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白金纪念版)
关河五十州
不归之路
- 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而艰苦却是长期的、时刻都会遇到的。如果你们能够战胜艰苦,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
- 第24师师长是北伐名将叶挺
- 林彪时任连长,本来已经离队,只是各个要隘都有民团把守,出不去,才被迫于当夜返回部队。
- 在军阀的谱系里,北洋叫作老军阀,蒋桂冯称为新军阀。朱德一针见血地说:“军阀不争地盘不可能,要争地盘就要打仗,他们一打,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发展了。”
- 部队每天起床,第一个课目就练这个,不管山多高,你得一口气冲上去。休息几分钟后,再下山。
- 粟裕每天练习单手举枪射击,他的纪录是:一只手举步枪,可坚持1~20分钟。
- 萝卜快了不洗泥,白菜滞了剥层皮
- 在频繁的作战中,机会到处都是,唯一的条件是,你还活着。
- 最后没锯,自此粟裕的左臂一直残疾,活动无法自如,仅能帮助右臂做一些辅助性动作。
- 打得顺时无所谓,怎么打都行,一旦不顺了,其他弊端也会慢慢暴露出来。
- 更不幸的是,寻淮洲在冲锋中腹部中弹,受了重伤。在送往茂林的途中,又因山路颠簸从担架上摔下来,导致失血过多,于第二天去世,死时年仅22岁。
- 竞技场上,失败者的结局通常是悲惨的。俞济时与刘畴西同为黄埔一期的同学,两人见面时,刘畴西衣衫褴褛,已是冻得浑身发抖,而俞济时则身披将军大氅,双手还烤着炭火,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 方志敏总结道:是“政治领导上的错误”,以及“军事指挥上的迟疑”,使红十军团遭到了失败。
大家拼的是本事
- 艰苦比死亡更难受,如果你们能够战胜艰苦,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
- 关键还是对时机和方法的把握。
-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打游击。首先,最好是在各省交界处,那种谁都能管,但谁都懒得管、不肯管的地方。其次,地形得有利,要便于隐蔽和机动作战。
- 独狼”的特性是更为灵活机动,可以不须请示,见到“食”就上,随时消灭敌人和补充自己
- 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这就叫作“敌进我进”。
- 战争,没有教条,任何时候,你可以把稻草只当稻草,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把剑。
- 战场之上,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必须学会把诈术实施到极致。
- 很多时候,这其实就是在一次次地逃命,看上去一点不潇洒,甚至十分狼狈,但生存和战争的智慧也正是从此处得来。
- 游击队不得不整日整夜地跑路,几天几夜不睡觉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曾经有一次,粟裕连走3天3夜,到了有群众掩护的游击基点后,才一头倒下,足足睡了40多个小时未醒。
- 艰苦岁月不只给人难堪,还有作为战士所必须经历的磨炼和考验,这样在进入下一个搏杀场时你才不致心虚胆怯。
偏向虎山行
- 年轻意味着不成熟,意味着诸多的缺憾,可是只要搜寻我们的脑海,那些最不能忘怀的记忆,以及最真挚的朋友,往往也正来自于此。
-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4年前,同样是一支先遣队,就是因为军事主官有侥幸的可能,决策时一再迟疑不决,才导致全军覆灭,这是血的教训,粟裕对此须臾不敢忘记。
- “一切靠打胜仗来解决!”
-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 体弱多病的不要,表现不好的不要,没有培养前途的不要。
大海从鱼跃
- 陈毅口舌如簧,会讲,主外;粟裕能征善战,会打,主内。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 敏锐的直觉和精到的计算,是指挥者不可或缺的两大技能。
- 偶然因素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往往会令人瞠目结舌。
- 搏杀战场,需要激情,需要干劲,需要一大批能够豁出去大干一场的年轻人
一物须用一物降
- 从时间和结果上看,皖南事变更像是国民党方面对黄桥决战的一次报复。
- 战场就是最生动的课堂,你得积极一点,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 “蘑菇战术”的雏形,其特点是利用敌军急于寻求决战的心理,像蘑菇一样跟它躲猫猫,转圈子,最后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
- 粟裕不会大包大揽,他会在适当的时候“逼”一下,提醒一声,同时也会给麾下战将充分的自主权和想象空间。
两军相遇勇者胜
- 多算则胜,少算则败,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并不是决定于战役进行当中,而是之前。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你们上山要用脚尖,下山侧身用脚跟,这样不但速度快,而且不会喘大气
- 毛泽东对粟裕的评价很高,他说:“粟裕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 高邮城是全国最后一座还在日军占领下的县城,而高邮战役也实际成为中国军队在本土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部队普遍都是一种表情,那就是“骄”。
- 世界上的事,成与不成,都在“认真”二字上,
- 粟裕喜欢掌握新技能,他不仅会骑马,还会开汽车、摩托车、骑自行车、划船,可以说那时候能接触到的最新交通工具,他几乎都学了个遍。
- 信息已经极度不对称了,李默庵的部下还接二连三地给他发来各种错误的信息。
- 战争年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下级向上级提建议,同样的内容,只准提3次。粟裕连续3次上书,最后一次,甚至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辞。
- 毛泽东随即指示:“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指苏中战场)。
- 自此以后蒋介石便被封为了“运输大队长”。
棋逢对手
- 关键时候,中央支持了粟裕
- “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善战之将,平时有哪个不爱兵,可作战时如果有太多的恻隐之心,就会耽误事。
- 特点:行动大胆、企图心强、战术灵活、战斗力凶悍。
- 任何一种迷信都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于人们心底深处的恐惧和无所适从,说明你怕了,顾忌多了。
- 刘斐是当时中共在国防部内职位最高的秘密特工,连毛泽东后来都说,“其实今天我们能够解放全国,刘斐同志是立下了大大功劳的。”
- 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意思是攻打对方强的地方,对方弱点也会变强,但如果攻打对方弱的地方,那么对方强的地方也会变弱。
砸碎珍珠换玛瑙
- 华东野战军(亦简称华野)被列入解放军序列,新四军、山东八路军的番号从此停止使用。
- “5万多人,不知不觉在3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哪!”
- “45岁现象”带来的最大弊病,就是主官们作战时普遍缺乏勇猛精神,衰弱、拖沓、低能、企图心不强,甚至爱财怕死者,随处可见。
- 作为剑客,只要你还站在那里,手里还有剑,就必须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获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 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
- 陈毅也发出了感叹:“今后永远不让儿子当兵!”
- 在国民党阵营中,很少有军队具备七十四师这样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困兽犹斗的意志
- 战后追究责任,汤恩伯撤职,陈诚降为东北行政公署长官,李天霞送军事法庭,连其实已经很尽力的黄百韬也落了个“救援不力”的处分
不是冤家不聚头
- 长于谍报,而且作战灵活,尤其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歼敌。
- 骄兵必败是军事学上的一个大魔咒,什么时候你忽视它,就会在战场上受到惩罚。
- 毛泽东有个习惯,会见党内同志从不迎出门外,但当获知粟裕前来时,他破例走出门外,并同粟裕长时间握手
- “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想不到,敌人就更想不到了。”
- 就是打仗得了解对方主将的性格特征,然后对症下药。比如敌将多疑,就要多设疑兵,敌将悍猛,就要给他来软的一套。
- 意识到自己的兵团处于覆亡边缘,黄百韬不听参谋长劝阻,在4辆坦克的掩护下,亲率2个营发动冲锋,并在作战过程中负伤。这是国民党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的唯一战例。
- 在粟裕随身携带的资料中,除华野团以上干部的名册外,还有记载国民党师以上军事主官情况的专用卡片。每次战役结束,他都要亲自找被俘的敌军高级将领谈话,通过询问,竭力掌握包括王耀武在内的国民党将领们的指挥特点。
- 心乱,乃高手对阵之第一大忌
- 战场之上,前面枪林弹雨,你敢冒着浑身窟窿的危险往前拼命冲,过后没死,也没因为缺胳膊少腿导致不能打仗,那么很快就能入党提干,这不需要很聪明的脑子,只需要有能豁得出去的胆子,所以解放军中以悍勇著称的部队特别多,战斗积极性也普遍非常高
- 解放军不仅能大批俘虏敌方士兵,还能迅速予以消化,将俘虏兵改造成“解放战士”,这也是同样经历巨大的兵员损耗,国民党军的数量一个劲儿地少下去,解放军只多不少,且是越打越多的原因之一。
- 豫东战役长达20天,伤亡了33000人;济南战役才8天,就伤亡了26000人。
风头如刀面如割
- 陈诚因此把济南战役看成是解放战争的分水岭,哀叹:“军事崩溃之局,遂更无可挽救。”
- 黄百韬并不知道,他的“郭同学”与刘斐一样,也是中共在国防部的高级秘密特工,所制订的计划自然只会把国民党往败路上引。
- 中国的国情,军事上学德国可以,学日本可以,唯独不能学美国,因为你没那本钱。
- 淮海战役期间,东北基地日以继夜地制造和运来炮弹,这些炮弹又通过铁桥和临时搭建的十几座便桥,源源不断地补充给碾庄前线的华野特纵、各纵队炮兵部队。
- 早在粟裕为淮海战役进行紧张准备期间,毛泽东就以中央军委名义,给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发去电报,很隐晦地批评粟裕“无纪律、无政府”,“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
- 一个本身就具备极高军事天赋的人,又能全身心地投入战场,为此可以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计荣辱,那他还能不赢吗?
- 有人曾问粟裕:“战争与死人,你如何平衡心理?”粟裕的回答是:“敌人死得少,我们就死得多!”
- 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以解放军的完胜而告终。在解放战争著名的三大战役中,辽沈、平津战役都是以多胜少,唯有淮海战役是以少胜多。
- 淮海战役由粟裕最早提出构想,他直接指挥的华野所歼灭敌军数量,更占到了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
钟山风雨起苍黄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在战场上,粟裕永远是一个固执的人,他一旦认准方向正确,就决不轻易改变,为此,哪怕是“独立处置,事后报告”。
- 1949年10月28日,下午3点,金门岛上的枪声逐渐沉寂,解放军3个团一个营覆灭于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