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王宇

赞誉

  • 处在抑郁中的人甚至会忘记生活本身的样子,但没有经历过抑郁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 我觉得这世界是温暖的,就是因为即使看到了最残破的风景后,仍然有着一颗温暖的心的人。
  • 我感觉我就是对自己太理想化了,以至于希望所有的人对我肯定。

推荐序一

  •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 罗洛·梅在讲课的时候,会关注那些坐在角落里认真倾听,却不大说话的学生。有机会的时候,他会要求这样的学生出来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发现这些学生的想法总是非同一般。在他看来,这样的人可能会成为更好的心理治疗师。
  • 一个人有了活着的理由,就可以承受生活的任何境遇。

推荐序二

  • 当我深陷抑郁的时候,并不知道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一直支撑我活下去的动力除了不忍放弃对亲人的爱,还有就是我对抑郁的憎恨。
  •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我、靠近我,更别说同病相怜了。
  • 当时我一直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我没有学历,并幻想着有了学历,就会结束这一切的磨难。但后来我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历,而在于我一直没有接受我自己。
  •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推荐序三

  • “人类所有的想法和人类所有的行为,不是出于爱,便是由于怕。”
  • 当然,无论是咨询师还是书籍,最能给予你力量的只有你自己。只有当毛毛虫产生了飞的欲望的时候,它才有可能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第1章 抑郁人生

  • 当一个人没有在内心中真正接受真实的自己,只是逼着自己表演得完美,只是用成功来包装自己的时候,这种脆弱的“自信”总会在某一天破碎。
  • 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

滑落的青春

  • 人生真的有太多的遗憾,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都已经成了一种无法改变的记忆。当这一切远去,我只是痛恨在本该享受美好的时候我却经历了抑郁,在本该滋润在纯真的友谊与爱情之中的时候,我却深陷痛苦。

困兽之斗

  • 也有那么几次,抑郁好像被我战胜了,之后我就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思维也变得敏捷了,就好像通往快乐和自信的门突然被我打开了。这时,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完全没有任何障碍。我因此变得很兴奋,尽情地享受每一分和每一秒,因为真正的我终于回来了……好景不长,几个小时后这扇门又被关闭了,我又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当中……越是这样,我越无法平静,越无法面对现实中这个无能、蠢笨、消沉的自己……
  • 如果“心魔”没有离开,我永远无法找回内心的宁静。
  • 当晚回家的时候外面正好下着雪,看着雪花纷纷落下,我心里一酸竟落下泪来。只感觉自己对不起妈妈——学习学不好,连最简单、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真的怀疑自己还能做点什么,怀疑自己是否可以独自生存……

“最后的晚餐”

  • 死亡会让人突然长大。在本该青春年少的岁月,我却在心里不断地思索活着的意义,人为何而活?死了会如何?我死了会有人为我哭泣吗
  • 自杀是一种选择,但自杀却是一种不可逆的选择。

死亡的诱惑

  • 真的很羡慕他们,在车上他们讲起当兵时候的经历,也谈起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想到我自己,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人家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我却只有绝望相随。
  • 如果我坚持下去,即便是痛苦的、抑郁的、绝望的,总还会有一个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快乐,那就是我的母亲。所以,即使是痛苦的人生对我而言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份痛苦可以换来妈妈的快乐与幸福。
  • 没死成,还得好好活着,因为有爱让我牵挂!

因为有爱

  • 即便是痛苦的人生也可以在痛苦中找到活着的意义。
  • 人,爱一个人一时容易,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一个人。
  • 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挣钱,没偷没抢,依然很光荣。
  • 不过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来自他人的一点尊重和一点鼓励,都会变得如此刻骨铭心。
  •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一个以逃避来解决问题的人;一个过于在意别人态度的人;一个不敢面对失败、否定、挫折的人;一个不相信自己是值得爱的人;一个只会自怨自艾,而不敢勇敢追求的人……怎么会,怎么能,被他人所爱,和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连接?

渐见光明

  • “有一天会好起来的!”这个遥远的希望不知道伴随了我多少个日日夜夜。有时这句话缥缈得像露珠一样,阳光一出来就很快地消失了。那时我怕阳光,阳光意味着一天的开始,而我又要经历内心的折磨,绝望的煎熬。晚上,虽然黑暗,却可以静静思考,独自舔舐白天留下的伤口。
  • 他们正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的时候,我却在与自己抗争,这是何等的命运,何等的不公!
  • 北大六院是一所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专科医院

新的生活

  • 生活还在继续,抑郁也如影随形。
  • 走出抑郁的第一步是要积极起来,要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哪怕一丝丝快乐的事情,不要因为体验不到快乐而逃避生活,即使只能体验到一点点快乐也值得,因为快乐就像储蓄,需要积累,而不是突然变得快乐。并且要从小的进步中鼓励自己,而不是期望自己一下子取得一个很大的成功才能肯定自己。
  • 也许陷入抑郁就是因为自己过于挑剔自己和贬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造成的吧,总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相比较,没有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没有发现那个想象的自己其实不存在,还一味地用理想中的标准苛责现实中的自己。
  • 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感觉自己很差,很失败,也不意味着自己真的如此。感觉也会犯错误,不要一味地相信这种失败感及无能感,感觉需要事实来证明,而不是一味地去认同。
  • 作为一个人,你并不需要用“大成功”证明自己,很多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否则,成功对你而言将是一条艰险的道路,因为在未开始之前,你已经把自己打败了。并且作为一个人也无需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无需各个方面都出色才能接纳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这不能成为否定自己的理由。

勇往直前

  • 抑郁会成为一个人逃避现实的理由——我现在抑郁,所以不要努力了,一切等我好了再说吧。因为抑郁,我错过与放弃了学业、友谊、爱情、梦想……不能再逃避了,不能再幻想了,不能再继续用“等我好了,一切都将不同”来自欺了,我必须面对现实的人生,去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 我可以允许自己失败,却不允许自己中途放弃,因为怯懦和退缩已经让我丧失了太多的美好,即使是失败也总比逃避要好。
  • 也正是因为那时的努力,那时“鲁莽”的勇气,才使我在以后的人生中没有再次错过和我真正情投意合的人。

真实的生活

  • 抑郁的程度与幻想的深度成正比,只有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在维系一个本不存在的“乌托邦”,并从幻想的世界中走出来,才能停止这无休止的内心中的挣扎!
  • 生活本来就是充满艰辛与困惑的旅程
  • 就算你对别人好,把别人当作朋友,也总会有受到伤害和欺骗的时候,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因此就不交朋友,毕竟当你和别人以诚相待、真心相处的时候,就算受到伤害,最起码你做到了“问心无愧”。

尾声:蜕变

  • 苦难会让人变得坚忍,苦难会让人变得成熟,苦难会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苦难会让人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 治疗抑郁的过程正是善待自己,关爱自己的一个过程。
  • 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总是有着无限的诱惑。
  • 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抑郁还有什么好处,但当我真正趟过抑郁这条河后才发现,原来抑郁也和其他生活中的磨难一样,如果打不倒你,将会使你更坚强。现在我已经不再伤感抑郁改变了我的人生,反而庆幸抑郁曾经流淌过我的生命……

第2章 抑郁的初步治疗

  • 在各种心理疾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相对比较高,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或正在经受抑郁的折磨。而我国目前在治疗方面更多的是以药物为主,缺乏对患者人性的关怀及对抑郁深入的分析,所以导致了比较高的复发率。
  • 抑郁的核心症状是:缺乏快乐。更确切地说是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过去可以让我们开心的事情,现在却无法激发我们的兴趣,越想摆脱这种状态却陷得越深,无力自拔。

情绪

  • 情绪仅仅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晴雨表”,通过对情绪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通过“需要”我们就可以慢慢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

思维

  • 一个人情绪不佳,就比较容易把他人没有恶意的玩笑解读为是对自己的否定,而不会理智地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
  • 通过改变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绪状态,当我们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可怜虫,一个无能的人的时候,抑郁才能慢慢地离我们而去。

行为

  • 要走出抑郁,就要打破这种因抑郁而改变了的行为方式,治疗抑郁首先要改变生活,努力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是战胜抑郁的第一步。

想象

  • 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抑郁的状态下我们的想象力会进一步被激发。这时,我们好像成了生活的导演,凡事都会往坏处想,而且还会想得特别具体、生动——我们会想象自己是如何失败的,是如何被别人拒绝的,是如何表现得糟糕。这些悲观的“剧情”,让我们变得更加不自信,并且也害怕幻想中的情节在现实中上演。虽然我们极力避免,并试图让自己往好的地方想,但就是无法做到,也无法真正感到放松。
  • 梦与幻想也会暴露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与冲突。

生理

  • 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它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

抑郁的诊断

  • 按照美国精神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一个人只要连续两周出现下列可能症状中的5项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患有“主导型抑郁症”。 1.情绪低落。 2.快乐明显减少。 (以上两者至少居其一) 3.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至少减轻5%。 4.睡眠障碍。 5.易激惹或情绪郁闷。 6.精力不佳,每天疲惫不堪。 7.无价值感,缺乏信心,有负罪感。 8.注意力难以集中。 9.常想到死或自杀。 (至少有其中四种以上症状)

遗传因素

  • 第一种可能性是某些人天生具有抑郁的易感性。

成长经历

  • 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家庭中长大,或者就算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却经常以苛责的方式来表现“爱”,那么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生活信念

  • 人一旦形成了某种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及世界的方式就很难改变,以后也会倾向于用这种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人及事物,即使环境改变了,也很难改变其固有的观念。

内在驱力

  • 当他无法继续满足这股内在驱力的要求时,他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恐惧或抑郁之中。所以当我们的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发现并了解这个内心深处的自我。只有了解并摒弃这股控制我们的内在驱力,才能真正从症状中解脱出来。

刺激事件

  • 患有抑郁的人,不是被生活中的刺激事件所打倒,而是被这些事情对他而言的意义所打倒。

社会文化

  • 社会文化虽然制约着我们,却不决定着我们,真正决定我们的依然是我们的“心”。
  • 当一些人抱着错误的价值观不放的时候,就很容易在社会文化当中找寻支持自己的理由和证据

如何治疗抑郁

  • 因为抑郁的典型症状就是绝望感,而这种绝望感会让我们看不到希望,而很难有持之以恒的动力。也有一些患者缺乏改变的动力、勇气与意志,并且无法忍受治疗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及艰辛,在没有成功之前就放弃了,或只是观望而不尽全力,不去面对自己的恐惧。这成了很多抑郁患者无法被治愈的重要原因。

初步治疗

  • 即使你恐惧与人交往,恐惧面对生活,你也要鼓起勇气去面对你所恐惧、你所逃避的。
  • 但不要对自己绝望,不要对未来绝望,因为成功来自在绝望中的坚持。

我们如何做

  • 快乐和幸福来自于“投入”,当我们把自己投身于爱、工作、创造之中的时候,快乐自然会来。当我们过于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而忽略了外在世界,快乐将离我们而去。

放松方法之一:走路时的放松术

  • 放松方法之一:走路时的放松术

放松方法之二:冥想放松术

  • 放松方法之二:冥想放松术

放松方法之三:呼吸放松法

  • 放松方法之三:呼吸放松法

放松方法之四:顺其自然

  • 放松方法之四:顺其自然

情绪的ABC理论

  • 情绪来自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了解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才能理解自己的情绪。
  •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受到“物”的困扰,而是受到对“物”的态度的困扰。

我们的思维容易犯哪些错误

  • 其实问题不在于抑郁,而在于他一味地逼着自己达到幻想中的成功,才无法接受现实中的自己。

情绪化推理

  • 感觉不代表事实,也不代表你自己。

草率下结论

  • 如果一个人对我们不够热情,在抑郁的状态下,我们就很容易把这种情况解读为他人讨厌自己,或自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而忽视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也许今天他的心情不好,或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而与我无关。

以偏赅全

  • 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够肯定的时候,就很容易根据外在的一些细微线索,得出对自己整个人全盘否定的结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时候,也就很容易把别人的一些小的忽视和否定当成彼此关系的危机,甚至是结束。

非黑即白

  • 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高峰也有低谷,同时也是一段充满艰辛的旅程。

自我中心

  • 以为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是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或坚持认为他人应该遵守与自己相同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

责任内化

  • 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还表现为责任内化,即把一切责任和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就算自己没有错,也能做到“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不能理智地评价是非曲直。

过滤积极评价

  • 摆脱这种思维倾向的关键在于:要让自己慢慢相信,也许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只不过是我们太关注自己不够好及失败之处,过滤掉了我们的成功及来自于他人的积极评价。

贴标签

  • 但人生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就算过去我们被父母否定,就算过去有过失败和不如意,这些也仅仅意味着过去,过去的失败不代表现在,也无法决定未来。不要给自己贴上一个极端的标签,因为这会削弱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对未来的消极预期

  • 有时,我们会无意中成为自己的“导演”,经常会陷入自己编导的“剧情”当中。
  • 所以不要陷入这种自我编制的陷阱当中,也许一切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

如何找到负性思维

  • 当我们受到负面情绪困扰,或经历了一些令我们沮丧的事件时,就可以在方便的时候,把当时大脑中的想法记录下来。要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进行这种思维的记录,坚持记录是自我了解的第一步,从中可以发现我们被哪些想法所束缚。

如果情绪可以讲话它将对我说些什么

  • 有时情绪的变化好像无缘无故,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明显的情绪变化,却不知道情绪波动因何而起。
  • 试着倾听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情绪,也许你会发现,情绪的变化并不是从天而降,不总是无理取闹,也不是无法了解的。从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伤口”,找到这些“痛处”,才能为下一步“疗伤”做好准备。

通过“问题”了解自己

  • 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人会如何看待我?这件事对我的未来有何影响?

学会感觉

  • 你最好每天在同一时间写日记。不要限制你的思想和感觉,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每周翻阅一遍你写的东西,设法总结出你的感觉模式。”

理性思维

  • 理性思维具有喜欢检验和验证,不愿受情绪影响而草率下结论的特点。

用“心”改变

  • 用心,意味着要培养对自己的爱心、同情心、耐心及悟性。改变自己除了方法,更重要的就是一种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爱与接纳。
  • 走出抑郁也是学会如何同自己相处,学会如何爱自己的一个过程。当自己跌倒的时候,我们要搀扶自己一把;当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鼓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自己没有那么差;当全世界都抛弃你的时候,你要成为那个最后还爱着自己的人,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尝试;给自己勇气,让自己前行……
  • 人的价值不是来自于把所有事情做得出色,而在于在自己可以做得好的事情上的努力。

实践验证

  • 不跳入水中,是永远无法学会游泳的。人生就是一场冒险,如果不冒任何风险的话,生活也就注定没有光彩。

挑战负性思维的其他方法

  • 信息卡技术:准备一些卡片,把我们经常出现的负性思维写到卡片上,并写上对这种负性思维的挑战。当我们又陷入某种负性思维的时候,就可以用卡片上的内容帮助我们摆脱负性思维的困扰。
  • 不要对他人提出过高的要求,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

敢于冒险

  • 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从可以努力的地方开始努力。接受挑战,给自己机会去尝试,去面对未知。
  • 所以,当我们可以面对最坏的结果,敢于面对失败和不如意,不再仅仅把成功当成唯一可接受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自由和自信。

第3章 抑郁的深入分析

  • 但我们必须反思这种追求的内在动力,是发自对事物本身的热爱,还是出于恐惧与逃避现实的努力。
  • 放弃幻想中的完美,放弃病态的追求,接受现实与现实中的自己,而不是一味把自己变成理想中的样子;接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局限性,而不是活在对幻想的追求及对现实的逃避当中。

探究完美主义

  • 人生没有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这就是生活。我们要带着不完美走进这不完美的生活,而不要期待把自己变得完美才开始生活。因为那一刻永远也不会到来。
  • 抑郁仅仅是一种对无法达到理想中自己与理想中生活的一种绝望。
  • 理想化自我的来源在于:创伤性经历与维系优越感。

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完美主义”

  • 创伤性经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长中点滴的负性经历积累导致的创伤;另一种是突发性事件导致的创伤。
  • 理想化自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其实是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

维系优越感导致的“完美主义”

  • 抑郁其实仅仅是: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挣扎。

完美主义的表现

  • 正常的需求表现为,对自己喜爱的事情上的追求,而这种喜爱是一种真我的需求,而病态的表现为对结果的固执追求。
  • 越是对小概率事件恐惧,越表明了一个人的病态要求有多强烈;越是要求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越害怕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 焦虑蕴涵的意义在于:害怕自己犯错误、做错事、说错话,并且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无法原谅自己。
  • 但他总有一天要意识到:一味逼着自己达到其“应该”才是一切痛苦与悲剧的根源。

自卑与自负

  • 他的自卑来自于现实中的自己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样子,而自负是因为在幻想的世界中他是完美的,独一无二的。
  • 无论病态自负者还是病态自卑者,其根源都在于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只不过是外在表现有所不同而已。

放弃:逃避生活

  •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 试图用逃避来解决内心中的冲突,只能让内心中的“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因为,逃避的是现实,维系的是幻想,两个自我的战争会因此更加激烈与不可调和。当两个自我的战争无法停息,所有试图消灭真我的努力都无法奏效,所有试图达到理想化自我的尝试都以失败为告终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强烈的自恨:自残与轻生。

自残与轻生:深深的自恨

  • 所以停止这场战争的关键点在于战略思路的转变: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寻求,接纳真我。

迷失自我

  •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自己所爱的人已足够,又何必奢望太多?所以大多数时候它是平静的,它不必表演得完美,不必刻意去赢得他人的肯定与关注。

如何摆脱完美主义

  • 治愈的关键在于接纳真我,摒弃理想化自我,停止两个自我的战争。
  • 病态自卑者难以停止内心挣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难以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追求;二是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
  • 因为失败而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的时候,要试着温柔地告诉自己:这个世上没有永远成功的人;当被人拒绝与否定的时候,要坚定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现实,没人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当自己不够完美的时候,要平静地对自己说:完美仅仅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要放弃幻想回归现实,现实本无完美,不要因为幻想而否定现实中的自己……

现实:敢于面对不再逃避

  • 面对自己需要去面对的,是一种人生的责任,而非达到病态要求的手段。
  • 面对不是维系自负的手段,仅仅是做人的基本责任。

不再“表演”,活出真实的自己

  • 不再“表演”,活出真实的自己
  • 去“伪”才能存“真”——当我们不再为荣誉而战,当我们不再刻意表演得完美,当我们不再做一个“圣洁”与“完美”的人的时候,真实的自我就会慢慢浮现。这时,我们才能自然、放松地去做事,去做人,而不是被逼迫。

纯真之心:不再为荣誉而活

  • 他从事某种职业,更多的不是出自对该职业本身的热爱,而是这种职业可以有更高的收入,能给他带来更多的面子;他喜欢某人,并努力和他成为朋友或恋人,也许不是出自对这个人本身的爱,而是这个人足够“闪亮”而已。
  •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爱着自己喜爱的人,就算没有比别人更出色,就算没有变得与众不同也是幸福的——幸福来自于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的满足感,而非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战略方针”的改变

  • 问题不在于抑郁,而在于我一直把抑郁当成无法达成理想化自我的屏障,才会陷入自设的旋涡当中。
  • 当我们过于关注症状,就会忽视了问题的实质;当我们急于想消灭症状,就会失去自我了解的可能。
  • 我们要反思,为何自己会把这一切当成症状。当我们试图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并因此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时候,才能真正地理解、真正地接纳症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真实的人。

“知道”不等于“领悟”

  • 所以在治疗上,真正难的不是缺少分析与方法,而是放弃病态幻想与欲求的勇气和力量。
  • 只有“真心实意”摒弃病态的自负,而不是把“知道”当成一种除去症状的手段,才能真正从死亡焦虑中解脱,才能真正的活。
  • 一些患者总是说:我什么都明白,但就是无法从症状(焦虑、抑郁、恐惧)中走出来。其实他仅仅是嘴上“明白”,心里依然“糊涂”。
  • 其实他没有反思,症状仅仅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或是愿望没有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的挣扎。
  • 不能真正领悟“放下”,不能放弃内心深处的“贪婪”,仅仅是选择“知道”,就无法停止内心中的战争,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治愈。当我们可以识破自己的谎言,当我们可以看清症状的真相,当我们可以卸下伪装,当我们能够真正领悟“放下”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活得真实,并可获得真正的治愈。

案例:一位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

  •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彻底走出抑郁,但在“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的鼓励下,我依然在不懈努力。过去在痛苦中挣扎,绝望中坚持,恐惧中沮丧……这些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过程。但不管怎样,我知道,我需要慢慢地学会爱自己!
  • 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敢于丢人,敢于表现得不好,敢于失败,敢于被他人否定,敢于把不完美之处暴露在他人面前;敢于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一直在表演完美或模仿他人……只有活得真实、面对现实,才能一点一点地从“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的理想国中走出来,才能脚踏实地地活出真实的自我。

别人都看不起我

  • 当我们陷入抑郁的时候会变得敏感,即使他人中性的言语或态度也会刺痛我们,很容易被我们解读为是对自己的一种轻视或否定。
  • 当一个人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及不完美之处时就会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接着就会认为别人也如此看待他。
  • 我们要认识到,他人没有义务那样对你。别人对你好,是心意,没有像你期待的那样对待你是别人的本分。

一切都是我的错

  • 在抑郁的状态下,患者很容易把问题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即使自己没有错,也总是责怪自己不好。
  • “一切都是我的错!”其实反映了对现实中的自我的否定与排斥,同时也反映了通过改正自己所有的“错”,就能够让所有人都接纳及喜爱的追求。
  • 自我否定与责任内化,经常以“内疚”和“自责”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从现实角度来讲,他并没有错,却总是无法原谅自己。
  • 这样总归不至于让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在现实面前崩溃,总还可以用负罪感来维系幻想中自己完美的形象。

挥之不去的“伪装感”

  • 这种伪装感有时来自三个方面:表演的需要、自我贬损、完美主义。
  • 感觉自己虚伪,并不代表我就是一个虚伪的人,毕竟感觉不代表现实。感觉是用来分析的,而不是用来全盘接受的。重点是要发现这种感觉来自哪里,而不是因此而否定自己。

无法停止的“愤怒”

  • 对自己愤怒产生于自恨。因此,这使人看不清事实的真相,辨不清什么时候应该发火,而什么时候要学会忍受,只会一味地苛责自己,认为自己无能。
  • 愤怒本来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情感,但因为理想化自我的存在,患者往往会陷入到自设的旋涡中——愤怒不是被扩大化,就是被压抑

社会比较:我是一个失败者

  • 毕竟人生重要的不是进行这种无意义的比较,而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快乐仅仅来自于超越他人,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获得幸福,毕竟你总会被他人超越。当我们把快乐完全寄托于事情的结果,我们就无法真正从过程中获得快乐。
  • 为了求胜,他会放大化自己的优点;为了求全,他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自卑,结果他就在自卑与自负间摇摆不定。

我找不到朋友!

  • 他要不就是因为过于自卑,而不能和别人平等相处,要不就是过于自负,而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爱与性

  • 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百分百纯洁,任何情感都包含“杂质”,比如虽然父母之爱是一种伟大的爱,但其中也不乏养儿防老的需要,或把子女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父母之爱尚且不是百分百无私,爱情就更容易包含其他“杂质”了。
  • 当“条件”凌驾于“爱”之上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来评估我们爱的到底是对方,还是仅仅是利用对方的“条件”来维系自己病态的自负。

第5章 抑郁与工作

  • 当我们被“上进心”搞得疲于奔命的时候,要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何一定要有上进心?我一直在追求什么?它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发现“上进心”背后隐藏的东西,比一味地追求“上进心”要来得好。

学校与工作的选择

  • 如果他没有考上理想大学,那么就会逼着自己考研,通过考研来“一雪前耻”。
  • 当我们不再逼着自己一定要达到怎样的结果的时候,我们真实的需要和渴求才能慢慢地浮现。

工作中的完美主义

  • 只不过是因为他一直在追求绝对不犯错误,所以,万分之一错误及失败的可能性都会令他恐惧。连“可能性”都无法面对,就意味着一个人自负到极致。
  • 我们要学会面对失败及不完美之处,毕竟这就是生活;我们也要放弃病态的“认真”,毕竟这仅仅是维系自负的手段。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 快乐来自于是否满足于拥有,而不是拥有的是否足够多。
  • 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对真我的接纳,而不是在各个方面都胜过别人,所以他一直在寻找的“自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信。

工作为了什么

  •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将一个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 工作其实是为了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生命的潜能、做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第6章 与抑郁有关的具体问题

  • 每个人都有患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可能,但没有必要因为这种可能就葬送了自己的生活。所以要投入到当下的生活,而不是焦虑或辩论自己是不是抑郁,因为真正的抑郁无需辩论,而一直在辩论则属于强迫及焦虑的范畴。

亲人可以做点什么

  • 如果是无意中把孩子当成炫耀或完成自己未完成心愿的工具,那么请让他成为他自己,去追求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 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 “做人”的遗传,比生理的遗传更可怕。
  • 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也要成为那最后还爱自己的人。因为爱没有条件,并且为了爱,也值得奋力走出抑郁,也值得在苦难中继续前行。

关于心理治疗

  • 首先心理治疗要涉及了解、分析、领悟、改变等几个环节,其中还包含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作”。
  • 治疗是回归真我,而不是达到理想化自我。

后记:找回自我的旅程

  •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