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

陶勇 李润

序一 周国平苦难是美德的机会

  • 周国平苦难是美德的机会
  • 一场飞来横祸,使陶勇成为了新闻人物。
  • 有那么一个人,生活困苦,性格孤僻,心理扭曲,与自己的所有亲人早已断绝来往,是一种严重的病态人格。
  • 古罗马一位哲人说:“苦难是美德的机会。”
  • 本书的联名作者李润,是陶勇近二十年的挚友。从李润的后记中则看到,这位挚友性情淘气,却很会欣赏性格迥异的陶勇。

序二 倪萍谢谢你,让我看到生活中的光

  • 满纸的温柔与冷峻。便是一位心有大爱的白衣天使与厄运交战的无奈,也以一字一句当甘霖雨露在苦难和绝望的沙漠里开出花来。
  • 每个人一辈子需要克服的太多,有时是外界,有时是自己。

推荐 白岩松陶勇医生的故事,不该是一个人的战斗

  • 推荐 白岩松陶勇医生的故事,不该是一个人的战斗
  • 如果说暴力伤医是这个社会的病毒,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最有效的疫苗!

01 缘起:至暗时刻

  • 好像家是我唯一可以撒谎的地方,在医院,我是一丝言语上的误差都不敢有的,因为对每个病人来说,医生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让他产生无限猜想。
  • 有心说,这样的病完全没必要大费周章跑到这里来看,任何一个小门诊或者社区医院都可以诊治。但又一想,对于患者来说,他们也无法判定病情严重与否,往往会往最坏的方向去想,他们来了也是求个心安。
  • 我隐约看到有一个人进了诊室,径直走到我的身后。我也没多想,这样的情况在医院太过常见——虽然有导诊护士,但有时病人也会趁其不备跑进来插队问诊。
  • 而在这短短的几十秒钟里,同在诊室的一位志愿者为了喝止行凶者,在我跑出去后,后脑被砍了两刀;而一位正坐在诊室门口候诊的病人家属的手背,也在为我阻挡行凶者的时候挨了一刀。
  • 事后我才知道,当时院长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紧急联系了相关医室的同事,他们或从诊室或从病房赶来为我救治,积水潭医院的陈主任也接到了我院的求助电话,从积水潭赶过来。
  • 这些,是在我之前的二十年中太过熟悉的场景,而今天我才有机会特别认真地观察——白色的屋顶上有几个黑色的斑点;明黄的白炽灯照得整个房间通明空旷;输液管里的滴液,先是慢慢凝聚,然后形成一颗结实的水滴,挣脱管口的约束重重地滴下,悄无声息地流入我的身体。
  • 我全身心地同疼痛做着斗争,只觉得时间过得异常缓慢,仿佛是一个人在炼狱中独自煎熬。
  • 迷迷糊糊中,我看到妻子来了,她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悲伤,就好像我们平时见面一样。她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吗,你都上微博热搜了。”这个傻姑娘,也真是符合她的性格,大大咧咧、简单直接。
  • 我知道她是在安慰我,医生的谎言只有医生听得懂。
  • 我知道,这时候我必须多进食一些,才能加强康复效果,于是接下来每顿饭都尽量勉强自己多吃几口。
  • 病床距卫生间大概也只有三十米的距离,但它好像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勉强排了一次大便,我心中有些愉悦,终于可以看到一点点曙光——身体战胜了病痛,它会越来越好。
  • 她又说,你知道吗,科比坠机去世了,还有他喜欢的女儿也在飞机上,一并走了。真是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不知道。
  • 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 ,四十多针,足足有十几厘米长。左臂依然没有知觉,我开始感到有些焦虑和担心,我不敢想象假如我真的失去了左手,我的生活会是怎样——还有好多患者在等着我做手术,我是否还能继续此生热爱的医疗事业?
  • 《牛棚杂忆》里季羡林先生说,既然决定活下去了,那就要迎接更激烈更残酷的战斗,这个准备我是有的。
  • 在我心中,我一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因为这次事件引发了一些关注,用不了几天,热点一过,我还是我。
  • 砍伤我的人,我相信法律会有公正的裁决,我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扭曲而扭曲自己,我选择客观面对;碰伤我的石头,我没有必要对它拳打脚踢,而是要搬开它,继续前行。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用其一生证明绝处再生的意义: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在外界事物与你的反应之间,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
  • 这是我有生之年都没有过的一段修心时光,我回忆起很多人、很多事,我越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人性的多样化。
  • 既然世界可以无纪律、无原则地用榴梿吻我,那我就只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它做成比萨了。

02 善恶的相对论

  • 现实或许总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但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低劣,现实就是现实。
  • 母亲说,不要轻易拿好坏来定义别人,而要看他做的事是好是坏。
  •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站在道德制高点,在衣食无忧、生活安定、有稳定生存保障的情况下,去评判他人是好是坏,我们以善恶武断定义他人;而事实上我也经常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穷困潦倒到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时候,我会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吗?
  •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马走坡,虽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03 一个医生的生死观

  • 外公爱吃辣,所以经常自己炝辣子,时间一久得了慢性支气管炎,终年咳嗽
  • 呼吸困难,由于无法排出肺里的痰,大姨就试着将手伸进他的嗓子里抠。
  • 一直到外公离开大半年后,我才缓过神来——外公再也回不来了,他被埋进了土里,彻底离开了我。那时我非常难过,觉得死亡太过可怕,如果人永远不死该有多好。
  • 因为母亲在新华书店工作,所以放学后我经常待在她的书店里看书。
  • 生命终结后是否真的会以另外一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另一个时空……到底生命是怎么来的?一颗肉眼都看不到的受精卵居然可以成长为一个活生生的生物,并且遵循着标准的规律,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
  • 心理对生理的影响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人不停地暗示自己患有某种病,那么很大概率上他真的会患上这种病。所以在我从医后,我没想过死,也可以说没有害怕过死,对死亡过分恐惧,会让一个人在生死时刻慌乱阵脚
  •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也正是对死亡存有恐惧才使得人类得以长足发展,但恐惧应该是活着的警示,而不是枷锁。
  • 我觉得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的接纳。

04 热爱,自有万钧之力

  • 这里充满着病痛、难过和焦虑,但这里也同样生长着爱和希望。
  • 医院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是人性的放大镜,这里有很多让人心痛难忍的悲剧,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份职业于我而言脱离了金钱的束缚。我越来越觉得穿名牌、吃大餐、开好车、住豪宅这种生活没什么意义,穿得得体舒服,有一个温暖的家,能吃到街边美食一样可以过得很开心,而工作带给我的价值感,却是这些物质的东西所无法取代的。
  • 医生并没有那么伟大,但医生这份职业却值得被尊重——医生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会让自己的从医之路更加坚定;外界对医生的尊重,会让医者之路更加宽广。

05 所谓少年气

  • 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这一遭。
  • 于我而言,童心大概就是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容易在一些小事上找到快乐,不会长时间陷入一种忧郁的情绪中。
  • 慵懒夏夜,萤舞蝉鸣,星空浩瀚无垠。
  • 人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爱好,并能独自享受,真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幸福。

06 苍生大医

  • 我要打的仗不是一场攻坚战,而是面对内心那点点滴滴的退缩和怀疑。
  • 每一个来医院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痛苦,这里就像那些大侠身负重伤后能出现生命转机的地方,是他们的希望。
  • 通泪腺是拿针管插到内眼角内用水冲刷,然后会从鼻子里冒水,非常难受,但我硬挺着没有叫。结束后,医生和护士纷纷表扬我勇敢。似乎从那时起,我对眼科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医科大学。
  • ,所以希望我能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邮电专业。20世纪90年代,正是家装电话机的高峰期,邮电行业欣欣向荣,
  • 我向来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唯独在这件事上,我特别固执,填完志愿才告诉他们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 华罗庚先生曾说过,书开始是越读越厚,慢慢就会越读越薄。
  • 我们所学的知识点远远没有现实的病症复杂,做题、做试验出错了可以再改正,可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不容有一丝治疗上的偏差和失误的。
  • 他们眼中闪现的光叫希望,他们对医生简单的一句感谢,是我见过的最最真挚的感动。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 阿婆请联络员告诉我,这些年,她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很想回家,谢谢我,帮她找到回家的路。
  • 她告诫我说,如果你只是把医生当一个赚钱的职业,那你完全没必要干这行,它赚不到多少钱的;如果你把医生当成一个实现你人生价值的路径,那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它能给你的价值感远比你想象的更多。
  • “站到哲学的高度,你就会找到解读世界之符咒!
  • 所谓医者仁心,仁心并不是愚人之仁,这需要大智慧去包容世间万象,去化解病痛与苦难。
  •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 著名哲学家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说,世界上总共只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因物质而发起的游戏,比如经商、创业、成名、成家,甚至建设一个国家,都是有限游戏;另一种就是无限游戏,是因精神而发起的游戏,比如科学、艺术、宗教等,所有的人不是为了终结游戏,而是为了延续游戏。
  • 父亲的力量, 让他不断延长人的生命, 母亲的力量, 让人即使死亡也走得安详, 如果只有任何一方, 或者是肉体被治疗的同时, 留下了一个暴戾的灵魂, 或者是肉体不堪疾病的困扰, 早早就被埋葬。

07 1%的世界有多大

  • 其实我只是不能接受未尽全力的遗憾,如果尽力后依然做不好,那我会平静地选择放弃;如果明明再努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我却没有去做,那我会很难受。
  • 这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医学是需要一批人来创造规则的,同样也需要一批人去应用规则,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长足发展。
  • 从他确诊白血病那天起,岳岳的父母就陷入了一种希望与绝望不断循环的折磨中。
  • 这样的问题,我每天都要回答很多次,我知道自己的一句答案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安慰她:“我会尽全力保住你儿子的眼睛,你千万别放弃。”
  • 我问他:“待会儿叔叔要往你眼睛里扎针,会有些疼,你能忍吗?”他特别懂事地点了点头,但牵着我的手却攥得紧紧的。
  • 一个普通的八岁孩子,往往打个疫苗都会哭叫,但小岳岳在整个过程中硬是一声没吭。看着他,我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心疼。
  • 可能这是我们从医者的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无需多言——学这么多年医,不救人,那还有什么意义。
  • 葡萄膜炎特别顽固,越是身体差、家庭条件不好的人,越是容易复发,眼睛不断地发炎就需要不断地治疗。
  • 我有时会特别无助,觉得自己能做的实在太少太少。
  • 有时他会跑到护士站看自己的档案,看到高昂的费用他总是难受地叹声说:“家里已经没钱给我看病了。”
  • 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知道岳岳喜欢上学,她私下和我说:“不知道岳岳能活多久,活一天,我们就想让他开心一天。”
  •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能说出这句话,让我心里特别难受,谁愿意长大,只不过是生活所迫。
  • ,小岳岳已经十二岁了,我也三十五岁了。他来找我做第三十四次复查,不知不觉中他长高了许多
  • 劝一个人放弃光明,这真是太残忍了。
  • 为了保住他的视力,我不得不寻找另一条路——工程学
  • 白天我们忙工作,晚上我就去他们的办公室,边吃泡面边听他们的技术方案,黑板上画满了我看不懂的符号,但我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我知道这些符号里有让岳岳复明的可能,我也一下子理解了岳岳妈妈——只要医生不放弃,他们就充满斗志。
  • 就在我们所有人即将冲击成功的时刻,我出事了。
  • 这就是那1%的人生,这就是那1%的可能。我永远愿为这1%的可能,付出100%的努力。

08 暗黑王国的小小人

  • 希望是唯一价廉而有效的可以对抗人间疾苦的方法,它是俘虏的自由,病人的健康,乞丐的财富,极寒中的暖阳。
  • 便私下拿块黑布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然后在房间里摸索,竖起耳朵听一切声音,用手去触摸我面前的东西,才发觉没有眼睛真的太可怕了,哪里都去不了,什么也看不到,不敢想象如果一辈子都是这样会有多么绝望。
  • 真正接触盲人是在我学医后,那时我才知道我国有五百多万低视力人群,其中全盲占20%左右,盲童有十多万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只是他们常常深居简出,像海底的沙粒沉没在社会里,大家平时很难接触到他们。
  •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眼盲不过是他们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众多痛苦中的一部分,在求生的本能下,他们比我们健康的人更加珍惜生命。受眼睛的影响,他们接收到的信息远比常人少得多,社会的竞争、人的欲望、情爱的捆绑等对他们来说也远没有常人复杂,所以他们想得简单,活得也简单。
  • 比起同情,他们更需要的是平等,这是一种对尊重的渴求。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当一个人见识越多,眼界越宽广,心胸就越慈悲。
  • 天赐爸爸说,孩子眼睛不好,我没有别的办法,但是我还是要尽量让他善良。
  • 她还教薇薇不抱怨生活和社会,要反过来去爱、去拥抱现在拥有的一切。
  • 我热爱她阳光可爱、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爱的模样。
  • 父母的样子他从未看得如此真切,每个人都看着他笑,只有他半张着嘴,完全说不出任何话。
  • 我始终相信,只要你怀揣希望,死去的意志就会在心里复活。那些在人生路上遗失的去爱去感受的能力,可以用希望将它们再一个个捡回来。无论你眼前是多么黑暗,总要相信,明天一定会来,只是早一点或晚一点而已。
  • 看见冰雪下的一抹绿, 便知道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09 那些不为人知的力量

  • 坚强,不是经受一次打击后站起来,而是经受无数次打击后,还能站起来,仍然微笑着告诉生活,放马过来吧。
  •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 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从中找到快乐和价值感,这其实是时代的进步。
  • 越是不幸的人越能感受到善良的珍贵。
  • 我觉得做到包容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是双方能平等地对话,不论是家长和孩子,还是上级和下级,若是一上来就形成了话语的主导权,这样就不是包容。其次是换位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一切沟通问题的源头都是无法理解对方的感受,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处理何种事情,能换位思考的人往往更优秀。

10 上善若水

  • 相信他人的善与世间的善,同时保持自己的善。
  • 从头到尾,没有医生让他去急诊挂号,去做检查,按医院的规定,病房是不能接门诊的,尤其是这种急症。这位父亲也没有因为孩子没有抢救过来而质问或怀疑医生,他相信医生已经尽了全力。
  • 这样也就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明明可以靠医生经验判断的病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让患者去做大量的检测;明明可以和患者多沟通一些诊后的结果预判,但害怕无法肯定的言语会变成患者偷录下来的投诉证据,只得闭口不言。而患者因为不信任医生,不得不多挂一些医院的号,问遍之后才敢确定哪个医生说得更准确一些。这样下来,恶性循环,医生也累,病人更累。
  • 与其他行业不同,在形形色色的患者面前,医生无法选择患者,患者是一个天然弱势群体,相对而言,医生会被认为是强势群体,所以只要到了“评理”的地步,医生会自然地被放在过错方进行审判。
  • 这就是我们行医路上必经的困难,如同唐僧取经,不可能一帆风顺,你把他们都当成取经途中的磨练就好了。”
  • 我用我的真诚换取他们的信任,他们的信任也给了我十足的动力。每每我遇到信任危机时总会想到他们的脸,他们把自己的眼睛,甚至生命,都交给了我,我有什么理由放弃。
  • 信任的背后是什么?是真诚、善良和爱。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这三项作为与他人相处的基石,那么整个世界都将被信任的温暖所萦绕。人人互信,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和伤害也将会大大地减少。

11 世界是怎么来的

  • 想来,我好像从没有对学习太过抗拒的时候。小时候不懂学习的意义,只是觉得不烦,也挺有意思,
  • 我和妻子在教育孩子的层面上高度一致,我从来没有要求或者指望陶陶长大后要成名成家。我们只是希望她能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并能从中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即可。
  • 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
  • 。我的面试官是一个留着齐肩短发的漂亮女老师,她笑眯眯地问我:“你长大想做什么啊?”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科学家。”她被逗乐了并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喜欢,想知道世界是怎么来的。
  • 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学你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只为证明自己了不起就把时间浪费在不感兴趣的内容上,这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用有限的生命去面对无限的知识,我们不可能学到所有知识,只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地探索和深耕,从而充盈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回顾自己一生时,无愧无悔。

12 认知与接纳

  • 自信是并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对自己真实的情况产生怀疑,也不会对他人的肯定或否定产生相应的认同或抵抗,这是一种自洽的高级境界。
  •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独立自尊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而自尊体系又是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成因。

13 沉默如雷

  • 孤独的价值是不能忍受孤独的人难以体会的。
  • 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因家境一般,所以我的小房间也很简朴。但是我房间里有一排长长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一张写字台在书架的旁侧,是我日常读书的地方
  • 我就会给他们讲《西游记》《封神演义》《山海经》等一些奇幻故事,他们听得入迷便总会来找我玩。
  • 那个时代没有手机,人与人之间非常亲密,大人们互相串门唠嗑,小孩们就从这一家跑进来,那一家跑出去,也不会担心有危险。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整个生命旅程中,就算是父母、妻儿也不能完全陪伴在侧,很多问题也只有自己才能找到答案。所以孤独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不必过于夸大或逃避它的存在。
  • 有人时,形如少年;无人时,也能安然自处。不为功名所累,不受情绪所控,永葆初心,心中坚定,沉默亦如雷。

14 月亮与贝壳

  • 掌握它,它就是武器;被它掌握,人就是奴隶。
  • 父母在生活上非常节俭,一件衣服能穿十多年,至今我家里的床单被褥、锅碗瓢盆很多还是他们刚结婚时购置的。
  • 其实童年越缺少什么的人,长大后就会越追求什么。缺少爱的人,余生都在渴望爱、寻找爱,但又害怕爱、试探爱,和这样的人相恋是一种非常艰难的事情。缺少被认可的人,可能一辈子做什么事都想向别人证明自己了不起,很可能让自己越来越累、更加迷茫。
  • 这实则是利己和利他的平衡问题,一味地强调利己,势必会形成一个极度自私的社会环境;一味强调利他,也会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 金钱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但它仅仅是个工具,不应是人生目标,更不应是心理枷锁,客观看待它,使用它,真正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吧。

15 北京,北京

  • 我无比想念小胡同里的豆浆油条,三环上的300路大公交,闹腾的学生宿舍,还有中关村沸腾的车水马龙。
  • 到今年,我来北京就二十三年了,已经超过了我在家乡的时间。
  • 这个城市像一个沉默的老者,有着高深的智慧和涵养,从容不迫地看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周而复始。
  • 那时的北京,对我们小地方的人来说,就是梦想的殿堂。那里有着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着历史传承的名胜古迹,它将现代与古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生活在北京的小朋友该有多幸福啊,他们在古老的四合院里玩耍,在城墙下的草坪上放风筝,在槐花纷飞的胡同里吃冰棍。
  • 从高考分数下来那一刻我就处在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晚上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 回想起寒窗苦读的十几年,父母为我学业的辛劳付出,我们一家人忍不住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现在想想,当时流下的每一滴泪,每一下蓬勃的心跳,都是梦照进现实的声音。
  • 那些曾经跌宕起伏的悲欢情仇,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名流,在时间车轮的碾压下,形成一幅幅静默的单帧画,只有作为配角的文字、图画、器具、服装、建筑、树木留存了下来,向后人讲述着那些动人的故事。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是坚定者的臂膀,也是彷徨者的向导。
  • 清晨起来,小商小贩已经准备好了一天的生意,早餐摊上挤满了早起的人,有上班的,有晨练的,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配上炸得金黄可口的油条成了他们一天中的第一顿营养供给。午后,吃过饭的老头老太太们坐在房前的槐树下,下棋的下棋,唠嗑的唠嗑,一些学龄前的幼儿在他们膝下嬉戏打闹,日子过得和一路之隔的高楼大厦毫无关系,幸福安详。
  • 我喜欢二环内的那股安静,我在积水潭那个研究生宿舍一直住到了博士毕业。我觉得城市发展得太快,会让人心变得浮躁,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玩游戏、刷网页的人越来越多。我不知道这种封闭式的生活对自己是好是坏,但我很享受这种宁静。
  • 我也有些迷茫,难道这就是我选择的生活吗?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路途上,每天疲于奔命,谈何理想?我开始对北京萌生了一种退意,正在此时,我申请的德国留学通过了,于是我便只身去往德国。
  • 我觉得正是那些平时有点厌烦的东西组成了有温度的北京,在身边的时候觉得好聒噪,但若不在了,一下子好似少了很多东西。
  • 当《我和你》响起时,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那时我就知道,我和北京已经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深厚羁绊。
  • 比我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北大全校毕业生大会上演讲更令我激动。
  • 从德国留学回来,我结了婚,家里人凑了一点钱在北五环外的立水桥买了一套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我终于觉得我在北京有了一个家。但压力也随之而来,妻子和我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消耗在路上。
  • 梦想从来不会止步,人生也不会安定,我们都在不停地奔跑中寻找一种安全感,北京就是如此。

16 四十不惑

  • 别迷茫了,汤要凉了。
  • 有人说每个中年人的背后都是一座大山,能过好一份平凡的生活已经是拼尽了全力,这时我才慢慢理解了这句话。
  • 我当时总会诧异他们的决定,认为他们不够踏实和努力,一山望着一山高而已。如今我却越发懂得了他们的苦衷。
  • 人越长大越会共情,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能理解这份艰辛。我从不觉得这世上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哪一种痛苦是靠感受能真正体会的,
  • 夫妻之间,患难与共才是最重要的,中年人随着家庭的成立,朋友会越来越少,只有伴侣才是身边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爱情不仅仅是两性吸引,还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要求双方缩小自我感受,去照顾和关心对方。夫妻是后天的亲人,感情是需要双方一点点培养出来的,而太多的人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对方,认为一旦结婚对方就要无条件地对自己付出。
  • 论语讲,四十不惑,其实就是四十岁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拥有什么、想要什么,而不应该被周遭的价值观所影响。社会的竞争激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甘于平淡,但不能甘于平凡的溃败。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拥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和面对挫折的勇气的,才是真正的平凡英雄。

17 从春游到溺水

  • 当一个人对幸福的感知力越来越少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幸福。在听《积极心理学》课程时,有个特别形象的观点让我记忆深刻,说是现在很多成年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分为两种:一种是溺水模式,就是认为只有解脱的那一刻才会幸福,在此之前都要忍受痛苦。比如,有些人认为,发财了就幸福了,找到一个爱人就幸福了,创业成功了就幸福了……而在实现此目标前,就是得忍耐痛苦的过程。另一种是春游模式,就是整个环节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快乐的。就像我们童年听到春游的通知会开心得跳起,会回到家快乐地做准备,然后坐上大巴愉快地和同学们聊天,到了目的地后的每一刻也都十足兴奋,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幸福的感觉。我们成年后,很难再有这种感觉,慢慢地从春游模式变成了溺水模式,其实就是对于幸福的感知力开始变弱。

18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至少你还有呼吸,有心跳,有意识,你可以选择去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身体,爱周边的人。
  •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用一种爱的意念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这种磁场同样会吸引到爱,这也是禅修所说的正念修行。
  • 大爱是一种境界,就像爬高山,不仅需要内心的赤诚和爱,还需要智慧和能力。
  • 不仅仅是捐钱捐物给他们基础的生存保障,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以及职业的扶持,让他们能在这个社会上独立生存,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 现在我们的很多公益行动都独立于医院之外,接下来我也希望通过一些方法把公益组织引入医院中,共创一个和谐有爱的就医环境。
  • 科学家发现,爱是需要面对面传递的,虚拟世界传递的更多是兴奋感,它不能真正构成爱的联结。

19 未来可期

  • 也许人工智能达到一定程度,人类也就退场了。
  • 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不幸,我只能尽自己的可能化解一些疾病痛苦,至于他们个人、家庭的种种问题,我也束手无策。
  • 医患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在医生和患者身上,还有社会法规、医疗体系、就医环境、服务配套等众多因素,而医生和患者只不过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冰山,要想改变,还需要从水面以下的部分着手。
  • 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优质医疗资源太少,患者往往一窝蜂往大医院扎,而有近一半的医疗资源是被浪费的。如何能有效地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能?国家目前主推的分级诊疗——小病就应该在小医院看,大病再转到大医院就诊——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 家庭医生,包括分级诊疗,包括云医院等
  • 所有的技术和制度都只是手段,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从内心深处践行“以人为本”。

后记1 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 如果说医学研究是关于身体、关于疾病的思考,那么这本书就是我关于人生、关于内心的洞察。
  • 能成为家人,我此生有幸。
  • 他是文科生,和我一样也喜欢哲学和心理学,读过很多书,所以我们针对一个又一个的主题深度讨论,常常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他一直说压力很大,他自己的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我的书,他要把我的思想挖出来,把我多年的沉淀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这才对得起我,对得起我的读者。人生得一知己,真是太幸福了。
  • 他觉得受伤事件让大家认识了我,而我的思想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本书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 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后记2 那个叫陶勇的人

  • 我同学便向我推荐了陶勇,说他英文好,学识渊博,又懂美国文化,也熟悉北京历史,是个绝佳人选。
  • 因为他太坚定了,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扎得极深,外界的风吹雨打根本动不了他分毫,和他在一起,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 一如我们的认知,陶勇实在太坚定了,他的这种坚定让所有困难都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也让他周围飘荡的心慢慢聚拢在他的身边。帮他写下这本书,其实就是希望能把他这种魅力放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坚定,从而在迷茫、脆弱时感受到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