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版权信息

  • 书名:思考,快与慢 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译者: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

本书所获赞誉

  • 生活就像点菜,饥饿时菜会点得特别多,但吃一阵就会意识到浪费;如果慢条斯理地盘算怎么点菜,别人已经要吃完了。这就是决策的复杂性。

序言

  • 人们把相似度当成一种简单的启发手段(简单地说就是经验法则)来作艰难的判断。对这种启发性手段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其预测带有成见(系统性失误)。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 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 联想的原则缩减为三个:相似性、时空相接以及因果关系。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

第6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 系统1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并更新你个人世界的模式,它呈现的都是常态下的思维模式。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 如果你赞同一个总统的政见,你可能也会喜爱他的声音及着装。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

第8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 托多罗夫发现,人们总会结合力量和可信度两方面因素来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刚毅的方下巴和自信的微笑便可告诉我们,这个人很有能力。

第9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 系统1的特点·生成印象、感觉和倾向;当系统2支持这些行为时,它们就会成为信仰、态度和意图。·自主且快速运行,只需付出较少努力,甚至不用付出努力,没有自主控制的感觉。·当发现(搜寻)特殊形式时,能接受系统2编控来调动注意力。·在接受了一定的训练后,能够做出熟练的回应,产生直觉。·为联想记忆激发出来的各种想法创造连贯形式。·将认知放松感和真理错觉、愉快的感觉以及放松的警惕感联系起来。·区分常态中令人惊奇之事。。推断原因和意图。。忽略歧义,按捺住心中的疑问。·夸大情感的一致性(光环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证据上,忽略不存在的证据(眼见即为事实)。·作一些基本估测。。通过常态和原型来表现集合,但不要将两者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测量确定不同程度对应的匹配物(比如音量的大小)。·真正去计算,而不是空想(思维的发散性)。·有时用简单点的问题替代难题(启发法)。·对变化的感知比对形态的感知更敏锐(前景理论)。*·对可能性作出过高估计。*·对数量越来越不敏感(心理物理学)。*·对损失的反应比获得更强烈(损失厌恶)。*·严密设计决策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第10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 夸大对小样本的信任只是众多错觉中的一种——比起信息的可靠度,我们会更加注重信息本身的内容,其结果就是我们会将周围的世界变得比数据所能证明的更加简单和统一。在想象的世界中过早下结论比在现实中更有把握。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

第12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 判断、决策制定和直觉性预测
  • 从记忆中搜寻这类问题的实例,如果搜寻过程既轻松又顺畅,这些事的发生概率就会被判断为很大。我们将可得性启发法定义为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 自我评估是由事件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度来衡量的。轻松地想起某件事的体验比想起事情的数量更重要。

第13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 艾拉事件说明,我们的大脑解决小风险的能力有一个基本限度:我们要么完全忽视风险,要么过于重视风险,没有中间地带。

第14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 在没有其他信息可供参考时,采取基础比率的方法最容易。
  • 这会帮助你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特质作出判断。
  • 给这9个专业排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肯定需要系统2有规则、有秩序地组织,只有这一系统才能完成这项任务。然而,描述所给的提示(老掉牙的双关语及其他一些提示)很容易激活关于典型形象的联想,这是系统1控制下的自主活动。
  • 关于贝叶斯定理,有两点我们要铭记在心,要知道我们总是喜欢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第一,基础比率十分重要,即便是在手头的案例已有证据的情况下依然如此;第二,通过分析证据得到的直观印象通常都会被夸大。

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 用以说明启发式在判断中的作用以及它与逻辑相悖的地方。
  • 琳达不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银行出纳吧?
  • 人们对更详细、更丰富的描述作出的概率判断更高,这一点有违逻辑。预言家总会给其客户设下陷阱:对情节加以详述会使其更可信,却更不可能成为现实。
  • 要想推翻某个案件,他们往往会去质疑支持此案的最有力证据,他们会找准证词中最薄弱的地方,让目击证人变得不值得相信。关注弱点在政治辩论中也很常见。我认为在科学争论中这是不恰当的,但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事实,那就是社会科学中的辩论规则无法阻止政治辩论的风格,尤其在紧要关头的重大问题的讨论上——人类判断中普遍存在的偏见就是个重大问题。

第16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 我们可以用贝叶斯定理将这两个信息源结合起来,得出正确答案是41%。
  • 同一问题的两种表述从数学角度来看并没有区别,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则有很大不同。看了第一种表述的人并不知道怎样运用基础比率,通常会忽略它。相反,看到第二种表述的人会对基础比率给予一定重视,他们的平均判断与运用贝叶斯定理解决该问题得出的答案相差不多。
  • 这些受试者不愿从普遍现象中推导出特殊性,这一点与他们愿意从特殊现象中归纳出普遍性如出一辙。

第17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 对良好表现的嘉奖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

第18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 你应该将这种记忆大量激活的过程想象为以下几步:由信息和问题激发起联想记忆,然后自我反馈,最后选定最具连贯性的合理性方案。
  • 你估计这个学生的平均绩点是多少?新生中取得较高平均绩点的学生占多大比例?
  • 你怎样才能以5个形容词来预测这个学生在大学第一年的真实表现呢?如果这只是辅导老师本人通过与该生的访谈而作出的平均绩点预测,那么她的预测会准确无误吗?
  • 当人们按要求预测时,他们总会将预测替换为对所描述问题的估测,而且没有意识到他们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那个被问到的问题。这个过程证明预测时会存在系统偏见;他们完全忽略了一点,即应该回归到平均值上来。
  • 按照以下4个简单步骤来做,我们就可以进行无偏见预测:1.先估测出平均绩点的平均值。2.根据你对证据的印象算出与之相匹配的平均绩点。3.对你的证据和平均绩点的关联作出估计。4.如果关联度是0.3,则从估算出的平均绩点的平均值中抽出30%,放到与之匹配的平均绩点里。

第19章 “知道”的错觉

  • 人类大脑的常规局限使它没有足够的能力重构过去的知识结构或信念。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或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你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回忆能力,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了。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逻辑上的连贯性能给人信心,而我们在观点中表现出的主观自信也反映出系统1和系统2所构建的情景的连贯性。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即使证据十分苍白也能构建一个非常连贯的故事。对于一些最重要的信念,我们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其合理性,我们怀有这些信念仅仅是因为我们所爱的人和所信任的人也持有同样的信念。由于所知甚少,我们对自己信念的信心是毫无缘由的——但这种信念也很重要。
  • 对某个判断的主观自信并不是对这个判断正确概率的合理评估。自信是一种感觉,它能反映出某条信息和处理该信息时所体现的认知放松的一致性。由衷地承认不确定性乃明智之举,但如果有人声称自信满满,只能说明他在脑海里已经构建了一个连贯的情节,当然这个情节未必是真实的。

第21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 不要简单地相信直觉判断——无论是你自己的还是他人的——但也不要完全抛开它。

第22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 此时不回复可能会被视为对错误的默认,但我从来没有发现这些不友善的批判有什么指导意义。
  • 他们坚持反对在研究启发式和偏见时关注偏见。
  • “相信专家直觉的条件:达成一致”。的确,我们并没有遇到真正存有分歧的问题,但我们也没有真正达成一致。
  •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当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就可以培养出直觉来了。

第23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 看轻或是忽略分布信息的普遍趋势可能是预测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计划者应该尽力划分出预测问题的类别,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所有能够获取的分布信息。

第24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 他将自己的提议称为“事前验尸”。流程十分简单: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克莱恩提议召集对这个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在会议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演说:“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 心理学家所了解的经济人与人类不同,他们认为人类拥有系统1。人类的世界观受制于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因此他们不能像经济人那样有一致性和逻辑性。
  • 《数学心理学》(Mathematical Psychology)
  • 经济学家赋予了期望效用理论双重角色:作为一种规定决策制定方式的逻辑,作为对经济人决策方式的描述。
  • 他的想法简单明了,即:人们的各种选择并非基于金钱价值,而是基于各种结果的心理价值,即它们的效用。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心理物理学理论的最新进展表明,如果想研究财富的主观价值,你应该问一些与财富直接相关的问题,而不是关于财富变化的问题。
  • 效用是伴随财富的变化出现的,而不是伴随财富的各种状态出现的。
  • 你只是喜欢得到,不喜欢失去——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你对失去的厌恶程度远大于你对得到的喜欢程度。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 第一,人们的偏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参照点发生变化。第二,改变的不利之处比有利之处更突出,其有利之处包括对倾向于现状的偏见。

第28章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 损失厌恶这一概念绝对是心理学对行为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
  • 损失厌恶系数指的是两种动机的相对强度:我们想要规避损失的动机要强于获得利益的动机。参照点所关注的是现状,但它还会是将来的目标,即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是种损失,超过了目标就是种所得。
  • 我们发现公平性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他人。

第29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 与预期原理相反,人们对结果的重视程度和对结果可能性的重视程度不同。可能性效应会重视不大可能的结果,而几乎肯定的结果相对于确定的结果来说,受到的重视程度要小。预期原理通过可能性来判定价值,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心理。

第30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 我们的大脑有个有用的机能,它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奇怪、不同或是不寻常的事。

第31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 ·窄框架:分别思考两个简单的决策问题。·宽框架:一个有4个选项的综合决策问题。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 这个小事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人们对由于不采取行动而导致的结果,会比因行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更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后悔)。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 你会通过联合评估对此作出判断,即将两种情况同时考虑在内并进行对比。
  • 大家都会认同这个答案,即在这两种情况下,赔偿金应该相同。赔偿针对的应该是受害者受到的重创伤害,而抢劫案发生的地点对赔偿会有何影响呢
  • 抢劫案中单一评估和联合评估的不一致属于判断和抉择中的逆转。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rsals)是在19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来的
  • 系统1的情绪反应很可能会决定单一评估;而联合评估中出现的对比也常需要更仔细、更需要付出努力的评估,这其中需要系统2的参与。
  • 理性的经济人当然不易受偏好逆转的影响,因而偏好逆转现象被看成是对理性因素模式以及建立在理性因素模式之上的标准经济理论的一种挑战。
  • 理论基础应该是强有力的,而且要质疑某一既定的理论,只有一项发现是不够的。
  • 即事物和事件在它们各自的情境中进行比较时,会造成对重要事情的选择不一致。你不应该形成单一评价和综合评价总是不一致的印象,也不应该认为判断完全是混乱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多个范畴,因为我们有标准
  • 这个问题能引发什么样的联想呢?你是否意识到脑中闪现了相关事业的想法和记忆?你很可能会想起保护濒危动物的工程。你的系统1会自动评估其好坏,并对海豚在濒危动物中的排名生成一个大致的印象。海豚要比白釉、蜗牛或鲤鱼这样的动物更惹人喜爱——也就是说海豚比大脑自动进行对比的动物更受欢迎。
  • 在单一评估时,词典A要更有价值,当然,偏向在联合评估中会改变。其结果正好表明了奚恺元的可评价性假设(evaluability hypothesis),即词条数在单一评估中没有价值,因为数量自身是没有价值的。而在联合评估中,这一点则显然使词典B更具吸引力,而且词条数比封皮状况更重要。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逻辑上相同的陈述引发了不同的反应,这一事实使得人们无法像经济人那样可靠且有理性。
  • 在前景理论中,根据结果的好坏,我们对打赌还是确定的事的选择也会不同。当结果是正面的时候,决策制定者更愿意选择确定的事(他们是风险规避者);当结果都是负面的时候,他们更愿意拒绝确定的事,愿意赌一把(他们会冒险)。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大自然让人类处于‘痛苦’和‘快乐’这两者的主宰下。它们指明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并决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 但是在决策理论中,判断决策是否错误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这个决策和决策人的其他偏向是否一致。
  • 如果海伦在沙滩上待了40分钟而不是20分钟,并且她很享受,则此时她的总体体验效用就会翻倍。就像注射次数加倍会使治疗时注射的痛苦翻倍一样。这就是埃奇沃思理论
  •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插图]: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过程忽视(duration neglect):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第36章 人生如戏

  • 在评估整个生命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时,高潮与结尾很重要,过程通常会被忽略。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 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被米哈里称为心流。心流是艺术家在创作时、人们在被电影和书籍或是填字游戏深深吸引住时的一种状态。
  • 这种方法证明,能够详细回忆过去情境的人也能重新感受到过去事情发生时的感受,甚至可以体验到他们先前对这些情绪的生理反应。
  • “增加幸福感的最简单方法是分配好你的时间。你能抽出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吗?”

第38章 思考生活

  • 图16就是分析的一部分,是这些受试者在每一年回答对自己结婚期间的满意度情况。
  • 经验自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总体上取决于性情的遗传,这也是个人生活环境与其生活满意度相关性低的原因之一。体验幸福的性情像身高和智力那样,是可遗传的,对出生之后就分开的双胞胎进行的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 想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无论这个环境是好还是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慢慢地不去想这个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生活的长期状况(包括半身瘫痪和婚姻)只在部分时间会对人们的状态产生影响,即当人们关注于这些状况的时候。

结语

  • 判断某个人是否理性的唯一标准并非是看这个人的信念或是偏好是否合理,而是看它们是否一致。
  • 避免系统1出错的方法从原则上讲是很简单的:认识到你正处于的认知领域,放缓并要求系统2来加以强化。

附录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在没有任何特定证据的情况下,先验概率能够被合理地应用;而在得知一些无用证据的情况下,先验概率就会被忽略。
  • 由于预测特点与输入信息非常吻合而产生的没有保证的自信就被称为效度错觉。
  • 不同的起始点会产生不同的估测,都会偏向于初始值。我们将这个现象称为锚定。
  • 人们易于高估连续事件的概率,低估非连续事件的概率。这样的偏见是由锚定效应引起的。
  • 通过搜集多个不同数值的主观概率分布,还有可能测试出判断者的度量或校准是否合适。
  • 受试者设定的置信区间过小,与他们关于待估量的知识所能证明的相比,反映出了更大的确定性。经验不足与经验老到的受试者都存在这种偏差
  • 某个给定的量(比如道琼斯指数)的主观概率分布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得以实现:(1)要求受试者选择与自己的概率分布的特定百分位数相符合的道琼斯指数;(2)要求受试者估测出的真实值超过特定数值的概率。
  • 校准的程度取决于引导的程序。
  • 对启发式的依赖性以及偏见的普遍存在,并不局限于普通人。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在凭直觉进行思考时,同样易于犯偏见的错误。
  • 本文描述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判断的三种启发式:(1)代表性。人们通常在需要判断物体A是否属于类别B或是事件A是否属于过程B时,就会使用代表性;(2)事件的可得性。当人们需要估测某类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是某个特定进展的合理性时,就会使用可得性。(3)通过锚定进行调整。当相关数值可得时,许多预测都会用到锚定。使用这些启发式不仅能节约很多时间,大多数时候也很奏效,但它们也会导致一些系统性的错误。更好地理解这些启发式和它们带来的偏见,能够在不确定的情境下提高判断和决策的质量。

附录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 价值的心理物理学会使人们在获利概率大时选择规避风险,在损失概率大时选择冒险。
  • 大体来看,选择确定的事而不是赌一把(所得结果更多或同等)被称为风险规避;不选择确定的事,而愿意赌一把(可能性更小或相等)被称为风险追求。

致谢

  • 。我的妻子安妮·特丽斯曼(Anne Treisman)也付出了很多,要是没有她的支持、智慧和耐心,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