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成长:不确定时代下的职业发展和商业通关策略

黄有璨

推荐语

  • 而有璨的成长,是在现实生活的碰撞和挣扎里,一点点学习、蜕变得来的。
  • 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组织的有序升级和创始人的持续成长是今天任何一个优秀的创新企业所必需的三个重要因子。
  • 始终理解新场景的复杂与机遇并存,打造动态稳定的商业模式与方法,才是真正应对不确定的自我确定性。
  • 工作和学习量变成长,人脉和机遇质变成长
  • 不放过自己,不放过机会,不放弃行动,不放弃思考与总结。
  • 如何快速找到立足于世界的生存技能、如何提升自我的认知、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如何提升自我的心力去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 只有跳出职场看职场,才能获得非线性成长;只有超越自我看自我,才能实现非常规发展
  • “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面对更大的场面,承受更大的压力,做出更艰难重大的决策。在每一次经历类似的压力和场面后都进行复盘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努力让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这是唯一的应对之道,全无捷径。”
  •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无论是谁,怎样的背景或怎样的经历,我们都不完美,都会有一段悠长而黑暗的隧道需要自己穿越,但假若这时前端有一丝微渺的光,对你就是个安慰和鼓励。
  • 成长”这个词儿,其实可大可小。找到一份新工作,职场路径清晰可见,是成长;开一个公司,和创始团队相爱相杀,也是成长;突然发现心之所爱,从而断舍离曾经的执念,也是成长。成长,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是一段漩涡,还可以是一片森林,漫入山长水阔。有璨的这本书,就让我读到了那些点

推荐序

  • 解决问题,是创业过程中我所有学习和成长的唯一意义,也是我学习和成长的唯一动力。
  • 要么停滞不前,要么突飞猛进。区别在于前者和后者哪种状态占据你的时间更多。
  • 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就是这一阶段“成长的意义”。
  • 愿你有幸,可以知晓自己“成长的意义”。

自序

  • 是什么拯救过你,你就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 在一个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成长和个人成长,又该如何获得更快的成长?
  • 第一个成长阶段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并学会依靠规则去赢得基本竞争。
  • 职业环境中,普通人与高手的一大区别,就在于系统思考和制定高质量竞争策略的能力
  • 一个平凡个体跨越多个成长阶梯后总结的自我成长方法论与个人自白”。
  • 每一个成年人都会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在旅途中,你需要经历生存考验,变得强大,然后遭遇方向迷茫和内心归属的困扰,最后再返璞归真,满血归来。
  • 以输出来带动输入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前言

  • 线性成长模式是指一种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是由单一维度的要素来驱动的,只要在单一维度下持续地努力,随着时间推移就一定能够持续获得成长,且成长速度较为稳定可控的成长模式。
  • 非线性成长模式是指一种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是由很多不同维度的要素来驱动的,并且个人成长轨迹不太可能呈现为简单的直线上扬的成长模式
  • 在所有的“非线性成长模式”中,也存在有序的非线性成长模式和无序的非线性成长模式两类。
  • 每一款成功的产品、一个富有能量的生命,又或者一种能够帮助企业或个人成功的模式,都有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其从诞生到兴盛,再到衰退的过程,与“S型曲线”高度契合,即不会一直无限地增长下去。
  • (1)一个环境长期越稳定,线性法则在其中就越适用;相反,如果一个环境变化越快、越频繁,则非线性法则越容易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01 我的非线性成长之路

  • 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而你所在的行业、公司、你的工作内容、你所接触的人群和圈子,都构成了环境的一部分。你会发现,当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入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去,你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 而我在这十几年时间里,从打杂到销售,到运营,再到创业,切换了多条赛道,从外企到互联网,再到创业过程中参与和涉足诸多行业,在不断切换赛道和自我升级的过程中,渐渐赢得了远超其他同龄人的成长加速度,获得了飞跃式的成长。
  • 最重要的是:他在所处的职业和商业环境下,可能处于较为被动的职业状态。而我,则早已进入更为主动的职业状态——我无须为寻找更好的公司、岗位和薪水发愁,而进入一种“只要我想,我可以在诸多机会中挑选我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个”的状态。
  • 在我的每一份工作履历里,我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这些业绩,让我在同层级的公司同事之间,甚至整个行业内,总是能够成为Top20%的人选。

1.2 第二阶段(2006—2008年):从草根到销冠,第一次快速“超车”

  • 其间,我学会了如何做好一次陌生拜访,学会了如何在接触不到核心决策者的时候,通过跟一个实验室或一个科室上下周边的各种人搞好关系,来获取高价值信息,学会了如何跟一个级别远高于我的领导攀谈和逐步建立关系,学会了如何从零开始,通过发展代理商和搞定核心客户开拓一个区域市场,我也经历了第一次参与投标,第一次参加行业展会,第一次到公司在日本和上海的工厂参观……
  • 日企的风格非常稳定,也很注重资历。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快速成长期后,我发现,在公司里学习到的新东西和能够获得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少,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仍然处在一种追求快速成长和快速学习众多新事物的阶段。

1.3 第三阶段(2009—2011年):互联网下的加速成长和运营职业生涯

  • (1)当你新进入一个行业后,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尽快建立起几项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核心技能,它们可以成为你在这个行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石,甚至是将来你在行业内的安身立命之本

1.4 第四阶段(2012—2014年):第一次创业——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转折

  • 如果说我在前3个阶段里的成长还主要聚焦在各种单点技能和执行力的提升上,那么毫无疑问,我的第四阶段的成长和提升,则已经部分转移到商业认知和高质量思考决策的层面。
  • 在强化自己的绝对硬实力和单点破局能力的同时,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商业认知和系统思考决策体系。
  • 我渐渐把自己关注的问题从“如何把一件事做好”变成了“这件事是否合理,是否真的需要做好”以及“是否存在更优的选择”。

1.5 第五阶段(2015年—至今):以成熟创业者的身份加速成长

  • 如果要举例的话,仅就“学会克制住自己总是觉得团队成员什么事做得都不如自己好,凡事都要自己上手干的冲动”这一件事,真正赋能团队,我就花了2~3年的时间不断转变(到现在我都还不敢说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性。
  • 我远超大多数人的成长速度背后,关键在于很多次我都选择了一个具有高成长性、充满机会的赛道,让环境和赛道牵引着我前进,而非仅仅依赖个体的努力。
  • 1 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而你所在的行业、公司、你的工作内容、你所接触的人群和圈子,都构成了环境的一部分。你会发现,当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入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去,你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02 非线性世界的真相与基本规律

  • 事实上,在变化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许多行业和领域内,类似马占凯、李佳琦和薇娅的故事都大量存在着——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取得他们那么耀眼的成就,但在任何领域内,只要变化和变革始终存在着,就总会有人站在新的机会上快速崛起。
  • 在当今时代,我们该如何在变化动荡的环境中找到某些稳定可依赖的规律,用以指导自己的职业成长。
  • 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迎来一个变化越来越剧烈的职业环境。而你,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2.1 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观

  • “需要学习和提升的东西太多,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和“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在现有职业上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工作和职业成长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 过去的时代,是一个较为确定、变化还不那么剧烈的时代。我们在职业成长方面,面临的问题是确定的,答案也往往是确定的。
  • 任何事物,如果能够穿透表象直达本质,你一定能够找到其底层的某些稳定不变、可依赖的规律。
  • 每当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带来变化之时,我们一定会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总会有人抓住机遇,迎来自己快速的“非线性成长”
  • 2.在“职业成长”游戏中通关
  • 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和谋求职业成长的基本目的是追求更多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最基本的精神回报就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 (1)你要能够具备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的能力。即便不谈财富自由,最起码,在物质生活上你完全不用为生计而焦虑。(2)你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这样关于“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你才能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让更多时候,是需求和机会找到你,而不是你只能牢牢抓住某一个机会,生怕自己被抛弃。
  • 你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或是深刻理解商业逻辑的能力要变得更强。
  • 身为一个普通人,身处非常动荡和不确定的商业/职业环境下,要想在职业成长这个充满束缚的游戏下更好地通关,你的最佳选择是两种:要么,你依靠某种技能成为一个业内顶级的、位于Top 3%-Top 5%的专家;要么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操盘手。

2.2 “S型曲线”与“第二曲线”出现的必然

  • 在职业成长中,有哪些更加具体和能够有效指导我们行动的基本规律?
  • 你会发现,只要身处一个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无论是一个行业、一家公司、一个产品、一类竞争模式的发展,还是一个人在一个特定岗位或环境下的成长,都会遵循“S型曲线”的规律——要么,它们不会成功,其成长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要么,它们的成功遵循某种特定的范式,经历早期的缓慢发展、中期的快速指数级成长以及后期的增速放缓甚至衰退。
  • 如果你曾经在2015—2019年深度了解和做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你一定知道,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增长,大约先后经历过5~6种主流竞争打法的变迁,从最早的“段子+鸡汤/深度干货涨粉”,到“萌娃萌宝/美女投票大赛涨粉”,再到“大号互推流量矩阵涨粉”,甚至再后来的“微课裂变涨粉”和“其他各种组合裂变涨粉”,其间,每一种打法都经历过最早的摸索,然后出现一个阶段的红利期或快速发展期,有无数人借助其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打法获取到数十万甚至更多的粉丝,然后,每一类打法所能获得的收益总是在最多1~2年内逐步递减,走向衰退。
  • 快速成长必然与背负压力、直面竞争和挑战直接相关,莫不如是。
  •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当你选择一个新岗位,或是一个新行业,又或是一类竞争打法作为自己的成长赛道时,你的职业成长是有黄金时间窗口的——这个时间窗口,大部分会是3年左右——超过了这个时间窗口,你面临的情况,要么旧成长赛道的成长性和势能慢慢衰减,要么赛道中已经涌入更多新兴的“血液”,从而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
  • 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型曲线”,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曲线”。
  • 很多时候,一个商业机会往往因为新技术、新商业逻辑的变化而出现,但这样的机会注定有其特定的时间窗口,若你没能把握住机会,则机会必然属于其他人。
  • 你个人职业成长的最优选择,是需要在3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内,找到自己可依赖的“成功范式”,进入快速成长期,让自己在这段职业经历中画出一条美妙的“S型曲线”,而不是呈现出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

2.3 头部效应——在每一段职业经历上跃迁的秘诀

  • 所谓“头部效应”,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著名的“二八法则”。即:在一个领域内,20%的顶级玩家可能获得80%的收益,而余下80%的人只能瓜分余下20%的收益。
  • 头部效应就是你若在一个领域成为头部,就能够在该领域得到最高价值的回报,或是拥有该领域最高的势能。 相反,如果你无法在一个特定领域内成为头部,则你的整体竞争力将大幅削弱。
  • 整个项目从前到后,几乎所有的重要成绩和发展,都跟我有很紧密的关系——这也成为我在这一段经历里为自己加上的砝码。
  • 当你面临残酷的竞争,或是受限于种种其他原因,无法在一个战场快速成为头部的时候,也许最佳的策略就是向回一步,先退回到二线战场,在二线战场内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头部选手,再携带自己在二线战场获得的头部势能,重返一线战场。
  • 当你在原有的成长曲线下成为Top 20%的头部选手,你需要思考、探寻和建立自己的“第二曲线”,在“第二曲线”上投入一些资源和时间,这样的节奏能够更好地让你应对成长的焦虑和适应环境的变化。甚至,你可能要允许在一定时间内,两条曲线同时存在。

2.4 成长赛道、线性竞争和非线性竞争

  • (1)当你身处一家公司中,可能同时受到多个不同层次成功范式的影响和制约。 (2)在通关之前的某个职业阶段里,你将依赖一类成功范式谋求自己的个人成长,并在前一个范式带来的成长逐渐放缓甚至衰退之后,进入一种新的成功范式,开启自己的“第二曲线”,乃至第三、第四、第五曲线。 (3)当你想要切换到新的成功范式,或者开启一个新的成长赛道的时候,更换现有的工作内容、更换职业、更换一家公司,又或是更换一个行业,其实都可以是一种选择——只要新的成长赛道比原有的赛道为你带来更大的成长性即可。
  • 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职业成长或商业世界中必然面对竞争,而在一个剧烈变化的世界中,我们面对的竞争也必然被分为线性竞争(同一赛道中的能力之争)和非线性竞争(模式、系统之争)两种。
  • 事实上,类似的“通过比拼更加先进的模式和商业运作机制,而不是比拼一线战场上的单点执行力和战斗力来获得整体战役胜利”的例子,在创业和商业竞争领域,比比皆是。
  • 一个人或组织要想追求成长和发展,需要持续在两个维度上有所提升和突破,一个是线性维度的提升(如增加自己某项技能的熟练程度),另一个则是非线性维度的提升(如升级自己的认知或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组织系统、商业赛道等)。
  • 这就好比无知与天真。无知是没经历过,天真则是经历过后选择放弃。即所谓:不知而为之为无知,知之而为之为天真。天真者无邪,但未必无知;无知者无畏,却未必有勇。
  • (1)竞争是分不同层次的,成长也是。(2)在同一个操作系统下,你的成长一定会遇到天花板和瓶颈,就像一条“S型曲线”一定会趋于平缓甚至下滑一样。(3)到底是打补丁还是升级操作系统,在成长过程中,这注定是个问题。如果你的硬件基础尚不过硬,直接就装最新最复杂的系统,反而会走火入魔。

2.5 两条“一级成长曲线”与N条“次级成长曲线”

  • 第一条“一级成长曲线”,我称之为“技能曲线”。 任何一个个体在进入职场这个游戏后,必然存在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你掌握的技能越多,越有竞争力,你会越“值钱”。
  • 当你的执行力已经足够强大——大到至少能够超过80%的人,又希望获得新的成长,对很多人而言,你的战场将逐渐转移到“如何在商业环境下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或者是“如何通过系统思考以制定更加犀利有效的竞争策略”方面来。
  • 本质上,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其职业生涯的成长必将经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你的成长主要依赖技能驱动;而后一个阶段,你的成长更多地依赖于系统认知和决策质量驱动。
  • 无论你在职业通关上更倾向走顶级专家路线,还是更倾向走商业操盘手路线,我们在这一节里提到的两条“一级成长曲线”,都是你的必经之路和必答题。
  • 当你能够在某些高价值技能下成为全行业顶尖的Top 3%—Top 5%,或者能够经营管理好一个年收入千万量级的业务,你的职业生涯将全面从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你将进入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中比较靠上的部分。
  • 事实上,很多职场从业者的“商业认知/系统思考成长曲线”,可能从未开启过。而你能否让自己的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得到开启,对于你能否在职场游戏中顺利通关,是至关重要的。
  • 对于每一个人的职业成长,我都希望你既关注自己的第一条“一级成长曲线”,又要关注自己的“次级成长曲线”,并努力通过专家路线或是操盘手路线,在一个接一个的“次级成长曲线”下努力,最终开启自己的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
  • 头部效应就是你若在一个领域成为头部,你就能够在该领域得到最高价值的回报,或是拥有该领域最高的势能。相反,如果你无法在一个特定领域内成为头部,则你的整体竞争力在该领域将大幅削弱。

3.1 职业生涯早期,如何应对“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 第一,想要拥有一个让自己足够确信的答案,你得具备两个基本前提。(1)你已经有足够多的实践,尝试过很多事情,知道很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2)在你做过的很多尝试中,至少有1~2件事已经能够做到七八十分的水平,比大多数人做得好。
  • 问题2: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假如职业方向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该如何做?
  • 你可以在这一阶段更多地提升和补充一些通用能力,增加身上的多面手特质。
  • 而如果你在职业生涯早期就长期陷入“为了生存疲于奔命”的状态,后期想要通关的可能性也会显著变小。
  • 举例说明,如果不限定于某些具体职业类别,类似写作、结构化表达、PPT、Excel、演讲、高效召开会议、活动组织与执行等,应该算得上横跨绝大部分职业的通用能力。
  • 但必须强调,补充通用能力仅适用于0~5年工作阶段,这是因为,发挥多面手特质的优势就是工作0~5年这个阶段,再往后,当更多、更年轻的多面手纷纷涌现,而你自己又没有更加独特的竞争力的话,会慢慢陷入被动的局面中去。

3.2 职业生涯早期,如何应对“转行难”

  • (3)要解决“思维认知升级”的问题,关键可能在于你要进入一个高质量、高段位的圈子中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业务交流碰撞,而不是依靠“看书”“看干货”。
  • 最好结合现实想清楚,你看重的是短期2~3年的收益,还是长期10~15年的收益。如果看重的是长期收益,那至少3年内都可以把短期收益的权重降得极低,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成长速度和空间。

3.3 工作0~5年,面对多个职业机会如何选择

  • 这4类业务部门分别是—— (1)成熟核心业务部门。 (2)探索型业务部门。 (3)成长型业务部门。 (4)非核心业务部门。
  • 问题1——你是否真的追求远超于其他人的成长速度,并愿意为此承受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预期之下,你的短期现实生活压力如何,能承受的最低收入预期大抵处于什么水平线?
  • 因此,0~5年阶段,不建议太关注短期收入,而应该关注成长速度。你当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10年后,让自己站到金字塔的上层。
  • 假设你接手了一个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只有一个模糊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达成路径,也没有人系统地指导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能找到各种办法和途径去学习、借鉴、模仿,然后在推进这件事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 问题4—— 你更希望最终成为一个顶级专家,还是成为一个业务管理者和商业操盘手?在这个问题上你是否有明确的倾向?
  • 我认为这样的“黄金”职业机会可能有3种—— (1)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你特别信赖和认可,无论在视野、技能各方面都远胜过于你的人,他还愿意手把手带你,那这类机会值得你选择。 (2)如果你有机会去一个很成熟、知名的商业组织,到它的核心业务部门中了解和学习其中非常有技术含量、非常复杂的一套工作方法和它的整个体系结构,这也是一个超级有价值的机会。 (3)如果有机会加入一家已经走入正轨、开始高速成长的公司或业务部门(类似2018年的抖音),即便你自己啥也没想清楚,也极大概率可以获得这家公司或这个业务快速成长带来的红利。
  • 在职业方向不清晰却又需要开启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的背景下,优先考虑那些可以跟高层和业界高手接触更多、让自己对一项业务的商业运转和决策链条了解得更加深入的机会,譬如做一名老板的助理。

3.4 如何超越那些早期职业起点远高于你的人

  • 在职业成长中,总有一些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的机会,其中可能蕴含着跃迁式的成长机会。
  • 珍惜和利用好职业生涯的前五六年,迅速完成一些基本积累,并谋求进入那些具备跃迁式成长机会的赛道中去打拼、努力和发展,而不是等到自己已经工作8~10年、陷入职业瓶颈和困境后再来感慨生活不易、人生艰难。
  • 第一种机会,是选择进入一个伴随着新技术、新模式而出现,短期发展还完全不确定、甚至有些混乱无序的全新行业里,只身承担各种不确定风险,去换取随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在行业内接触到更多高质量信息来源、先进的工作方法而为自己带来的成长加速度。
  • 第二种机会,则是你主动请缨挑起一个大家都认为“很坑”、“很碎”、“摊子很烂”、无人愿意接手的项目,然后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你的情况下,干出来。
  • 其实,这个世界还是挺公平的,当你追求远高于他人的成长,若你不是天赋异禀,那你一定要比他人担负更大的风险和压力,才有可能。

3.5 成为一个顶级专家或优秀商业操盘手的具体路径

  • 要么,你依靠某种技能成为一个业内顶级的位于Top 3%-Top 5%的专家;要么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操盘手。
  • 我们仍然应该回归到行业或是产业的层面去理解今天的商业版图,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所有借助互联网和技术手段进行商业经营和升级的公司都看作互联网公司。
  • 不要把目光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岗位,而要聚焦于让自己成为顶级专家或是优秀的商业操盘手
  • 成为一个顶级专家的路径是比较明确清晰的。首先,你找到某项技能或称手艺,是你特别喜欢或擅长的,并且,你这项技能的学习能力,至少不比大多数人差。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精进,让自己从一个新手一步步成为顶尖高手。
  • 怎样才能拥有能拿出手的代表作呢?我的答案是:也许你最需要的,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实践环境”。
  •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商业操盘手,一定要先立足于某个行业,或某一类商业模式。
  • 如果你想管理和操盘整个系统的运转,甚至重新定义和设计整个系统的结构,你得熟悉整个核心模块的逻辑、构成,知道它们是如何运转的。在一家公司内也是这样,要想成为一家公司的操盘者,你必须知晓这家公司所有的核心业务模块是如何运转的,有哪些关键节点,风险和机会往往来自哪里等。
  • 无论走顶级专家路线,还是走商业操盘手路线,前面提到的两条“一级成长曲线”——技能曲线和商业认知/系统思考成长曲线,都是你的必经之路和必答题。

3.6 如果在某个职业成长赛道中“失败”

  • 在同一种游戏里,你总是可以找到N种获胜的方式,并且,其他人的获胜方式未必一定适合你。
  • 如果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一名头部选手,一个人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1)你已经具备某些在该领域获得成功的独特能力或经验。注意,“独特”是指你身上的某些能力或经验,或者你创造的价值,是有点“稀缺”的——这个世界上,稀缺的东西才更有价值。 (2)你清晰地给自己定义了一个竞争赛道,在这个赛道充分发挥你的长板能力。
  • 只要你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足够多,这些实践、经验和成果汇总到你身上后,必然凝结成为某些只属于你的独特优势和机会。你也必然伴随着实践和积累的增加找到某些你能干得比其他人更好的事情。
  • 一个人在职业成长路径上要想实现通关,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先设定某个目标,不断努力和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检视和思考,经历反复多次的迭代,最终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并将其放大
  • 另一种选项是:在硬实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改变或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进入一条全新的赛道中,通过“错维竞争”让自己赢得优势。
  • (1)与其竞争,不如不同。(2)在一个不断演化的世界中,一个人过去的成功和成就,一定有其局限,甚至可能成为其未来沉重的包袱。(3)在竞争特别充分的领域,更好的战术是:以点带面,单点爆破。赢得破局点,才更可能赢得整场战争。
  • 任何时候,当你有了一些还不错的独特能力,却又长期在某个战场中陷入困境时,要学会跳出来,给自己足够的思考空间,重新审视和规划你所处的战局。
  • 1 如果你刚进入职场,又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我对你最大的建议就是:不妨先聚焦在某一两件至少你不那么反感的事上,先不管不顾地努力让自己做到七八十分的水平,并在此期间尽量多尝试和接触一些新的工作内容,这样,你才能慢慢对自己形成更清晰的判断。

04 向顶级高手学习商业认知/系统思考和竞争策略的制定

  • 如果说,在技能曲线层面的成长,指向的是让你“如何把一件事做好做对”,那么在商业认知/系统思考层面上的成长,最终指向的就是“如何才能更多地去做‘对’的事”,让自己在出发时就有了更大的胜算。

4.1 系统思考能力的价值与习得

  • 他把“如何办好一场活动”拆解为活动传播和活动参与体验两个维度,并在两个维度上,按照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进行划分,对整件事更进一步拆解,找出了决定一场活动参与体验是不是足够好、活动传播及影响力是否足够大的一些关键要素。
  • 所谓“系统思考能力”,是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要求你从一个系统的目标、整体结构和各种系统要素中思考,最终寻找到一个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解
  • 假如你是一个新媒体写作者,最初你依靠简单的追热点技巧、标题技巧、排版技巧,获得还不错的写作技能提升,但到了某个阶段后,你必须在脑海中建立各种常见的写作结构和写作元素之间的关系,又或者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流量和增长运营”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
  • 当一个人的系统思考能力逐渐建立起来并持续得到完善和提升,那么他的决策能力和策略制定能力也就自然有了提升。
  • 首先,你在一个领域内要有足够丰富的实践,并能够熟练解决各类单点技能问题。

4.2 商业世界中的两种高质量思考习惯

  • 第一种思考习惯是:始终关注价值,而非具体问题的执行路径、难度和过往经验。
  • 但微软小冰的团队没有把思考的焦点放在“这件事有多难被解决”上,而是以“这件事的背后有多大价值,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为思考原点。
  • 第二种思考习惯是:始终思考和关注现有工作流程及业务链条中效率可以提升2倍以上的可能性和机会。
  • 我们经常说的要学会给一些繁杂琐碎的工作内容总结出SOP[1],然后通过SOP提高你的效率,以及让实习生和其他人都能够不太费劲地复制你的工作方法,就是这种思考习惯的应用。
  • 商业思维,最基础的就是学会算账,学会看收益和成本。
  • 效率导向的思考逻辑是:看到一类成熟业务或产业链条,找到当前效率特别低下或者成本特别高昂的节点,思考你是否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让整个业务链条的运转效率提高2倍以上,或者成本降低至原有水平的一半以下。
  • 第一,当你面临一件事要不要做,或者遇到某个问题很难被解决的时候,要优先关注“事情被解决后的价值有多大”,而非具体问题的执行路径、难度和过往经验。 第二,要始终关注和思考现有工作流程和业务链条中各种效率可以提升2倍以上的可能性和机会。

4.3 商业环境中的“竞争策略三级思考法”

  • 而那些在特定问题上拥有系统思考能力的人,往往具备优质策略制定能力,依靠策略来赢得竞争,而不是拼执行。
  • 在小B看来,文案是服务于策略的,只有策略更加清晰,文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 你所在的行业/业务有哪些基本规律?
  • 你所处的平台/生态内有什么竞争规则/常见玩法?
  • 你面对怎样的竞争对手,有什么机会或优势?
  • 与其选择绝大多数人趋之若鹜但你并没有那么擅长的竞争方式,不如找到你擅长并特别认同的方式,深扎其中,把自己的长板和优势放大到极致。

4.4 如何向顶尖高手学习,提升制定策略的能力

  • 提升系统思考能力的方法,在于你要在一类问题下先拥有某个稳定的“系统模型”,然后不断吸收更多专家或高手们对于同一问题的思考,将其与你已有的模型进行对比,并不断进行重新归纳和总结。
  • 其次,在关于如何制定竞争策略方面,先为自己锁定一个聚焦的范围,更精准地找到想要学习的对象,才能在具体问题面前具备讨论的基础,否则你很容易陷入一种无从下手的状态。
  • 我经常采用的策略有两种。第一种叫作对标型策略,一般在你所在的品类和赛道中有一个比你强一些的竞争对手时比较适用。
  • 站在学习和成长的角度,只有在一类问题面前,看到更多系统思考模型,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并用它指导你的决策和实践时,你的系统思考能力才更容易得到提升。
  • 简单而言,就是培养1%的“死忠粉”和重度参与者,让9%的人与你持续互动并深度认可你,然后寻找效率更高的方式服务好90%的人。

4.5 如何预见未来,面对极度激烈的竞争环境做出高质量决策

  • 其二,要不断向外求教,向各种相关领域的关键人物求教,获取他们的关键认知,尤其是在那些和你做的事有密切交集和关系的领域。
  • 每一个人生阶段,你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每一个人都应该先把更为基本的问题解决好之后,才去探讨更加复杂和高维的问题。

4.6 顶级高手进行复杂思考和决策背后的简单法则

  • 对于顶尖高手来说,很多复杂的决策、思考和工作方法,都是基于一些特别简单的价值判断及基本规律推演出来的。
  • 很多高手会借由一些极简的基本原则推演出无数具体方法、理论和决策思考逻辑。
  • 你得具备能从一个简单原则推演出无数具体决策逻辑,或从一个人的一堆行为中归纳出来一些极简单的原则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高手脑海中的简单价值判断原则及基本规律,否则,你会觉得单看高手讲简单原则是烂鸡汤、大道理。
  • » 稳定的需求、稳定的解决方案、可预期的收益空间,才能支撑一个新行业或一个新模式的持续存在。 » 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产品价值成立,一个产品才有发展壮大的可能。[4] » 任何一个商业组织或商业产品,必然存在追求更大收益回报的动力。商业能力不够强大的组织,将很可能被其他组织吞并。

4.7 通过系统思考“向外”寻求成长

  • 首先,一个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发现,你的成长与某个系统或环境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以系统化的视角看待成长,你和你的外部环境、其他相关人都是这个系统的要素之一。
  • B正好相反,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够优秀,始终在思考自己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伙伴来帮助自己。为了吸引这样的伙伴,他绞尽脑汁,到处找人求教。同时尽一切可能激发团队的战斗力和想象力,让团队给他答案。这样的做法确实得到了回报——团队不止一次给予他超出预期的惊喜。
  • 当你在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下成长到某一个阶段后,如果你只是不断向内看,向自己要成长,其实成长速度最终还是慢的,或者会遇到显著的瓶颈;相反,如果你能学会向外看,学会“站在他人肩膀上获得成长”,你的成长速度才有机会变得更快。
  • 商业世界中的两种高质量思考习惯: 第一种思考习惯是:始终关注价值,而非具体问题的执行路径、难度和过往经验。 第二种思考习惯是:始终思考和关注现有工作流程及业务链条中效率可以提升2倍以上的可能性和机会。

5.1 解读所谓“心性成长曲线”

  • 团队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拿结果,要对结果负责。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大的职责就是给大家设定清晰的目标,给大家提出要求并给予支持,最终把结果拿下来。
  • 对一个人的长期成长而言,心性所起到的作用,是让你找到一个自己笃信的内在能量来源,使得你在应对许多极端挑战和压力、做出很多重要决策时,均可从中获得一些笃定的力量。
  • 一个人的心性成长,底层依赖一个稳定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客观认知。
  •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对整个外部世界的认知要想趋于稳定,前提必然是要经历得足够多。也只有在足够多的压力、冲突、两难决策和世俗成就“冲刷”下形成的世界观,才更经得起推敲和挑战,更加趋于稳定。
  • 任何人都只有先触碰到了世俗的“成功”,才能进入更大的世界,才能借由更多外界的冲击、挑战不断磨练自身的心性,最终形成一套如何与世界共处,以及如何让内心更加强大的完备哲学。
  • 他曾经无数次接受采访时谈到过与其他人的竞争,也无数次表达过:我需要竞争和敌人,我认为我才是世界第一,如果你们认为对手某些方面比我好,那没关系,给我点时间,我会超过他……
  • 但是,就像我们说的,“心性”这种东西,只有在你的基本实力已经越过了一个重要的基线时,它才会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否则,你可能连开启“心性”竞争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

5.2 一个人的内在成长——打破边界和建立边界

  • 至少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相比其他人,我打破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更多边界,选择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 前一个阶段,我在不断打破边界,不断发现和放大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而到了后一个阶段,我开始不断为自己建立许多边界和恪守的原则,不断明确自己身上的使命和局限。
  • 是的,就像电影中的那句话一样,我们当中许多人,都习惯了长时间遵守某种规则,将自己禁锢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从未设想过自己身上,其实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 不要在这里待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 一个人若已经看过了足够大的世界,也打破了诸多边界,到了自己身上已经具备N多可能的时候,必然会开启另一个阶段——为自己建立许多“边界”和需要恪守的原则,不断明确自己身上的使命和局限,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和平静,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外界的诱惑、变化和挑战。
  • 这个世界是复杂和多样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并为自己建立起来各种规则和信条,才能拥有足够的能量与这个世界上的各种诱惑和挑战共处,才能在更多时候足够坦然平静地面对一切。
  • 你总要先试着站到高处,让自己有得选,才有资格谈“选择”,也才能更好地开始“向内看”,为自己建立起更加强大的信条和内心能量。

5.3 心性成长曲线下的终极命题与3种修炼

  •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角色,担负起怎样的责任,以及你目前的心性是否能够支撑你履行好这样的责任。
  • 这必然意味着你要选定一类角色,调整自己的思考、工作方法、沟通表达习惯甚至性格特征,以让自己由内而外胜任这一类角色。甚至,在某个阶段,为了让自己胜任某一类角色的职责和要求,你可能需要舍弃你过去已经习惯了的某种角色,包括许多过去自己视之为骄傲的事物。
  • 要么,你调整自己的欲望,放弃成为这一类角色;要么,你调整强化自己的心性,以胜任这一角色。
  • 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面对更大的场面,承受更大的压力,做出更艰难重大的决策,并在每一次经历过类似的压力和场面后都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复盘,努力让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 第二类修炼,就是如此不易与残酷。有些时候,它需要你亲自把过去所依赖或珍视的东西敲碎,然后亲手完成对自己的重塑。而重塑之后的那个样子,也许在很长时间内,你都不适应、不习惯和不喜欢。
  • 在一个纷繁杂乱的世界中,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内心诸多坚韧而强大的信念,则我们在抵抗外界变化、诱惑和挑战时,将拥有更加恒定、可依赖的力量,也将感召并影响更多人一起同行。
  • 第一,你需要充分认识自己,深刻知道自己的喜好、弱点和诸多内在特质。 第二,你需要找到某些自己相信的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 第三,你需要依赖自己相信的规律去持续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内在特质和外部世界给予的诸多反馈,最终形成自己的长期信条与决策行动原则。

5.4 我的心性曲线成长之路

  • 当你在一个组织中身处高位或担负某种重要职责,则你与这个组织间是一种互相影响、彼此塑造的关系。
  • 我觉得,人活着,总是需要先能够打破边界,然后再找到边界。前一个边界是外界给自己设定的限制和束缚,后一个边界,则指的是自己的能力、野心和欲望可及和应及的范畴。 打破前者,为的是找到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可能性,打开眼界和格局。找到后者,为的是找到自己个人的局限和使命,获得谦卑、专注与平静。
  • 没有界限,导致无法专注,导致没有节制和欲望膨胀。最重要的是,导致你丢掉谦卑与自我,无法认清自己与这个世界间的关系。
  • 25岁以前,唯一重要的事,有且仅有一件,就是让自己尽可能多一些或美好或痛苦的深刻的体验和经历。因为能帮你决定之后人生方向和抉择的,全部都是那些体验和经历,是它们塑造了你。
  •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够狂,这个人会是没出息的。如果到了30岁他还很狂,那也是没出息的。”
  • 再说穿了,人生到头,无非是修行。要想通关,都逃不过苦修,无论身心内外。
  • 在你还不知道自己能在一条路上走到多远或者爬到多高,甚至连试都还没有试过的时候,你总会心存期待,这时候,你至少应该先尽力做一些尝试,试试看自己到底能走到哪里。 但当某一个时刻来临,你明确地知道这就是自己的极限或者是边界的时候,你或许不应执着于非得达到某一个结果。这时候,你应该停下来,就待在这个你已经尽了力触及的高度上,尽力发现你在这个高度上看到的所有的美,就够了。
  • 一旦度过了从1到10,在从10到100的阶段,个人英雄主义则必须被抛弃和打倒,因为但凡是高度依赖个人的事情,都是不易复制和无法规模化的,这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根本诉求完全背道而驰。
  • 一个人年岁越长,经历的事情越多,往往拥有越多的身份与标签,在各种冲突和利益交织中,如何在诸多身份之中取舍,往往是最难的。 一旦在诸多身份中,很坚定地拥有一个你认为至高无上、其他一切都要为之让路的身份认同,很多决策和思考都会变得简单很多。

5.5 关于心性成长曲线的本质与总结

  • 在一个商业逻辑为重的世界中,假如你心怀理想并希望将其发扬光大,最佳的路径就是躬身入局,用商业能力捍卫你的理想主义和坚守。
  • 一个人内心的某些信念和力量,来自你经历过的某些事情。往往一些事带来的痛苦、冲突和纠结越激烈、越深刻,越能在你心中沉淀下来某些不由分说的信念和力量。

06 如何与这个注定不确定、不可控的世界共舞?

  • 这个世界的本质,注定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然而,每一个人总有追问确定性的本能。

6.1 应对不确定性的两种武器

  • 人们几乎所有恐惧的来源,都是某些不确定性
  •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无序的,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即便他已经在一个系统中握有很大的权力也没用——这个世界轻易就可以摧毁他。
  • » 这是一类怎样的需求?是否刚需?用户决策成本是高是低?使用频次是高是低? » 核心产品或服务是否已经标准化?如果还没有,距离标准化还差什么? » 当前市场上供需两侧的情况是怎样的?市场格局最终是垄断型的还是松散型的? » 该类产品可能的壁垒在哪里?目前行业内的竞争态势是怎样的?
  • 不管行业热点、风口在哪里,关于内容,我是有着自己的“相信”的:我就是信奉严肃、认真的文字的力量。而这种文字,即便行业再怎么变化,也总有它的价值所在。因此,我只需要守护好我相信的严肃、认真的内容,并把它的价值放大到极致,就足以对抗许多行业内的不确定。
  • 其一,向外看,付诸理性思考,发现这个不确定世界中的局部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思考和专业主义,让很多事情变得可控,让自己拥有依赖一些基本规律对复杂系统推演和预估的能力。
  • 其二,向内看,回归内在的信仰、热爱和坚持,让自己成为一个即便身处复杂环境,仍可保持内心稳定的能量体。一旦内心足够坚定强大,能量充盈,你将在内心深处获取“无论外面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稳定能量,从而天然拥有某种独特的确定性。

6.2 以“系统思考+专业主义”应对不确定性

  • 所谓“专业主义”,指的是在不同领域内,充分尊重和相信基本规律,依靠理性和专业迅速建立起一些关键规则,让许多事有序、高效地运转,最终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精神。
  • 对抗不确定性依赖的是理性的专业主义
  • 我们要相信,强悍者的强悍,往往在于他人都在瑟瑟发抖、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理性而敏锐地思考和捕捉各种转瞬即逝的机会,一旦抓住,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迅速占有它。

6.3 以“内在坚守和热爱”对抗不确定性

  •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 当身处巨大的不确定面前,有两种解决方案。其一,提升对外部环境和变化的掌控力,让一切变得更加可控;其二,回归内心深处的呼唤与热爱,无论外面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 罗曼·罗兰则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工作的习惯等于你的一幅铁甲,可以使你的心灵不至于崩溃。

6.4 假如你注定无法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唯有已经全力以赴,才可以坦然放手。
  • 付出与努力是为了意料之外的发现,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得到。
  • 规划设计的意义是有限的,而追随内心去做一些你认为应当要做的事,有更大的意义。只要你做得足够多、足够丰富,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无法预计到的机会,让你把你生命中那些你已经画出的点连接起来。
  • 1 对抗“不确定性”的两种武器——其一,向外看,付诸理性思考,发现这个不确定世界中的局部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思考和专业主义,让很多事情变得可控,让自己拥有依赖一些基本规律对复杂系统推演和预估的能力。其二,向内看,回归内在的信仰、热爱和坚持,让自己成为一个即便身处复杂环境,仍可保持内心稳定的能量体。在内心深处获取“无论外面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稳定能量,从而天然拥有某种独特的确定性。

尾声

  • 对于约束者而言,工作要么是任务,要么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而对于选择者而言,工作只是产生更多可能性的方式。
  • 约束者的努力是为了赢得头衔、认可和不朽,他们的最大乐趣来自赢得。而选择者的最大乐趣则来源于他们开启了一件自己无法结束的事,并在其中持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