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命

梁晓声

  • 说到绿,世人好感多多,但如果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你的眼里除了绿很难见到别的颜色,那么绿其实足以对你形成一种色彩压迫,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囚困在绿色之中了。正如生存在小小礁岛上的人会对周围茫茫大海的蓝产生绝望一样。
  • 在神仙顶的人们看来,凡是花都具有高度的观赏性,但谁家也不种花。种花被视为不着调的行为,不论男女,种花人皆被认为是不靠谱之人。
  • 灶坑里的新灰被农村人认为是绝对干净的,有防腐的作用。平时谁将自己弄出了红伤,若身边没药,也会赶紧抓一把灶灰捂在伤口上,先把血止住。
  • 我已经习惯并且善于在亲人面前隐藏内心的种种忧伤和忧虑了。我必须那样,因为我在亲人们眼里是人生的拯救者。如果亲人们从我脸上看出了忧伤和忧虑,他们会恓惶起来的。
  • 那夙愿本身被生活磨去了光彩,如同败落了的宅院门上的一把锈锁,持有钥匙的人已懒得尝试那把锁还能不能打开
  • 男人嘛,一辈子活得好不好,无非是由财运、官运、口福、艳福四桩事决定的。
  • 人心有时候真是古怪,像插在我家破桌子桌缝间那些竹签上的东西一样古怪。经过烟熏火烤,如果没人告诉你,你根本猜不到那是什么。
  • 我又一次觉得心疼。心疼我自己。心疼我还没出生就已经被注定了的命;还心疼神仙顶的人家当年那种穷……

  • 文化程度高,看问题就比别人全面一些,为人处世也比别的青年更成熟。
  • 如此说来,我之被遗弃,未尝不是我的一件幸事,那么,当然也是一件我应感恩于父母的英明果断的事。

  • 由适应而习惯,由习惯而挺享受,反而爱得美哉悦哉,其乐陶陶。
  • 我不能确定究竟是我的生母给了我生命,还是我的养母给了我生命
  • 一个人知道的事情多少,与他的幸福感往往成反比。知道得越多,很可能越不幸福。而知道得少,甚或某些事压根不知道,幸福感有时还会高些。
  • 我想,所谓虚荣心,无非是那么一种心理感觉。一个人并没做过任何值得别人刮目相看的事,或那事掰开了揉碎了说并不可赞可敬却仍会被刮目相看;明明没什么资格获得,却又特享受,可不等于虚荣嘛。
  • 某些令别人讨厌的事,家长能在孩子小时为其打预防针,对孩子实在是幸事呀!
  • 而有光就有阴影,如此也可以说我是在名人光环的阴影下长大的。
  • 如果一个孩子的爸爸是大学历史专业毕业,最喜欢读的还是文学著作和哲学书籍,那么这个孩子每次与爸爸的闲聊都不会是一般的聊天,文化上、修养上的所谓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都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 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或别人的某种做法是不对的,却还是那么去做了。委实是因为,除了违心地那么做,也再无第二种正确的做法可供选择啊!特别是在我们毫无损人利己的动念,一心想的是千万别使他者受到什么伤害的情况下,我们反而只有选择不对的做法时,我对现实的态度就又多了几分包容;对“唯正确论”者,也就常常敬而远之了。
  • 全村的破败,是即将全面地旧貌换新颜之前的“遗迹”,是两幕戏剧之间尚未清台的“场景”。

  • 细细一想,我不得不承认,与其说我在学习方面有种天生的聪明,莫如说养父母教我的一些学习方法,使原本不聪明的我变得相当聪明。
  • 学是接受老师教的知识,习是自我积累知识。比如老师讲一个新词,会强调其中某字在前边学过的词中是什么意思,在新词中又是什么意思,那么你明白了同一个字有两种意思。但实际上呢,也许不止两种,还有第三种第四种意思老师没讲
  • 数学考题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通过考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推断能力才是意义。面对一道数学考题,头脑中立刻产生的解题方向如果简单,那就应首先排除开,因为简单失去了提高推断能力的意义。没有这种意义的考题,特别是一错扣十几分的大题,考试时大抵是不会出的。面对这类大题,不以简单的逻辑去推断,一般不至于犯解题方向的错误。不犯方向性错误,就不会浪费时间。”
  • 我觉得逐渐长大是幸福的过程,我的这一过程没有任何方面的负担。
  • 校长妈妈曾对我讲过,她认为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这决定了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和基因怎样,曰天命;二是由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所决定的,曰实命。生命生命,也指人在生活中所恪守的是非观,是生活与命的关系的组合词;三是文化给的,曰自修命。
  • 女儿,你要记住,真正可敬的人,是由实命和自修命所证明了的人!”
  • 不平凡的人,往往万分甚至百万千万分之一二而已。平凡的好人,那也是百分之几的人啊。如果我女儿将来能成为百分之几的人,妈妈和爸爸就特别欣慰了。”
  • 他们好像都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学习特自觉,根本无须任何人督促。互相的关系也淡淡的,不会多么好,却也都尽量避免将关系搞糟。并且,都特低调,一个个本能地“夹起尾巴做人”。
  • 读的小说再多,不也只不过是读者,而非任何一篇作品的作者?
  • 你按自己的意愿去决定就是。别给自己预设什么高目标,非跟自己较劲地去实现。人没必要将自己的人生搞得那么紧绷,活得顺其自然也很好。总之,你幸福,你爸妈就幸福。
  • 既然谁都难免一死,那么对所谓幸福的孜孜以求的追求,是否也等于是对过眼烟云的专执一念?放下便如何?顺其自然又有何不可?

  • 恋爱使人变傻是流言。起初会使人智慧,深入下去才变傻的。
  • 我又开始对人生有些憧憬了——不是初中时那种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也不是高中时往细了想又会顿时索然因而懒得继续想下去的迷惘,而是一步步特实际特接地气的那种预想,接近于对人生做出的理性规划和设计。
  • 人世间最爱我的两位女性先后离我而去,一去永不返回,这使我觉得自己像一只无所依傍的孤雁,对大地和湖沼缺乏信任,丧失了起码的安全感;对广阔的天空更是充满疑虑。
  • 缘分的意思就是,或长或短,或续或终,都可顺心性之自然,其他的都不必在意……”
  • 如果亲人多多却又都活在贫穷之境,那么此种亲情除了是一个无力相助之人的不幸,还会是什么?
  • 我的第二次神仙顶之行,不是寻根,宛若寻根,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现状的差距之巨大。
  • 除了理性,我身处异地,举目无亲、四顾无友。

  • 我但是恋家图安的,倘若人生一如既往地达意顺遂,又何必远走他乡呢?可是变故既生,我就唯愿遁往远地热土。
  • 人嘛,不管干什么,要想立住脚,那就得干好。”
  • 有些事情,在钱的诱惑之下,人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 我们的悲怆已不再是由于到手的百元钱又消失了,而是由于天下打工者和钱欲说还休的关系。

  • 可钱一用到位,那事迎刃而解,不留任何尾巴。相比于道理,钱的作用简直功莫大焉。道理的作用显得那么地轻如鸿毛,令人不屑。
  • 领略了钱这种“唯我独尊”的作用,我对钱不由得起了厌憎之感。那是一种附带着恐惧的厌憎;因恐惧其“唯我独尊”似乎足以压倒其他一切作用的作用而恐惧,因这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而厌憎;因恐惧还与膜拜撕扯不开,所以厌憎也与重视交织纠缠……
  • 但那日那时,我忽觉爱情好的时候,确实很好。若有庄严衬托,另有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好。
  • 就爱本身而言,任何一个男人爱任何一个女人,或反过来,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不过是所谓“般配”不“般配”的问题。只要是真爱,那就不能以鄙视待之。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我想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起初是没有什么人生方向的,方向往往是生存过程中逐渐确定的。但极少数人的确是在青少年时期就有了方向,
  • 世上有灵万物,无不向死而生。死即人的终极方向
  • 绝大多数的人和极少极少的人之人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后者是较早地就有了人生方向的,前者却大抵只有一个又一个具体而微的人生目标。
  • 人生没有方向,只有具体而微的目标便又怎样?我偏要以身一试,且看究竟如何!
  • 我不脚踏实地往前走,难道还指望自己长出翅膀飞将去?
  • 我能给“小朋友”以安全感,这使我觉得自己也不是一个多余活在世上的人。

  • 既是老板,互相比的便已不再是身高,而是资产的高度。中小老板比资产,大老板比资本。资产或资本由厚度变成了高度,那么人矮也不矮了,丑也不丑了,五音不全唱歌也好听了。
  • 他的世故使我的初恋变成了不值得回忆的事。有过初恋了,以后再恋得多么缠绵,那也不是初恋了,每想一次后悔一次——耿耿于怀。
  • 对,应该原谅,彻底的原谅才是彻底的想开了,过去了,是这样
  • 我对钱那种又膜拜又恐惧、由于恐惧而厌恶的心理,再次像无药可治的病毒似的在我全身弥漫,如同血管中被注入了一股股冷液。
  • 我对人的敬意,从没与一个人拥有多少金钱相联系。进一步说,我对谁的敬意的有无,前提之一是别总跟我谈钱。若总谈,我内心里往往会直接将谁划入“俗人”之列。而我离家出走以后,常见到的现象却是,人们仅仅因为谁是位有钱的阔佬,便仰其鼻息,敬意顿生,以识为荣——即使只不过仅仅是点头之交罢了。
  • 我头脑中曾存在过的关于人生的价值取向,常被现实撞击得七零八落。

  • 我那份小小的优越感使我陷入了自我想象——我竟陶醉地想象自己是天使,有义务带给她一份儿快活,即使是片刻的形同雨露的快活,只要有助于她抵御厄境之击打,似乎也是符合上帝之谕的。
  •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 现在的情况是我自己的选择,人得承担自我选择的后果。
  • 我已经明白,砍价是人生最基本的能力,必须具备。
  • 有时候,砍价只不过是一种心理游戏——小百姓之间的斤斤计较最是如此。
  • 有时候,压力并非实际工作的难度造成的,而是某项工作的垃圾性造成的。
  • 对于他,你也只不过如同老板戴腕表,不是为了看时间,是为了显身份罢了
  • 那是我第一次为别人的命运流泪,也第一次为别人的命运祈祷……
  • 理者,世间唯一使人平等之准绳也。
  • 对于养父养母,我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我从不曾觉得自己对于别人也很重要。
  • 她们的单纯已不同程度地受伤或被污染,她们怯懦而又都有各自为人处世的小伎俩。

  • 深圳当时有规定,不论任何性质的单位,都要保障员工上夜大的权利。
  • 超三缘方为友,识于途是谓朋。由朋而友,此谊弥足珍贵也。
  • 同窗、同道、同事,这三种关系是相当普遍的社会关系,也可以说是缘分。在这种缘分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意气相投的关系已属幸事。而相识于芸芸众生,只不过是“朋”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上产生的友谊,可以说是非常之缘,尤其应该诚挚地加以维护。
  • 有钱不花,丢了白瞎,死了白搭。

十一

  • 没资格活得娇贵的人却偏在乎一些不必在乎的事,那就是矫情嘛。
  • 我想到了姚芸,我对她并不鄙视,说到底也是基于一种现实得可悲的唯目的论的逻辑——我同时洞见到,这种逻辑几乎成了中国各阶层的通行逻辑。
  • 此前我一向认为,人间是人类社会唯一的另一种说法,从没想到居然还会从人间再划分出什么民间来,而且民间另有一套“理”。
  • 这使我俩虽已肝胆相照,虽能同舟共济,却又难以“志同道合”。

十二

  • 脸丑是一回事,相丑是另外一回事。脸丑是五官的原因,相丑是内心的呈现。”
  • 要保持喜欢读书的好习惯,现在的中国人中,有书卷气的脸不多了。”
  • 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猛虎啸于后而不心惊
  • 钱真是好东西呀,即使不花,看着也使人愉快。倘还不少,尤其使人喜不自胜。那种感觉如同父母看着聪明过人、将来必有大出息的小儿女,会对以后的日子油然产生企盼和憧憬。

十三

  • 摊上了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兄弟姐妹那是命,是命就得认命。命是可以改变的,恨命没意义。
  • 事实也是很厉害的。 事实一旦成为事实,人往往就只能由事实牵着走了;不论是理性之人还是感性之人。
  • 须知被贫穷压榨得麻木了的人,往往是连一点儿小狡黠也没有的。极度贫穷的日子过久了,几乎可以将人的智商归零。
  • 我想他那么做是为了享受与我亲近的片刻时光,而我对这一点也莫明其妙地心生出几分愉悦。
  • 由是我内心再无怨结,只剩下了对贫穷的愤慨。

十四

  • 每一元钱似乎都是在为别人挣,为别人攒,与她自己毫无关系似的。
  • 朋友一旦富贵了,除非自己也富贵了,否则就应该相忘于江湖!

十五

  • 对于咱们这种在外闯荡的普通人,面子最不重要了……”
  • 问题当然要解决,但是感情也要珍惜,有些事不是你那么种谈法的!”我怼他:“从没人教过我,你也没教过我!”
  • 被别人伤了心后要学会原谅,伤了别人的心后要懂得反省
  • 人比别人自我感觉好,即使仅好一点点,主要由于三点:一曰道德;二曰现状;三曰技能。
  • 我们一般人对付出了艰辛努力的人的获得,往往还是比较能正确看待的,而那些以不光彩的手段获得超常利益的人,最使我们心理失衡。我们不必因此蒙羞,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
  • 翔说如果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人世间就变得简单了,遗憾的是并非如此
  • 他想了想,委婉地说:“我一向反对在道德上全面否定别人。”

十六

  • 已经爱上了,咋办呢?这辈子认了,下辈子再说下辈子的吧。”他的笑声像我养父,样子也像。
  • “因为她是要往前闯的,是果敢型的女性,性格上说干就干,对挫败的承受力较强。而你是随遇而安的,优柔寡断的,你对挫败的承受力远不如她。归根到底,你对钱的需求,没她那么迫切,那么强烈……”
  • 审美需要心无挂碍是对的。
  •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总还要为生活继续忙碌。
  • 有的时代文学以反映现实为主潮,有的时代却相反,现实会大量地复制小说的、戏剧的情节或故事,包括细节,也往往会如出一辙。
  • 当现实中产生的原汁原味的人物、事件、情节和细节具有极高的戏剧性,比普遍的虚构类作品的想象更胜一筹,现实岂不是就有理由讥笑小说家了?
  • 中国又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公私混杂,权钱交织,令人愤懑之事肯定层出不穷,且抓且现,且治且泛,若以太理想主义的眼光看时代,看社会,看人世间,那善良的人只有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徒唤奈何纠结不已了。但我却是乐观的,我同时看到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民生状况在改变。

十七

  • 所谓人生,对普通人而言,无非是既活着,就得讨生活;而所谓生活,无非就是,如果想活得好点儿,那就得努力多挣点儿钱。
  • 我不怕平凡,简直也可以说,既然平凡注定是我的宿命,我愿与我的宿命和平共处,平平凡凡度过我的一生。我之一切努力和劳碌,不是一心想要超越平凡,只不过是要使那平凡趋于稳定,争取在稳定中过出几许平凡人生的微淡的小滋味来。
  • 全中国的人,全世界的人,以当代之眼光看历史,看历史人物的世纪太久太久了,这使人们很容易形成事后诸葛亮的思维定式,而且很容易陶醉于自己分析水平的高级,于是以思想家自诩。若也能尝试以历史的眼光看现在,则更会领略到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谓一新一好,当思来之不易;逐岁之变,应记步履维艰。”
  • 女儿,要做好人。要一生做平凡的、普通的好人。
  • 中国的人格教育,在我看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走的是弯路,对绝大多数人整天重复着陈词滥调,对极少数所谓成功人士,几乎全社会又都表现出献媚唯恐不及的巴结心态,仿佛一个人只要成为有钱的大佬了,似乎连人格也都完美了。但一个国家的进步,归根结底,是要看百分之九十多的人是怎样的人,明白?”
  • 一生做好人,也是成功人士。做好人不需要投资,不需要天赋……还不明白?”
  • 平凡意味着能力方面一无专长,或虽有专业而业不骄人;而普通意味着人与财富的关系。
  • 幸运者理应自觉做好人,所以我如果缺乏那自觉性,显然首先对不起我的幸运。
  • 我将在平凡中努力,我将在普通中无怨无悔,我将与我的宿命和平共处,正如一个人与自己的影子的关系。
  • 平凡不是错,普通不是罪过,谁的人生都不过是生命现象,只要你中意自己的生命现象妈妈就替你高兴。”
  • 血统真是厉害,只要善于继承某种不平凡不普通的血统,似乎想要平凡和普通都不怎么容易。
  •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既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会对社会关系予以筛选的动物。
  • 只不过我不平庸,爱思想,因为爱思想才平凡却并不平庸。“我思故我在”五个字,是我体会存在感的真谛。
  • 作为我们这一脉方氏家族的一分子,我并不以平凡和普通而自卑,因为我从没因平凡而懒散,从没因普通而对自己没了心向阳光的要求。在此我郑重向亲人们保证,正因为有你们这样的亲人,我将无怨无悔地做一个好人,将在平凡中自尊地生活;将在普通中恪守做好人的原则;将为十几亿人口这一庞大的分母,加上平凡、普通而又善良的那个‘1’,孵化自方氏家族的那个‘1’……”
  • 人是自我给出的意义的践行者。”

十八

  • 我觉得某些城市是有性别的,正如某些小说是有性别的。非指作者是男是女,而是指小说内容。小说内容仿佛使小说具有了某种气质,而气质又似乎使小说本身有了性别。《红楼梦》《茶花女》都是很女性的书,《汤姆叔叔的小木屋》也是。《呼啸山庄》很男性,《三国》《水浒传》更不消说。《简·爱》《战争与和平》给我以“中性”的感觉;《聊斋志异》具有典型的男性气质,《静静的顿河》绝对也是男性的;而在我看来,《悲惨世界》是母性的,《大卫·科波菲尔》是父性的,《老人与海》同样父性气质浓浓。
  • 上海像是风姿绰约的沉静女郎——经历了妖冶时期、摩登时期、社交花式的迷乱时期,终于洗尽铅华,进入了气质优雅的沉静时期,于是似乎修成了中西气质兼具的女性“正果”。
  • 我想,若以中国民间的理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未尝不可以翻译成“人是自身缘的体现者”。“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不由人不信。
  • 人从一出生就是被动的。自从人有姓名以来,任何人的性别、体力、智能、相貌、姓名,都是被‘给予’的,谁都没半点选择的自主权。”
  • 宿命无非就是天定的好运气或坏运气或不好不坏的运气。但人又是自为能力很强的动物……”
  • 所谓人生,不过就是一次岁月之旅,或长或短而已。没有谁宁愿自己的一生是孤独之旅,所以每一个人内心里都是需要路伴的。无人可以为伴,狗也行,野狗也行。
  • 世事本寻常,一往多了想,似乎就俗了…

十九

  • 每个人都只能在现实面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我认为在现实面前明智地妥协与勇于向现实挑战都是人应必备的能力。
  • 有时,责任也具有强迫症的特征。
  • 将好事做成功的过程,往往也是伴随着低俗丑恶的过程。
  • 当人真的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坏命运”,连命运之神也会刮目相看。
  • 趁那短暂的时刻,我又开始思考。被全身麻醉的人其实就是“死去”,倘没醒来,那种死法不啻是一种幸运。在大手术台上思考,如同在生死交界处与自己对话——我思故我在嘛。不是谁都有多次这样的机会,我珍惜。
  • 我的养父母和我的丈夫都是享受思考的人,受他们影响我也以思考为乐。我爱思考甚于其他女人爱时装和化妆。
  • 我不信世上会有君子国,这使我活得不矫情;我不信“他人皆地狱”,这使我活得不狡猾。
  • 我包容……我宽恕……我成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