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武志红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孤独

  • 生命不在伟大的思考中,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碰触与联结中。

1 关上门,远离真实

  • 你真正需要处理的,是你内在的敌意与对自己的不接纳。

2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 你构建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你内心的黑暗与光明的占比,是基本匹配的。

3 真正缓解累的方式,是进入关系

  • 关系的根本,是你有了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是谁,然后借助这面镜子去认识自己、展开自己。

4 全能自恋阻碍关系

  • 自恋,是试图将别人纳入自己的体系;爱人,是愿意将自己纳入对方的体系;真爱,是两个人走出各自的体系而相遇。

5 亲子关系中的自恋

  • 我们社会的有些家庭关系中,权力争斗是主线,情感太匮乏。

6 与他人在关系中争高低

  • 当体验不到爱时,人就会在关系中争高低,并试着让自己在高位的感觉中保持控制感,以及主体感。

7 讨好型人格

  • 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与人变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8 关系的本质,是谁为谁承受焦虑

  • 关系的本质,是谁向谁投射焦虑,或是谁为谁承受焦虑。

9 没有麻烦,就没有关系

  • 其实关系的实质,就在于麻烦彼此。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

10 在关系中能做自己的程度,就是这个关系对你的滋养程度

  • 在关系中能做自己的程度,也就是这个关系对你的滋养程度。如果做自己的部分匮乏,那么这个关系看上去再好,也会让你逐渐干瘪、枯萎。

11 家庭关系

  • 重男轻女,威权主义,再加上大家族,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媳妇是孤零零地“进入”一个大家族的,还有各种“设计”是排斥她、打压她的。如果这个家族中的关键人物太自恋,那这份打压可能会变得很可怕。
  • 媳妇如果没怎么发展出关系维度的感知,而是主要停留在自恋维度上,那仅仅是“有点孤零零的”这一条,就可以让她使用权力规则保护自己了。
  • 所以,最好的状态是,夫妻关系是家里的核心。当秉持这个规则时,夫妻关系可以称为家里的定海神针。为什么?因为孩子的心必

(2)关于老人带孩子

  • 父母进入小夫妻的家,这也是年轻人家庭隐患的开始。农村不说,就说在城市里,太多小夫妻的婚姻破裂,是从父母(常见公婆)过来带孩子,然后老人想在孩子家做主人开始的。
  • 成年人彼此间找存在感不易,但都容易在孩子这儿找到:一、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易联结,可治孤独;二、孩子的需求简单,一旦被满足会特有感觉,会强烈地感染大人;三、孩子的力量弱,成年人在孩子面前很容易有优越感。带孩子是不易,但这些好处也不能忽视。

(3)妈妈凝视过你,你即能凝视万物

  • 妈妈凝视过你,你即能凝视万物。

(4)无条件的爱

  • 甚至,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知道“无条件的爱”是什么感觉,所以你也可以想象这种情景,然后带着它进入练习中。

(5)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

  • 很多父母代替孩子做决定,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人生的快乐。这相当于让自己享受了两辈子选择的快乐,而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也没活过。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就在于自己可以做选择啊。

(6)牺牲感

  •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先照顾好自己。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感觉自己简直是走过千山万水才真正认识到。不要动不动就想牺牲,那样你会有怨气,会让周围的人觉得对你有亏欠;不要动不动就倡导牺牲,那很可能是在诱导别人接受被剥削。在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在形成了健康自恋、真实自我的基础上,去爱别人,乃至爱世界。

(7)苦情戏

  • 有的人追求“我比你强”,而有的人追求“我比你好”。演苦情戏时,很容易获得这种感觉——我这么好。

(8)逼孩子听话,相当于给孩子喂毒

  • 持续地否定孩子,容易将孩子的自我连根拔起。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不知何谓自己的感觉,他只能活在塞满了别人话语的头脑中,而不能与自己的心、身体联结。具体就是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感觉。

(9)喜欢控制孩子的父母

  • 复杂意味着美和创造力,意味着生命力。复杂意味着强大的生能量,而控制背后却藏着阉割与死亡。

(10)人际关系中的界限

  • 如果你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或者想改变他们,让他们说你好,又或者想改变自己,让他们认为你好,那意味着,你缺乏最基本的界限,并在追求让自己成为神。

(11)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

  • 如何拒绝你?没有敌意的坚决。如何深爱你?不含诱惑的深情。

(12)逃离原生家庭

  • 好好使用这种自由,如果你的家庭让你有窒息感,你可以少回去,甚至不回去。这会倒逼家庭中的一些老人向孩子低头。

12 两性关系

  • 如何带着温情容纳彼此的“阴影”,常会成为恋爱中最难的部分。

(2)婚姻是找一个伴,而不是找一个梦

  • 你的心门完全打开时,你与他就建立了“我与你”的关系。那时,你将永远不会失去他,因为他就在你心里。

(3)自我消灭不是爱

  • 你必须忠于自己。当你热切地、过度地满足一个人的所有要求时,你以为这是爱,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你将对方投射成了一个苛刻的、必须被满足的人。

(4)婚姻关系中的听话哲学

  •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允许绝望在心中升起,体验它,观察它。绝望背后,是对爱的一种柔弱的渴望。在没有体会到这份柔弱的渴望前,那种对爱的浓烈渴望,本质是“你要好好爱我,可你怎么爱,我都不相信是真的,但求求你,给我证明”。柔弱的渴望,是原初孩子时的渴望,它出现了,心门就打开了。

(5)性格对立的伴侣

  • 既能看到对方的敌意、无视,甚至能深刻地懂得对方是怎么回事,并给予回应,又能持续地向恋人传递柔情蜜意,这是很高的境界。若做不到,至少试试觉知并拥抱自己的无助、脆弱,不被它们控制,不发展成暴怒,并持续地传递善意。

(6)对错游戏

  • 所以,不管冒多大的险,我们都要跳出来,学会表达情感,而不是执着于对错。
  • 但认真的恋爱与分手都是在寻找自己。问题是,我们将答案放在了别人身上。

(7)相爱容易,相处难

  • 相爱容易,相处难。灵魂上颤动的深情很难得,而感觉上颤动的激情要容易多了。若想找到灵魂上的颤动,要先问自己:“你很深地碰触到自己了吗?”若没有,那种颤动多是后者。执着于找感觉上的颤动,很容易沦为“吸血”。

(8)病态的爱

  • 渴望被爱的人,有时会陷入这种逻辑:当我呈现最差、最烂的一面时,你还爱我,那才证明你爱我。但若是自爱的话,这种逻辑就不会存在。被爱时,若是渴望被搭救,那就会演变成很多悲剧。所以,请先自爱。
  • 控制别人的感觉虽然不错,但活出自己的感觉更是好上无数倍。

(9)真正的爱

  • 将你的心门打开,别人的爱才能流进来,你对别人的爱才能流出去,深厚的感情才能建立。

13 何谓亲密

  • 亲密关系中,呈现你的真实,胜过满足对方的需求。

14 心里住着别人

  • 成为一个人的过程,是在心里住下一个爱的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会承受孤独的过程。
  •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容人之量,这取决于他心中在多大程度上住着一个人。而这一点又取决于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住进另一个人的心里。所以,父母若想锻炼孩子的情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做一个好的容器,容纳孩子的不同看法和负面情绪。

15 爱的本质是被“看见”

  • 看见,就是爱。每个人都在向这个世界要回应,而且希望是积极的回应。

16 关系在碰撞中产生

  • 套用一下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的那句话:“一个人的自我,是在关系的碰撞中形成的。”厉害的人物,是在和厉害的人、事和物深度碰撞中淬炼而成的。深度碰撞自然有各种痛苦,甚至是深度痛苦。
  • 把关系里的“毒”表达出来,让它显化,看看能不能解决它。能解决,关系继续;不能解决,关系就可能走向结束。关系会淬炼一个人,如果不把一些致命的动力展现出来,也就失去了在关系中淬炼彼此的机会,导致双方都不能成长。

17 修炼你的攻击性

  • 所以,人生的一个定律是: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社会关系,必须投身于一些自己热爱的事。这不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就”,更是在修炼自己的动力,或叫“生命力”,准确的说法则叫“攻击性”。

18 因为真实,所以被爱

  • 爱所爱的人,但不是讨好他们,爱需要你拿出你的真实自我,与所爱的人真实、深度地碰撞。只是讨好,必然导致悲剧。

19 关系中,恨意和爱意一样重要

  • 关系中,恨意和爱意一样重要
  • 不要去伪装成一个没有恨的人,恨意,和爱意一样重要。如果没有恨,不能表达恨,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在关系中有时做的是错的?恨意的表达,可以告诉对方,“你伤害了我,你该停止你的伤害了”。如果关系中只有爱意的表达,那无疑会让我们有一种错觉:我对你做什么都可以。

20 直接表达愤怒是对关系的尊重

  • 成为一个没脾气、没需求、没性能量的好人,你得到了其他气泡的赞许,却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21 捍卫自己的空间

  • 尊重你的空间,别让别人轻易入侵;尊重你的选择,它会让你成为你自己。

22 沟通,让我们从想象世界进入现实世界

  • 你对别人的判断,只是猜想和推测,而非事实。必须得到对方的确认,才可能知道对方的想法。

1 健康自恋和全能自恋

  • 绝对不能接受批评的人,是因为“我是好的”这种基本自恋未形成,所以一点“我是坏的”信息就可以让他的自我破碎。

2 成年人的全能自恋

  • 坚持完成每一件事,你会逐渐体会到“我能行”的感觉,并感受到这是对自我真正的滋养。

3 全能自恋的程度,决定你焦虑的程度

  •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这种急切感是最严重的。所以,从来不是真正忙碌的人最累,而是一事无成又陷入急切感中的人最累,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的“鞭打”。

4 最好的帮助是增进对方的健康自恋

  • 最好的帮助是增进对方的健康自恋
  • 当感觉受伤时,要停下来,别带着怨气去做捐助。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内心住着一个匮乏的小孩,他渴望着别人无条件地、像圣母一样地爱自己。外在关系的构建,源自早就存在的内在关系模式。

5 道德自恋和失控的好人

  • 但如果学会直接表达愤怒,并不惧怕被报复时,就会有一种自由感,因为自我镇压消失了。

6 道德僵尸

  • 他们还有这种矛盾:对你超好,对你无我地奉献,但你一离开,他们就会因各种微小的事诅咒你。并且,他们越觉得自己好,就会越觉得别人不好,所以会习惯性地说别人的坏话。实际上,他们的好本来就是用来防御内心可怕的怨恨的,因为他们在婴幼儿时严重被忽视。

7 绝对禁止性超我

  • 当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你极其苛刻时,这不是真的,这只是因为你内在有一个无比苛刻的批评者。
  • 人类经常玩这种游戏:发现一点点真理,然后围绕着这个真理盖越来越辉煌的圣殿,最后说,圣殿里的那些柱子和砖瓦都是神圣的。
  • 一个人,必须有真正的能力,有真正联结的关系,才能感觉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8 真的厉害还是显得厉害

  • 你想让自己强大,必然进入关系世界,向外部世界敞开,接受一些信息进入自己的内在。这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外部世界的信息不会是有严重侵略性的,即“作为外部世界的‘你的信息’,彻底淹没、摧毁了‘我的信息’”。同时,外部世界的进入会挑战自恋、伤害自恋,但不会摧毁自恋。这样一来,你和我同步存在,然后我因为吸纳了你的信息(能量)而不断变强。

9 力量维度和关系维度

  • 在普通关系里,我们容易找“空间”接近的人,如交朋友和选择同事,但在恋爱时,我们容易选和自己处于对立面的。即设想你在一个点上,那么由这个点拉一条通过零坐标的直线,与你所在的点相对应的那个位置的人,就是容易吸引你的人。和这样一个人相处,你痛苦,但你会特别有感觉。有感觉,就意味着这时你们构成了某种圆满。

10 从自恋维度发展到关系维度

  • 心理咨询特别强调对感受的理解和回应,因为感受是一个人的根本。当感受被照见时,平等就出现了。

11 捍卫自恋

  • 压抑的人和高自恋的人一起,会产生这样一种互动:压抑的人觉得哪怕自己只有一分错误,也是要反思的;相反,高自恋的人,哪怕觉得自己只有一分理,九分错,他们也会把这一分理无限放大。

12 高控制欲

  • 时间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可容纳我们的各种错误。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容器,让你在干了一件又一件蠢事后,仍然有各种选择的可能。真是该好好感谢时间和空间,毕竟人太容易做蠢事。

13 你不能说我错

  • 也许我们社会的头号问题是——你不能说我错。个人、家庭、公司和权力体系都存在这个问题,每个领域都不例外,你也一样。人们难以真正地反省,于是不断轮回。
  • 如果你一直都是正确的,可能真相是,你从未真实地活过。

14 活在事实中,还是活在情绪中?

  • 活在事实中,还是活在情绪中?
  • 最近,我感触颇深,发现自己的头脑有太多时间纠缠于是非对错。从表面上看,这貌似为了道德,仔细分析则发现,这是因为恐惧。所以“我执”,既是出于自恋,也是担心被毁灭。如果能看到自恋,又能不太恐惧,就会拥抱并皈依美妙的事实。

15 最累是自闭着的孤独

  • 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

16 习惯性拖延

  • 习惯性拖延,也许最深刻的原因是,对要建立联系的事物缺乏信任感,并因而缺乏意义感。一件事情,若只是应该去做,而不能与它建立类似活在当下的深刻关系,人们心中就会有抵触,而拖延,就是这种抵触的表达。由此可以说,拖延是孤独灵魂的一种必然表现。

17 惧怕投入

  • 专注就是你和一个事物建立了深度关系,这时候会有心流产生。专注的时间越长,心流的质量和宽度、深度都会飙升。

18 真实,远胜完美

  • 太多人的成熟,是抽掉了自己的内在生命力,而向外在的规则低头。只有将真实的自我(如欲望、情绪、渴求等)展现在这个世界上,它才有机会被锤炼,由此而趋向成熟。如果一直是抽掉了自己的劲儿,成熟就是假的。一旦有机会,内在各种原始而幼稚的东西就会爆炸般涌现出来。

19 真实,才是修行的开始

  • 很多人会习惯性撒谎,其中一部分人撒谎的原因是掩盖真实自我的信息,而避免袒露真实自我不被回应时产生巨大的羞耻感。
  • 自我成长,不是走向完美,而是走向真实。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成长

  •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

1 自我之壳

  • 可以这样来想象自我:它就像一个容器,容器内有水。容器的壳是一种保护,水就是生命力。理解了容器和被容之物的形质,就可以直观地理解自我了。
  • 你最初的自我的壳,就是你对自己家庭的内化。
  • 让你特别有感觉的房子是怎样的?你一直憧憬的房子又是怎样的?不要找那种大家都认为好的房子,而是找特别能打动你的。
  • 家必须有保护的作用,不是谁都能进你的家。另外,家也有各个空间,最隐私的空间不是谁都能看的。就像你的内心,没必要对谁都敞开。当这样做时,你可能根本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之所以没有,是因为自我保护不被允许。
  • 照顾好你自己,照顾好你的房子、你的家,选择你真正愿意接纳的人进出,这是基本点。

2 皮肤的隐喻

  • 边界的意思很简单:我允许你靠近,你才可以靠近。不能对别人简单说“不”,就意味着你守不住自己的边界。

3 自我攻击

  • 这种反思与自我攻击是自我归因。自我归因藏着这样的逻辑:其他人、其他事物我没法控制,但我能控制我自己;如果我好好改变自己,事情就能朝我希望的方向发展了。这是孩子式的自恋心理:所有事情都是我导致的。

4 自我破碎者

  • 若被无爱的目光凝视过,一个人的自我就不能成形。自我未成形的人,会感觉像在泥潭里挣扎,交际与做事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无比辛苦。他的心是破碎而凌乱的,他的身体感觉也是破碎、凌乱或麻木的。
  • 所以,自我破碎的人会找那些自我稳定如磐石的人。而自我稳定如磐石的人,也需要自我破碎者的攻击,好让自己僵硬的自我被打碎,然后重整。

5 假自我

  • 考虑别人的感受和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这完全是两码事。如果既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构建自我,又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是自然而然的高情商,属于比较完善的人格。但以别人的感觉为中心,就是失去自我。

6 集体性的假自我

  • 所谓“参差多态”,其实就是个性化。每个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伸展,在没有伤害到他人的情形下,他有做自己的自由。

7 裸身梦和虚假自体

  • 这种梦,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性。的确与性有关,但更直接的理解,是对呈现真实自体的羞愧。
  • 裸身梦是对真实自体的羞愧。
  • 怎么化解?办法是,淬炼自我,增强自我。想爱的,好好去爱;要恨的,狠狠去恨;要报复的,在做好自保措施的情况下,运用一切智慧去报复。同时,提升觉知,认识这一切。总之,增强自我。

8 假自我形成不了存在感

  • 所以,我们必须勇敢,拿出真实的自己,投入关系中。我们也必须有耐心,给对方自由,信任对方的自发反应。真爱,发生在我与你的自发反应中。

9 将他人视为自身的一部分

  • 敏感有两种:一种是敏感地觉知到自己和别人,但自我不动摇;另一种是敏感地捕捉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对自己态度的好或坏,会引起自己内心的极大动荡。

10 只有目标综合征

  • 这种焦虑症的疗愈方法是,去感知别人的善意,能打心眼儿里感觉到被别人爱与接纳,然后自己也就可以接纳对方了。也就是说,可以和对方建立联结了。

11 你是环境的响应器,还是主动的创造者?

  • 主动的创造者,有一个清晰的意愿——希望关系朝一个方向发展。我向你发出声音,即便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回应,我仍会持续地传递我的热量。如此一来,关系就有可能朝我想要的方向发展。历史大事中、各种爱情故事中,都可看到这样主动的创造者。

12 自我的疆界

  • 因为对他而言,任何新事物都会带来失控感,而这会让他的自我有瓦解感。控制的,是什么?失控的,又是什么?是想象中的外部世界的敌意和自己内心的敌意。

13 内聚性自我

  • 人需要从满满的自恋开始,从照顾好自己开始,需要带着自己的意志积极地参与到这个世界里,去博弈,去爱恨,去体验成败得失,让自己的生命体被锤炼,被淬炼。然后才能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人性化的灵魂。

14 核心自我的诞生

  • 当能有分寸、有尺度地要适合自己、让自己舒服的东西时,就意味着“我”诞生了。

15 主体感

  • 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尊严,也是主体感,是生命力昂扬的一种体验。当能很好地体验到这种主观感觉时,客观物质世界上的一些体验就不那么迷人了,如物质享受、地位等。物质享受和权力,本来也只是为了保证这种感觉的。在一个社会中,当“有尊严地活着”这条路被阻断后,人就容易滞留在客观物质与权力层面,像虫子或低等动物一样活着,并且脊梁总是弯着的。而挺着脊梁的人,他们的脊梁也只是相对挺拔。

16 哪里有问题,一切都是存在

  • 你身上的任何一种人格特征,都有其深意。通常,我们痛苦的是,同时有两个甚至几个声音在同一个时空里打架、较量、纠结,那不如试试,分别给每个声音一个纯粹的被容纳的空间。

17 真自我

  • 有真自我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的需求是特异性的。有假自我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他们就要大家都要的,但希望自己要得更多、更好一些。

18 逃离真自我

  • 灭掉性欲(至少灭掉性魅力),灭掉攻击性,也灭掉情绪与火热的情感,而徒留一个好人外壳的人,这是最常见的逃离真自我的方式之一。真自我是危险的、可怕的,而好人则是被认可的。以此保留了人际交往能力,却失去了活力的内核。

19 自我观察与自我觉知

  • 有效的自我观察,需要有一个容纳事实与感受的空间,即头脑与心的观察。不急切地扑到事实与感受之上,而是既在其内全然体验,又在其外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观看,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观察。

20 扩展你的觉知

  • 每个人目前的生活状态,往往就是他内在心灵所能呈现的最佳状态。这就引出一个推论:在你的内在心灵状态没有得到改善前,如果你只是使劲地改进你的外在生活状态,那这种改进就未必有效。甚至,对别人而言的好东西,对你来说可能就是毒药了。

21 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 尊重自己的感觉。因为感觉发自内心,遵从了感觉,心就获得了自由。

22 找到真实的自己

  • 最好是,人一直在遵从自己的本心,走自己的路,路上有理解、陪伴、支持,而不是各种对你的期待,对你的控制、干涉和塑造,甚至“强力打断”。最好的人生,都是指向成为你自己。当然,现实世界会有各种入侵。这时,请谨记按本心走自己的路。

23 生与死的隐喻

  • 用头脑去爱,是安全的;用身和心去爱,是危险的。各种痛苦的感受都是身与心结合在一起的。太多人感到极致痛苦时,会“切断”头脑与身体的联结,这时就会失去对身体的感觉,而让头脑高速运转。反过来理解就是,头脑高速运转,身体就会变得麻木。

24 生命的存在只能“体验”到

  • 你压抑了自恋,就会看自恋的人不顺眼;你压抑了攻击性,就会视有攻击性的人为坏人;你压抑了性时,也一样。同时,你又会被不压抑自己的人吸引。自恋、攻击性与性,是人的三种动力。人总会发展出各种方式,去回归生命力之流动,即回家。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梦想

  • 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不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就”,更是在修炼自己的生命力。

序言 这本书,跟我之前的作品都不太一样

  • 一本是段子手般的《魔鬼辞典》,另一本是传奇政治学大师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
  • 以孤独、自恋、成长、梦想四个主题统领,
  • 攻击性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的核心议题。
  • 我喜欢自己的这份毒辣。现在还记得,应该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和村里的一个大哥吵架。他攻击我说:“你板板不是。”这是老家的土话,意思是:“你什么东西都不是,你不是东西!”我突然灵光一闪,感觉脑袋里某根弦被弹动了。我反击他说:“你板板都是,你是地里的花生,你是地里的花生苗,你是地里的土坷垃,你也是地里的蛆……”
  • 从此以后,我觉得自己拥有了一种逆向思维,头脑变得更自由
  • 我都可以找到你言语中的漏洞,然后毒辣地扔出一句话,就像是塞到了你的嗓子里,噎得你气都吐不出来。
  • 原始的攻击性变成了文明的表达方式,但也从此丧失了一份力量。
  • 我太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太老好人了。这份毒舌,也许只是我自己觉得相当过头,但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 毕竟毒舌的小聪明并不能真正具备生命力。
  • 能有这份演化,是因为我在微博上发表的文字、表达的思考,一直都是绝对真诚的。因此,我和我思考的内容以及对象就构建了一种深度关系。这种关系越来越深,而它自动衍生出了具有演化能力的思考。 这样的思考,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而且是不断得到淬炼的生命。
  • 微博有一个特点——人人都会变得更毒辣。
  • 最好是,人一开始在原生家庭里获得祝福,而形成温尼科特所讲的基本感知:有一个不报复的人(指养育者),以让孩子获得这样的感觉——“世界欢迎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 生命的动力,首先是活出你自己。这个简单的道理,我却像是走过千山万水才领会到。
  • 你以为你是门上的锁, 你却是打开门的钥匙。 糟糕的是你想成为别人, 你看不到自己的脸,自己的美容, 但没有别人的容颜比你更美丽。

1 英雄之旅

  • 每一种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有无数种方法可以减少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寻找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2 英雄,敢于行动

  • 人一行动,就有破绽。行动多的,就破绽百出。然而,破绽百出的英雄,还是英雄。

3 距离感

  • 在回应的延迟中,你有了一个认识自己的时空。如果你的心越来越简单,这个时空也会不断简单。所以,别着急,这段路是你需要走的路。

4 挫折感

  • 在常不如意的世界,仍然不断地焕发热情,并实现重要的梦想,是真正的生命哲学。

5 创造欲和毁灭欲

  • 毁灭,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们不仅要毁灭自己无望的东西,挑战自己的自恋,也要去毁灭别人加在我们身上的不合理的东西,以挑战别人的自恋。

6 直面自己的“坏”

  •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先照顾好你自己。

7 坦然地伸展自己的能量

  • 不能充分表达自己意志的人,也难以真诚地支持别人合理的选择。

8 边界意识

  • 当不能把握自己的节奏,时间总被别人的意志占用时,人们就容易有拖延和凌乱的节奏。

9 无形的“应该”

  •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维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 但能和我的心相连时,我的思维就成了有价值的盟友。

10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 任何真正做事情的人都可能被贬低,被怀疑动机有问题,而不去做选择的人则可以一直抱有全能感和清白感的幻觉。然而,时间无情,当时间日复一日地消逝时,没有主动做选择的人会感觉到生命的空虚。

11 你想要什么?

  • “每个人都有两次人生,当你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时,第二次人生才真正开始。”

12 让你的生命力自然流淌

  • 这种情况的“解药”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真实地活着,让喜怒哀乐真实地流淌。如果活不出热情,也就体验不到意义感。有虚无感,是因为你没有把真实自我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虚无感是因为虚假地活着。

13 聆听内在的声音

  • 先形成一个自我,让它日益圆满,同时又让它不断消融。这就是成长之路吧。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忘我地去爱另一个人。
  • 你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你与内在的关系。若你将世界的某一部分视为绝对不可接受的异端存在,也就意味着,你与内在的某一部分彻底割裂了,那一部分只能藏在意识不能碰触的黑暗中。

14 “负能量”也需要表达

  • 爱,是接纳你本来的样子;优秀,本质上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所以,有这样一个扎心的道理:你永远不会因为优秀而被爱,你会因为优秀而被需要。

15 觉知的力量

  • 人性中一直被你拒斥的,终将要去拥抱。

16 思维系统和视觉心像

  • 但是,一切有创造力的事物都和初级思维有关。
  • 很多小孩子有“照相机记忆”,他们看一遍东西,就能把画面完整地记住。这是初级思维系统的特点。
  • 当你有一个目标时,你需要问问自己,这是一个头脑或意识层面的东西,还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后者,那么你会看到,你内心已经有一个图像般的目标,所以才叫“愿景”。

17 从想象到现实

  • 如果想象成为头脑(思维)的自嗨,那么就会变得没有什么意义,它唯一的价值就会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我有一种需求——通常和全能感有关,但现实不能满足,于是我直接通过想象去满足自己。
  • 让事情在现实中完成,而不是在想象中生灭。太多人在琐事上严重拖延,就是因为在想象中操作这件事。如果这件事在手边就做了它,而稍有时间延迟和空间阻隔,就感觉到完美被破坏了,于是不做了。那些看似琐细的事,其实常是真能满足自己的重要之事。

18 放下头脑,信任身体

  • 一、头脑中一直想做的事,在现实世界追逐它,在真实关系中体验它;二、头脑中一直不想做的事,在现实世界结束它;三、那些纠结犹豫的、好像左右都差不多的事,随便选择就好,不要总让头脑去运行一直持续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