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全译)

文史哲

前言

  • 老子,又名老聃,实名李耳,春秋末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始祖,后被神话为太上老君。相传他生就白眉毛、白胡子,并因此而得名“老子”。
  •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众妙之门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事实上,按照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名”的最高境界自当是不求名而得名。所以,何不卸下压在自己肩头的“名”之重担,让身体得以放松,让心灵得以解放呢?

功成弗居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人们的活动,使人们的活动能够顺天应人。老子所提倡的是: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以干涉;养育万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而不自居有功。
  • 事实上,万事万物本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只是由于人们强执于美、丑的概念,分别心太重,以至于不肯在生活中公平地对待“丑”,才导致了很多生活的不快。放下这种执著心、分别心,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不见可欲

  • 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贪欲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和光同尘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实现韬光养晦的要旨在于: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实施对象怕有人威胁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当一个人成功地让实施对象相信他的这种意图,他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

不如守中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维特根斯坦说:“凡是可以说的,就能明白地说;凡是不可以说的,对他就必须沉默。”
  • 高明的人处世,从不多说话,他们宁愿用某个细微的表情,某种得体的肢体语言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不愿用语言把不该说的话直白地表述出来。那些动不动就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或者心直口快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谷神不死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矣。

天长地久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有人认为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以无争争,以无私私,以无为为;
  • 马克思对人的定义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个体都是人的一分子,所以帮别人其实就是帮自己。

上善若水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居善地。水善于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争上而甘处下。做人宜往下走,眼睛要向下看。
  • 用钱财相交的,财尽了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会被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就会被驱逐。
  • 《淮南子》中说:“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耐心地等待时机,对任何人,尤其是年轻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年轻人,棱角外露,功利心重,又急于求成,总幻想很快能在社会上取得地位和成就。虽然其锐气是惊人的,但也是短暂的。要想有朝一日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还需先脚踏实地地储备才能才行。

名遂身退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世上有两种东西是最难填满的,一个是大海,一个便是欲望。大海填不满,是因为它博大而包容;欲望填不满,却是因人性的贪婪与丑恶。
  • 石崇死了,死于政治斗争,死于多行不义,更死于为富不仁。
  • 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不为富贵所动的人,是高尚的君子;而懂得散财的人,是知“天道”的智者。

生而不有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就是身心和谐﹑柔弱灵动、幽深明澈。一个人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然无为、功成不居,以及抛开成见、抛掉智识而悠然自得……
  • 佛家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论一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他能够改过自新,做到心明如镜,用这样的心境去观照世间万物,什么事情他都能看得清楚、弄得明白,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能保持清醒。

无之为用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脏空虚,神乃归之也。
  • “有”固然是好的,“无”同样不错。“无”不是“没有”,事实上,“无”也是一种“有”。无形的东西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不过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罢了。
  • “无”并不是没有,你可以说“无”是“空”,但不能说是“没有”,空的口袋才能装东西,空的房子才能住人,空的管道才能送水,空的宇宙才能容纳日月星辰,肚子空空才能吃下东西。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无”,没有它,这天地万物就成了摆设而没了用处。

去彼取此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过多的欲望不仅不能让我们真正地得到享受,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真正的享受是有理性的节制,虚华的享受则是愚蠢的放纵。

宠辱若惊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 朱元璋:人君能以身为天下,虑天下恐有大患,若身有苦疾,则天下安矣。不能以此者,天下危亡。若人君肯以身为天下,以百姓之身为身,则帝王之身宇内可独行而无忧。
  • 《幽窗小记》里写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执古御今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微妙玄通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经典解读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毋满毋盈。宁可要容释一点、淳朴一点、旷野一点、混浊一点,而不要盈满僵硬、狭隘难容、刚愎顽固、刻薄苛察、洁癖排他。只有不盈,只有体认得到自己的缺陷空白,才有空间,才有未来,才有生命,才有发展,才有大道。
  • 司马懿把心高而气不傲演绎到了极致,野心勃勃却看起来行将待毙,所以,他才能够把握时机,笑到最后。

知常曰明

  •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宽容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它让我们忘却计较,忘却烦恼,以一颗微笑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一切。

信而贵言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信任”是什么东西?信任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是超越金钱的友情、了解和欣赏。信任,是相互的一种心灵的感应,是做人的脊梁,是人格的一个基础。
  • “我”是一切的根源;不要去要求别人信任自己,一切都是在于自己要首先值得别人信任。

大忠大义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越是讲得好、调门高,越要警惕假冒、伪劣、争夺、虚夸、言行不一。所以,不要上当,不要被各种假象蒙骗。
  • 智慧谋略,有一点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智慧,其结果必然是违反自然大道。用尽心机为自身打算,终会发展到损人利己,虚伪狡诈,诡计多端,尔虞我诈。大骗子玩弄小骗子,小骗子糊弄大骗子。骗来骗去,终究是害人又害己。

绝学无忧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爱耍小聪明,爱出风头的人,固然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同时,也容易招致他人的厌恶和嫉恨。做人,还是安分一点好。
  •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懂得把聪明用在刀刃上。他们常会把自己装扮得很淳厚,来削减别人的嫉妒或眼红。而卖弄小聪明,则是愚人的行为,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独顽似鄙

  •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淡泊,是一种内在的深度修养。处淡泊可以养志,取淡泊可以扶真,淡泊中有真味,淡泊中有醇美。淡泊使人清醒,使人明智,使人坦然。

惟道是从

  •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 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从于道也。道之于万物,独恍忽往来,于其无所定也。道唯忽恍无形之中,独为万物法象。
  • “宽仁”也是中华民族的“大德”。为人处世,做事不要太绝,而要与人为善。因此,走不过去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宽阔的道路,给别人三分便利又何妨。
  • 正如利希腾贝格所说:“让别人认为我们是好人很难,不如去做一个好人,即我们想要别人认可的那样的人。”

曲则为全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希言自然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人生在世,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飞黄腾达日,也有潦倒落魄时。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而后一种德性比前一种更伟大,它要求你宁静、平和、淡定。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 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懦弱的人会哭泣,浮躁的人会抱怨,聪明的人会藐视,勇敢的人会去征服。我们应当戒骄戒躁,藐视困难,征服困难,永不放弃,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企者不立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 最可怕的不是踮脚求高、跨步行路、自我膨胀,而是知错不能改。正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即使毛病众多,只要诚心改正,虽不能善始,也必能善终。
  • 虚荣是一种诱惑,它让你欲罢不能,诱惑越多,虚荣心就越强,如果一个人能够淡然地面对诱惑,那么他也就能摆脱虚荣了。

燕处超然

  • 隐忍不躁,以静制动,是刚健中正的标法。做什么事,都应保持冷静,从容镇定,不要急急忙忙,心慌意乱。

善行无迹

  •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人无伤虎意,虎有食人心
  • 伏尔泰曾说:谨慎的人对自己有益,有德行的人对别人有益。戴尔?卡耐基也说过:养成小心谨慎的习惯,实在重要极了。多一点谨慎,对你没坏处!

大制不割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这正如毛泽东所讲,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更注意体察信息,更谦虚谨慎,更不得不实事求是地分析与判断;而高贵者更容易有骄、娇二气,易犯刚愎自用、脱离实际、希图侥幸、“大意失荆州”的错误。因此,把自己看得低下一些,更容易接近真理。

去奢去泰

  •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过饱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
  • 事先留有余地地报告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最后会给你良好的评价,即使没有做出努力,也能让对方认为你尽了最大努力。

物壮则老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恬淡为上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要追求内心的和谐,想问题、办事情,要多关心少排斥,多支持少挑剔,多谦让少争执。面对矛盾、摩擦、误会、纠纷等,要有求同存异的大度雅量,要有克己为人的奉献胸怀,要放开眼界、提高境界,不长“小心眼”,不搞“小动作”,不弄“小圈子”,要大事小事皆容得。

知止不殆

  •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自胜者强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一个人只有不断省视自身、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付诸行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 人吃五谷杂粮,生就七情六欲,未免易生放纵之心。于是,人的精神中便生出一种不可或缺的主宰力量——自制力。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性,也是人与人有所差别的关键。
  • 从今以后,我绝不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
  • 无求于物心常乐,自静其事品自高。

终不为大

  •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往而不害

  •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宽容不是无能,而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宽容可以消除与他人之间的不必要的摩擦和隔阂,达成有效沟通,有利于同事间的团结友爱。对人大度,大人不计小人过,对人对己、于公于私都是利多弊少。

以柔克刚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老子说,想要让它收敛,不妨暂且让它张扬;想要使它削弱,不妨暂且使它增强;想要毁灭它,不妨暂且抬举它;想要剥夺它,不妨暂且给予它。这是高深的运筹学。

道常无为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万事万物,各依其性,顺其自然,自生自化。
  • 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与“德”相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完整体系。“道”是客观规律,其属性表现为“德”。“德”必须在大道的指引下,去观察万物的本源。凡是合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就是“失德”。

上德不德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贱为贵本

  •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 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老子揭露了客观世界的矛盾,并意图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锐化,本着这一目的,他把统一看成万物的基础,并将其绝对化。
  • 人生基础越是差,向上的决心就越坚定。
  • 你的现状并不代表着你的将来,只要你肯努力,达到多么高的目标都是有可能的!靠自己,才能改变低贱的命运。

有生于无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在复杂的社会中,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要锋芒毕露,而应藏头缩尾,等待最有利的时机。

大器晚成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 明白大道的人好像是糊涂的,进入大道的人好似在退步,走在平坦大道上却好像走在那崎岖小路上。可他们是真正具备“道”的德性的人,他们不会因别人的误解而改变什么。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损之而益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以柔克刚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知止不殆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吝惜生命绝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说人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超出了这个极限,必然走向反面。
  • 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有心无私欲,才能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消弭烦恼于无形。然而,看破红尘,是为了再入红尘;不贪名利,不等于不建功立业。只不过,唯有摆脱了名利的束缚,才能超然物外,长生久视。

大巧若拙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俗话说,名医不谈药,名将不谈兵。真正的人富豪不会摆阔气,真的掌权者不会拿捏作势。这样才称得上大盈,其发挥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 懂得装傻者绝非傻子,显得木讷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不知不觉中驾驭对方,就必须掩藏你的聪明。

知足常足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殊不知水满则盈,月满则亏,登上顶峰,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
  • 知足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方式。不知足的人,总是这山还望那山高,一味地强求、奢望,最终只能是一场空。知足的人,在追求事业、名利、地位、信念、财富时,顺其自然,不心存贪欲,反而常常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不为而成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无为而治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如果我们只是掌握一点知识的表皮,很快就可以做到,但是,如果要深入学习达到分析、探索事物本质的境界,须要用漫长的时间并付出相当多的努力才能够做到。学无止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圣常无心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生生之厚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老子提醒人们,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式来过分善待自己,而应清静无为、恪守“道”的原则,做到少私寡欲、清静质朴、纯任自然。
  • 死不死,伤不伤,不在于猛兽,不在于敌军,也不在于武器,而在一个人自身,在其道行。
  • 人生在世,善于避害,才能保全生命。一个人要善于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不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这样的人,别人就不可能摸清他的想法,他也才有可能驾驭对方于无形。
  • 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极其高明的处世之道。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摸清自己的底细和实力,别人也就难以钻自己的空子。

尊道贵德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播种,并不仅仅为收获。正如我们给予别人微笑时,不在意对方是否回以笑脸;付出真情时,不在意对方是否有感激的泪水。一切顺其自然,对于这样的人谁又会不喜欢?谁又会不诚心以待呢?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就是幸福的人。

塞兑闭门

  •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 戒贪欲,即要闭目塞聪,不受诱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宠辱无惊。在老子看来,认识自身所具有的道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 俗话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个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拣瘦,朝三暮四,为了什么,还不是在为自己选择一条锁链吗?老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因为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嗜欲。

行于大道

  •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 如果一定要说职场上有捷径的话,唯一的捷径就是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去面对最多的问题。
  • 职场上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唯有靠尝试和积累。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职业生涯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建构起完美的职场人生和丰富经验。

修之于身

  •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 无论做怎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象别人的处境;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把别人当成自己对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你不喜欢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你就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你不喜欢别人欺负你,你就不要欺负人;你不愿意有声音干扰你读书学习,别人读书写字时,你的动作就要放轻……

含德之厚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不言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纸上谈兵,现在多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事物。夸夸其谈的人,随时标榜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会忽略别人的感受,在虚荣心的膨胀下忘乎所以,尤其喜欢在人多的时候表现自己,这样不仅暴露了其浅薄无知,也暴露了其虚伪,反而让人瞧不起。

以正治国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人的创意像一颗种子,在酝酿阶段是那么不起眼。但只要将其种进合适的“泥土”中,给它提供所需要的“养分”,它就能破土、发芽、开花、结果,产生动摇世界、影响众生、造福万物的神奇力量!

祸兮福倚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那些能在讥讽、轻视中取得成功的人,是值得称颂和尊敬的。他们面对困难,面对坏事,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想办法变难为易、变坏事为好事。那么,我们呢?难道就自甘沉沦?别忘了,只要不放弃,就一切皆有可能。

长生久视

  •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老子把“俭”当做“三宝”之一,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一个能够做到对自己“吝啬”的人,即使他还没能彻底消除欲望,也已经把欲望减少到相当的程度了。极端节俭的人,固然未必能断绝七情六欲,却必定是个懂得收敛欲望的人。他们对地位、名声、权力、金钱、财货及女色等并不狂热,因此为自己做人及成功建立了牢固的基础,自然能够远离各种危害。

其鬼不神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大者宜下

  •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美言可市

  •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太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老子说,美言可以市。意思是,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的确,不管什么人,都不会拒绝别人对他的赞美之言。上司可以用赞美的语言激励下属努力工作,下属也能用赞美的话,让上司的心里开满鲜花。
  • 善言结善果,对别人的赞美,其实是在为自己播种善果的种子。身在职场,要做到圆融通达,就要先学会赞美别人。好话说给领导,并不代表着奉承;说给同事,也并不代表着谄媚。能用赞美的话解决的问题,却偏要以伤人感情的恶语来解决,何苦来哉?

为大于细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个细节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
  • 一个人能不能“成其大”,关键在于他愿不愿、能不能“为其细”。

未兆易谋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将以愚之

  •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治国如此,处世也是这样。一个人心智太多、过于精明,就会变得不诚实、不厚道。

不争之争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有三宝

  •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老子说,“道”的原则有三条,就是:“慈”,即爱心加上同情心;“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妄为;“不敢为天下先”,即“谦让”、“不争”。
  • 俭对于吃喝来说,可以养脾胃;俭对于嗜欲来说,可以集中精神;俭对于说话来说,可以培养气息;俭对于交朋结友来说,可以择友少过失;俭对于应酬来说,可以养息劳。”

善战不怒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 老子要求人们不逞强好勇,不轻易被激怒,要 避免和敌人正面冲突而以智取胜,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以不争的方法达到争的目的。在老子看来,这是符合天道的,是自古皆然的最高准则。
  • 遇事不急躁、不冲动,平心静气地认真思考,细心分辨客观现象,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求得正确的解决之道。
  • 古代善于做将帅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争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 善于运用智慧的人,能发现与对方直接相关的重大利害,并以此为突破口打动对方,使其诚心诚意地接受自己的意见。
  • 老子要求人们不逞勇武,不轻易激怒,避免与人正面冲突,充分发挥人的才智,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是符合天道的,是极为合理的准则。

哀兵必胜

  •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被褐怀玉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 一个人固然应该有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的勇气,但切忌刚愎自用。否则,就会变成“固执己见”,就会有害无益,就会丧身亡命。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不能因为大多数人坚持别的观点而随声附和。另一方面,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也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获得成功。

病病不病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无厌所生

  •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菜根谭》中说: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意思是君子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因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勇于不敢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关键就看其是否懂得自我克制,是否能“忍”。忍,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手段,而不是毫无进取的态度;偏安一隅,是为了蓄势待发,而不是苟且偷生。要知道,忍耐一时,才能风光一世。
  • 人,没有坚忍之性,则难以求成。一个人要摆脱逆境,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坚忍的品格和宽广的心胸来支撑自己。
  • 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心理能量;忍,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刀不露锋,叫“忍”。心中刀刃锋芒毕露,不是“忍”。心中无刃,空空荡荡,也不是“忍”。只有刃锋磨隐了,刃锋藏在心胸的刀鞘里,才算是真正懂得“忍”的智慧。

代斲伤手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 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二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孔子的话,是说一个人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不要思考自己不该思考的。曾子说的“思不出其位”,也是同样的意思。
  • 多动脑子,积极提出建议,当然是好的。事实上,每个开明的领导都会喜欢这样的下属。但是领导需要的是在了解情况后,认真思考而得出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胡乱聒噪。

无以生为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木强则折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坚硬强大,是衰败之兆;知强守弱,是明智之举。
  • 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显示自己的强大,他们会内敛锋芒、示人以弱。
  • 柔弱者知道自己很弱小,所以奋而进取;智商平平者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就笨鸟先飞早入林。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自己放在一个“柔弱”的位置,以“柔弱”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以“柔弱”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有大的进步,才不会因为强盛而走下坡路。

为而不恃

  • 天之道,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在下者对在上者,切忌以功自居,不居功才能有功,这是人生的辩证法。
  • 不居功是一种生存策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妙法,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修养。
  • 抢功、争功不可取,功过分明为正常,可有功不居功,就更加凸显有功者人格的高尚。

受国之垢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并不是软弱无力。

常与善人

  •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小国寡民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一个人活得快乐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无欲无求,能否知足常乐。住什么不重要,能遮风挡雨就行;吃什么不重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穿什么也不重要,能御寒就行……无论生活给我们琼浆还是苦酒,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个快乐之人。
  • 一位哲人说得好:“只要你愿意享受快乐,快乐就会粘上你。”乐观者怀着感恩的心情去享受现实,而悲观者则会把手中的幸福和快乐随意抛弃,而后满世界寻找幸福和快乐。

信言不美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