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收纳: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的家
内容提要
- 真正省力的收纳所有人都能做好。它不是事后的收拾,而是事前的准备;不是耍小聪明,而是高级的智慧;不是抱怨地要求,而是对家人的关怀;不是盲目地跟风,而是对自我、对生活的真实审视。
01 怎么也待不够的家
- 建筑家安藤忠雄曾说:“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以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
02 从“收拾狂人”变成“整理师”
- 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相关的书籍,在短短半年里就看了近百本,凡是书名里带有“整理”“收纳”“家”这些词的书,基本上都被我搜罗了来。大量的“输入”之后,内心逐渐有了一股想要“输出的”蠢蠢欲动,
-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努力学习,并不一定就能考第一;用尽心思追求心仪的姑娘,并不一定就能抱得美人归;认真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也不一定就是自己的……但我一直相信,在对待生活这件事情上,努力和结果是一定会成正比的。
- 每一天都比昨天更舒服。
- 每一本书、每一件衣服、每一只锅碗瓢盆,都物有所踪、各得其所,新添置的物品也很少带来收纳的压力。这里的每样东西都是我们真正喜欢和需要的,它们也总是出现在恰到好处的位置。
- 经过系统的学习,拿到国内第一批日本规划整理协会(JALO)一级生活规划师认证,国内第一批韩国整理收纳协会(KAPO)一级整理收纳专家认证,并加入了中国规划整理塾,在协会中担任上门导师和课程讲师。
03 接受生活本来的模样
- 然而,我们可以把它们赶出镜头,却不能把它们从家里赶出去;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把玩具藏起来,但不能拒绝他在家里玩耍;我们可以把锅碗瓢盆、塑料袋通通塞进柜子里,但不能把冒着热气的生活关进一个盒子里……
- 日本建筑家铃木信弘曾经说过:“改变设计住宅的观念,其实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活动’对住宅的影响。”
04 家,没有标准答案
- 如果说,家是一棵树,那么结构和硬装就像它的树干,我们的那些五花八门的物品就像是这棵树上的树叶。
- 而真正的终极收纳,应该是思考“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有个建筑大师叫阿道夫·路斯,他说:“不是遵照建筑师的建议把家里弄得整齐划一,而是随心所欲地规划自己的家,让家居布置得‘像自己’。”
- 对我而言,伸手可及之处都是常常需要用到的物品,视线可及之处都是令人心动的好看的东西,这样的家,才像“我自己”。
01 格局:带着“理想的家”去寻找
- “理想的家”之:大部分时间一家人相互陪伴
- “理想的家”之:洗手间不用“抢”
- “理想的家”之:我要一个衣帽间
02 玄关:要实力也要颜值
- 事实已经无数次告诉我:生活习惯将会是秒杀一切设计的存在。
- 钥匙用挂钩挂在门后,一进门就可以归位,出门前拿走,再也不用满屋子找钥匙了。
- 玄关的首要任务,就是收纳那些“只会在出门的时候使用”的物品。
- 那就从这些东西当中先筛选出体积更小、使用频率更高的物品吧。先满足日常每天都要用到的鞋、外套、包包、钥匙等,剩下的非当季的鞋子、行李箱、帐篷、运动器材等,就转移到家里其他容量更大的储物空间去。
- 除了这把看得见的小刀,我还有一把看不见的“剪刀”。每当我进入家门,都会提醒自己,在玄关就用这把看不见的“剪刀”剪掉那些从外面带回来的紧张的思考、工作的烦恼、不良的情绪……把那个“外面”的自己,切换成“家里”的自己。
- 玄关,是我们的家和外部世界产生连接的地方,它是一道屏障,把那些没有必要进入家门的一切都阻隔在外,守护着这个家有形的和无形的“边界”。
03 客厅:不!我要的是“家人厅”
- 一切你不会真正去使用的收纳都是无用功。
- 定制书柜的时候,每块隔板的上下都预留了小孔,可以根据物品尺寸的需要调节每一层的高度,甚至是直接拆掉。
- 一个28厘米左右深度、能放下大多数书籍、前面没有什么多余空间的书柜,可能更适合你。
- 抽屉里收纳的也是其他和 “电子”有关的物品:相机、摄像机、转换插头、数据线、其他各种小电子产品和工具等。把材质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不但我们找起来方便,它们彼此之间也臭味相投聊得来。物品的心情好了,就没那么容易坏掉呢!
- 曾经在德国设计过华德福学校的建筑师岩桥亚希菜,对有孩子的家庭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室内空间稍微狭小一点,就可以跟妈妈温暖的怀抱一样,使人心情平静。但完全隔离的空间会让人有孤单的感觉,所以不能完全隔开,可以悬挂纱帐,设置屏风,或者利用低矮的家具来创造出狭小的空间感。”
- 在一个家里,让自己舒服是最重要的事,但别忘了,这个“自己”指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 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待在一起。
05 洗手间: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便于清洁
- 坚决不能让不合理的收纳方式成为孩子学会生活自理的阻碍。
- 所有的东西都尽量不要放在台面上
- 洗手间收纳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水。什么活动要用到水?什么物品要隔离水?有水的地方如何更容易清洁?
06 餐厨:在这里每个人都抢着做饭
- 因此,厨房和洗手池一样,再多的琐碎杂物都不用怕,只有一个目标是重点,那就是台面无物!
- 要提高物品的使用频率,可以从改变它的收纳方式开始。好的收纳方式不但可以迁就我们的习惯,还能引导我们去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
- 我的冰箱门上挂了一个小本子和一个记事板,常吃的菜谱记录在这里,然后每个周末花上十几分钟提前列出下周的菜谱,做好计划,定期定量采购,就不需要反复花心思去琢磨买菜做饭的琐事了。
07 卧室:不可或缺的疗愈之所
-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衣帽间,而是一个完善的“衣物管理系统”。这系统除了包含对我们新衣服、脏衣服、次净衣(或者叫隔夜衣)、晾晒衣的合理收纳,还应该包含一个关于衣服的日常生活动线。
- 1.新衣、次净衣、脏衣集中在一起; 2.衣服尽量悬挂收纳; 3.洗晒采用统一的衣架; 4.衣帽间不留空衣架,衣架跟着衣服走。
01 好收纳是居住体验的基石
- 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那种“不论是谁住进去都合适”的房子,但却存在“不论在什么房子里都可以住得很舒服”的方法。
- “住得很舒服”的感受,不是房子天生就能带来的,而是我们用心经营出来的。空间的设计、审美的能力、家务的技巧、时间的安排……这些我们自身随时可以提升的“软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即使是先天条件不那么好的房子里,也能住出更高级的感受。
02 当你收拾家时,你在收拾什么
- 筛选不要的东西,给混在一起东西做分类,把拿出来的东西放回原来的位置……我们管这些叫“整理”,它让物品和空间从无序变成有序。
03 要“归位”,是因为要“使用”
- 如果我们只是在家里建立了一种看似完美却脆弱不堪,只能通过大量重复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的秩序,那只能说明,这个秩序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而不是我们自己有什么问题。
04 把“定位”当作最重要的事
- 定位,就是给物品找一个固定的家。
- 真正的好收纳,不是从拿着扫把的双手开始,也不是从装满了“神器”的购物车开始,而是从愿意思考的脑子,和认真对待生活的一颗心开始的。
05 下定决心后的行动纲领
- 第一步,清空。把一大类物品全都取出,把收纳场所腾空。第二步,分类。对拿出来的物品进行分类和细分类。第三步,取舍。对每一类物品做筛选,把不需要的流通出去。第四步,规划。对收纳空间和收纳工具进行配置。第五步,放置。把物品用合适的方法放到合适的位置。
- 第一,每一次都只处理一个类别,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目标是什么,遇到其他类别的物品就先放在一边,先不要管它。第二,按照五个步骤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该分类的时候分类,该取舍的时候取舍,在当前步骤没有做好之前,不提前思考下面的步骤,最重要的是,不要提前去想“该放在哪里”这个问题。
- 一个完善的收纳系统一定是“四维”的,它不仅仅是人、物品、空间三者的在某一个定格瞬间的整洁,而是经得起时间维度考验的和谐统一。
收纳心法 01 从“衣服山”开始
- 把要整理的同类物品全部拿出来,清空收纳场所,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拥有的物品数量和收纳空间的特点有一个真实的认知。
收纳心法 02 搞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
- 杂物分类第1步:按“存在的理由”分存在的理由就是“我为什么要留下它”,是功能上的需求,还是情感上的需求?
- 分类就是给说不清道不明的物品做一个“定义”,它是分多次、分层次进行的工作。最适合你的分类方式就是你自己最容易记住的方式。
收纳心法 03 处理信息类物品的万能三分法
- 所有的信息其实都是具有相通属性的,无论什么行业,什么数据模型,都可以用“源数据表”加“分类汇总表”加“参数表”这三张表搞定。
- 从收纳的角度来说,信息的保留价值无非也是三种:待处理、处理完毕需存档、随时查阅。
- 任何像文件这样的信息类物品都可以按照我们使用它的方式分成流动、存档、参考三类,这样分类还能便于我们找到对应的收纳方式。
收纳心法 04 扔垃圾不是“断舍离”
- 。比如,看了一半却再也读不下去的书、买回来没开封却觉得总有一天会用到的家用电器、孩子小时候的衣服、前任送的礼物、去世亲人的遗物……这些东西才是我们执念的根源,当我们能从容平静地面对它们,并做出决断性取舍的那一天,才算是摆脱了物品对自我的控制,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才叫“断舍离”。
收纳心法 06 没人想要你的旧东西
- “舍”的方式包括卖、送、赠、弃四种,不论你“舍”的操作方式是什么,都不应该反过来影响你“舍”的决定。选择一个对自己最快速高效的处理方式,才是对你而言最不浪费的方法。
收纳心法 07 你完全可以重感情
- 你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保留一件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前提是它能为你提供足够的情感价值,并且不会造成收纳上的困扰。
收纳心法 08 如果“屯”,请“有限屯”
- 如何确定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存量是多少呢?试试去观察一下:一卷卫生纸多久用完?一瓶酱油多久用完?一瓶洗面奶多久用完?拿出小本本,记录一个大概的数字,很快你就会对采购物品的数量和频率胸有成竹了。
- 对消耗品可以预留一定数量的备份,但必须统一收纳在固定的位置,并用收纳工具的容量限制它的数量,避免过度购买。事先做好生活规划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个数量。
收纳心法 09 能不换季就不换季
- 其按照季节来规划收纳的位置,不如按照整体的使用频率和物品的基本种类来做更加合理。
收纳心法 10 什么样的空间都有用
- 合理的收纳规划方式是:分层,让每一层的空间都可以独立使用,且高度能适配物品的高度。
- 合理的收纳规划方式是:拉伸,把里面的空间“拉”到你的眼前来。
- 合理的收纳规划方式是:分隔,用收纳工具来分割成小的区域。
- 没有完全无用的空间,只有没被合理利用的空间。根据我们要收纳的物品,选择适当的收纳工具,就可以从高、深、宽、畸四个方面去进行空间上的规划。但别忘了,我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榨干每一寸空间”。
收纳心法 11 不是什么样的盒子都好用
- 收纳盒原则1: 如果用来装电钻,就买带盖子的盒子。如果用来装每天都要用的剪刀,就不要买盖子
- 收纳衣物就用布艺,收纳文件就用纸盒,收纳不怕水的清洁用品就用同样不怕水的塑料,收纳食物就用竹筐草筐……让收纳工具像最般配的男朋友一样去呵护我们的物品。
- 你几乎不可能找到把空间利用到100%的收纳工具
- 收纳盒不是多余的存在,而是让我们的收纳系统易于维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最好用的收纳盒往往是设计简单、低调朴实的。
收纳心法 12 少走一步是一步
- 动线原则1:少走一步是一步
- 动线原则2:坚守你的功能分区
- “拿取”和“归位”矛盾时,让“归位”容易一些
- 动线原则4:高频路线缩短路径
- 动线原则5:客人客物缩短路径
- 收纳规划要依据人在空间里的活动路线来进行,目标就是让“使用”和“归位”时的路线尽可能地缩短。
收纳心法 13 “多久用一次”是个好问题
- 我们按照这三种频率把它们分别定义为:常用、次常用、不常用。
- 如果说动线代表了人和空间的效率关系,那么使用频率就代表了人和物品的效率关系。请优先把高效的空间分配给使用高频的物品。
收纳心法 14 提高你家的“信噪比”
- 收纳规划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把东西扔光,而是尽可能提高家庭环境的信噪比,打造出有秩序的感受。
- “高信噪比”方法1:采用相同款式和颜色的收纳工具
-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在家里使用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收纳工具,可以最大程度上屏蔽掉不想要的“噪音”。
- “高信噪比”方法2:有意识地留白
- “断舍离”倡导大家在收纳时采用七五一法则:看不见的收纳七成满,看得见的收纳五成满, 展示收纳一成满。
收纳心法 15 直立是一种魔法
- 采用直立收纳法,就能解救你于“卖场服务生”的窘境中:让物品尽可能采用竖直的姿势放入收纳盒、抽屉或者柜体中去。以衣物为例,我们可以把它们先折叠成长方形,再折叠成长方体,然后一件一件竖着放到抽屉里。
- 如果说“定位”就是给物品找到它的家,那么在这个家里,请让它们尽可能“站着”,而不是“躺着”,使用和归位才会更方便。
收纳心法 16 先放石头,再放沙子
- 把物品放入收纳空间的时候,先考虑大体积物品,再考虑小体积物品。
收纳心法 17 让它们都能被看见
- 第一,能不做柜门的就不做柜门。衣柜门用布帘代替,书柜直接没有门,用置物架代替收纳柜……无论是使用还是归位,都直接减少掉了“开门”这个动作。
- 第二,尽量使用没有盖子的收纳盒。
收纳心法 18 别忘了你的墙
- 利用墙面进行收纳有点、线、面三种方式,点指的是挂钩和钉子,适合收纳比较轻便的小工具;线指的是挂杆,适合收纳毛巾、抹布之类的物品;面指的是置物架、洞洞板、铁网格等,适合收纳数量比较多的杂物,通常还需要配合收纳盒和挂钩来使用。
- 利用挂钩、挂杆、置物架,把墙面利用起来。这不但可以大大扩展我们家里的收纳容量,还可以把我们的桌面、台面、地面都空出来,方便操作,也利于清洁。
收纳心法 19 固定你的劳动成果
- 收拾整齐不是结束,后面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动作,那就是在工具辅助下固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就像每次做发型的最后一步都是喷上定型药水一样。
收纳心法 20 托盘里的生活场景
- 把琐碎杂物装进一个托盘里,把做同一件事情要用到的东西装进一个托盘里,它是个看起来有点儿多余但却无比贴心的工具。
01 收纳是一场永不终止的实验
- “一个家不仅应该承载着你的记忆,也应该能够随着你一起成长,并延伸到你未来的生活规划当中去。”
02 每天只花10分钟,也能轻松维持
- 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 要让维持变得简单,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以“每时每刻的整洁”为目标,生活的过程中就尽情享受,只要事后能定期归位,能顺利归位,就不是什么问题。
- 维持小贴士2:不要跟在家人屁股后面收拾
- 时不时让大家体验一下自然后果,让每个人都看到乱糟糟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他们才会知道整洁有多重要。
- 维持小贴士3:星期一是个好时机
- 但我们完成“定位”后,日常给物品归位时,却最好是要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进行,先把卧室整理好,再到客厅,把客厅完成,再到厨房。
- 维持小贴士6:不是必须亲自做的,先不做
03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懒”
-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擅长整理收纳的人,并不是热衷于家务的劳模,而是为了能舒服地“偷懒”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 懂得如何聪明地“懒”,才是真正会偷懒之人。收纳,就是为了能够更聪明地偷懒才做的事情。
- 你不解决的问题,终究还是需要被解决,要么是留给将来的你,要么是留给爱你的人。
- 所谓爱,就是为了让你可以好好地享受“懒”,我愿意付出
- 懒,一直都是人类进步的原始动力。
04 当你的决心遇上家人的阻力
- 人们更喜欢“自己决定这么做”的感觉,而不是“别人让我这么做”——哪怕他的决定其实是受到了你的影响才产生的。
- 整理收纳的最佳标准,是以“最不擅长整理的人”为参照的
- 从对抗变成宽容,从宽容变成影响,从影响变成有策略地改变——这就是“如何搞定不配合的家人”之三部曲。
05 家是温暖的人间归宿
- 只有人的感受,才是衡量这栋房屋是否是一个“美好的家”的最佳佐证。
- 正如中村好文说过的:“真正的家绝非住宅展览馆,而是温暖的人间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