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全5册):认知篇、历史篇、商业篇、人物篇、人文篇

罗振宇

第1章 起点:认知升级

  • 我学习得越多,点亮的灯就越多,最后,我要照亮的是我自己的道路。我不关心它的对错,我只关心它对我是不是有启发。

保持头脑的开放性

  • 确定性的知识越来越少,一切都在飞速演化;真理性的知识也越来越少,互相矛盾也未尝不可。那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保持头脑的开放性。
  • 首先,我们得明确,过去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这种新事物,完全没用。
  • 没有教科书,没有结论,一切都在演化中。就算你有最虔诚的学习态度、最勤奋的学习精神,也获得不了确定的知识。
  • 而现在,“向你学习”的意思是,我要了解一个人的观点,作为我的参考。这个人不是我的方向,只是一盏灯,我学习得越多,点亮的灯就越多,最后,我要照亮的是我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成为其中的任何一盏灯。
  • 按照这个认知,面对新机会新风潮,重要的不是去凑热闹,而是继续保持自己在原有分工中的优势,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
  • 通过区块链这个例子,能看出我们这代人学习的两个特征:第一,确定性的知识越来越少,一切都在飞速演化;第二,真理性的知识也越来越少,互相矛盾也未尝不可。那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保持头脑的开放性。
  • 我看到了,我觉得有意思,我转述,我不关心它的对错,我只关心它对我是不是有启发,因此我推测,对大家也会有启发
  •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的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学会和随机性打交道

  • 为什么难以说服?因为人的大脑有一种天然的本能,要为一个现象找到背后的原因。没有原因这件事,人类大脑不肯接受。
  • 在如此大的数据量下,出现某名球员的若干次连续命中,就像扔硬币连续多次正面朝上,也就是所谓“手热”,这就是典型的随机现象。如果没出现,那才是怪事。但是,不管看起来多有规律,这背后还是随机的,是捕捉不到所谓的规律的。
  • 迷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其实是承认不确定性,是承认随机性,承认有些东西不可解释,不可预测,并且欣然接纳它带来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认知能力不错,他得具备两个要件: 第一要有科学精神,第二还要学会接受随机性。

做知识的游牧民族

  • 不要迷信信息输入,要行动,根据自己的当下问题去不断试错。
  • 要用20%的时间,掌握一个新领域80%的知识。
  • 他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又必须有大体靠谱的判断力。
  • 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补充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迅速去尝试,去行动,在行动中试错,在反馈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统学习再动手。

知识大迁移,人人都是福尔摩斯

  • 过去的学习,是面对已知的学习;现在的学习,是面对未知的学习。人人都是福尔摩斯。
  • 没错,这本书的主张就是,除了专长之外,要尽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一些知识的皮毛。一知半解就好,不用系统,不用深入。这就是未来最好的学习方法。
  • 打个比方,过去水很少,而自己这个容器太大。往自己这个空桶里装水,当然是装得越多越好。而现在,这水已经多得像大海,就别想往自己身体里装了,学会在水里面游泳就好。学习这件事的本质当然就发生了变化。
  • 知识不是用来占有的,占有一知半解的、不确切的知识做什么?不管什么知识,都可以成为我们踏入未知世界的踏板。一个片段的知识,会成为我们求知路上的援兵,它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起作用的接应。它不是答案,但它是通向答案的钥匙。
  • 知识的“盲点”不怕,可怕的是知识的“盲维”。
  • 但正是因为它分散、碎片、不成系统,在知识的网络效应里,它就极有可能在机缘凑巧的时候,填补形成一个我们认知世界的维度,让我们的一个认知盲维突然透进了一丝亮光,这就是它价值连城的地方。

突破“元无知”

  • 什么是“元无知”?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
  • 有一个说法,一个人在一个城市里生活,至少要认识四种人,一个公务员,一个江湖人,一个老师,一个医生。
  • 还有一种抓知识线头的方式,就是要有自己的观测复杂现象的仪表系统。
  • 一个孩子有体育专长,至少说明:第一,家庭经济实力不错,至少是中产阶级;第二,父母对孩子很负责,愿意投钱投精力;第三,孩子能坚持下来,说明他既有恒心,又有方法,还取得过具体的成功。一个简单的指标,能够抓取到三个信息。这就是美国名校的仪表系统。
  •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区块里,被这个小环境制约,越来越难以脱离。而未来世界的价值,就在区块链的这最后一个字“链”上,谁能够打破区块,连接区块,跨界区块,提供链条,谁就能创新,谁就能享受未来时代的财富红利。

什么时候该孤注一掷

  • 所有的选择难题,本质上都是视野狭窄带来的。偏好不够用了,那就看看概率。概率不够用了,那就看看运气。运气也看不清了,那就看看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利益也看不清,那就想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越有钱的人胆子越大,越穷的人越小心。
  • 就这么简单,越是没有资源的人,越应该孤注一掷。
  • 有的人会更多地利用概率躲过不确定性,这就是学霸的道路;有的人躲过概率更多地拥抱不确定性,这就是创业者的道路。各得其所,大家都有机会。
  • 哲学家和概率学家查尔斯·佩尔斯有一个建议:“在做一次性选择时,逻辑要求我们的利益不再受限于自身,不能锁定在自己的命运中,而必须拥抱整个社群;同样,社群利益也不能受限于自身,而必须扩展到所有人类。它必须超越这个时代,超越所有边界。逻辑植根于社会原则。”
  • 所有的选择难题,本质上都是视野狭窄带来的。偏好不够用了,那就扩展一下看看概率。概率不够用了,那就扩展一下看看运气。运气也看不清了,那就扩展一下看看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利益也看不清,那就扩展一下,想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要做一个“斯多葛”

  • 爱我们所爱,但我们所爱的都如朝露。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把它当作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 所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更好地过完这一生?或者,如何不被命运伤害?
  • 斯多葛学派最底层的一个思维方式是,总是设想最坏的情形,假设一切已被命运夺走,我该怎么办?我怎样仍然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 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幸运女神那里暂借而来,它随时会把它收走。
  • 爱我们所爱,但要知道我们所爱的都如朝露
  • 控制能控制的,无法控制的要放手。
  •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理解儒家的人生哲学,知道什么叫君子人格,把它作为我们自己过好这一生的精神资源。

谁是最“愚昧”的人

  • 越是在现代自由社会,服从,特别是服从专业知识共同体,反而越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
  • 这个世界上谁是最“愚昧”的人?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一知半解、有一点知识,足够感染到这些互联网知识病毒,但是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可以消毒的人。
  • 达尔文说过一句话:“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认识什么是“边缘突破”

  • 公司小的时候,业务人员才是核心。但是等公司壮大后,具体业务的重要性就会下降,资本运作的重要性会上升。这个时候财务专业的人,就有机会成为公司的核心。
  • 原来很边缘的技术和工作,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最终成为整个协作网络的中心。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边缘突破”。

工具产生的真正意义

  • 问题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梳理一个参考标准。
  • 有的工具,是对人现有力量的强化、延伸,最受欢迎。有的工具,看起来不是那么有力量,但是它能给人观察世界增添一个维度。
  • 4G真正成就的是移动支付。
  • 技术的演进,不是单维度地增强人的力量,而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在其他维度上对我们猛推一把。

意义炼金术

  • 人的认知越提高,经验越丰富,越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越来越不够用。我们不是要通过提高认知来更好地行动。我们是要在承认自己认知有局限的前提下,更有效地行动。
  • 沾酒不醉是喝得少,见色不迷是摸不着,以德服人是打不过,淡泊名利是实在没有招儿。
  • 爱情是什么?爱情不过就是雌性哺乳动物寻求安全感的幻觉
  • 意义不是别的,就是一个约定。因为有了这个约定,才可以开始行动,这就是意义的价值。
  • 意义不是每一个人内心里愿意相信什么,它不是个体现象。意义是一个网络现象。它是人和人之间的主观约定。信了,就参与到这个网络的社会合作里来;不信,不是更接近真理,这是主动把自己从社会网络里给开除了。
  • 我坚持了所谓的理性客观,但是我丧失了深入行动的能力,这就是那一天我解构意义的代价。
  • 但是,只要把视野放宽一点,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个人做出事业,还是整个人类积累出文明成果,都不是正确认知兑现的结果,而是在一堆胡乱的意义中瞎打误撞的巧遇。
  • 意义这玩意儿,它本身不能用理性来考问。意义的价值,是为我们排除了大量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开始行动。
  • 在看见别人沉浸在某种意义中,超常努力的时候,我们心里得清楚:那是炼金术。不要看他的理由是不是谬误,等着看他的结果。

认识“意义”的价值

  • 认知能力低,其实并不是灾难。真正的灾难,是我们无法屏蔽铺天盖地的大世界原本的复杂性,从而陷入无法行动的处境。这个时候,如果心中有意义,就会帮你屏蔽大世界的复杂性。
  • 世界上真有所谓的有限游戏吗?我们会发现,无限游戏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什么边界,所有的有限游戏,都是人为设定出来的规则。
  • 意义的价值,就是设立一个边界,将所有的无限游戏,切割成一个个让我们能行动的有限游戏。一件事有了意义,它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周边的大世界就和它无关了。人就可以在这个假想的,甚至是谬误的小世界里展开行动。换句话说,因为意义的存在,这个世界的大量复杂性就被屏蔽在外了。
  • 意义是把世界变小的那些墙、那些篱笆,让我们只看到眼前这一点点的世界、一点点的诱惑后,信心满满地出发了。它替我们遮蔽了漫天遍野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在无知中就开始行动。
  • 因此抑郁症也获得了一个称号:获得性意义系统丧失综合征。
  • 我们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是这些懒惰的儿子,被一个虚妄的东西指引,才能开始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 未来不迎,现在不杂,过往不恋。
  • 认知能力低,其实并不是灾难。真正的灾难,是我们无法屏蔽铺天盖地的大世界原本的复杂性,从而陷入无法行动的处境。而这个时候,如果心中有意义,就会帮我们屏蔽大世界的复杂性,这就是意义的价值。

迷信有什么用

  • 认知复杂性是一个不能纵容的坏东西。对付它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升级认知,用你的智慧把握它;第二个恰恰相反,缩窄认知,用一个迷信屏蔽它。
  • 任何一件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事情,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它的不合理性,那就意味着,也许我们的思考角度不对,没有看到它合理的地方。
  • 事实上,迷信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迷信还是一种策略,它是某些人应对复杂状况的一种特殊手段和策略。
  •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是避免熵增,说白了,就是避免认知复杂性持续地呈几何级数增加。需要有一个拦住更多认知复杂性的边界,最好的边界就是迷信。
  • 这个时候怎么办?给两边加上围栏。两米宽的路,加上围栏,我也不用扶。它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上支持我走过去的作用,它只是给我的认知划了边界,有了这个边界的存在,我的认知复杂性就大大降低了,我就不怕了,走得也就稳了。
  • 我们必须依靠一些没有理由的相信,来屏蔽这些复杂性,这就是迷信。
  • 认知复杂性是一个不能纵容的坏东西。对付它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升级认知,用智慧把握它;第二个恰恰相反,缩窄认知,用一个迷信屏蔽它。

我们对中年有什么误解

  • 中年不是衰退期,而是分工的转变期,将体能上的优势切换为大脑上的优势。
  • 在动物界,没有转折点,到了生命的最高峰,过了生育期,很多动物就不该活着了。
  • 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看,中年之后的人是在为自己孩子的大脑进行投资。生物学家把这种代际之间的投资现象称作“亲本投资”。人类亲本投资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动物,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必须停止生育,把精力留在照顾后代上。
  • 中年人给后代大脑的第二类投资品,当然就是知识。
  • 人类怎么获得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其他生物一样,写在基因里;另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人类独有的,那就是跟长辈学习。
  • 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认知能力在20岁时开始增长,到4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之后的20多年几乎没有变化,直到进入老年才开始下滑。
  • 人类为帮助后代发育出更成功的大脑,演化出了中年这个人生阶段。中年人在体能的巅峰时刻为后代寻找食物,接着体能减退,智力达到巅峰,继续为后代传递信息。人类在不同阶段,变着花样为后代的大脑进行投资。
  • 是中年不是衰退期,而是分工的转变期。将体能上的优势切换为大脑上的优势。一个中年人感受到的所有危机,其实都是为了让大脑保持在巅峰状态而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青年才俊总有机会

  • 任何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都是这样,没有理想的牵引干不下去,没有现实的绑架也干不下去。

第2章 工具:思维模式升级

  • 什么是思考?所有思考都是模型化、模式化的思考,所有思考都一定要把真实世界模型化、模式化。

为什么要具备模型化思维

  • 模型化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思考工具。虽然它不会把我们带向什么真理,但是它真的有助于我们把握陌生世界。
  • 人类大脑的进化不是用来发现真理的,而是用来获取生存优势的。大脑不是用来求真,而是用来求存。这种模式化思考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大脑的认知资源。它不见得正确,但是有效。
  • 模型的好处是,我们知道了对象的一个特点,就可以根据模型推知它的其他特点。这当然就节省认知资源了。

立体思维与线性思维的区别

  • 立体思维能力,构成了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 对线性思维方式有很多解释,我们这里的含义是指,认为事物之间只存在单向的、直线的因果关系,看不到事物之间更多方向、更复杂、更曲折的因果关系。
  • 孩子学习好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愿意花大价钱买学区房的家长,都是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的人。他们往往本身也比较优秀,这种家长会在各个方面督促、帮助子女学习。学区房只是一个表象,让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的是这些家长经年累月的努力和关心。
  • 这些人在大学体育锻炼中得到的,不仅是强壮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直面竞争的勇气等心理特质。帮助他们日后成为精英的是这些心理特质,而不是体育运动。
  • 但人类的一项独特能力,计算机暂时还无能为力,这就是立体思维:在分散的、看似无联系的事物之间,洞察深入、隐秘、内在的因果联系。

黑匣子思维为什么很重要

  • 现代社会发展得太快,远远超过了我们本能的进化速度,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直觉其实不太可靠。 没有参照系,不经试错,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任何进步。
  • 人在紧急状态下,会感到时间变慢,操作者觉得时间足够,可事实上时间已经耗尽。
  • 事实证明,没有参照系,不经试错,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任何进步。
  • 商业市场的认同度是最有效的价值测试,如果一场大型活动没有票房、没有赞助,也没有版权费,那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活动没有价值。没有清晰的评判标准,文化活动就会变成秀情怀,就不能持续发展,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差,这就又把自己放在黑暗球场中了。

向计算机学习思维原则

  • 在计算机的算法思维里,所有的原则都必须排序、都必须编码、都必须有高阶低阶的次序、都必须能处理实际出现的所有情况。这真正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
  • 算法思维是有原则的,而人类的思维很难有坚定的原则。
  • 制定原则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坚持原则。
  • 聪明的投资者恰恰不能自恃聪明,而是要坚守一个笨原则:绝不能用杠杆去投资。
  • 考察一家公司有没有真正的价值观,一个问题很有效,问他们老板:“贵公司排序第二的价值观是什么?”
  • 我们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相比,差的不仅是运算速度,更是思维结构。

学习卡尔·萨根创建概念、建立形象

  • 作为一个内行,如果你要想对公众讲出自己行业的观点,你可以去用卡尔·萨根亲测有效的两个方法。
  • 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创造概念,另一个是建立形象。

同构学习法更能接近事物本来的面目

  • 因为这个世界绝大部分的知识领域,都可以分成两类,也就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两个世界内部,往往都是同构的。
  • 同构学习法”,一共有三个用处:第一,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第二,理解其他领域的难点;第三,揭开其他领域被隐藏的秘密。

从单纯问题到棘手问题

  • 我们人生在世遇到的问题有三类:单纯的问题、两难的问题和棘手的问题。
  • 这种“两难问题”和前面讲的“单纯问题”,区别在哪里?在于它没有唯一的正确方向。
  • 棘手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它也许根本就解决不了,只能应付,要做好与它长期共处的准备。

组建“内心董事会”处理棘手问题

  • 棘手问题的特点,就是它的内部包含了无穷多的复杂性,短期的、长期的,各种利益诉求缠在一起,像乱麻一样。你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偏好和诉求,可能就永远解不开。
  • 两百年前,奥匈帝国的首相梅特涅就说过一句话,政治学最伟大的价值,就在于清晰判断各方的利益。
  • 如果我现在一无所有,从头开始,我会怎么选择?如果我明天就要死了,我会怎么选择?如果我当着我的孩子,我会怎么选择?如果我冷静三天之后,根据我对自己的了解,我会怎么选择?如果十年后的我现在就在我身边,他会建议我怎么选择?如果我最佩服的人现在就在我身边,他会建议我怎么选择?等等。
  • 开一个“内心董事会”的好处就是你能获得一个机缘,一个思考的角度,跳出来看所有人的想法,在不实际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没准儿你就能找到一条通向解决方案的黄金小道。

做刺猬还是当狐狸

  • 当一只现实主义的狐狸,但是在现实主义的世界里,也给理想主义的刺猬留一份尊重。
  • 简单原则,其实得靠复杂的操作才能支撑。简单原则大多数时候就是个口号,落不了地。
  • 每个世界的原则背后,都有悖论,都需要我们动用世俗智慧将它补齐。
  •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
  • 我们接受世界反馈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反馈,是得失,赢就继续,输就变化;第二种反馈,是榜样,跟榜样一样就继续,不一样就变化;第三种反馈,是环境,适应就存活,不适应就淘汰。根据这三种反馈学习,本质都是适应性学习。
  • 第一,我们自己要是一只狐狸、一个现实主义者,敏锐地感知环境的反馈,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使用新工具。第二,对这个世界上的刺猬好一点。刺猬本身的下场也许会很惨,但是他们有一项独特的本事,是着眼于长期,总是会给我们发来长期主义的信号,这是现实主义的狐狸世界里最稀缺的东西。第三,看好、警惕那些刺猬,听他们说的话,但是小心他们把你带到沟里去。

故事思维——什么是故事思维

  • 我们永远只会从弱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故事思维经常让我们落入这种单向思维的认知陷阱中。
  •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真理是赤裸的,大家都不待见它,于是它跑到村里去借了一件衣服,穿上之后成为大家的座上宾,这一件衣服就是故事。
  • 故事产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偏离事实真相。
  • 故事思维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我们的认知系统当中会形成大量的误区,甚至是盲区。
  • 美国硅谷现在很多风口浪尖上的创业者,大多出生的家庭既不是特别穷的,也不会是大富之家,这样的孩子往往最有出息。
  • 什么是强者?强者往往是在一个静态的系统中,你看他比较强,可是一旦从时间演化的动态视角去研究强者为什么强,答案也许会让很多强者很泄气:因为他弱所以他要变强。

故事思维——强者与规则

  • 那请问是什么人在说这种话,什么人听这种话听得最入耳呢?就是那些根本不会打价格战、不会控制成本、压不下来产品价格的传统企业,它就会说这种话,这就是典型的叠加二维规则。
  • 如果你真的是草根,你是一个匹夫,你要想逆袭大佬,该怎么办?你唯一下手的办法就是利用大佬制定的规则。

故事思维——摆脱故事思维

  • 强者一旦制定了规矩,他就要把这个规矩打扮成道德或者是高雅,所以弱者在逆袭这个规矩的时候,总会显得有那么一点不道德和粗野。

什么是会工作

  • 先说一遍这“六性”,分别是稳定性、适应性、安全性、保障性、维修性和测试性。
  • 靠谱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 做到职业化,实际上,你就把自己的“价值输出”稳定下来,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尽人事,听天命。
  • 站在工作单位上级的角度看,只会给一种人升职,就是他可以让周围的协作者放心,不见得他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多强,但是他已经有能力把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各种不确定性,封装成一个简单的工作界面了。
  • 而对应到工作中,所谓的保障性,就是你有没有能力协同资源,打一场战役。打一场战役和一般的工作不同,出现了时间这个维度,出现了节奏上的要求。
  • 我们借用“军工六性”的概念,把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分成了六个台阶,分别是靠谱的能力、职业化的能力、让合作者放心的能力、组织战役的能力、着眼未来协同资源的能力和吸引合作的能力。

学会入伙式求职

  • 你有没有设定问题、想方设法、协同他人解决它的行动习惯和思维习惯?
  • 他们考核的只有一点,就是你有没有设定问题、想方设法、协同他人解决它的行动习惯和思维习惯。

你会搞关系吗

  • 一个会搞关系的人,其实需要的不是所谓的高情商,也不是讨好别人,而是有让别人觉得舒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好奇心和跨界学习能力。
  • 先交代这个是因为搭关系的实质,不是找对你有用的关系,而是把自己放在关系网中对你最有利的位置上。
  • 第一,你的关系网中要有多个结构洞。也就是说,你能跨越多个群体,并且有在他们之间做中介的能力,那你对每个群体的价值就越大。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要争当斜杠青年?道理就在于此,这是本能的感悟和洞察。

怎样说服他人

  • 孔子拿神灵上天来说事,这是诉求于最高主题;拿道德来说事,这是诉求于最低主题;拿礼仪规范来说事,这是诉求于中间主题。天下所有的说服术,本质上就是要凑齐这三个主题。
  • 最高主题和最低主题,一个来自我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认知,一个来自人性深处的底线。但是它们的特点是一样的,都具有超验性和不可颠覆性。
  • 只有让这些中间主题、最高主题和最低主题结合在一起,才是说服技巧的最高境界。
  • 最高主题征服你的信念,最低主题激发你的情感,中间主题诉求利益,直接让你行动。
  • 我看过一篇文章,介绍日本人总结的经验,说所有服务业想提升品质就是三个方向——郑重程度、速度和亲切程度。
  • 一个人完善自我,不也是这三个维度吗?最高主题,或者说郑重程度,这是三观正,有底线;中间主题,或者说速度,这是效率高,能成事;最低主题,或者说亲切程度,这是有情商,好交流。

FBI怎么和恐怖分子谈判

  • 不仅要感知对方的情绪,还要把它摊在桌面上说出来,让对方看到并开始思考,让他收起情绪,切换成理性的状态。不仅要在理性上说服对方,还要在情绪上领导对方。
  • 如果你只有同理心,你可能会吃亏,可能会丢失目标,可能会在旁观者眼里显得没有魅力。
  • “策略性同理心”。这个词简单说就是我用同理心看到了你的立场、感受和情绪,但是我并不试图和你同步,我只是替你说出来。
  • 比如我家女儿两岁多,正是情绪不太稳定的时候,如果她哭闹着不肯穿衣服,这时候讲道理没有用。最好用的办法,是让她思考问题,比如问她,你是要穿绿色的衣服还是红色的衣服呀?她一思考,一选择,情绪性的反抗马上就停止了。这就是打败杏仁核的方法。
  • 把对方的情绪说出来,你反而能占据谈判的主导地位。
  • 第一,不仅要感知对方的情绪,还要把它摊在桌面上说出来,让对方看到并开始思考,让他收起情绪,切换成理性的状态。第二,不仅要在理性上说服对方,还要在情绪上领导对方。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 现在社会的竞争,其实很多时候已经不再表现为实力之间的比拼,而是表现在准备工作的比拼上。准备工作,就是把实力聚起来放在一个点上。
  • 一位长期做招聘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其实现在面试人,其他都可以不看,你就看一点,他为这次面试做了多少准备。做的准备越充足,角度越丰富,其实就已经越可以证明他未来的工作潜力。这证明他是个善于做计划的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肯合作的人,他还是一个能行动的人,这样的人,做什么都行。

宇航员如何面对风险

  • 风险到来的时候,真正能拯救我们的是自我情绪的控制。避免因为情绪而去犯低级错误,或许我们就可以赢过大多数人了。

你懂得利用信用网络吗

  • 通过经营一层层的信用网络,不是爬山,而是登塔,一层层地向上攀登,这条道路仍然通畅。

被误解的舒适区

  • 从知道信息,到改变自我,有一个要跨越天堑的过程。
  • 舒适区,是指你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跟这个方法舒适不舒适没关系。

怎样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 你不赶紧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 描述自己,别用“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句式说话,尽可能回到事实,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改变坏的心智模式的第一步。
  •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身边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就是那种凡事就事论事,善于解决具体问题的人,而不是动不动谈方向、谈战略的人。
  • 别人在用标签谈论事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事实;当别人在用抽象的方法认知外界的时候,我们回到具体。

第1章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

  • 读历史不是为了知道未来,而是为了理解现实,并对未来保持想象力。
  • 养成一种“历史感”很重要。什么是历史感?我理解,就是回到历史上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当时的处境里去,重新理解那些活过、挣扎过、死掉的人们在当时所面临的约束下所取得的成就。
  • 历史不是过去了的人和事实,历史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历史是深度嵌入到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中的。这就是历史感的作用。

第4章 一个大国是怎么走向衰弱的

  • 一个国家想要维持这种安定团结的大一统局面,那有两件事情非做不可。第一件事情,保持流动性,让下层的人看得到盼头,让上层的人感觉到荣誉。第二,在文化上做适当的引导和控制。

03 罗马帝国的衰亡——衰亡与启示

  • 第一件事情,保持流动性,让下层的人看得到盼头,让上层的人感觉到荣誉,这是一条;第二条,在文化和思想上做适当的引导和控制。

04 大航海时代的强国如何走向衰弱

  • 当财富只是金钱的时候,消费完了就完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而当财富是资本的时候,它就像血液一样,在整个社会的体内流转。不仅生产出新的财富,而且还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不仅养活大量的人口,还让这些人参与广泛的协作,建构起有活力的社会组织。不仅有广泛的协作,还在为整个社会积累知识和制度环境,最后才是国强民富。

第7章 海权与海战思维改变了什么

  • 资源只会让你暂时有优势,但是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你暂时的优势地位随时都有可能不再是优势,甚至会压灭你的灵活性、创造性。
  • 创业公司的使命是打造出一种适应能力,一个建立在组织合作基础上的,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创造价值的适应能力,这是海战思维对我的启发。

第8章 战略思想怎么影响国际局势与个人

  • 战术的目标是要赢,而战略是从这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转化,不解决矛盾,只转化矛盾。

第12章 相比古代政治,现代政治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 古代政治更像是一个宗教团体,是靠观念来整合人。现代政治,更像是一个公司,是用理性计算来整合人。

01 税收的变化

  • 一个系统对人的态度,对制度建设的诚意,实际上在它决定怎么赚钱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下来了。

04 现代社会的官僚系统

  • 官僚主义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每个人只关注自己当前的目标和行动,至于这些行动堆在一起产生了什么结果,他们管不着,也不想管。

亚马逊的飞轮效应

  • 会员服务留住买家,云服务、物流配送这些基础设施留住商家。商家多了,能进一步留住买家。买家买得越多,商家就越离不开。反过来,再让基础服务变得更有竞争力。这三个齿轮是彼此咬合,震荡放大。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把它比喻为“飞轮效应”。

原力觉醒与乐高成功的底层密码

  • 从一个最原初的专长开始,利用它,训练它,呵护它,看着它一点点长大,不偏离它,但是也不任由它止步不前。这才是很多成功公司的底层密码。

“超级企业”脑洞

  • 天文帮你扩展人生的空间坐标系,历史帮你扩展人生的时间坐标系。

向迪士尼学习体验管理

  • 在体验产业里,6-1不是等于5, 6-1的结果就是0。

向YouTube学习用户行为控制

  • 更高级的控制,不是做绝对的权力的主人,而是要让渡一部分控制权出去,给对方一个跟你互动和反馈的机会。

第3章 产品思维

  • 看一个人的成长,你不能看他做了多少事、看了多少书,要看他“恐惧”的东西是不是有了变化。

怎样做低端产品

  • 只是把很昂贵的东西做便宜了,在商业上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在降低价格的时候,也要做到不降低产品在人们心里的高级感。

到底什么是品牌

  • 品牌是企业唯一能够穿越时间的资产,是一切企业活动的目的本身。

三波消费浪潮与三种营销

  • 第一种,需要你去满足的消费;第二种,需要你去迎合的消费;第三种,需要你和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消费。应对这三波消费浪潮的能力也不同,第一种是产能,第二种是市场营销技术,第三种是对于生活的想象力。

找到巨无霸的软肋

  • 巨无霸的软肋在哪里?既不是它的优势,也不是它的劣势,而是它的迁移成本。
  • 第二,不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如果我们发现建立起来的优势,是在一个不可迁移的基础上,或者说是迁移成本很高的基础上,那这个优势,也许就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哪个更有效

  • 不是有坏人要钻空子,而是只要用客观标准来管理复杂目标,必然就会出现大量的空子可被钻。

计划与变化缺一不可

  • 计划的第三个作用是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执行模块。
  • 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把复杂的、困难的事情办成,一靠方针,二靠干部。方针是干吗的?就是计划。干部是干吗的?就是用人的能动性来应对变化。

04 很难跟身旁的人处好关系

  • 理想主义者总是能吸引远方的人,甚至能被敌人所敬重,但就是和身边的人处不好。

04 扑朔迷离的自杀案

  • 庸众的迫害有两个特点:第一,基于一种廉价而苍白的正义感和道德感;第二,就是他为什么要迫害别人?就是因为你的活法跟我的不一样,或者是跟我想象你应该的活法不一样,我就从谩骂一直可以升级到迫害,让你去死。这就是庸众的迫害。

03 瞄准竞争对手的核心要害

  • 竞争意识会损害竞争力。你一旦开始竞争,其实就是你的认知地图被对手锁死的迹象。

经典文学为什么“不好看”

  •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在人类原有的语言表达、叙事方式、问题背景、时代精神方面做出了拓展,让人类的文学世界比过去更广阔了,所以才会被记录进文学史。
  • 不同的成就,不同的道路,领受不同的奖赏。

网络小说:让人上瘾的三大公式

  • 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带来那么巨大的阅读快感,最核心的三个武器:第一,明确的目的;第二,清晰的台阶;第三,作弊的工具。

阅读——从经典到经验

  • 刘瑜的意思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因为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它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是我们的功力还不够,要么是它本身真的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