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断舍离(全5册)

山下英子

断舍离

  •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 如果只是物质上的“断”和“舍”,而没有在心中确立“离”的精神高度,内心还是会常常纠结。
  • 可在被掏空之后,来自内心的巨大精神困惑,我又需要多长的时间,去把它们填充和治愈呢?
  • 我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习探寻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惧旁人的异样眼光。
  • 霍金曾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 我们断的是物品,但其实,脱离的是执念。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

  • 原来我们做的不仅是简单的家居整理,更是践行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一直隐藏在内心的对生活之美的认同。
  •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经常有人盲目攀比效仿他人的生活,或者在购物季冲动地买买买,其实这都是对自己真正的需求认知不够,心中混乱的执念往往也会映照在生活环境中。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 橱柜里、餐架上或者冰箱中囤积的无用之物,家里随处堆积的废品破烂,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不适宜的过剩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境地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 人生路上无论遭遇什么困境,工作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首先要保持心灵的“晴空”。当太阳被任性的乌云遮蔽,内心被坏情绪肆意摆弄时,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驱走乌云,重现晴空,人生才会变得阳光明媚、春风快意。
  • 可以阅读本书,学习放手无用之物的方法,深刻感受“断舍离”真正的奥义所在。
  •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
  • 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一直在做“加法运算”,总是被纷繁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无形中为自己“加”了形形色色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成了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负担,致使我们在冗长琐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 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动我们根深蒂固的“物品价值观”,鼓励我们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从而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 断舍离是受到让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启发而生成的思维方式。

第1章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 有一个需要切实认清的现实: 我们身处“物质过剩”的世界。
  • 本来能在干净的溪流潇洒畅游的香鱼,逐渐变成了水槽淤泥口边困顿窘迫的鲇鱼。
  • 居住在水槽中的我们,其实是从这条叫作“消费社会”的大河里摄取食物。但是水槽进水口上的“断”字进水阀却十分松动,而出水口上的“舍”字出水阀却因为“太浪费了”“真麻烦”“总会用上的”这些想法而无法打开。
  • 如果自己不来回翻箱倒柜地找家中的“淤积物”,恐怕不会发现它们的踪迹。不拉开壁橱、拉开抽屉,就不会在意这些杂物,所谓“眼不见为净”。
  • “不收拾”的深层原因是顽固的“物质轴”思维
  •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 在某种意义上,将压抑在内心的情感表露出来就相当于把坏情绪发泄出来,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 假如杂物遍地,家里塞得满满当当,那这些杂物给人的压迫感,以及狭窄的空间带来的阻塞感会逐渐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长此以往,人们逐渐变得封闭,不想外出,进而演变成近似愤懑抑郁的状态。
  • 断舍离讲求的就是这种内部的自觉自省的意识,而不是外部打着“正论”旗号的训诫。因为,真正的“正确答案”本来就在自己心里。
  • 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
  • 一开始就没有断然“因为看起来将来也没有使用的需要,可以扔掉”,过后再处理的话,物品在手里就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沉重感,带有叫作“执念”的黏着剂,其实就是对物品的定式思维。
  • 心里总是想着“找个时间一定要收拾屋子”,可是一回到家,就感觉像被巨大的磁场吸附着一般,身体一点也不想动
  • 扔掉不需要的杂物,建立舒适的生活空间,才有可能改变人生”。
  • 执着过往型 这类的人总是珍藏了很多以前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他们不愿意直面现实,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
  • 未雨绸缪并不是不好,但反应过度会给日常生活带来焦虑。
  • 在进行取舍时,我们应该挑选出有质量的东西,将物品压缩到能够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性的量即可,这样才能找回我们曾经失去的健康美丽的空间,才能从最本真的意义上珍惜事物、热爱生活,并不是随意地、不走心地囤东西、扔东西。
  • 为了重新找到自己和“物品”之间真正的联系,就必须一个一个地重新审视每个东西,在自省自审的基础上,进行物品的取舍。所谓的“舍”,其实就是直面内心。
  • 一个人与一件物品相遇是极为短暂的、微弱的缘分。只有尽力去珍惜爱护这种缘分,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太可惜了”这种感叹的回应。
  •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
  • 放手的自由保留的自由取舍选择的自由
  •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如果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那就应该放下碗筷,不多吃也没问题。因为,吃不吃饭我做主。如果你不想再穿了,如果这件衣服已经让你厌烦了,那就应该脱下衣服,不穿也没问题。因为,穿不穿我做主。
  • 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
  • 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对你已经没有价值了,感觉已经不适合你、不会给你带来好心情了,你完全可以自由地处理它,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没有必要为东西本身留情。

第2章 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 明白舍弃东西的效果,更新对待事物价值的观念,只有这样,身体才能觉醒,我们才会自觉地做出行动。
  • 断舍离就是反复地拧紧螺丝。
  • 观念上的断舍离1.认识现状2.停止自我否定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杂物上的断舍离1.拿出杂物,俯瞰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 如果不把握家里有多少东西,就草率地开始作业,很快会因为杂物的量超出想象,而造成身心上的徒劳和疲倦感。
  • 人本身有一种倾向——总是看不见不想看见的东西。
  • 家务上,就是掌握家里物品的数量质量,观察东西是否过剩的现状。
  • 收纳空间的物品量合理,没有过度过量,偶尔出现“凌乱”情况。收纳空间已经满载,甚至出现物品“溢出、过剩”情况。东西已经好多年没有整理过,出现了“堆积”情况。
  • 观念上的断舍离 2 停止自我否定
  • 只有摆脱这种自罚性的思维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实现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
  • 我们现在身处的正是物质和信息极为丰富甚至过剩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假如没有一个明确指出“如何与物质和信息打交道”的方向标,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被物质和信息的洪流吞噬。
  • 观念上的断舍离 3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 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搞清楚这个目的后,显而易见,“收拾东西”仅仅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
  • 把握自己现在的居所物品过剩、无法收纳的现状后,把杂物全部摆出来,放在地板上、桌上等水平面的位置。然后从高处对杂物总量进行俯瞰
  • 在开始实践断舍离时,要在计划的时间内从少量的、小单位的着手。单位越小,将物品从收纳柜取出来所花的时间就越少。
  •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 经济学上有个“巴莱多定律”。 它指的是“公司80%销售额是由20%的员工创造的”“80%的成果是在所花全部时间的20%中产生的”等这些现象,又简称80/20定律。
  • 从这些角度进行杂物取舍,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接纳喜欢上自己掌握以物品与自身的“关联度”为焦点的思维方式清晰地展现随着时间变化,自身与物品关联度的变化
  • “这是不是我需要的眼镜”,而不是“这个眼镜还能不能用”。
  • 意识总是徘徊在过去或是将来,却没有脚踏实地正视眼前的问题,以至于人生的“现在”成为一个空洞
  • 杂物上的断舍离 4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 不需要的东西 东西使用起来很便利,虽然没有坏,但是丢了也不发愁。不合适的东西 以前很重要,但是对现在的我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 长时间使用,但会有莫名的违和感和不快情绪。
  • 清除忘却物,抛弃留恋物,筛掉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
  • 而在“断舍离”的大前提下,最正确的“打扫”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废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之后再转而进行杂物收纳,进行“清扫·擦拭·磨刷”。
  • 断舍离收纳概念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才能不做收纳”。
  • 断舍离虽没有什么规则指南,但能提供“自我轴”“时间轴”和“必要·合适·愉快”等新的思考方式。
  • 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 我们长时间把焦点放在“物质”上,导致视点水平低,视野幅度狭窄。也就是说,缺少俯瞰整体的能力。
  • 收纳上的分类思维方式也能磨炼工作上必备的技术。能在生活中锻炼工作的思考力,进行断舍离式的收纳也是很有价值的。
  • 像衣柜、壁橱、抽屉等关上门就“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所放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7成。
  •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 收纳指南 3 “1 out 1 in法”
  • 所谓“解愿”就是当一件事情了结之后,不管结果如何,都去神社感谢神灵和陈情。
  • 收纳指南 4 “one touch法”
  • “物如其人”,杂物收纳的样子就是你本身的样子。
  • 而断舍离也正是要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的。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的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 有很多“必须去做的事情”,却“提不起劲儿行动”,这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持续下去,会过度泄漏我们的精力(精气神)。这才是真正的“太可惜了”。
  • 以前那位“只剩下15分钟,什么也干不了”的稀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逐渐变成了“还有15分钟呢,看看有什么地方还能做断舍离”的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
  • 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命。社会生命是对归属和被承认的欲望。精神生命是对智慧、美、沟通的渴望。
  • 比如说:厨房和浴室、洗漱台直连着“肉体生命”,客厅、书架直连着“精神生命”,橱柜和书房直连着“社会生命”,等等。
  • 当人们清理出口,消除阻塞后,会更加注意入口,严格筛选进入的杂物。
  • 【断舍离的步骤】Step1“认清现状”,Step2“选择取舍”,Step3“收纳整理”。
  • 而“衣着”在一定意义上是我们社会性的或精神性的自我意象的投影,因此“没有穿的衣服=没有想穿的衣服”相当于还没有稳定的自我意象。
  • Step1 把柜子的门全打开,拿出所有的衣服,全部摆在面前。 Step2 丢掉发霉的旧衣服、有裂缝划痕的破衣服等不能再穿的衣服,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压缩衣服量。 Step3 衣柜基本上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物量应该大约占空间的7成。从“易取·好收·美观”三个维度收纳整理,做到使用方便。
  • 把“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整理成无论对谁都能大大方方展示的状态,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自我肯定感。
  • “吃饭”,吃的不仅是味道和营养,更是“气氛”。
  • 吃饭并不是填饱肚子,而是五官一起感受色香味的愉悦时刻
  • “绝不糟蹋食物”固然没错,但是把食物扔进冰箱置之不理,难道就是在珍惜食物吗?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反省的。
  • 如果书架上有这种作为“装饰”用的书籍的话,只有痛快地清理掉,才会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来装饰生活。
  • 厕所最重要的是“清洁感”,尽量不要放杂物。
  • 一放手,减压力,笑容多。

第3章 断舍离改变人生

  • 舍得便是获得。复位人生。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决断。重拾自信心。
  • 扔掉一件无用物,就多一点空间。扔掉一件多余物,就少一份负担。扔掉一件废物,就恢复一丝清爽。
  • 可以说,东西是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体,是“具象化的形态”和“抽象化的情感”的结合体。
  • 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
  • 处理掉不需要的物品,专注于那些与自己生活关联度高的物品上,思维和观念就会越发清晰明确。
  • 很多人因为断舍离,正视现实,改变了犹犹豫豫、不敢直面问题、总是想逃避的毛病,开启了新的人生。
  • 断舍离,是清爽流畅感的“场”“空间”“时间”的创造方法。
  • 遇到任何事情,并不是仅仅归结于“幸运或不幸”,应该将其作为某种体验,能以一种从容豁达的真我视角来看待人生各种各样的不同境遇。
  • 一看居所,就知道住这里的人的内心和人际关系的状况。”“一看钱包,就知道这个人的居所状况。”
  • 假如形形色色的思绪和复杂多样的情感不断地累积,却毫无发泄的出口,不停地思考却不去表现或者实践的话,无论是感情还是思考都会逐渐懈怠和钝化。
  • 人际关系无论是双方距离走得太近还是太远,接触频率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出现问题。
  • 有意识地利用时间·空间·手间(精力)的“间”意识,随机应变,因地制宜,人际关系机能才能更顺畅地发挥作用,与他人的沟通才能更有效率,人生才能更上一层楼。
  • 断舍离保留的、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非常喜爱的才被筛选出来的。这就是锤炼执念心的结果。
  • 断舍离,让人与空间力为伍, 比想象更怡然的人生就在不远处。

第4章 断舍离,怡然生活

  • 只进不出的空间,会让我们的生活停滞不前。
  • 自身要尤为注重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而不是受其他人的观点所影响。
  • “人最大的罪就是不快活。”
  • 生活产生“流动感”人生出现新陈代谢明白了舍弃的辛苦,就更慎重地对待获取有意识地入手对自己发挥更好机能的东西不久,物品量压缩成适度,生活范畴也得到最优化
  • 即使是家人,被人随意处置东西就意味着“原本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决断的领域被人侵犯了”。不仅是这些东西,别人人生的所有选择·决断应该属于他自己。
  • 其实,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单方面的期待过高”——过多地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这种过度施压总跟随着关心和爱护一同出现,因此,越是亲密的家人或恋人越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 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
  • 机 机会、机缘度 程度、力度间 间隔、节奏感
  • 良友有三:一为乐善好施之人;二为医病疗伤之人;三为有慧根灵性之人。
  • 我们把烦恼的种类进行大致分类,分为以下三种:金钱健康人际关系
  • 断舍离并不是一个一个消灭具体的烦恼,而是要改善人本身的“烦恼体质”。对于烦恼的人来说,一个良好的状态会让烦恼本身自动解除。
  • 我们经常说的“结婚”有三个观点: 精神性的结婚 动物性的结婚 社会性的结婚
  • 只要在这个伞下,我们就有安心感。只要走出去,就会被雨淋湿——流行的社会婚姻观念。实际上,有很多时候伞外的天空是晴朗的艳阳天,一望无际。这把“伞”可以置换成“日本社会的常识”。
  • 癌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幸福的死亡方式。并不是像心脏病或脑中风这种突然死亡的病症。在死亡来临之前,还有力气来做想做的事情。还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全身心地用力生活。
  •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让人生的各项事情都有始有终,不留遗憾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 另一种是保养式的断舍离。
  • 人总是通过失败才能有所觉醒,才能掌握要领不再重蹈覆辙。
  •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 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第1章 世上杂物冗事本繁多

  • 反应敏捷果断决定沟通恰当价值观明快合理把握时间有教养
  • 这些人生活和工作的原则就是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设定具体的目标,在短时间内做出成果,不会去考虑多余的、累赘的旁事。
  • 抛弃“不需要的物·事·人”,集中精力于“重要的物·事·人”,才能顺利工作,享受人生。
  • 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一个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选择对自己重要的物·事·人。
  • “那些我无法控制和把握的问题,我是绝不会考虑的。因为再怎么考虑也无济于事。我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做到、能把握的事情上。”
  • 选择一条路,就相当于拒绝了其他的路。 选择一个工作、一种东西,就相当于舍掉了其他工作、其他东西。 舍是极需勇气的。
  • “我为我所为之事自豪,也为我所不为之事而骄傲。”
  • “断”即“决断”的“断”。“舍”即放弃“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离”即在反复的“断”“舍”的实践中升华到“自在”的境界。
  • 想不起来的东西就相当于不存在。
  • 你周身的物品和自己手头的事情也是你思维的反映。
  • 东西多,其实是思维惰于思考的反映。
  • 工作得力之人先决定“不做什么事”
  • 人总是考虑东西的有效性,而忽略了必要性。”
  • 东西用起来才能实现本身的价值。
  • 断舍离先从周边看得见的杂物开始实践,在杂物断舍离的实践中逐渐过渡到工作、事项上,促进思维方式的新陈代谢。
  • 断舍离需要自己主动地舍弃和放手,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思维方式。
  • 清楚自己是什么思维方式,或是清楚自己受限于哪种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 看不见的世界的不安与混乱体现在看得见的世界的混乱。因此,整理看得见的杂物,才能解决看不见的世界的问题。
  • 当你发现一件“重要”的物品上自己灌注了太多的执念后,如果你能鼓起勇气清理这件物品,摆脱这份执念,就能顺利地疏通人生之路上的一处阻塞。
  • 杞人忧天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要俯视全局,看清楚自己目前的状态,这样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坏处,而果断放弃有什么益处,然后进行选择、取舍。
  • 陷入多余的杂物、过多的信息、伤脑筋的人际关系的包围中,你的思维、感觉、感受性就会大幅度地呆滞、迟钝起来。
  • 处理掉办公桌上的一个垃圾、不想吃的时候选择不吃等,这些行为都是在磨炼内部智能感应器。
  • 长时间生活在多余的、过剩的物·事·人的环境中,身体的内部智能感应器就会生锈、迟钝,丧失了对身体不良状态的敏感度。

第2章 为什么你把自己弄得越来越忙

  • 这是不是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这个问题需要马上做决定吗?还是有思考的时间?假如有考虑的时间,反馈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不和自己不擅长打交道的人深交。
  • 扔掉多余的杂物,才明白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工作,才能真正迅速地做出成果。
  • 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好评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你和给你打分的上司评价标准不同,或者你做的工作本身有问题,不会受到多大好评。
  • 放弃对于“现在的自我”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吸引入手那些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东西。
  • 断舍离讲求边失败边摸索,在反反复复中才能培养自己对东西该不该扔掉的判断标准。

第3章 扔掉多余的杂物,提高空间认识能力

  • 断舍离最开始的一小步关键是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
  • 工作也一样。不要拖延推后,也不要中途搁置放弃,坚持做到最好,做到最后,才能完成高标准的工作。
  • 但我们惰于改变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改变的选项太多,导致我们无从选取。
  • 从使用频率上来看:经常使用的、偶尔使用的、几乎不用的从价值上来看:重要的、不重要的、无所谓的从情感上来看:喜欢的、讨厌的、无感的
  • 把工作按照时间轴的“过去”“现在”“未来”分为三部分:过去的:已经完成的工作(保管)现在的:正在推进的工作(进行)未来的:还没有完成,但无须立刻完成的工作(保留)

第4章 抛开杂念,摆脱情感牵制,节省时间精力

  •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能做出成绩,主要在于他们能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达成目标的步骤和内容,然后一步一步切实地实践项目——是极为简洁的过程。
  • 话说回来,所谓“别人”,就是不会100%地了解自己,不会完全地回应自己的期待,也不会完全为自己着想的人。其实,因为无法了解自己、没为自己着想的“别人”而生气冒火的话,只不过是自己的期待过高而已。
  • 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原因,可以花两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做个行动笔记。记录一下自己做过什么事、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之类的。之后,你再翻开这本行动记录,就一定能发现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在无意义无价值的事上。
  • 每个人都有某些原因舍不得某些东西。
  • 假如仅仅因为拒绝而关系破裂,那就要好好想想还需不需要维持这段关系了。
  • 我们没有必要胡乱拓展人脉,也不用勉强自己脱离家人、同事这种摆脱不了的人际关系。
  • 人的一生中一定会遇见该遇见的人,并且恰逢当时,不早不晚。而这样的遇见也常常出现在我的人生路上。
  • 想改变,想成长,想升华,我们最先要走的一步就是重新审视自己和物·事·人之间的关系性,重新思考过剩的物·事·人,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杂物”。

第5章 自主把控信息的流入

  • 我们可以在输入信息时,考虑一下“我们准备怎么利用这些信息”,有意识地寻找信息出口。
  • 断舍离并不是要求“必须扔东西,不能买新东西”,而是提倡“严格筛选东西,挑选出对现在的自己是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东西”。
  • 不舍得扔书这一行为其实暗含着本人对于知识的执念和自卑感。

第6章 改善关系的断舍离式输出

  • 情书里面包含有三个信息。第一个就是希望你能理解我,第二个是我对你很关注,第三个是希望你尽可能地喜欢我。
  • 烦恼一般是对方没有回应自己的期待,或是自己无法回应他人的期待。所以说,烦恼的实体其实是叫嚣着“你要按我说的做”“你要明白我”“要理解我”的小游戏。
  • 对自己的生命注入爱和感情的状态就是利己。没有利己,就不可能相信自己,相信直觉。
  • 求学问,就要每日积累;求智慧,就要每日抛弃。”

后记

  • 不要忍气吞声,把心绪埋在胸腔,也不要毫无忌惮地妄言。不要像铁公鸡般爱财如命、一毛不拔,也不要大手大脚、挥金如土。

最该断舍离的是丈夫?

  • 断舍离是重新审视自己与物、事、人的关系,并不是让大家抛弃身边的人。

第1章 你有没有为“夫妻”这副重担所累?

  • 任何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一方归宿。但归宿之所以能成为归宿,前提便是“我接纳你,你也接纳我”的人际关系。
  • 当你不再把真心话都攒起来不说,你就迈出了活出真我的第一步。
  • 断舍离有一种态度——相信而不期待。

第2章 不被制度束缚的“婚姻形式”

  • 我想做一个可以一直自立、自律地构建合作关系的自己。

第3章 创造自己归宿的人和毁灭自己归宿的人

  • 愤怒,是在自己所期待的人没能按自己所期待的那样理解自己的心情时涌起的情绪。
  • 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一不小心就让对方来背负。对方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也不要一不小心就去背负。

第4章 从断舍离的视角,思考未来夫妻关系的模式

  • 不安,既会催生执念,又是烦恼的根源。还会生出嫉妒和留恋,让自己陷入自我厌恶。

第5章 从现在开始,构建最舒适的夫妻关系

  • 把父母的价值观断舍离掉,从父母的价值观中“毕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生活。
  • 要想幸福,活在“自我轴”上就行了。
  • 不要一味去寻求一种安慰式的赞同。找寻自己得了什么病,紧紧抓住“病名”不放,是无济于事的。要知道,去责备谁,包括责备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 斯坦福大学心理健康学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说,若一个人一直坚持某种特定的想法,那种想法就会成为那个人的人格。这也就是说,你不仅会把诉说不平和不满当作自己理所当然的权利,你的脑部构造也会变得容易产生不平和不满。
  • 一直坚持一种想法,你会变得容易被这种想法所支配,最终,想法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 “不轻信,不怀疑,要去亲自确认。”
  • 不能把人生复杂化 不能把人生变成烦恼的仓库 不能让人生变得太难
  • 强大的意识能量,会吸引来高觉悟的人。

后记 快乐与不快

  •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对于不开心的事情,如果不提出异议,而是甘于一直生活在忧郁的环境中,那么,他的思维、感觉、感受只会一直萎缩下去。

家事断舍离

  • ●断——切断庞杂的物品来路。●舍——舍弃不需要的物品。●离——在反复的断与舍中,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第一章 “家务常识”断舍离

  • 需要的东西则保留或入手,不需要的东西则处理或无视。

第二章 从晚上6点开始的“晚家务”

  • “用完后立刻收拾”是基本原则——让“过程”保持流畅,不停滞
  • 没有任何一件家务活是集中起来做是最好的,也没有任何一件家务活是推迟之后做是最好的。

第三章 早上6点开始的“早家务”

  • 人,总有一天会独处。即使对家人,也要培养不被束缚的能独处自立的能力。
  • 成为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得其乐、善待自己的人。

第四章 “周末家务”

  • 我们至今一直活在以物品为判断标准的“物品轴”的环境中,没有认识到空间的价值。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空间”会给人带来多大的营养,身处一个干净整洁的空间中会促使人产生多少巨大的能量。

第一章 空海与断舍离

  • 世上无偶然,一切皆必然。

第三章 断舍离的精髓与空海生活方式的真谛

  • 断舍离并不否定物欲,而是提倡巧妙地控制物欲;断舍离也不主张舍弃一切,而是建议精选真正心仪之物。审视自我与物品的关系,以“此时”“此处”“此身”为轴心,判断物品的“必要性”“适宜性”与“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