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全五册)

赛雷

1 夏朝篇:大水“冲出来”的天下

  • 夏朝发源于今天的河南一带。
  • 约在公元前2200—前2090年间,舜担任首领。
  • 因为禹出身的部族叫夏,所以当禹当了首领之后…… 国号也正式改为了夏。
  • 由一个家族来世袭统治,其他人必须无条件服从,这就是王朝。
  • 权力的宝座第一次完成了家族内交接。
  • 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 夏朝作为中国第一个朝代,它的领土不是最大的,国力不是最强的。 但它存在的意义,是搭建了一个名为“王朝”的舞台。
  • 但夏朝从崛起到兴盛,从衰落到灭亡的历程,却是之后几千年不断重复的循环……

2 商朝篇:成王败寇,纣王真的是暴君?

  • 公元前1600年,一支叫商的部族,推翻了延续了471年的夏朝。
  • 王族成员为了抢位,多次爆发内战,战乱持续了九任君王,史称“九世之乱”。
  • 所以商朝往往也称殷朝或者殷商。
  • 上面刻有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

3 西周篇:和天子签订长期合同是什么体验?

  • 这一年是公元前1046年。
  • 第一类,同姓亲戚;第二类,异姓功臣;第三类,商朝的后裔。
  • 也被叫做“封邦建国”,简称封建。
  • 以这件事为分界线,之前的时代被称为“西周”,往后就是“东周”了。

4 春秋篇(上):齐桓公大哥风范,宋襄公实力“搞笑”

  • 这段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根据孔子修订的《春秋》……
  • 整个春秋时期,一共出现过5位公认的大佬,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
  • 齐国的地盘位于现在的山东这一片,是西周时周天子赏赐给功臣姜子牙的封地。
  • 一代霸主齐桓公后来竟然活活饿死了!
  • 践土会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5 春秋篇(中):三个“恶霸”,谁能问鼎中原?

  • 晋文公在一个叫“践土”的地方,召集了7个国家结盟,史称“践土之盟”。盟主当然是晋文公啦!
  • 春秋时期,能严格算得上中原的地方,只有咱们现在的河南省。就算放宽标准,也只能再加上河北、山东等省份的部分区域。
  • 楚国的主要领土大概是现在湖北、安徽这一片,也属于南蛮之地。

6 春秋篇(下):神仙打架,竟能造福天下?

  • 在美国最高法院的东庭的门楣上,雕刻着三位世界级伟人,代表着宗教、法律和教育。他们分别是神性的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还有咱们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
  • 孔子,其实是王族的后代。他的十五世祖就是商纣王的亲兄弟。
  • 仁,就是要有爱,做人品德要好。礼,就是要有礼法,社会要有制度。
  •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就是不管什么人——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 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每个人的长处进行教育。
  • 再次回到鲁国的孔子,已经快70岁了,他没有再当什么大官,而是专注于教育和书籍整理
  • 赵国、韩国、魏国成立,晋国名存实亡,史称“三家分晋”。
  • 三家分晋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

7 战国篇(上):百家争鸣,嗷嗷叫的虎狼之师

  • 魏国相国是法家的李悝(kuī),他认为礼仪仁义的学说,只是听上去很美,不能解决治国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 他亲自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即著名的《法经》。
  • 它们的改革有个共同点:由法家的人才来主持。
  • 特别是他制定的《秦律》,几乎就是李悝《法经》的翻版,只是因为秦国民风彪悍很难管,加了更多酷刑作为处罚。

8 战国篇(中):合纵一时爽,一直合纵一直爽

  • 这帮纵横家,并不执着于灭掉哪国,也不执着于帮哪国变强

9 战国篇(下):以一敌六,第一个超级大boss登场

  • 范雎口中的远交近攻,就是秦国应该先结交离自己较远的国家。
  • 战国时代有四个能人,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 他们自己非常擅长谋划,还养了一大堆有才的门客做参谋,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嬴政君临天下,世称“始皇帝”。

10 秦朝篇(上):统一文字的是他,焚书坑儒的也是他

  • 于是秦始皇一声令下,全国文字统一用秦国的小篆;全国的钱币统一用秦半两;马车的宽度也都有固定的尺寸,方便修建统一标准的道路。
  • 灵渠,征伐百越时用来跑船,运输士兵和粮草。 秦长城,用于防御匈奴。

11 秦朝篇(下):两千多年帝王时代的真正开篇

  • 公元前209年,两个小军官陈胜和吴广,押送900个壮丁去边疆干苦力,在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碰上坏天气,耽误了行程。
  • 项羽下令砸烂饭锅和船只,楚军知道已经没有了后路,只能跟秦军拼了老命,这就是所谓的“破釜沉舟”。

1 西汉历史(上):刘邦究竟比项羽强在哪里?

  • 于是范增就叫项羽请刘邦来吃个饭,想在饭局上找机会干掉刘邦,著名的“鸿门宴”就此拉开序幕。

2 西汉历史(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把一部分国土给同姓王打理,实行古代的分封制;一部分国土由朝廷直接管辖,实行秦朝留下的郡县制。

3 西汉历史(下):汉武大帝竟然搞垮过汉朝

  • 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时期的这段太平日子,被称为“昭宣中兴”。
  • 公元5年,王莽毒死了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

4 东汉历史(上):“穿越者”大战“魔法师”

  • 公元25年,“大魔法师”刘秀登上了舞台。他坐上皇帝宝座,宣布恢复汉朝的统治,史称汉光武帝。
  • 为了方便区分,之前的汉朝被称为西汉,刘秀重建的汉朝则被叫作东汉或者后汉。

5 东汉历史(中):永别了!匈奴

  • 班超花了31年,从汉明帝时代,一直到第四位皇帝汉和帝时代,最终让西域的50多个国家全部臣服于东汉。
  • 窦太后把自己的哥哥弟弟全都安排到了要职上,刘家王朝立马改姓了窦。
  • 因为汉和帝的年号是“永元”,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永元之隆”。

6 东汉历史(下):从戚宦之争到军阀混战

  • 几十万农民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准备送东汉王朝上路,这就是著名的黄巾军起义。

7 三国历史(上):跑跑跑!刘皇叔的坎坷前半生

  • 其一就是曹操,字孟德,官二代出身,曾经是朝中带兵的将军。
  • 公元191年,董卓派出吕布、华雄等大将,带兵迎战孙坚的军队,最终吕布被击败逃走,华雄直接被斩杀。
  • 比如占据河北的袁绍,占领了中原的曹操,住在东南地区的孙权(孙坚之子),还有盘踞中南地区的刘表。

9 三国历史(下):千古昏君刘禅其实很委屈

  • 然而昏不昏,跟你亡不亡国没有一毛钱关系……
  •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曹家皇位,改国号为“晋”。

2 晋朝历史(下):一个好间谍胜过几十万大军

  • 以“衣冠南渡”为分界点:之前的晋朝时代被称为西晋,之后就是东晋。
  • 因为参与战争的胡族主要有五支: 分别为匈奴、羯、鲜卑、羌、氐。 他们前前后后,建立了16个较大的国家。
  • 以南朝宋和北魏的并立为标志,从此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3 南北朝历史(上):形同虚设的“子贵母死”制度

  • 孝文帝还禁用了鲜卑语,禁止穿各类胡族服装,大家统一说汉语、穿汉服。他还鼓励胡人和汉人通婚,以身作则,娶了很多汉人女子为后妃

4 南北朝历史(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这群人中最牛的当属范缜,他写了著名的《神灭论》。
  • 《神灭论》的核心观点就是:人的意识必须依托身体存在。

5 隋朝历史(上):改变中国的科举制

  • 其一是朝廷中的“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写诏书、审核、执行。
  • 隋文帝这套三省六部制,兼具创造性和实用性,后世都继承了这个制度。
  • 但是到隋文帝这儿开始搞科举,就彻底清净了,干脆直接出一份卷子让大家来考试,主要科目是儒家经典、诗赋、政论。

6 隋朝历史(下):史上最败家皇帝

  •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他的儿子杨广继承帝位,即隋炀帝。

7 唐朝历史(上):万邦称臣“天可汗”

  •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并且改名为武曌(zhào),意思是“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9 唐朝历史(下):一个好间谍胜过几十万大军

  • 外敌入侵、藩镇割据、宦官乱政。

1 五代十国(上):“千古第一卖国贼”养成记

  • 公元907年,作为军阀之一的朱温,逼迫唐朝最后一任皇帝让位于自己,建立了后梁政权,史称“朱温篡唐”。
  • 在此期间,中原地区出现了以后梁为首的五个王朝,而分散于各地的军阀,先后建立了十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 后梁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败给了李存勖,最终于公元923年灭亡。
  • 李存勖掌控了整个北方,以“唐”为国号,这便是五代中的第二代——后唐
  • 在契丹的扶持下,石敬瑭登上皇位,建立了后晋,即五代中的第三代。

2 五代十国(下):从皇帝到“词帝”

  • 前面提到的军阀刘知远,趁机接手了无主的中原,建立了五代中的第四代——后汉。
  • 郭威顺理成章地拿走了宝座,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损失费。他建立的王朝,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后周。

3 北宋(上):打赢了还赔钱的澶渊之盟

  • “重文抑武”就成了宋朝不成文的规定,将会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名言,就是出自宋真宗之口。

5 北宋(下):收入高但存款低的烦恼

  • 宋徽宗和他的儿子被俘,被当作了战利品送回金国展览。 尊贵的后妃、公主也成了阶下囚,要么被金军折磨至死,要么当一辈子奴婢,史称“靖康之难”。

7 南宋(中):存天理,灭人欲

  • 儒家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还有五常,仁、义、礼、智、信。
  • 朱熹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意思就是,人性本来是与天理一致的,但社会环境里有太多诱惑,让人们产生了欲望,违背了天理,所以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