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讲论语:学而

樊登

自序:《论语》塑造了我

  • 天下由来轻两臂,世上何苦重连城”
  • 这是一个大单位,大到你的努力常常会被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化解,让你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 我读过很多人对《论语》的解读,南怀瑾、钱穆、李泽厚、李零、梁漱溟、杨伯峻、程树德、朱熹等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一个人所能够支配的、使得上劲的范围,应该是在他的影响圈中。只有不修炼自己的小人,才会总是天天责怪别人有错,埋怨上天不公,抱怨世界不靠谱。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知其不可而为之,难矣哉

学而第一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不知道你是否认同一个道理:对个人而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我们也这样认为,就会明白,摆正学习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句来讲。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刻意练习》里说明了所有的天才其实都是有目的地训练的结果,《终身成长》里则强调了我们要培养成长型思维,享受学习的过程。
  • 终身成长的心态,就是要从错误和挫折中学习,去体会其中的乐趣。
  • 我小时候,每逢有人来家里拜访,我爸爸就发愁,因为这打扰了他做数学题,打破了家庭生活原有的节奏。还有的家庭并不宽裕,在遇到亲友投靠的时候,会担心吃饭问题。
  • 有朋友远道而来,我们不用焦虑,这意味着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愿意靠近你。
  • 学而时习之——自修;有朋自远方来——共修;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修行的结果。
  • 应对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字:乐。
  • 我的答案是:“为什么不用喜剧的眼光来看待他呢?当你用喜剧的眼光来看待他时,你会发现,这都是生活中难得的佐料,难得的可爱之处。”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曾说,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就是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他会去犯上吗?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 李中莹先生也说过,每个人的一生中,只需要面对两种关系:一种是和父母的关系,一种是和其他人的关系。而与其他人的关系,其实也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射
  • 与其向外界求索,毋宁向内寻找。如果你不能将家庭关系经营好,把它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修炼,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爱与肯定,获得价值感,你怎么能在社会上做得更好呢?
  • 人们总是容易高估一年中的变化,同时又会低估五年到十年的变化。如果你坚持做一些小事情,经过五年到十年,你的生活会发生巨变,但很多人却没有耐心去等待“长期的结果”,却总期待着“短期回报”,希望自己能在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内有一个大的变化。
  • 撒切尔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 什么叫刚毅木讷,就是说一个人刚毅、果敢、质朴而沉默寡言。
  • 酒桌上巧舌如簧的那种状态,就是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
  • 这就是真诚的态度——既不欺骗,也不奉迎。
  • 还有一些培训课上的浮夸表演,整个场地放着躁动的音乐,有人不断地教你如何“起范儿”,如何号召。还有的培训,讲到开心的时候,突然唱一首《我的老父亲》,台下哭成一片……这种感觉,难免会让一些身处其中的人觉得异常尴尬、如坐针毡。
  • 所谓过犹不及,凡事一旦超过尺度,就缺乏真诚,它背后一定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
  • 真正的恭敬是有尺度的,是带着尊敬的态度,进行平等的对话
  • 一个人如果想费尽心思取悦另外一个人,他的表情会不断地变化,毫无风骨。
  • 对一个人而言,保持真诚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人跟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有话说话,没话静坐。两个人安静地坐着,但不会觉得尴尬,这才是朋友相处的最佳境界。
  • 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往真诚的,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 你经常要问问自己,因为一个人最怕的是不会反身自问。
  • 我还有初心吗?我是不是在做我之前想做的事?我有没有变成一个连自己都讨厌的人?
  • 什么叫忠?尽心竭力。
  • 尽心竭力的核心,是带着思想工作。
  • 不要盲目地给顾客推荐商品,而要给顾客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应当做的事情。
  • 而当你真的开始带着思想去工作,去不断地思考,设身处地地替老板和公司考虑问题,甚至考虑对社会的责任时,那么你一定会在工作中感到愉快,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找到自我价值。
  • 这涉及一个双重标准:你用自己的标准,觉得自己尽心尽力、仁至义尽。但是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竭尽所能,对方却觉得你其实没做到。
  • 极喜时莫与人物,极怒时莫与人书”
  • 曾子说“传不习乎”是对老师的一种要求,老师给学生传授那么多内容,也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
  • 曾子的这三问,我称为“灵魂三问”。我们每天要问问自己,在事业上,有没有带着思想去好好工作;在人际关系上,有没有言而有信,有没有努力做到理解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在修养方面,能不能用对别人的要求来提醒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既传又习。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敬事而信:带着敬畏心工作,怀着同理心管理人
  • 很多人做事,往往就是缺一点敬畏心,不把一件事放在心上。
  • 一个人不尊敬一件事,缺乏敬畏心,是很要命的。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问题的出现,就在于缺少敬畏心。
  • 当我们尊敬一件事的时候,其中自有神灵,神灵就在现场。
  • “敬事而信”,就会尊重自己的工作,以工作为荣。
  • 《扫除道》。作者键山秀三郎认为,扫除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和敬畏细小的事物。即使打扫卫生这样平常的事,做好了也能改变一个人,改变一家企业,甚至整个社会。
  • 敬事而信”的“信”,就是你要与团队之间、与臣民之间拥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
  • 朝令夕改,是一个国家的大忌。
  • “节用而爱人”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 公司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而且是来自人的健康,在于所有人都在不断成长,越来越有劲。
  • 员工是独立的人,作为领导者,你要尊重他,要让他有自己的生活,这是治理一家公司最起码的要求。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出则悌”,指的是行走社会,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把别人视为自己的兄弟,真心相待,尊敬别人,诚恳地沟通,将他人当作自我修炼的对象。
  • 第一件事是视众生如子女,第二件事是视子女亦如众生。
  • 这种对世界的爱,对他人的爱,来自完善的人格。当你的内心拥有了完善的人格,你才有能力去关爱这个世界上那些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分别是跟父母一起修炼,用他人来修炼,用事情来修炼,并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地修炼。
  • 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外在的表现,质是内在的底蕴。
  • 文胜质则史”,“史”就是虚浮,不实在,仿佛某个人学了很多东西,却没有什么用。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把能够修炼的部分都练得差不多了,还应该有其他的追求。这时候,我们再来学外在的表现,学礼、学义、学仁。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你要去关注内在的美,而不要过于看重外在的东西。
  •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指对待自己的父母,要能够竭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
  • 学习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知识,还要学做人。
  •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 贤贤易色”,就是告诉年轻人,要去崇拜内在优秀的,而不能崇拜那个只会打扮自己的。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庄重、踏实的背后到底应该是什么?我思考了一下,应该是原则和立场。
  • 一个人怎样做到“重”,做到有原则、有立场呢?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为外物所动摇。
  • 孔子所说的“固”是指内化,也就是看你的学问是否能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
  •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学问,与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行为方式牢牢地绑在一起,这才叫作“固”。
  •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主动去结交一些优秀的人
  • 我们不必拒绝命运为我们带来的朋友,但同时也要主动结交那些比我们强的人,让他们的思想和学问影响我们。
  • 起。  《荀子·劝学》中有句话叫“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过则勿惮改”中的“惮”是忌讳的意思。一个人总会犯错,如果你犯错了,不要耿耿于怀,不要忌讳这件事。
  • 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当我们面对错误时,很容易产生的反应是生气、遮掩、文过饰非,这样,错误只会越来越大,你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弥补错误。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对于生命的终结有所重视,是很有意义的,它会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提升,会让我们珍惜时间,从而认真、严肃地对待当下的生活。
  • “追远”就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
  • “慎终”是看你自己的未来,“追远”是看你自己的过去。
  • 我认为“厚”是厚重之意,就是民风变得诚恳、踏实、朴素、勤奋
  • “慎终”也代表着人文主义精神,认真对待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完成的课题。
  • 温、良、恭、俭、让:每天都应当做好正向积累
  • 温指的是温和、不走极端。
  • 良指的是善良。一个人对他人和蔼,不愿意与人为敌。
  • 俭指的是俭朴,不奢华、不做作。
  •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 这个世界上你要做成一些事情,要把尺度放大,把视野拉远。
  • 每一个人能做的事,是每天让自己有正向的积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除此之外的很多事则要顺其自然,因为没有那么重要。
  •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我们要传承的是家风、家训、价值观。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信近于义”的意思是一个人讲信用是好的,但必须符合大义。
  • 一个人讲信用很重要,但不能傻傻地讲信用,而要用大义来规范信用。符合大义,才能去实现你的承诺。
  • 恭近于礼才能够远离耻辱,我们的恭敬要有尺度,要以礼法为底线。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物质的压力是很大,但孔夫子希望我们摆脱压力,拿出时间来学习,不囿于物质。
  • 孔子的态度是不需要着急,不需要使劲,不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逼迫自己,开开心心的就行了,有钱没钱都无妨。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你要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 别人知不知道你是结果,你知不知道别人是原因。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做事的方法和人生的态度。这一句,足够让我们默念终生。

为政第二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简单体系的特点是可追溯,能够找到因果关系,有套路可循,有模板可依。
  • 复杂体系的特点是,我们无法客观地掌握它的走向,无法通过创建某个万能的模型去把握全局,也不容易通过分析,得知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快乐但不泛滥、不放纵,不像尼采所倡导的酒神文化,已经成了放纵、没有礼法的状态。“哀而不伤”,是虽然有悲伤,也怀远,偶有怨愤,但并没有造成极大的损害。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道德是弱约束,是倡导人们要去做的事。法律才是强约束,强调的是人必须去做的事。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不惑”并不是“不困惑”之意,而是不惑于外物的意思
  • “四十而不惑”,代表着人生到了一个这样的阶段:不再被外在的物质所牵绊、干扰,做自己该做的事。
  • 五十知天命,是一种和解的状态,而不是颓丧、漠然的状态。
  • 不知道多少人能在六十岁的时候,修炼到这样的境界。我见过很多八十岁的人也做不到耳顺,还总是与人争辩、吵架。
  • 活得通透的人,会发现法律、道德、伦理、礼法,不是束缚自己的,而是保护自己的。
  • 孩子不要替父母做主,不要参与父母太多的事,只要在最关键的时候表现出对父母的重视即可。
  • 孝的核心是能够做到让父母省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人们就是喜欢有希望、有生机的事物,不喜欢正在衰退的、给人带来失望的事物。然而,这正是人需要修炼的部分。
  •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孔子说的话都对吗?不一定。如果说得不对怎么办?颜回是只听有道理的部分就好了。
  • 大师说:“那你为什么要搬沙子呢?为什么总是去观察老师不好的地方呢?你应该从老师身上去学些有用的东西,看到老师身上有价值的部分。”
  • 当有人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之所以没有直接回答,是因为发现他还没有启动思考,就希望别人给他一个答案。
  • 实际上,一个人只有真的思考了,才能够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很多问题,经过思考后就不用再问了,因为问题已经被解决掉了。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视其所以”,“以”是凭借的方法,整体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做事。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尼采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得到的,如果不是慢慢得到的,你就等于没有得到。
  • 一个人可以一边创业,一边写诗;一边炒股,一边写小说;一边健身,一边爬珠穆朗玛峰
  • 我们要对自己、对他人的生活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对人生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让自己拥有丰富的选择权,这时候你才不至于沦为一个脆弱的器物。
  • 每一个人体内都有两种不同的状态,有小人的那一面,也有君子的那一面。随着人生不断的成长,我们要减少小人的成分,增加君子的成分。
  • 这段谈话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大人要让孩子跳出来观察他自己,只有他跳出来,他才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好坏。如果不能跳出来观察自己,他会觉得被某一种情绪带走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人,自然无法掌控自己。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周而不比,就是每个人独立、完整、互相尊重,这就是团结;比而不周,是拉拉扯扯,硬要勾结在一起。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不知为不知:毁灭我们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
  • 有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叫作“达克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人无法认识自己身上的不足,当他能力欠缺时,可能还会产生一种自我优越感,根本不知道自己无知。
  • 《三体》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棒:“毁灭我们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一个人承认自己无知,就有希望;承认自己不知道,就有机会;承认自己的不足,就能够谦虚、谨慎地对待一切知识,就有机会去成长。
  • 这就是撕开知识缺口的作用。
  •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多闻阙疑”,就是多听听别人怎么说,吃不准的事别发表意见,先放在一边。
  • 需要跟你的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不要把自己的意见放在第一位,你需要知道领导想要做什么;你做了各种各样的事,要第一时间让领导知道,一个人做多少事不重要,让领导知道你做了多少事才重要,这是权力分配的一个基本逻辑。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当一个领导意识到个人的面子并不重要,个人的对错也不重要,就是要朝着大家共同的愿景把一件事做好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举直错诸枉”
  •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孔子认为礼的本质,并不在于是否奢华,而在于我们内心是否有触动,这才是重要的。
  • 礼之本,其实就是那些最接近我们本心的东西。它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不被那些僵硬、残忍、麻木不仁的事情带偏,让我们回到柔软、感知、爱的层面。
  •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争和进取的区别是,争是零和博弈,大家拼命地你争我抢,最后只有一个冠军,而进取是创造新的价值。
  • 第一,我不会无底线地竞争。  第二,相互尊重。  第三,不是为了利,而是为大局考虑,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创造,有更大的愿景。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尽人事,听天命”,这不是消极而是积极,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先看到自己有没有尽到所能。
  •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修炼的目的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
  • 上级对下级别提过分的要求,下级对上级别敷衍,这才是管理之道。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林肯对此的阐释,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他说,指南针能够把人带到南方,准确地引导人走向正确的方向,但如果只沿着指南针走,就会掉进沼泽地。所以,得学会绕过沼泽地,避开陷阱,甚至还要走一点回头路,只要心中知道,最终要走到南方去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看一个人的修为、修养,绝不能只看他如何对待自己,还要观察他怎么对待普通人、陌生人,以及最亲近的家人,这是我们从“无终食之间违仁”这句话中得出的启示。
  • 人走到最后,别的东西都带不走,唯一能够带走的,只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孔子告诉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位子坐,而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坐这个位子的才能。
  • “忠”和“恕”,一个是指做事,一个是指待人。做事要秉公办理,要尽心尽力,要忠心;待人要懂得理解和尊重,要以诚相待。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公冶长第五

  •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人,永远要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开始,我们可能迫不得已要“跪着挣钱”,但每个人都要不断地修炼自己,慢慢地学会站着把钱挣了

雍也第六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第七

  • 教育不是注满一盆水,而是点燃孩子内心中的那团火。
  • 《周易》带来的文化上的积淀,不在于算命和预言,而在于让我们理解世界的规律,让我们知道人要能够学会控制好自己生命的节奏,做事不要做到极端,要学会中庸之道。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你的顿悟,有时候只是别人的常识;你的追求,有时候只是别人的起点

泰伯第八

  • 骄是爱名,吝是爱物。爱名和爱物,其实就是贪。贪会带来嗔、痴,带来大量的痛苦。

子罕第九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要正确对待人生中的不确定性,打破惯性,才有机会成长为一个跟大部分人不一样的人,一个独特的、生动的人。
  • 教练通常有一个辅导模型,称为“GROW模型”:G是Goal,目标;R是Reality,现状;O是Options,有什么样的选择和机会;最后是Will,打算怎么做。
  • 无论一个人的人生有多么不如意、多么痛苦,别人给自己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一定要提醒自己,这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才是自己人生的唯一责任人,只有认可这一点,接纳这一点,才有能力在人生下一次的十字路口,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忧愁的根源,是自我的放大,自我越大,忧愁就越多。如果心中有别人,放松自我,忧愁自然就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