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习近平

第一集 一枝一叶总关情

  • 一、什么是为民二、为什么为民三、怎么样为民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当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
  •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一、什么是为民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在衙中,官府之中,听见外面的萧萧的竹声,萧萧形容竹声的。“疑是民间疾苦声”,“疑是”,用得非常妙。好像我听到的是民间的百姓的呻吟之声。“些小吾曹州县吏”,我们这些地方上的州县小吏。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是说这个外面的这些竹子,无论哪一枝哪一叶,都关乎着我的感情。
  • 从他的话语,从他的眼神当中都能够体会到。这种深沉的为民情怀,又来自于哪里呢?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回忆起,他在
  • 什么是为民?为民就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以人民为中心。
  • 他跟过去比没有变,再糙的饭他都能咽得下,再穷的老百姓他都看得起。现在还是这个样。
  • 一个发不行,要大家发了才算发了,才算共同致富。
  • 无论是做梁家河的支书,还是做党的总书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都没有变,他始终是黄土地的儿子。

二、为什么为民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 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所讲的
  • “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 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 那就是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我们强国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

三、怎么样为民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 “一钱太守”刘宠。这一钱,殚精竭虑,为百姓造福;这一钱,呕心沥血,堵住了恶吏搜刮民财;这一钱,富可敌国,这一钱可值家财万贯。
  • 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
  •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
  •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

  • 一、重民生 二、兴民德 三、得民心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第一,重民生。第二,兴民德。第三,得民心。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重民生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氾论训》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 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说明真正行利民之事确实不容易。
  •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
  • 政府的每一个命令出来之前,都要充分地考虑到利民,而且要做充分的调研。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二、兴民德

  •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 在今天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代教民以德的具体表现。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
  • “兴民德”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有大德,也有小德,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民共同认同、遵循和恪守的核心价值观。
  •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三、得民心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 当年长征胜利,依靠人民;今天我们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依然要依靠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都在人民。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荀子·王制》,它的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 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人民被提到了203次,可见“人民”这两个字的分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是重于千钧的。
  • 《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

  •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一、为什么要立德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礼”就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而“义”呢?简单地说就是公平、正义,这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
  • 李保国同志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李教授是学术“大牛”。他牛在哪里?我想牛在他始终坚守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本色、学术方向。他常年深入太行山区,把农民的需求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把论文写在太行山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的家里。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李保国教授帮助太行山区增加农业产值达35亿元之高,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同提升的脱贫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的事迹高度称赞,赞誉他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二、立什么样的德

  •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 自强不息”讲的是每一个人应该像天空一样地辽远,像天一样地刚毅;“厚德载物”,就强调你的德要像大地一样地厚实。
  •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 黄大发长期担任贵州遵义一个小山村叫草王坝村的党支部书记。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乡亲们历经30多年,硬是在一条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黄大发身上这种爱国为民的情怀就是大德。
  • 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把“私”字。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在私德问题上,党员干部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醒意识,要自觉地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要做到慎独、慎微。

三、如何修德

  •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勤学、明辨、笃实,以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呢?

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

  • 一、重视家庭 二、重视家教 三、重视家风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德行的成长,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细胞。
  • 家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家,家还是最小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个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同样,家庭的事也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私家事,它也是国家的事、社会的事。家与国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不曾分离过。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特有的家国情怀、家国逻辑。

一、重视家庭

  •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本着挚诚之心,以最诚实的态度对待别人,对待自己,不隐瞒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这个是司马光一辈子做人的原则。
  • 良好的家风培育的是美好的种子
  • 家风其实在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而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也在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走向。

二、重视家教

  • 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庭应该承担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 爱子,教之以义方。”这个出自《左传》,“方”就是道,“义方”就是道义,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

三、重视家风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是出自《周易·坤·文言》。
  • 良好的家风,这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
  • 对待权力,父亲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对待事业,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对待家庭方面,廉洁持家、甘于清贫。
  • 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
  • 《安乐铭》节选·苏洵人禀天地正气,原为万物之灵。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圣贤千言万语,无非纲纪人伦。竭力孝养父母,劬劳恩似海深。

一、孝老爱亲

  • 习近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 孝敬父母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情感上、心灵上、人格上对父母的一种关爱、慰藉和尊重,这是儒家文化更为看重的。

二、尊老敬老

  • 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 只有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
  • 《弟子规》节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第六集 只留清气满乾坤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古代讲的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

一、什么是修身

  • 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途径方法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 把技术提升到极致,把每一件产品都当作工艺品、艺术品。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锤炼党性、严以修身的座右铭。
  • 永不服输的大国工匠,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在我们身边真的有许许多多像李万君师傅这样的,默默无闻的奋斗者、幸福的创造者,默默无闻的这些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 修身修的正是这颗心,修的是价值观,修的是良知,修的是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修的就是党性。

二、为什么修身

  • 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句话出自《尚书》。这句话的主要的意思,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原则,甚至没有底线,我们还是要讲原则,还是要讲党性,还是要有底线。这两个方面应该在实践中把它统一起来,既从善如流、宽以待人,又讲原则、讲党性,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 修身是做人的前提,立德是树人的前提,

三、怎么来修身

  • 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
  • 打铁还得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在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以优良的党风来凝聚党心民心,做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迎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 《墨梅四首》(其三)·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七集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行就是实践,笃行就是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去实践。
  •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一、尚行

  •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要告诉大家,要想建立大的功业,一定要立大的志向;要想成就大的事业,一定要下功夫,一定要勤奋,要勤勉。
  • 志与勤,志是方向,勤是路径。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二、敏行

  •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 《战国策·秦策》,它说“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
  •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三、力行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奋斗的这个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地为之共同努力,所以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
  • 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 要下定奋斗的决心,要做这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奋进者、奉献者,而不要做这个新时代的彷徨者、旁观者。
  • 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第八集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 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有一句诗很有名,“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一个人饱读诗书,那么他的才华、他的气质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个人就会与众不同。

一、为何学

  •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是学问的根基就好比是弓弩,才能就好比是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年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年青春搏击的能量。
  • 见识做引领,学识做底蕴,才气做锋芒。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 现代的人才当中,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要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 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二、学什么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 与其联机游戏,不如集思广益。
  • 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

三、怎么学

  •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年轻有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 所谓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所谓审问,就是仔细地询问;所谓慎思,就是努力地思考、谨慎地思考;所谓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所谓笃行,就是忠诚地践行。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 就是要向学、善学、会学,就是要学会学习、聚焦学习、享受学习,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 《和董传留别》节选·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第九集 恶竹应须斩万竿

  •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用权不能任性,敬畏方得始终”

一、不敢腐

  •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还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所以,从严治党的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 反腐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二、不能腐

  •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这个是唐代的白居易《策林》里边的一句话。

三、不想腐

  • 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 一个人必须要克制欲望,有所不为,要有远大的志向,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后果。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书端州郡斋壁》·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一、什么是人才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 如果才德俱全者为圣人,又有才华又有德行,这叫圣人;才德都没有,那当然叫蠢人了;如果有德而无才,这还能叫个君子;如果有才而无德,这叫什么呢?这叫小人。
  • 什么是道德,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看待他人和看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和角度。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二、怎么培养人才

  • 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县级官员的选拔任用。古人早就总结出“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这样的历史现象。历史上,许多名人志士为官从政是从县一级起步的。
  •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两句话出自《韩非子·显学》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如何使用人才

  •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两句话出自汉代史学家班固的《汉书·武帝纪》。
  •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
  •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第十一集 咬定青山不放松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份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百折无悔;才能够在建设年代,艰苦奋斗、激情燃烧;才能够在改革开放年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正因为有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够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
  •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抓落实就像敲钉子,如果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还会掉下来。

一、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 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
  •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二、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 在新时代里,每一个人的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价值,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所以,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所以今天我们说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简单一句话讲,做最好的自己。
  •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三、怎样坚持理想信念

  • 习近平: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
  • 第二,信念又是从实践中来。
  •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第十二集 天下为公行大道

  •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尚书》讲的“协和万邦”,《周易》讲的“万国咸宁”,《论语》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讲的“天下为公”,一直到李大钊、毛泽东讲的“大同世界”,习近平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赓续不断。

一、广交朋友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孔子说的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朋友到来的愉悦之情。我们邀请中外朋友相聚一堂,就是要感谢大家为中外友好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回顾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峥嵘历程,畅谈长期合作结下的深情厚谊。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二、“一带一路”

  • 中国古代圣贤孟子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习近平主席指出,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当今世界谁都不能够独善其身,哪一个国家也不能够脱离相互交往而独自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习近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两句话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中庸》。
  •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孟子·滕文公下》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