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

温伯陵

推荐语

  • 那些泛黄的故纸堆里,有曾经的荣耀、光辉和没落,也有照进未来的经验和智慧。轻轻翻过的时候,它们会发出耀眼的光。

推荐序 读历史,总得悟出点儿什么

  • 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白居易眼里,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一作狄归昌)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 人运、国运,都服从于时代的浪奔浪涌。

自序 历史并不遥远

  • 晋西北有项风俗,每年春节时,老人会把铜钱、秸秆、鞭炮和红布缝到小孩衣服上,谓之“压祟”
  • 我突然感觉到,几百年间来来往往的人和我有了某种莫名的联系,而那串铜钱就是媒介,于是,我便想了解过去的事情。
  • 书,真的可以下酒,因为书中的那些人,他们的情感、奋斗、拼搏、昂扬和落寞是和我们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他们做过的事,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 宋朝史学家吕祖谦说过一段读书法:“今人读书全不作有用看,且如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及一旦遇事,便与闾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第一章 权力篇:权力可谋身,亦可谋国

  • 权力在哪儿,江山就在哪儿。

中国侠客消亡史

  • 君以知己待我,我也以知己回报;君以草寇待我,我则以仇寇回报。
  • 荆轲同意后,田光拔剑自刎而死。
  • 其实哪有什么无敌的刺客,只有无敌的信念罢了。
  • 一旦受制于人,精神也会变得畏缩,不再有藐视一切的勇气,只会为五斗米折腰。
  • 社会不可能长期以无秩序的状态存在。既然官府不能有效地管理,那么,民间就会逐渐填补真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所谓野心和对错。
  • 有一年,孟尝君路过赵国,平原君想请他吃饭。赵国人听说偶像来了,纷纷出门围观。当看到孟尝君之后,大家都笑了:“原本以为是魁梧的精壮猛男,谁知道竟是个五短三粗的矮个子,笑死人了!”孟尝君怒了,竟然敢揭短!随行的门客提刀而下,砍杀数百人。
  • 自由环境的背后,是血腥野蛮的杀戮,这是弱肉强食的“原始森林地带”,没有生存的秩序,也没有死亡的规则,能倚仗的,只有实力和运气。
  • 当影响力扩张到极致后,财富、权力、地位都会滚滚而来。
  • 长安有皇帝,各地有诸侯王,基层有侠客,在统治不发达时期,他们共同组成朝与野的权力结构,而这些,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产物。
  • 没有自由的环境和舒展的灵魂,自然就没有崇高的精神
  • 这又是汉初的武林门派作风,他们倚仗武力掌控基层权力,并以此为根本,有些时候甚至能影响天下大势。
  • 汉景帝时吴楚发动“七国之乱”,周亚夫带兵平叛。
  • 只有一个解释,郭解没钱,但有巨大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可以演化为权力。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刘邦和项羽,好老板与坏老板

  • 区别老板的好赖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对员工的需求感同身受。
  • 24岁前的项羽受过委屈、吃过苦,但他从来都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是不接地气。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却忽略了别人的欲望。
  • 韩信辞职,陈平跳槽,英布背叛,彭越观望,就连亲信吕马童也跳槽了,最后还在垓下亲手分割项羽的尸体。
  • 好老板的标准就是:你努力工作,我包你富贵。
  • 坏老板让大家都服务于自己的理想,好老板只谈钱,满足大家的需求。

历史的酷吏:战友、夜壶和替罪羊

  • 历史就是如此诡谲。帝王明明知道酷吏会招来骂名,酷吏也明明知道下场会很惨,但双方依然能够亲密无间地合作数千年。历代前任的悲惨结局都不能阻止甲方和乙方之间互抛橄榄枝,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其实很值得深入思考。
  • 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
  • 主父偃的人生路径,可以看作酷吏的缩影。刚开始的时候,帝王要找打手,酷吏想出头,于是君臣迅速结成亲密战友,并肩战斗,各取所取。事情办成以后,帝王要继续扮演救世主,所以酷吏就成为藏起来的夜壶,以便下次再用。如果实在是人心惶惶,为了安抚人心,酷吏不得不成为背黑锅的。
  • 对于朝廷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酷吏。一个很残酷的历史经验就是,能够适当使用酷吏,往往是朝廷权威比较强盛的时候。
  • 酷吏和文官是国家政权的一体两面,一个代表狠辣刚猛的霸道,一个代表阳光温暖的仁义。只有仁义会缺少底气,只有霸道又不会长久。优秀的帝王,往往是仁义和霸道通吃。
  • 酷吏和朝廷是战友。当危机解决后,他们又成为被藏起来的夜壶,而在史家的笔下,他们又被描绘成历史的罪人。
  • 利益和需要,是源源不断产生酷吏的土壤,他们从战友变成夜壶,最后成为替罪羊。

历史风口上的司马懿

  • 其实,人家哪有那么多蓄谋已久,所有的历史转折都不可能是多年谋划,尤其是以一人之力改变王朝的兴衰。只是他站在了历史的风口,不想飞也得飞,时势使然。
  • 曹丕没有军功和威望,他继承了曹操的王位和官职,除了当皇帝没有别的出路,而想当皇帝又必须得到士族的认可,于是,九品中正制火热出炉。
  • 宗室和士族,是后曹操时代的标配。
  • 于是,司马懿被派往长安,任务是阻止诸葛亮北伐。在战乱年代,唯一能积累实力的只有军功,而最大的军功就是击败王权最大的敌人。
  • 政治斗争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有一条大家默认的规则,只要都遵守规则做事,才能相安无事。
  • 可曹爽表面上尊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却剥夺了他的兵权。这就越界了,同时也侵占了大量士族和老同事的利益。更过火的是,他还挖国家的墙脚。
  • 贪污腐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条红线。
  • 谁都没想到,司马懿做了一辈子别人的手中刀,人生最后三年,他要自己做操刀人。
  • 人的一辈子看似有很多选择,往往事到临头才发现,选项非常有限。

做太子的潜规则

  • 有时,潜规则才是决定性因素。
  • 在帝制时代前期,君权尚未扩张到极致,诸侯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为了稳固政权,君王不得不和强大的诸侯进行捆绑。王后和太子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种潜规则在汉朝依然适用。
  • 所谓的嫡子、长子都没什么用,关键时候还得有帮手才行。
  • 功勋只是夺取太子位的基本条件,苦心经营的势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 可见名正言顺也需要手中有刀。如果不能保护自己,只能让位给持刀之人。
  • 李世民和李隆基不靠母族势力,他们凭借能力积蓄实力,然后一举夺走太子宝座,最终登上皇位。这个过程的简略版是隋炀帝杨广,增强版则是明成祖朱棣。朱棣这家伙已经不是争太子位了,而是直接发兵抢皇位。
  • 强大的母族、自身实力、妥协机会,这三项基本条件符合的条数越多,越有机会做太子,将来保住皇位的机会也越大。

李世民:统一战线是个宝

  • 刘邦能得天下,是和诸侯们搞好了统一战线;项羽失败,是没有搞好统一战线。针对各方的不同需求,刘邦可以大体满足各方的利益,想要地盘的给地盘,想要名气的给名气,想要钱的大把给钱。刘邦把大部分人团结到了自己身边,最后在垓下灭了项羽。
  •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找到敌人的主要敌人,摸准他们的需求,逐渐发展成自己的朋友,合众人之力,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 那些看上去轻松取得的胜利,往往是背后精心谋划多年的结果。而政治上的统一战线,对军事战斗来说,属于降维打击。有的人明明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却不知不觉间输掉了一切。

社交关系是阶层的遮羞布

  • 隋唐时期依然是正儿八经的士族社会,寒门能通过科举制出人头地的寥寥无几,即便是“漏网之鱼”也会被人看不起。
  • 维系士族门阀、上流社会和阶层的纽带就是社交关系,社交关系决定了他们的前途。
  • 为了进入考官的视野,唐朝人会在考试前去长安活动,把自己的诗集和家谱送给考官,以求关照。要不然,“干谒诗”[12]是怎么来的呢?
  • 科举制消灭门阀士族了吗?没有的事。他们在科举的帮助下,生活得更美好了。
  • 优质教育资源基本集中在长安和洛阳。离长安、洛阳越近的地方,越能享受到名师、教材、学风的红利。
  • 士族的朝廷、平民的藩镇,再加上统领禁军的太监,组成了晚唐的铁三角,
  • 门阀士族在晚唐的社交关系是寄生于朝廷的躯体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社会秩序崩塌、平民崛起,他们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样,在乱世中重振家业。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杯酒释兵权:一群戏精的表演

  • 当潜规则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秩序时,就会有一群人趴在上面吸血。如果你想要挑战潜规则,那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敌人。
  • 唐朝的削藩战争,不仅是财政的较量,也是平民和贵族价值观的战争。这是藩镇可以长久存在的根本原因。
  •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再也不是单一的贵族社会,而是为平民子弟开辟了很多上升渠道,平民和贵族又在相互对抗。
  • 从来没有什么一蹴而就,都是时间的沉淀。柴荣时代的禁军和朝廷,集合了北方的精英人才,才能成就其威名。而这一切,都被赵匡胤继承
  • 如果换作是柴荣,应该也会成功的。所以啊,“杯酒释兵权”看起来是赵匡胤英明神武,其实是两百年来无数人努力换来的。这份功劳簿上,还有唐德宗、唐宪宗、朱温、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甚至还有黄巢、魏博牙兵。而赵匡胤,只是最后一个摘桃子的人。
  • 同样是在黑暗时代,赵匡胤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没有用阴谋、屠刀等手段,而是开诚布公地谈判,和曾经的兄弟推心置腹,达成相互谅解。这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八旗:清朝兴亡的密码

  • 八旗在清朝是什么地位?国中之国。
  • 雍正上位后发动改革。他发布一系列命令,断绝旗员和旗主之间的隶属关系,并把八旗人事大权收为己有,然后以中原儒学为理论,对抗满洲传统。从此以后,八旗不再拥有独立势力,而是成为管理满人的八个部门。也就是说,分封制进化成了郡县制。
  • 可一旦大力号召某件事,恰恰说明这也是目前最缺乏的。
  • 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组建湘军,拉开近代军阀的大幕,也为清朝灭亡吹响号角。11年后,湘军攻破南京,太平天国灭亡。

第二章 转折篇:历史的洪流,起于细小的尘埃

  • 猛烈转折只是一瞬间,蓄势却用了几百年。

天子守国门的经济规律

  •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修建了咸阳直达河套的驰道,保障快速运送兵员和物资到达前线。蒙恬可以“逐匈奴七百里”,这条重要的后勤保障线路功不可没。
  • 这些人杰的出现,其实是贸易路线的产物。钱在哪儿,事就在哪儿,人才也容易在哪儿扎堆。繁荣的贸易成就实力强大的地区,所以北魏建都大同,高欢在太原成立霸府,李渊和李世民也在太原起家。与其说是英雄成就地域,不如说是地域经济造就英雄。
  • 恐怕再也没有比长安更辉煌的城市了。主要是关中的地缘板块太优秀了。北方是茂盛的草原,南方是四川粮仓,西方又是陇西大山,秦、汉帝国只要坚守潼关,就可以成就万世基业。
  • 从地缘来看,北京是东北、蒙古、华北、海洋的交汇点,定都北京可以有利控制海陆的万里江山。而且江南成为新的经济中心后,资源可以通过重修的京杭大运河直通帝国的首都。这样一来,定都北京的朝廷拥有东北、蒙古、华北、江南的资源,收钱方便,花钱也方便。
  • 所谓的南京没有王气,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中心和地缘板块的割裂。想要经济中心,必然要放弃地缘板块;而拥有地缘板块,则可以把经济中心收入囊中。秦汉不存在的问题,明清以后是大问题。
  • 天子守国门是很划算的买卖,除了直接管理、方便分配资源、不容易出安禄山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首都的地位,汇聚全国资源用于外战。
  • 那些王侯将相的传奇,无不屈服于历史和经济的规律,而历史和经济规律又受制于环境的变幻莫测。说什么人定胜天,鸡汤而已。

帝国的豪门、阶层和分裂

  • 现在刘秀搞普查,要夺回自己的奶酪,却也动了天下人的蛋糕。于是,就出现了“盛世造反”的奇观。
  • 可以说,东汉帝国建立之初就是60岁的老人。三国乱世,只不过是老人去世后的灵堂挽歌,司马懿家族也只是把尸体拿出来披在身上,假装复活。
  •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拉开了千年门阀的大幕。
  • 所以,诸葛亮痛骂卖官的“桓、灵二帝”,尤其是汉灵帝。他是古代有名的卖官皇帝,从三公到太守明码标价。如果不是朝廷没钱,谁愿意做这种缺德事?毕竟他们手中唯一的资源就是官职,能卖的也只有它了。东汉帝国走到这一步,神仙也没招。

创业黄金时代的终结

  • 旧的秩序松动,往往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 当创业者们奔跑起来,两耳生风的时候,他们觉得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
  • 唯一不变的宗旨是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会有无限可能。每个时代都不缺少机会,缺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

安史之乱:大唐盛世的一颗毒瘤

  • 知道为什么唐高宗、武则天都喜欢去洛阳吗?人家不是去搞团建,也不是去旅游,只是单纯为了吃大米、烙饼、烩面、胡辣汤……没办法,长安实在是没粮食吃啊。
  • 均田制、三长制、府兵制,就是接下来的隋唐帝国强盛的密码。
  • 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朝廷没有多余的军费,只能允许节度使在辖区内收税。为了保障军队的管理权和财政权,朝廷又把地方监察权赋予节度使。军权、财权、监察权逐渐集于一身,节度使已经是土皇帝了。
  • 有时候坏人不是骨子里坏,而是局势让他不得不坏。李林甫、杨国忠是如此,安禄山也是如此。
  • 国有土地制度崩溃,导致国家财政体系永远不健康,兵役制度也涣散了。为了应付复杂的边境战争,李隆基不得不把军事、财政、监察权力赋予节度使,培养了一堆土皇帝。朝廷为了挽救财政危机,不得不让李林甫、杨国忠独掌相权,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捞钱。
  • 然而,时代的巨变哪里是一个人能决定的。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 岳飞仰天大哭:“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 1141年,完颜兀术给秦桧写信:“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只要岳飞活着,完颜兀术就怕他被重新启用。一边是岳飞,一边是朝廷和军权,赵构和秦桧不难选择。
  • 终究是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历史周期律:什么才是普通人最好的时代

  • 王朝初期是牛人的好时代,不是普通人的好时代。
  • 在王朝的上升期,所有人都胸怀盛世梦,齐心协力地向前奔去。他们坚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虽然老百姓也能感受到上升通道在收缩,偶尔也会焦虑,但他们不会绝望,因为留下的狭窄缝隙足以让一大批人通过。实在不行就开荒种地,希望还是有的。

1644年:千年国运的转折点

  • 有欢笑,也有泪水;有人离场,有人进场。无论舞台上有怎样的风云变幻,观众席始终是一样的人。唯一不变的是他们都保持统一的审美,一起鼓掌,一起愤怒。

令贵妃的争宠记,大清国的贸易战

  • 乾隆最大的文治功绩,便是编纂了《四库全书》。
  • 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惊人的1380万平方公里
  • 根本是文明维度的差距。

第三章 改革篇:我们的脚步,永不停歇

  • 当旧事物不能适应时代时,就需要改革,正所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 天下的书也不是都烧了。所有经典书籍都在咸阳有备份,只是随着项羽焚烧咸阳,那些书籍也全部付之一炬。“大火三月不熄”,飘荡着一股竹简味儿。
  • 所谓的“坑儒”不是坑杀儒生,而是诽谤秦始皇的人,其内核则是家国一体的帝制禁脔[32],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维护大一统的手段。
  • 官场沉浮多年的李斯是老油条,怎么可能被资历尚浅的赵高欺骗呢?答案只能是,李斯也看中了胡亥。

大汉帝国的财政和国运

  • 新一代的孩子生来就活在太平盛世,他们不知道曾经的苦日子,只能感受到大汉的兴盛。这是不完美的,必须加以改进。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伟大功业中隐藏着万丈悬崖,斑斓世界里又有吞噬一切的黑洞。
  • 都说英雄成就历史,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必须用自己的才智服务于大势,回报则是可以拥有改变车轮走向的机会。
  • 汉朝的社会为什么稳定?因为郡县中没有豪富之家,由官府直接管理百姓,二元制社会中百姓的潜力达到最大化,官府的动员组织力也达到最大化。
  • 当朝廷拥有天下的利益时,也就有了天下的麻烦。
  • 棋盘上没有棋手,只有棋子,有的人自以为是棋手,却终究会被现实打醒。

意识形态是把刀

  • 汉朝的制度是霸王道杂之,也就是一手面包,一手钢刀,听话的吃面包,不听话的吃钢刀。
  • 人穷的时候,自律不算什么,当他有资本时依然自律,才是最大的本事,也最让人崇拜。
  • 所以啊,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或是现实的,或是理想的。

王安石变法:农业和金融的碰撞

  • 每一个封建王朝走到中期,都会面临一个选择:变法。
  • 方田均税法:清查土地占有情况,向既得利益集团开刀,让多占田者多纳税,少田、无田者减轻负担。
  • 马克思说:“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 没有强力的君主支持,没有健全的金融机构来运营,不论是地税或理财,都没有成功的可能。王安石没错,他只是生错了时代。
  • 高层不稳,政策没有连续性,什么都干不成。
  • 站在三岔路口,天空依旧像往日一样沉闷,当时还以为只是漫长时光中的普通一天。回首看,命运已转弯。

蒙古人的图腾——成吉思汗

  • 塔塔统阿的文字,让蒙古文化有了载体。成吉思汗的命令和法律可以记录在册,以供后人使用。由新文字写成的《蒙古秘史》让民族有了共同的记忆。牧民不再是无根野草,而是同文同种的同胞。共同记忆,才是一个民族的源头。文字给了蒙古人下限,辉煌武功则提高了蒙古人的上限。
  • 真正构建民族内核的是精神图腾和共同记忆。

历史进程中的燕云十六州

  • 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是明朝的目标,而是打败元朝之后,顺手搂回来的。这个主次关系很重要。
  • 人的生命很短暂,活在当下似乎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张居正:一代名相的宿命

  • 寒门子弟想出人头地,除了读书,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 权势、前程和利益,足以让人忘记尊严和骨气。
  • 很多事情,其实不是怕要求严格,而是怕标准不清晰。
  • 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 至于老百姓,很多人看不懂张居正的谋划,他们只是盲从,枯燥的生活和逼仄的眼界,让他们渴望看到大新闻。而权威的坍塌,更是让荷尔蒙飙升的兴奋剂,大人物秘史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东西。
  • 生前,他好像天使降临人间;死后,他如同恶魔走出深渊。

权力的游戏:慈禧和光绪的二人转

  • 操盘政治斗争的大哥,基本不会亲自下场博弈,而是通过推动某项政策实施,最终赢得政策的主导权,以及日常事务的话语权。
  • 权力是自下而上的,有了权力才有职位

第四章 奋斗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中国人从来不相信上天赏赐,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力量。

年少只知项羽勇,中年方懂刘邦难

  •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消磨掉仅有的激情。可是只要咬牙熬过最苦的那段日子,付出的努力,命运才会慢慢回报给你。
  • 人生在世,谁又能活得潇潇洒洒?在现实的困境面前,人人都得认。
  • 生活太艰难,唯有拼命去做,才能寻找到出路。
  • 人生在世,如项羽那样璀璨的人生,毕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是在社会的泥潭里艰难地挣扎。奋斗、努力、低头、认、拼命,最后仍然留有遗憾,这就是一生的宿命。

曹操,带着一身烟火乐在人间

  • 其实不是曹操改邪归正了,只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
  • 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 所谓的好运气,不过就是自己的努力碰上了好机会。”
  • 两个40岁的中年男人在青梅煮酒时都没有谢顶,手中也没有上色包浆的核桃,更没有高谈“养生”“佛系”,只有心照不宣的一腔热血和雄狮般的斗志。都说“油腻的中年人”,可油腻和年纪真的没关系,而是在于精神状态。
  • 到头来,再成功的人也是一介普通人。而最好的成功,其实就是做好一个普通人

刘备的奋斗,才是你最该喝下的鸡汤

  • 丰富的经验、广阔的阅历、不屈的意志才是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
  • “以天下为己任”,短短六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只有胸怀大志者,才能忍受眼前的失败,百折不挠,在困境中寻找光明。
  • 当你认清了生活的残酷真相后,还能否对这个世界抱有最大的善意?
  • 如果你闯荡江湖多年,留下了无数的传说,还能否对年轻人表现出足够的人格尊重?刘备又做到了。
  • 如果你半生奋斗却事业无成,生活安逸却离死亡的日子越来越近,你是否还有勇气再奋起一搏?刘备又做到了。
  •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信念,能够支撑起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因为你的热血,终会爆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

桓温的魏晋风度

  • 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有的人瞻前顾后,总是在想:“这件事能不能行?”要么就在犹豫:“我能成功吗?”一个又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他们的犹豫和等待中溜走,回头再看,却又懊悔不已。即便遇到下一个改变的机会,他们仍然会沉溺在自己设置的局限中不可自拔,最后一生平庸,碌碌无为。
  •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 桓温一生都坚守一条底线,不是所有的功业都需要用屠刀来开路,不是所有的人情都必须用利益来维系,不是所有的成功都需要践踏底线来完成。

武则天的上位史

  • 而且越是大事,越讲究人心所向,阴谋诡计占的分量就越少。这是一条铁律。
  • 人一辈子积累学识的最佳时期,往往是成名前的幽暗岁月。一旦事到临头才想起来知识不够,那时已经晚了。

《岳阳楼记》今犹在,不见当年范仲淹

  • 什么教育都不如家长以身作则,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仲淹看了后,回家也写了一篇《灵乌赋》。其中有一句话足以作为中国读书人的行为准则:“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在中国历史上,人品正直,能治理地方,还会领兵打仗的人少之又少,能数得上来的就那么几个:诸葛亮、王猛、王阳明……范仲淹也是其中之一。
  • 改革就是砸掉无数人的饭碗,再让无数人端起新饭碗。可往往要砸掉的是拥有反抗能力的富豪,而希望端起饭碗的是没有力量的农民。所以,大部分改革都是以失败告终,这次也不例外。
  •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若你觉得生活苦,不妨读读曾国藩

  • 他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 人生的路其实很简单,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终究会有回报。
  • 而写日记是为了自我监督,是磨炼自己的心性;勤读书则是为了认识世界,让外部精华充实头脑。一内一外,长久地自我修炼,让曾国藩在成为一代名臣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 我总觉得自己是最牛的,其他人都是傻子。其实当这个想法冒出来时,我就成了最大的傻子。
  • 如果一个人特立独行,必然会被众人排斥,所以曾国藩必须向现实妥协,但他又能够一直坚守内心的良知。他不再认为自己是最独特的人,他不再顽固地拒绝“同流合污”,他不再争抢所有的功劳。
  •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犟骡子”左宗棠

  •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 做自己想做的事,见自己欣赏的人。一旦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生活就从此充满了意义。
  • 六朝花月毫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 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
  • 于是左宗棠给朝廷写了一封万言书,大意是:“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牛羊遍野;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盆。因此,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 23岁时,左宗棠就写下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汇通天下”乔致庸

  • 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不能祸。求医药不如养性情,多言说不如慎细微。
  • 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
  • 在人下时把自己当人,在人上时把别人当人
  • 乔家以这样的方式,给了辉煌五百年、纵横九万里的晋商最体面的落幕

不读懂屈原,不足以谈情怀

  • 一流的领导爱人杰,二流的领导爱人才,三流的领导爱蠢材。
  • 因为灵魂纯粹,才能忍受人生苦难;因为追求高尚,才能照耀后世千年。
  • 屈原这一生,在世俗意义上是彻底失败的:少年得志,却因耿言直谏被流放;中年谋国,却因楚王昏庸而志不得伸;晚年落魄,却因热爱母国而不愿逃离。
  • 不读懂屈原,不足以谈情怀;不懂得情怀,又何足道人生。

关羽,你站住,我要和你做朋友

  • 酒桌上的阿谀奉承不过是逢场作戏,只有在落魄时依然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才是值得终生相交的真朋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其实人活到极致,就是两个字:舍得。舍去人生中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得到的会是陪伴一生的伴侣。在删繁就简中培养一两项癖好,才能有深情、有真气。
  • 王羲之尽兴而写的《兰亭集序》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要浑浑噩噩地了此一生。舍去不必挂怀的琐事,养护陪伴一生的癖好,向世界发出深情的问候,对人生抱有“真气”地活着。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在世上留下痕迹,可以是高尚的道德,可以是内心的友善,可以是传世的文字。它不在于你权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寡,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向世界表达你的存在。

有一种气质叫嵇康与《广陵散》

  • 人生漫漫,我们都在世事蹉跎中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唯有嵇康抱着本真的个性笑对世事,做着他少年时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 嵇康坚守一份信仰,守护一份承诺,寻找一份光明,对抗一份黑暗,对生活不将就,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此生必然无悔。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陶渊明

  • 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轻轻地来到这里,拿起洁净的手帕,擦拭着那盏名叫“初心”的明灯,让它永远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若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陶渊明。

“造反者”文天祥

  •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徐文长:半生困顿,一世铿锵

  • 君子之交淡如水,你看得起我,我就誓死报答你。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王国维:中国文化最后的坚守者

  • 北宋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年少不懂吕太后,读懂已是伤心人

  • 只有感情动人、利益诱人的合作关系,才是世界上最牢不可破的关系。
  • 爱情可以抛开生活去谈,但婚姻不能,因为婚姻就是生活。
  • 女人的命运,绝不是一张漂亮脸蛋能够改变的。如果不能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里,再好的感情也会被败光。
  • 当你变得强大了,敌人就弱了;你精神独立了,依赖就少了;你经济自主了,底气就足了;你能力增长了,选择就多了。 不要怕谁来跟你争抢,只要你不服输,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苏轼与王弗:让夫妻感情长久的,不只是爱情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从来都没有一如既往的爱与恨,只有世事变迁的抉择。年轻时爱慕如是,流离时憎恨如是,孤苦时怀念亦如是。
  • 任你风华绝代,任你惊才绝艳,世间最难越过的,其实是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蹉跎,真的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所有趣味。都说壮志难酬,其实“活着”本身已经很艰难了。
  • 命运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最好的东西一件件送给你,然后再无情地一件件拿走。

陆游和唐婉:写下宋朝最动人的情诗

  • 世上最动人的情感不是终日耳鬓厮磨,而是把她刻在心头,任他沧海桑田,任他斗转星移,我依然记得你。
  • 三年的幸福婚姻,唐婉怀念了一辈子,陆游守望了一辈子。只恨太匆匆,陆游和唐婉梦断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