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著 徐松岩译注

2017新版译序

  • 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δης, 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396年),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以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错综复杂。老牌霸主斯巴达在建国之后,凭借其强大的常备军,不断向外扩张,组成军事政治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6世纪末,在雅典僭主政治被推翻的过程中,斯巴达自恃陆军强大,出兵干涉过雅典的内政。
  • 当雅典大军接近西西里岛时,叙拉古方面似乎还全然不知,当他们确信战争已迫在眉睫时,才紧急着手作迎敌的准备。然而,刚刚踏上异邦土地的雅典远征军,还未来得及采取任何行动,雅典国内即派人前来,命令阿尔基比阿德斯火速回国为赫尔墨斯神像事件接受审判,这实际上是雅典内部党派斗争的又一闹剧。阿尔基比阿德斯自知回国受审凶多吉少,便在途中叛逃至斯巴达。雅典人对他作了缺席审判,判处死刑,没收财产,变卖充公。
  • 阿尔基比阿德斯投靠斯巴达之后,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积极为雅典的死敌献计献策,来攻打他的父祖之邦。他分析了军事形势,提出两项具体方案:一是派遣军队到西西里去,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叙拉古;二是在陆上进兵阿提卡,在狄凯里亚(Decelea)建筑一个要塞,这是雅典人最害怕的。
  • 他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人的贪婪,是狂热地追求权力和占有欲,这是一种任何权力和财富都无法满足的狂热。雅典人和斯巴达人之间爆发战争,并不是因为二者之间的不同,如民主制和寡头制的对立,而是因为二者的共性,即无休止地追求权力(Ⅲ. 45,82)。[插图]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
  • 演说词的运用是修昔底德著作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 指出,在和平与繁荣的社会条件下,城邦和个人尚能遵守比较高尚的准则。但是,当战争和内乱导致人们生活困苦,心志降低时,人性的恶的一面就会急剧膨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从而出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暴行。具体表现在:“夺取政权时更加阴险狡诈,报复政敌时更加残忍无忌”;社会良知尽失,道德沦丧;鲁莽即勇敢,谨慎即懦弱,耍阴谋搞诡计成功是头脑精明的表现;“夸夸其谈的人总是被信任,而反对他们的人总是受到猜疑”;“复仇比自卫更重要”;一切规则和法律都可以违反,所有条约和诺言都可以背弃;混乱中那些最粗俗的人最有生存能力,因为他们不瞻前顾后,敢于鲁莽行事。
  • 伯里克利就是雅典人统治异邦人的领袖,伯里克利的内外政策是以为雅典人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的,而雅典人的团结是他们分享现有成果的保障
  • 修昔底德在追述雅典帝国形成时,竟然认为雅典人逐个剥夺原提洛同盟诸邦的主权,也是由于“同盟者自己的过失”(Ⅰ. 98—99)。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奴隶主阶级的强盗逻辑。
  •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奴隶制时代的争霸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 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第一章 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的希腊国家。

  • 修氏著作定名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即为拜占庭学者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公元前257—前180年)在校勘其著作时取其首句所加。
  • 过去的时代,不论是在战争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没有取得过重大的成就。
  • 阿提卡因土地贫瘠,自古以来就没有内部纷争,[6]这里的居民也从未发生改变。
  • 雅典人是最早放弃携带武器的习俗,采用比较安逸和奢侈的生活方式的。
  • 出于谋利的共同愿望,弱者安于服从强者的支配;强者因拥有金钱而越发强大,进而把诸小城邦降至臣属地位。
  • 他之所以能够组建联合远征军,固然是由于参加者的拥戴,同样重要的是由于参加者对他的畏惧
  • 金钱的匮乏是造成以前所有的远征都微不足道的真正原因。
  • 雅典人殖民于伊奥尼亚[插图]和大多数岛屿[插图]上,伯罗奔尼撒人建立的殖民地大都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在希腊其他地方也建立过一些。
  • 几乎所有的城邦都建立了僭主政治——此前旧的政体是世袭君主制,君主有确定的特权
  • 科林斯位于地峡之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业中心;因为古时候伯罗奔尼撒的希腊人与伯罗奔尼撒以外的希腊人之间几乎所有的交往都是通过陆路进行的,科林斯的领土是他们交往的必经之地。科林斯因此获得巨大的财源。
  • 在希腊人之间,通常只有边界冲突,旨在征服对方的远征闻所未闻。没有团结在某个强国周围的若干臣属之邦的联盟,也没有以共同远征为宗旨而自发联合起来的平等诸邦的联合。[插图]战争仅仅是邻国之间的局部冲突而已。
  • 希腊诸邦普遍由僭主们统治。僭主们的习惯是考虑他们自己,单单关注他们个人的安逸和家族势力的扩大。他们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安全,因而难以取得任何重大进展。他们仅仅同邻邦发生过冲突。
  • 拉栖代梦人的政策,是不要求其同盟国缴纳贡金,而仅仅是通过在这些邦国建立寡头制[插图]以确保他们服从拉栖代梦的利益;而雅典人则逐步剥夺其同盟诸邦的海军,并且向除开俄斯[插图]和列斯堡[插图]以外的所有盟邦征收贡金。
  • 如果研究者想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知未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未来虽然不一定是过去的重演,但同过去总是很相似的),从而认为我的著作是有用的
  • 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而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惧,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 。值得注意的是,修氏为强调自己著作主题的重要性而刻意贬低波斯战争的规模和时间。

第二章 战争的起因。爱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亚事件。

  • 科林斯人认为,他们轻视母邦,自恃其财富可以与希腊任何一个最富有的城邦相比;他们拥有强大的海军,有时他们在夸耀自己的海军优势时,声称他们海上优势的荣誉是从他们古老的居民腓亚基亚人开始的。
  • 结果,科基拉获得决定性胜利,[5]摧毁科林斯人的15艘舰船。同一天,围攻爱皮丹努斯的军队迫使爱皮丹努斯投降。投降的条件是,除科林斯人以外的所有异邦人将被卖为奴隶;沦为俘虏的科林斯人的命运将另行决定。
  • 这些备战的消息引起了科基拉人的恐慌,因为他们在希腊一个盟邦也没有。他们既没有加入雅典同盟,也没有加入拉栖代梦同盟。于是他们决定投向雅典,加入雅典同盟,争取从雅典那里获得支持。
  • 拒绝一个陆地国家加入同盟和拒绝一个海上强国加入同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你们的头等大事,如果可能的话,就是确保除你们以外,任何邦国都不得拥有海军;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最好是确保与当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保持友好关系。
  • 你们务必牢记,一方面,不论你们怕不怕,你们的势力都将使你们的对手有所畏惧;另一方面,不论你们的信心是否来自于拒绝我们加入同盟,你们的削弱都会使强大的敌人无所畏惧了。
  • 他们是我们的移民,但是他们对我们从来就是敬而远之,而今他们居然向我们开战了。他们说:‘我们被派遣出来的目的不是受虐待的。’[2]我们说,我们建立殖民地的目的也不是受他们侮辱的,而是要成为他们的领导者,并且要他们对我们表示适当的尊敬。
  • 如果你们不帮助他们,就依然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你们参加他们一方作战,你们将分担我们作为自卫者对他们的惩罚。
  • 如果你们接收并且支持那些侮辱我们的人,你们会发现你们的臣民中也将有同样多的人投到我们这边来,你们所开创的这个先例对你们自己的祸害要比对我们的祸害更为严重。
  • 有节制地公平对待其他一流强国,将比占有一个表面上暂时有利而实际上却牺牲了长远而稳定的便宜更能成为力量的源泉。
  • 雅典人听了双方的发言后,召集了两次公民大会。在第一次会议中,民众明显倾向于赞成科林斯人的观点;在第二次会议中,民众的意见发生了变化,他们决定和科基拉人建立同盟,这是一个有条件的同盟,是一个防御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同盟。
  • 起初,雅典人的确是在克制自己,不去撞击科林斯的舰船。但是,当科基拉人败局已定,而科林斯人穷追不舍的时候,雅典人终于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人人都投入了战斗。到了这种关头,科林斯人和雅典人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交战了。
  • 伯罗奔尼撒人啊,我们既没有发动战争,也没有破坏和约。这些科基拉人是我们的同盟者,我们来帮助他们。因此,如果你们往其他地方航行,我们决不会阻拦你们。但是,如果你们航行去进攻科基拉或它的其他任何领土的话,我们将尽全力阻止你们。”
  • 因此,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胜利者。
  • 这样,科基拉在这次交战中挫败了科林斯,雅典的舰船撤离了科基拉岛。这是科林斯和雅典交战的第一个原因。因为雅典在休战和约的有效期内,已和科基拉人一起向他们开战了。
  • 居住在帕列涅地峡上的波提狄亚[插图]是科林斯人的殖民地,但又是雅典的纳贡的同盟者
  • 同时,波提狄亚人派遣使者去雅典,希望劝说雅典人不要对他们采取进一步行动;他们还派人和科林斯人一起到拉栖代梦去,希望万一必要时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第三章 拉栖代梦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大会。

  • 奴役一个民族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能够解除奴役枷锁者坐视不管,因为允许他们这样做的强国同样有办法阻止他们这样做,尤其是这样一个强国是渴望享有‘希腊解放者’的声誉的邦国。
  • 因为只要他们能够做到,想得到一样东西就要得到它,按照他们的方法迅速采取行动。[8]因此,
  • 破坏盟约的不是那些被抛弃在危难之中而不得不去寻求新救助的人民,而是那些未给予其同盟成员援助的邦国。
  • 当你们考虑到利益的时候,才开始高喊‘正义’的口号——当人们有机会以武力获取更多利益之时,没有人会因为这种考虑而放弃其雄心的。[3]那些没有超乎人性而拒绝行使统治权的人,比那些为形势所迫而不得不注意正义的人更值得称赞。
  • 法律的失误比之暴力的虐待,似乎使人们更觉得愤慨。
  • 他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得出同一个结论:雅典人已公开实施侵略,必须立即宣战。但是以睿智而温和著称的斯巴达国王阿奇达姆斯走上前来,发言如下
  • 这是斯巴达荣誉的需要!不要让雅典的势力继续壮大了!不要使我们的同盟者陷于毁灭!诸神保佑,让我们前去迎击侵略者吧!”
  • 拉栖代梦人之所以认定和约已被破坏,并且必须宣战,不是因为他们的同盟者说服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害怕雅典的势力日益增长,他们看到希腊大部分地区已经臣属于雅典人了。

第四章 从波斯战争结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

  • 他是第一位敢于对雅典人说他们必须统治海洋的人,他还不失时机地开始建立帝国的基础。
  • 另外,他们不想再负担对波斯的战事了。他们认为雅典人是完全能够胜任领导职位的,而且当时雅典人对他们是友好的。
  • 因为他们不愿意服兵役,他们大都依照规定的数额缴纳金钱,而不提供舰船,以免远离家乡。结果,雅典利用他们所缴纳的金钱,扩充雅典自己的海军,当他们发动暴动时,总是发现自己缺乏战争资源和军事经验。
  • ,他们回国后立即中断原先结成的反波斯同盟,[插图]而与斯巴达的敌人阿尔哥斯人结为同盟;同时,阿尔哥斯人和雅典人又以相同的誓言与色萨利人缔结同样的同盟
  • 他们在陆地上遭到陆军的攻击,在海上遭到腓尼基海军的攻击,绝大多数舰船被摧毁,只有极少数安然撤离。这就是雅典人及其同盟者大举远征埃及的结果。

第五章 拉栖代梦的第二次同盟大会。战争的准备和外交摩擦。基隆。波桑尼阿斯。泰米斯托克利。

  • 许多拙劣的计划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对手愚蠢之极;相反,更多的情况是,明明是筹划得很好,结果却是招致耻辱。制定计划时的自信心与履行计划时的自信心,从来就不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在筹划的时候觉得是安全的,但是一旦付诸行动,恐惧将导致他们丧失自信心。
  • 在小事上所暴露出的野心总有一天会以大规模的行动表现出来。

第六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第一次入侵阿提卡。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

  • 这就是进入普拉提亚城里的底比斯人的命运。
  • 普拉提亚事件之后,和约很明显地由此而被撕毁了。于是雅典人立即准备作战,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也在备战
  • 拉栖代梦的同盟者有地峡以内所有的伯罗奔尼撒人,中立者阿尔哥斯人和阿凯亚人除外;培林尼是战争中第一个入盟的阿凯亚城邦,尽管后来其他城邦加以效仿。在伯罗奔尼撒以外,同盟者还有麦加拉人、罗克里斯人、波奥提亚人、佛基斯人、安布拉基亚人、琉卡斯人和阿纳克托里亚人。[3]其中,提供舰船的盟邦有:科林斯人、麦加拉人、西基昂人、培林尼人、爱利斯人、安布拉基亚人和琉卡斯人;提供骑兵的盟邦有:波奥提亚人、佛基斯人和罗克里斯人;其他城邦提供步兵。这是拉栖代梦及其同盟者。
  • 但是,据说他之所以驻足观望是因为他料定雅典人不愿意坐视自己的土地被人毁坏,在土地还未遭到蹂躏之前,雅典人将会作出让步的。
  • 我们热爱美的事物但不至于奢侈,热爱智慧但不至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作是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不是当作可以夸耀的东西。真正的耻辱不是贫穷这一事实本身,而是不千方百计地去摆脱贫穷。

第七章 战争的第二年。雅典的瘟疫。伯里克利的立场和政策。波提狄亚的陷落。

  • 然而,最同情病人和垂死者的,是那些自己得了瘟疫后来又痊愈的人。这些人从亲身经历中知道病痛的情况,并且不再为他们自己担心了,因为从来没有人第二次得这种病的——即使第二次染上这种病,也不会致死的。这样的人不仅会得到其他人的祝贺,那时候他们自己也得意扬扬,甚至于幻想他们以后无论得了什么疾病,都会转危为安的。
  • 因为伯罗奔尼撒人刚刚入侵阿提卡,瘟疫就爆发了,而且,疫情从未侵入伯罗奔尼撒(至少是程度有限,不值得关注),受瘟疫侵袭最严重的是雅典;继雅典之后,就在人口最密集的其他城市中流行。以上就是与瘟疫有关的事实。
  • 他们开始谴责伯里克利,说他是战争的发动者,说他是造成他们的所有不幸的根源,他们渴望与拉栖代梦人议和,实际上也已派使者们到那里去,但是这些使者并未取得成功。现在,他们大失所望,就都把怒气发泄在伯里克利身上。
  • 公民个人遭受损失而整个城邦繁荣强大,与公民个人财富增加而整个城邦每况愈下相比,前一种情况对公民个人是更为有利的。[3]一个人的个人生活无论是怎样的富足,但如果他的城邦遭到毁灭的话,他也必定随之遭到灭顶之灾。然而,一个蒸蒸日上的邦国总是在为不幸的个人提供摆脱困境的机会
  • 至于我,我现在还是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改变了的是你们。事实上,这是因为你们在没有受到损害时采纳了我的意见;当你们遭遇不幸时,就后悔以前所作的抉择。我的政策的明显失误就在于你们的态度摇摆不定。
  • 当双方机会均等的时候,知识使人们勇气倍增——知识使人们藐视他们的敌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心,不是支撑绝望形势的一种盲目乐观,而是基于现有资源的一种判断,因而他们的预见是更为可靠的。
  • 所有渴望统治别人的人,都会暂时招致别人的仇恨,会不得人心的。但是追求最崇高的目标的人必然招致憎恨,因此而招致憎恨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招致憎恨也是暂时的,但是由此而产生的目前的显耀和将来的光荣会使人们永世难忘的。
  • 一言以蔽之,雅典虽名义上是民主制,但事实上权力掌握在第一公民手中。

第九章 战争的第四年和第五年。米提列涅的暴动。

  • 几乎是在伯罗奔尼撒人入侵阿提卡的同时,列斯堡全岛[插图],除麦塞姆那外,都叛离雅典了
  • 心耿耿地追随他们的。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们一方面对波斯的敌视愈来愈少,另一方面却力图奴役同盟诸邦,我们便开始恐惧了。
  • 我们之所以得以保持独立,唯一的原因就在于雅典人在创建他们的帝国的时候,认为利用巧妙的言辞和政策的方法比之暴力的方法更易于取得势力
  • 在一般情况下,同情是信任的基础,而我们之间靠的是相互畏惧,我们的同盟关系主要是依靠相互畏惧而不是友谊来维持的。只要一方觉得破坏盟约能够使自己安全的时候,它就会破坏与另一方的盟约的。
  • 一言以蔽之,只要你们自己以‘希腊解放者’的形象出现,[插图]你们就有望在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因为人性从来就是由尊重而产生傲慢,正像由态度强硬而导致敬畏一样。
  • 对于一个帝国而言,最为致命的弱点有三个,它们是:同情怜悯、感情用事、宽大为怀。
  • 匆忙和愤怒是阻碍深思熟虑的两个最大的障碍,匆忙常常是与愚笨联系在一起的,而愤怒是思想幼稚和心胸狭窄的标志。
  • 当你们感情冲动,使你们遭到灾殃的时候,你们就迁怒于那个最早提建议的人,而不处罚你们自己;虽然你们是多数,你们也和他一样是错误的。
  • 但是,我们不是在一个公正的法庭上,而是在一个城邦的公民大会上;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不是公正与否的问题,而是怎样处置米提列涅人对雅典最为有利的问题。
  • 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不是公正与否的问题,而是怎样处置米提列涅人对雅典最为有利的问题。
  • 简言之,我认为对于保全我们的帝国最有利的是宁可让人家对不住我们,而不要把那些活着对我们有利的人统统处死,不管处死他们多么正当。

第十章 战争的第五年。普拉提亚人被审判和处决。科基拉的革命。

  • 我们所害怕的不是你们心中已经做出决定,以我们没有履行对你们的义务为由,控告我们犯罪,而是害怕你们为了讨好第三者[插图],给予我们这样的审判,而判决的结果是已经预定好的。
  • 常用词句的含义不得不加以改变,而采用现在所赋予它们的意义。过去被认为是不顾一切的鲁莽之举,现在被认为是一个忠诚的同盟者所必备的勇气;谨慎周到的等待时机,被看作懦弱的代名词;中庸之道被视为缺乏男儿气概的表现;一个人能够从各方面考虑问题,就表示他是一个在行动上拙劣无能的人。疯狂的暴虐变成了男儿气概的标志;耍阴谋搞诡计变成了合法自卫的手段;[5]夸夸其谈的人总是被信任,而反对他们的人总是受到猜疑。耍阴谋成功表明一个人头脑精明,而识破阴谋则表明他更加精明。但是不想做这两种事情[插图]的人就被认为是分裂你自己的党派,害怕反对党。
  • 那些从未体验过平等待遇的或者的确是被统治者傲慢地统治的人们,一旦取胜,便以暴力报复;那些要求摆脱他惯常的贫困的并且贪求邻人财产的人们,一旦取胜,便实施邪恶的决议;最后,那些在不可抑制的激情的驱使下,以党派精神而不是以阶级情感而发动斗争的人们,一旦取胜,就采取野蛮无情的过火行动。

第十一章 战争的第六年。德摩斯提尼在西部希腊的战事。安布拉基亚的灭亡。

  • 依我看来,这种现象一定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在地震最强烈的地方,海水就被吸引,离开海岸,然后以加倍的力量反冲回来,因此造成海水泛滥。

第十三章 战争的第七年和第八年。科基拉革命的终结。革拉和约。攻克尼塞亚。

  • 雅典人攻击我们,不是因为他们对两个民族当中的一个怀有仇恨,而是因为他们对西西里的好东西——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物产——垂涎三尺。
  • 人就是要统治那些屈服于他们的人,正如他们要抗击那些无故侵扰他们的人一样。这恰恰都是符合人的本性的。
  • 雅典当时的繁盛使雅典人以为他们什么事都能做到,可能的事和不切实际的事,他们都能够做到,不管他们的势力强大也好,不足也好。他们各方面的意外成功,使他们产生这种心态,认为凡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就一定能够做到。

第十四章 战争的第八年和第九年。入侵波奥提亚。安菲波里斯的陷落。伯拉西达的辉煌胜利。

  • 他们与雅典派来防守这个地方的将军攸克利斯商定,派人到色雷斯的另一位将军,本书的著者、奥洛鲁斯之子修昔底德那里,请求援助。当时,修昔底德在塔索斯,这是帕洛斯人的一个殖民地,离安菲波里斯城约半日航程。
  • 因为凡人都会有这样一个习惯,对于他们渴求得到的东西,他们总会把它寄托于一种轻率的希望,而对于他们所不想要的东西,则会用充足的理由加以拒绝。

第十六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招致反感。曼丁尼亚人、爱利斯人、阿尔哥斯人与雅典人结盟。曼丁尼亚战役和同盟的瓦解。

  • 拉栖代梦当权者特别关注被俘斯巴达人的命运,也许与斯巴达公民人数急剧下降有关。公元前480年(希罗多德,Ⅶ. 234)有8000公民,公元前418年下降至2500人(修昔底德,Ⅴ. 68),到公元前371年,不足1000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70a 30以下)。

第十七章 战争的第十六年。米洛斯的谈判。米洛斯人的灾难。

  • 因为我们双方都知道,当今世界通行的规则是,公正的基础是双方实力均衡;同时我们也知道,强者可以做他们能够做的一切,而弱者只能忍受他们必须忍受的一切。
  • 在我们的臣民看来,与你们保持友好关系,那是我们软弱的证据;而你们对我们的仇视,则被认为是我们强大的证明。
  • 说到公正,这两种人是没有区别的,保持独立的人们是因为他们强大,我们未去攻击他们,是因为我们有所畏惧。
  • 希望,那不过是危难中人们的自我安慰而已。有雄厚实力的人们固然可以沉湎于希望之中,即使那样也会遭受损失,但无论如何不会招致毁灭。不过,那些过分地夸大希望的力量和孤注一掷地寄托在希望之上的人们,在他们遭到灭顶之灾的时候才会发现希望的本质是什么;而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它让受害者找不到任何办法去防范未来。

第十八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西西里的战役。赫尔墨斯神像事件。远征军出发。

  • 我的言辞对你们的性格影响甚微,如果我建议你们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要把实际已属于你们的利益拿去冒险,去争取那些尚无把握的、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的好处。
  • 众所周知,要达到令人叹服的目的,就是让其声誉最大限度地远离考验,尽可能少地接受考验;哪怕我们遭到最小的失败,他们都会立即轻视我们,并联合这里的敌人来攻击我们。
  • 为了保持在公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沉溺于驯养赛马和其他消费,他的奢侈生活已经超过了他的财产所能供给的,这与后来雅典国家的崩溃是有很大关系的。
  • 大多数人狂热地赞同远征,使少数不赞成远征的人害怕举手反对而被指责为不爱国,他们只好保持沉默。

第十九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叙拉古诸党派。哈摩狄乌斯和阿里斯托吉吞的故事。阿尔基比阿德斯受辱。

  • 在卡塔那,他们发现来自雅典的“萨拉明尼亚”号战舰,[插图]奉命前来要求阿尔基比阿德斯回国就国家对他所提出的控告进行答辩,同时要求一些被指控在秘密祭祀中犯有亵渎行为和与赫尔墨斯神像事件有牵连的士兵回国。

第二十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和第十八年。雅典军队的怠惰。阿尔基比阿德斯在斯巴达。围攻叙拉古。

  • 雅典人不是为了希腊人的自由而战,希腊人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战;事实是雅典人力图取代波斯国王来奴役这些希腊人,战争的结果对希腊人而言只不过是换了个主人而已,新主人确实比旧主人更聪明,却是更聪明地作恶。
  • 我所热爱的雅典不是迫害我的雅典,而是保障我安享公民权利的雅典。事实上,我不认为我现在攻击的邦国仍然是我的祖国,我要努力去恢复如今已不再属于我的邦国;真正热爱他的祖国的人,不是那个被非正义地放逐而不攻击它的人,而是那个渴望要不顾一切、竭尽全力去恢复它的人。

第二十一章 战争的第十八年和第十九年。吉利浦斯抵达叙拉古。狄凯里亚的设防。叙拉古人的胜利。

  • 事实上,狄凯里亚被占领,导致财产毁坏、人力丧失,这是造成雅典覆灭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十三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大港战役。雅典军队的撤离和覆灭。

  • 大多数雅典人被这一现象所震撼,他们力劝将军们等待。尼基阿斯沉迷于占卜和预言之中,他依预言家所说,要等待三个九天之后,才可以再讨论军队撤离的问题。这些雅典围攻者就这样不合时宜地滞留在那里。
  • 这是这场战争中希腊人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照我看来,也是希腊历史上最大的军事行动——对于胜利者来说,是最大的光荣,对于失败者来说,是最大的灾难。[6]雅典人被彻底打败,全军覆灭,他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们被毁灭了,正像谚语所说,一切都灰飞烟灭了,他们的舰队,他们的陆军,全部都被毁灭了,庞大的远征军中只有极少数人重返故乡。[插图]这就是在西西里发生的事件。

第二十四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和第二十年。伊奥尼亚的暴动。波斯的干涉。伊奥尼亚战争。

  • 可是,当他们不得不承认战争的结果时,他们转而迁怒于参与鼓动远征的演说家,也对预言家和占卜者以及征兆散播者恼恨不已,就好像是这些人鼓动他们前去,使他们相信可以征服西西里,而他们自己仿佛未曾投票赞成远征似的。

第二十六章 战争的第二十一年。阿尔基比阿德斯应召来到萨摩斯。优波亚的暴动和“四百人”政府的倾覆。基诺塞马战役。

  • 拉栖代梦人和雅典人这两个民族的性格迥然不同,拉栖代梦人行动迟缓、保守怠惰,与雅典人行动迅捷、进取冒险的特点,形成对照。拉栖代梦人的性格被证明是最有益的,尤其是对于雅典这样的海上帝国而言。事实上,这一点也被叙拉古人所证实,叙拉古人在性格上与雅典人最相似,[插图]因而在与雅典人作战时也最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