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古诗词

谢琰

序言 一个诚恳的开场白

  • 有个词叫“灯下黑”。越是常见的诗词,越是倒背如流的诗词,大家就越容易对其产生“审美疲劳”和“认知疲劳”,既认识不到美,也错过了很多知识。更要命的事实是:让大家感到“疲劳”的这些诗词,恰恰是整个中国古代诗词中最优美、最基础的部分。
  • 第一,大学标准,小学趣味。
  • ,既重知识,又重审美。我既不愿讲成纯粹的“诗歌欣赏”,一味煽情,内容空洞;也不想把诗词当作文化资料看待,讲成枯燥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
  • 第三,随物赋形,灵活拓展。
  • 第四,区分阶段,伴随成长。

咏鹅

  • 但鹅不管什么时间,随时可能叫,所以很多农村里的人家,会养鹅来看家护院。它们对待陌生人,有时比狗还凶。
  • 就是因为他非常善于观察生活,观察得敏锐、仔细,能够捕捉到这种动物与别的动物之间不同的地方。
  • 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 一个伟大的诗人一定要具备一种素质,就是懂得观察生活,能够敏锐地抓住事物的特点。

江南

  • 《西洲曲》,是乐府民歌。里面有这么四句话,“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这种曲子经常会表达对于生活的热爱,或者对于某个人的热爱。采莲的女子姿态优美,景色又如此动人。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往往会产生美好的感情。
  • 其实这个啰唆不是与歌词有关,不是与诗有关,而是与音乐有关。这边主唱在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后面很多人一起与她应和,“鱼戏莲叶东”,又有人唱“鱼戏莲叶西”,又有人唱“鱼戏莲叶南”,又有人唱“鱼戏莲叶北”,这是此起彼伏的大合唱。
  • 良辰美景之中,藏着一场此起彼伏的大合唱。
  • 鲁迅先生有一次开玩笑,说最早的文学叫作“杭育杭育派”。“杭育”就是劳动号子,就是“吭唷”
  •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是与人交往,还是与物打交道,你都应该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做一件事情,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尤其是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我与你相处得这么融洽,那我得从中得到利益呀,不然我这融洽不是白融洽了吗?你一旦这么想,融洽的关系很可能就消失了。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悯农

  •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我们来看《悯农二首》的第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锄禾”的意思是,给禾苗松土,把杂草锄去。
  • 春耕是“春种一粒粟”,夏耘是“锄禾日当午”。有春耕,有夏耘,然后才有“秋收万颗子”的结果。
  • 一滴晶莹剔透的汗珠里,蕴含着四海的良田千顷、万里丰收
  • 这首诗不是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说你们要爱惜粮食,而是告诉所有人,要悲悯那些农夫,要看一看这个社会有没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要反思自己,也要反思社会。
  • 读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对不合理制度的批判和思考,同时我们从中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不仅要珍惜粮食,更要关心社会。

古朗月行

  •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悽怆摧心肝。
  • “行”不是行走的意思,而是一种歌曲体裁,就好像我们现在说的交响曲、协奏曲、流行歌曲等等。
  • 李白看月亮的时候,想到了无忧的童年,想到了忧愁的人生。
  • 有人说,“玉盘”“仙人”“桂树”“白兔”这些天真、幸福的意象,象征着国家的太平盛世。而“蟾蜍蚀月”“后羿射日”这些比较惨烈的画面,则象征着朝政紊乱后的局面。
  • “沦惑”是慢慢地沉沦、消逝。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春晓

  • 如梦令北宋·李清照(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但是鸟在哪儿呢?屋檐上?树上?在房顶上?窗口?外面亭子里?地面上?可能到处都有。所以这个“处处”很传神,写出了刚醒的孟浩然在听到外面啼鸟声音的时候迷迷糊糊的精神状态。
  •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悠闲自在的人,一个敏感的人,一个爱美的人,是如何怜惜春天的离去的。
  • 诗人不知不觉地醒来,春天不知不觉地离去。

赠汪伦

  • 体现李白写诗的一个特点,他总是围绕着自己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李白做你的朋友也不是什么好事。他是一个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出去玩都想着我要去哪玩,你们陪我一起去就好了。他为别人考虑得少,是一个特别有个人魅力又非常骄傲自大的人。
  • “踏歌”是什么?是汉代、唐代都有的一种风俗歌舞,现在一些地区还有遗留。什么样的歌舞呢?就是参与者手挽手,脚踏地面打节奏,围成一个圆圈或者是排列成行,一边歌唱一边跳舞。
  • “潭”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很深的水。桃花潭其实是一个河湾,是活水,至今还是可以行船的。
  • 李白的诗经常就是这样,随手挥洒,率性而发。他指着天,指着地,指着山河,立刻就开始抒发内心的感情。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这就是李白的风格,李白的浪漫。他的浪漫,不是天天谈恋爱,也不是生活中的小清新、小情调,而是一种大人格、大生命!简而言之,就是真诚、自信、坦率。李白有一句名句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一种定位和追求,意思是最好的诗一定是最自然的,就像清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一样,不假修饰,冲口而出。李白的诗,与他的人格、性情,是高度统一的。

静夜思

  • “床”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井栏,水井旁边那一圈围栏。
  •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 明代有个人叫李攀龙,也算是明代诗人里面很有名的一位了,他很擅长评点别人的作品。他编过一本影响很大的书,叫《唐诗选》,其中选了李白这首诗,然后他就顺手改成“床前明月光”,改成“举头望明月”了。
  •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 我们一方面要知道诗的原貌,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它在流传过程中的种种“变体”的意义与价值。
  • 如果你读懂了“举头”“低头”之际的那一丝情绪的颤动,那么是“山月”还是“明月”,就不重要了。

寻隐者不遇

  • 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孙革,题目应该是《访羊尊师》
  • 古诗词里常常写“不遇”“不值”“不见”。人生很难完美,生活难免遗憾。但恰恰是遗憾中的所思所想,更能体现人类的美丽心灵
  • 试问玉蟾寒皎皎,何如银烛乱荧荧。 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

小池

  •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把《小池》看成一个关于爱的寓言。
  • 惜就是怜惜、爱惜。本来是因为泉眼小,所以水流细,而诗人偏偏要说好像是泉眼故意让泉水流得很细、很慢、很静一样,非常舍不得。
  • 有时候,细水长流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幸福。
  • 这种温柔的感情,与前面那种无声的爱是相似的,都是在生活中不容易被察觉,但是又无处不在,不可或缺的。两句合在一起,就写出了一种细水长流、质朴相守的爱
  • 人类的感情无非两种,一种是质朴相守,一种是灵犀相通。
  •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心有灵犀”:我才刚刚说出一个字,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这样一种感情是非常有趣味、非常新鲜的,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这样的爱。但它不可能处处有、时时有。
  • 总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见很多人,经历很多感情。大致分起来,人类的感情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是“质朴相守”,一种是“灵犀相通”。亲情、友情、爱情,可能都有这两种类型。最完美的情况,是他既能与你“灵犀相通”,又能与你“质朴相守”,这太难得,不可强求。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容易喜欢“灵犀相通”,而忽略“质朴相守”,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多珍惜那些能与你质朴相守的人,比如爸爸、妈妈、老师、老同学。

画鸡

  • “谁裁出”与“不用裁”,都是想说明自然界中很多优美的东西是浑然天成的:细叶是春风裁出来的,鸡冠是艺术家裁出来的,都不是刻意雕琢的产物。
  • 古人没有闹钟,经常是听到鸡鸣,便起来读书、干活。家家户户都养着公鸡,一到拂晓的时候,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呼唤着朝阳的生气,给人以憧憬,给人以动力。
  • 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 人要在最恰当的时候,做最恰当的事情。
  • “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
  • 人就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在最恰当的时候,做最恰当的事情。

梅花

  • 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宋初隐士林逋写过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山园小梅(其二)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作为诗人,要学会捕捉最恰当的时机、最恰当的场景,去欣赏、描写这些花。
  • 卢梅坡的《雪梅》,里面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小儿垂钓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享受安静的生活,专注于自己所做的每一件无用之事。

登鹳雀楼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既要尽量了解更多的知识,知道更多的可能性,也要尊重约定俗成。
  • 第一,“白”这种颜色,对应的是西方。古人思考问题很有意思,喜欢把天地人文的很多现象都简化成一些固定的成分,彼此紧密对应,非常有秩序。比如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宫商角徵羽、青黄红白黑,都是五个要素,都能一一对应。其中,西方与白色是对应的。夕阳落山,当然在西方,所以古人常常用“白日”形容夕阳。

望庐山瀑布

  • “紫”不能理解成紫色,而是一种氛围,一种神仙的气氛。李白是一个道教徒,道教徒都希望自己变成神仙。
  • 庐山的“紫烟”,嵩山的“紫烟”,都不是紫色的烟,而是神仙的气氛,给人一种飘逸、神圣的感觉。
  • 因为紫色跟道教有密切的关系,象征着高贵与神奇。有个成语叫“紫气东来”,是形容老子的,老子后来被奉为了神仙,他出现的时候背后就是有一团祥瑞之气,即紫气。

夜宿山寺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敕勒歌

  •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想把风景写得吸引人,就要长久地、动态地观察它。
  • 一个好的比喻,不是要求你冥思苦想,也不是一定要天马行空,它往往是从你最熟悉的生活中直接拈出来,写出来的时候心里也舒服顺畅,旁边人一听也马上就懂。
  • 如果想把风景写得吸引人,就要让它动起来,要长久地、动态地观察它。
  • 小朋友们,以后你们无论是游览草原、森林,还是面对江河、大海,都请你们用稍微漫长一点儿的时间去观察,也许就会有各种各样新的发现。把这些动态图景都记录下来,便是最好的写景作文的素材。

村居

  •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咏柳

  • 柳的姿态像少女,柳的灵魂是春风。

赋得古原草送别

  • 什么叫“赋得”?就是摘取之前的人写过的一些诗句,有时候也是一个话题、一个词语,把这个东西当成写诗的题目。
  • 离离”就是浓密茂盛的样子。
  • 萋萋”和“离离”意思相近,都是说野草长得很浓密、很茂盛,满目苍翠。
  • 《楚辞》里有一篇《招隐士》,里面有个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就是贵族的泛称,后来也用“王孙”称呼朋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我们现在说一年有四季,古人有时会分成五季,就是除了春、夏、秋、冬之外还有一个季夏,季夏就在六月,所以杨万里说六月风光不与其他四时相同。

绝句

  •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舟夜书所见

  •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宋代诗人特别喜欢观察生活中、自然中的小细节。唐人也观察细节,但是宋人往往比唐人观察得更仔细一些,更幽微一些。
  • 他只是写景,并不试图抒发某种赞美或反感,也不想感悟什么人生道理。他保持一颗平常心、平淡心,于是写了一首只有四句话的小诗。
  •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也不一定每天都要写日记,但是如果今天你确实心有所感,眼有所见,耳有所闻,比如看到一只奇怪的小昆虫,听到一曲醉人的音乐,看到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都可以记录下那一瞬间的感触。最美的作品往往就诞生于这些瞬间。
  • 其实,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并不是比我们多了一些东西,而是艺术家的眼睛与心灵,比我们多了一些敏感,多了一些想象,多了一些创造。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世界的图像与声音,而是主动去创造新的结构、新的节奏。
  • 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花影

  • 一个诗人名气太大,就会有各种好诗找上门来。

山行

  • 读古诗词一定要注意题目,题目是解诗的钥匙。“山”和“行”两个元素放到一起,就告诉读者:我不是坐在那看山,也不是一定要登上山顶。
  • 古人认为,山石之间、石头缝里,或山洞、山谷、山涧里,就是能够孕育白云的地方。所以古人对于高山上的岩石有一个美称,叫“云根”,意思是白云从这里生根发芽。
  • “升”就是一个机械的动作,但“生”则是动态的,有生命力的。
  •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杜牧《山行》也有这样的气质,“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在做一种跨季节的比较,而且写出了诗人自己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秋天并不凄凉,而是包含着傲骨、英姿

赠刘景文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夜书所见

  •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小朋友们,你们虽然还小,但是要坚信自己也拥有影响他人、改变世界的光亮与力量,而且永远不要舍弃你们的童真童趣,它们有时能够胜过一切智慧,有时可以战胜一切忧愁。

望天门山

  • 唐诗里有很多名作是以“望”为题的,比如李白《望庐山瀑布》,刘禹锡《望洞庭》,杜甫《望岳》。但凡遇见这样的诗,我们都可以问同一个问题:诗人是站在哪里望风景的?
  • 旅游其实就是从自己厌烦的地方跑到别人厌烦的地方去。
  • 地大物博之地所孕育的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文化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注意“奇”字,在文言文里面,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特别好、特别妙的意思。

望洞庭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 上三峡唐·李白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绝句

  •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三衢道中

  •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 北宋词人贺铸写过一首《青玉案》,他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青玉案北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忆江南

  • “忆”,不是回忆,是思念。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优秀的诗人,往往能从具体的事件中,提炼出一种普遍的人生感受。

滁州西涧

  • “横”还有一个意思,即任意的、不定向的。

鹿柴

  • 王维写“照”,往往是写一个孤寂无人的地方,景物不受人干扰,突然就被一缕光照亮了。有时候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容易有突破;在最黑暗的地方,或许能够遇见光明。

暮江吟

  •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瑟”是一种美玉,一种碧绿色的玉。“半江瑟瑟半江红”,就是半江碧水,半江红光。

雪梅

  • 雪梅南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伟大的诗人屈原写过一篇作品叫作《离骚》,后来文人、诗人都被称作“骚人”。所谓“风骚”,“风”是《诗经》里的“国风”,“骚”是《楚辞》里的《离骚》。

十五夜望月

  •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渔歌子

  •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其实古人说的“红颜”,就是“朱颜”,意思是年轻的脸庞,青春的样子。它未必指女性,男女都可以称为“红颜”

观书有感

  • 你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长歌行

  • “兴”,浅显点来说,就是铺垫感情,犹如歌曲前奏。

竹石

  • 佛教有一个词语叫“八风不动”,形容人有定力。什么叫“八风”呢?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八风”不是四面八方的风,而是形容种种事件、遭遇对人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有

秋词

  •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阮郎归·初夏

  •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