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全三册)
译者前言
- 着手尝试运用辩证法原理分析战争中具有规律性的现象,对军事与政治、战争与媾和、进攻与防御、战略与战术、绝对战争与现实战争、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常备军战争与人民战争等诸多概念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 克劳塞维茨曾表示:“我的抱负是要写一部不是两三年后被人遗忘的,而是对军事感兴趣的人会不时翻阅的书。
- 防御虽带有消极目的,却是比进攻更有力的作战形式,进攻虽带有积极目的,却是较防御更弱的作战形式;大的胜利一并决定小的胜利;针对某些重点所取得的胜利能产生战略效果;佯动是弱于真正进攻的一种力量运用,因此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采用;胜利不仅体现在占领战场,还体现在从肉体和精神上摧毁对方的军队,而这种摧毁大多只有在赢得会战后的追击中才能实现;经过战斗赢得的胜利,其战果才总是最大的,因此对于从某一战线和方向转到另一战线和方向,只能视为一个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只有在具有全面优势或者在交通线和退却线方面较对手占优势时,才有权利进行迂回;只有具备前一条中的同样条件时,才能占领翼侧阵地;任何进攻在前进过程中都会受到削弱。
- 战争无非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延续”
- 贪图安逸会使一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热衷于交际的民族堕落下去。一个民族,只有其民族性格和战争历练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下相互帮衬,才有望在政治世界中拥有牢固的一席之地。
- 拿战争与某种艺术相比,不如拿它与贸易相比,贸易也是人类利益和活动的一种冲突。距战争近得多的是政治,人们也可将政治视为一种规模更大的贸易。
- 战争无非是政治以另一个手段的延续”。这两种译法的差别还是不小的,有可能引起读者对作者原意的误解,甚至会令人误解作者认为发起战争的门槛并不高。
说明[1]
- 战争无非是政治[3]以其他手段[4]的延续。
- 建立起有关大规模战争的理论或者所谓的战略,是特别困难的。可以说,只有很少的人对其中的各种问题持有清晰的观点,即了解其中各种事物之间必然的和不间断的联系。
- 胜利不仅体现在占领战场,还体现在从肉体和精神上摧毁对方军队,而这种摧毁大多只有在赢得会战后的追击中才能实现
作者前言
- 研究与观察、哲学与经验从来就不允许彼此蔑视或排斥,它们是相互为对方做担保的。
- 现有的理论竭力追求系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充斥着各种平庸、套话和高谈阔论,更不要说它们还缺乏科学精神。
第一篇 关于战争的本性
- 我们想首先考察战争的各个要素,其次考察其各个部分或环节,最后再就其内在联系考察整体,也就是说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
2. 定义
- 因此战争是迫使对手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3. 暴力的最大限度的使用
- 人们必须这样来看问题。出于厌恶这一残暴的要素[3]而忽视其本性是无益的,甚至是错误的。
-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4]本来是由敌对感受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
- 即使战争不是由情感引起的,但它毕竟还是与情感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关系的多少不取决于文明程度,而是取决于敌对利益重要性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 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界限的,于是每一方都给另一方制定法则,就会产生一种相互作用。从概念上讲,这种相互作用必然会导致极端。
4. 目标是使敌人无力抵抗
- 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目标。
- 解除敌人武装或者战胜敌人,无论说法如何,必须永远是战争行为的目标。
5. 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
- 这一抵抗力是通过两个不可分开的因素表达出来的,即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
6. 在现实中修正
- 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思考活动在达到极端以前是绝不会停止的,因为思考活动是在与一个极端的东西打交道,是在与一场力量冲突打交道,而这些力量自行其是,只服从其内在法则,不服从任何其他法则。
- 因为人的意志从来就不是通过逻辑上的吹毛求疵来获得力量的。
- (1)战争是一个完全孤立的行为,它突然发生,与此前的国家生活没有联系。(2)战争是由唯一的一次决战或者由若干个同时进行的决战组成的。(3)战争包含一个自身已经做出了的决策,对战后政治状况的考虑不会在战争结束前反过来对战争产生影响。
7. 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
- 因此双方中的每一方根据对方是怎样的,以及对方正在做什么,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大部分情况,而不是根据对方(严格地说)应该是怎样的和应该做什么。
8. 战争不是短促的、唯一的一击
- 但是如果决战是由多个逐步采取的行动组成的,那么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自然就可以成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于是现实世界在这里就又取代了抽象概念,从而弱化了对极端的追求。
- 所有可能后续进行的军事行动,本质上都属于第一次决战,实际上只是它的延续。
- 两位对手仅是出于这个原因就会在相互作用下,不会把力量使用到最大限度,不会一开始就使用全部力量。
- 这些力量是:真正的武装力量[7]、国土(连同其上面的居民)和盟友。
- 盟友的参与并不取决于交战者的意志,盟友往往较晚才参战或者为恢复失去的均势而增兵,这是国际关系的本性决定的。
- 在时间上集中全部力量是违背战争本性的
9. 战争的结果从来就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
- 战败国往往把失败只看成暂时的不幸,认为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这一失败还是可以得到补救的。
10. 现实生活中的盖然性取代了概念的极端性和绝对性
- 既然不再担心对方追求极端,自己也不再追求极端,那么自然就交由判断力去确定使用力量的限度,而不必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
- 如果战争不再是一个理想的战争,而是一个有自己特点的行动过程,那么实际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就会为人们确定未知的和需要期待的事情提供依据,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努力。
- 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根据对手的特点、位置、状态和各种关系,根据盖然性的法则推断出另一方的行动,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
11. 现在政治目的再度显现
- 到目前为止,极端法则、使对手无力抵抗和战胜对手的意图,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政治目的
- 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就成为一个尺度,既是通过战争行为应达到目标的尺度,也是应投入力量的尺度。
12. 以上还没有解释军事行动中为什么会有停顿
- 完成任何行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将其称为行动的持续时间。
13. 只有一个原因能使行动停顿,而且看来它总是只能存在于一方
- 两个对手中的任何一方只有在唯一的一个条件下才有可能休战,即要等待一个对行动更有利的时机。
- 双方力量完全相等时并不能引起停顿,因为这时有积极目的的一方(进攻者)想必会继续前进。
- 均势这个概念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出现停顿,问题仍在于等待一个更有利的时机。
15. 在这里要运用两极性的一个原理
- 但是如果我们谈论的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它们与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有共同的关系,那么具有两极性的就不是这两个事物,而是它们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16. 进攻和防御是形式和长处不同的事物,因此对它们无法运用两极性原理
- 的,因此两极性存在于进攻和防御相关联的事物即决战中,但是不存在于进攻和防御本身
18. 出现停顿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不完全了解情况
- 一般来说,对情况不完全了解想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军事行动停止的可能性,并弱化了军事行动的要素。
- 较强的动机会增加意志力,而我们知道,意志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因数,是力量的乘积。
21. 战争不仅因其客观本性,还因其主观本性而成为赌博
- 军事活动离不开的一个因素是危险,而在危险中最宝贵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呢?是勇气。
- 由此可见,在军事艺术的计算中,所谓数学上的绝对值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坚实的基础,一开始就有一场由各种可能性、盖然性、幸运和不幸组成的赌博参与其中,它们像织物的经纬线一样交织在战争中,使战争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最接近和类似于纸牌赌博。
22. 这一点一般来说最符合人的想法
- 不愿这样几乎不知不觉地进入它感觉陌生、熟悉的一切似乎离它而去的房间,而是更愿意和想象力一起留在偶然和幸运的王国;人的想法不愿受到前者贫乏的必然性的束缚,而是更愿意沉浸在后者的各种可能性之中。
- 勇气和自信有多大,为偶然性准备的空间就可以有多大,因此勇气和自信对战争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23. 然而战争毕竟始终是为一个严肃的目的而采取的一个严肃的手段——进一步说明什么是战争
- 战争是为达到一个严肃的目的而采取的一个严肃的手段。
- 因此政治将贯穿于整个战争行为,并在战争中爆发的各种力量的本性所允许的范围内对战争行为不断地产生影响。
24. 战争就是政治以其他手段[16]的延续
- 战争就是政治以其他手段[16]的延续
- 因为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而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象的。
25. 战争的多样性
- 战争的动机越是有力和强烈,这些动机越是涉及民族的整个生存问题,战前的局势越是紧张,那么战争就越接近于它的抽象形态,就越是关系到要战胜敌人,战争目标和政治目的就越是趋于一致,战争看上去就越是纯军事的,而较少是政治的[19]。
27. 这一观点对战史理解和理论基础的影响
-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把战争想成独立的东西,而是应该把它视为政治的工具
28. 理论上的结论
- 一是战争要素固有的暴力性,包括仇恨和敌视,这些可看作盲目的本能;二是盖然性和偶然性的游戏,它们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三是作为一个政治工具的从属本性,使战争归于纯粹的理智。
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 既然战争是迫使对手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那么问题的关键想必始终而且只能是战胜对手,就是使对手无力抵抗。
- 必须消灭敌军,就是说,必须使敌军处于无法再继续作战的状态。
- 军队的任务是保卫国土,因此自然的顺序是首先消灭敌军,然后占领敌人的国土,通过这两方面的胜利,以及此后我们所处的状态,迫使对手媾和
- 一是获胜的可能性不大,二是获胜的代价过大。
- 第三个途径是拖垮对手
- 如果我们想通过持久的作战来战胜对手,我们就必须满足于达到尽量小的目的,因为达到较大的目的要比达到较小的目的需要更多的力量,这是事物的本性决定的
- 消灭敌军、夺取敌地区、仅占领敌地区、仅入侵敌地区、直接指向政治关系的行动,以及被动等待敌人进攻都是手段。
- 建立和维持武装力量显然只是手段,使用武装力量则是目的。
- 我们说消灭敌军具有更大的效果,不是说消灭敌军作为途径具有更大的效果,而是作为目标具有更大的效果
- 正是因为我们试图取得较大的效果,所以在失利时会反过来影响我们,从而导致更大的不利。
- 如果交战双方中的一方决心采用大规模决战的方法,只要他有把握另一方不想使用这一方法,而是要追求另外一个目标,那么他就已经有很大的胜算。
- 具有积极目的的努力会引起歼灭行动,具有消极目的的努力则等待歼灭行动的到来。
- 具有消极目的的努力占主要地位时,它当然会促使人们倾向于以不流血的方法决出胜负,但是这样做总会面临这一方法并不合适的危险,因为这完全是由对手的条件,而非我们的条件决定的。
- 一句话,在战争中所能追求的所有目的中,消灭敌军永远是超过一切的目的。
第三章 军事天赋
- 每项专门活动,要想以一定的造诣来进行的话,就需要在判断力和性情方面拥有专门的禀赋。如果这些禀赋在很大程度上是优秀的,并能通过非凡的成就表现出来,那么这些禀赋所属的才智就被称为天赋。
- 勇气有两种:一种是针对个人危险的勇气,一种是敢于负责的勇气,无论是在外来力量面前,还是在内心力量(良心)面前。
- 果断的作用是在动机不足时,消除疑虑带来的苦恼和迟疑带来的危险。
- 一个人具有这种可贵的素质,是应更多地归功于其判断力方面的特质,还是应更多地归功于其性情的均衡发展,这要取决于具体情况,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完全没有。对意外发问的恰当回答更多是聪明头脑的杰作,而在突然遇到危险时拿出恰当的办法则首先以性情的均衡发展为前提。
- 这个危险因素显然是随着指挥官职位的提高而减小的,对居于统帅地位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他没有任何危险!
- 我们必须承认,在激烈的战斗中,人们内心充满的所有宏大情感中,最有力和最持久的就是对荣誉和尊严的渴求。
- 坚定是指意志对一次具体打击的抵抗力,顽强则是指意志对持续打击的抵抗力。
- 沉着是即使在最激动时也不失去平衡的一种强烈的性情。
- 性情强大的人不是只会激动的人,而是即使在最激动的时刻也能保持平衡的人,尽管内心如暴风骤雨般激动,但他们的见解和信念却像在暴风雨中颠簸的船上的罗盘指针,仍能进行最精确的活动。
- 在一切犹豫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第一个看法,并且不放弃,直到有清晰的、令人确信的情况迫使我们放弃它。
- 一旦拒绝他人的见解不是由于有更好的信念,不是由于相信有一个更高的原则,而是出于一种抵触情绪,那么性格强就变成固执了。
- 要引导整个战争或者其最大的行动(我们称之为战局)走向灿烂的目标,就必须对较高层次的国内和国际关系有深刻的见解。在这里,作战指挥和政治就合二为一了,统帅也就同时成了政治家。
- 统帅要成为政治家,不能只满足于是一位统帅,他一方面要了解所有的国家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清楚地知道用自己手中的手段能做什么。
- 促使人们行动的最强的动力总是来自情感,而最有力的支持力量则来自性情和头脑的合金
- 这种思维能力更多应是检验性的,而非新创立的;更多应是全面的,而非单方面的;更多应是冷静的,而非头脑发热的。在战争中,我们愿意把兄弟和孩子们的平安,以及我们祖国的荣誉和安全托付给具备这种思维能力的人。
第五章 战争中的劳顿
- 劳顿是黑暗之中束缚思维活动和悄悄吞噬内心力量的因素之一。
第六章 战争中的情报
- 人们在战争中得到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是自相矛盾的,更大一部分是假的,绝大部分是相当不可靠的。
第七章 战争中的阻力
- 战争中的一切都很简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 如果军官在战争中经常暴露出弱点,就会动摇别人对他信赖的基础,而这是极其危险的。
第八章 第一篇的结束语
- 战斗经验使身体在面临大的劳顿时更加强壮,使内心在面临大的危险时更加坚定,使判断力更不受最初印象的影响。
第二篇 关于战争理论
- 在某一领域极有才干的人在其他领域却往往是最没用的书呆子。
- 一是对这些战斗本身进行部署和运用,二是出于战争的目的将这些战斗联系起来。前者被称为战术,后者被称为战略。
- 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出于战争目的使用战斗的学问。
- 属于战争的活动分为两大类:仅为战争做准备的活动,以及战争本身。
战法理论的主要困难
- 恐惧是为了维持有形的[12]存在,勇气是为了维持无形的[13]存在
有可能建立一种理论的出路(困难不是到处都一样大)
- 一个人的职位越低,就越要求有自我牺牲的勇气,而对其才智和判断力的要求则要少很多,其接触的事物要封闭得多,追求的目的和拥有的手段在数量上有更多的限制,对相关情况的掌握更确切,甚至大部分情况都是他亲眼所见。
理论应该是一种思考,而非信条
- 理论应该是一种思考,而非信条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杰出的统帅可以迅速成长以及为什么统帅不是学者
- 只有大的知识和思想能使一位统帅成为杰出的统帅,而细枝末节的知识和思想,如果统帅没有把它们当作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加以拒绝,就只会使统帅成为狭隘的人。
以往的矛盾
- 天才是不需要理论的,而理论也不应是为天才而写的。
因此,人们就否认所有知识的用处,把一切都推给天赋
- 一个人没有一定数量的观点的积累,就不可能进行理智的活动,而这些观点至少大部分不是他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并构成了他的知识。
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知识
- 如果指挥官职位较低,那么他需要涉及面较窄和比较具体的知识;如果指挥官职位较高,那么他需要涉及面较广和概括性更强的知识。
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是很简单的,但拥有相应的能力却不是很容易
- 即使是真正的理智的活动也只是在较低的职位上是简单和容易的,而随着职位的提高,它的困难就会增大,到了统帅这样的最高职位,理智活动就成为人类最困难的精神活动之一。
将认识从判断中分开是困难的(军事艺术)
- 以产生和创造为目的的是艺术的领域,以研究和获得知识为目标的是科学的领域。
第三篇 战略概论
- 战略就是为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
- 战略是为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因此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符合战争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要把应引向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与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战局的计划,并在这些计划中部署各战斗。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 主要的精神力量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尚武精神以及军队的民族精神。
第五章 军队的尚武精神
- 军队的尚武精神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深刻了解战争这一活动的精神和实质;在内心训练、唤起和吸纳那些应在战争中起作用的力量[1];对战争这一活动,时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头脑进行思考;通过训练使自己在战争中有把握和自如地行动;全力以赴,从一个普通人转变成一名称职的军人。
- 一支军队如果在最猛烈的炮火下仍能保持正常的秩序,从不被想象中的危险吓倒,面对真正的危险能够寸土必争;如果它在胜利时感到自豪,而在失败的困境中也能服从命令,保持对其指挥官的尊重和信赖;如果它在训练中能像运动员锻炼肌肉一样,以困苦和劳顿强化自己的体力,把这些劳顿看作通往胜利的一个手段,而非落在其军旗上的倒霉晦气;如果它通过维护军人荣誉这样唯一的一个简短信条就能想起军人的所有上述责任和品行,那么它就是一支富有尚武精神的军队。
- 这种精神只能从两个来源产生,而且这两个来源只有共同起作用才能产生这种精神。其中一个来源是部队经历的一系列战争和胜利,另一个来源是部队的活动经常达到一般乃至极限的劳顿和困苦程度。只有在这种活动中,军人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
第八章 数量优势
- 人们必须将尽量多的部队投到决定性地点的战斗。
第十一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 最好的战略是:始终数量很多,先是在总的方面,然后是在决定性的地点上。因此除了努力扩充兵员(这往往不是统帅所能决定的)以外,战略上最高和最简单的法则就是集中兵力
第十二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 所有确定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现有兵力应该同时用于这一目的,越是把所有兵力集中用于一个行动和一个时刻,这一运用就越完美。
第十三章 战略预备队
- 战略预备队的任务越广泛,其必要性就越小,带来的好处就越少,带来的危险就越大。
第五章 部队的战斗序列
- (1)如果一个整体划分出的部分太少,那么整体就不灵活;(2)如果一个整体的各部分太大,那么最高指挥官的权力就会受到削弱;(3)每增加一个新的下传命令的层次,就会从两方面削弱命令的效力,一是每经过一个层次,命令的准确性就会受到损失,二是传达命令就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