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奈德·约翰逊

作者按

  • 无论是助人与受助,或是施教与受教,其实都需要参与者彼此的信任,然而这种信任又往往很脆弱。

赞誉

  • 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与获得成长的勇气。
  • 培养孩子自控且自律的能力,培养他们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的能力。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少做,恰好相反,这要求家长和孩子合作,要多做并且要做得有策略、有智慧。
  • 作者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总想着安排孩子、规划孩子,用胡萝卜加大棒驱使着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那么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个自我驱动的自律者。要想让孩子走到台前,父母就需要隐入幕后。
  • 在焦虑的养育大环境下,让父母放下焦虑,重新找回控制感,也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控制感,掌握自律、实现独立
  • 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夺走了本属于孩子自己的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成长的机会。没有被动要求,没有评级,更没有奖励,但恰恰就是这种“自驱动时光”,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备经历。
  • 父母的不焦虑状态,对孩子而言是最好的环境,而不焦虑这种状态还不能伪装。
  • 自律的最高境界,是自我驱动,就像给人生安装了一台永动机。
  • 与其把自己当作孩子的老板,倒不如试着成为孩子的顾问。
  • 在当下这个时代,孩子总是与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隔绝,没法在自主自觉的前提下做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追逐成功、体验失败。
  • 在把孩子控制得过紧的时候,家长很容易不自觉地就沦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
  • 在培养健康、坚韧、目标导向的儿童方面,《自驱型成长》是最富创见、最有权威的书籍之一。
  • 我们应该信任我们的孩子,并让他们更多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每个家长都需要有所了解。
  • 有时候,为人父母所能做的最有帮助的事,其实就是给孩子少些约束。
  • 家长到底干预多少才能确保孩子的最佳发展。
  • 《自驱型成长》能指导家长在望子成龙和放任自流之间,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度”。
  • 家长如果约束过紧,孩子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能力就会遭受损害。
  • 还记得你以前参加过的一些活动吗?它们既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也不是什么被动参加的体育活动,而是单纯地让你享受其中。它们既没有评级,更没有奖励,但恰恰就是这种“自驱动时光”,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备经历。

中文版序

  • 增加睡眠和我们称之为“彻底停工期”的休息时长,能够激活大脑内很重要的默认模式网络系统,让大脑得到休息,才能让它从过度的刺激和疲劳中恢复过来。
  • 自主感的重要性部分要归因于一个普遍原则:你不该逼着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件事。

译者序

  • 如果你喜欢阅读的话,你会发现,每当有人给你推荐书时,最开心的事儿其实未必是对方推荐的那本书多有价值或多么新奇,而是对方所推荐的那本书,你本人恰恰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
  • 当家长的,终点在哪里? 不是孩子过上了你想让他过的生活,而是你帮孩子过上他自己想过的生活。

前言 为何控制感尤为重要

  • 他练了几十年“超然静心”冥想技术,由此练就的冷峻气质很是引人注目。
  • 我们真的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们也不应该控制他们。为人父母,其实是要教导孩子独立思考、身体力行,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挚爱的事物,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而非逼着孩子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

第1章 天底下最让人紧张的事

  • 你会看到两者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是涉及应激反应系统的脑区。
  • 控制感就是应对压力的解药。所谓的压力,都来自我们未知的、嫌弃的和惧怕的事物。对我们来说,小到感觉有点失衡,大到为生命而战,都和压力有关。
  • 作为成年人,我们其实并不是要迫使孩子走上我们为之定下的道路,而是要帮助他们成长,进而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孩子终究还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在之后的人生中,凭借一己之力修正这条路的方向。

击中“甜区”:更好地理解压力

  • 首先,孩子的身边需要有一个能提供支持的成年人;其次,孩子需要时间从压力中恢复过来;最后,孩子还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控制感。

脑内有乾坤

  • 在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时候,了解一些脑科学能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化学,而非性格。
  • 长期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会弱化海马体里的细胞,并最终杀死它们,而海马体是创造与储存记忆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在急性压力下,学生会产生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 对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里充斥着激素,这些激素会弱化大脑的高级功能,也会遏制孩子的情绪反应。在压力的影响下,负责记忆、推理、注意、判断和情绪控制的脑区会遭到抑制并承受永久性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脑区会逐渐缩小,而大脑中负责侦测威胁的部分则会越变越大。最终,过载的压力系统会大大提升孩子患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种种身心疾病的风险。

压力、焦虑与抑郁

  • 慢性压力还会导致一系列行为问题,比如睡眠障碍、暴饮暴食、办事拖延,甚至降低你好好照顾自己的意愿。慢性压力让体内多巴胺的水平下降,同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水平会随之下降,[插图]而这就导致压力一步步地转化成了抑郁。

为何这事关紧要

  • 长期的疲劳感与紧张感,就是焦虑与抑郁的配方。

对控制的警告

  • 这本书的主要目标,一是帮助父母辅助自己的孩子提升压力耐受性,让他们培养这种能在压力情况下保持良好表现的能力;二是要让父母了解到,与其让孩子积累与承担压力,倒不如直接让他们甩开压力。

第2章 “我那么爱你,才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顾问型父母

  • 借由你,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

“家庭作业之战”

  • 但往往忽略了更基本的目标: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
  • 这种教养风格强调自我导向和成熟的价值观,而非一味地顺从。通过这种养育风格,家长会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为了助你成功,我将尽我所能,但我绝不会试着强迫你做什么,我说到做到。”

为什么大脑喜欢顾问模型

  • 教师可以教导孩子,教练可以训练孩子,辅导员可以跟孩子强调毕业有要求,但是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归宿。对于在学校或生活中其他地方遭遇压力的儿童,家庭应该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个休息和恢复的地方。当孩子感受到,他们即便身处困境之中,也深深地被父母爱着,他的韧性就会增强。
  • 真正的问题是一种感觉,一种关于“谁对什么负责”的内在感觉。女孩准确地将她的作业视为自己的责任,因此也就乐意为自己做作业,这进一步增强了她的掌控感和自主感。

“但是……”家长作为顾问的挑战

  • 应该相当于孩子一路走来都用得上的救生圈,告诉你的孩子你担心的是什么,再好好和他聊聊这些事。只提供辅助,不刻意掌舵,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

总结

  • 课业本就不是凡妮莎的责任,她不该再像之前一样管课业的事儿了。奈德和凡妮莎明确表示,如果马修想要有人提醒他,或者如果他真的需要帮助,奈德会很乐意提醒他做作业。但归根结底,马修的作业还是要由他自己负起责来。
  •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善于思考的学习者,希望他们自律,而不需要他们被纪律驱使。

第3章 “这事听你的”:能自己做主的孩子

  • 他只不过是不愿意听任别人呼来喝去的。他其实也蒙受着焦虑的困扰,尤其是控制感的缺失,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 这事你说了算,我相信你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就算不那么明智,你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你来定”不该有如此意味

  • 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一个顺从的孩子,而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理解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行动和理性交流的孩子。
  • 对你家的孩子而言,他必须愿意去倾听外界的信息,愿意去思考他自己的选择,就这么简单。

有6个理由能证明我们没错

  • 在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战胜自身的挑战方面,孩子获得的经验越多,他们的前额皮质就越能调节好他们的杏仁核。
  • 我们要帮助他们把大脑开发成这个样子:习惯并善于做出艰难的抉择。这事非同小可,还将在未来换取巨大的回报。
  • 让孩子拥有控制感,这是培养他们胜任力的唯一方法,不仅仅是能胜任怎么做抉择,更是能胜任他们要掌握的每一项技能。
  • (4)你并不总了解怎样才是最好的。
  • 机缘巧合同样也是生活的基础组成部分,而父母拟定的种种计划却并不总是意味着越来越好。
  • 比尔最终发现,即使是对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也有能力做出优质的决定,至少不比成年人所期待的那个决定差。他还发现,一旦遇到了问题,孩子会经常提出一个父母想都没有想过的解决方案。
  • 总体而言,14岁、18岁和21岁的孩子在决策方面的得分几乎相同,而9岁儿童的得分仅仅略低一点。我们认为,这不仅表明9岁的孩子同样是很能干的决策者,而且即使他们表现得差强人意,那也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不一定是因为判断力差。
  • 孩子必须能够感知到诸如嫉妒、内疚、同情和钦佩之类的感受,才更容易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和期待。同时,他们也必须学会,当自己身处于愤怒、嫉妒、怨恨和仇恨中时,又该如何应对。

对行动的控制感

  • 我相信你能做出明智的好决定,虽然咱们说好这事最终还是由你来定,但是,我还是想让你做出尽可能好的选择,所以我想帮你考量一下各种选择的利弊。我还期待你能与拥有更多经验的人谈一谈,并听听他们给你的反馈。最后,如果你的计划没有按照你预期的路子走下去,我觉得咱们就要一起讨论怎么另谋出路,这也非常重要。”
  •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找到他求学的最好学校’? ”
  • 但是伴随着每一个错误的发生,他们都能发展出更好的行为直觉和自我意识,尤其是当你也参与进来,帮着他们处理出错后的烂摊子,而不是指责他们或者说风凉话:“我早就说了吧。”
  • 她对他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很有信心。而通过这种表达,凯瑟琳也开始着力把自己打造成资源的载体与咨询的对象。

难处何来:一些常见的问题

  • 作为父母,以恐惧感为首的情绪有时会淹没你的思想。恐惧会导致你开始担心,如果孩子选错了可怎么办?
  • 但一定要避免给她传递这样的信息:那天晚上她犯了傻,所以她不值得再被信任了。你要做的是帮助她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 孩子其实不必为所有不良行为都承担一次恶果,才能了解哪些行为在这个世界上行得通。
  • 我们通常认为算得上灾难的挫折,其实只不过是一点涟漪。父母往往担心着未来,他们会想:“如果他现在掉了队,那他一辈子都要落伍。”但事实并非如此。儿童大脑发育中的大多数情况,只通过年龄增长就可以实现。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经历一些挫折,而你则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两者实际上反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 你越来越大了,我希望你能够自信地替自己拿主意。我知道这会让你很焦虑,所以我也很乐意替你做决定。不过,在我做出决定之前,我希望你能告诉我,如果让你自己来,你认为最好的决定是什么样的。
  • 保障孩子的生活能成功并非父母的责任,父母真正的责任所在是支持女儿,表达出同理心,在必要时设下边界,以及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第4章 非焦虑临在: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控制感

  • 除了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和感情之外,管理好自己的压力也是使你成为一个高效父母的绝佳方法

涓流焦虑

  • 孩子是伟大的观察者,同时也是糟糕的翻译官。
  • “如果客舱内失压,请先自己戴上氧气面罩,再帮助身边的孩子戴。”我们心中的压力也是类似:如果客舱(以及学校与生活)里的压力失控了,那在尝试帮助他人之前,先要解决自己的压力。
  • 由于行为可以激活那些不该激活的基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避免某些行为,来阻止这些基因被“引燃”。
  • 如果你搞不定自己的焦虑,那么请谨慎起来,因为你本身就焦虑,等你的孩子也焦虑的时候,你就会更放不下,而这很可能导致他们的叛逆,继而会让你的焦虑飙升,最终导致你又有了更强的控制欲……
  • 父母一旦担心自家孩子,这种担心实际上就会消磨孩子的自信心。
  • 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我们怎能指望他们接受自己呢?

平静亦会“传染”

  • 正如我们的孩子会反映我们的压力,他们也可以反映我们的平静。你也许就认识一些平和的人,那些总是带着幸福的光环,并且能够在接受周围混乱的同时保持住控制感的人。他们是你想要在危机中“拨打求助热线”的对象,当你急躁时你渴望他们能在旁边,因为不知怎么的,他们总能帮你重归平静。不靠说教,甚至什么都不做,这些人就会向周围的人传达平静和信心,并帮助他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发展出类似的平衡感。
  • 我们不接收别人的“垃圾”,我们的作用是抹去他们的压力。
  • 让家能成为安全港的重要一环,就是要记住孩子的生活属于他自己,不属于你,他的困扰也属于他自己,不属于你。

怎样成为一个“非焦虑临在”

  • 养育中最首要的一点,是欣赏你的孩子
  • 首先要欣赏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体会由内而生的喜悦。
  • 事实上,我们作为父母,所有的焦虑都关乎我们控制不了的未来。
  • 不要再分割你的注意力了,而是要集中精力活在当下,尽可能与你自己、与你的孩子全情投入地相处。

淡定面对你最大的恐惧

  • 你的责任就是爱和支持你的孩子。但保护他免受痛苦并不是你的责任,实际上你也做不到。
  • 生命漫长,你其实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第5章 内驱力: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重要的区分。我们有时让孩子“做”什么,其实是要让他们“做到”什么。
  • 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并让他们察觉,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能影响世界的重要东西。我们要帮着他们学会运营自己的生活,并努力去赋予生活意义。

什么东西吸引着我们

  • 要赞扬孩子身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切实努力和听他们想到的各种点子,而不要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 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多巴胺系统呢?答案非常简单: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我才不要像中年大叔一样思考”

  • 女孩通常也会更有同情心,这让她们更加担心自己会让老师失望。她们倾向于更早地被多巴胺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能保持更长时间,因此有些女孩能比截止期限提前两天完成论文,不像男孩需要靠压力(比如濒临交作业的截止日期)来驱动,事实上,她们更有可能在时间紧迫的最终期限压力下感到慌乱,杏仁核被激活,甚至无法有效工作。
  • 女孩往往喜欢走在时间前面,当她们落后或在待办事项清单上有太多东西时会感到压力。
  • 一旦父母关注到这些差异,他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是什么激励了他们行动起来,而对他们真正重要的又是什么。

动机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经常运动。即使短时间的运动也足以激活大脑开始投入于某些事情,部分原因在于前额皮质中的多巴胺增多。此外,一定要动起来,那才算运动。
  • 请记住,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没兴致,那他就是没兴致,家长也只有干着急的份儿,而剥夺那些他有兴致去做的事儿,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他的动机水平。
  • 兴趣往往是自己长出来的,并且往往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形式。
  • 因为生活总在变化,而那种似乎无望的情况往往都能改变。机会无处不在。
  • (1)保持冷静,专注于跟孩子建立稳固的关系,哄骗孩子对关系有害无益。
  • 如果你既聪明又积极,那你去哪里上学其实并不重要。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明白这一点会让他们更容易关注那些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
  • 比尔自家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特意告诉他们,学习成绩与生活成功之间的相关性很低。他说,如果孩子希望的话,他会去看看他们的成绩单,但他其实更关心他们作为学生和独立个体的发展
  • 教你的孩子别过分专注于取悦他人。如果他们专注于外部反馈,请考虑一下偶尔这么表达:“每个人在某件事上能取得成功,还从其他人那里获得积极反馈,并为此感觉非常良好,这完全正常。不过,在我的经验中,最明智的做法还是要评估一下自己的表现,并专注于更好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第6章 彻底停工期

  • 青少年、成年人,甚至幼儿都没有足够的睡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省,这也进一步导致他们容易感到过大的负荷和压力。
  • 彻底停工是指不需高度集中思想,也不带什么目的,单纯地无所事事。

心智漫步:白日梦的好处

  • 他们自己必须弄清楚自己该怎么度过光阴,而不是由着父母来安排。这样他们就可能会花时间来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谁。学会忍受孤独,进而能够享受独处,这是童年时期要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禅定

  • 阿尔法波是一种与放松相关的、相对缓慢的脑电波。
  • 多年来,对禅定的研究表明,每天两次,每次冥想10~15分钟的孩子会体验到压力水平、焦虑水平和抑郁症状的显著下降,同时也会更少地表达出敌意与愤怒。同时,他们也睡得更好,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健康水平增高,自尊水平提升,并且有更佳的校内表现,在认知和学业技能测试方面也做得更好。

父母经常问我们什么

  • 如果你对正念感兴趣,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使用练习正念的应用程序,例如Headspace或Mind Yeti,在有压力时,这些软件特别管用。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看看劳伦·奥尔德弗(Lauren Alderfer)的书《正念猴子与快乐熊猫》(Mindful Monkey, Happy Panda)和伊莲·斯奈尔(Eline Snel)的CD书套装《像只青蛙好好坐》(Sitting Still Like a Frog)。

第7章 睡眠:最彻底的停工期

  • 睡眠可以优化大脑和身体的机能。如果没有睡眠,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因为睡眠不足,你的控制感会减弱,而你越累,就越难爬上床去睡觉

睡眠和大脑

  • 好睡眠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 缺觉本身就是一种慢性压力。
  • 当你被剥夺睡眠时,你对消极事件的记忆能力能达到对积极事件的记忆能力的两倍
  • 那些在学习和完成新鲜任务后就睡觉的人,比那些在完成任务后熬夜的人,在第二天能回忆起更多的内容[插图]。

一旦得到休息……

  • 当你休息得很好而且没什么压力时,前额皮质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调节你的情绪系统。如果你睡得不错,前额皮层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到更新与加强,我们那可靠的领航员才能接手调节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 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0~13个小时的睡眠(其中有一个小时经常以午睡的形式呈现)。6~13岁的孩子则需要9~11个小时。对14~17岁的青少年来说,需要8~10个小时。年龄在18~25岁的年轻人需要7~9个小时。
  • 我知道,你特别尽职尽责。你承诺了很多,也永远不会让任何人失望。所以你就会开始熬夜,更加努力地完成所有工作。但这么一来,你其实牺牲的是你自己。因为你要是长期疲惫,那你就无法保持最佳状态。有件事你不知道,那就是你不必在所有方面都做得比别人好。你需要找出你想专注的东西,并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如果有一个课程你不喜欢,并且你也知道你为它耗掉那么多时间真没什么性价比,那么当然可以考虑弃掉一个兴趣班或者降低一点要求。把时间重新投入到自己身上吧,比如睡眠以及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课程或活动中。如果你拒绝了某个机会,不要把它看作辜负了别人,其实你是给了别人一个让他们成长的机会。
  • 不是父母的第三方提出建议时,孩子会更愿意认真对待。对于一个学龄儿
  • 在你真正累了之前,就要准备好去睡觉,因为等你真累了的时候,就很难抑制住做点什么的欲望,进而再多看一集电视剧

第8章 把控制感带进学校

  • 在一所理想的学校里,教师有权威感,而孩子则有选择权。这样的学校环境能做到几乎完美的自我调控。然而不幸的是,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似乎都并不以此作为它们努力发展的方向。
  • 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同时降低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控制感,也因此诱发了更大的压力感受,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在教师队伍中滋生了更多的不满和倦怠感。

让孩子多投入

  • 你能促进孩子多多参与课堂的最好方法,恐怕就是允许你的孩子在课堂之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孩子建立了与老师的关系,而任务又跟老师有所关联,那他就会更加努力,也能做得更好
  • 跟孩子说,他没必要被一个可怜的老师限制住自己的脚步。别把学校太当回事,这本身就是人生的重要一课。

降低学业要求和压力水平

  • 学生在一个提供高挑战和低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最好,表现最佳——他们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的内容很难,但是可以安全地探索,犯点错误也没事,同时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要求。当学生知道了失败也无可厚非,他们就能承担起那些会让他们真正成长的种种风险。他们也可以培养出能够在保持高水平运转的同时,还很快乐的大脑。
  • 一旦前额皮质处于无法完全运作的状态,学生就会失去投入专注和保持注意力的能力,而且他们有三个核心的执行功能——自控、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度也都会遭到损害。
  • 还要提醒你家孩子,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自我的发展,而非获得完美的成绩。

家庭作业:要启发,别强制

  • 家庭作业:要启发,别强制
  • 在孩子觉得疲劳紧张的时候,就会陷入事倍功半的窘境。家庭作业经常让亲子之间关系紧张,也总是削弱亲子关系的质量,并破坏孩子的自主意识。
  • 如果你能在放学后找个时间研究20分钟,那你的大脑就会在你今晚睡觉时建立起新的连接,而这将有助于你去理解与记住学到的东西。要是你太累或者压力太大,那就做点别的吧。你总有感觉好点的时候嘛!到时候再研究也来得及。”

等孩子准备好再教他们

  • 尽管有证据表明在孩子7岁时教他们阅读更高效,而且早早学习阅读的孩子所获得的任何先发优势都会在童年后期消失,但现在的儿童依然在5岁就要开始学阅读了。
  • 把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的金钱花在到时候自然会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上,并不明智。
  • 请记住,急于开发所带来的任何收益最终都会消失。

用正确的方式来测验孩子

  • 不管什么事,只要让孩子、父母和老师变得更紧张,还会降低他们的控制感,那就必然会失败。过分强调考试与测验会让教育走上一条更加狭窄并让人沮丧的道路。
  •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测验的成绩不是他们智力的标签。

如何把控制感带进学校

  • 抑郁症是天底下最残酷的疾病。对孩子来说,它们会变得非常沮丧,因为太累、压力太大,而且已经被现实撵了太久太久,而对于一封录取通知书来说,这个代价也太高了。
  • 提醒你的孩子要有大局观,成绩没有学做人与学做事重要。

第9章 全天候在线:驯服技术的野兽

  • 请把新技术想象成一只野兽,当它被驯服时,就能为孩子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和可能性。学着去驯服一只还要和你共处好多年的野兽,这可是一种不容小觑的技能,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教你的孩子怎样才能保持上风。
  •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电子游戏会让多巴胺水平达到峰值并引发心流。这两种表现是需要孩子足够专注并长时间思考才能获得的。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电子游戏就是他们能体验到控制感的最好的场所。
  • 论,由于孩子接触了新技术,他们的大脑与父母和前几代孩子的大脑“完全不同”。这种变化的一个表现就是许多孩子无法忍受哪怕一分钟的无聊,也无法容忍一次只做一件事

新技术的弊端

  • 众所周知,技术的突破通常让人们更多地去工作而非腾出更多的空闲时间。
  • 如果你是个孩子,那情况差不多是这样的:你使用的新技术越多,你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差。[插图]你使用的新技术越多,你的执行功能水平(就是你的领航员)就越糟糕。这一点很重要:自我调节能力和执行功能水平这两个指标,在所有年级(包括大学)中,预测学术成功的效果是智商所能实现的效果的两倍。
  • 儿童每多看一个小时屏幕,血压就会升高,而每多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血压则会下降。
  • 青少年已经倾向于深切关注他们的同龄人对他们自己的看法。通过将更多的生活细节公之于众,他们一步步放弃了那些仅属于他们的有限的生活元素。
  • (3)技术挤占了大脑本该用来培养健康的控制感的时间。
  • 当前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公共政策来要求父母把在睡觉前移除电子设备变成一种大家可接受的例行步骤。
  • 新技术似乎会降低共情能力。
  • 通过对话和面对面的互动,我们才学会了亲密感和同理心。
  • 给孩子控制感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的限制和规则,为了能让孩子自己获得安全感,他们需要知道你会帮着他们在深水中继续航行。也许,已经没有比新技术更深的水了。

驯服野兽

  • “这事听你的”这一原则仍然适用于新技术:在安排规划的时候要非常周到,跟孩子一起做出各种设定,这才能让孩子遵守这些安排。
  • 寻求理解现在的孩子,这样你就可以带有敬意地去帮助你的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关掉他手上的电子产品。
  • 你的工作并不是要告诫与教授孩子该怎么用电子产品。你最该做的事情,就是表达对孩子能管好自己对新技术的使用的信心,并给他提供帮助。作为一个顾问,你并不需要做决断,而是要尽到告知与建议的责任。这么做总是能得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 不要试图在争执中,或者在你要求孩子关掉电子产品时费劲寻求解决方案。与任何类似的对话一样,双方都没有燃眉之急,以及没有什么需要立即采取的行动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
  • 要让你家的高中生知道,虽然你期待他们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但直到他们能够证明自己可以很好地调控自身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确定不耽误自己好好成长,你才会把他们送到学费高昂的好大学去。因为一旦他们做不到,那也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和你的金钱。
  • 关键是,就算其他父母觉得可以,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拒绝。
  • 父母在电子产品的处理上聚在一起,能起到不错的效果。而一旦父母和孩子在这个主题上聚在了一起,那效果会更好。

另一种文化上的转变

  • 提前跟孩子说好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关键点是不要在该退出游戏的时候弄得大家不愉快。

第10章 锻炼大脑与身体

  • 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被教授过赋能增效的心理策略,比如提前做计划并将目标可视化,反驳消极思想,以及在你想要的东西没达成时,你该怎么想怎么做。

练习1:设定明确的目标

  • 对于一些人来说,写下一个简单的目标列表就很有效。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想象一下他们目标的视觉图像会更有效果
  • 第三步是让你的孩子考虑一下,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哪些内在障碍。
  • 你的孩子在她真正想赢的时候,当然要学着如何去争取,但是当她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时候,往往更有效。她可能无法控制其他人练习的努力程度或者水平高低,但是她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练习程度,以超越她本人之前的最短时间或最高得分。

练习2:注意你的大脑要告诉你的事

  • 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图像,解释情绪的科学规律,都非常有效,因为这能把问题从个人领域转移到科学领域中去。

练习3:练习备选计划思维

  • 备选计划的思考能加强前额皮质调节杏仁核的能力。其实这就是前额皮质的工作:制定计划和目标——如果你的首选没能达成,你还能清楚地知道你该做什么,这样就更容易让你保持冷静和维系控制。

练习4:带着同情心与自己交谈

  • 这里的关键点是要“就事论事”。如果存在一个不会威胁到你孩子的身份认同的因由,他就可以看看到底错在哪里,并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练习5:练习重构问题

  • 重构包括仔细审视我们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将其重新定向。它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
  • 帮助孩子避免灾难性解读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教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这样问问自己:“这是个大问题,还是个小问题?”

练习6:动起来,多玩耍

  • 练习6:动起来,多玩耍
  • 锻炼对大脑和身体都很有益处。它可以增加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心智稳定,让人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保持警觉以及心态平静。运动还会刺激BDNF蛋白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这被认为是大脑的“肥料”,因为它对大脑的生长和将神经细胞连接在一起这两件事都很重要。运动可以为大脑提供更多的葡萄糖和氧气,这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还能促进脑细胞的生长。简而言之,人们经常说运动比思考更有助于产生清晰的思路,其部分原因就在于它可以刺激和加强前额皮质的控制功能。

第11章 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自闭症谱系障碍

  • 同时,奖励和其他外部激励因素也会削弱这些孩子的内在动机,所以应谨慎使用。

学习障碍

  • (2)鼓励孩子自我理解。
  • 因为孩子打心眼里想好好干,那我们就坚信只要他们不感到被逼迫,最终就一定能好好干。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 记住,是压力影响了注意力。因此,如果你儿子早上穿衣服都费劲的话,你最不该做的,就是一个劲儿地催他。
  • 请记住,说一千道一万,他的功课是他自己的问题,如果在这件事上你比他还要努力,那你其实并没有帮到他。
  •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多巴胺的天然分泌量。还有一些证据表明,冥想也有助于减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以及降低焦虑和改善大脑功能。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并不会阻止人的自知、自律和自控。

自闭症谱系障碍

  • 就是父母要专注于不要成为焦虑源。

一般而言,考试这玩意,简直烂透了

  • 可测的东西未必都重要,重要的东西未必都可测。
  • 考试本身是无罪的,人们为了考试所做的事情,以及孩子及父母对考试的看法,这些才是问题。
  • 我们认为考试的真正前景所在,是你可以通过它去学习如何管理压力的技巧。

N.U.T.S.

  • 就跟伞兵一样,考试那天你不要安排任何新奇的东西。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路该怎么走,甚至座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要清楚地知道你在考试中可能会看到的内容,以及该怎么搞定它。你要练习细节,直到根深蒂固,这样一来,真正地参加考试就是小菜一碟了。
  • 拿用的标准去练,才能拿练的成果去用
  • 不要总问自己这道题该怎样解,这样可能会让你直接陷入无法克服的困境。相反,要问问自己:这道题能怎么解?这样就能拓宽你的视野,打开你的思维,让你能用上工具箱里的任何一样工具
  • 但是分数不能成为标记你余生的标签,如果你发现自己40岁的时候还在吹嘘你当年的SAT成绩,那么肯定是哪里出了大问题。
  • 请记住,进考场的时候是带着“唉哟,我的未来胜败可在此一举咯”的态度,还是带着“我要让这些废物尝尝我的厉害”的态度,可全靠你自己选。
  • 之前阻碍他的是他自己的恐惧感,一旦我们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克服这种恐惧感,他就能真正做好他一直以来本就能做好的事情。
  • 如果你能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那无论是参加考试还是出舱跳伞,你都能获得更强的控制感。
  • 真正的症结是,尽管她理解了考试策略,但她还是很难做到不去做所有的题,因为这让她感觉很危险。让她自主选择要做哪些题以及要跳过哪些题,这给她带来责任感,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负罪感。所以我一把抓过练习册,划掉了每个数学测验里的最后四个问题。
  • 考试前一天晚上,看点情景喜剧或喜剧电影,因为笑是缓解压力和开拓思路的好方法。在笑过和放松过后睡觉,比起在学习之后睡觉,更容易让你获得良好的睡眠。接下来就上考场吧,你搞得定!

父母们,放松点

  • 不要替孩子做决定。给孩子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然后让他们自己决定就好了。告诉他们你信任他们,也给过他们忠告,然后就顺其自然吧。

他们准备好了,还是尚欠火候(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做好了准备)

  • 你家的孩子能否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来?
  • 你的孩子在求学方面有足够的自我动机吗?
  • 总有这样的父母,背着他们的孩子跑完马拉松的前42公英里,然后在他们看到终点线的时候,将孩子放下来,让他们自己跑。等孩子越过终点线,每个人都拥抱他们,祝贺他们,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跑完这场马拉松。他们对这次成功并没什么贡献,他们自己内心很清楚这一点。
  • 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学业上的支持,他会提出要求并合理利用这种支持吗?
  • 你的孩子是否具备管理复杂人际环境的社交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准备好,该怎么办

  • 如果孩子自己并没有准备好,不管你的意愿有多强烈,也帮不上忙。这事只能靠他自己。

这事听你的,但钱是我出的

  •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去上大学。但如果你想让我对你接受教育做投资,我需要先看到你能达到某些标准,然后再爽快地掏钱。
  • 鼓励你的孩子获取一些打工的经验。成功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涯的成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

重负下的青少年宣言

  • 我们成功是因为在某样我们既好接受又愿意投身于其中的事物上足够努力。

真正的现实

  • 追随你的激情所在,这要比勉强自己投身不做不行的工作更能让你活力充沛。

多样性的美德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你拿爬树的能力去评价一条鱼,那么它这一生都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 你只需要在全世界你感兴趣的领域中够聪明,就可以了,而你本就如此。

击破乌合之众

  • 许多人所持有的信念跟实际情况之间全无关联。许多人,尤其是不缺钱的成年人,都有我们所提及的这种毫无根据的信念体系,这被称为“共同妄想”。

比尔

  • 当你感觉所有的事情都不对劲的时候,通常事物就会重组成为能发挥作用的形式,而这往往是我们没法事先预料的。

  • 我从这件事里学到的是,如果你看到孩子是朵火花,那就要把汽油倒上去。

关于金钱、职业和幸福

  • 只要超过一个很低的财务舒适度,收入增加和幸福感提升之间就没有相关性了
  • 投身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的最好方法,就是教他自问如下两个问题:我真正喜欢做的是什么?我能比大多数人都做得更好吗?

展望

  • “人们会忘记你说的话,人们会忘记你做的事,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想想吧!你期待让孩子在你身上得到怎样的感受呢?爱、信任、支持、包容。不管是什么,让它来引导你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