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独家定制版)

祝勇

推荐语

  • 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
  • 祝勇却将它作为一片不能割舍的精神天地;历史的尊严、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迹全都深在其中。

  • 清朝皇帝乾隆,在紫禁城里一再大兴土木,是紫禁城建筑史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他最爱的,还是八平方米的三希堂。他为自己退休建造了宏伟的宁寿宫(紫禁城里唯一的太上皇宫),但他退休后还是住在养心殿,挨着他的三希堂。

  • 汉代丞相萧何所说:“非壮丽无以重威”

  • 但紫禁城里又是有市场的,紫禁城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忠诚、信仰、仁义、道德,都可以标价出卖。这些交易在这座城里一刻也未停止,因此,在史书里,我常常听到各种叫卖声,这座城的内部成员,个个都是交易高手,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 在我看来,紫禁城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是一个生命体,犹如一株老树,自种子落地那一刻起,它就没有停止过生长。帝制终结了,但紫禁城没有死,而且永远不会死。

  • 2020年,紫禁城迎来建成六百周年
  • 像一个旅人,整理好了行装和心情,开始了远行。
  • 历史不是已逝时间的总和,历史是我们认识过去的逻辑。因此,历史如同建筑,有感性的、具有审美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具有逻辑性的一面。
  • 中国人还通过观察星象(北斗星)来确认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 紫禁城偏重于建筑,故宫则侧重于这座“旧宫殿”及后来的故宫博物院,它们的历史都是六百年。

  • 唐代刘禹锡曾在《踏歌词》里写:“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宋代蔡襄《经钱塘故宫》写:“废苑芜城裹故宫,行人苑外问秋风。当时歌舞何年尽,此意古今无处穷。”
  • 繁华过处,似水无痕,再浓重的悲哀、再深长的故事,亦仿佛可以吹散在天地之间,不会留下痕迹。

  • 我试图在文字里将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材料不再是砖石、楠木、琉璃瓦,而是文字,是一笔一笔的横竖与弯钩。
  • 关于南京城的风水,当年诸葛亮到达东吴,看见南京(当时称建业)第一眼就曾感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 间,是中国古代建筑术语,指殿宇前后四根柱子之间的位置。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面阔十一间。在古代皇权社会,建筑无小事,根据礼制的规定,十一间、九间的规制,唯帝王才配享有,而王府的规格,最多只能在九间或九间以下,而燕王府的正殿竟然面阔十一间,显然已经逾制。
  • 元故宫中,唯有太液池东、元朝大内的正殿大明殿面阔十一间,而太液池西,隆福宫和兴圣宫的正殿,面阔只有七间,因此可以判断,燕王府的正殿,就是元朝天子曾经的正殿——大明殿。

  • 元朝的大明殿,在今天紫禁城西路慈宁宫的位置上。包括大明殿在内的元朝三大殿[插图],被改造成燕王府的仁智、大善、仁寿(自南向北)三大殿。而今天武英殿前那条弯弯的御河,从前正是三大殿前的金水河。
  • 太子朱标早亡,皇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 站在元故宫里,站在帝国北方辽阔的天际线下,那曾经属于蒙古人的视野,不只带给他巨大的空间感,也鼓起他非凡的勇气和力量,让他藐视如烟似幻的南京,当然也藐视南京紫禁城里那个文质彬彬的玉面小生。

  •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下诏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又下诏以明年(即永乐五年)五月建北京宫殿
  • 时代的巨大变化,犹如一辆急剧翻转的过山车,让人猝不及防。
  • 朱棣定都北京,奠定了六百年后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 关于北京紫禁城的始建时间,史料中有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和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两种记载。实际上,永乐五年和永乐十五年,是北京紫禁城营建的两个阶段。
  • 元朝的故宫,是在永乐十三到十四年(公元1415—1416年)之间被拆除的[插图]。
  • 挖护城河的河泥,也堆成一座镇山(明称万岁山或煤山,清代称景山),以镇住前朝的“王气”,确保大明王朝的千秋万岁,也成为这座崭新皇城的几何中心。
  • 旧宫殿(燕王府)代表着他的来路,新宫殿(明紫禁城)代表着他的去处。从旧宫殿到新宫殿,他死去活来,折腾了二十年(自公元1399年靖难之役到1420年紫禁城落成),尽管空间上的距离,只有150米。
  • 中轴线的东移,使紫禁城从此不再依傍太液池。这刚好暗合着大明王朝“从‘逐水草而居’的元人民风,回到汉文化尚中正平稳的农耕格局上”[插图]。

  • 从永乐十五年算起,紫禁城的建造,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即使从永乐五年算起,也只有十三年左右。
  • “出三峡,道江汉,涉淮泗”[插图]
  • 其中主要有八个专业团队,分别是瓦作、木作、石作、土作、油作、搭材作、彩画作、裱糊作,共称“八作”。
  • 长城的神奇之处——它匍匐在大地上,像一幅展开的手卷,潜伏着太多的曲折,包含着无限的可能——可以攀上陡坡,也可以跌入谷底;可以高悬于悬崖,也可以蛰伏在黄土中。中国建筑里,放置了太多关于空间的悬念,又对这些悬念,给予了最圆满的解答。

  • 故宫的考古实勘证实,整座紫禁城是建筑在一个完整的人工地基垫层上,这些地基垫层分片构筑,又彼此连接,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满堂红”。更不用说在这地基之上,还有纵横交错、条理分明的排水系统,使整片建筑足以抵拒所有的暴风骤雨。
  • 我们的文明,就是在永恒的接力中,层层递进,生生不息。正如一个生命的终结,恰恰是另一个崭新生命的开始。

  • 按文东武西的顺序排成十八班,
  • 朱元璋(太祖)六十七岁,朱允炆(建文帝)二十五岁(假如他真的死于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的战火中),朱棣(成祖)六十五岁,朱高炽(洪熙)四十八岁,朱瞻基(宣德)三十八岁,朱祁镇(正统、天顺)三十八岁,朱祁钰(景泰)三十岁,朱见深(成化)四十一岁,朱祐樘(弘治)三十六岁,朱厚照(正德)三十一岁,朱厚熜(嘉靖)六十岁,朱载垕(隆庆)三十六岁,朱翊钧(万历)五十八岁,朱常洛(泰昌)三十九岁,朱由校(天启)二十三岁,朱由检(崇祯)三十六岁。
  • 并不是因为他的强悍(所谓的“霸道”),而是因为他顺应了天意。他用“奉天”来命名紫禁城前朝正殿,就是为了彰显他的王朝“奉天承运”“天命所归”的性质。

  • 尼采说:“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

  • 朱棣在城南中轴线的两侧,分别建立了天坛和先农坛;嘉靖时又在城北设立了地坛;在城东建立了日坛;在城西建立了月坛。皇帝会在固定的时间里祭祀天地日月。这些坛庙,围绕紫禁城,与午门广场两侧的太庙、社稷坛一起,构成了北京城的皇家祭祀系统。
  • 对于建文朝臣的妻女,朱棣展现出变本加厉的疯狂——下令把她们全部送进浣衣院(官营妓院),供他的朝廷大臣将士“享用”,一个女子一日一夜要受二十余名男子的凌辱。一旦有人被摧残致死,朱棣就下圣谕将她们的尸体喂狗。
  • 在三大殿遭雷劈的第二天,朱棣就下了一道罪己诏,称:“朕心惶惧,莫知所措”,还说:“朕所行果有不当,宜条陈无隐,庶图悛改,以回天意”
  • 紫禁城,就像它代表的权力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易燃物,权力越大,危险性就越大。
  • 天命,就是唐代《通典》里所说的,“是以一人治天下,非以天下奉一人”,天子(皇帝、君主)的工作性质是为天下人服务,他手里的权力是天下公权力,而不是一己私权。
  • 历史的深处不都是煌煌天命的顺畅流转,不都是垂拱而治的不怒自威,血光与权谋是历史抹不去的底色。

  • 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里,“二”就是阴阳,世间的一切相对的概念,包括日月、天地、上下、左右、东西、男女、刚柔、尊卑、文武、大小、长短、出入、贫富、寿夭、生死、哀乐、治乱、安危等宇宙、个人、社会、历史概念,统统被糅入阴阳这个大概念里。
  • 奉天殿(太和殿)广场两侧,分别耸立着文楼和武楼,这两座九楹的重楼,在太和殿的两庑铺展着,左文而右武,看上去那么端庄秀美。
  • 我们平时忽略了这些建筑的美,我们总是关注那些宏大的事物,而忘记了许多宏大的事物都是由看上去寻常的事物衬托的
  • 于是,在紫禁城的大中轴之外,还有不同级别的次中轴、次次中轴。紫禁城就是一个由不同级别的中轴线组成的联合体。

  • 《周易》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 汝知农家之劳乎?夫农勤四体,务五谷,身不离畎亩,手不释耒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榻,所服不过[插图]裳布衣,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食,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一居处服用之间,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至于饥寒,方尽为上之道。若复加之横敛,则民不胜其苦矣。故为民上者,不可不体下情。[插图]
  • 朱棣见状,大惊,说:“此虽微物,皆有生理,勿轻伤之!”随从们只好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像捧着一件国宝,把它轻轻放回到树上。
  • 四隅”分别是:东:文华殿,五行属木,神为青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阳气始生,紫气东来,明初作为太子宫,是未来皇帝的宫殿(第五章将讲到)。南:午门,五行属火,神为朱雀,《周易》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插图],意思是古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西:仁智殿,五行属金,神为白虎,是太阳落入的地方,主杀,所以仁智殿是停放皇帝梓宫的殿堂。北:玄武门(清以后称神武门),五行属水,神为玄武,大水茫茫,为玄冥之地,对应的季节是冬,永乐时在玄武门内建钦安殿,供奉北方水神。
  • 《周易》说:“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插图];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插图]。

  •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登基后,“政策由永乐时代的好大求全一转而入温和简易”
  • 朱高炽(洪熙)甚至明确地说:“方孝孺辈皆忠臣。”[插图]“令每家存一丁于戍所,余放归为民。”
  • 宣德留给今天的最著名的“遗产”,是“宣德炉”
  • “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

  • 朱棣下令修建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以金顶(太和宫)为中心,沿着崇山峻岭四外蔓延,辐射范围达八百里,包括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石桥、牌楼上百座,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宗教建筑群。
  • 历史不断地改朝换代,但天下黎民的地位没有变,因此他们的命运也就看不出有任何好转的迹象。他们的苦难是可以“穿越”朝代的,在任何一个朝代,他们的苦难都大同小异。
  • 所以,当他立足未稳,他一定顾不上去“爱人”,只有当天下平定、故宫建成、政权巩固以后,他才有时间去“爱人”,也才能底气十足地向天下宣示:“上天之德,好生为大”。
  • 只要皇帝把自己当人看,也把别人当人看,天下“人”就有了指望,他们的王朝,就可以千秋万代,永保太平。

  • 实际上,朝廷就是皇帝的田,华丽的宫殿,就是一个巨大的田字格。田字格就是一个中轴对称结构,中间那一条竖线是一条纵轴(子午线),把紫禁城分成东西两部分,那一条横线是一条横轴(酉卯线),把紫禁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南是外朝,北是内廷。外朝的建筑一律称“殿”,内廷的建筑一律称“宫”。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是乾清门广场——保和殿与乾清门之间一条窄长的横街,它同样以“天”命名,叫“天街”。
  • 紫禁城的地平,北高南低,每当大雨,三大殿大台基上的螭首“千龙吐水”,无论地面上的水,还是遍布紫禁城的明渠暗道里的水,都将汇入金水河,再大的雨,内金水河的水位也只上升一米左右,实际上是紫禁城中的一座可以调节水量的小型水库。
  • 内金水河不只是一条历史的河、死掉的河、只能用来瞻仰和凭吊的河,它也是一条现实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河。它仍然有它的生命律动,仍然以一种秘而不宣的方式,介入我们的生活。
  • 我想起老子的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插图]。水是至柔之物,却有着裂云穿石、无往不胜的力量。

  •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 北岛诗里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于谦,因为有人劝他给王振送礼,他只甩了甩两只袖子,笑言:“只有清风。”
  • 总的来说,景泰皇帝称得上一位英明之主,当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项知名的文化遗产——景泰蓝。

  • “三朝五门”是指五道门将皇宫分为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对于“五门”,明清的定义略有不同,明代“五门”为:大明门、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太和门),而清代的“五门”则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三朝”)是:外朝,治朝,燕朝,分别举行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和定期朝会。
  • 在明代,盛放诏书的礼器是一个精制的木椟,在清代,诏书则衔在一只金凤的嘴里,那金凤高二尺一寸五分,站立在镀金云朵之上,从承天门上缓缓飘落,在红墙的背景下,金光闪动。城楼下面,礼部官员恭敬地接下诏书,放回在龙亭里,护送至位于大明门东侧的礼部,刻版印刷,而后颁行天下。
  • 太庙代表时间的传递,社稷坛代表空间的绵延,“左祖右社”的布局,将无限的皇权收纳在礼制的约束中,又将中轴线上纵向的宫殿接力纳入一个横向的、无限深远的时空体系中去。
  •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无疑是皇宫最重要的一座大门,因此采用了建筑中的最高级形式。
  • 午门“中开三门”,两旁各有一掖门,中间的门,只为皇帝而打开(文武百官走东侧门,宗室王公走西侧门),只有殿试前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中鹄后可以从中门出宫一次,这一次经历,也因此成为他们一生的荣耀。

  • 午门只有在举行大典和重大朝见时才能开启,朝廷百官平日上朝,一般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西华门因为直通西苑,内监司事人员常从这里出入)。
  • “万炬列星仙杖外,千官鸣佩玉阶前”
  • 身为创业之帝,他深知这江山得来不易,你怠慢了天下,天下就会怠慢你。

  • 宫城(紫禁城)有南北东西四座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对应着皇城的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在皇城之外,是北京的内城,共有九座城门(北京城也因此被称为“四九城”)。
  • 很多人觉得紫禁城很神秘,而它的神秘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门营造的。因为那些时开时闭的门,给紫禁城造成一种半掩半露的效果,人们永远猜测不到,在门的后面,藏着怎样一个世界。
  • 无穷无尽的门,开启了我们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的旅程。每一个空间,似乎都潜伏在上一个空间的后面,一层层地打开。在进入上一层空间时,我们甚至无法预料下一层空间究竟是什么样的。
  • 墙与门,既是对立体,也是统一体。关上门,世界就是小的,比如对于南宫里的朱祁镇来说,紫禁城就是一座囚牢;打开门,世界立刻变得无限大,从一座宫殿抵达另一座宫殿,要穿越无穷无尽的宫门,
  • 走不动就让宦官挟着两腋,不是扶老携幼,是连拉带拽,拖到皇帝面前,不像朝廷命臣,倒像是被劫持的人质。

  • 朱祁钰被软禁在西苑,就是后来的中南海,并在第二年二月里死去,死时年仅三十岁。
  • 紫禁城里的门不是一般的门,是权力门、命运门、生死门。
  • 千秋太和门,静静地注视着王朝的变迁。那门,是王朝的命门。

  • 朱祁镇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悲悯之心,他在遗诏中,废除了野蛮的宫妃殉葬制度(明英宗以前,凡是被皇帝临幸过而未生育子女的嫔妃,都要在皇帝死后为皇帝殉葬)
  • 北面:德胜门、安定门;东面:东直门、朝阳门;南面: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又称前三门;西面:西直门、阜成门。
  • 朱祁镇给他的儿子朱见深留下的政治遗产,除了他的“仁政”,铲除朝廷里的奸佞,就是把“金銮殿”还给了紫禁城,让大明的皇帝,重新拥有了帝王的体面。

  •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 成化窑景德镇官窑的一种,以青花与斗彩最负盛名。
  • 自此,故事开始了反转——万贵妃开始了疯狂的自我补偿:对于后宫怀孕女子,一律投之以堕胎药,由一个“爱的使者”,变成一个疯狂的杀人犯,而且是连环杀手。
  • 宫斗,其实就是围绕子宫的战斗。

  • 中国古建筑不能一览无余,而是含蓄、深隐,像一出戏,被一幕幕地分割——五重宫门,分割五幕戏剧,一波三折,渐入高潮。
  • 奉天殿(皇极殿、太和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大殿,但它的等级,不仅仅是依靠它的高度、体量建立的,也不仅由飞檐上的十个吻兽(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以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取象九五之尊)的规制所标定的,更是通过陈列在它前面的五重门——宫殿乐章中那反反复复的“前奏”,得到强力凸显。
  • 那黄金分割点,是美的基点、秩序的基点、心理的基点、道德的基点。奉天殿压在这个点上,仿佛一个镇纸,沉沉地压在千里江山之上。

  • 那是一个宦官乱政的年代,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三大宦官,是梁芳、汪直、尚铭
  • 无私的付出才是爱。 有私的付出是投机。

  • 苦孩子朱祐樘终于继承了大统,是为明孝宗,年号:弘治。
  • 当然,朱祐樘明白,爱不是那么简单的,支撑爱的,是隐忍、坚强、不屈和牺牲。

  • 方式是在书桌上放两只瓶子,一只装黄豆,一只装黑豆,每当自己做一件好事,就在前一只瓶子里放进一颗黄豆,每当自己做一件错事,就在后一只瓶子里放进一颗黑豆,然后对着瓶子相面,看是黄豆多还是黑豆多,并且深刻反省,那些黑豆是怎么放进去的。
  • 朱祐樘一生只有一位妻子,就是张皇后,除此再无其他嫔妃。弘治一朝,再也见不到“宫斗”的热闹。他们就像俗世里的百姓一样,安于一夫一妻的日子,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绝无仅有。

  • 东方属木,阳气始生,在四季中对应春天,卦象为震,合乎《易经》中“帝出乎震”的说法,因此将太子宫安置在宫殿东路,东方之神为青龙,青春青春,春是青色的,因此明代文华殿覆盖着青色琉璃瓦顶。
  • 每到四月上旬,海棠花开时节,大片大片的海棠花,浮荡在半空中,如云似锦,成为故宫春天的一大盛事,人称:“海棠依旧”
  • 张载的《安石榴赋》:“仰青春以启萌,晞朱夏以发采。”青春如斯,美矣!
  • 朱祐樘的讲官,是那个时代最有实力的知识精英——刘健、谢迁、李东阳。
  • 朱祐樘的人生,不仅有张敏、怀恩、吴废后、周皇后的贴心呵护,还有这样的教育团队的引导陪伴,让这个在苦难中长大的皇帝,有了健全的人格,懂得了一个皇帝的责任。

  • 在朱厚照之前,大明王朝已经经历了九代皇帝,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两次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和明孝宗朱祐樘,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一次即位时只有九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

  • 明朝“三大权阉”分别是王振、刘瑾、魏忠贤

  • 中国人不喜欢悲剧,而是偏爱“大团圆”的结局,不是因为浅薄,而是因为中国人相信世界终究是公正的,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圆满”即使不存在于现世也一定存在于未来。而历史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对过往人、事的评价与追思,更在于它对当下人物进行警示、鞭策,从而对现实或多或少地有所修正。

  • 清代的皇子,幼龄时随母住东西六宫,到六岁入学之时,就要迁往乾西五所、乾东五所和南三所(统称“阿哥所”,也叫撷芳殿),统一居住、统一管理,有的直到成婚后,仍不离开“阿哥所”。
  • 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
  • 连他走过武英殿东侧的断虹桥,看见桥东侧栏杆从南数第四个石狮子,一只手捂头,一只手护在两腿之间,也会立刻想到奕纬被踢时痛苦的样子
  • 朱珪返京那天,嘉庆亲自在城门外迎接,当看见衣衫褴褛、满面尘土的师傅,他竟孩子一样痛哭流涕。

  •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皇室的教育制度,只能把他们塑造成守成者,而很难把他们变成改革者、创新者。他们是王朝事业的继承者,因此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以免把祖上的基业毁在自己手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他们的基本心态。
  • 为表示虔诚,嘉庆帝亲自抄写了为洪亮吉平反的上谕,一边抄,一边落泪。当他写完最后两个字“钦此”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大雨滂沱,自天而降。

  • 内阁大堂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调和元气”,这匾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笔,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因此,人们把大学士称为“中堂”。
  • 我曾看见几株柿子树,在秋天日渐凋零的树丛中格外显眼,似乎期许着内阁的一切事务皆能“事事(柿柿)如意”。

  • 时人语之:“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 明成祖设东厂,成化皇帝设西厂,
  • 权力需要制约,良性的制约不仅有利于社稷,其实也有利于从政者自身,只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是人的本性,纵然有那么多的覆车之戒,但是当一个人(无论他是文官还是宦官)面对权力的蛊惑,他绝对不会罢手,就像一个在赌局中杀红了眼的赌客,直至折戟沉沙,血本无归,才悔之晚矣。

  • 他们的“自信”,来自他们内心的正义感,就是儒家的治国安天下的理想。不像清代文臣,一律成了唯唯诺诺的“奴才”,这也是明代政治的亮点之一。
  • 一个统治者的威严,从某种意义上是通过侵犯和剥夺他人的尊严实现的。廷杖,以剥夺他人尊严的方式,来强调和捍卫了皇家的尊严。
  • 没有一部历史不遭遇黑暗,只要面对黑暗时有守护灵魂之光的知识分子,这部历史便会有光明的续章!

  •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 中国士大夫,喜欢洁身自好,一旦对客观环境看不上眼,就会拂袖而去。这样做,正好把政治空间留给了奸佞小人,正像刘健、谢迁离去,让内阁与司礼监的双轨骤然失去了平衡,归根结底,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 感谢刘瑾,将他发配龙场,才有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阳明心学,才在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刻里,横空出世。

  • 别的妃嫔对皇帝百依百顺,但是心灵深处却保持着距离和警惕,惟独她毫无顾忌,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同时又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皇帝增加信心。在名分上,她属于姬妾,但是在精神上,她已经常常不把自己当作姬妾看待,而万历也真正感到了这种精神交流的力量。

  • 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泰昌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 明代妃嫔分成如下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选侍、才人、淑女,选侍是明代妃嫔的等级之一。
  • “梃击案”“红丸案”是针对朱常洛的谋杀案,“三案”中,唯有“移宫案”具有相对正面的意义,就是把李选侍哄出乾清宫,让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摆脱她的控制。
  • 乾清宫其实是一座迷宫,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两层复式结构,分成许多隔间,有二十七张床,皇帝每晚会选择一张床睡觉,很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但在皇帝看来,这是关系到自身生命安危的大事,开不得玩笑。皇帝睡在哪张床上,连最贴身的太监也不知道。甚至,梦醒时分,连皇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睡在哪里。

  • 没得好死的,是她的心肝宝贝——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死去九年后,朱常洵在洛阳被李自成起义军活捉,刮干净身上的毛,拔掉了所有的指甲,又用药水灌肠排去粪便,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和几头鹿一起下了油锅,被起义军炸着吃了,称:“福禄(鹿)肉”。

  • 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暗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 像鲁迅这样的大绝望者,在谈到脊梁时都承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易经》上说:“潜龙勿用”[插图],意思是时机不利的时候,龙要潜伏在水里,不宜有所作为。
  • 魏忠贤死那一年,距离崇祯皇帝在乾清宫昭仁殿挥剑刺死六岁的昭仁公主,奔上景山投缳而死,还剩下整整十七遍的春秋。

  • 而乾清宫、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则取八卦中的泰卦,泰卦之象是乾卦在下,坤卦在上。乾在下,是因为天向上升,坤在上,是因为地向下沉,因此,只有乾下坤上,刚下柔上,二者才能交融合一。否卦则正好相反,是乾在上,坤在下,天向上升,地向下沉,二者永远不能交汇。只有阴阳相合,天地交泰,才能万事通泰,安康和谐,生生不息,国祚永久;阴阳不合,万物就会阻滞不通,世道就会衰落破败,满目疮痍。于是从泰卦中,派生出许多吉祥的词汇,比如:安泰、康泰、富泰、通泰、否极泰来……
  • 孝庄太皇太后是大清王朝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的皇妃、第二位皇帝顺治的生母,也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之一。

  • 在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超大院落中,东门叫日精门,西门叫月华门,与乾清宫与坤宁宫,组成日、月、乾、坤。

  • 婚姻像一面镜子,看到的是对方,折射的是自己。

  • 西二长街东侧自南向北分别是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西二长街西侧自南向北分别是启祥宫(太极殿)、长春宫和咸福宫。 东二长街东侧自南向北分别是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东二长街西侧自南向北分别是景仁宫、承乾宫和钟粹宫。
  • 他幻想时间可以永远停止在那个美好的时代,让他的记忆以物化的形式永垂不朽。

  • 明代文渊阁,并不像清代文渊阁那样是一座单体建筑,而是几座砖石结构的建筑群。

  •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春,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先后起兵谋反,是为“三藩之乱”。
  • 对明清两代统治者而言,一旦铸甲销戈,天下太平,编修一部空前大书的梦想就立刻浮现,因为与建筑比起来,文字更能成为王朝事业的纪念碑,既象征着王朝的鼎盛与辉煌,又能被后人永久瞻仰铭记。
  • 1934年,中华书局将《古今图书集成》出版,陈梦雷的名字被郑重印在封面上,此时,距陈梦雷去世,已过去了将近两百年。

  •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
  • 乾隆、嘉庆年间盛行的以辑佚、辨伪、注释为中心的历史文献学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因此被推上一个辉煌的高峰,这就是著名的“乾嘉学派”。

  • 文渊阁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到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受到启发而建成的。它面阔六间,这在紫禁城内也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紫禁城内的宫殿,开间全为单数。这是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表明它以水压火、保护藏书的意图,而这样的开间数里,也暗含着它与“天一阁”的联系。
  • 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前后七部《四库全书》全部抄完,分别藏在七座藏书阁内,其中四座,分别在北京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圆明园内的文源阁、盛京(沈阳)故宫的文溯阁,这“北四阁”,全部在皇家禁地,另有“南三阁”,分别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天宁寺的文汇阁、杭州西湖孤山南麓的文澜阁,因为它们都在江苏、浙江,因此也被称为“江浙三阁”。

  • 这部《四库全书》(即《文澜阁四库全书》),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 在我看来,“善”既是对书的描述,也是对书的定性,因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最美最好的事物,就是书。书之美,不只寄寓于雠校、刻印、装潢的意义上,更存在于书的本质意义中——书的存在本身就是美的(尤其是好书),因为人类的记忆、情感、知识、思想、信仰,贮存于我们的肉身之内,而肉身只是短暂的存在,有了书,它们才找到了长久的贮存器,让人类的记忆、情感、知识、思想与信仰历久弥新,也让不同的思想情感可以交流激荡。因此,书是人的生命的延伸,是我们人类超越自我极限的最佳方式。因此,才有一代代知识精英投身到书的事业中,纵然粉身碎骨,依然至死无悔。

  • 草径茅扉带软沙,隔林鸡犬几人家。青山尽日垂帘坐,落尽棕榈一树花。

  • 紫禁城里最老的树,在武英殿断虹桥前,那里生长着十八棵古槐,号称“紫禁十八槐”。它们的树龄在六百年左右,几乎与朱棣同时代,因此它们是故宫博物院里最古老的古物
  • 《周礼》上说,周代朝廷内种有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三槐九棘”从此成为三公九卿的代称。
  • 在今天的御花园,在坤宁门至天一门的甬道上,仍有一组连理桧柏。这组“连理树”,被认为是皇家景观的核心。
  • 琼苑东门那棵龙爪槐,树高五米,胸径一米零六,冠幅十一米,株龄超过三百年,被称为“北京龙爪槐之最”。
  • 在皇帝眼里,草木茂盛、繁花似锦,不只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更代表着国家欣欣向荣、昌隆永久。

  • 春归鱼出浪,秋敛雁横沙。触目皆仙草,迎窗遍药花。

  • 用书法来打比方,御花园和慈宁宫花园是端庄秀丽的正楷,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则是行云流水的草书。

  • 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风花雪月,这世间的光景,无须一文钱买,人人皆有一份,只是劳苦大众,生命被耕作稼穑占满,只关心旱晴雨涝,没有闲情逸致去吟花弄月罢了,于是把这份“权利”,留给文人墨客。

  • 皇帝坐拥天下,但天下太大,几乎大到了无边无际、鞭长莫及。太和殿也大,宫殿的尺度与天下成正比。但作为一个人,需要的恰恰是小的空间,因为只有小的空间,给了他一个边界,让世界围拢在自己的身边,伸手可及,可亲可近,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

  •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终结。所谓的终结,其实不过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这生命与朝代,都无不通向生死兴衰的无尽轮回。

  • 乾隆一生作诗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一人单挑《全唐诗》(《全唐诗》共收两千二百余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但没有一首诗被人记住,可见他不是一个杰出的诗人。

  • 如米沃什诗中所写: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经忘记。

  • 故宫博物院藏《五牛图》卷,画在白麻纸上,是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也是唐代著名画家韩滉唯一的传世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记忆力强大的人,其实都是位置感强的人。

  • 白莲教起义,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插图]这就是“养心殿”名称的由来。
  •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 教科书上说,后来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对此我不能认同。战争确乎失败了,但经历了洋务运动、“同光中兴”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中国,近代化思想已经或多或少地渗入到人们的意识、思维乃至行为中,推动着中国向前走,已不可能再退回到从前了。只要中国在进步,就没有什么失败不失败之说。

  • 这个朝代,占据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大版图,一度气吞万里如虎,却终脆弱得连梧桐夜雨、芭蕉声碎都承受不起,耀眼的荣华,转眼便是江山日暮、寒鸦夜啼,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人生有时充满荒谬,当一个人费尽心机地达到他向往已久的目标时,那个目标本身的价值已经悄然消解

  • 作为被俘战舰之一,北洋水师主力舰“镇远”被驶入日本,编入日本海军战斗序列,直到1911年,它因无法跟上军备更新的步伐而被日本海军除籍,船体被肢解,它的铁锚和十个大炮弹至今安放在东京上野公园,将中国人的耻辱公开展览。

  • 欺骗有时具有巨大的魅力,甚至会让人上瘾,慈禧就是一个喜欢骗局,并且乐于享受骗局的人。

  • 所谓变革,当然是在保存自我的前提下的弃旧图新,而不是从根本上推翻自我。如果完全推翻自我,就不是改革而是革命了。

  • 慈禧之怒,表明她与光绪的矛盾,主要不是体现在对于变法的认识上,而是体现在权力的分配上。
  • 他们把变法团体变成一个小圈子,对大多数朝廷官员采取排斥甚至打击的态势,表面上孤立了旧党,实际上是孤立了自己,让自身立足未稳,就在朝廷中深陷孤苦无援、孤军奋战的处境中。

  • 在政治上,急功近利的代价非常惨重,对这一点,之前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之后的历史还将不厌其烦地证明。

  • 关键不在于事实是否这样,而在于人们认为你这样。

  •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 所有的轻吟浅笑,所有的长夜痛哭,在这一刻都定格了,无法延续,也不能修改。

  • 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10月10日成立。

  • 紫禁城伫立在身后,把往事云烟、时代巨变,都深藏在恒久的沉默里。

  • 宋子文说:“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
  • 他们衣履简陋,捉襟见肘,表情里却蕴藏着无限的骄傲。他们知道,这样一个创造出灿烂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打败的。
  • 少年苦寒的岁月里,故宫文化的滋养是寂然无声的,却在他们的精神里注入了超凡的品质,足以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 “九九消寒图”上用端庄的楷书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字,每个字(繁体字)九画,后妃们每天填写一笔,从“入九”第一天,一直写到“九九”的最后一天,刚好九九八十一天。把这九个字全部填写完,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就不再远了。

  • 故宫博物院内最大的古物,就是紫禁城的建筑本身。它是岁月留在人类星球上的最壮美的遗物。
  • 2019年4月,王旭东就任第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 平安故宫是基础,学术故宫是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活力故宫是根本。

后记

  • 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 这是一座无法一言以蔽之的城,这是一座拒绝总结的城,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它的一个局部、一个侧影。它不是一句话、一个颜色、一个形象,甚至不可能是一本书。
  • 中国人能穿越黑暗与血腥活到今天,中国历史没有中断在某一个黑暗的时刻,不是因为这黑暗不够强大,而是因为我们文明中的正面价值比这黑暗更加强大,这些正面价值包括:隐忍、宽容、牺牲、仁爱,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道家所说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几乎包含了我们文明正面价值的所有内涵。
  • 我们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其实,故宫也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我们的美与善,也照见了我们的丑与恶。卑鄙的人从中看见了卑鄙,他们永远对官场技能、后宫争斗情有独钟;而高尚的人则从中找到了高尚,这高尚滋养了我们的过去,同样也将滋养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