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什么

韩鹏杰

序 我背后的高人

  • 这种主动求知的觉醒对一个人来讲,弥足珍贵。
  • 作为中国人,如果不能从道德经里汲取营养,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 韩老师好饮酒,喜欢苏东坡和陶渊明,因为这两个人的作品不是诗文,而是他们自己的人生。韩老师也是一个把自己活成了作品的人。

序章

  • 第一句话,做个好人;第二句话,存点好心;第三句话,行些好事。
  •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你要想灭掉一个国家,先把这个国家的文字灭掉,你再把其他的文化载体灭掉,慢慢地这个国家的人可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 首先就得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了解什么内容,对我们了解这本书最有帮助?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作者的职业背景。老子这个人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因为不同职业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第二,我们还得了解一下,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本书?也就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 南怀瑾先生有个比喻,他说——儒家就像粮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就像百货店,琳琅满目,你进去逛一下,不买东西也有收获;道家像药店,有病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那就要找到《道德经》了。
  •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思想流派。道家讲什么?讲道,治国之道,为官之道,人生之道。道教是宗教,它产生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大家看时间跨度,春秋战国、秦、汉,汉分西汉和东汉,到东汉时期道教才产生的。
  • 咱们文化的最高的目标不就是悟道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来悟。因为这东西最后还得落到自己身上,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也应该是这样,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
  • 有和无两个方面你都能看到,这已经水平就够高了,叫做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到这无形东西的无比巨大的作用,精神力量的作用,这就叫众妙之门。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 知其雄,守其雌。我知道自己力量强大,我知道自己有本事,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可是要守得住对面,要懂得示弱,要懂得锋芒内敛,你才有资格去谈对面。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真正有贤能的人不屑于去做这个,不屑于按照你的标准,他有他自己的本事,有他自己的才能。所以这样往往是遗漏了真正的贤良,而选拔出来的那些都是善于表演、善于投机钻营的人。
  • 为无为,什么是真正的为呢——无为。道家讲的无为第一条就是不妄为,你做事情不能瞎来,了解事物的规律、规则,为无为。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道冲,道就是阴阳两者的相互中和,二中,阴和阳的相互中和。
  • 所以咱们中国哲学不太强调实体,而强调关系,阴阳之间的关系,强调它们之间的这关系形成的韵律功能。
  • 中庸就是以中为庸吗?庸不是平庸的意思,是用的意思,以中为用。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以中为用”,而这个中就是阴阳两者的两种对立方面的相互融合,讲究共存,同舟共济,讲究双赢!
  • 真正有智慧的人的内心保持自己的原则,外面跟大家打成一片。
  • 阴阳两者的相互综合,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在动态中形成的像我们的太极图,始终你怎么转,它都是那个样子,形成的这样的一种中国人的思维的方式,非常值得称赞。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把这些作为你最后的结果,你成为一个善人,内心的这种安宁,这已经就是一种最大的回报。
  •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说,你在一种文化里边,如果没有对母亲的敬畏和尊重,这文化其他方面都会崩塌。比如说你讲祖国母亲,他对母亲本来就没有好印象,你讲祖国母亲,他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一点接纳也没有。
  • 其实为什么我说《道德经》适合小孩读,有时候小孩从小读,因为在讲道的时候,他就知道我们应该尊重道,而老子往往把道跟母亲是放在一个并列的位置,用这个形象来讲道的一些具体的怎么样的恩惠恩德
  • 智慧的智字上面是个知下面是个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地这种积累努力,我们的知识才能慢慢地化入智慧。
  • 南怀瑾先生讲,我们好像有了一个新的思想,读完了古书之后,我们会觉得脸红。原来这些思想在以前都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去读,想了半天才想得出来。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他讲的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懂得谦让,遇到好处遇到利益的时候别都抢在自己手上,要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要懂得先人后己,你这样才能够成器长,才能成器成长。
  • “欲上民者,必以言下之”。家长也罢,领导也罢,站在上面要想领导好下边这些人,领导好自己的儿女,在语言上一定要谦让,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指手画脚。
  • 你要懂得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贪眼前的这些自己不该得的利益,这样的人才能够有大的出息,才能够有好的前途。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上善若水”
  • 什么叫格局,衡量的主要的维度是什么呢?两个方面最重要:一、视野宽;二、胸怀广,有格局。
  • 不是我督促你们学习,是为了让你以后活得不那么卑微。”
  • “上善若水”概括一下:善下,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善清,善胜。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我们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叫欲壑难填。所以有些事情我们贪多的时候,这就要出问题了。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适可而止就好。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十二个字,一个人锋芒太外露,凡事不懂得委婉迂回谦让圆润,不可长保。
  • 财富这个东西有聚有散,懂得散正确地散,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聚,要用动态的“守”才能守得住。
  • 这个智慧通过各种各样的形象传达给大家。像端着水一样,不要太满;像锥子尖一样,不要太锋利。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才是自然而然的,天道如此,自然之道如此。
  • 所以我们看第七章,讲先后,要懂得后其身,第八章讲不争,第九章讲不盈就是不满。
  • 有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第十一卦,泰卦。第十二卦否卦就是否定的否,这不是泰极否来吗?泰向否转化吗?否定的否要向泰转化,总共六十四卦,还得转一圈回来。那得经过漫长的过程。所以大家注意一个好的事情,到了极端向坏的方面转化非常容易。乐极生悲非常容易。可是你犯了一个错误,出现了一个问题,再向好的方面转化,要经过那么长的一个运动的过程,才能够回到泰。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虚静。我们心里放空了,才能够比较宁静,宁静下来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不受外来的那么多诱惑的干扰。
  • “道生一”,一就是太极,“一生二”,二就是阴阳。“二生三”,三是什么意思?三就是参的意思。参与参合。阴阳两者相互作用就叫做参。
  • 心里边要想放空,可是心里边杂念太多,你怎么放空?有瑕疵的时候,你像那照镜子能把它照到了解。你这样对事物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的缺点有个正确的了解,那不就很容易把它改正了嘛?
  • 知道自己这个地方是有问题的,知道自己这个地方不够不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进步。
  • 所以大家知道道家讲的无为第一条是不妄为,第二条是不多为,抓住事物的关键,该为的为,不该为的事情不要穿越边界,什么事都干涉干扰。
  • 宁静,安静下来,万物静观尤自得,静下来,我们才能找到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 治国治民,最高的讲的是什么?厚道——厚道是最高的聪明。

十一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 道家讲的弱是什么?是一种善于胜利的方式和手段。力量不够的时候示弱,为自己争得机会。柔弱是战胜刚强的一种胜利的方式和手段,柔弱胜刚强。
  • 把自己心里放空,让自己保持这样的一种虚心的宁静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看得见别人的长处,学得到别人的优点,了解大道思想与智慧。
  • 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十二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跟天下一样重要。若可寄天下,这样的人你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为什么?他首先珍爱自己的生命,可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基础之上,又可以把它奉献出来,为了天下的人他可以做出牺牲
  • ,一种是“无赖式的勇敢”,一种是“有责任的勇敢”。

十四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十五

  •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厚道是最高的聪明,敦兮其若朴
  • 我们的人生都像着开着盖的装着水的水杯,哪怕是落上几粒灰尘,如果你没有定力,你老摇晃它,你天天在摇晃,你说我们心情烦躁、情绪暴躁的时候,不就像摇晃着落了灰尘的水杯吗?你老不停地摇晃,这整个杯子永远都是浑浊的。所以越遇到事情的时候,越要让自己先静下来,静之徐清。
  • 因为人在那种焦躁、暴躁、狂躁的时候,谈不上一点智慧,在那种火头上气头上做的很多的事情,过后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很难想得通——那个人恐怕不是我吧?事实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
  • 人这一辈子就是求心安,有了能够让我们安静下来,宁静下来的地方,就是我们安心立命的地方。
  • 因为越是在这种静中练出的本事,他才不静,在动的时候练出来的这种静的本事才能长久。

十六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大家知道重要的过程,哪怕最后结局是这样,但这个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奋进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
  • 我们不了解这个事物发展的常理,不了解它的规律,瞎折腾胡折腾,结果是非常糟糕的。我这人很有激情,我这人很有热情,我想做大事情,我天天都在忙。别着急,先静下来想,我们做这个事情符合不符合规律、规则,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很多的问题,我们了解了这个“常”,我们做事情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 地的道理是什么——厚德载物;天的道理是什么——自强不息。

十七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善于处“下”,越是位置高的人,越要懂得善于处下,越要谦逊、谦让、谦虚。
  • 你看他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这个事情做成了。这讲的道理看似很简单,其实都是我们要“反主为客”,不能很多事情都是“反客为主”,我们要“反主为客”,该我们为主的时候反而懂得这种功成事遂,某某某皆谓他自然,是他自然而然把这事情做成。
  • 我不敢为主而为客,我不敢进寸而退尺,以退为进,善于处下,方能居上。

十八 十九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冯先生认为古往今来的大学问,其实都不出乎这三句话。第一句话,“做个好人”。第二句话,“存点好心”。第三句话,“行些好事”。

二十

  •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其实不是,其实就是指着一条船,船上也没人,你看船,水怎么走它就往哪个方向——自由自在。庄子讲的不系之舟是自由自在
  • 我们不一定去追求外物,内心的追求也可得到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愉悦,所以人可以悦智,也可以悦心,也可以悦神。

二一

  •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二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过不去的地方,要懂得迂回,懂得转折,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结局和效果。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赢,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些古往今来都强调的道理,哪里是一句虚话,诚全而归之。
  • 《道德经》里边的“一”,讲的是阴阳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统一。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理解世界,理解问题,我们的思维方式才能够更全面,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二三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我们经常喜欢讲《论语》里边的六个字:德不孤,必有邻。
  • 所以,这样的话是在告诫我们,其实我们的境界的不断提高,我们身边交的这些人和大家一起同行的人,都是这种有道有德的人,我们才能更好地避免自己的失误和缺点。

二四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孔子也讲过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毋,不瞎猜,不独断,不太固执己见,不要太自我自以为是。佛教里边也讲,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二五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寂兮寥兮”,你看这个“寂寥”,佛家叫做“空”,道家叫做“无”,或者说叫“寂寥”,都在讲一个意思。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秤杆上的计量单位叫做“星”,一星、两星……十六星,一斤了。这十六星是怎么来的?天上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这加一起不就十三星了吗?再加上三星放在最前面,福禄寿三星,十六星。你说用这种东西称东西我们就方便了。不要给我缺斤短两,有没有看见?缺一两减福,缺二两减禄,缺三两减寿。人在做,天在看,谁能为了几两的事受这种心理的折磨呢?

二六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 要拿我们的稳重来掌控住我们的轻率,不让它轻易地表露出来,不让它轻易地掌控我们。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是失根,躁则失君”

二七

  •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所以千万不要说自己的儿女,说自己身边的人,说自己的属下没有用,你没有找到他合适用的地方。“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

二八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任何事情我们不能够只站在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看,不能这样偏颇。阴和阳两种力量,我们要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对事情的了解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点。
  • 不计较,不思虑,天真无邪,“复归于婴儿”。
  • “知其白,守其黑”,“白”是什么?白就是内心的光明和信念!内心有光明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你才能守得住这个黑,不管是别人黑你,还是你自黑,别人黑你的时候淡然一笑,自黑的时候是因为有远大的目标、远大的抱负,内心有着光明的信念。
  • 低调那么容易讲的吗,讲低调你得有资本,你得先有高你才能去讲低,你本来就很低了,你还低调什么。
  •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二九

  •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十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自然界里,狼和狼进行争斗,一个狼觉得自己打败的时候,把最致命的地方暴露给对方,对方就停下来不打了,很多动物都是这样。

三一

  •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二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 任何事物都是两极相通,物极必反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一样,很多制度名分的规定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把这个事情过于强调,做到了过分的程度,事物就走到了它的反面。

三三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自胜者强,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三四

  •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虽然,它对万事万物的恩德很广,但是它却不是以一种主宰者的身份出现。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三五

  •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其实成为伟大的人物,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也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有把自己看得平凡了,这才是“重归于朴,重归于真,重归于道”。

三六 三七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我们评价一个领导者,不是只看其本人的能力,而是看你用什么样的人培养了什么人。“万物将自化”,应该让他们得到自我成长,自我化育。
  • 其实人生说到底,生活的态度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做加法”,不停地累积叠加,有了还想有,多了还想多,要了还想要,无止境,欲壑难填嘛;另一种,就是“做减法”。我们的欲望减少一分,我们的幸福也就多一分,“知足者富嘛”。

三八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 礼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有法律一样的作用。

三九

  •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就是常常忘记历史的教训。

四十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越是位置高的人,越要注意底下的平台,基础牢固稳定,这样才能不断地居于高位。这种思维方式几乎是《道德经》里最普遍的、最根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 德国古典哲学泰斗黑格尔把我们整个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与发展概括为三个字:“正、反、合”。正面看,换到对面看,合起来看,统一起来看。

四一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坐而论道,不如起来行嘛。大家看道字的写法,首是头脑、思维、想。“走”之旁是行。所以这个道本身就是一个知行统一的概念。
  • 朋友有三类,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类的朋友直率,你有问题给你直接指出来。
  • 我们说文化,“文”就在这儿。你把它变成自己的,化入自己的内心,化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叫“文化”。

四二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遇到了乐事的时候,不要过于高兴,以免乐极生悲。遇到不好的事,祸事的时候,也不要丧气,因为这些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四三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殊不知你不做这些无为的事,就不能真正的有为。不了解这些无用东西的作用,你也就不知道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有用。

四四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真的是得到就好,失去就不好吗?比如,我们读像《道德经》这样的书,我们会得到什么?也许什么都没得到,但是我们失去了焦虑,失去了急躁,失去了自高自大,这些东西失去了,那不就是一种得到吗?不是说得到就好,失去就不好。有的东西失去,反而是获得;有些东西得到,反而是真正地失去。三个反问句,答案其实都在里边。
  • 我们走在道上,应该注意什么呢?有几个最重要的内容: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四五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人生的最美的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
  • 一个越是智慧高的人,智慧聪明的人,他越谦虚,越谦逊。
  • 我们保持内心的清静,一个王者、统治者、领导者保持内心的清静,这样才能够引导天下走上正道。

四六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七 四八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九

  • “圣”的繁体字,上面是个耳和口——聖,这两个字并列就代表着通达事理,下面是个王,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领导者、领导人称其为“圣”。

五一

  • 道、德、物、势,“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五二

  •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道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它永恒存在,具体的事物都拥有具体的道,也就是具体的规律。你了解了大道,就可以以此来了解万事万物的具体规律。茶有茶道,花有花道,练武有武道,下棋有棋道……了解了普遍的道,也就更能够了解这些具体事物间的规律与规则。
  • 力量不够的时候,我们懂得用守柔的方式、韬晦的方式,来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大、不断增强,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大。

五四

  •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五五

  • 。这人生啊,深究起来是有点意思。小孩刚出生的时候,都是握着拳头,似乎想抓住点什么,但人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是放手了,知道什么也抓不住。
  • 人生最美的境界是什么?花未全开月未圆。所以,按照大道的方式来处事、认知事物,这样我们才能够明,才能够益,否则的话就会“不道早已”。

五六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八

  • 中国人喜欢拿月亮来比喻君子的形象,做君子得先有光,但是不管我们有什么,都不要老想着去张扬、炫耀,让别人感觉到刺眼。

五九

  •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一个人浪费,糟蹋的是自己的福分;一个国家浪费,糟蹋的是国家的福分,对国家的根本有所损伤。

六十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治大国若烹小鲜”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道理是相同的,讲究的是小心谨慎,有耐心,掌握火候。

六一

  • 《道德经》从头至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与理念:善于处下。
  • 越是大的国家越懂得善于处下,和小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谦逊谦和,和谐相处,你就把小的国家争取了。人也如此,位置越高,越要善于处下,这样才能真正居上。

六三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几句话,在我们文化里边名气非常大,因为讲的是哲学上的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的道理。

六四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六六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八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孤举者不起,众行者易趋”

六九

  • 毛泽东从十几岁就开始读《道德经》,我觉得他从这本书里得到的最大的启发就是这种格局上的、战略上的。人站得高了才能看得远,对未来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这种预测。

七十

  • 老子在书里经常用“吾”这个字,“吾”是人格化的我。“吾”作为一个有道者的代表,一个人格化的有道者的身份,并不一定是指老子本人。
  • 万言不值一杯水,犹如东风射马耳”
  • 王阳明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七一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三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插图]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一个人做了亏心事之后,在客观世界上把有形的痕迹抹掉容易,可是抹不掉内心的痕迹。即便是不受客观世界的惩罚,也得受良知的惩罚。

七四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七六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七八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九

  • 对应我们人际交往也是一样,我们不要本着“无所谓”的态度,想着跟别人、朋友之间有了裂痕,我们说以后自会解决的,事情往往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所以,平时做事就要小心,朋友之间要珍惜,家庭之间感情要珍惜,别真的等得了埋怨之后,再想办法去解决。这跟钉子钉在墙上一样,你拔出了钉子,那个眼还在。最好的“善”是什么?提前做出预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八十

  •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八一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道家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什么事都不做。什么叫无为?“为而不争”是无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可以看作是全部《道德经》的核心的总结。我们回头去想,“上善若水”讲“善利万物而不争”;天道讲“为而不争”。
  • 二是王弼本《道德经》哲学思维水平非常高。在第一章就提出有无相互统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并指出“无”是全书的众妙之门,从而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无为、无声、无色、无味、无色……在这本书中的重要性,也借此步入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