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孙皓晖

一种不朽的历史精神

  • 政治文明方面,超越了诸侯分治而创建了统一治理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创建了制约皇权与限制皇族特权的文官政治体制,超越礼治与人治,实现了全面的法治社会。经济文明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基础上的农耕时代的商品经济社会,建立了没有奴隶制而以平民为生产主体的新兴的生产方式。
  • 秦帝国之伟大,非但在于它是统一文明之父,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不朽的历史精神。这种不朽的历史精神之核心,就是我们民族永远反对分裂、永远维护统一的恒定价值观体系。
  • 使那个时代的统一精神、阳刚精神、大争精神和自由选择的历史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的民族精神。
  • 西方人的认识是:中世纪一千余年是黑暗时期,西方人的历史精神根基在希腊罗马时代。在我们中国,也有漫长的黑暗时期,我们的历史精神的根基,在春秋、战国、秦帝国这三大时代。

中国文明正源的强势生存

  • 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意识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肆意涂抹,悠悠岁月中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地变形了。
  •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特征: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专制统治或高度集权(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
  • 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统一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 秦帝国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是创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体系的大帝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的。
  • 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
  • 这种强势生存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方面:其一,彻底的不断的变法革命,以激发民众最旺盛的活力与国家最强大的实力为生存之本。“求变图存”,此之谓也。其二,对外部野蛮民族与愚昧文明的冲击,实行“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战略。其三,整合统一,霸气巍巍。其四,统一架构文明载体,使不同习俗的民族分支在同一文明载体下凝聚起来。其五,兼容并蓄,消解融会外部流入的不同文明。其六,崇尚法制,实行英才治国。
  • 虽然我们没有忘记秦帝国,但却也淡漠了那个时代的勇气与创造力。
  • 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汇成澎湃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华、成熟的枢纽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文化文明,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将永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这便是原生文明。
  • 仅以战争规模论,秦赵长平大战,双方参战兵力总数超过一百万,秦歼灭赵主力大军五十余万(坑杀二十万)!
  • 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是何等饱满、何等昂扬、何等自信、何等具有进取精神!

楔子

  • 魏国军法:主帅战死,将士无罪;主帅被俘,三军大将并护卫兵士则一律死罪。
  • 那时候,人们还不大擅长偷营劫寨之类的雕虫小技,还延续着春秋车战时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正面决战传统,休战就休战,绝少有一方会乘着黑夜休战之机偷袭对方营寨。戒备归戒备,那是大军驻扎的必然形式,
  •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 同德易,同心难,大德大节,求同更难。历来公室内乱,几曾不是骨肉相残?
  • 富国强兵,善待臣下,兄弟同心。
  • 非常时期的权力对抗,最见真章的就是看谁握有重兵。
  • “二十年后,我会夺回来的。”嬴渠梁一字一板。

第一章 六国谋秦

  • 财富与享受如果远离权力,人们只会说你是个富商而已。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一个国家,不在根本实力上下功夫,专在这些琐细礼节上较真儿,能有何出息?
  • 一个国家,若处处在这种细节游戏上较真儿,无疑已经是衰老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更大价值的东西去计较了
  • 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

第二章 国耻昭昭

  • “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 若非吴起后来被迫离开魏国,这位和天下诸侯大战七十四次无一败绩的著名统帅,决不会仅仅将秦国压迫到华山以西。
  • 刚毅木讷,可成大器。”
  • 作为老秦人,刚烈忠直恨则恨死爱则爱死的汉子比比皆是,但要找一个既坚刚又柔韧懂得忍耐与等待的汉子,却比铸剑还难。要老秦人誓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是一呼百应,但要老秦人迂回曲折韬光养晦,那可是阳春之曲和者甚寡。
  • 危难之际,主战将士的勇烈刚猛永远是最可贵的。作为一国之君,可以不纳其言,却无论如何不能伤其心。
  • 只要有一个人没讲话,秦孝公就不会讲出自己的想法,他要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决策建立在臣下主张的基础上,如果臣下阐述充分,他自己宁可不说而全盘采纳。新君即位,要大臣们齐心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推行自己的主张。
  • 昔日宋襄公恪守仁义,不击半渡之兵,败师辱国贻笑天下。
  • “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是流传天下的墨家誓言
  • 金钱乃人世流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得其所,方为无价至宝。不得其所,铜臭如粪土。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母亲的心田被犁下了那么多的伤口,却要给自己的儿子留下博大温暖的胸怀。
  • 天边隐隐电闪,轰隆隆一阵闷雷从屋顶掠过,细密的雨滴打在书房窗棂上刷刷作响,犹如万蚕食桑,又如清风过竹。
  • 这就是一场老霖雨将要造成的战事格局。
  • 行拳头大的字——国人永志六国分秦是为国耻天下卑秦丑莫大焉。左下方是“嬴渠梁元年”五个字。石上血迹斑斑,血线丝丝,令人不忍卒睹。
  • 齐国至宝,光耀万里,岂止照亮十二辆兵车而已。本王以为,财货应交于商人,换来粮食兵器充实国力。珠宝藏于王室,徒然四壁生辉,有何价值可言?魏王头上一颗明珠,虽价值连城,然顶于王冠,于国何益?于民何益?魏王爱姬身上这一领金丝斗篷,更是价堪抵国,然系于一身,于国何益?于苍生何益?”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赵侯不也一样么?”

第三章 安邑风云

  • 这一筹,就是高远的志向与绝不向衰朽陈腐妥协的坚韧心志,就是老晋国时候祁黄羊那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大公和开阔。
  • 善为国者,使民无伤而农益劝。国当善籴粜。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则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而补不足也。行之善者,国以富强也!
  • 天道悠悠,事各有本。大才在位,弱可变强。庸才在位,强可变弱。春秋五霸,倏忽沉沦。由此观之,岂可以一时强弱论最终归宿?”
  • 诸子百家,无根不生。适者生存,何须褒贬?
  • 诸子百家,务虚论理者多,经世致用者少;怀古念旧者多,推动时势者少;纠缠细目者多,紧扣大要者少。
  • 方今天下,战国争雄,诸侯图存,是为大势。争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争,却不思根本之争。是故争而难雄,雄而难霸,霸而难王,终未有大成之国也!三十余中小诸侯,或以守成图存,或以依附图存,或以斡旋图存,若郑庄公以小国求变图存而成小霸者,竟无一国。以此观之,中小诸侯难逃厄运,争雄之大国难有所成。
  • 大事不赖众谋,大功不赖联军
  • 强弱之势,古无定则。强可变弱,弱可变强。变化之道,全在人为。
  • 中枢之地,辐射四极,雄视八荒,大势之第一要点也
  • 势无虚势,地无实地。以势取地,势涨地扩,就地取地,地缩势衰。
  • “围棋之道,天道人道交合而成也。远古洪荒,大禹疏导,大地现出茫茫原野。于是大禹立井田之制,划耕地为九九扩大的无限方块。其中沟渠纵横交织,民居点点布于其上,便成人间棋局也。后有圣哲,中夜观天,感天中星光点点,大地渠路纵横成方,神往遐思,便成奇想,遥感天上星辰布于地上经纬,当成气象万千之大格局。神思成技,做经纬交织于木上,交叉点置石子而戏,是有棋道之始也。其后攻占征伐,围城夺地,人世生灭愈演愈烈,棋道便也有了生杀攻占、围地争胜之规则。久而久之,棋道成矣。此乃人道天道交相成而生棋道之理也。”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 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子时起点,正是夜半;鸡鸣开始为丑时,黎明平旦为寅时,太阳初升为卯时,早饭时节为辰时,日上半天为巳时,日中为午时,日偏西方为未时,再饭为申时,日落西山为酉时,初夜为戌时,人定入睡为亥时。
  • 天道玄远,人道直观。天道为本,人道为末。玄直本末,自有通关处也。”
  • 夜色降临,寒风料峭,雪光映衬出两个久久伫立的身影。“不移,不易,不离,不弃。”“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浑厚的誓言与深情的吟诵,在洁白的天地间抖动着燃烧着。
  • ,即或无奈治学,所治也还是治国为政之学。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都是求官不成无奈治学,而又在学问中建立为政经典的大学问家。这种相互促进相互激扬的士大夫精神,历经沧桑磨炼,厚厚沉积在华夏士子们的魂灵之中,一有
  • 为商之人,其智不足以通权变,勇不足以任决断,仁不足以明取予,强不足以有所守,虽欲学我术,终不告之也。
  • 金钱是一种力量,可成人,可毁人
  • 求贤令国人列国贤士宾客: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国人宾客贤士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 日月如梭 人生如梦流光易逝 功业难成大风有隧 大道相通何堪书剑 歧路匆匆国有难也 念其良工鹦其鸣也 求其友声

第五章 卫鞅入秦

  • 行广无私。”“厚施不德
  • 十年磨剑,霍霍待试,枕戈待旦,跃跃难平。
  • 为了在天下大势中做一番不朽功业,一时被世人诋毁又有何妨?尽管这只是一种希望,而且渺渺茫茫远远没有开始,唯其如此,他觉得更具激发性。是的,这是一场人生博戏
  • 公子卬对“少做事”又有独到方式——多议事,少做事,多做虚事,少做实事。作为丞相,凡事皆可参与议论,凡事皆不可亲自做,成则有决策之功,败则有推诿之辞。这是“多议少做”。但只要为官,永远不做事亦不可能。
  • 古人云,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则寒暑之势不易,所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只要心正,金钱未必不能用于官场。君之内性,强毅刚烈,嫉恶如仇,初入秦国,万莫以官场瑕疵萌生退意。”
  • 坚刚有余而柔韧不足,冷静自省而海纳百川之胸怀尚有不足处。
  • 绸缪束薪,大河在天。今日何日?见此良人。何堪所思,何堪所忆?子兮子兮,君在远山。”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始以公族之“姬”为姓,再以“公孙”为姓,再以国号“卫”为姓,从王族血统渐渐地步入了平民。
  • 鞅者,马颈下之坚韧皮革也。
  • 在他看来,深刻的思虑是孤独的审视所产生的,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
  • 七月流火 过我山陵女儿耕织 男儿作兵有功无赏 有田无耕有荒无救 有年无成悠悠上天 忘我苍生

第六章 栎阳潮生

  • 计国事者,当审权量。说人主者,当审君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士虽有圣智,非揣摩细究,真情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说之法也。错其人,勿与语。此,名士择君之道。慎之,慎之。”
  • 他每天夜读两个时辰,早起一个时辰,练剑之后准点读书到卯时,再处理国务。卯时之前,他不见任何人。天天如此,今日亦如此。
  • 君择臣以才,臣择君以明
  • 方今天下列国争雄,国力消长为兴亡根本。何谓国力?其一,人口众多,民家富庶,田业兴旺;其二,国库充盈,财货粮食经得起连年大战与天灾饥荒之消耗;其三,民众与国府同心,举国凝聚如臂使指;其四,法令稳定,国内无动荡人祸;其五,甲兵强盛,铁骑精良。有此五者,方堪称强国。
  • 前三种强国范式之根本弱点,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只强其表,不强根本。
  • 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慧眼辨才,沉静深远
  • 公如青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负秦!
  • 新官上任,不要急于做事,半年之内许静不许动,只准熟悉政务治情督导劝耕,不许擅行新政。
  • 他心中明白,强风乍起,若迎头而上,必然会被彻底吞没。这时候,长草偃伏是避免身败名裂的最好生存之法。
  • 奖励农耕以富国,激赏军功以强兵,统一治权以正吏,化俗齐风以聚民。
  • 世生变,变生强,强则进。治国之道,贤勇者创法立制,庸碌者因循守旧。创新者生,守旧者亡。
  • 不得百利不变法度,工不十倍不换器具

第七章 瓦釜雷鸣

  •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 政治如同用兵,有时候也是一种“诡道”,需要权谋机变,胜利是唯一的目标。关键时刻制造扑朔迷离的局面,从而迷惑潜在的敌人,是度过危机的高明谋略。但是,制造扑朔迷离的权力拥有者自己却需要极度的清醒,绝不能陷入自己制造的迷雾之中。归根结底,政治的胜负是需要实力较量的。
  • 一切大事,都是从春天开始,到秋天结束。夏日酷暑,冬天冰雪,人们就蛰伏下来,极少在手脚不舒展的时候做大事。也因为这一点,孔夫子才把他记载的历史大事命名为《春秋》。
  • 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

第八章 政侠发难

  • 古人将四条独立入海的大川称为“四渎”,就是河(黄河)、江(长江)、淮(淮水)、济(济水)。“四渎”的主要支脉为“八流”,分别是渭水、洛水(黄河支脉),汉水、沔水(长江支脉),颍水、汝水、泗水、沂水(淮水支脉)。
  • 墨家“诛暴去恶,兼爱非攻”

第九章 霹雳手段

  •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 战国之世,风雷激荡,唯有肝胆相照才能杀出一条生存之路。唯其如此,人们对大忠的渴望和崇尚达到了极致。一个人可以才能平平,但只要有耿耿忠诚的德行,就会受到人们的赞许、景仰和追随。才华横溢而不忠不义,则为天下所不齿。忠于家国,忠于君父,忠于功业,忠于友谊,忠于爱情,忠于知音,忠于学派,忠于信念……
  • 人强则硬,国强则霸,学强则横。
  • 立德立言须立身生逢乱世要正心刀兵四起说利害人欲横流莫沉沦
  • “不争不辩,大道不显。
  • 墨子慨然长叹,“天道悠远,人世苍茫。幽冥万物,人却识得几多?若天无心志,人无灵魂,何来世间善恶报应?人间万事,非但个人善恶恩怨有鬼神明察,大如国家兴亡,法令代谢,亦有天道感应鬼神明察。行善政者国家兴旺,行恶政者国家灭亡。此所谓殷鉴
  • 老夫对法家相知至深,其弊在求治太速。速者易苛,易入富国穷民之途也。天将兴秦,唯愿戒之。世道沧桑,当从容求治也。”
  • 然则他坚信一点,卫鞅这样的能事权臣,迟早会出纰漏。每有纰漏而攻之,日积月累,卫鞅的根基将会被一点一滴地蚕食。这是甘龙悟出来的“蚕攻”谋略:在悠悠岁月中埋下吞噬卫鞅的土壤,就像鲧的“息壤”一样无限增长,将卫鞅的变法洪水滤干成自己的堤坝。

第十章 蒹葭苍苍

  • 情爱需要激情与勇气,婚姻则需要权衡与深思。
  • 鞅,我比你更懂得你的心。我用生命与灵魂在抚摸它,用我的痴爱之心在感知它,熟悉它的一沟一壑一平一凹。鞅,你是天生的铁腕执政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而生的。你的血液中奔流着有为权臣的无尽激情,你的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你可以为了自己的治国信念去做牺牲,而无怨无悔。你的超人品性,注定了你更适合于创造烈烈伟业,而不是隐居田园,去谱写生生死死如歌如泣的情爱奇迹。你不是陶朱公范蠡,你缺乏散淡超脱。你规整、严厉,追求生命的每一刻都有实际价值。所有这些,都是芜杂散漫的田园情爱所无法给予你的。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运用权力创造国家秩序的机会,你的生命价值就会失去最灿烂的光彩,你的灵魂就会不由自主地沉沦。当我们隐居田园,泛舟湖海,开始了那平淡漫长的二人之旅时,你会慢慢地感到空虚无聊,寂寞难耐。并非你不爱我了,而是你最坚实的生命根基已经化成了流沙。你可能变成一个狂夫,变成一个放荡任性的游侠,去寻找新的生命刺激。你也可能变成一个酒徒,变成一个行吟诗人,将自己献给朝阳、落日、山海、林涛。一个生机勃勃的政坛巨星,必然要在平凡琐细的消磨中陨落。那时候,你只有一具或狂放或堕落的生命之躯,你的灵魂,将无可挽回地漂泊失落。而我,也只有更加痛苦。我所深爱的那个人已经不复存在,我寄托在他身上的人生情怀,也永远地化成了泡影。那时候,我们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诗情画意,还会有么?”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 荧惑——其下分野为楚、吴、越、宋太白——其下分野为秦国、郑国辰星——其下分野为燕国、赵国房星——其下分野为魏国、韩国玄枵——其下分野为齐国、鲁国填星——其下分野为洛阳周王室
  • 事实上,齐国真正清明的吏治,正是从许民诽谤开始的。但在齐威王死后,“谤木”就莫名其妙地升高了。后来越来越高,经过千百年演变,“谤木”变成了白玉雕刻的高不可攀的华表,“诽谤”也演变为恶意攻击的专用词。历史万花筒也,令人啼笑皆非。
  •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 我门究竟能否将齐国作为永久根基,目下尚很难说。究其竟,儒家是尚古复礼之学,是盛世安邦之学,是教化民众之学,是修身齐家之学,是克己正身之学。唯其如此,也是生不逢时之学。时也势也,我儒家将有一段漫漫低谷。我门同人一定要强毅精神,受得起冷遇,要像墨家那样刻苦自励,方能复兴儒家于盛世之时。”
  • 敢问孟夫子,天下万物,何者为贵?何者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没有丝毫的犹豫。
  • 孟子依然是淡淡地微笑:“游历于诸侯则藐之,莫将其巍巍然置于心目也。我儒家秉承大道,当此颓废之世,当为王者师,不可为王者器。为王者器,必行诡道小伎,其身必为刍狗。为王者师,必行正道大计,其身不朽。方今齐国,刍狗横行,大道湮灭,岂可蝇营狗苟,与之比肩争冠?”
  • 何谓十剑?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龙渊,四曰太阿,五曰工布,六曰湛卢,七曰纯钧,八曰胜邪,九曰鱼肠,十曰巨阙
  • 在那个风雷激荡铁血竞争的时代,儒家以深刻的智慧、高远的理想与不合时宜的复古主张,被天下大势逼上了祭坛,做了牺牲。两百多年后,儒家又以特有的礼教功能被推上“独尊”的学霸地位,扼杀了一切具有蓬勃生机的主流学派,最终,自己也在悠悠岁月中僵化窒息了。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 大良造训诫国人:民气为国之根本。民气正则国强盛,民气颓则国黯弱。今魏国大败,非我秦人之力,贺固可贺,何当大酺?今我河西之地未复,昭昭国耻未雪,我民却以他国之胜狂喜,岂非民气之羞也?责我国人,须惕厉自省,方可雪耻图强,窃喜他胜,徒灭心志也!十八年九月
  • 西有大秦 如日方升百年国恨 沧海难平天下纷扰 何得康宁秦有锐士 谁与争雄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二十年来,他始终有一个鲜明的感觉,秦公是泰山,他只是泰山上的苍苍松柏,没有这坚实的万仞高山,就没有凌越绝顶的苍松翠柏。
  • 君有长剑兮 守我家园我有痴心兮 待君回还两心无悔兮 悠悠青山征人远去兮 流水潺潺猛士归来兮 布衣高冠日月无改兮 桑麻红颜
  • 官府的仁政,救不了你们。只有你们自己,才能救出自己
  • 财货如流,能祸能福,有心则当之,无心则散之
  • 做人做事要大局为重,要有自己的真见识;看别人脸色说话,揣摩别人心志行事,永远都没有出息。
  • 扁鹊微笑道:“病入腠理,烫熨所能治也。病入血脉,刀灸所能治也。病入肠胃,良药和酒可以治也。病入膏肓,虽上天司命,亦无可奈何,何况人乎?”
  • “心者,藏神之府,乃人身之君。心生元气,心神旺,则统驭有力。心神衰,则五脏六腑俱衰。胃为谷仓,因心衰而不受食。肝为将军,因心衰而无以鼓勇。脾为意象,因心衰而失意,不能聚思而断。肺为魂魄之府,因心衰而失魂落魄,神情萧疏。肾为志所,心衰则心志大减。胆为勇略之所,心衰则果敢不持,优柔顿生。此乃心力衰竭,而五脏六腑皆病也。”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 天命星象从来不会垂怜弱者,它永远都只是强者的光环!
  • 公元前338年,壮志未酬的秦孝公嬴渠梁逝世了,时年四十六岁。
  • 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 有商鞅在,你就无所作为。有世族逸民在,你亦无所作为。何去何从,你自决断。”
  • 世族元老的愤然躁动,对民众同情商鞅是一种制衡;民众的愤然怒火,又是将来铲除世族的理由;利用世族元老层的压力除掉商鞅,再用民众的压力铲除世族。这就是嬴虔与嬴驷胸有胜算的奥妙所在。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至刚至公,是不能长久的。人心,本来就是凶险的。
  • “处鞅以极刑,实则大彰世族与六国之恶,国公日后便可借机发难。鞅死尚能于国有益,何罪于国公?”商鞅发自内心的豁达明朗。
  • 商君商君 法圣天神忠魂不灭 佑我万民商君商君 永佑秦人万古不朽 刻石我心
  • 天地苍茫 育我生命一抔黄土 拥我魂灵有情同去 遨游苍穹千秋功罪 但与人评

第一章 铁腕平乱

  • 运用权力纵横捭阖的滋味真是特异,那是芸芸众生所无法企及的一种另类境界;只要用权有道,国君永远都是天理正义的同一语——诛杀世族没有错,平息叛乱没有错,车裂商鞅也没有错。作为国君,只要坚持新法,教民众富裕邦国强盛,民众对上层权力场中的血腥牺牲就永远不会耿耿于怀。毕竟,民众是最实在的。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未来之战国,将是策士之风云叱咤,不再是法家之变法称雄!”
  • 犀首正色道,“世人皆知鬼谷子高深莫测,前有李悝、商鞅为法家弟子,后有孙膑、庞涓为兵家弟子。然却没有人知晓,这位高人于二十年前,已经开始雕琢策士弟子了。也是两个,诸公可知?”

第二章 山东雄杰

  • 行商坐贾——行走四方采购货物者叫“商”,坐地开店零售货物者叫“贾”。
  • 苏秦之才,暗夜点火。张仪之才,有中出新’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鲁国有娼妇,别无长物,唯一身人肉耳。今卖此人,此人不要。明卖彼人,彼人亦不要。卖来卖去,人老珠黄,却依旧处子之身,未尝个中滋味。于是倚门旷怨,每见美貌少妇过街,便恶言秽语相加,以泄心头积怨。此谓娼妇处子之怨毒也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南有乔木 不可休思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第三章 西出铩羽

  • 轻利者必得大义,专利者必失人心

第四章 谈兵致祸

  • 联魏锁秦,和秦敬魏,北结燕赵,南遏楚韩
  • 世事交错,利害纠缠,人人互动,物物相克,此乃天下棋局也

第五章 天地再造

  • 创业三难,败、苦、辱。三关能过,可望有成也。
  • 人之能,不仅在学,且在悟。悟之根本,不在少学,在难后重学。大难而有大悟,始得大成。
  •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变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第六章 风云再起

  • 春日草长莺飞,手执一卷踏青吟哦,当引来多少游春少女的目光?夏日里绿阴古井,散发赤脚昼眠夜读,该是何等快意洒脱?秋风里草庐明月,河汉灿烂,长夜伫立,仰问上苍之奥秘,该是何等神奇意境?冬日里漫天皆白,或轻裘拥炉而读,或踏雪旷野而思,该是何等高洁情怀?
  •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远送于野 我心伤悲 辚辚远去 悠悠难归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 流水已去,心境非昨,如何能以今日之志,重蹈昨日覆辙?良禽固然择木,也须持节自立。朝秦暮楚,终将自毁。

第七章 大成合纵

  • 市井之区,邦之经脉,细细把之,可得国命。
  • 魏国魏无忌,立封信陵君;齐国田文,已封孟尝君;赵国赵胜,立封平原君;楚国黄歇,立封春申君。

第八章 连横奇对

  • 其一曰连横,其二曰扩军,其三曰吏治,其四曰称王。”
  • 丞相 开府总摄军国政务,设行人、属邦等专门官署右丞相 辅佐丞相处置政务,主内政民治上将军 秦国军旅最高统帅,战时开府国尉 掌军事行政,于丞相府设置官署长史 掌王室机要并日常事务大田 掌秦国农耕土地,设太仓、大内、少内等粮食物资属官司空 掌秦国工程、商市并作坊制造,设工师、关市、工曹等属官司寇 掌国中治安、行刑、牢狱并各种形式的罪犯廷尉 掌国中司法审讯国正监 掌官员监察(后来的御史台)太史 掌文事并编撰国史等,设太庙、太祝、卜、史等属官内史 掌都城军政,设中尉(都城卫戍)等属官
  •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而知敌之情也……非圣智莫能用间,非仁义莫能使间,非微妙莫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第九章 纵横初局

  • 同是一个人,在潦倒坎坷的时候没有谁去理睬他,一朝成名,却有如此难以想象的荣耀富贵与崇拜颂扬如大海波涛般要来淹没他。
  • “六国合纵之根本,在于争取数年甚或十余年稳定,使各国能够抢出一段时间变法图强,与秦国作根本国力之竞争。但识得这一要旨,便将合纵视为手段方略,而将变法图强视为真正目的。
  • 投我以木桃兮 报之以琼瑶非为生恩怨兮 欲共路迢迢投我以青苗兮 报之以春桃非为生恩怨兮 欲结白头好

第十章 张仪风云

  • 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唯权,战也。

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 “人,永远不能圆最初的梦想。
  • 碧水长天兮 昭昭日月不同弦知向谁边兮 点点渔火不同眠青山如黛兮 幽幽吴钩共秦剑孤舟一叶兮 化作了淡梦寒烟

第十二章 不宁不令

  • 非其人,勿与语。此名士说君之道,慎之,慎之。

第十三章 最后风暴

  • 书不如思贵,意不可言传。说到底,是教人多思深思,切莫草草立言。”

第十四章 百年一乱

  • 与张仪的飞扬洒脱相反,司马错厚重笃实,不张扬不浮躁,谋略来得缓慢,却是扎实细密,一旦谋定,几乎没有人能将他的谋划驳倒。

第二章 艰危咸阳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第三章 东方龙蛇

  • 酒有三德,”苏代笑道,“明心、去伪、发精神,是为万世不朽。

第四章 鏖兵中原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 天赋之才须得以学问养之,可成大家。学不足以养才,你也就就此止步了。”

第五章 冬战河内

  • 智不足以通权变,勇不足以临机决断,仁不能取予自如,强不能守定心志,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 三十河东 三十河西吴白两起 天作玄机

第八章 幽燕雷霆

  • 不当其时,虽予不取。若当其时,不予亦请!

第十章 胡服风暴

  • 大道不和于俗,大功不谋于众。

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

  • 全新的战国——法令完备,朝野如臂使指;农人入秦得耕耘之安,商家入秦得财货之利,百工入秦得器用之富,精壮入军得战功之赏,士子入秦得尽才之用;如此之邦,士农工商趋之若鹜,如何不蒸蒸日上?

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

  •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处政不以门第之威

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 此乃人心世道,君何见之晚也!方今天下以市道而交,君有势,客则从君。君无势,客则去。此固常理也,何怨之有也。”是啊,天下以市道而交。“市道”者何?唯“势”“利”二字焉,岂有他哉!势则为利,利可成势,无势无利,所交者何图?

第一章 暮政维艰

  • 一个好国君,见识不高有能臣可补。用人无识无断,虽上天无法补也!

第三章 邯郸异谋

  • 人之性恶,必待师法而后正。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田户有勤懒良莠,若无偿送田,使唾手而得,反不知珍惜,勤耕劳作之心必减。作价卖与田户,则能激励人人勤耕,争相早日抵消债金,以使耕田归己

第五章 情变横生

  • 唯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插图],远之,则怨

第六章 子楚还国

  • 乾之为大,无坤者虚也。山之为雄,无水者枯也。情欲有节,无爱者冷也。人世之寒热,泰半在女子也!

第七章 流火迷离

  • 磨难成人,磨难毁人,成于强毅心志,毁于乖戾猥琐

第九章 吕氏新政

  • 谋划之才贵在奇变,料人之不能料,测人之未可测,慧眼卓识而叛逆常规,方得有奇略长策。任事之才则贵在平实,不弃琐细,不厌繁剧,不羡奇诡,不越常理,方能圆通处事,化解纠葛,使上下同心而成事。

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

  • 旷世之志不较细务,千里之行不计坎坷。若你这般,既忧不得大位无以伸展,又忧空得清要生计无以坚实。此亦忧,彼亦忧,终无一国可就也。但为大丈夫,歆慕一国便当慷慨前往,不计坎坷不畏险难,虽九死而无悔,可成大事也!
  • 恃公任职,恃节谋事,心达则成,志滑则败

第五章 术治亡韩

  • 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七年春,韩国正式灭亡。
  • 韩国之亡,亡于术治也。盖法家三治,势治、术治皆毒瘤也。依赖势治,必导致绝对君权专制,实同人治也。依赖术治,必导致阴谋丛生,实同内耗也。唯正宗法治行于秦国而大成,法治之为治国正道可见也。此千古兴亡之鉴戒,不可不察。秦韩同时变法,韩亡而秦兴,法治、术治之不可同日而语,得以明证也!

第七章 迂政亡燕

  • 立国君主的精神风貌,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政治传统。

第七章 帝国烽烟

  • 两千余年悠悠恶口,将屠夫变成了英雄,将功臣变成了罪犯,将山岳变成了深渊,将深渊变成了山岳,将真正的兽性暴虐,变成了吊民伐罪的王道之师,我族悲矣哉!

祭秦论 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

  • 法治的良恶本质,不在轻刑重刑,而在是否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