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山下英子

版权信息

  • 书名:断舍离作者:[日]山下英子

引言

  •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推荐序一: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陈数(演员)

  • 霍金曾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插图

  • 断舍离是受到让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启发而生成的思维方式。

第1章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 有一个需要切实认清的现实: 我们身处“物质过剩”的世界。 明白自己“不能收拾家务”的心理机制, 重新审视自我的物质观, 为断舍离的实践活动装上助推器。

被困在水槽淤泥口的鲇鱼

  • 本来能在干净的溪流潇洒畅游的香鱼,逐渐变成了水槽淤泥口边困顿窘迫的鲇鱼。

我们生活在“事物随意渗入生活空间”的年代

  • ●消费型社会里洪水般的物量物品被过度制造、被过快流通的物理性原因。

“不收拾”的深层原因是顽固的“物质轴”思维

  •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因过度焦虑而郁闷的我们

  • 断舍离讲求的就是这种内部的自觉自省的意识,而不是外部打着“正论”旗号的训诫。因为,真正的“正确答案”本来就在自己心里。

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

  • 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

家里家外·情绪反差的痛苦

  • “不穿的衣服”认为自身与主人的关系上存在一种“惰性”。被一堆堆不穿的衣服塞得满满当当快要关不上的衣柜里,哗啦哗啦地冲出惰性的大洪流。被卷入这种惰性洪流中的人自然也会感染惰性,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来。

“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

  • ● 执着过往型 这类的人总是珍藏了很多以前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他们不愿意直面现实,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

“舍”与“弃”的不同

  •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与物,两者都是在某一个时点出现,又在某一个时点消失,区别不过时间的长短之分罢了。一个人与一件物品相遇是极为短暂的、微弱的缘分。只有尽力去珍惜爱护这种缘分,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太可惜了”这种感叹的回应。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

  • 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

第2章 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 根据八个技巧和五个收纳指南,了解断舍离的工作机制和“放手”的效果,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 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纳指南 1.“三分法” 2.“7·5·1法” 3.“1 out 1 in法” 4.“one touch法” 5.“自立·自由·自在法”
  • 而以“自我轴”为基准进行取舍时,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
  • ● 不需要的东西 东西使用起来很便利,虽然没有坏,但是丢了也不发愁。 ● 不合适的东西 以前很重要,但是对现在的我不合适。 ● 不愉快的东西 长时间使用,但会有莫名的违和感和不快情绪。
  • 最正确的“打扫”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废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之后再转而进行杂物收纳,进行“清扫·擦拭·磨刷”。

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

  • 而断舍离也正是要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的。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的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有心无力时,先找“出口”

  • ●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命。●社会生命是对归属和被承认的欲望。●精神生命是对智慧、美、沟通的渴望。

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

  • 处理掉忘却物象征清理潜意识中的沉淀混浊物。同时,把“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整理成无论对谁都能大大方方展示的状态,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自我肯定感。

第3章 断舍离改变人生

  • 舍得便是获得。复位人生。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决断。重拾自信心。成就自在·从容的人生。

一阵莫名的清爽感抚过心头

  • 扔掉一件无用物,就多一点空间。 扔掉一件多余物,就少一份负担。 扔掉一件废物,就恢复一丝清爽。

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重

  • “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附着在物品上的沉重的‘执念’是不需要的。”——怀着这种态度处理杂物,会让物品和内心产生更剧烈的联动性。当处理掉作为情感依附的物品后,上面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叫轻盈。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获得深刻的智慧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第四十八章

提高选择·决断的精度和行动速度

  • ●Step1 “关联度的质量”上升,带动“思维的质量”上升。处理掉不需要的物品,专注于那些与自己生活关联度高的物品上,思维和观念就会越发清晰明确。●Step2 “思维的质量”上升,带动“行动的质量”上升。思维流畅无阻,会让我们针对“现在·这里·自我”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行动。●Step3 “行动的质量”上升,带动“结果的质量”上升。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行动后,也能快速地获得成果,提高决断的精度。

清除闭塞感,疏通人生路

  • “有舍,便有得”,是千真万确的。 断舍离,人生新陈代谢的催化剂。

引导现在的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与决断

  • 它不是“要·不要”的短视视点,而是:●我想要什么样的状态?●空间想要什么样的状态?

“身体、心灵、生命”机制的回归

  • 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我们的居住空间处于代谢(交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因此,不断地进行“使用所有物,清除无用之物”的循环,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

沟通力显著提升

  • 人际关系无论是双方距离走得太近还是太远,接触频率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出现问题。距离太近,会觉得烦躁;太远,会感到孤单;接触频率太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太低则会产生被抛弃感。

比想象更怡然的人生就在不远处

  • 断舍离保留的、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非常喜爱的才被筛选出来的。这就是锤炼执念心的结果。

第4章 断舍离,怡然生活

  • “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镌刻心中,不断地深入断舍离,找回自由呼吸的美好空间,怡然自得地享受人生。

没有“出”,则难获自在

  • 只进不出的空间,会让我们的生活停滞不前。

获得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 “人最大的罪就是不快活。”

抛开家庭关系的烦恼

  • 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单方面的期待过高”——过多地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

遵守三大原则,收获怡然人生

  • ● 活在当下 ● 结果反馈到自身 ● 给予
  • 于是,她把所有的积分卡都扔掉,明确了自己买东西的标准——自己需要的不是积分卡,需要的是商品。

断舍离,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

  • 良友有三:一为乐善好施之人;二为医病疗伤之人;三为有慧根灵性之人。

“搬”家,遇见新的自己

  • 断舍离,并不是充斥徒劳感的“收拾整理”,而是提升空间次元的“搬家”,同一个地方,同一所房子,却有完全不同的风景,还有崭新的自己。

在必要的时刻,能获得必要的东西

  • “在必要的时刻,能获得必要的东西”

恢复“呼吸空间”,获得自在人生

  • 呼吸中最重要的首先是“吐气”。所谓“呼吸”,先“呼”后“吸”。从吐出阻塞的气体开始。呼吸又称为“调息”,发生在无意识和有意识之间,是“结合”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

用心珍惜当下的人·事·物

  •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不断地追寻“出”之美学

  • 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后记

  • 曾经,仅仅是私人生活哲学的“断舍离”升华成了“人生实践哲学”,接着又成为每个人都能实行的“改变人生的断舍离”,从“哲学”逐渐升华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