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套装版)

孙皓晖

  • “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特征: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专制统治或高度集权(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

  • 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汇成澎湃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华、成熟的枢纽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文化文明,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将永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这便是原生文明。

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

  • 非常时期的权力对抗,最见真章的就是看谁握有重兵。

第一章 六国谋秦

  • 时人眼里的七大国——魏、楚、齐、赵、燕、韩、秦,其中唯有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号老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脉延续六百余年竟未失政。另外六国,楚国是蛮夷部族自立为诸侯国,西周第三代天子周康王才予以正式册封,迄今五百年历史。秦国是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册封的诸侯,迄今三百多年。现下的齐国也不是周武王分封的老齐国,那个齐国的君主是姜姓,第一任国君是赫赫有名的姜尚,世人称为“姜齐”。目下这个齐国,是老齐国的田姓大臣田乞在势力坐大时杀掉了姜姓国君,田乞自立为国君,至今已经传了六代,世人称为“田齐”,时下也就一百多年。魏赵韩三国,原是老牌诸侯晋国的三家大臣,势力坐大后,三家共同瓜分了晋国。周威烈王于魏文侯四十三年不得不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国,迄今不过四十余年。这就是说,七大国中,有四个是新世族夺权建立的——齐魏赵韩;一个是山高水远先自立而后被王室认可的——楚;只有燕秦两国是正式册封立国而一脉相延的诸侯国。燕国是西周的开国诸侯,秦国是东周的开国诸侯,燕国比秦国恰恰老了整整一个时代。

第二章 国耻昭昭

  • 刚毅木讷,可成大器。”
  • 这可是两个最要紧的命脉权力。周王室将这一职务的大臣叫做“司土”,后来称为司徒,是与司马(掌兵)、司空(掌工程)、司寇(掌刑)并列的重臣。
  • 只要有一个人没讲话,秦孝公就不会讲出自己的想法,他要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决策建立在臣下主张的基础上,如果臣下阐述充分,他自己宁可不说而全盘采纳。新君即位,要大臣们齐心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推行自己的主张。
  • 秦地谚云,云向西,水滴滴。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第三章 安邑风云

  • 一则,魏王即位以来好大喜功,不务国本,醉心炫耀国力。如此国君,对魏国衰退并无洞察,对治国人才,也不会有渴求之心。二则,魏国官场腐败过甚,实力竞争之正气消弭,趋势逢迎之邪气上涨。魏王被腐败奢靡浸淫,如何能超拔起用一个小小中庶子?三则,上将军庞涓已经成为魏王的股肱重臣,他的战功,使魏国朝野已经被表面强盛所迷醉。连同魏王,没有人会想到魏国的实力正在日渐萎缩,更没有人想到魏国需要第二次变法,第二次登攀。时势如此,魏国如何能急迫求贤?
  • 本领才具这种东西,凭它谋生那是绰绰有余,凭它建功立业也可能大有可为,唯独要凭它在官场周旋,那可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 薛烛是春秋末期越国闻名的相剑大师。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后,寻觅搜求天下名剑十二口,请来薛烛评定真伪等次。十二名剑并列于大厅剑架,薛烛一路走过,便指出其中五口是后来铸剑师仿制。经越国铸剑师开剑公议,证实薛烛所言无差。一时间,薛烛相剑名闻天下,称为剑器神相。
  • 诸子百家,务虚论理者多,经世致用者少;怀古念旧者多,推动时势者少;纠缠细目者多,紧扣大要者少。
  • 势无虚势,地无实地。以势取地,势涨地扩,就地取地,地缩势衰。
  • 人间诸象,天地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吏围,吏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造物最终又被天地万物芸芸众生之精神围。围之愈广,其势愈大。势大围大,围大势大。此为棋道,亦是天道人道。棋道圣手,以围地为目标,然必以取势为根基。子子枢要,方可成势。势坚则围地,势弱则地断。若方才之棋,若‘秦国’处处与‘魏国’纠结缠斗,‘秦国’则难以支撑。若以势围地,势地相生,则‘秦国’自胜。因由何在?棋若无势,犹国家无法度架构也。棋若有势,则子子有序,若民有法可依,兵有营规可循也。圣手治棋,犹明君治国,名将治军也。”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 交交黄鸟 止于棘谁从穆公 子车奄息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 止于桑谁从穆公 子车仲行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 止于楚谁从穆公 子车虎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 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子时起点,正是夜半;鸡鸣开始为丑时,黎明平旦为寅时,太阳初升为卯时,早饭时节为辰时,日上半天为巳时,日中为午时,日偏西方为未时,再饭为申时,日落西山为酉时,初夜为戌时,人定入睡为亥时。
  • 不移,不易,不离,不弃。
  • 为商之人,其智不足以通权变,勇不足以任决断,仁不足以明取予,强不足以有所守,虽欲学我术,终不告之也。
  • 求贤令国人列国贤士宾客: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国人宾客贤士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 卫鞅浩然一叹:“鞅虽书剑漂泊,然绝不为安身立命谋官入仕矣!生平之志,为国立制,为民做法。寥寥军务,何堪所学?”傲岸之气,盈然而出。
  • 日月如梭 人生如梦流光易逝 功业难成大风有隧 大道相通何堪书剑 歧路匆匆国有难也 念其良工鹦其鸣也 求其友声
  • 为君者有‘正’字,哪有个‘纯’字?何况味道纵然有偏,只要能强国,何能不用?
  • 国无律法则国自乱,庙堂无治则吏自贪。

第五章 卫鞅入秦

  • 深刻的思虑是孤独的审视所产生的,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
  • 七月流火 过我山陵女儿耕织 男儿作兵有功无赏 有田无耕有荒无救 有年无成悠悠上天 忘我苍生

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中卷

  • 计国事者,当审权量。说人主者,当审君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士虽有圣智,非揣摩细究,真情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说之法也。错其人,勿与语。此,名士择君之道。慎之,慎之。
  • 大凡稀世珍奇,绝不可轻易示人。首要大计,在于选择目光如炬的识货之人,此所谓货卖识家也。试探买家之上乘法则,先示劣货,后出珍奇,如此则百不差一。
  • 何谓国力?其一,人口众多,民家富庶,田业兴旺。其二,国库充盈,财货粮食经得起连年大战与天灾饥荒之消耗。其三,民众与国府同心,举国凝聚如臂使指。其四,法令稳定,国内无动荡人祸。其五,甲兵强盛,铁骑精良。有此五者,方堪称强国。

第七章 瓦釜雷鸣

  • 政治如同用兵,有时候也是一种“诡道”,需要权谋机变,胜利是唯一的目标。关键时刻制造扑朔迷离的局面,从而迷惑潜在的敌人,是度过危机的高明谋略。但是,制造扑朔迷离的权力拥有者自己却需要极度的清醒,绝不能陷入自己制造的迷雾之中。归根结底,政治的胜负是需要实力较量的。

第八章 政侠发难

  • 陈仓河谷兮渭水之阳养育斯人兮慰我肝肠女桑柘桑兮齐我百物禾田菜园兮做我谷仓淙淙流水兮琴声泱泱山月皎洁兮与诉衷肠松涛呜咽兮入我梦乡青灯黄卷兮流我时光今欲别去兮谁为惆怅女儿依依兮恋我陈仓恋我陈仓兮永莫相忘衣食父母兮山高水长

第九章 霹雳手段

  • 人强则硬,国强则霸,学强则横。

第十章 蒹葭苍苍

  • 鞅,我比你更懂得你的心。我用生命与灵魂在抚摸它,用我的痴爱之心在感知它,熟悉它的一沟一壑一平一凹。鞅,你是天生的铁腕执政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而生的。你的血液中奔流着有为权臣的无尽激情,你的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你可以为了自己的治国信念去做牺牲,而无怨无悔。你的超人品性,注定了你更适合于创造烈烈伟业,而不是隐居田园,去谱写生生死死如歌如泣的情爱奇迹。你不是陶朱公范蠡,你缺乏散淡超脱。你规整、严厉,追求生命的每一刻都有实际价值。所有这些,都是芜杂散漫的田园情爱所无法给予你的。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运用权力创造国家秩序的机会,你的生命价值就会失去最灿烂的光彩,你的灵魂就会不由自主地沉沦。当我们隐居田园,泛舟湖海,开始了那平淡漫长的二人之旅时,你会慢慢地感到空虚无聊,寂寞难耐。并非你不爱我了,而是你最坚实的生命根基已经化成了流沙。你可能变成一个狂夫,变成一个放荡任性的游侠,去寻找新的生命刺激。你也可能变成一个酒徒,变成一个行吟诗人,将自己献给朝阳、落日、山海、林涛。一个生机勃勃的政坛巨星,必然要在平凡琐细的消磨中陨落。那时候,你只有一具或狂放或堕落的生命之躯,你的灵魂,将无可挽回地漂泊失落。而我,也只有更加痛苦。我所深爱的那个人已经不复存在,我寄托在他身上的人生情怀,也永远地化成了泡影。那时候,我们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诗情画意,还会有么?”

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下卷

  • 事实上,齐国真正清明的吏治,正是从许民诽谤开始的。但在齐威王死后,“谤木”就莫名其妙地升高了。后来越来越高,经过千百年演变,“谤木”变成了白玉雕刻的高不可攀的华表,“诽谤”也演变为恶意攻击的专用词。历史万花筒也,令人啼笑皆非。
  •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 人性本恶,何以为善?恶是人之本性,善乃人伦教化。天下之人,生而好利,是以有争夺;生而狠毒,是以有盗贼;生而有耳目欲望,是以有声色犬马。若从人之本性,必然生出争夺,生出暴力,生出杀戮!方今天下,动荡杀戮不绝,正是人性大恶之泛滥,人欲横流之恶果。唯其如此,必须有法治之教、礼仪之教、圣兵之教,以使人性归化,合于法而归于治。无法制,不足以治人之恶;无礼仪,不足以教人向善;无圣兵,不足以制止杀戮。明辨人性之恶,方可依法疏导,犹如大禹治水。孟夫子徒言性善,复归人性,将法制教化之功归于人之本性。此乃蛊惑人心,纵容恶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谬之言!
  • 孙膑的围魏救赵,像暗夜中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了被雾霭掩盖的战争空间。人们猛然醒悟,原来战争空间如此广阔,竟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运动中将战场无限拓宽。在骑兵步兵代替老式战车的历史转换关头,孙膑的围魏救赵,使步骑野战真正走进了战争新天地。战争的动态形式,兵家的诡道本质,被真正的运动战淋漓尽致地挥洒了出来。从此,智慧与计谋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战争长河的奇观。
  • 何谓十剑?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龙渊,四曰太阿,五曰工布,六曰湛卢,七曰纯钧,八曰胜邪,九曰鱼肠,十曰巨阙。其中后五剑分为大三、小二,称大刑三、小刑二,即湛卢、纯钧、胜邪,均为长剑。鱼肠、巨阙,则为短剑。前五剑为雌雄、三名神剑。干将、莫邪为雌雄剑。龙渊、太阿、工布为三名剑。此谓十剑之名。
  • 在那个风雷激荡铁血竞争的时代,儒家以深刻的智慧、高远的理想与不合时宜的复古主张,被天下大势逼上了祭坛,做了牺牲。两百多年后,儒家又以特有的礼教功能被推上“独尊”的学霸地位,扼杀了一切具有蓬勃生机的主流学派,最终,自己也在悠悠岁月中僵化窒息了。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 西有大秦 如日方升百年国恨 沧海难平天下纷扰 何得康宁秦有锐士 谁与争雄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 君有长剑兮 守我家园我有痴心兮 待君回还两心无悔兮 悠悠青山征人远去兮 流水潺潺猛士归来兮 布衣高冠日月无改兮 桑麻红颜
  • 君有长剑兮 守我家园我有痴心兮 待君回还两心无悔兮 悠悠青山征人远去兮 流水潺潺猛士归来兮 布衣高冠日月无改兮 桑麻红颜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扁鹊行医有了六不治:骄横不论于理者不治,轻身重财者不治,酒食无度不听医谏者不治,放纵阴阳不能藏气者不治,羸弱不能服药者不治,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 天地生药,分为三品。上药养命延寿,中药养性培心,下药治病去疾。所谓上药,乃五石六芝。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六芝者,六种灵芝草,即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水芝。五石多被巫师方士用来炼丹,六芝则是医家极难寻觅的草药神品,得一灵芝足以救命,况乎六芝也?
  • 你须牢牢记住,天命星象从来不会垂怜弱者,它永远都只是强者的光环!”
  • 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插图]有余也。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 臣卫鞅启奏君上:鞅不得志时,闻先君求贤令离魏入秦。尝遇先君求变图强之际,多方考量,论政明志,委臣以治国重任。臣主政二十余载,惕厉自勉,推行变法,未尝懈怠。鞅本布衣之士,得遇先君生死相知,一展所学,此生足矣!今先君已逝,臣痛悲无以自拔,飘忽恍若大梦,悠悠此心,不胜倦怠,自感老之将至,无从专精国事。况新君明锐,才堪大任,胸有成算。臣懵懂在位,于国无益,于事有损。恳请允准臣辞官退隐,治学山林。如此则国家兴盛,臣心亦安。
  • 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至刚至公,是不能长久的。人心,本来就是凶险的。”
  • 呜呼!哭我商君,万古强臣。昭昭大德,槃槃大才。维新法制,强国富民。奖励耕战,怠惰无存。郡县统制,国权归一。度量一统,工商无欺。刑上大夫,礼下庶人。唯法是从,极身无虑。移风易俗,文明开塞。收复河西,雪我国耻。立制立言,千秋可依。皇皇法圣,青史永垂。呜呼哀哉!商君蒙冤,天地混沌。哭我商君,何堪我心?呜呼哀哉,人神共愤,山河同悲!

第二章 山东雄杰

  • 行商坐贾——行走四方采购货物者叫“商”,坐地开店零售货物者叫“贾”
  • ‘苏秦之才,暗夜点火。张仪之才,有中出新’。苏兄原是高明多了。”
  • 义利两端。言不及义,必是言利之人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第三章 西出铩羽

  • 国让利于民,民忠心于国。此等大手笔,非治国巨匠,何能为之?
  • 天地悠悠 我独远游家国安在 落叶作秋渭水东去 西有源头彼当争雄 长戈优柔何堪书剑 将相王侯
  • 天地悠悠 我独远游家国安在 落叶作秋渭水东去 西有源头彼当争雄 长戈优柔何堪书剑 将相王侯

第四章 谈兵致祸

  •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大秦帝国第二部《国命纵横》中卷

  • 创业三难,败、苦、辱。三关能过,可望有成也。
  • 人之能,不仅在学,且在悟。悟之根本,不在少学,在难后重学。大难而有大悟,始得大成。
  •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第六章 风云再起

  • 原因很简单,他了解一切神明预测的基本缺陷——模糊的断语能解释后来的一切:你胜利了,它能说通;你失败了,它也能说通;你信它,它能说通;你不信它,它照样能说通。
  •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远送于野 我心伤悲辚辚远去 悠悠难归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 赵国人将匈奴胡人之说蔑称“胡说”,意谓乱七八糟的脏谬之言。

第七章 大成合纵

  • 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明日何日兮愿偕君子四海游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思君兮君不知君不知兮愁煞我魂魄绕君兮到白头到白头兮何所求江水沧沧兮相知悠悠……
  • 跋涉于坎坷,崛起于沉沦,终成大器也。
  • 公元前333年深秋,中原六大战国的国君齐聚虎牢关,举行了隆重的合纵会盟大典。
  • 魏国魏无忌,立封信陵君;齐国田文,已封孟尝君;赵国赵胜,立封平原君;楚国黄歇,立封春申君。

第八章 连横奇对

  •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而知敌之情也……非圣智莫能用间,非仁义莫能使间,非微妙莫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第九章 纵横初局

  • 纵横家的本色,是“审势成事”,不审势则动辄必错,即或搭进性命也于事无补。
  • 投我以木桃兮 报之以琼瑶非为生恩怨兮 欲共路迢迢投我以青苗兮 报之以春桃非为生恩怨兮 欲结白头好
  • 投我以木桃兮 抱之以琼瑶非为生恩怨兮 欲共路迢迢投我以青苗兮 抱之以春桃非为生恩怨兮 欲结白头好

大秦帝国第二部《国命纵横》下卷

  • 凡事明则简单,不明则奇诡。

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 碧水长天兮 昭昭日月不同弦知向谁边兮 点点渔火不同眠青山如黛兮 幽幽吴钩共秦剑孤舟一叶兮 化做了淡梦寒烟
  • 我有忠烈兮千古国殇猛士身死兮不得回故乡云梦渔舟兮一别去浴血沙场兮云飞扬挥吴钩兮夺秦弓血染甲兮大旗红身首离兮天地惊怀故国兮志坚诚心高洁兮不可凌子魂魄兮为鬼雄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迢远猛士去兮栋梁折国殇沉沉兮何以堪

第十二章 不宁不令

  • 非其人,勿与语。此名士说君之道,慎之,慎之。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第十三章 最后风暴

  • 方生方死兮      方死方生其始而本无生兮    无生也本无形非徒无形也本无气兮  杂若恍惚之间矣形变而有生兮     再变而为死春秋冬夏四时行兮   死为达生不问生之所以为    不问命之所无奈人欲免为形者兮    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     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达生兮  达生者不朽矣
  • 方生方死兮 方死方生其始而本无生兮 无生也本无形非徒无形也本无气兮 杂若恍惚之间矣形变而有生兮 再变而为死春秋冬夏四时行兮 死为达生不问生之所以为 不问命之所无奈人欲免为形者兮 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 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达生兮 达生者不朽矣
  •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吾却何以知之?
  • 纵横家的揣摩,是揣摩邦交利害中君王的取舍决断,实则揣摩的是事。这等揣摩,是揣摩君王处事的好恶,揣摩的是人。两者大不相同也。

第十四章 百年一乱

  • 春草佳禾 草鱼德大马心不良 流火走血
  • 园有美桃 其实佳肴心之怡也 我歌且谣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桑者闲闲 行与子还十亩之间 行与子逝不知我者 谓我心气高……

第二章 艰危咸阳

  • 兵书所说的六险之地——绝涧(两岸峭壁,水流其间)、天井(四周高峻而中间低洼)、天牢(山险环绕,易进难出)、天罗(荆棘丛生,难于通过)、天陷(丛林山塬,道路不明)、天隙(两山夹峙,通道狭窄), 这鄜山峡谷就占了绝涧、天隙两险。
  • 兵书所说的六险之地——绝涧(两岸峭壁,水流其间)、天井(四周高峻而中间低洼)、天牢(山险环绕,易进难出)、天罗(荆棘丛生,难于通过)、天陷(丛林山塬,道路不明)、天隙(两山夹峙,通道狭窄),这鄜山峡谷就占了绝涧、天隙两险。

第三章 东方龙蛇

  • 王权是鲜血浇灌出来的,没有鲜血浇灌,没有王权的光焰!
  • “酒有三德。”苏代笑道,“明心、去伪、发精神,是为万世不朽。”

第四章 鏖兵中原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 天赋之才须得以学问养之,可成大家。学不足以养才,你也就就此止步了。”

第五章 冬战河内

  • 智不足以通权变,勇不足以临机决断,仁不能取予自如,强不能守定心志,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 总而言之是有了“冬夏无大事”这样的天下之风,也才有了“春秋纪事”的讲究——举凡大事,都发生在春秋两季。
  • 三十河东 三十河西吴白两起 天作玄机
  • 三十河东 三十河西吴白两起 天作玄机

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中卷

  • 岁月悠悠,不变难得,变亦难得,尽皆天意也。

第七章 兴亡纵横

  •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第八章 幽燕雷霆

  • 不当其时,虽予不取。若当其时,不予亦请!

第十章 胡服风暴

  • 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
  • 大道不和于俗,大功不谋于众。当行便行,何须旁顾。
  • 亘古至今,万物之取舍,皆决于用。有用则用,无用则弃。若得一熟便不能弃不能变,青铜何以代木石?精铁何以代青铜?铁骑何以代兵车?布帛何以代兽皮?兵不当用,何兵不可易?制不便事,何制不可变?

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

  • 这便是战国了:君王果是英明,举国死心追随;君王若是昏聩,朝野国人但有机会便弃之如履,绝不会因你曾经有过的功勋而生怜悯宽容之心。

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

  •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处政不以门第之威
  • 国家利害,原不在使节一言。邦交之道,均以各自利害为本,以天下道义为辅。舍利害而就道义者,腐儒治国也。舍道义而逐利害者,孤立之行也。欲达邦交合宜,自以利害道义之中和为上。

第十三章 远交近攻

  • 贵而交友,为贱而不相忘也。富而交友,为贫而相周济也。

大秦帝国第四部《阳谋春秋》上卷

  • 守不当志,言不当行。纵有天命,亦当流于无形。

第一章 暮政维艰

  •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国士贤才,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千人之长者,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狭者速涸,流浅者速竭,硗确者其地不育。王者之能,不出宫中,则不能覆国矣!”
  • 谋国有正道,根基在功业。
  • 天下人才,唯敢任事者方可成事。

第二章 商旅大士

  • 有钱不花,也是无钱。没钱敢花,便是有钱。老哥哥以为然否?

第三章 邯郸异谋

  • 邪—— 巍巍秦关 莽莽秦川 苍苍明月 迢迢关山 同耕同战 浴血何年 锐士铁衣 女儿桑田 谁谓明月 照我无眠 天地同光 念日月之共圆
  • 邪——巍巍秦关 莽莽秦川苍苍明月 迢迢关山同耕同战 浴血何年锐士铁衣 女儿桑田谁谓明月 照我无眠天地同光 念日月之共圆
  • 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所不及也。
  •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必待师法而后正。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田户有勤懒良莠,若无偿送田,使唾手而得,反不知珍惜,勤耕劳作之心必减。作价卖与田户,则能激励人人勤耕,争相早日抵消债金,以使耕田归己。当年齐国之田氏,正是这般‘私制’崛起也。秦国奖励耕战,变疲民为锐士,奥秘也正在于奖勤罚懒,岂有他哉!”
  • 这是公元前260 年的春天。吕不韦踏上了西去秦国的漫漫官道,开始了一条亘古未闻的谋国之路。低谷时期的战国历史,轰轰然翻开了新的一页。
  • 这是公元前260年的春天。吕不韦踏上了西去秦国的漫漫官道,开始了一条亘古未闻的谋国之路。低谷时期的战国历史,轰轰然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五章 情变横生

  • 阔别有年 白露又霜 言犹在耳 伊人何方
  • 唯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插图],远之,则生怨。
  • 野有蔓草 清扬婉兮邂逅相遇 与子偕乐子惠思我 褰裳涉水子不思我 岂无他君唯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唯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欲将子还兮 子不我思子不我思兮 生而不能知

大秦帝国第四部《阳谋春秋》中卷

  • 乾之为大,无坤者虚也。山之为雄,无水者枯也。情欲有节,无爱者冷也。人世之寒热,泰半在女子也!

第七章 流火迷离

  • 天道有常人事不测,欲求不成,不求反就
  • 万物之道,皆有波峰浪谷。
  • 磨难成人,磨难毁人,成于强毅心志,毁于乖戾猥琐。子今脱难归宗,当以儒家孟子大师之言铭刻在心,将昔日磨难做天磨斯人待之。莫得将所受折磨刻刻咀嚼,不期然生出愤世之心。

大秦帝国第四部《阳谋春秋》下卷

  • 强国之道无奇术,荒诞之谋不济邦

第十一章 仲父当国

  • 秦灭之后,嬴氏后裔辗转逃之东瀛,角牴得以“相扑”之名风行日本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老角牴术的活化石。此乃后话。
  • 少年太子嬴政即位称王,成为自秦孝公之后的第六代第七任秦王。

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河有中流兮天有砥柱!我有英才兮堪居四方!天行有常兮,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地载有方兮,不为冬雪,不为秋霜列星随旋兮,日月递炤四时代谢兮,大化阴阳人道修远兮,唯圣贤不求知天天不为人之恶寒兮地不为人之辽远君子之道以常兮,望时而待,孰制天命而用之!呜呼——我才远行兮,天地何殇吾心悠悠兮,念之久常
  • 河有中流兮天有砥柱! 我有英才兮堪居四方! 天行有常兮,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地载有方兮,不为冬雪,不为秋霜 列星随旋兮,日月递炤 四时代谢兮,大化阴阳 人道修远兮,唯圣贤不求知天 天不为人之恶寒兮 地不为人之辽远 君子之道以常兮,望时而待,孰制天命而用之! 呜呼—— 我才远行兮,天地何殇 吾心悠悠兮,念之久常
  • 青成蓝兮蓝谢青,冰寒水兮水为冰。积跬步兮成千里,十载学兮做砺绳。出山行兮路修远,学之大兮终得成。

第三章 乾坤合同

  • 大丈夫唯患功业不就,何患家室不成子孙不立!以成婚成家立子孙为人生大就者,终归田舍翁也!
  •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何也?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也,可以时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者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如毛,民鲜能克举之。”此之谓也。

第四章 风云三才

  •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
  • 这是公元前231 年、秦王政十六年春的故事。 是年,秦王嬴政二十九岁。 这时的六国年表是:韩王安八年,魏景湣王十二年,赵王迁五年,楚幽王七年,燕王喜二十四年,齐王建三十四年。
  • 这是公元前231年、秦王政十六年春的故事。是年,秦王嬴政二十九岁。这时的六国年表是:韩王安八年,魏景湣王十二年,赵王迁五年,楚幽王七年,燕王喜二十四年,齐王建三十四年。

第五章 术治亡韩

  • 谋人不如强己,谋敌不如变我。
  • 公元前230 年春,秦王政十七年春,韩国正式灭亡。
  • 韩国之亡,亡于术治也。盖法家三治,势治、术治皆毒瘤也。依赖势治,必导致绝对君权专制,实同人治也。依赖术治,必导致阴谋丛生,实同内耗也。唯正宗法治行于秦国而大成,法治之为治国正道可见也。此千古兴亡之鉴戒,不可不察。秦韩同时变法,韩亡而秦兴,法治、术治之不可同日而语,得以明证也!

第八章 失才亡魏

  • 行天下之大仁,必有难以回避之不仁。想要天下没有遍地虎狼,必得天下先有虎狼;先有最强虎狼,而后方能没有虎狼,此之谓也!

第九章 分治亡楚

  • 大战之奇若白起,等量围困,一战聚歼;救援之奇若孙膑,围魏救赵,开运动战之先河;奔袭之奇若司马错,千里越秦岭,轻兵下巴蜀;固守之奇若田单,六年守孤,火牛阵一举复国;伏击之奇如李牧,平野草原而能匿兵数十万,一举长驱匈奴;狙击之奇如赵奢,狭路相逢勇者胜,血战强敌而开败秦首战
  • 以史论之,秦楚对峙是长平大战后最大规模的两军会战,是终结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大会战,也是整个中国冷兵器时代乃至整个人类冷兵器时代最后一次总兵力超过百万的大战绝唱。此后两千余年,此等壮观场景不复见矣!

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 下卷

  • 蓬间雀喳喳骂词,何碍鲲鹏怒而飞哉!”
  •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第十一章 文明雷电

  • 定国图治十大事略 一 典章诸事:君号 国运 朝仪 礼法 服饰 文书制式等 二 国制诸事:天下治式 官制更新 律法一统等 三 文教诸事:同文字 定雅言 废诗书 立法教等 四 通国诸事:连接驰道 开辟直道 同一车轨等 五 统器诸事:同一度量衡三器 各立校正之具等 六 水利诸事:掘六国堤防 通天下河渠 行农田水法等 七 定边诸事:南百越 西羌胡 北匈奴 通连六国长城等 八 息兵诸事:收天下兵器 去天下私兵 除天下之盗等 九 安邦诸事:根除复辟 六国之王 六国王族 六国世族等 十 社稷诸事:堕六国王城 除六国宗庙 安圣贤后裔等
  • 定国图治十大事略一 典章诸事:君号 国运 朝仪 礼法 服饰 文书制式等二 国制诸事:天下治式 官制更新 律法一统等三 文教诸事:同文字 定雅言 废诗书 立法教等四 通国诸事:连接驰道 开辟直道 同一车轨等五 统器诸事:同一度量衡三器 各立校正之具等六 水利诸事:掘六国堤防 通天下河渠 行农田水法等七 定边诸事:南百越 西羌胡 北匈奴 通连六国长城等八 息兵诸事:收天下兵器 去天下私兵 除天下之盗等九 安邦诸事:根除复辟 六国之王 六国王族 六国世族等十 社稷诸事:堕六国王城 除六国宗庙 安圣贤后裔等
  • 这便是那时的秦国,上下同心同欲,任事不避险难,劳作不畏艰辛,奋发惕厉而着意创新,质朴求实以能事为荣,孜孜不倦以公事为本,民风官风之清新之淳厚,对当时天下有着极大的魅力。秦统一六国而能使“民莫不虚心仰上”,与其说天下人对秦王膜拜,毋宁说天下人对秦所开创的国风民性的心悦诚服。
  • 方块字者,华夏文明之旗帜也!但有方块字在,华夏文明恒在!

第十二章 盘整华夏

  • 这个张苍,二十余年后成为西汉首任计相(总司天下财政),辅助萧何领政,堪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会计大师。后来,张苍一直做到御史大夫、丞相。张苍对曾经亲为效力的帝国很是敬重,是力主汉承秦制的主要人物之一。甚至连正朔、服色等,张苍都主张秉承秦制。汉武帝之前,西汉对秦法秦制全载式继承,张苍居功至伟也。这是后话。

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

  • 秦帝国在历史上第一个将备受冷落的儒家学派推上了学派领袖的位置,这个学派却并没有投桃报李,而是旧病复发一意孤行,获罪致伤之后更是矢志复仇,以至于千秋万代地对秦政鞭尸叱骂,绝无一丝中庸之心。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

  • 这一刻,是公元前210 年七月丙寅日(二十二日)[插图]黎明时分。嬴政大帝溘然长逝,给广袤的帝国留下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权力真空。
  • 这一刻,是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二十二日)黎明时分。 嬴政大帝溘然长逝,给广袤的帝国留下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权力真空。

第二章 栋梁摧折

  • 这便是公元前210年的深秋时节,天下失语,帝国失魂。一代旷古大帝骤然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被一场发端于私欲的荒诞政变所填充,轰轰然前行的帝国新政倏忽大变异,华夏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迷茫之中。

出版说明

  • 从秦孝公开始,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破纵”、范雎“远交近攻”、白起长平大战、吕不韦摄政、李斯蒙恬护法等重大事件,最后秦王嬴政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秦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