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精装版)

华杉

自 序

  • 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去看同一场战役,真正把仗是怎么打的看懂了,也就把兵法的思想理念、战略战术看懂了。
  • 哪十一位呢?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hào)、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
  • 孔子说:“恭则不侮”,你态度恭敬,就没有人来侮辱你。你态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学》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说别人难听,就有人拿难听话说你。
  • 后来终于找到一本,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化若《孙子兵法译注》。
  • 中国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宋儒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 贾林注解说:“专任智则贼,遍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愚,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各适其用,方可为将帅。”
  • “道、天、地”,是大略;“将”和“法”,则是雄才,能组织、动员、驾御、推动。
  •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总觉得要战斗才是英雄男子汉,不懂得等待是战斗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
  • 关于自己承担决策责任,曾国藩有过总结,他说我是决策者,决策责任在我,不在幕僚,万事结果不一定,不能简单地以结果去看,不能怪幕僚。他在日记中检讨自己说:“我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听了谁的把事情办糟了,下次跟他见面时,脸上难免有点难看。这是我的问题,我要注意。”
  • 那前锋和守门员平时训练练什么呢?练假动作吗?当然不是,一练体能,二练技术,三练战术配合,这才是战斗的本质。
  • 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 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 所以《孙子兵法》第一篇讲实力对比,风险评估,胜算几何,第二篇就讲费用预算,资源保障,这和我们经营的道理,真是一模一样。
  • 人性的弱点,就是好大喜功,不光统治者好大喜功,小老百姓做了炮灰填了万人坑,被搞得家破人亡,他还是崇拜迷恋那好大喜功的统治者。
  • “拙速”,就是准备要慢、动手要快
  • “拙速”,曾国藩把它体会为“不疾而速”。从战略来说,从人生道路来说,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二十年你就超过所有人。功夫都在平时,都在基本面。
  • 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 把战争成本降低,就能提高胜算
  • 一次把事情做对,一定搞定,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看来做任何事的道理都一样。
  • 毛泽东,就把孙子和拿破仑的思想,都发挥到了极致。
  •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
  • 所以智将一定想到要吃敌人的。食敌一钟,相当于自己的二十钟。
  • 所以孙子的思想是“求全”,先保全自己,再追求全胜,最好把敌人也保全。他的整个军事思想,是慎战的思想,不战的思想,和速战的思想。
  •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谋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王夫之说韩信死得不冤,因为他不是真心地忠诚于刘邦,而是随时和刘邦讲斤两,要条件。
  • 所以百战百胜不是什么好事。用李克对魏文侯的话来说:“数胜必亡”。为什么呢,每一次战胜都有代价,有消耗。百战则民疲,百胜则主骄。你又疲惫又骄傲,对方则憋足了劲要雪耻,可能下一仗就翻盘了。再说了,都百战百胜了,还在打,可见这胜的质量不高,没解决问题。
  •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 “上兵伐谋”,不是说打仗要用计谋,是说要破坏敌方的计谋。计谋双方都有,双方都是谋定而后动,把敌方的谋伐掉,他就动不了了。
  • 不能因为你的队友是猪,你就跟着做猪
  • “伐谋”,是伐掉他的计谋,伐掉他的念想,从根儿上把他的念头伐掉了。让他发现条件不具备,风险很大,胜算不多,放弃自己的计划。“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
  • 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 孙子的思想,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关键自己先别输。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关键你自己是变得更强了,还是更弱了。别得不偿失,别草菅人命。
  • 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
  •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 毛泽东总结为“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 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真正的绝大多数,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击多居然打赢的,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一千年后你还知道,三千年的例子累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 人性的特点是要赢,但现实是很可能要输,要懂得认输。
  •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知者不为罪”,大错!不知就是最大的罪!你不知,怎么担当这责任管这事呢?
  • 仁义可以治国,而不可以治军;权变可以治军,而不可以治国。
  • 皇上可以不懂军事,将军不能不懂政治。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给皇上立个规矩,但只能启发他自觉守规矩,不能假设他一定守规矩。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 你能带多少兵,就是你有多强的管理能力
  • 一是知道需要用多少兵。
  • 君臣之间,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忠于职守和游戏规则。在机制设计上假设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是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
  • 老板要适当放弃自己的判断,部下要尽可能允许老板越界
  • 从哥舒翰的角度来说,不能让玄宗信任自己,就是最大的“不能”,就不能说他是“将能”。和杨国忠斗得你死我活,也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杨国忠是小人,但君子有时候就得和小人交朋友。即使做不到,至少要有这个意识。历代依靠太监办成大事的治世能臣也有,张居正就是。
  • 知己知彼的问题往往不在于不知彼,而在于不知己
  • 苻坚有巨大的性格弱点,就是对人太好,没原则地好。灭了他人之国,别人都是斩草除根,他则是你只要投降,皇帝也可在我帐下做将军,胸怀大得没原则。
  • 今天我们学《孙子兵法》,用在经营活动中,还有一个问题,知己知彼,彼是谁?竞争对手吗?非也!是顾客。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又知道顾客,那就每战必胜。我们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做得不够好,又不了解顾客。如果学了兵法,天天去研究所谓对手,那是瞎耽误工夫。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赢了再打

  • 所以,“形”,是在战前。“势”,则是在战斗中。
  • 形胜,是在等待中积累,让自己不可胜,越来越强。势胜,是胜机出现,抓住机会,一战而定。
  • 成功必有大量的、充分的、长期的积累,便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 孙子的全胜思想,全胜的全,不光是要保全自己,也要保全城池物资,甚至还要保全敌人。
  • 什么叫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要你没法跟我争,而不是我要跟你争。
  • 真的智将,他的功劳,常常只有他自己知道
  • 胜已败者也!这句话要再强调一遍。真正的善战者,不是把敌人打败,而是看见敌人已经败了,他才开打!
  •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 先胜后战,“胜”和“战”要分开来看,是两个阶段。先是胜,基础工作、基本面就是胜,然后才是战。我们的问题在于,总是关注“战”,不关注“胜”,就想取巧求速,所以没有胜就去战了,那就没有胜算。
  • 成功都来自于日积月累,而不是奇思妙想。成功者都是一直在做最基础的工作,而且始终关注基本面,关注基础工作。我们说《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先胜后战,胜和战要分开来看,是两个阶段。先是胜,基础工作就是胜,基本面就是胜。然后是战,那时候可以想点巧妙的主意。

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是永远的课题

  • 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是组织永远的课题,一个架构,时间长了就不适应了。
  • 简单地说,正兵奇兵就是一个先出后出的概念。
  • 所以奇兵,就是还没上战场的预备队。
  • 用足球赛来理解正奇之用,控球的就是正兵,跑位的就是奇兵
  • 把动作搞简单了再动手,动手就那一下子
  • 战,要一战而定;击,要一发而中。所有的工夫,都在研究这一击,蓄积这一击的能量,打磨这一击的箭头,选择这一击的时间地点,而不是乱箭齐发。
  • 勇还是怯,不是人的问题,是势的问题
  • 善于调动敌人的人,无论向对方展示出什么样的军形,敌人总是听从;给予敌人一点小利,敌人就必然会来夺取。用小利去诱动敌人,再用强兵劲卒去对付它。
  • 所以优秀的领导者,求之于势,不责怪下面人。能够造好势,选对人。
  • 气势是什么,首先是你内心强大,然后别人也认为你强大。
  • “任势”,曹操注解说,就是“任自然势”,顺其自然,你要先设计好“自然”,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那就一切自然而然。
  • 为什么打包围战,通常要留一面给敌人逃跑,这也是造势,不要给他殊死作战的势,让他有逃命的势,这样才能在他逃跑的时候歼灭他,又不用跟他拼命,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逃跑路线上再埋伏一支奇兵,就更完美了。
  • 所以善战者,任势不任人,任势而后择人,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才是领导力所在。

敌人有虚实,我也有虚实

  • 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 “致人”,让敌人来;“致于人”,到敌人那儿去。“善战者”,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 不要贪,贪就容易上当。不要认为什么是一定不能放弃的,那样就会咬别人给你下的钩,除了自己的性命,其他都可放弃。
  • 不想让他来,或要把他调离战场,那就攻其所必救,害其所急,他必然顾不得我,要去救自己的急了。
  • 不要认为什么是一定不能放弃的,那样就会咬别人给你下的钩,除了自己的性命,其他都可放弃。
  • 虚实的极致,神出鬼没,不仅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掌握敌人的命运
  • 每个人读书,都是读到自己而已,读到自己能对应上的。对不上的,你根本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全知道。
  • 撤退是一个大战术,一定是辎重在先,精兵在后。
  • 追击也是大战术,林彪打仗,核心就是追击,林彪的战术原则里,就有“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三猛战术”等。
  • 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
  • 领导者一天要作出无数的决策,很多关系着生死存亡,很多关系着深远影响。要所有的决策都正确,是不可能的。现实是什么呢?是——用成功消化失败,用正确消化错误。
  • 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光学个热闹,当然是白搭。
  • 学兵法,先学不败,再学战胜。而且兵法的出发点,首先就是不败,而不是胜利。
  • 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品,失败却可能输掉人生。我们今天看这个进去了,那个进去了,都是用兵如神一辈子,输掉一次误终身。

兵法的设想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战场,兵法全忘了

  • 走弯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钱是花钱的一部分,都必不可少
  • 两点之间,不是直线最短,表面上迂回的弯路,实际上是最便利的直路。为什么呢,因为有地形,有敌形,走直线你过不去。
  • 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不走弯路,就没有路。不花冤枉钱,就花不了对的钱。
  • 所以功夫都在没故事的地方。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 在博弈策略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只看到双方的博弈和利益诉求,而是扩大游戏的参与方,甚至改造这游戏,把更多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人和利益拉进博弈游戏中来,加大我方的博弈筹码。
  • 所以说要知道地形,那就一句话,而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的细节,无数人的努力、智慧,和无数人的生命。
  • 当然要说,因为不能做到有利才行动,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行动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焦虑、压力、贪欲或愤怒,而不是真正有利。
  • 兵以诈立,是踢足球的假动作,不是兵法根本,更不是价值观。兵以利动,不是见利而动,是有利才动。
  •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 组织总得有些福利。但正式的福利,都是该得的,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激励效果就差了,甚至养出些惰性来。总是要有一些非正式福利,时不时得一点小刺激,小惊喜,更有积极性。
  • 这里涉及组织的“非正式福利”。组织总得有些福利。但正式的福利,都是该得的,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激励效果就差了,甚至养出些惰性来。总是要有一些非正式福利,时不时得一点小刺激,又有积极性,又有乐趣。
  • 旌旗倒了说明什么呢?说明指挥系统已经没了,都在各自逃命,这时候敌军可以说已经不是军队了,就是一股盲流,那就可追了。
  • 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提出了一个“疲劳动机理论”,可以解释士气和战斗力的关系问题。该理论认为,人体的总能量是一个常量,每个人每天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水平对能量进行分配。动机强烈,分配的能量就高,动机强度低,分配的能量就低。
  •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气势都是成事的关键。
  • 要夺别人的心,首先自己要内心强大。领导者能养自己的心,才能养团队的气。这样领导内心强大,团队气势如虹。
  •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他松懈思归时再攻击他,这就是治气的方法。
  • 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急躁喧哗,这是治心。
  •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是保持队伍战斗力优势的四个要点。而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 要有政策、战略、大战术,也要有基础战术工具箱
  • 政策和战略的区别是什么呢?战略是我的战略,政策是我对别人的政策。先政策,后战略,就是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先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各游戏参与方的机制。
  • 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牛犊还是要被虎吃掉。
  • 我们总是想解决问题,却顾不上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作出的举措,并不能解决那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是灾难。
  • 猛将,就是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我就猛了
  • 李世民能打,主要是他知道什么时候不能打。李世民最猛,是他知道在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他就猛了。而且都不打第二仗,一次就收拾干净,都给他算绝了。
  • 读书之病,在于有胜心。读书要有收获,关键在于有正确的读书观。
  • 胜心是读书学习的大病,跟同学讨论,要压倒同学;上老师的课,想挑战老师;读古人的书,还想胜过古人。一有胜心,读书就不是怀着学习的虔诚,而是抱着纠错的快感,不是“学习型读书”,是“纠错型读书”。
  • 克劳塞维茨说:“错误的意见不管多么荒谬,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别人看问题的角度。”
  • 把自己代入书中,再把书代入自己工作生活中。这书上的道理、案例,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有什么相应的情况,有什么启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才算书没白读。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 什么叫学会?没法说。只有会的人才知道什么叫会。而且每过一阵子又发现自己不会了。这时候就是又要进步了,功力又要增长了。
  •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 到了死地,那就真是等死不如找死。宁肯找死,不可等死,陷入死地,要坚决奋战。
  • 这种需求,可能是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可能是个人抱负,可能是某种情绪,可能是某种焦虑,某种心结,某种心理阴影。都有可能。一定要从他个人的角度,去分析他的决策。而自己在决策的时候,则要有“无我”的意识,把自己的个人因素、情绪因素,从决策中剥离出来,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 而自己在决策的时候,则要有“无我”的意识,把自己的个人因素、情绪因素,从决策中剥离出来,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无我,是客观的基础,决策的保障。
  • 别认为勤奋光荣,别以为自己是战斗英雄,别一歇下来不干活就有负罪感,如果你每天忙得要死,恨不得抓住所有机会,最后是猴子掰包谷,没有多大成效,也没有真正的积累,不如停下来,好好计划一下,到底要什么。
  • “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千万不能当真。这句话本来就是带兵的人写在兵书里给国君看的,别国君没当真,自己当真了,以为自己有了至高无上的决策权力。
  • 把敌人可能害我的地方都考虑过,怎么算他都害不到我,则我们的计划就可以实行了。
  • 有人常说,白准备了,敌人也没来。事实上,你有准备,正是敌人没来的原因。你一旦没准备,他马上就到。
  • 所以居安思危,在治思乱,戒之于无形,防之于未然,每天都在解决困难,随时都在准备出事,因为出事是必然的,不出事是不可能的。当领导,就是解决困难和平事儿的。
  • 孙子讲将道,排序是智信仁勇严。
  • 今天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一样,你不能脱离一线,脱离了一线,从思想上来说,你不接地气,脱离实际,领导力会削弱;从组织上来说,你没有跟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亲自带兵,那么就会“士卒不精,上下犹豫”,就会被别人“急击而取之。”
  • 为将者,性格一定要持重,要厚重,要稳重。如果刚急易怒,心胸偏狭,敌人就会利用你的性格弱点,激怒你,侮辱你,引你上钩。
  • 受不了污名,是一大性格弱点;沽名钓誉,追求自己的清名,也是一大毛病。因为你越是清清白白闪闪亮亮,就是害周围的人得强迫症,每个人都想揭你污点,泼你脏水,因为你太刺眼。所以中国古代有“君子自污”之说,我自己给自己洒点无伤大雅的污垢,不要那么刺眼,作为一种避祸之道。
  • 像刘邦这样,“不必死,不必生,不忿速,不廉洁,不爱民”,就是人至贱,则无敌了。

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

  • 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
  • 侥幸心理,人人常有。所以决策前,一定要作“侥幸检查”——我这样决定,有没有侥幸心理?
  • 因为兵法是要我赢,对方也懂,就不容易赢。博弈是追求共赢,对方不懂博弈论,你能算出双方共同的最优解,他却不懂,不会算,结果把你拖下水两败俱伤。
  • 所以学习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兵法,学习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博弈论。因为兵法是要我赢,对方也懂,就不容易赢。博弈是追求共赢,对方不懂博弈论,你能算出双方共同的最优解。他却不懂,不会算,结果把你拖下水两败俱伤。
  • 人们为什么会上当呢?西方有谚语说:“人们相信一些事情,只是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别人制造的假象,如果符合你的期望,你就会信心满满,甚至得意洋洋地认为:“果然不出我所料!”
  • 很多人每天跑各种场子希望“认识人”。其实,你要是自己有点本事,有点自己的正事,根本没时间,也没动力去“认识人”,不如在家带孩子。在孩子身上投资时间不够,才是职场人士的通病和战略投资的重大错误。
  • 企业发展战略也是一样,要靠自己力量去发展。如果要和别的企业“优势互补”,搞企业联盟,都指望对方能帮助自己发展,那最好死了这个心吧!
  • 没有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俘虏。
  • 相互驯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本质
  • 心里要装着手下人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
  • 所以你一定要先对大家有恩德,你的处罚,才是令人信服的。要先让人们敬爱你,人们才会敬畏你。一去就想让大家都怕你,那当不了领导。
  • 法令的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比法令的现实性更重要。

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一):先占有利地形

  • 我们读兵法,会发现很多时候,等待都是最好的策略。你一定要懂得等,等得起。有的人不能等,总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那就容易“胡作非为”。
  • 真英雄都懂得一个最通俗的道理——不作死,就不会死。
  • 李靖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一句:“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我摆好战场等你来打,你摆的战场我不去。
  • 但对于将领来说,“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
  • 所以用人,他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威望,有驾驭人的手腕。只有才能,没有威望,只能做副手。
  • 这个思想给我们一个启示:你的选锋在哪儿?带队伍,一定要选锋。
  • 士卒参差不齐,不能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勇健的没有得到重视,没有荣誉感,没有战斗欲。疲弱的呢,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上了战场,他躲在强者后面,出而不战。所以兵法说,兵无选锋,就要失败。
  • 所以恩怨、恩仇,没有恩,就没有怨,没有恩,就没有仇。曾经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就有多大仇。
  • 畏的本质,在于“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怕上级的,他就不怕敌人不怕死。不怕上级的,就一定怕敌人怕死。所以畏的标准,就是上级要比敌人更可怕。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一):治气、选锋和分战法

  • 一是治气,关注士卒的心理状态,制造一次小胜利来鼓舞士卒,给大家壮胆;二是选锋,普通士卒怕,选锋军不怕,派选锋军去完成打胜仗、抢东西、鼓士气的任务;三是分战法,以正合,以奇胜,大部队快速行军通过,先锋先插进去拣软柿子捏打胜仗,另外还有一支奇兵埋伏策应,以防与敌人遭遇。
  • 引兵而去,大张旗鼓,车马后面拖上树枝,扬起高高的尘土,假装大军撤退。然后分兵“趣其所爱”,他哪儿心疼咱们去打哪,攻其必救,把他引出来。他必然离开争地来救。我们事先埋伏,他一出来,我们就把那地方占了。这就是争先之道。
  • 交地,就是平原无险,道路四通八达。甚至没有道路也可畅行无阻,我来得,敌人也来得,谁也挡不住谁。
  • 要学的是怎么不进入死地。进入死地之后,不能追求生,而是追求必死,但死得够本,多捞几个垫背的,这样或许有生的可能。所有的冒险都不是用来学习的,只是逼到那份上之后,看你的命硬不硬。
  • 那就别围死了,一定给他开一条生路,让他跑。人一旦有了生路,就不想死,战斗意志就弱了,一心想逃亡求生。这时候在他逃跑的路上埋伏精骑,跑一段吃掉一截,再跑一段再吃掉一截,一路追杀,不仅更能保障全胜,而且保证我军不受损失。
  • 所以刺刀的力量在于没刺出去的时候,刺出去就得有结果,如果刺出去没结果,恐怕就要被别人结果了。
  • 我们想成功,想得到成功,总是在动中得,通过自己的动,去把捉,去抓取。而往往东抓西抓,却空劳把捉,什么也没抓住。能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踏实积累,不是在动中抓,而是让成果在静中来。这是兵家的思想,也是佛家的思想,是军事思想,也是人生智慧。
  • 我们想成功,想得到成功,总是在动中得,通过自己的动,去把捉,去抓取。而往往东抓西抓,却空劳一场,什么也没抓住。能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踏实积累,不是在动中抓,而是让成果在静中来。这是兵家的思想,也是佛家的思想,是军事思想,也是人生智慧。所以有人说,太忙的人不会成功。
  • 要让手下人保密,最好的方法就是他不知道那秘密,那敌人派多少间谍进来,也是白搭。
  • 日拱一卒,是完成任何工作、实现任何目标理想的关键。成功都靠拱卒,不靠出车,因为没有那么多车可以出。
  • 读古文,一个经验,只问自己学到了什么,理解他思想的原意,别纠结他字面的原意。
  • 各国都怕我,不能动员集结,不敢结盟与我为敌,我的智谋威力强大有余,各国自然依附于我,哪还需要我去花那么多心思结交他们呢?
  • 所以为将者,要让士兵们对你深信不疑,但“深信”是原因,“不疑”才是目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给他们信不信的机会,直接“不疑”就是。
  • 害人的道理都一样,就是顺着他,让他自己变坏。
  • 指挥作战的事,在于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让他得志松懈,然后悄悄集中兵力,朝着一个方向,一举击之,则长驱千里,擒敌杀将,这就是巧妙能成事。

火攻的对象

  •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打不可,不要觉得自己“白来一趟”。白来一趟,比大败而归强,如果大败而不能归,就更惨了。可以打就打,不可以打就不打,一定要知止。不甘心“白准备了”,不知止,非要干一场,正是败将的性格。
  • 上天的风雨,军队的士气,人的警惕性,都有数,都不是无限的。兵法,就是研究、把握、调配、运用敌我双方这些“数”的消长。
  • 赢得起,和输得起一样重要。如果打赢了仗,却“赢不起”,那就是巨大的灾难。所以常胜将军,反而要灭亡。一战而定,关键在定。
  • 战胜攻取,却不能巩固胜利、修明政治的,那是凶兆,要遭殃,这叫“费留”。

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 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 任何事情都有代价,做事最重要的计算,就是计算代价,有利则行,无利则止。
  • 凡事能花钱解决,都是代价最低的。在间谍上花钱最多,又是最节省的。
  • 所以,当我们真正要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绝对要排除类比思维对自己的影响。开会的时候,要就事论事,禁止人打比方,打比方最能偷换概念,类比思维最能自欺欺人的。
  • 读书要问自己的收获,而不是去训诂考证所谓正确的解释。
  • 所以国家不能用所谓“有德无才”的人,国家大事,只有有足够才能的人,才能理解,才能参与讨论。真正德高者,其才也高,因为德就是最大的见识,这世上没有“有德无才”这回事,“才”是“德”的前提。没有才的人,不可能有德。
  • 所有的疑心,都是怀疑自己。
  • 熟读兵法,也做不到不中计,因为每一次情况都不一样,都有各种可能。
  • 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要知他的心,知他的智,知他的能,还要能驾驭他,这是只有圣智之人才能做到的事。
  • 所以陈平这样的人有什么本事呢?就是有分猪肉的本事。分猪肉的本事,就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本事,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本事,协调各方关系的本事,这就是做宰相的本事。
  • 所以仁义,是一种领导力,既能与人心心相印,又能不吝啬赏赐,决策断事还能果决无疑。你的胸怀,你的人格,你的情义,你的慷慨,你的洞察,你的决断,你的本事,都让人服气!让人除了踏踏实实、死心塌地跟你干之外,不作他想!
  • 人们会相信一些事情,只不过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
  • 所以要重视大人物身边地位低的人,这些人最能帮你办大事。
  •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先胜后战的思想,谋定而后动。什么也不做,没关系,很多情况下,等待都是最佳策略。在所有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因素里面,有一个终极决定性因素,叫时间,要懂得等待,善于忍耐,并能够观察和利用时间带来的变化,并且能利用时间制造变化。

后记 最后总结:《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

  • 《孙子兵法》,讲来讲去,都是练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你自己,自己强了,再等待胜机出现,等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先胜后战,一战而定。 自己不强,那就不要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