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

安柏

作者序 寻找关键拼图:关于教育我们没看到的那部分

  • 真正优秀的学校展现了管理上的卓越以及超强的责任心,真正优秀的孩子体现出了他们的自控力和内驱力。
  • 焦虑经常来自认知死角和思维误区,探讨教育需要全局意识和长期主义。
  •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主动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个时代缺的也不是机遇,而是迎机遇而上的素质。

第一章 别人家孩子,看上去很美

  • 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入场券。

在疯狂的海淀黄庄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毕竟清北比美国Top30还难考,人大附中的录取率比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都低。
  • 北京很大,好一点儿的学校大多在西北部的海淀,或者市中心的西城区、东城区,好一点儿的外企、国企却都在东面的朝阳区,甚至在开发区。
  • 要进入六小强高中部,一个大大提升成功率的方法是:在小升初时考入海淀六小强本校或其民办学校和承办校,也就是六小强集团校的初中部。
  • 六小强的学生不仅应试过硬,学校还狠抓人文素质教育:经常请百家讲坛和北大清华的教授面对面做讲座,请来中科院院士给学生的实验室项目做辅导答疑,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秦岭自然保护区当成野外课堂科研基地,学生交响乐团的指挥是中央音乐学院系主任,就连学校篮球队都能请到姚明或马布里做指导……
  • 奥数是小升初绕不开的,简历里的全优、大队长、三好生和PET全加起来,也比不上一张奥数一等奖证书硬气。

我家孩子素质教育的短板,就剩学习了

  • 我认为,引发焦虑的,是一个人欲望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不那么焦虑,那么一定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降低欲望——也就是心态佛系。一个是提升行动力——也就是行动鸡血。
  • 不要高估自己的佛系,有时,佛系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诱惑。
  • 家长是可以佛系,但要是孩子们都不佛系呢?他们的互相比较,直白而残酷;他们的自尊心,高傲而脆弱。
  • 这条路线就是:考进培训机构辅导班—获得坑班考试资格—考进坑班—考进牛校。

给5岁孩子报6个课外班,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 这是一种阿尔法孩子的特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霸性格。
  • 再闲也不能闲孩子,孩子的时间都应该用于教育和成长,这样他才能像一棵小树苗,分分钟都吸足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 小学三年级前还有精力可以到处插柳,普遍尝试,到了三年级以上就要有心插花,收拢兴趣了。
  • 现在的语文是大语文概念,其中报得最多的是写作班,还有古文和阅读班。
  •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做过一个冷水实验,实验透露出,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但是“体验自我”并没有记忆能力,也不会讲故事。 负责唤起记忆、讲故事、做重大决定的是人们心中另一个自我——叙事自我。 叙事自我有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支黑色的粗马克笔,审查着我们的体验。某些令人不安或不快的时刻会被删减或抹去,最后整理出一个有欢乐结尾的故事,归档备查。

兴趣比较容易,特长相对奢侈

  • 只有把兴趣发展成特长,才能成为孩子的竞争优势。
  • 孩子对什么事有热情,其实也取决于他的天赋,是先天带来的倾向性。
  • 而那些严格强调技术、目的,完全用于考级或得奖的绘画班或钢琴课,往往很难激发孩子的兴趣,反而浇灭孩子的热情。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兴趣培养班成了兴趣降级班。
  • 在艺术培养上,家长不要太着急,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热情和学习欲望来到这个世界上,热情是一种很宝贵的东西,家长千万不要用自己单方面的意志力去消磨孩子的这种热情。
  • 特长,就是需要的时间特别长
  • 所谓特长,就是投入的时间需要特别长,长时间的大量练习才是一个关键因素。
  • 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任何你擅长的事情都有助于幸福。你拥有的每一项专业技能都能为你的幸福铺平道路。”

为什么选项多了,家长反而更焦虑了

  • 为了成功,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而焦虑,可能是最低的代价了。毕竟,这么多不成功的人也会焦虑,甚至更焦虑……
  • 因为过分关注别人,因为总在和别人比较,家长就会有一种压力:自己和孩子再不拼命就落后了,所以也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到同一条赛道上,拼命追赶,却抛弃了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和节奏。
  • 对那些有选择障碍、怕耽误孩子前程的家长,其实选择后的坚持比选择本身更重要。
  • 行动力,是化解焦虑的良药。行动起来,拉近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同时,选择后的坚持,经常比选择本身更重要。

有事白天约我,下午4点我要接孩子

  • 1岁,一开口说话,就开始中英双语教学;3岁,能自己看英文绘本,背100首古诗;4岁,开始学乐理、学钢琴、学画画;5岁,奥数学习,思维训练,能做两位数的加减法;6岁,上区里最好的小学,奥数进入创新班,女孩第二乐器跟上,男孩练一项球类运动;7岁,钢琴过8级,英语过KET;8岁,看完《西游记》和《论语》,绘画拿到全国奖;9岁,钢琴过10级,古诗词和古文,学完背完初三课本,第二乐器过7级,球类运动进入区队或者拿到市级比赛名次;10岁,奥数比赛一等奖,英语拿到PET证书。
  • 孩子小时候,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妈妈陪出来的。
  • 一个女人的成长,有时候就是活成以前自己瞧不起的那种人……
  • 孩子小的时候,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妈妈陪出来的——年龄越小,自我约束能力越差,自学习能力越弱,越是需要大人的监管和帮助。

小时候没有好好上的学,有了孩子都要补回来

  • 永远不要用自己做学生时的经验来衡量当下的教育,时代变了,如今小学六年级的奥数题,烧脑程度堪比我们当年高考的压轴题。
  • 要想从五音不全到精通音律,只需要家里有一个学琴的孩子。
  • 陪读不仅能促进中年人学习,还能改变中年人的性格。
  • 六小强小升初英语考题,阅读部分比较难,大概是中考到高考之间的水平,还包含一些科技文章。
  • 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中年人,都是被孩子激励的。
  • 永远不要用自己做学生时的经验来衡量当下的教育,时代变了。

陪读妈妈,做严监工不如做好教练

  • 陪读妈妈,做严监工不如做好教练
  • 千万不要忽视沉默的证据,它们能说明更多问题。
  • 如果你有机会看看那些叛逆的孩子,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那些长大后无能的孩子,他们的妈妈也有个共同点——强势,挑剔,控制。
  • 控制型的父母常常责怪孩子缺乏责任感,没有主观能动性,却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妥当,把孩子训练成不为自己负责的人。
  • 我不能用我现在的智商水平和理解能力,去指导和要求一个小学生,而是要穿越回去,站在我自己10岁的时候,用当时的认知水平去看待花生。那么,听不懂,不理解,就再正常不过了。
  • 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指的是态度要温柔,原则要坚定。“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 做一个好教练,需要做到:1.和善而坚定;2.要鼓励,而不是表扬;3.了解孩子的长短板,据此制定战略和战术。

不管全职还是在职,都是一个好选择

  • 有时候,一个上班的职业女性很容易被别人替代,但是作为一个妈妈、一个主妇,却是无法替代的。
  • 一个女性的成功,或者说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首先是,你的内心是充盈的。如何定义充盈?你对自己做的事感到骄傲,你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你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到幸福,你在和你周围人的相处中感到愉悦,你对周围的人有正向的影响力。”

第三章 养孩子就像开公司

  •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外包的过程,外包也是一个分工专业化的过程,花钱让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事,把自己解放出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配置。

作为孩子的CEO,我好像失职了

  • 培养牛娃同样需要整个家庭的投入,不管是金钱、精力还是时间。

给孩子一年花的钱,够买10个铂金包

  • 养孩子就像开公司,前期就是要不断投入,没个几百万肯定搞不定。
  • 稀缺的不是金钱,而是有出息的孩子
  • 所以,妈妈学习好,又有空钻研学问,家里真是赚到了,不光每年能省下好几万元补习费,而且还很有可能在无意中造就新的学霸呢。

课外班的本质是外包,性价比很重要

  • 教育也是这样,如果你觉得工作比陪孩子能产生更大效益,或者说感觉自己不擅长陪孩子,也不擅长教孩子,安排外包,把孩子交给别人带或者交给别人教育,也没有太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维持更好的心态和亲子关系,把孩子培养得更好。
  • 只有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热情,进行可持续性的培养和发展,这样的性价比才是最高的,前期所投入的成本也才可能成为一种积累,产生应有的效果。
  • 具体到选择教培机构,有3个建议:1.选择大机构;2.小机构或拼班什么的要靠口碑推荐;3.选择那些退费容易的机构。

教育中的“投资”和“消费”,傻傻分不清

  • 在人的一生中,你永远都无法避免无情的经济学真理。——保罗·萨缪尔森
  • 现在的父母展开“军备竞赛”,增加教育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出自“损失厌恶”——对孩子在竞争中输给其他人的担忧,对未来阶层滑落的焦虑。
  • 教育和人生一样,比目的地和回报率更重要的是过程本身,在路上阅遍风景、收获成长、内心充盈,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回报。

第四章 择校择的到底是什么

  • 教育需要全局意识,焦虑经常来自信息不对称,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破除偏见,寻找关键拼图,争取看到更全面更客观的教育地图。

30万元一年的国际学校,老师却什么也不教?

  • 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总体来说,是一种更偏向于自学而非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学校培养个性,或许是个陷阱

  • 即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没有排名,没有比较,老师也尽量肯定孩子不去批评,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没有优秀和普通的区别,学业出色的孩子,仍然会获得更多肯定和表扬。
  • 个性的反义词,不是没有个性,而是共性。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管它是公立的、民办的还是国际学校,都是一个集体,而学校的教育,都是基于共性的教育。
  • 对一般的鸡血妈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对不一般的鸡血妈妈,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比如说团队合作、情商、逆商、人际交往等培养。
  •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场所,更是一种社交场所。
  • 个性培养,更多地取决于家庭教育
  • 学校的共性教育和家庭的个性教育相结合,才是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
  • 只是选择了就不要纠结:孩子在学校就不要执意去追求什么个性化,孩子回到家也别把父母的角色变成老师,弄得家里和学校一模一样。
  • 关键是,家长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能和学校协调妥当,做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安排,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 对于大多数家庭,学校的共性教育和家庭的个性教育相结合,才是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

送孩子到新式实验学校,是做小白鼠吗?

  • 在新式学校领域,北有一土学校,南有云谷学校,都致力于培养更能面向未来的孩子。
  • 教育不应该只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如何定义好学校

  • 而人生,最终是要对自己负责的,早点儿学习这项本事,体会到主动选择的责任和后果,比起被动和顺从地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责任感和选择的能力。
  • 只有学会在不同的团队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人的心理才是健康的。
  • 教育的责任是发现和启蒙。孩子面对着的是一个更加多变的世界,他们必须具有独立意识,学会自主选择,才能应对那个属于他们的未来。”
  • 不管是对老师、对学生、对员工、对家人、对朋友,其实,拥有被爱被包容的感觉都特别重要,这样他们才能被赋予力量,更积极上进,去爱和包容别人,这个社会也会进入良性循环,成为一个有爱和包容,富有正能量的社会。
  • 一个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源源不断提供爱和包容,并且始终支持孩子成长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

做鸡头还是凤尾,这是个学问

  • 遇强则强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一个观念:一个人的努力和精进,也是需要环境来激发的,而一个人在年少时,比起做鸡头,做凤尾更能激发他的潜能。
  • 对极少数的尖子生来说,精英学校是一片宏伟天地,而对尖子生以外的大多数人来说,精英学校却成了一种困境,让他们意志消沉。
  •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
  • 更适合去当凤尾的,是那些心理素质特别好,也就是脸皮“厚”的孩子,这样遭受连续打击也不会丧失信心,更不容易抑郁。
  •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孩子得三年级水平,才能读一年级?

  • 上海优质的民办小学幼升小,一般的默认值是:孩子的学业水平要达到小学三年级。
  • 重点看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未来的潜力,在面试里还会看孩子有没有热情和内驱力。
  • 不是什么都不学,而是要看学什么和怎么学
  • 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更重要,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孩子在幼小衔接时,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这个习惯,不仅仅是指上课习惯、作业习惯、做题习惯、阅读习惯……更是热爱学习、坚持学习的习惯。
  • 不是什么都不学,而是要看学什么——像音乐运动、语言、思维就要及时启蒙,像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也需要提早培养。

小升初,一场神秘的选拔?

  • 语文:要求文学素养和常识,含四大名著、大量古文古诗词。现在回头看,如果孩子把初中要求的古诗词和古文都熟练掌握,就基本差不离。作文不能落俗套,要写出新意和格局。英语:阅读理解包括一些科技文章,比托福和雅思容易,相当于PET或国内中考水平。数学:分数占比最大,也让家长最头疼,绕不开奥数。
  • 优秀到极致的简历或证书,比如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市三好,或者红领巾奖章(感觉101中学比较喜欢三好学生),前两年比如奥数杯赛一等奖……
  • 《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 窄门看起来一开始不好进,但是最终好走的还是窄门,因为它对孩子的未来是有更大帮助的。

越来越灵活的考试:跨学科核心素养

  • 孩子作文水平的高低,其实不仅仅取决于写作技巧,也和孩子的素养和眼界密切相关。这次作文“翻车事故”也提醒了我,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孩子正向的价值观,提升格局。
  •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基础没打好,不管学什么学科都会碰到文字理解方面的问题。
  • 这些考查也需要建立在大语文基础上,也就是孩子平时阅读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而仅仅靠刷题,是无法适应这种趋势的,家长需要调整纯应试的做法,从小培养孩子的素养和眼界。
  • 一个人接受教育,就是用文明来矫正本能,提升格局并发挥潜能。

成绩只是最低门槛:考985难,申请TOP100烦

  • 不管在哪里,考试都是逃不掉的。因为,有选拔就有竞争和考试;而且学生的本分就是学习,能够认真学习,是一种责任心和上进心的体现,能够取得好成绩,也是一种毅力和能力的体现。
  • 其实世上90%的孩子,即使不学习、不应付考试,他也不会腾出手来发展出什么特别的创造力,个性倒是有了——就是特别叛逆的那种。
  • 虽然中国的高考制度和应试做法存在不少缺点,也不够完美,但不管在哪里,考试都是逃不掉的。因为,有选拔就有竞争和考试;也因为,学生的本分就是学习,能够认真学习,是一种责任心和上进心的体现,能够取得好成绩,也是一种毅力和能力的体现。

藤校招生官:华裔孩子的优秀惊人相似,但是缺少一种能力

  • 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内驱力和生命的激情,是具有领导力的潜能,在某个领域能引导别人和超越时代。
  • 被别人设计的人生,最终不是在别人的羡慕中郁闷空虚,就是绕了个大圈回到自己要走的道路上。
  •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就像一座冰山,露在上面的是知识和技能,这仅仅是浅层的技能,是容易后天习得的;而隐藏在水面下的90%,是他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和动机,这才决定了一个人究竟能走多远,有多大成就。
  • “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 让孩子去做自己,即使看起来不怎么完美,不怎么符合大众眼中的优秀标准,但是让他独立思考,知道什么对自己最真实、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这反而是迈向优秀的起点。
  •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要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我那个上斯坦福的女同学,真的已经出家了

  • “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
  • 付出其实就是最大的收获。 宁静最美,安定最乐。

孩子没上牛校,是陪读妈妈的失败?

  • 可能对男人来说,娱乐就是娱乐,对女人来说,娱乐也是教育,寓教于乐必须贯彻到孩子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 原来,妹夫成为高分好奶爸的秘密,是因为社会对爸爸的要求太低了。

一生这么长,谁还没个厌学期

  • “学校可能是一个女性场所”,而男孩天生好动,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现在的教育和学校并不太适合男孩的发展。
  • 学习,也不仅仅是狭义的学习语数英,学习体育和运动,学习音乐和美术,同时包括学习和人交往,进行冲突管理和团队合作,学习组织活动,培养品格,锻炼情商,其实这些也都是学习,更是教育。
  • 教育是让孩子为未来做准备,学校则是让孩子成长的地方。为未来做好准备,不是说取得一张名校文凭所有问题就全解决了,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通过考试,而是获得能力、责任感、自信和智慧。

当你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 直升机父母”,是那些有着过度养育倾向的美国家长的别名——成天在孩子上空盘旋,一方面保护,一方面监督,执着于孩子的成功,把育儿变成了产品开发。
  • 那些被过度开发的“产品”,看起来有着光鲜的外表和强大的功能,但在眼花缭乱的产品说明书里,却缺少一个关键性能“独立运作”。
  • 父母给了孩子最好的安排,却没有给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
  • 孩子生活中潜伏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街上有陌生人从天而降之类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结果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 父母对孩子所有的养育,都是为分离做准备的。而孩子独立所需要的所有心理素质和品格技能,都不可能随着孩子长大突然降临,而是从小到大通过一件件小事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 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吗?那就要学会放手。当你松手了,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拖他们后腿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做父母的。

家长是清北,孩子就该上清北吗?

  • 一开始就“不瞎折腾”,因材施教,培养一技之长,甚至做一个有技术的蓝领,可能比一个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的大学生白领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
  • 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低或过高,孩子的表现都不太理想,而父母期望值比较适中或合理的时候,孩子才能表现得最好。

你不能佛系很久,也不能鸡血很久

  • 千万不能在该奋斗的时候,却选择了佛系。
  • 教育是广义的,升学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就是最好的教育。
  • 我们家长真正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就是为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带来的好处而学习。
  • 教育孩子和健身是很像的,你不能太佛系,不然你不可能拥有好成绩/身材和好素质/体格;你也不能太鸡血,不然就很容易受伤或放弃。
  • 重点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品格和内驱力,同时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沟通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 我们不想落在后面,但我们也不是要冲得最快,我们需要的是——跑得够持久。

好的教育不是让人越活越窄

  • 在你不知道怎么选择时,你可以抛硬币,但是,并不是硬币的正面或反面帮你选择,而是当你把硬币抛起的一刹那,你就知道了你内心的选择。
  • 这也是心理学中的“承诺与一致”理论,也就是说,一个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 好的教育不是让人越活越窄,拼图本来很丰富,生命本来很辽阔,只有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拥有更多人生可能性。否则,不是对其他选择视而不见,就是选择越多反而越迷失。

海淀六小强的纪律还不如美国学校好?

  • 如果一个人的学术基础不扎实,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力”。
  • 自由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缺乏约束的自由,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在纪律中调整本能、在限制中寻求发展的过程,这何尝不是人类绝佳创造力的体现?

孩子的成绩走势,好像我的心电图

  • 荣辱不惊,水波不兴,是家长这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自我保护机制。
  • 孩子成绩就和股市一样,有波动才有可操作性。
  • 重视过程,看淡结果,也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 作为家长不要急于批评,需要冷静下来,分析分数背后孩子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巩固和辅导,才能有利于今后更重要的选拔考试。
  • 孩子学习和成长,也不是仅仅为了中考和高考,而是贯穿一生的。就像巴菲特说的,人生就像滚雪球,我们要相信时间的复利,每天进步一点点,累积起来也是可观的成就。

拉大孩子之间后天差距的关键:时间管理能力

  • 拉大孩子之间后天差距的关键:时间管理能力
  • 我建议每个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先别气急败坏地拿自己孩子和人家比,而是先拿自己和别人家孩子比比,你就会变得心平气和,没有任何脾气。
  • 对我们不重要的事,是那些既不能给我们带来价值又不能带来愉悦感的事,或者是看起来似乎能带来短期价值和愉悦感,却危害我们长期价值和愉悦感的事情。
  • 那么这就是既没价值又不能带来愉悦感,培训班对这位同学来说,就是不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砍掉一大半,先聚焦在校内——认真上课,把学校传授的知识掌握好。
  • 养育孩子,家长一定要把健康和热情放在第一位,任何长期危害这两个前提的事情都可以放弃。
  • 值得注意的是:把玩当成培养兴趣或特长,要求家长不能太功利,不是家长觉得孩子该培养什么爱好,而是需要孩子发自内心热爱,就是碰到困难也会愿意去克服。
  •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学校近、培训班近才是王道,这样就可以省下更多时间来学习和发展爱好。
  • 用心对待时间,时间也会用心对待你。

做海淀妈以后,我离铂金包越来越远

  • 海淀妈妈和传说中的顺义妈妈完全不是一路人:顺义妈妈大多是精英,甚至是贵妇名媛;而海淀妈妈大多是书香之家,有上代就是大学生的海淀土著,有通过高考进京表现出色又留京的京一代,也有很多在大学或附属院校工作的老师或管理人员。
  • ,有人选择活的是面子,就有人选择活的是里子。不全是阶层的差别,更多的是理想不同、道路不合。

提早学,到底应该学什么

  • 需要童子功的艺术和体育要提早学,学习习惯和品格养成也要提早进行。除此之外,就是需要及早启蒙孩子的思维能力,语数英学科知识或许不用早学,但是这些学科背后的思维却要培养。
  • 数学逻辑敏感期:当孩子5岁开始,进入数学逻辑敏感期,如果利用好这段敏感期,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打好一生的数学思维基础。
  • 0~7岁语数英敏感期启蒙示意图

试着把500强管理理念移植到家庭教育

  • (一)早起布置任务,晚上复盘检查
  • 在每天或每周复盘时,让孩子先说,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总结:有什么是自己做得好的,什么是做得不够好、可以进一步改善的。等孩子自己思考过了,家长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 针对孩子精力充沛的特性,建议早上先让他锻炼身体,发泄掉多余的精力,再开始学习会更容易专注。

富养并非仅靠金钱,寒门如何再出“贵子”

  • 其实从动机来说,一个人想改变,通常是由环境引起的,如果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就不容易求变。人生多少要有点儿欠缺,才会有渴望追求的东西。
  • 不要再用学历、工作和金钱做目标,而是鼓励孩子尽情投入学习和工作,感受到其中的充实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孩子也会活得更幸福。
  • 其实,教育里80%的焦虑,对孩子来说,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的。家长要做的事,就是在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同时,通过科学养育,让孩子也努力学习。
  • 幸福还来自自我的把控感,我们终其一生奋斗,就是为了给自己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是龟缩在舒适圈里。真正阻碍我们进步的,也从来都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思想上的怠惰和行动上的设限。

教育规划:既要以终为始,也要以始为终

  • 这些牛娃家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早早定下一个教育目标,然后从目标倒推回来规划,具体落实到每个步骤。
  • 战略思维: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
  • 战略是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那是制定战略以后的管理工作。战略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把事情做得再完美也是南辕北辙。
  • 战略思维的本质是取舍和聚焦,就像乔布斯说的:“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
  •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 在成长教育上,如果只注重横向比,而不是竖着比,那么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定位和内驱力,而是盲目地攀比。
  • 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即将入土是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最为重要的工具。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尊荣以及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 人们做事会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接下来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都应该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专注在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上。
  • 工作也是如此,不能光看收入,也要看和自己心灵的契合度,如果公司、工作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每天都会觉得痛苦,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 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打造核心价值
  • 如何确立核心价值?可以画3个圈:孩子喜欢的、孩子擅长的、有社会价值的,里面填上各种内容和项目。这3个圈的交集,叫作甜蜜点,就是孩子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所在。
  • 1.战略思维: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2.终点思维:从终点线倒推,而不是盯着起跑线;3.价值思维:孩子的核心价值,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万一孩子喜欢的东西没“前途”怎么办

  •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在烟消云散,世界越来越多元化,未来越来越不确定,信息爆炸,孩子比我们更懂市面上的新玩意儿,而我们却还玩命地用自己信仰的老传统和旧观念来教育孩子。
  • 大多数人选择的路,可能并不好走,因为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很拥挤了。
  • M=Meaning=孩子愿意投入时间去做、不求回报的事情。同时这件事也是有社会价值的。P=Pleasure=孩子做得很开心,在做的过程中常常忘记了困难,即使失败也不怕的事情。S=Strengths=孩子擅长做,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常被别人夸奖,或者超过别人的事情。
  •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拥有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

如何和谐管理孩子的电子产品

  •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建立起温和与坚定的约束机制,没有培养出看书运动的好习惯,没有训练出抵制诱惑的定力,到了孩子稍微大点儿特别是青春期,再想管就比较麻烦。
  • 高中前禁止儿子玩电子产品,包括手机。
  • 限制或禁止使用电子产品,如果是家长给孩子从小定下的规矩,而且能严格执行,一以贯之,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自然也能够接受。
  • 如果我们做出明确的规定,孩子是可以适应的,或许他们会挑战家长的底线,但只要关掉电源,他们也能找到其他好玩的事情去做,孩子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 教育孩子,你不必要求孩子做到完美、自制力惊人,但需要给孩子一定空间来探索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才能采取防范措施,建立防火墙,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 我们做家长的经常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过分追求“术”——教育方法和管理技巧,而忽视了“道”——孩子愿意接受教育和服从管理的前提,其实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 1.提出明确的规则;2.和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定规矩;3.给予孩子话语权,讨论电子屏幕的使用。
  • 家长的陪伴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陪伴,而是必须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
  • 家长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怎么说,而是自己怎么做。

世界需要的是生机盎然的人

  • 其实,这两个孩子最触动我的,不是他们的成绩和特长,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充盈: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对学习非常自主,也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就是说,他们拥有澎湃的激情和内驱力。
  • 空心病的核心是狭窄和脆弱的价值观,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金钱和地位,学习和工作只不过是追求这一目的的手段。
  •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热情和生命力,如果孩子越学越没热情,反而越来越厌烦,这种教育就是不成功的。
  •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父母不一定能在专业选择和兴趣爱好上影响孩子,但是父母如果自己能生机勃勃地活着,内心充盈,孩子一定会在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上受到更积极的影响。
  • 只知道有今天不知道有明天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在佛学里称为断见,不是一种可取的生活态度;只知道明天不知道今天的人,牺牲所有的当下就是要换回明天的成就,佛学里称之为常见,是另一种误区,同样不值得推崇。
  • 如果家长和孩子不把学习仅仅当成通往未来前途的铺路石,而是学会更多地发现学习当下的乐趣,抱着努力耕耘不问前程的态度,这样孩子的心态和干劲就会大不一样。
  • 神学家霍华德·瑟曼说:“不要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而要问什么让你充满生命力,然后付诸行动。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有生命力的人。”
  • 教育是一个终身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升学、高考、留学只是某个特定阶段孩子内在积累的外在展示,一个人生命中的真实积累不会因为这些事件顺利与否而发生改变。即使碰到一些暂时的困难,如果孩子持续努力,不断精进,那么最终还是会获得和自己实力相配的人生。

后记

  • 这其中,家长自身的水平不是限制。关键是要科学养育,在家里营造和增强亲子关系和学习氛围。
  •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请记住,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你拥有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