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

王跃文

  • 歌楼、酒肆、茶坊,尽是读书人,仙裾羽扇,风流倜傥。要么就去拜晋祠、登龙山,寻僧访道,诗酒唱和,好不快活。
  • 别人出了秋闱,好比驴子卸了磨,早四处打滚去了。那外头喝酒的、斗鸡的、逛窑子的,哪里少得了读书人!只有这位陈公子,天天待在客栈,不是子曰诗云,就是高山流水。
  • 读书人功名就是性命,我们没了功名,情同身死,还怕掉脑袋?
  • “朕就知道,银子由他们来收,这杀人的事由朕来做!”

  • “拜菩萨要心诚,没有见不着的官啊。”
  • 卫向书没想到吴道一说出这种话来,却碍着面子,道:“虽说可以不点他解元,但老夫看他诗文俱佳,尤其识见高远,必为国之栋梁。这样的人才如果误在我们手里,上负朝廷,下负黎民哪!”
  • 卫向书想这陈敬的案子吴道一是问过了的,倘若说他断错了案,他必是放不下面子,便道:“抚台大人,只怪陈敬年轻不晓事,他糊里糊涂认了死罪却不知轻重。”
  • 吴道一脸色渐渐神秘起来,微笑着问道:“陈家人原来求过卫大人了?” 卫向书知道吴道一是怎么想的,也不想把话挑明,只反问道:“想必陈家人也求过抚台大人了?” 吴道一哈哈大笑,道:“既然如此,下官愿陪卫大人再问问陈敬的案子。”
  • 卫大人在信中激赏陈敬的策论和文采,只道他才华超拔,抱负宏远,他日若得高中,必能辅君安国,匡世济民,倘若逞少年意气,误终生前程,实为不忠不孝。

  • 原来卫向书大人在信中介绍了几位在京的山西同乡,嘱咐陈敬进京以后可抽空拜访,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 江山易主,革故鼎新,实乃天道轮回,万物苍生只好顺天安命。恕晚生说句冲撞的话,前辈您隐身陌巷,朝廷便少了位贤臣啊!

  • 李谨瞟了那人,说:“无非是《大题文库》《小题文库》《文料大成》《串珠书》之类。”
  • 蟾宫可折桂,终南有捷径
  • 陈敬倒是少年老成,会成大器的。”

  • 十年寒窗,好不凄凉;一日高中,人中龙凤!

  • 真相大白,很多人就得掉脑袋。官场人脉复杂,一个脑袋连着十个八个脑袋。咱皇上总不能把那么多脑袋都搬下来啊!那陈敬啊,哪怕就是中了进士,他在官场也寸步难行了!”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官场如沧海,无风三尺浪,凶险得很啊!谁有能力舞弊?都是高官大官!

  • 索尼拿手点点索额图的脑袋,说:“你呀,用这个想事儿。”又点点他的肚皮,“用这个装话儿!别把什么话都说明白!”

  • 明珠不敢说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只道皇上圣明,
  • “你且记住朕一句话。那个陈敬如此少年老成,将来不为能臣,必为大奸!”

  • 这京城里的人,谁说起朝廷肚子里都有一本书。
  • 天下没有不收银子的官,只看你会收不会收。”

  • 臣言由心出,对皇上的爱戴敬仰之心,不用学的。”
  • 原来卫向书不想当着众人同陈敬太过近乎,免得旁人又说闲话,反会害了他,便抽身回翰林院去了。

  • 他是个凡事都从宽厚处着想的人
  • 臣恐天恩过重,于他不利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原来卫向书今年充任会试总裁,山西中进士又多,他怕生出是非,干脆躲开这些应酬。
  • 官是靠熬出来的,没到那把年纪,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人若得意早了,众目睽睽之下,没毛病也会叫人盯出毛病来。
  • 可转眼又想高士奇是索额图给的出身,他自己同索额图却是面和心不和的,就不想替高士奇扬这个善名了。

  • 人生毕竟不如戏啊!是戏倒还轻松些。上妆是帝王将相,卸妆是草头百姓。戏外不想戏里事,千古悲欢由他去。
  • 仕途门槛,您怎么就畏手畏脚了?” 陈廷敬道:“我不是畏手畏脚。君子有大畏呀!成大事者,必须有所敬畏。所谓大无畏者流,其实不过莽夫耳!”
  • 一灯续日月,不寐照烦恼。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

  • 晚生以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种族不分胡汉,戴天载地,共承日月,不分你我。只要当朝者行天道,顺人心,造福苍生,天下人就理应臣服。
  • 廷敬,记住爹一句话,傅山这种人,是为气节而活的,是为名垂青史而活的。百年之后书里会记载他,可是现如今朝廷随时可能杀了他!你不要为了这么个人,毁了自己的前程!
  • 山石嶙峋,池漾清波,花木扶疏
  • 乱世之乱,祸害有时;太平之乱,国无宁日

  • 你今后不管做到多大的官,且莫忘了上报圣恩,下抚黎民,不枉读了圣贤书!

  • 索额图呀!你阿玛我事君几十年,悟到一个道理,天底下最靠不住的就是皇上!”

  • 爱新觉罗家同咱们一块儿共谋大事,为何人家成了皇家正统,咱们只能追随左右?就因爱新觉罗家不但会动刀枪,还会动脑子!
  • 我看大人您做样子是给庄亲王他们看,庄亲王他们可是做给皇上看的!”

  • 傅山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很有声望,万不得已不可动他。为保国朝江山永固,朕最需要的就是读书人。
  • “前明宗室早已断绝余脉,可有些读书人却不识时务,逆天而行。朕忧的不是他们谋反,料他们也没有能力谋反;朕忧的是他们不顺,这可关乎人心向背之大局。”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仍需防微杜渐。
  • 卫向书回道:“臣是想起了苏东坡兄弟的掌故。当年苏东坡兄弟双双中了进士,宋仁宗皇太后欢喜得不得了,说为子孙找到了两个当宰相的料子。苏氏兄弟的文名本早就传遍天下,可如今皇太后这么一说,就害了苏东坡兄弟。满朝百官很多人等着做宰相哪!东坡兄弟便成了众矢之的。他两兄弟谁也没做成宰相,东坡倒是被放逐了一辈子!”
  • 皇上说:“这回他想缩头朕也不让他缩!你去向他转达朕的旨意!鳌拜,你是个干臣,很得朕心。索尼是个和事佬,朕也得用他。朝廷里没有你不行,没有索尼和稀泥也不行。”

  • 咱们这皇上,虽说年纪轻轻,胸藏雄兵百万哪!
  • 父子俩去了乾清门候朝,见王公大臣们早站在那里了。卫向书也到了,索尼过去拱手问候。索额图见着更是别扭,心想阿玛等会儿就要参人家,还朝人家拱手不迭,好不亲热。再看时,却见他阿玛同鳌拜、卫向书三人凑作一堆叙话,就像至交好友。
  • 做人如此甚是可嘉,做官如此可就糊涂了!
  • 皇上面前当差,没什么委屈可说的。做得好未必有功,做得不好未必有过,但你又必须做好。难哪!”
  • 已是初冬天气,城外万木萧瑟,寒鸦乱飞。卫大人的马车渐行渐远,慢慢看不见影儿了,陈廷敬他们才怅然而归。

  • 人生谁百年?一愁一回老。寄语金闺人,山中长瑶草。
  • 所谓历练,即是经事见世,乍看起来就是熬日子。世人常说任劳任怨,想你二位都不是疏懒之人,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得有忍功啊!”
  • 八股文章台阁体,消磨百代英雄气

  •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顾炎武先生说亡国事小,亡天下事大。但在百姓看来,朝廷跟天下是一回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就是好朝廷,百姓拥护。天下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就是坏朝廷,就该灭亡。什么天命,什么正统,什么人心,不是朝廷自己说了就可算数的!”
  • 南宋忠臣陆秀夫,世所景仰。元军破国,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而死,实在是忠勇可嘉。可是,我却替那年幼无知的皇帝感到痛惜!那还是一个孩子哪!他陆秀夫愿意去死,那不懂事的孩子未必愿意去死!陆秀夫成全了自己的万古英名,却害死了一个孩子!”
  • 所谓打天下坐江山,这天下江山是什么?就是百姓。打天下就是打百姓,坐江山也就是坐百姓。朝代换来换去,不过就是百姓头上的棍子和屁股换来换去。如此想来,甚是无趣!
  • 河之水汤汤,我欲济兮川无梁。岂繄无梁,我褰我裳。河之水幽幽,我欲济兮波无舟,岂繄无舟,我曳我裾。我裳我裾,不可以濡兮,吾将焉求?

  • 但朝政大事,得讲究个因时、因势、因人,不要太死脑筋了。
  • 陈廷敬听说自己要去侍候幼帝读书,又是暗喜,又是惶恐。若依他当年考进士时的性子,他不会惶恐;若依他在太原乡试时的性子,他也不会惶恐。可在京师待了几年,他倒越来越胆寒了。
  •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归心,河清海晏,这才是百姓的愿望。
  • 陈廷敬想自己刚才名义上是跪谢太皇太后,实际上却是跪倒在鳌拜膝下。又见朝中用人大事,鳌拜独自就定夺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 读书人认识文章,就像农户认识庄稼,并不稀罕。”
  • 诗文过眼,您便可知其年代,出自谁家。好比草木蔬果,见多了,熟悉了,都可知其类,呼其名,知道它长在什么季节,是春华秋实,还是岁岁枯荣。”
  • 儒冠固可溺,龌龊多凡庸!
  • 山西自古就是个出名相的地方,蔺相如、狄仁杰、司马光、元好问,都是你们山西人。
  • 人心如原草,良莠俱生。去莠存良,人皆可为尧舜;良灭莠生,人即为禽兽。朕相信不论什么人,只要让他明白圣贤的道理,都会成为好人的。”
  • 辅佐幼主之臣必须是干臣,而干臣弄不好就功高盖主,贻祸自身。自古辅佐幼主的大臣,大都不会有好结果。

  • 四个辅政大臣,鳌大人名列最后。可他的性子却是凡事都要抢在前头,难免四面树敌。我估计四个辅政大臣,今后最倒霉的只怕就是鳌拜!
  • 王莽固然不忠,但他之所以胆敢篡汉,都因汉平帝懦弱无能!历史有可怕的轮回,光武帝刘秀光复了汉室,可是不到两百年,又出了个曹操。曹操也被世人骂为奸雄,但如果不是汉献帝刘协孱弱可欺,曹操岂敢大逆不道?”

  • 读几句死书,不如多知道些前朝兴亡的教训!朕不想做刘衍!”

  • 卫向书大人教了陈廷敬“等”字功,岳父大人教了他“忍”字功。他这一“等”一“忍”,就是十几年过去了。

  • 烟管是最势利的东西,用得着时,浑身火热,用不着时,顷刻冰冷。烟管如此,倒也不妨,反正是个烟管。人若如此,就要不得了!

  • 当年他从卫大人和岳父那里学得两个字:等和忍。这十多年,陈廷敬自己悟出一个字来,那就是稳。守着这稳字,一时兴许会吃些亏,却不会倒大霉。
  • 朕年仅十岁的时候,你就给朕讲了王莽篡汉的故事。朕听了可是振聋发聩哪!从那以后,朕日夜发愤,不敢有须臾懈怠!朕当时就暗自发下誓愿,一定要在十四岁时亲政!

  • 学无止境这个道理人皆知之,但朕小时听廷敬说起这话,还很烦哪!现在朕越是遇临大事,越是明白读书的重要。
  • 只要有公心,看人看事,眼睛是不会走神的!怕就怕私心!”
  • 臣不与人争高下,但与事辨真伪。
  • 陈廷敬略微有些后悔,似乎自己应该像张英那样,不要说太多的话。
  • 想这人在官场,总是免不了憋屈。
  • 牡丹后春开,梅花先春坼。要使物皆春,须教春恨释

  • 这宫里头,谁是谁的人,很难说清楚。
  • 索额图点着头,说:“这个陈廷敬,别看他平时不多话,不多事,到了节骨眼儿上,他可是敢作敢为啊!”
  • 高士奇说了许多皇上明察秋毫的事儿,俞子易感觉到的倒不是当今圣上的英明,而是“要使人莫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他暗自交代自己,千万不能糊弄高大人,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 诗书传千秋,仁德养万福!

  • 只有底下人把上头当傻子,上头的又甘愿当傻子,才会有这种事儿!还有书上说的,什么清官调离,百姓塞巷相送,一定要送给清官万民伞,这大都是做假做出来的!

  • 趵突泉三眼迸发,喷涌不息,浪如雪雾,不论冬夏,冷暖如一。”
  • 贪这个字,说起来难听。咱们换个说法。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可是古训哪!是人,他就得爱财!”

  • 家国家国,顾得了国,就顾不了家。
  • 陈廷敬却道:“话不能这么说,只要他们自己小日子过得好,未必都要有个功名!”
  • 陈廷敬说:“我是来办事的,不是来办人的。张汧兄,行走官场,得学会迂回啊!”
  •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陈廷敬笑道:“巡抚大人,折子还是您自己上,我可以代您进呈皇上。您不妨先为捐义粮一事向皇上请罪,再向皇上提出两条疏请:一是今后税赋按地亩平均负担,二是救灾钱粮按受灾人头分发。”
  • 陈廷敬太厉害了!他让我在皇上面前认一个错,立两个功,说是以功抵过。可我回头一想,这三条都是让我认错!我是吃了哑巴亏,还得感谢他的成全之恩啊!”

  • 陈廷敬揣摸着,也许大家都已猜到,他在德州遇劫必定是富伦在捣鬼。那么皇上肯定也会猜到这层,只是嘴上不说罢了。这正好应了陈廷敬的料想:富伦他是参不倒的。
  • 陈廷敬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弟弟道:“廷统,我把话说到这里,你不肯听我的,迟早要吃亏!做官,你还没摸到门!”
  • 交人要稳,办事要稳,看风向尤其要稳。官场里最为难测的是风向,万不可稍闻风声就更换门庭。官场中人免不了各有门庭,可投人门下又难免荣损与共,福祸难料。陈廷敬不投任何门庭,这也是稳中要义。
  • 我只能做我做得到的事,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都做不了!”

  • 张英愣了愣,猛然抬起头,不知所云的样子,问:“你们说什么?” 明珠含蓄地笑笑,说:“张大人才是真聪明!”

  • 他很佩服张英的定性,可以成日半句话不说,只是低头抄抄写写。不是猛然间想起,几乎谁都会忘记南书房里面还有个张英。
  • 我说了,不等于说皇上是傻子吗?”
  • 您得夜里出去走走,有些事情白日里是办不好的!”
  • 皇上却似笑非笑地说道:“明珠,可别说得恭敬,做的是另外一套。说不定都是你们早设好的套子,只等着朕往里头钻啊!”
  • 张英回道:“启禀皇上,臣只说自己知道的话,只做自己分内的事!”

  • 我猜哪怕皇上也不会愿意为一个平常老头子,去查办几个大臣。”

  • 高士奇使劲摇着脑袋,道:“不不不,您不会。陈大人行事老成,不会因小失大,此其一也;皇上容不得任何人看破他有无能之处,陈大人就不敢以身犯险,此其二也。”

  • 皇上说:“朕时常告诫你们,居官以安静为要。息事宁人,天下太平!不要遇事便闹得鸡飞狗跳!”
  • 自古都把官场比作宦海。所谓海者,无风三尺浪。朕却以为,治国以安静平和为要,把官场弄得风高浪急,朕以为不妥。用人如器,扬长避短。你有你的长处,高士奇有高士奇的长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求全责备,则无人可用。

  • 人世间太多苦难和沉冤,他怎管得了!皇上蒙在鼓里,他没有办法去叫醒。他要再多嘴,只怕会惹得龙颜大怒。皇上平素目光如炬,怎么就看不出是非呢?
  • 大臣们以为妥当的事情,皇上虽是恩准,却未必就是皇上的意思。体会圣意,非常重要!”
  • 纳谏诚可贵,听言古所难
  • 陈廷敬私下想来,到底是自己的忍字功没到家。这回他若是忍住了,不管这闲事,也不会弄到这个地步。

  • 高士奇奏道,臣没有功名,皇上所赐“平安”二字就是臣的功名了。臣不求做大官发大财,只愿小心侍候皇上,求过终生平安。皇上听了,直说高士奇老实本分。
  • 不要为了整人去整人,整人不是为了自全,就是为了邀宠!
  • 张英说:“臣以为,陈廷敬话说得直了些,却未必没有道理。地方官员向百姓摊派,没有名目还得想方设法自立名目,如今朝廷给了他们名目,就怕他们愈发放肆了。”

  • 亡国只是江山改姓易主,读书人不必太看重了;重要的是亡天下,那就是道德沦丧,人如兽,人吃人。”
  • 陈廷敬把话都放在肚子里闷着,只拿眼睛管事儿。

  • 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睦邻。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良善。十三、戒匿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
  • 有些事情啊,太像真的了,肯定就是假的。

  • 皇上他也是人啊。告诉你,对付这京城里来的官呀,样子做得恭敬些,话说得好听些,就糊弄过去了!我们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 张英道:“臣说句罪该万死的话,别人都把皇上看成神了,臣却一直把皇上看成人。以人心度人心,事情就看得真切些,有话就敢说了。”

  • 果然,头只需轻轻磕在那金砖上,却嘭嘭作响。皇上从来没有听见陈廷敬把头磕得这么响过,他往炕上坐下,笑着道:“廷敬快坐下说话。”
  • 圣明之治,在于使人不敢生不仁之心,不敢行不义之事!

  • 凡是违背人之常情的胡言乱语,都是假仁假义!
  • 我哪里是对他无礼啊!我只是把被你们读书人弄得神乎其神的大道理,用百姓的话给说破了!

  • 皇上怒道:“朕不想多说!朕这回只是要你参他!你要识大体,顾大局!不参掉陈廷敬,听凭他蛊惑下去,要么就是朕收回大户统筹办法,让军饷无可着落,叫吴贼继续作恶!要么就是朕背上不听忠言的骂名,朕就是昏君!”

  • 张英这才明白,昨儿他替陈廷敬求情,皇上并不是不应允,而是不愿意说出来。皇上本是仁德宽厚的,有心宽恕陈廷敬,却不想把这个人情给别人去做。

  • 张英道:“皇上口谕,陈廷敬母李氏,温肃端仁,恺恻慈祥,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仙逝,朕甚为轸惜。赐茶二十盒、酒五十坛,以示慰问。钦此!”
  • 明珠望望高士奇,轻声笑道:“您在宫里白混这么多年,您真以为陈廷敬有罪?他根本就没罪!”明珠说罢,径自走开了。

  • 明珠笑道:“这就是咱皇上的英明之处。皇上得让你觉得自己有罪,然后赦免你的罪,你就更加服服帖帖,忠心耿耿!做皇上的,不怕冤枉好人。皇上冤枉了好人,最多是听信了奸臣谗言,坏的是奸臣,皇上还是好皇上。”

  • 向忠虽是低眉顺眼,语不高声,口气却很强硬。陈廷敬瞟了眼向忠,发现这人眉宇间透着股凶气。
  • 陈廷敬望望许达,觉得此人稍欠精明,任钱法监督只怕不妥。他同许达平日不太熟悉,只听说此君写得一笔好字。

  • 明珠哈哈大笑,说:“萨穆哈,光发脾气是没用的,你得学会没脾气。你我同事这么多年,几时见我发过脾气?索额图权倾一时,为什么栽了?”
  • 萨穆哈这回聪明了,说:“对对,让他多做事,事做得越多,麻烦就越多。他一出麻烦,我们就好办了!”

  • 可你要记住,有些事不妨先放在心里。”

  • 陈廷敬听了,惟有摇头而已。此等陋规,陈廷敬自然是知道的,他也收过人家送的各种孝敬。京城做官实是清苦,离开那些炭敬、冰敬、别敬、印结银等进项,日子是过不下去的。陈廷敬家还算殷实,并不指望别人送银子,但你若硬不收别人银子,在官场又难混得下去。不伸手问别人要银子,就已经是讲良心了。

  • 皇上叹息半日,连连摇头道:“不,朕宁愿冤死一个许达,也不能放弃朝廷的体面!”

  • 官场上的人,暗地里恨不得捅刀子,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 我们都是替朝廷当差的,哪里是萨穆哈大人让谁做什么官,他就做什么官!

  • 皇上心想陈廷敬倒是揣透了自己的心思,最要紧的是把宝泉局亏空补上,不必处置太多的人。
  • 我们身为人臣,只能尽力,不可强求。”
  • 凡事心里明白就得了,言语可要谨慎。
  • 陈廷敬说:“皇上这会儿还需要明珠,你参不动他!” 张鹏翮等摇头而笑,道:“我这个人的毛病,就是总忘记自己是替皇上当差!”

  • 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丹心老不迷。
  • 陈廷敬再次叩头谢恩,内心不禁惶恐起来。皇上今日多次讲到他的诗好,他怕别人心生嫉妒,日后不好做人。
  • 高士奇摇头道:“妇人之见!咱们这皇上呀,看起来好像是爱听谏言,其实凡事都自有主张。只有等他老人家真想拿掉索额图的时候,我再火上加油,方才有用。”

  • 刘传基痛哭流涕,悔恨交加,只道自己白读了几十年书。张汧也不觉落泪,道:“我今后哪怕想做个好官也做不成了!”

  • 天境平函,快千顷碧中,浅浅深深,画图得农桑景象。 云屏常峙,看万峰青处,浓浓淡淡,回环此楼阁规模。

  • 法之为法,要紧的是不让人犯法。”

  •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所谓微服私访都是假的!

  •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说不定心里恰恰装着天下事。
  • 古人亦曾为今人,何必厚古薄今呢?
  • 三餐不过米面一斤,一宿不过薄被七尺

  • 他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图在云南做些表面文章,等着升官,拍屁股走人!

  • 皇上拍案而起:“张汧该死!朕怎会要你冤枉他?朕只是要你说真话!陈廷敬是圣人、完人,那朕算什么?”
  • 凭着皇上的聪明,不会看不到他的忠心,可皇上为什么总要寻事儿整他呢?陈廷敬慢慢就想明白了,皇上并不是不相信王继文的贪,而是不想让臣工们背后说他昏。陈廷敬查出了王继文的贪行,恰好显得皇上不善识人。
  • 皇上这会儿其实并不想真把陈廷敬怎么样,只是想抓住他些把柄,别让他太自以为是了。大臣如果自比圣贤,想参谁就参谁,想保谁就保谁,不是个好事。识人如玉,毫无瑕疵,倒不像真的了,并不好看。

  • 陈廷敬私下却想,做官的贪利只是小贪,贪名贪权才是大贪。自古就有些清廉自许的官员,为了博取清名,为了做上大官,尽干些苛刻百姓的事。
  • 高士奇出身低贱,还是读过几句书。他在皇上面前,要是显得有学问,皇上会赏识他;要是显得粗俗,皇上因为他的出身也不会怪罪他;哪怕他有点儿小奸小坏,依皇上的宽厚也不会记在心里。

  • 陈廷敬又说:“君子光明磊落,从不伪装,偶有过失,容易被人察觉,故而君子看上去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小人善于掩饰,滴水不漏,看上去毫无瑕疵,故而小人一旦得宠,反而贪位长久,成为不倒翁。小人又善于揭人之短,显己之长,使人主对他信而不疑。故而自古有许多大奸大恶者,往往死后多年才被人看清面目。”

  • 朝中做官,没谁不希望皇上宠信的。可越得皇上宠信,处境也就越危险。如果他真因明珠罢官而取代之,不知会招来多少物议。
  • 。陈廷敬心里又暗忖,皇上兴许把身边大臣都看得很清楚,宠之辱之留之去之,只是因时因势而已。不知皇上到底如何看他陈廷敬呢。想到这一层,陈廷敬冷汗湿背。
  • 福寿两全,荣华永年!”

  • 高士奇哈哈笑道:“告诉你,不论谁当权,我都稳坐钓鱼船!”

  • 这桩事上陈廷敬确实对他有恩,可是大恩如仇啊!

  • 这些读书人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原本清清白白的,做官久了就难以自守。
  • 他做官也有几十年了,怎么就没明白道理呢?要紧的是自己救自己!王继文关到现在什么都不说,事情都是自己独自扛着,就连皇上已经知道的事他都不说。其实皇上也不想让他全说出来啊。
  • 皇上却打断高士奇的话,说:“好了,朕明白你们的忠心。陈廷敬说到避嫌,朕想也是有道理的。既然陈廷敬回家,徐乾学、高士奇也都回家吧,免得别人说朕厚此薄彼。”

  • 人事纷纷似弈棋,故山回首烂柯迟。古松流水幽寻后,清簟疏帘对坐时。旧罍沧桑初历乱,曙天星斗忽参差。只应万事推枰外,夜雨秋灯话后期。
  • 认真读书,认真做人,认真做官。
  • 他现在早想明白了,场面上的事情,总得给人面子,凡事还是得依礼而行。

  • 勤俭而富,仁义而贵。治家如此,治国也应如此。

  •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 西风起,黄叶坠。寒露降,北雁南飞。东篱边,赏菊饮酒游人醉。急煎煎砧声处处催,檐前的铁马声儿更悲。阳关衰草迷,独自佳人盼郎回。芭蕉雨,点点尽是离人泪。

  • 盛世藏古玩,乱世收黄金

  • 老胃病吃大蒜,好大的口气

  • 若依国法,可谓人人可参,少有幸免。可皇上会答应吗?我让皇上知道天下没几个清官了,我就完了;我让天下人知道大清没几个清官了,天下就完了。”
  • 徐乾学走后,陈廷敬闭目沉思,脑子里翻江倒海。刘相年那日告诉他徐乾学暗中派人索贿,他心里便有参徐之意。今日更见徐乾学野心勃勃,日后必成大奸,他肯定会深受其害。不如现在就把他参了。阿山之劣迹实在叫人难以忍受,陈廷敬想此人不除也必祸及到自己。刘相年是他当年推举的廉吏,如果让阿山密参刘相年得逞,陈廷敬就有失察滥举之嫌。高士奇也不能再容忍,却用不着陈廷敬去参他,索额图自会收拾他的。陈廷敬思来想去,决意自己不必出面,只叫刘相年参人。刘相年已身负诸罪,又是个豁得出去的人,他拼死一搏或许还可自救。

  • 刘相年走了,陈廷敬本想躺一会儿,却没有半丝睡意。他想自己躲在后头密谋连环参人,是否太狠了些?狠就狠吧,这狠字是逼出来的。倘若再不下狠手,国无宁日,自己日后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 好在自己没有露面,既可避祸,又能暗中助人。
  • 你若不是别有用意,为什么要写密信给督抚们?他们是朝廷命官,只需按朕的旨意办事即可,用得着你写密信吗?什么好生接驾!你说得再轻描淡写,督抚们也会琢磨出你的深意来!
  • “高士奇进呈假古董,臣的确有所察觉。但臣又想高士奇是玩古行家,臣只是一知半解,也怕自己弄错了,倒冤枉了他,便一直把这事放在心里。臣反过来又想,不过就是些假字画假瓷瓶,误不了国也误不了君,何必为此伤了君臣和气,就由他去了。臣未能及时禀奏皇上,请治罪!”

  • 皇上并不生气,便把梅可君和紫玉留下了。
  • 陈廷敬便替刘相年谢了恩,并不多言。皇上心想陈廷敬密访几个月,沿路官员行状尽悉掌握,他只是如实密奏见闻,却不见他参人。可见陈廷敬确实老成了,大不像往日心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倘若见错参人,难题到底都是出给朕的,朕又怎能把有毛病的官员都斥退了?辅国安邦之相,就需像陈廷敬这般。皇上哪里知道,这回大臣们参来参去,都是陈廷敬一手谋划!

  • 皇上点头良久,道:“廷敬,你这话倒让朕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鸟是如此,人与人更是如此,相互信任,不存机心,自然万象祥和,天下太平。”
  • 横经召视草,记事翼鸿毛。礼义传家训,清新授紫毫。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何似升平相,开怀宫锦袍。
  • 月媛便道:“您累得要死,自己以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别人看着却是贪权恋位,一手遮天。”

  • “廷敬,您以为皇上信任您,就什么话都可以说了。下面上折子先要说些漂亮话,皇上也知道那是没有意思的,可人家皇上爱听,您不让他听去?真不让下面说了,到时候皇上想听都听不到了,说不定下面就真不把皇上当回事了。
  • “臣的老家产枣,臣小时候吃枣,专爱挑红得漂亮的吃,哪知越是红得漂亮的,里头却已烂了。原来早有虫子钻到里头,把肉都吃光了。臣便明白一个道理,越是里头烂掉了的枣子,外头越是红得光鲜!”
  • 十九年中被恩遇,承颜往往亲缣素。画箑去章喜绝伦,凉秋未敢嗟迟暮。丹青自古谁良臣?终始君恩有几人?便蕃荣宠今如此,恐惧独立持其身。
  • 您耳朵聋了是福气!耳根清净,没灾没病!您会长命百岁的!”
  • 皇上两眼含泪,道:“陈廷敬供奉朝廷四十九年,兢兢业业,颇有建树。而今患有耳疾,上奏乞归。朕实有不舍。然陈廷敬归林之意已决,朕只好忍痛割爱,准予陈廷敬原品休致,回家颐养天年!”
  • 当年卫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字,最后又被逼出一个“狠”字,亏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若不是这一“隐”字,他哪能全身而退?迟早要赴明珠和索额图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