一次是周延的,这样才能在大项和小项之间起到联结作用,才能演绎出必然的而不是可能的结论。一个不支持中项周延性的论证结构必然是无效的。这种错误在逻辑学上有特定的名称,叫做中项不周延。
- 沿着这样的结构,你同样可以构造出正确的论证,前提是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这样演绎出来的结论只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结论可能性的高低取决于前提联系的紧密程度
15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 在三段论的论证中,如果前提中有一个特称命题,那么它必被反映在结论中。如果一个前提以“一些”开头,那么结论必以“一些”开头。
- 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
16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 命题的质,我们已经讲过,指的是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如果论证中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否定的。
17 归纳论证
- 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 以整体中的某一部分为样本来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
18 评定论证
- 只有证据充足的命题可以得出结论。一个缺乏证据的命题仅仅是一个观点,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受或是不接受。
19 构造一个论证
-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第4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 逻辑并不满足于断言。它毫不理会权威的见解、众人的成见,更不理会死人的迷信。
01 怀疑论
- 我们要区分怀疑论的两种态度:一是将怀疑永久化,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将怀疑作为一种适当的、必要的态度。
02 逃避性不可知论
- 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仅仅是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
03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 玩世不恭者习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事物作出悲观的预计,而盲目乐观主义者则恰恰相反。
04 眼界狭窄
- 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一切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05 情感和论证
-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为之欢呼雀跃。
06 推理的原因
07 论证不是争吵
08 真诚的局限性
- 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09 常识
第5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01 否定前件
- 在讨论条件论证时(形式A→B),我们知道有两种有效的形式: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
与此相对应的,无效形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否定前件。
02 肯定后件
- 条件论证的另一种无效形式称为肯定后件。形式如下:A→BB所以,A
03 中项不周延
- 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就会产生中项不周延谬误。
04 偷换概念
- 多义词带来的潜在问题是模糊不清。如果我们有意无意地通过语言运用的方式产生了模糊不清,这无疑将产生谬误。谬误同时产生于当我们以欺骗为目的、故意使用多义词时。
- 有意使用多义词并不一定都是恶意的。通常,这么做只是为了带来幽默的效果。
- 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05 窃取论题
- 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06 虚假假设
-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换句话说,它不能自相矛盾。
07 稻草人谬误
- 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当中,如果你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08 误用传统
- 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09 以暴易暴
- 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
10 民主谬误
- 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11 对人不对事
-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
12 压制理性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13 滥用专家意见
-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14 质的量化
-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
15 以出身论英雄
- 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这并不必然成立。
16 止于分析
-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
17 简化主义
- 这种谬误发生于当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例如,当我们只把精神放在一个人的缺点上,并因此认为我们已经完全了解这个人的本质时,这个谬误就正在发挥作用。
18 分类错误
-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而没有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我们散漫的态度。
19 混淆视听
- 混淆视听提供了这种策略的另一种样本。它是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20 以笑饰非
- 当不能对某个论证作出合理反应时,我们会用这种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强有力的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
21 以泪掩过
- 强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维是成反比的,一旦情感超过一定界限,引导论证正确进行的机会就随之归零。
22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反对论证,并不能因此证明其为真。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
23 两难陷阱
- 这里我所说的两难陷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的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24 以先后论因果
- 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之前,这并不足以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
25 情感误导
- 当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所讨论问题的严重扭曲。
26 功利误导
-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的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
27 避免结论
- 结论是必然要达到的。论证——人类推理的语言学称谓,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如果我们论证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那是将论证的庸俗化。认识到有些问题目前在我们认识能力范围以外,暂时无法解决是一回事,但是接受这样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的结论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28 简化推理
- 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者的特点。不要告诉听众他们想听到的,要告诉他们真实的。不要对他们假言欺骗。无论现实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或者是灰色的,都要实话实说。可能听众不能立刻欣赏你的坦白,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历练之后,他们会发现,他们必须面对的只能是现实。
后记
- 逻辑之艺术并非天外来客,它是人类生活中行动与思考的核心所在。古希腊诗人品达曾大声疾呼:“找到你自己!”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应该“完整地活着”。如果说“合乎逻辑地活着”不能与“完整地活着”相等同的话,它至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译者后记
- 生活中,你是否都在遵循这些简单的原理,用正确的语言,做正确的判断和论证。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原理而不知道应用,等于入宝山而空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