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约瑟夫·古尔登

译者序

  • 它是美国开国以来第一次战而无胜之役,也是中国自鸦片战争百余年来境外战争中首次不败纪录。
  • 美国政府1967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要求联邦政府的记录和档案以25年、50年和75年为限,原则上向所有的人开放。
  • 自19世纪以来,美国外交其实是在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的两个极端中摇摆
  • 不管谁的观点正确,美国国民意识中对于6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仍近乎白纸一张。然而真正主导美国对朝政策的是精英阶层,美国军事史学界对朝鲜战争的反思,仍是中国同行需要关注的重点。
  • 认为美军在对朝鲜半岛南部占领期间,支持和扶植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伪政府和军警系统人士,由此引发1948年南部的大规模反叛和残酷镇压,是导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的主要根源之一。
  • 古尔登的视野是战争决策和实施的全景,而非个别决策者的作用。
  • 西方史学界对中国“冷处理”的动机仍不得而知,不知在今日主流和非主流人士中,是否有某种“打不赢,难道还写不赢?!”的下意识想法。
  • 事实上,韩国军队一直是中方打击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在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期间。
  • 深感美国出版界内部种种可以意会而又难以言传的意识形态“禁区”。
  • 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是建立在把东方塑造和歪曲成西方想象中的东方的基础之上。西方的东方学学者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为了使西方对东方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制合理合法,因此西方眼中被歪曲的东方的形象是西方统治东方的工具。
  • 1950年初,斯大林出于对独立于苏共的中共的戒心,最终同意由苏联扶植的***政权南进,维护以至扩展苏联在东北亚的利益;设法通过中苏同盟关系使中方在美国出兵后援助朝方,避免苏美直接对抗。朝方一意孤行和苏方自私自利,使朝鲜内战终于升级为中美历史性对决。
  • 1983年10月9日的仰光爆炸事件后,中方开始与朝鲜在类似“国际”问题上拉开距离。
  • 一个日渐壮大和成熟的中国读者群,无论对未来还是历史,都更有包容力和自信心
  • 那些永远长眠在朝鲜三千里江山和中国白山黑水间的18万志愿军英灵,那些以原始的装备和血肉之躯,使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被迫停止在三八线的百万壮士们,以及共和国的所有奠基者们,他们在60年前的那场“有限战争”中的巨大奉献,却是后辈们心中永存的丰碑。

本书缘起

  • 美国政府对于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的真实看法,官方说法是“勇敢无畏”,私下则说他是“一个失去理性、缺乏逻辑思维的狂热分子”(如总统特使沃尔特·罗伯逊于1953年7月就这样说他)。
  • 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门首脑查尔斯·威洛比少将有一次承认,自己任意篡改情报评估报告,以迎合上司的胃口。

引言

  •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说,“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 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但中国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无比强大的技术力量。
  • 我们必须摧毁那个村庄,为的是要拯救它
  • 北朝鲜(以及它的苏联“恩师”)本来有机会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大选,以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朝鲜。北朝鲜人公然蔑视联合国,选择了子弹而不是投票箱。
  • 这一步失策了,它从本质上证实了苏联人的观点:苏联可以用其卫星国来戳美国的软肋,而无须害怕引发美国的直接报复。这就是杜鲁门—艾奇逊在朝鲜政策上的根本失误。
  • 当然艾奇逊也有缺点。他那十足的自信心常常把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傲慢自大,此人从来不知谦虚的含义,也不懂得何时应该缄口不言。
  • 在1950年6月,杜鲁门和艾奇逊就因“对共产党温和”以及让亚洲最大的国家落入共产党之手而遭到了共和党猛烈的批评。
  • 1950年麦克阿瑟70岁,这位美国陆军的高级将领是美国军队所造就的最令人恼怒的复杂人物,他融恺撒大帝和卡利古拉皇帝于一身,游走于才华超群与乖张怪戾的一线之间。
  • 他认为的欢乐时光就是把她们带进来共度夜晚。他从来没有搞她们,他只是坐在一张安乐椅上,让那些女孩子赞叹他是如何伟大的人。
  • 1950年11月和12月,当中国人突然入朝几乎把他的军队赶出朝鲜时,他丧失的不是理智,而是胆量,军方的一代骄子在他一直害怕的公开的失败边缘吓坏了。
  • 战争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欺诈行为,朝鲜战争自然也有许多隐秘
  • 尽管杜鲁门总统经常公开保证不在朝鲜使用原子武器,但是在1950年12月,未装配好的原子弹被悄悄地运到了一艘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美国航空母舰上。美国飞机还对北朝鲜首都平壤进行了模拟核袭击,作为打原子战争的应急计划的一部分。
  • 跟共产党政府打交道,就好像一位正人君子试图跟一个赌博大王或者一个帮派头目做交易。
  • 受到美国此种意图的转弯抹角的警告,中国人很快就决定结束战争,一项停战协定在一个月之内就签订了。
  • 美国新一代士兵时时发问:“我在世界上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干什么?”这也正是从1950年6月战争开始以来,许多美国人所问的问题。

鲸斗殃虾

  • 正如朝鲜的一句古代谚语所云:“鲸鱼打架,殃及小虾。”
  • 经受酷刑是一种历练,只有挺过来的人才能理解它。李承晚经历的煎熬给他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信念。无论任何人想要解决有关朝鲜的任何问题,无论是什么条件,只要其中没有确保朝鲜的独立,李承晚就不会考虑让步的问题。
  • 政治自由不是通过“法律和规章”,而是通过平民百姓的心灵改变而实现的。
  •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大众舆论对亚洲的看法,过多地受到那些曾经在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支那和其他地方服务的传教士的影响。
  • 美国支持李承晚,并不是支持一位“亚洲君主”,而是支持一位“基督徒政治家”。
  • 罗斯福就同日本做了一笔交易:罗斯福支持日本宣称其在朝鲜和“满洲”具有“特殊利益”;作为回报,日本将不会去动菲律宾的念头。
  • 罗斯福没有告诉李承晚两件事。就在那时,陆军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正在前往东京的途中,去批准一项协议的生效。这项协议将给予美国自由控制菲律宾的权力,作为日本人控制“满洲”和朝鲜的回报。
  • 无论是以正式的条约语言或是外交官说了什么,可以相信的是,美国只会捍卫它所认为的最高利益。
  • 1912年,日本人开始逮捕基督教领袖人物,李承晚逃离朝鲜,开始了他长达33年的流亡生活,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为了东方的和平,威尔逊需要日本的合作,而李承晚的出席将会带来“干扰”。(另一位亚洲人胡志明则设法进了会场,但是没人把他当回事,在越南战争时期他名震世界。)
  • 李承晚跑到上海去会见他的临时政府的“内阁”成员,然而他看到的更多的是明争暗斗而不是宏图大计
  • 20世纪20年代初这种力量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当时正处于反国民党政权斗争早期、羽翼未丰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另一个是苏联,它急于鼓励任何力量去整日本人。
  • 流亡的朝鲜共产党人在“满洲”前线成立游击队与日本军队作战,他们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解放军 的一部分。
  • 20年前作为金成柱出生的那个人,现在接受了“***”这个名字。
  • 无论金的直接作用如何,日军的官方数字证明了游击队的功效。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战争结束,“满洲”的共产党游击队共击毙日本士兵超过6万人,相当于6个师。
  • 1945年末,金作为苏联选定的共产主义政权领袖在朝鲜露面时,身穿苏联红军少校的军服。
  • 两年之后,1934年他们在纽约结婚。从此之后,她就成了李承晚的妻子、秘书、家庭主妇和志同道合者,“最温暖的支持者、顾问和照应者”。
  • 他谋求通过吸引西方的利益和善意来光复他那失去的国家,这个政策看来已经破产
  • 与此同时,朝鲜共产党人则在“满洲”的冰天雪地里埋头与日本人战斗。
  • 轸念遭受奴役的朝鲜人民,前述的三大国(美国、英国和中国)决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 朝鲜终于被纳入了广阔的太平洋战区的战略规划之中,以此作为吸引苏联对日作战的诱饵
  • 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的身体状况和他达成的协议,牵累了美国对外政策达30年之久。共和党人抨击说,一位思维紊乱的民主党总统把东欧和亚洲大片土地“出卖”给了诡计多端的苏联领袖斯大林。
  • 斯大林对罗斯福说,苏联在“满洲”应拥有“特权”,因此他希望大连港国际化,苏联可把旅顺港作为海军基地,共同管理“满洲”的中国铁路。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将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 1945年8月,两团原子弹的火球使一切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都失去意义。第一次核攻击是在8月6日。两天以后,苏联终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但已为时过晚,失去了任何实际的军事价值,只不过是履行他们在雅尔塔做出的承诺。8月10日,日本人乞求和平。与此同时,几个俄国师开始越过“满洲”向朝鲜急速推进。
  • 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字投降。同一天,麦克阿瑟正式发布命令:三八线以北的日本士兵向俄国人投降,三八线以南的日军由美国人受降。
  • 蒋介石和李承晚一样都是皈依的基督教徒,在中国的新教教会也高度评价这位朝鲜人,许多在中国经商致富的朝鲜流亡者都竭力举荐他。李承晚坚决反共,对蒋介石来说这也是一个卖点,蒋的政府正被国内的共产党人搞得焦头烂额。
  • 1946年1月和2月的正式谈判会议上,美国提出南北合并,可是苏联人不希望他们严密控制的卫星国解体。
  • 李承晚打算“击破和瓦解”美国实行托管的企图,旨在争取美国和联合国的舆论,以结束美国的占领。
  • 南朝鲜一度出现多达113个“政党”,几乎谁都不愿意和他人携手联合。
  • 宪法于1948年7月17日颁布,三天以后,李承晚当选大韩民国总统。经过50余载的奋斗,这位老人终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 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使人们必须用一种新的观点看待朝鲜:中国人现在有能力支持北朝鲜夺取韩国。
  • 国家安全委员会确定1949年6月30日为撤军的最后时限。韩国人将得到6个月的补给,美国顾问将帮助他们建立一支至少拥有6.5万人的军事力量。
  • 最后一批美军按期于6月30日乘船撤离,唯一留在南朝鲜的美国军人只是一支小小的顾问团。
  • 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第一颗核弹头试验。
  • 美国做出的另一项重大决策是,它将不承担被逐到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军事防御义务。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公开发表声明说,美国“无意攫取”中国的任何领土,这是以间接的方式表示他不会试图以武力来逆转中国的革命。国民党政权有足够的力量保卫自己,美国将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但是不能提供军事援助。
  •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曾经率先反对援助朝鲜的共和党人,几个月以后又领头指责杜鲁门“抛弃”了朝鲜。
  • 70年代的修正派历史学家们把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看成美国对外侵略的蓝图,是一份把美国转变成一个战争国家的影响深远的文件。
  •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并不是有意把美国自动纳入战争的触发器;不过,这份文件代表了一个政府的思维模式:一旦遭到挑战,它就决心全力反击。
  • 李承晚总统毫不掩饰他最终要夺取北朝鲜的意图(同样,***首相也从未打消过夺取南方的念头)
  • 总而言之,中央情报局无法向杜鲁门政府发出南朝鲜已经处在战争边缘的警告,理由很简单,它缺乏收集情报的能力。
  • 他们绝少相信“潜伏很深”的间谍利用有利的地位或者途径收集到的秘密情报。
  • 6月18日,北朝鲜人民军已经向作战部队下达命令:准备入侵南朝鲜。

战争爆发

  •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早晨
  • 美国政府收到的第一份关于入侵的消息不是来自其大使馆,而是来自一家通讯社的老式收报机。
  • 战争爆发的这个周末,哈里·杜鲁门早把外交事务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差不多18个月的时间里,国会的共和党人始终与他作难,而他那出名的脾气也几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 我琢磨最可能的情况是中国共产党人企图入侵台湾。
  • 几个月前,苏联驻安理会代表雅可夫·马立克为抗议中国国民党人继续占据席位而退出了会场。苏联人认为,安理会中的“中国”席位应该归新的共产党政府。如果马立克返回安理会,他就可以使用否决权阻止安理会采取任何行动。
  • 战争爆发第一天,最令人震惊的悲剧是韩国陆军一败涂地
  • 美国人不给韩国提供重武器装备,是因为担心他们用来侵略北方,其后果是韩国人现在自身难保了。
  • “这可能仅仅是武力侦察。假如华盛顿对我不加妨碍的话,我可以把一只手绑在背后,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对付。”
  • 坐视南朝鲜无端遭受武装进攻的蹂躏,将会产生一连串的灾难,很可能最终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 杜勒斯在东京下榻的饭店里起草了这份电报,这使他成为第一个以文字形式提出美国使用军事力量干预朝鲜的人。
  • 应急计划(已获杜鲁门批准)如下:一旦发生入侵,美国将尽快撤出所有的军事人员、外交官和平民,必要时动用空军掩护;美国无论如何不能卷入朝鲜战争。
  • 但是,一旦南朝鲜陷落敌手,美国就应该增援台湾,以抵消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不利影响。
  • 一个人只要当上了总统,就不会坐立不安,急得团团转,或者精神过度兴奋。他只想保持清醒的头脑。”
  • 你我都见到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小事开始的。
  •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确实强调了一点:“这场战争不是斯大林的主意,而是金日成的。金是发起者。当然,斯大林没有去劝阻他。”
  • 众所周知,苏联对北朝鲜政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鉴于此,美国政府要求,苏联要对这场无端的和毫无道理的进攻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求苏联对北朝鲜当局施加影响,使其立即撤回入侵部队
  • 苏联代表团并未返回安理会参加投票,因此失去使用否决权置决议于死地的机会,这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 与会者听到的是麦克阿瑟急切呼吁杜鲁门改变1月份所宣布的美国无意保卫台湾的政策。麦克阿瑟把这个岛屿喻作“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和潜艇供应船”,认为把它拱手让给一个不友好的政权“对美国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 餐桌上的交谈限于一般性问题:俄国人或中国人直接干涉的机会;朝鲜战争可能只是虚晃一枪,以掩盖在其他地区进行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希望美国提供的武器能够使南朝鲜人挽救自己。
  • 杜鲁门表示同意,然后便琢磨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他希望考虑“台湾重新划归日本”的设想,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状态,并且将其置于麦克阿瑟的控制之下。
  • 杜勒斯建议解除麦克阿瑟职务一事,也狠狠戳穿了颇受欢迎的修正派历史学家们的观点:杜勒斯伙同麦克阿瑟和李承晚总统共同策划引诱北朝鲜人发动战争,以此来促使美国对中国发动全面攻击。
  • 在开战的第一个星期里,韩国陆军损失了4.4万人——阵亡、被俘或失踪,几乎占全部兵力的一半

“警察行动”

  • 诺兰在讲坛上说:“此届政府采取的行动是一项反对那些违反国家法律和联合国宪章的暴徒的警察行动。”
  • 李承晚闷闷不乐,又一次抱怨美国“抛弃”了他,他再次发誓要拿起枪亲自同共产党干。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不太相信美国的种种诺言。如果美国决心拯救他的国家,那么它的军队在哪里呢?
  • 美国急切地需要保存李承晚政府,把它作为工具来打这场战争。如果李承晚政府消失了,美国在朝鲜存在的合法性就会不复存在。
  • 麦克阿瑟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判断一场战斗的唯一方法是亲临现场,看看正在作战的部队。走吧。”
  • 1950年6月,美国陆军总兵力约59.1万人,共10个作战师。大约36万人分布在美国大陆,即本土防区(军事上简称ZI)。其他23.1万人驻扎海外,执行占领任务。驻远东的兵力最多,达10.85万余人。在欧洲,8万人驻在德国;9 500人驻扎奥地利;驻的里雅斯特约4 800人;7 000余名士兵分散在太平洋区域;阿拉斯加驻军7 500名;另有1.22万人驻在加勒比地区;其余数千名军人参加各种使团,担任武官、警卫和辅助人员。
  • 军队的规模受制于国会施加的财政限制,国会这样做又是为了适应民众施加的政治限制,军事力量的局限性又反过来决定了外交活动的局限性。
  • “这意味着,”杜鲁门评论说,“苏联人将让中国人和北朝鲜人替他们打仗。”艾奇逊说,尽管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还未发现中国干涉的任何迹象,但是他们“可能”会参战。
  • 他确实预见到这样做会引起强烈的反应。“我们不知道这样做对毛泽东将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引起一场全面的亚洲战争。
  • 艾奇逊不希望有任何中国人卷入。他指出,接受蒋介石的军队就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引进朝鲜或者台湾的危险。此外,蒋介石如果派部队到朝鲜,势必会削弱保卫台湾的能力。共产党人就会乘虚而入,迫使美国在干预朝鲜的同时决定是否干预台湾
  • 简要回顾一下从6月25日星期日至6月30日星期五期间做出的决定,可以看到美国为保卫韩国而在名誉和军事上的全面卷入有四个不同阶段: ——为美国平民撤退提供海上和空中保护; ——对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部队采取海空行动以支援韩国陆军; ——把海空行动扩大到三八线以北,部分从南朝鲜基地出击; ——将美国地面部队投入作战地区。

炫耀武力

  • 沿途逃难的南朝鲜士兵和老百姓不时地剪断电话线,用来捆绑行李、携带物品
  • 由于北朝鲜人民军的后勤问题,这支军队实际上只能“靠山吃山”,士兵们在汉城挨家挨户搜刮大米。

先斩后奏

  • 一个国家备战的迹象是销毁驻外使馆的档案,撤离重要人员、妇女和儿童。
  • 结果杜鲁门获得了经济大权,其中有:实行配给和限制信贷,负责战略物资的分配,控制物价和工资等权力,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行使的权力不相上下。
  • 根据名册记载,第3营投入战斗时约有757名士兵。两个月后美军夺回河东地区时,阵亡登记队找到了313具被打死的美国人尸体,大多散布在河边和稻田里。一名北朝鲜俘虏供认,他的同志还抓获了大约100名美国俘虏。
  • 指挥官和部队中同样都存在着一种想法:原子弹已经使步兵彻底作废——美国拥有这种终极武器,为什么还要步兵上战场冒雨开枪打仗呢?
  • 美国人对南朝鲜人戒心重重,从不向他们透露任何重大事件,以致韩国外交部长不得不去参加新闻发布会了解战况。
  • “任何陆军军官有时必须有一副铁石心肠,你职责的一部分就是把士兵派到你知道是有去无还的地方去。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尤其是你用别人的生命只能换来片刻喘息之机,这实在是一桩煎熬灵魂的差事。”
  • 杜鲁门希望不要把台湾同朝鲜战争扯在一起,他知道接受国民党部队会给英国人带来麻烦,因为他们得以保留香港这块殖民地仅仅是由于共产党的容忍。
  • 哈里曼力图指出美国与蒋介石的基本分歧所在:蒋介石“仅仅是雄心勃勃”,想利用台湾作为返回中国大陆的跳板;美国则打算通过联合国在台湾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府。

背水一战

  • 陆战队员们打开机盖时发现,吉普车的发动机却是熟悉的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显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苏联人的剩货。

仁川赌胜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二战时的战略成功完全有赖于他的越岛进攻战役,他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实施突然的两栖作战,绕过较为明显的攻击点,夺取敌人后方岛屿。
  • 仁川是“我们能够进行两栖攻击的最为糟糕的地方”。但正因为它是最糟糕的地方,在军事上也可能是最好的地方,如果麦克阿瑟能够把看来是不利的条件化为对他有利的条件的话。
  • 仁川的胜利是在几乎所有与此事有关的军官的反对下取得的,它是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放手行事

  • 如果联合国部队在军事上取胜之后撤出,那么又如何来防止苏联人和中国人重新武装北朝鲜人,并在几年后发动另一次入侵呢?在麦克阿瑟看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摧毁北朝鲜政权,统一整个朝鲜于一个政府之下,这正是过去几年来联合国各种各样的决议所要求的。
  •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两份重要文件都表示了如果中国参战就轰炸中国的意向。
  • 中国不断警告说,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的话,它就要进行干预。所有有关人士——杜鲁门、艾奇逊和麦克阿瑟都对这些警告嗤之以鼻。
  • 把美国拖在朝鲜的一场代理人的战争中,让中国人和北朝鲜人去承受牺牲,这是苏联人最乐于见到的。战争使中国更加依赖苏联,它阻止了中国成长为一个重要的世界强国;而苏联人则可以坐山观虎斗,并确信美国不希望发生全球性冲突。

“悠悠行动”

  • 麦克阿瑟在北朝鲜军队撤退时,决定把他的一半部队撤出战斗,不论怎么说,这在美国军事史上都可以算得上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大错之一。
  • 中央情报局认为,中国人也许会派兵越过鸭绿江,以保护向“满洲”提供大量电力的细湖水电站。
  • 这样,这个侦察排成了第8集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抵达鸭绿江边的部队。

大军待发

  • 苏联和中国都有能力参战,但由于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它们大概不会这样做。
  • 北平政权不可能自己主动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把军事力量投入战斗,但如果苏联要求采取军事行动,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人会唯命是从。
  • 以正规军公开参战会阻止联合国接纳共产党中国,而以“满洲志愿军”秘密参战则可能确保冲突继续局部化。
  • 我们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他们甚至会向我们扔原子弹,但一个国家不付出牺牲是不能捍卫独立的。
  • 周的回答干脆有力:“南朝鲜人不要紧,但美国入侵北朝鲜将会遭到中国的抗击。”
  • 中国军队的总参谋长在北京与一位荷兰外交官私下谈话时说,如果越过三八线,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参战”,尽管与美国交战会使中国的发展倒退五十年,但如果中国不抵抗,它就将“永远受制于美国”。
  • “中国共产党人毫无疑问害怕与美国交战的后果。他们国内计划的规模决定了该政权的整个国内计划和经济将由于战争负担而受到危害。”
  • 赫鲁晓夫的叙述中没有提及斯大林表达了任何意愿让苏联军队参战。就像1950年春天斯大林批准金日成入侵南朝鲜一样,苏联人要通过一个代理国来行动,这一次是中国。

中国介入

  • 但是大祸临头了:对手是大批中国人,他们在后来的交火中把韩国的这个营打得溃不成军。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该营就伤亡惨重,750人中有350人被击毙、击伤或被俘
  • 。其中一人说,中国军队从10月17日起就在山中待机,伏击向前推进的韩国军队。
  • 10月29日,韩国军队的一整个军团在战场上被彻底打垮,其对手是中共野战军的三个整军
  • 中国人开始进攻时,特大号的铜军号吹出令人心烦意乱的可怕声音,哨子声尖厉刺耳。那些蜷缩在狭长战壕里和躲在树后的神经紧张的美国大兵听不出任何名堂,这显然是在给中国部队发出信号。
  • 军事指挥最残忍的要求之一是为拯救多数而牺牲少数。
  • 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他们的进攻模式:穿过既无美国人亦无韩国军队驻守的、看来是无法通行的山区,在夜间突然出现。他们在单兵作战中勇猛强悍,能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军部队后方。
  • 尽管不断得到中国人的善于夜战的警告,但很多美国人还是被堵在他们的睡袋中,被就地杀死。
  • 在“第一次战役”中,中国人对俘虏,尤其是对伤员,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同情之心。中国人会把美国伤员放到担架上,把他们抬到路边,然后撤退并停止射击,等待联合国军的战地医务人员把他们撤走。中国人这样做并非出于人道主义的动机——他们劝告战俘把自己从中国人那里得到的人道待遇“告诉他的同伴”,并敦促美国士兵“掉转枪口对准军官”。中国军队显然相信他们自己的宣传,即美国士兵是资本主义压迫的牺牲品,急欲逃脱“帝国主义的地狱”,以获得共产主义天堂的自由。
  • 我所命令的行动完全符合战争原则和我自联合国所得到的决议和指示,而且并不构成对中国领土任何轻微的交战行为,尽管正是从那里发生了肆意违反《国际法》的行动。我不愿过分夸大你们所施加的限制将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 曾经温文尔雅的中国人在共产党的统治下变得极端民族主义和极具侵略性”
  • 针对物资堆集处、铁路的军用终点站、道路和桥梁的轰炸效果极好,但从实际意义来看,这些轰炸也几乎毫无用处:中国的野战军不是靠汽车和铁路开进,而是把武器和补给背在背上步行。
  • 空勤人员在这种束缚下干了几天后,发现这样做根本行不通,因此很多人决定不予理睬这一命令——这是朝鲜战争中保守得较好的秘密之一。
  • 这是11月3日一整天都在发生的事情,中国人惨遭大屠杀。一支中国部队在压力之下惊慌失措,企图在光天化日之下排列成纵队走出山谷。陆战队的机枪从容不迫地把纵队打成了碎片。(后来,1营仅在自己的地段,就清点出662具中国人尸体。)

暂时平静

  • 中国军队的总指挥林彪在制订作战计划时
  • 毛泽东把他的战术归纳成一个口号,从此在非正规战争的史册上名垂千古: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 他的心怀城府和麦克阿瑟的自以为是结合在一起,把美国一步步引向灾难。
  • 美国要打一场默许敌人本土不受攻击的战争,这在美国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

走向深渊

  • 如果一名中国士兵在白天暴露了,飞机来时他必须在留下他踪迹的地方一动不动。军官有立即枪毙违令者的权力。
  • 尽管麦克阿瑟把这次向鸭绿江的推进称作“进攻”,但实际上不过是一次接敌运动。在未弄清敌人的位置以前,在未证实敌人是否真的存在之前,在敌军部队根本就未与你的部队接触之前,你是无法向敌人发起攻击的。
  • 他们是在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拟制计划,我们是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执行任务。
  • “只有一场惨败才会改变我们目前的制度,这一制度正把我们引向灾难。”
  • 审讯员是一位操着流畅英语的军官,他打了一个响指,接着韩国人就被押到几步外枪毙了。
  • 在其车轮无法到达的地区不能实施机动,在这些山岭中无法观察或联络,美军是被一口一口吃掉的,而不是被大批击溃的。”
  • 然而几小时之后传来了土耳其人大获全胜的惊人消息:他们第一次与“蜂拥而至的中国人”交战,就守住了阵地,并以白刃格斗赢得了一场“浴血战斗”,还抓了“几百名俘虏”。美2师的情报部门派遣一位翻译耕夫路中尉去审讯俘虏。他发现这些俘虏是一些时运不济的韩国士兵,他们在逃离德川附近的阵地时误入了土耳其人的防线。被打死的“中国人”全都是南朝鲜人。

死里逃生

  • 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了保卫自己而迫不得已,竟然到了如此水平:在风雪漫天的亚洲山野中,快要冻僵的士兵蜷缩在散兵坑里,他们的武器装备有赖于自己膀胱中的尿量。
  • 中国人肯定也在受苦,他们穿的是薄薄的胶底帆布鞋。

陷入灾难

  • 国防部长马歇尔警告说,美国无论是单方的,或是作为联合国的一个成员,都不应卷入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否则就会陷入俄国人精心布设的陷阱之中”。他说。美国既不应进入中国领土,也不应使用中国国民党的部队。
  • 欧洲人不想谴责中国人为侵略者,因为这等于企图“重新征服和解放”已经被北京夺取的“地区”。
  • 艾奇逊提出,要找到一条在军事上能够守住的防线,然后以此作为基础,开始政治谈判以结束战争。
  •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在五角大楼会议室这个神圣之地,美国决定放弃在朝鲜获胜的任何想法,并决定以一条尚未确定的停火线为基础,尽量争取达成最好的协议并撤出战争。
  • 对杜鲁门政府来说,朝鲜战争现在是一场挽回面子的行动。
  • 这是在全新的情况下,与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全新的强国进行的一次全新的战争。
  • 但是他有所不知的是,就在会谈进行期间,杜鲁门就已下令把分解的核炸弹部件空运至远东,并储存在美国的一艘航空母舰上。杜鲁门的确不打算使用原子弹,但是如有必要以此防止美国的一场军事灾难的话,他是随时准备并愿意下令投掷它们的。
  • 联合国的成员愿意对抗像北朝鲜这样的小国的侵略行为,但与中国交锋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 相当多数的代表团现在似乎认为,约束中国不如约束美国更为重要。

临危受命

  • 即如布雷德利将军所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 一个将军抱怨他部队的士气之日,便是应当检查他自己士气之时。
  • 该方案旨在满足北京提出的某些要求,它包括五个部分:(1)立即实现停火;(2)举行一次政治会议以恢复和平;(3)分阶段撤出外国部队,并就政府问题,为朝鲜人民“做出适当安排”;(4)为朝鲜的统一和治理做出安排;(5)停火之后召开一次由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参加的会议,“以解决远东的问题”,其中包括台湾的地位和北京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 正如艾奇逊所料,北京的答复证实了他的战略的正确性。一项不包括政治谈判的停火提议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中国人反复强调他们早先的要求,即优先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并且美国从台湾地区撤军,以此作为进行任何谈判的条件。
  • 对中国人来说,反对停火造成了可怕的人命灾难。由于他们自视过高,显然相信联合国的大多数将支持他们的要求,于是中国人拒绝了一个结束战争的机会,其条件远比他们在两年半之后所接受的更为优越。
  • 这是一次无视国际法、在公海上袭击别国船只且毫不掩饰的(成功的)海盗行为。
  • 几天之后,几艘“朝鲜渔船”在黄海会合了。电缆被抓钩拖上了海面,并被切断,分别由渔船拖拽住断头朝相反的方向驶去。不久,国家安全局的监听员们就窃听并破译了在北朝鲜和“满洲”的中国部队与在北京的国防部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 朝鲜战争标志着中央情报局已经成长为美国政府中势力壮大的机构之一。

麦帅解职

  • 国家安全局负责使用精心研制的加密机器和其他设备来保护美国政府的通信不受侵害,并负责监听其他国家的通信情况,包括友邦和敌国。
  • 美国人也许能够接受麦克阿瑟对美国政策的批评,以此作为言论自由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背地里图谋推翻政策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 每当上级对一名下级完全失去信任时,无论这种丧失信任是否在事实上有充分理由,这名下级也必须被撤换掉。
  • 对于国家政策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是我们这个自由民主国家的宪法制度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各军事司令官必须遵守由我国法律与宪法所规定的方式下达给他们的政策和指示,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在危急时期,这种考虑尤其必要。
  • 可笑的是,总统和麦克阿瑟两人都对对方的精神稳定状况存有疑虑。

将军归来

  • 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

敞开秘密

  • 麦克阿瑟看到了苏联对于“这个正在中国渐渐成形、头角崭露的新怪物”的畏惧。他不相信苏联人是要中国人变得强大到足以向苏联挑战;恰恰相反,莫斯科是想把中国置于它的控制之下。
  • 美国的链子并不是束缚了蒋介石,而是挽救了他。假如把它松开了,共产党人早就可以在短期内结束中国内战了。
  • 红色中国不是一个谋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坦率地说,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看来,这种战略将会导致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 艾奇逊认为,从战略上说,中国共产党人参战已是铸成大错,这使他们付出的代价是丢掉了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台湾,现在台湾已经遥遥无期地远在他们的股掌之外。国际社会已经不再把台湾看成是中国内战的未了事宜,世界上大部分人现在都把中国视为“国际上的无法无天分子”。中国在对日和约上也不再有发言权。如果中国置身朝鲜之外,它本来是可以指望有此发言权的。而且,中国已经丧失任何近期获得联合国席位的希望。

和谈密径

  • 美国和苏联在朝鲜问题上似乎正在走向冲突,而美国人认为两国都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两国似乎都在被中国人拖着走。
  • 因为联合国军扣押着约15万名共产党战俘,而共产党则扣押着“不到1万名联合国军人员”。
  • 他后来得知,根据东方和谈的传统,得胜国要面朝南,战败国要面向北。
  • 李奇微现在知道,他不能以战场上的强硬来支持谈判桌上的强硬。

争持不下

  • 北朝鲜人还把《日内瓦公约》关于交换战俘名单的明文规定置于不顾,只提供了110名联合国军人的姓名,而他们的战俘营里关押着超过6.5万名联合国军战俘。
  • 成千上万的中共士兵对盟军审讯人员说,他们希望去台湾,而不是回中国。

政令之变

  • 杜鲁门在日记中写道,“权势有一种引诱力,它可以渗入人的血液,正像大家知道的赌博和贪财有引诱力一样。”

最后和平

  • 这是朝鲜人的差事。我们不想让亚洲觉得西方白人是它的敌人。如果那里一定要打仗,那就让亚洲人去打亚洲人好了,我们则支持自由这一边。
  • 当年1月中旬,新墨西哥州核试验场的科学家们激动地报告,一种适用于野战火炮口径的原子弹头第一次爆炸成功,这意味着核武器既可以用于战略目的,也可以用于战术目的。
  • 朝鲜战争使美国付出了142 091人的损失——33 629人死亡,103 284人负伤,5 178人被俘或失踪。
  • 美国结束了一场它第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没有庆祝活动。
  • 以最客观的观点来说,大韩民国仍然是一个政治上十分糟糕的国家。继任的历届总统,要么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要么是以唯一的候选人当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政治活动自由等一概闻所未闻,韩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们习以为常地追踪和杀害不同政见者,连住在国外的也不放过。
  • 对中国来说,南朝鲜仍然犹如骨鲠在喉,时时提醒着,美国曾在世界的这个特定地方以军事手段回应了侵略;而且如果有朝一日,目标成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国家——日本,美国还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