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毛泽东

任志刚

前言 为什么领袖是毛泽东?

  • 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读书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什么样的书,显然选择思想领域至高才是获得最高智慧的正道,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读毛泽东。
  • 钻石只有在高温高压下才能产生,伟人必定是在最严酷的社会环境中得以锤炼而成。
  • 他的目标是一开始就确定了的,他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把握的力量是枪杆子,基本方针是大联合,不懈的工作是教育民众,这才是他一生都没有变化过的基本要素
  • 归根结底就是印度没有中国的暴力革命,没有战火的洗礼,没有经过毁灭到新生的涅槃,这就是乞讨者与战士的区别。

第一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 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的不是全面优秀,而是某一点上绝对的出类拔萃,所以做出选择,敢于拒绝才是智慧。

优势心理很重要

  • 因为他身上确实存在极大的忍耐力,他在不顺当的时候总是十分有耐心地等着他的对手和敌人犯错误,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 明确指出李世民的成功在于后发制人及集中优势兵力的战略战术的只有毛泽东。
  • 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有关于老三的传说,传说中老三往往是智勇双全,这可能是由于过去人们生育早,当母亲开始生育时,身心尚没有成熟,到了第三胎时才达到身心俱佳状态的缘故。显然毛泽东符合这一条件。
  • 过于贫困生存压力过大,多数情况会使人精神压抑,很难做到温良恭俭让。
  • 我们不能在21世纪的中国的城市中感觉到过去,不能在网络上感觉旧中国,应当到偏远的山区中去感受那个时代。
  • 幸福是一个变量,它等于现在减去过去,正值代表幸福,负值代表不幸。
  • 强烈的欲望一般都产生于奇缺,而拒绝某种事物常常是因为拥有的缘故。

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不读书即使成功也不过是个土财主
  • 自发的读书意愿是人最重要的欲望,真正理解这一点的家长是少之又少,多数人变成家长后又去重复过去的故事,现实的压力使家长们认为自己之所以地位低下,就是因为没有多读书,以为只要命令孩子读书就能进步,却不知道被动读书是没有意义的。强制读书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最终孩子由于逆反而远离书本。人的知识不是在高中大学学到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的。除了少数科学上的天才人物突然顿悟产生出科学定理之外,绝大多数人的知识是靠着不断积累完成的,最后的结果之所以有天壤之别,是由于大部分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放弃了继续学习。这一点是孩子教育的关键,家长不可不知啊!
  • 我们有一个最特别的发现,同样是面对困难,有人是受苦,有人是自苦;受苦是被动的,自苦是主动的,结果大不相同。站在人类思想最高峰的人们,无一例外,全是自苦。
  •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圄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 我们知道人的觉悟或是认识过程,有渐悟和顿悟之说,渐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顿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生不是简单的爬坡,不是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站到最高点。人生更像是爬山,不懈努力固然能站得高些,但山的最高处是没有路的,只有峭壁,是一种能阻挡多数人的台阶,所以多数人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无法取得进步了。悟性也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对人来讲,也有渐悟与顿悟之区别,渐悟是一个爬坡过程,顿悟则是台阶似的进步,顿悟很重要,需要机缘和天赋,无法成为普遍适用的方法。
  •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有着天壤之别。那些强迫孩子学习的家长是好心办了坏事,学习不怕晚,怕的是强迫,因为一旦强迫消失,孩子们多数就放弃了学习。
  • 毛麓钟把毛泽东读书的目的有意引向了为整个毛氏家族而努力,而不是仅仅顾及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这对毛泽东的人生观有着重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引子,也是一个方向,随着毛泽东眼界的开阔和心劲能力的增强,他的胸怀越来越阔大,最终毛泽东将奋斗的目的与目标光大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上来。
  •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 人生众多碌碌者,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无作文胆,磨剑无破敌胆。
  • 但是否考虑中下层大多数人的利益,则是衡量知识分子永久的标杆,一心一意只为上层利益出谋划策的人不是知识分子,只是识字的奴才而已。
  • 。毛泽东宁可挨骂也在坚持自我的道德判断,他成为实际上的胜利者。
  • 孩子出走就意味着家长教育失败,这一结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在压迫下如果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
  • 三大名著的启示:斗争、平等、行动
  • 只有毛泽东知道诸葛为什么没有成功,只有毛泽东有资格指出孔明的错误竟然在于隆中对的分兵。
  • 面对这种残酷,多数人会无奈忍受着,一些人会反抗,但古往今来的多数造反者的目的不是消除不平等,而是自己占据高位,来享受不平等,追求平等则成为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
  • 上帝之所以是上帝,就是因为他将世间万事万物都当作他自己,佛陀之所以至尊,就是因为他把天下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就是因为他把中国人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

第二章 只有中专学历也能成为最高领袖

  • 声名显赫的教授们不过是些聪明人在热衷于玩弄文字游戏罢了,他们在行动上是侏儒,是些不能自立的寄生者,北大不过如此。

出韶山

  • 变成了没有信仰,没有组织,没有精神也没有好的身体的猪狗般的“贱人”
  •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挫折使得大部分人变得平庸,科学家做过实验,无法跨越的障碍和伤害使得凶猛的动物变得温顺不复血性,避免过早的挫折是人生保持上进心的关键。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是为早年的孩童支起一片天空,而不是我们常说的让孩子经历风吹雨打,小苗需要的是阳光雨露,不是温室,但也不是狂风暴雨。
  • 美国人独立也不是靠着喊出“不自由、毋宁死”就成了的,而是靠着华盛顿以富可敌国的私产组建军队和宗主国英国战斗长达八年的结果。
  • 强制性是政治的灵魂,不懂得这一点就应当一边玩别的项目去,不应当将时间花在讨论政治上。世俗领袖常常在观念上无法等价于思想家,就是因为思想家可以没有敌人,仅仅靠着极致的思考就可能产生天才的火花,而政治家则是相反,一般来讲,敌人越多,政治家的水平越高。

一师:一个政治家的好圈子

  • 上进心就是向上看,不是吗?但事实上这是假象。多数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只有向下看才是真正的成功。
  • 这使得毛泽东得出一个人生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在别人的房子里面盖自己的棚子是不可能的。
  • 吃不饱的人爬上高位,其贪婪程度可能会远远大于贵族出身的人,朱元璋就是例子。
  • 我们常说自学成才,要想长见识,自学实际上是最佳的最有效的途径,原因是自学是自发的、自觉的,并且自学只会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这样积极的学习远远强于被动的、强制的灌输性学习。所以为了提升自我必须自学,而为了进入别人的领域才需要上学。
  • 我们看看杨师是怎么样教育学生的,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而且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他总是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 学问、学问,毛泽东较早意识到学习的最好方法除了自学就是提问。而能问出问题就是进步的开端。
  • 这时期毛泽东的意识已经相当明确了,他并不准备学习所有的课程,他是为了应用而学。
  • 一般来讲,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的不是全面优秀,而是某一点上绝对的出类拔萃,所以做出选择,敢于拒绝才是智慧。
  • 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 湖南学风讲究内圣外王,通俗点说就是思想上和世俗领域都要达到至高。
  • 哲学无法学会,哲学是在各个学科实践的天才获得的知识总和,哲学是闪光的彩云,基督把它踏在脚下升天。”
  • 没有人会在自卑中成功,成就来自自信,至少要克服自卑
  • 年轻的时候三个字:不要怕;老了以后三个字:不要悔。

丈夫要为天下奇

  • 我们常常能够感觉到文章好坏在于思想而不是文字,有无思想是人生分水岭。
  • 家境贫寒的学子要注意,要么直接放弃读书去获得财富,读书并不是获取财富的最佳通道;要么静下心来苦读,获得社会的认可,切忌三心二意,在校园里面与富家子弟攀比物质享受,这样的攀比是毁灭性的,有百害而无一利。
  • 在学校最常见的就是低调,其实在读书期间低调是有害的,不要认为机会永远有,实际上,上位的位置是非常有限的,你不争自然会有别人来坐。所以要主动些才好。
  •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 人在读书期间当没当过第一很重要,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很需要这种经历。这种成绩将会给人带来优势心理,而我们说过多次,优势心理真的很重要。对出身平民家庭的人来讲,是最可靠也是最大的资产。
  • 这使毛泽东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
  • 读书只能获得高学历,高学历只能说明你获得了某种资格,是一张参加更高级别的竞争的入场券,在这新的竞技场上,你的对手可能比你还要优秀,可能比你还能吃苦和拥有更坚定的意志力,可能比你更有人缘,总之是一切皆有可能,唯一没有可能的就是你遇到的竞争对手是弱智白痴。你的目标越高,心劲越大,你的竞争对手也就越强,这就是毕业生们共同面对的现实。
  • 小时候的友谊很难持久,无法持久不是因为自发地放弃,而是无法汇合,由于各种差异导致不能合作,最终必然淡化。只有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友谊,在合作中产生的利益才能滋润友谊保持长久甚至终生。

政治改良此路不通

  • 法国人热衷于浪漫的生活,宁可去当强盗,也不愿意撅着屁股干活,他们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找到不干活的理由,所以他们总是缺少劳工。
  • 留法勤工俭学具有很大的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许多高级干部,其中就有周恩来、蔡和森、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众多大人物。
  • 这时的毛泽东已有了相当的自我意识了,他要的只是一个立足点,而不是拿出来当敲门砖的学历。
  • 在这里毛泽东跨越了一道心理上的高坎,那就是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不过如此。
  • 爱情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爱情观是我们人生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但它只是阶段性的,不能过于夸大,就如同四季一样,人生也有春夏秋冬,否定爱情就如同不承认鲜花之美,一味执着,就如同光开花不结果。
  • 这是一个伟大的跃进,这是毛泽东拒绝虚名,不再走世俗认可的上进之路的标志。
  • 对一个国家来讲,有没有皇帝不重要,关键是握有权力的人做些什么
  • 孙中山先生拒绝万岁,因为他认为万岁是帝王的称呼,而他的使命是推翻帝制,看上去很高尚,但他显然忽略了领导者的力量来自人民的跟随和拥护。当他没有力量的时候,他又怎么能回应人民的渴求呢,他在拒绝万岁的同时,也拒绝了依附,其实也意味着拒绝了民众。毛泽东则是真正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最终当人民真诚地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回呼“人民万岁”,把他和人民化为一体。
  • 毛泽东已经列出了三个世俗力量:知识、金钱和武力。
  •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花费时间叙述在革命史上并不重要的这一段历史呢?主要就是想说明毛泽东的路子实际上是很窄的,在走上正确的道路之前他是认真地尝试过许多不同的道路。否定是得到真理的唯一途径。残酷的不光是代价较大,而是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之前的一切失败的价值为零,也就是说只有在找到了成功之路以后所有的失败才是有价值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错,但要找到成功之父才能孕育成功。
  • 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科技时代和严格分工合作的阶段,所以无法想象今后的人类还有机会产生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人物,他是个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少数巨人之一。
  • 少年时的优秀最不可恃,没有后来的成就,少年之优秀只能随风飘散。

互相借力,第一次国共合作

  • 此时的毛泽东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性格中有某种缺陷的话,不要紧张,改不了也不要难过。因为自己的缺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大,大到别人不可接受,就像年轻人看到自己脸上的青春痘郁闷得要命,对别人来讲这根本不是事儿。关注人生目标、解决重大问题,这比天天盯着自己的缺点重要,当然最好是有意识地主动克服缺点。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 13个代表中后来两人脱党:李达、李汉俊;两人被开除:刘仁静(托派)、张国焘;两人当了汉奸:陈公博、周佛海;四个人牺牲:邓恩铭、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病逝)。只有两人1949年登上了天安门:毛泽东、董必武。
  • 无数人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人支持下成立的,它是俄国国家战略在中国的渗透。
  • 对于国家、社会和党来讲,巨变来自有了一个毛泽东,对于个人命运来讲,很大程度上看你距离毛泽东有多远。
  • 的确,经过两年工人运动的锻炼,毛泽东已经开始证明自己的行动力。在实践中,他着手发展组织,培养骨干,注重策略,利用矛盾,争取舆论,以合法斗争做掩护,搞得有声有色,“大引起社会之注目”,同时也获得了党内的高度评价。
  • 列宁之所以成功地依靠工人的力量获得政权,是因为俄国工人手里有枪,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
  • 不要忘了,蒋介石是世俗领袖,领袖的使命就是保护中国的利益,联俄是谁也不想的屈辱,但为了民族必须低头,是斗争必需的策略,再强大的国家也不能同时面对两个强敌,是战略层面的基本智慧,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民族生存和利益问题。
  • 这时的毛泽东和孙中山先生同处一堂,在接触中,他发现孙先生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高明的鼓动家,但缺少组织力和掌控力,最重要的是缺少财力、物力和武力,而毛泽东是以书生和宣传家的身份出现在孙先生面前,这大概是毛泽东和孙先生距离最近的时刻。
  • 一边批评人家,一边又要伸出手来要饭吃,这种人格分裂毛泽东是极其厌恶的。在上海毛泽东饱尝了寄人篱下和仰人鼻息的滋味,这对于他后来坚持自力更生的道路有着重大影响。
  •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 中国一切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国的人多,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也是中国的人多。我们的包袱是人,我们的财富也是人。
  • 机会稍纵即逝,事物总是在萌芽状态下最脆弱,一旦长大,就意味着失控。英法的绥靖政策鼓舞了希特勒,蒋介石的不抵抗策略育肥了日本人,陈独秀不敢反击蒋介石,道理是相通的。
  • 在没有力量的情况下得罪近邻,巴结远亲,不是愚蠢短视就是自私无良。

实力是最大的真理

  • 把坏事变成好事是天才的特质。
  • 他需要借助隐藏在中国最多人口的农民中的力量,只有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深受压迫的农民群众,只有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放在革命的中心问题的地位上,才有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有效组织是三三制,一个人直接指挥的人数不能超过10个,所以班排连营团构成了所有的军队系统
  • 这是一个伟大的跨越,知识分子往往追求超越平凡的道理,但一旦找到了回归平凡的道理,又比平民了解得更为透彻,这大概就是常讲的螺旋式上升吧。
  • 不能应对危险,就没有资格充当领袖,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很多种能力,其中防范危险的能力所占的比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 知识分子在改造社会的行为中,过于看重理论的指导,却很少探究每一个成功背后的实力对比,这是很沉痛的教训。
  • 这血,这泪,使毛泽东自觉地上了“梁山”,促使毛泽东走上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这条路的方向是向下的,眼睛向上的人不可能是巨人,只能是打工者。

革命意味着风险与机会共存

  • 秋收后有饭吃的人,就不会革命,但没有饭吃的人就会造反,这就是革命的真相。
  • 毛泽东开干了,他制定了五条暴动纲领:1.同国民党决裂;2.建军;3.没收土地财产;4.高举共产党旗帜;5.组织政权。
  • 再了不起的人也不能直接面对子弹刀刃。真正的力量在于你可以有所选择,中国人常说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是这种智慧的体现。
  • 中国的大多数人只会躲起来,做旁观者,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就痛心疾首地指出过了,这才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官兵平等,党指挥枪。
  • 可见语言的力量与实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实力,真理也会变成空话。
  • 据说军队党组织帮助地方党组织的主张是贺子珍的建议,大概就是在这时贺子珍走进了毛泽东的心。
  • 人类历史上的精英人物,都认为自己是处于社会的上层,他们多愿意参与高智力的竞争和激烈的拼搏,而鲜有人愿意靠耐力实现成功,这既要有吞吐宇宙之志,又需要有平民之心,还需要有顽强的意志,更需要强壮的身体,这么多的条件要同时集中于一体是很难的,关键还需要你的同志也愿意走这一条路。
  • 红军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
  • 他明确宣布:工农革命军不杀、不打、不骂俘虏,不搜俘虏腰包,对伤病俘虏给以治疗,经过教育、治疗后留去自由,留者开欢迎会做革命军战士,去者开欢送会并发路费。
  • 毛泽东说自己身上有猴虎二气,虎气好理解,他的王者之气,贯天彻地,但猴气该怎么理解呢?毛泽东确实有为了成功不怕任何牺牲的勇气和决心,但他显然又对各种成功的方法道路产生怀疑,他极端地渴望成功,以至于他极其谨慎地保护着成功之本,战争的第一要务是保存自己,这是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呢?
  • 毛泽东不容易与强者相处,因为他想征服所有的人,但智慧和理想又促使他能够和任何人相处,这也是理解毛泽东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点。
  • 真正靠着军功上升的恰恰是粟裕,粟裕和毛泽东最近的关系是担任过毛泽东的警卫连长,他静悄悄地学到了毛泽东用兵的精髓。
  • 毛泽东要干什么?他要革命。革命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要告诉农民,革命就是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农民一听就全明白了。这比“闯王来了不纳粮”还叫人激动,这是中国彻底革命的开端,分得土地的农民自然就站在了红军一边。
  • 毛泽东十分看重纪律,随时纠正部队中的小错,毛泽东极力要传达给中国社会积极的信息,这种做派对于毛泽东将他的军队区别于其他所有军队,最终被人民接受起着积极的作用。
  • 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快一点,有时候会慢一点,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根据敌人的不同情况决定的。什么叫本事,这就叫本事。努力是必需的,但结果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的,你必须搞清楚,打仗是你和敌人的较量,他也不想输。这就叫老实。
  • 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敌人,增加自己的朋友。
  • 1928年10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七百多人上了井冈山。
  • 井冈山的斗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拥有绝对重要的意义,怎么说也不为过,中国军队的元帅大将和将军们多出于此,也是构成毛泽东权力的基石。
  • 毛泽东一生作为令人眼花缭乱,但主动性是根本,他在拥有实力之后几乎都是保持主动性,也就是说后发制人与主动性在他这里也是统一的。

为中国的利益而战

  • 宣传的真谛在于重复,不能指望着说一次就让人们接受。
  • 古田会议决议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标志着毛泽东建军思想的基本建立,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军事思想。
  • 事先说出来,告诉他的同志他将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到实现预定的目标后,总结一下,再提出下一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一旦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过程,对于争取人心,效果会不可思议地放大,这也是毛泽东的一个著名的工作方法。
  • 这是毛泽东完全独立的起点,他的思想已经完全脱离了书本和外界的指导,他的方法也是没有人实行过的,按照后来通行的说法他在坚持从实际出发,其实就是怎么活下来,怎么才能做大,先得在理论上说服自己,然后再到实践中验证。
  • 胜利后的蒋介石才发现一个大问题,军阀们只是争权夺利而已,没有置对手于死地的政治意图,可以妥协甚至联合,而朱毛红军不同,他们是旗帜鲜明地要推翻他的统治,并且通过土改,已经开始挖掘他的根基了。
  • 大的固然能吃小的,但快的也能吃掉慢的。
  • 毛泽东最高明的工作方法之一是事先告诉他的军民,他将获得胜利
  • 毛泽东在会后闲谈时曾说:他们不懂得在战略上先打弱敌的道理,是古已有之的,然后毛泽东就背了一段古文。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 我们对照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路线,会惊讶地发现,蒋介石走的路线是联络大的,消灭弱小的,这显然成功得快,对比他小的势力是能消灭就消灭,不能消灭的采取收买的政策,对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以及两广的李宗仁、白崇禧似乎都是这样,但走到一定份上就走不动了。毛泽东则是相反,他的路线是联合弱小对抗强敌,这样要慢得多,毛泽东连袁文才、王佐这样的几十条枪的力量都是合作的态度,最终他的成就是无限的。
  • 所以后来毛泽东常说,集中优势兵力谁都能懂,能做到的不多。集中兵力,要先行收缩才能做到,这意味着直接吃亏,胜利在未来并不确定,这就是为什么道理大家都懂,但多数人做不到。

失败让人们选择了毛泽东

  • 造就巨人的恰恰是灾难,战胜巨大的敌人才是伟人。
  •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共产国际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成问题的,毛泽东不愿意否定它,是出于信仰上的策略,他不愿意将内部分歧暴露给外界,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 他似乎早早悟出,这个世界上不会同时有两条路通向成功,成功的路是最窄的,所以人生一旦遇到不同意见,不要急,自己正确的要坚持,希望与等待是人世间最高智慧之一。
  • 说毛泽东不懂经济的人请闭嘴,因为你只能说毛泽东不搞自由市场式的经济,市场经济起作用的不是领袖人物,而是看不见的手,毛泽东搞的是战时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他搞的是经济基础,不明白的人就不要乱发言,万丈高楼打地基最不显成绩,没有工业化,怎么和外国做生意?
  • 觉悟者必然也是孤独者。
  • 战争是人世间最残酷的竞争,也是利益最大的买卖,值得人以性命相争。
  • 大丈夫不可无权,没有权说话什么用都不顶。
  • 我们知道的事实是,从某一天起,周恩来就再也没有试图做出战略上的决策,而这一天最有可能的就是血战湘江的这一时刻。

第五章 领袖必修课:用正确证明实力

  • 路子不通就换条路,这才是关键,关键是不能硬拼,不能吃亏。

遵义会议:选择决定命运

  • 遵义会议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关乎生死的大问题上做出错误选择,自然就消失了。
  • 他以他以前的正确来指明未来,这是人世间最好的证明方式,是一切希望有人追随的领袖的必修课。
  • 也就是此路不通就换条路,这才是关键,关键是不能硬拼,不能吃亏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毛泽东意识到作战不能再像过去那么多人来集体讨论,还是成立一个小组指挥为好,他提议他自己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三人团,全权指挥作战,以周恩来为团长。
  •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中的“得意之笔”,堪称是武侠里面的无招胜有招的最高境界。
  • 毛泽东这时候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民族政策,汉族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少数民族受到破天荒的优待政策,而在毛泽东之前的历朝历代少数民族多数时候是被汉族欺负的。
  • 长征中的过草地是拜张国焘所赐,本来抓住机会夺路而走是有可能的。
  • 查查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多数统一都是北方完成的,这是历史和地理因素决定的。

日本人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 不错,你可以认为道义并没有绝对的意义,从来都是胜者为王,但是道义依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也就是说一旦它从小变大,道义也是能放大力量的。
  • 不看今天是空谈,不看明天就是近视眼。
  • 谁敢说金钱不重要呢?只有大富翁;谁敢说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呢?只有毛泽东。
  • 他的眼睛已经盯住了未来涉及全国的大局面,他已经掌握了胜利的方法,这样他就可以教给他的追随者,他知道他的事业最根本的就是人,知道未来没有大批能干的会工作的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干部是不行的,现在不开始着手,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就没有可能掀起巨浪。
  • 毛泽东告诉世界:日本侵略者不光是中国人的敌人,也是全世界的公敌。共产党管理的中国也将会和外国人做买卖并欢迎外国投资,当然条件是中国获得真正独立的时候。
  •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一个政党,它必须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
  • 面对价值连城的宝贝不赞美是无欲之人,面对人类思想的光华不拜服是虚妄之人。要知道多数人的一生错误远大于正确,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对多错少,几乎不犯大错,那只能以天才称之,因为正确意味着胜利,胜利意味着成功,成功意味着更大的成功。
  • 这是中国历史的铁律,对内平庸些关系不大,对外不能犯错,如果对外软弱了,只能是一时策略,随后要找回来,找不回来史笔如铁,就是一个蠢货。蒋
  • 毛泽东定下大框框,大的路线方针正确,周恩来长袖善舞,拾遗补阙,成就了完美的杰作。

第六章 抗日战争:独立与合作的博弈

  • 智慧在方方面面表现为顺序而非取舍。

统一思想才能超越平凡

  • 毛泽东高就高在他的办法谁都能学会,因为他抓住了最基础的,最根本的,他是真正的人情世故大师,他掌握了人性。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 人类永远在选择和否定中探索,人生智慧甚至不能父子相传,只能靠每个人自己的感悟去面对人生。
  • 战争是有规律的,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因此,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这个问题。
  • 毛泽东一个特殊的天才想法在于他提出战争的第一要义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不要小看这一顺序,这恰恰是顶级智慧。
  • 在“歼灭战”中,他写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最高领袖的责任就是应对危机

  • 先活下来,再去杀敌,这就是智慧和勇气的合体。
  • 放弃东北是蒋介石无德,丢掉平津是无良,南京之惨暴露了蒋介石无能,埋下了蒋介石最终被人民彻底抛弃的根芽。
  • 再先进的武器也战胜不了恐惧,人民战争就是最强大的超级武器。
  •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和日本之战的各种因素,他得出主要结论是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既要合作更要独立

  • 他只是让毛泽东感到不快罢了,毛泽东是十分能忍耐的,为了胜利,他能与蒋介石握手,多一个王明又有什么关系呢。
  • 四方面军的川籍战士组成了后来刘邓大军的班底。而刘邓正是四川人,这就是毛泽东用人之策。
  • 毛泽东总是能指出困难,但同时他又能指向光明,而且毛泽东具体指出了过渡阶段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朝夕相见,死生可同。不分贵贱,无问亲疏。
  • 毛泽东对中国来讲不光是他建立了一个党,建立了一个国家,建立了一支军队,他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他带领全体人民艰苦奋斗把农业中国变成了工业化国家,一个是他推行平等,使得中国从落伍的畸形社会变成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度。
  • 的,我们不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面对世间的不平等熟视无睹,对人间屠夫杀人如麻无动于衷,对帝王们的骄奢淫逸觉得正常,却拿着显微镜观察给我们带来进步的人

争取中间势力,一切皆有可能

  • 蒋介石只比慈禧要脸那么一点点,只是最后的胜利才给了蒋少许的荣光。
  • 从1940年8月20日起,八路军在华北向日军发起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八路军共出动105个团,20多万人,史称“百团大战”,把华北日军占领的地区搅了个底朝天。
  • 毛泽东在致各大区负责人的电报中强调:“我们应估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性,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布置的出发。”在这里毛泽东连用了三个最字。
  • 考虑问题必须从最坏处着想、从最底层着手,才是最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态度。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国家民族之恨,百年依然不变,只要这个民族不被灭亡,仇总是要报的,只是时候不到罢了,这个过程中甚至会和仇敌有合作,这些都是对政治家的考核。做对了流芳百世,做错了遗臭万年。

封锁延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毛泽东时代为什么会是那样不通情达理,因为要实行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为了后代不再牺牲需要勒紧裤腰带也要实现工业化,因为要让人民不再成批地饿死,必须限制少数人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爱。
  • 毛泽东高兴地说:“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中国人永远要记住这句话,西方人不是傻子,光靠着买,好东西是买不到的呀。
  • 未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必须受到自己强有力的保护,这是我们的财富源泉。
  •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奉献和牺牲,为了后代,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全体只吃最简单的饭食,穿着最普通的衣服,男人不去寻欢作乐,女人不去梳妆打扮,他们靠着省吃俭用攒下了工业化基础,他们靠着人拉肩扛改变了大地的模样。
  • 压迫是政治的精髓,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深知其中三昧。
  • 毛泽东关切地提醒萧军:“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地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
  • 内部批评,一定要估计人家的长处,肯定优点,再谈缺点,人家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 批评是为了改正缺点,而不是浇灭革命的热情
  • 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这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
  •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关系是中共历史最重要的环节,明白了他们的关系,就能知道中共历史,而且他们两个终身合作,彻底牺牲自己化作人类历史恒久的光芒。
  • 我们认为兢兢业业这一点很重要,毛泽东确实具有某种疑虑性性格,他似乎时刻提防可能带来失败的因素,这一点是他成功的基本要素。
  • 毛泽东一刻都没有忘记对我们中国人伤害最深的是苏联。
  •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是战是和,奉陪到底

  • 这时候毛泽东做出了作为民族巨人的最英明决策——抢占东北。
  • 中国内战中几乎没有从南方打赢过北方的先例,不知道蒋介石读过历史没有。
  • 从年龄和资历上讲,任弼时是最理想的接班人,可惜没有好身体。
  • 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三个条件下,允许外蒙古独立”
  • 最奇特的是张治中对中共的态度,他在欢迎会上说,将来你们写历史的时候,要记得写上一笔:张治中三到延安。他已经完全意识到历史将由共产党书写。
  • 有人研究说,人类大规模战争的终结者是两个人,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毛泽东。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制造核武器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则使得侵略者无利可图。
  • 这就能看出来,毛泽东下大功夫建党,抓支部建立在连上,每一个班组都有党员以及大力培养干部这些措施的威力了,他的这些措施看上去效果慢,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来了。
  • 事实上等待是很高的人生智慧,有希望的等待总会有结果。
  •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大决战

  •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 这是重大的战略上的变化,改变了南线作战进程,令行禁止与虚怀纳谏相得益彰,粟裕与毛泽东共同书写战争史上的一篇华章。
  • 三大战役显示了毛泽东把握全局的不同能力:辽沈战役代表毛泽东抓住主要矛盾,雷厉风行的魄力;淮海战役则显示毛泽东放手使用部下和协调各路大军的能力;平津战役则展现出容纳天下的宏大胸怀。
  • 国共战争不是我们想象的杀死了八百万国军,而是大部分国军成了共产党的军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最终选择了站在共产党这一边,从此他们脱胎换骨,从雇佣兵变成了为自己民族而战的勇士。

一盘将下几十年的大棋

  • 美国人骨子里是商人,苏联人骨子里是沙皇。这一点毛泽东比任何人认识得都深刻。
  •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大迂回,大包围

  • 毛泽东是可以学习的,这一顿悟会开启我们的心智,学习毛泽东,就有机会得到真正的人生智慧,可以洞彻人性,从而超越平庸。

后记 导师毛泽东

  • 我们能够整理出的成功因素有:心理优势;热情;慈悲;赞许;刻苦学习;体魄锻炼;名师引导;志向远大;知识渊博;集合同志;积极行动;立足中国;建党;组织工人运动;注重宣传;找到本原;枪杆子;战无不胜战法;土改;民族大义;长征;敌后抗日;经营东北;三大战役;全社会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