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

瑞优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写

前 言

  •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内容简介

  • 价值观、法律意识、道德、基本文化常识以及基本能力
  • 素质教育要记牢,以人为本很重要。 全面发展特牢靠,终身教育是法宝。 法律法规记心间,道德行为在心田。 文化素养须提升,综合能力必有成。

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

  •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素质教育概念是由于应对应试教育而衍生的。
  •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系统的思想,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
  • 1.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1994年)
  • 2.素质教育的实施(1994—1999年)
  • 3.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2005年)
  •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老师因为学生的分数、智力水平、性格等偏好而对学生区别对待,是严重违背素质教育全体
  • (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让中学生均衡发展,但是均衡不代表平均,
  •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是否把创新作为教育的重点,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重要)(一)全体性(公平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 (二)基础性(不好高骛远,夯实基础)
  • (三)发展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 (四)全面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五)未来性(立足长远)
  • (六)主体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途径

  •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要)(一)面向全体
  • 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是: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 常见的家庭教养模式包括: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纵型、冲突型以及民主型,在这些教养模式里只有民主型教养模式能够培养出拥有健康人格、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 1.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3.家校合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 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人尽其才。
  •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并不代表不需要考试,任何事情都不能矫枉过正。
  •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目的不同,前者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后者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 2.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 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 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了解)
  •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
  •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 (二)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三)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第二节 学生观的内容

  •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的思想
  • (一)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一)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顺序性指的是人一生发展的整体顺序,给教育工作者的启发是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阶段性指的是人的一生中有不同的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要搞一刀切、平均主义。
  • 2.学生是有独特性的人
  • 3.学生与成人存在巨大差异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实际中的运用

  • (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体谅和宽容;提供机会)
  • 3.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 广义的教师是指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人,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他们的活动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变化。
  •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 (1)教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者;(2)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操盘手;(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三)班级校园建设管理者
  •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 (五)学生成长的陪伴者
  • 复杂性——内容多、任务重
  • (二)示范性——身正为范
  • 创造性——灵活处理情况
  • (五)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集体及个人智慧结晶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

  • 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 (2)加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学习与探索。
  •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 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 4.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微格教学
  • 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 1.具备职业道德——立身之本
  • 2.拓展专业知识——精钻业务
  • 3.提升专业能力——夯实基础
  • 4.建构专业人格——内外兼修
  • 5.形成专业思想——境界提升
  • 6.发展专业自我——魅力凸显
  •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帮助与引导
  •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爱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
  •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 以财政性经费、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
  • 第九章 法律责任(重点)
  • 教育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追究责任人均为行政处分。除此之外,表述有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这种情况一般选择刑事责任。此外,如果涉及经济纠纷,如占地赔偿,是民事责任。

第二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简称《纲要》)

  •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 一、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 第三条要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 4年提高到13. 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 5年提高到11. 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重要)

  • 需要考生特别重视三个问题:第一是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第二是保护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问题;第三是在校园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问题。
  •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 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 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 第七条【教师的权利】教师享有下列权利:(重要)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重要)
  •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 第三十七条【针对教师不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非常重要)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 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一节 教师的权利

  • 教师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
  •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是教师职业权利的核心,教书育人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和职责。

第二节 教师的义务

  •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第三章 学生的权利

  •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概述

  • (一)坚持“以人为本”
  • 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 (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行为要求

  •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 4.教师与家长需要换位思考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

  •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
  •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
  •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 10.韦编三绝——孔子
  • 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三足鼎立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曹操)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诸葛亮) 草船借箭 单刀赴会 暗度陈仓 志大才疏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三顾茅庐 刮骨疗毒(华佗)对酒当歌(曹操) 伯仲之间 士别三日(吕蒙)七擒孟获
  • 隋朝时期开凿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京杭大运河。
  • 中国的科举制发端于我国的隋唐时期。
  •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

  • 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端)—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
  •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第三节 中国现代史

  •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三大政治运动。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四节 世界历史

  •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多级格局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时代”的开始
  • 13.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电力时代
  •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要), 1914—1918年
  •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16.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 1939—1945年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把一年定为365.242 5天,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密的历法。
  •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第二节 新中国科技成就

  • ◆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重要)
  •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重要)
  • 2011年11月1日,“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重要)

第三节 外国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 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

  • 《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 “前四史”: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南朝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三国志》。
  • “乐府三绝”: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唐代韦庄《秦妇吟》。
  •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
  • 李白的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
  • 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等。

第二节 山水地理

  •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 南京古代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 扬州古代称广陵、维扬。

第三节 风俗礼仪(重要)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韶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2岁(女)——金钗之年;十三四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艾服之年; 60岁——花甲、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第四节 古代教育

  • 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第七章 艺术常识

  • 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大公爵的圣母》。
  • 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代表作有《思想者》《加莱义民》《青铜时代》。
  • 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第一节 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 黄金法则:联言命题的否定形式等价于选言命题。

第三节 范文赏析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 但丁曾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