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真有趣(全6册)

龙镇

刚柔并济的政治斗争

  • 郑国的首任君主,也就是掘突的父亲,名叫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同胞弟弟、周幽王的亲叔叔。周宣王即位的第二十二年,友被封为郑伯,
  • 犬戎之乱后,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从镐京东迁至雒邑,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春秋时期。
  • 春秋时期的人们,取名字不像后世那般讲究,既不看生辰八字,也不求富贵吉利,有的人为了纪念自己的战功,甚至以被自己斩首的敌将的名字给儿子命名。
  • 段出生后不久,掘突就将共(地名)封给段作为封地。因此,段又被人们叫作共叔段。
  • 自古以来,母亲宠爱小儿子,乃是人之常情。平头老百姓家如此,公卿士大夫家也是如此。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是因为大儿子有权继承家业,而小儿子相对只能分得最少的一份,做母亲的因此想用更多的爱心来平衡一下这种地位的不平等吧。
  • 长久以来,梦都被赋予某种隐喻。据传很多年前,周宣王曾做过一个怪梦,梦见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大笑三声,大哭三声,然后将大庙(祭祀祖宗的祠堂)里的神位捆作一束,飘然东去。直到犬戎之乱后,人们才弄明白,周宣王梦中的年轻美貌女子就是周幽王的妃子褒姒,大笑三声是烽火戏诸侯,大哭三声是周幽王死于犬戎之乱,神位东去则预示着周平王东迁。
  •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cān)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tán)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niǔ),戒其伤女。
  • 不亲不义之人,依附他的人越多,灭亡得越快。
  •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与价值判断;该写什么,不写什么,都有其深思熟虑。
  • 自古以来,诸侯之间为了取得信任或结成同盟,互相遣子入质,是很正常的外交行为。但是,天子遣子入质诸侯,却是闻所未闻的事。
  • 天子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为薨,王子狐未即位为王,所以只能称薨
  • 即使是在最恼怒的情况下,他都不会做出不理性的事情,这是寤生真正的可怕之处。
  • 与夷和公子冯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宋国与郑国之间的矛盾。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是所谓的‘六逆’;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是所谓的‘六顺’。
  • (诸侯统称为“公”,诸侯之子均称为“公子”,并非姓氏),
  • 归根结底,名与实要相符,否则的话,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刑罚不中,最终的结果是国家大乱。
  • 公元前734年,卫庄公去世,公子完继承了卫国的君位,也就是卫桓公。
  • 后人评论春秋乱世,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之说。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 公元前718年四月,寤生为了报去年东门被围之仇,亲率大军入侵卫国。
  • 送礼有很多种送法,最高明的送法是让人收了礼,又不觉得是接受了贿赂。
  • 回想起来,这已经是忌父第三次获得卿士提名了。第一次提名,是周平王在世的时候,寤生得知消息,气势汹汹地跑到雒邑来问罪,结果导致周郑交质。第二次提名,是周桓王刚即位的时候,寤生派人割了王室的麦禾,结果导致周郑交恶。这一次任命忌父为卿士,是在寤生碰了一鼻子灰之后。这对于寤生来说,可谓双重打击。
  • 齐国的第一任君主姜尚,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
  • 在任何牌桌上,他都是一个高明的玩家,他能忍让,能后退,但最终还是会进攻。如果有必要,他会把一张好牌扣住,等到人家都差不多忘了他有这张牌的时候,才悠然自得地甩到桌面上。
  • 在周朝的封建制度中,诸侯是有等级的,从高到低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世袭罔替。
  • 春秋时期的中国,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一样,姓是贵族阶层独有的标志,而平民大众是没有姓的。春秋时期的“百姓”,和我们现在的“百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春秋时期的“百姓”指的是百官,是有姓的贵族的统称。
  • 《镜花缘》中有个君子国,人人隐忍谦让,好处全让给别人,其中有个老太太怀孕八十余年仍未生育,不得已剖腹产,发现里面有两个白胡子老公公,为了谦让对方,仍在一个劲地说“您先请”。
  • 林语堂曾经说,中国的哲人是这样一种人:“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努力的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
  • 鲁惠公的元妃(嫡妻)孟子是宋国的公主。孟子没有生育,而且很早去世,鲁惠公便又续弦娶了宋国的另一位公主声子,声子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息姑,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
  • 鲁隐公死后,公子轨在公子翚的扶持之下顺利登上君位,成为了历史上的鲁桓公。
  • 邱吉尔先生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 孔父嘉,就是前面说过的大司马孔父嘉。和华父督一样,孔父嘉也是名字连读,字孔父,名嘉。这个人在历史上因为两件事而出名,第一,他的老婆很漂亮;第二,他有一位后人,名丘字仲尼,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孔夫子。
  • 自古以来,鼎就是权力的象征,宋庄公将郜大鼎送给鲁国,等于是承认了鲁国对郜的主权。
  • 挑战权威的尺度:有理、有利、有节
  • 兵法并不深奥,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寤生的担忧,正是基于对自身缺点和对敌人优势的认识;而公子突的回答,切中了戎军的弱点,并根据其弱点提出了应
  • 毫不夸张地说,寤生虽然没有称霸,实际上已经领袖群伦,成为中原国际事务的主导者,比之后世的齐桓公、晋文公也毫不逊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道德的准则,是礼义的常规。拿着并非自己拥有的东西去送给别人,难道还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 公元前707年发生濡葛之战,是春秋时期由王室主导的唯一一次军事行动。
  •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 公元前702年,中原大地再起战端。挑起战事的是郑伯寤生,战争的对象是多年来情同兄弟的鲁国,开战的理由是四年前鲁国大夫排座次不公,侮辱了郑国。
  • 公元前701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阴谋家、修辞学家、周王室原左卿士、郑伯姬寤生在新郑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一岁。郑庄公是他死后的谥号,“庄”的意思是克敌制胜、平定乱世。
  • 郑昭公仓皇出逃到卫国。十二天之后,公子突即位为君,成为了历史上的郑厉公。
  • 他那高人一筹的战术其实很简单:第一,了解敌人的弱点;第二,避实击虚,各个击破。

新鲜血液的注入:外族崛起

  • 楚国的先祖据说是黄帝的孙子高阳,也就是上古五帝中的颛顼。
  •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当一个国家到了危急关头,就会出现主战派和主和派两种不同的声音。一般来说,主战派慷慨激昂,无所畏惧,恨不能早日开战;主和派慢条斯理,思前想后,不到最后关头不放弃外交努力。
  • 作为一位领导,在出现重大失误时敢于承担责任,不推三阻四,也不嫁祸于人,就是一位好领导。
  • 有学者认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在邓曼这句话里已经得到了体现。而我很佩服这个女人,刚强、温柔、多情、重义、理智集于一身;也很佩服楚武王,对于一个男人而言,以一种平静的姿态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 老太太说了一句足以雷倒众生的话:“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 “谋及妇人,宜其死也。”这是
  • 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
  • 大子同即位为君,也就是历史上的鲁庄公。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真可谓铁打的祭仲,流水的国君,这样算起来,他已经是郑国的六朝元老了。真不明白,郑国上上下下怎么就能容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迎立国君当把戏呢?
  • 荣格的共时性理论告诉我们,几件毫不相干的事如果在同一时空相遇,产生的效果往往是极其巨大的,以至于人们禁不住以为这些事情其实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 《春秋》微言大义,对于遣词造句非常讲究。同样是死,有的人叫作“崩”,有的人叫作“薨”,有的人叫作“卒”;有的人本来应该“薨”,却因为丧礼没有办到位,变成了“卒”;有的人本来应该“崩”,却因为死得太早,变成了“薨”。
  • 周朝初年,王室为了加强对各诸侯国的监管,除了在军事上保持王军的绝对优势外,还确立了一套由王室来任命诸侯卿士的制度:一般的诸侯国设置三卿,其中两卿由周天子任命,称为上卿;一卿由诸侯自行任命,称为下卿。
  • 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二是治理国家,不失其根本;三是忠诚信义,获得百姓的信任;四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五是击鼓呐喊,鼓舞国民的斗志。”
  • 什么叫管鲍之交,这就叫管鲍之交,管袍又管饱。
  • 管仲的治国之道在于先治民,把国民分为士、工、商、农四个阶级,各个阶级均为世袭,不能互相转换。
  • 举凡战事,敌未列阵就被击溃叫作“败”,敌已经列阵叫作“战”,全线崩溃叫作“败绩”,敌我相当叫作“克”,敌人全军覆没叫作“取”,王室部队失败则叫作“王师败绩”
  • 按照周礼,诸侯在天子面前自称其名,平时自称寡人,国内有凶事则自称孤。
  • 申濡的回答很有点禅意:“人心里有鬼,则妖孽自作;人心里无鬼,则无所谓妖孽;人如果抛弃伦常,则妖风大盛。如此说来,当然有妖孽。”
  • 郑国由桓公肇始、武公奠基、庄公扬鞭的强国之梦,也就此戛然而止。
  • 《左传》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喝酒是一种礼仪,不能豪饮无度。白天喝酒合乎礼法,晚上喝酒就等于淫乐,公子完这样做是不想让主君违背礼法而陷入淫乐啊!
  • 公子完在齐国定居下来,并且改其姓氏为“田氏”,建立了齐国的田氏宗族。
  • 鬻拳操办完楚文王的葬礼,自杀殉葬,死后被埋在楚文王的墓前。
  • 堵敖在位的第五年,想杀自己的弟弟熊恽,结果反被熊恽杀死。熊恽也就是历史上的楚成王。
  • 文夫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息侯、献舞和子元悲剧的根源,这与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根源,是同一个道理。
  • 周礼规定,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也就是天子死后七个月下葬,诸侯死后五个月下葬。这五个月里,嗣君只能居住在宫外,称为“五月居庐”。
  •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 亲近有礼有德的国家,依靠稳重强大的国家,离间有矛盾的国家,消灭政治昏乱的国家,是真正的霸主之路。
  • 鲁闵公的“闵”字,意思是在国内遭难。

第一个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

  • 一直以来,中原的居民都将自己视为黄帝部落的后裔,自称为“华夏族”,中原诸国也因此自称为“诸夏”或者“中国”。而散布在中原四周的各少数民族,一概被称为“四夷”,根据其方位,又被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 宋朝有个叫林逋的人,甚至将鹤视为自己的儿子,同时将梅花视为自己的老婆,因此有“梅妻鹤子”之说,传为千古美谈。
  • 这事给男人们一个教训,自身实力不强的话,娶老婆之前最好先看看老婆的姐妹嫁得好不好,如果遇上一两位财大气粗又出手大方的连襟,这辈子都别想在老婆面前抬起头来了。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周公旦却一本正经地说:“天子无戏言,一言一行都被记入史册。”于是封叔虞于唐地,也就是后来的晋国。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很有点名气,叫作“桐叶封弟”。
  • 大戎狐姬、小戎子,西方戎族的女子,晋献公的小妾。大戎狐姬生公子重耳,小戎子生公子夷吾;
  • 卜和筮是两个概念。所谓卜,就是根据龟甲的裂纹来算命;所谓筮,就是依靠《周易》来算卦。
  • 《春秋》一直读下去,才发现那个年代不只是有男欢女爱、不伦之恋,而且还有男欢男爱、君臣鱼水,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 两百年后,赵夙和毕万的后人参加了“三家分晋”,分别建立了赵国和魏国。
  • 如果将母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惜设计陷害别人,这种母爱实在是很扭曲。
  • 《史记》上说,被俘的虞国大夫井伯,后来成为秦国的重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百里奚。
  • 值得注意的是,自这一年开始,《春秋》提到楚国,再也不称之为“荆”,而是称之为“楚”,也算是给它正名了。
  •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 在我看来,齐桓公和管仲最值得肯定的一点在于,他们虽然有志于称霸诸侯,而且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却很少真正付诸刀兵,更多的是采用和平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这种做法,不但与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理念不谋而合,而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681年齐桓公首次举行北杏会盟以来,终其一生,总共举办了十五次诸侯会盟。会盟成为了齐桓公实施霸业的主要手段,其作用远远大于军事征伐。
  • 回顾郑国的历史,郑庄公天下奸雄,纵横河洛;郑厉公桀骜不驯,狭处求生;郑文公有如墙头草,风吹两面倒;到了大子华,为了讨好强权势力,不惜吃里爬外,陷害自己的大臣。用九斤老太的话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 葵丘会盟是齐桓公霸业成功的标志性事件,也可以说是齐桓公一生辉煌的顶点。
  • “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人,他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会有任何内疚感;而对于别人做的事情,不管好坏,不管有没有理由,他都能抓到辫子去数落一通。
  • 在《论语》里,有一段记载,说孔子家的马厩着火了,孔子退朝回来,第一句话是问“伤人了吗”而“不问马”,以示对人的尊重。秦穆公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也是先考虑人而不考虑马,这是秦国之所以能够强大的重要原因。
  • 晋惠公这个人可以说一无是处,然而傻人有傻福,流亡在外的时候有人帮他抢夺君位,成为俘虏的时候有人给他求情,不通世故人情,还有人替他收买人心。
  • 所谓“七牢”,是规格很高的待遇。按照春秋时期的礼节,牛、羊、猪各一头叫作“一牢”,“七牢”则应是三七二十一头牲口。
  • 他总是被人原谅,却从不肯原谅别人。
  • 易牙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奴才的长子,刚刚三岁。奴才听说,爱君者不顾其家,所以将儿子杀了,满足您的胃口。” 齐桓公愣了,嘴上不说什么,从此却对易牙刮目相看,视为亲信。

“忍”的哲学

  • 这位臧文仲大夫,是孔夫子极其推崇的人物,以其积极务实、以人为本的政治主张开后世儒家风气之先河。
  •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人射穿了大腿,已经元气大伤,现在又受到齐孝公恩将仇报的刺激,不免急怒攻心,于公元前637年夏天一命呜呼了。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所谓富贵宽容,穷酸刻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展禽还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叫柳下惠。展禽也是鲁国公室的后人,以姬为姓,以展为氏,名获,字禽,柳下是他的封地,惠则是他死后的谥号。古人的姓名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我们看到柳下惠这个人,千万别叫他柳先生,至少要称呼他为柳下先生,否则就太没文化了。
  • 童言无忌的蒍贾后来生了一个很名气的儿子,叫作孙叔敖。
  • 齐桓公称霸诸侯,靠的是管仲“作内政而寄军令”的速效药。楚成王独步天下,靠的是楚国人彪悍的性格和近于严酷的军纪。相比之下,晋文公走教育强国的路,虽然有利于长远,却很难在短期内发挥功效。

本书大事年表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晋国称霸

  • 自古富贵宽容,穷酸刻薄,能够善待昔日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贵。
  • 任何看似进退两难的问题都难不倒缺德的人。
  • 作为一个牌桌上的老手,他清楚地知道,当对家将所有好牌都抓在手里,而且上下两家都倾向于支持对家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不玩了。
  • 晋军避让楚军,表面上是实践晋文公当年“退避三舍”的诺言,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诱敌深入,寻找有利的战机。
  • 孙子说:“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可以调动敌人前来求战,而不会被敌人调动。
  • 践土之盟,标志着自齐桓公之后的新一代霸主产生。这一年,晋文公已经六十六岁的高龄了。
  •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自晋献公年代,秦国与晋国就互相通婚,不是晋国将女儿嫁到秦国去,就是秦国将公主嫁到晋国来,双方借此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友好关系。后人将婚姻称为“秦晋之好”,就是出自这一段典故。
  • 产生了所谓的“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 《左传》评价说,秦穆公是真正的领袖之才,用人考虑周全,不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一个人,用人不疑,信任专一,所以,孟明视能尽其为臣之心力,始终不懈,心怀畏惧而思修德政。
  • “泛舟之役”中,他那句“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可以说是数千年后我们将“日本帝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区分对待的最初蓝本。
  • 深沉低调的人,应以刚强来克服;爽朗外向的人,应以柔弱来克服。
  • 很多年后,赵、魏、韩三家权臣瓜分了晋国,演绎了“三家分晋”的故事。但是,赵家干预晋国国政,是从赵盾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的。
  • 所以说,晋国的霸业始于晋文公,继于晋襄公,晋襄公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 有恩于人,不应期盼他的儿子有所报答;有仇于人,也不应该将这种仇恨延及到他的子孙——这是忠诚之道。
  • “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 九歌就是关于九种功德的歌。我们把水、火、金、木、土、谷叫作六府,把端正德行、利于使用、注重民生叫作三事。顺应天意,推行六府三事,就是九种功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与礼。

晋国和楚国的角力

  • 在那个年代,晋国人有多狡黠,秦国人就有多厚道。秦康公知道士会骗了他,却仍然信守诺言,如约将士会的家属和族人送到晋国,并且写信对士会说:“我不能背弃黄河之誓。”
  • 春秋时期,人们很喜欢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诗以言志。
  •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弱势心理,往往导致其丧失客观的判断力,在一些严肃的历史事实上产生扭曲的见解,以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在现代也是屡见不鲜的。
  • 春秋之中,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
  • 凡有奸人(当然是指公子遂之流)当道,欲行废夺主君之事,如果要反对,就必须充分考虑对策,光以口舌抗争,优柔寡断,行事不密,则只能坐以待毙。
  • “这鸟啊……我当然知道。”楚庄王轻描淡写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退下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常常有好的开始,却很少有好的结果。

楚国称霸

  • 公子宋突然感觉自己的食指在动,于是将手抬起来,给公子归生看。“以往只要我的食指一动,必定有美味品尝。”他开心地说。 现代人说“食指大动”,想必就出自公子宋的这句话。
  • 所谓反马,也叫返马。春秋时期,卿大夫娶妻,女方乘坐娘家的车马到夫家来。成婚之后三个月,夫家将车留下,而将马送回其娘家,就是反马。据介绍,留车是新媳妇表示谦逊,不敢自认为必定能够得到夫家欢心而长久居住,一旦发生休妻事件,则将乘此车回娘家;而反马则是夫家接受新人,表示不至于发生休妻之事。
  • 勤俭持家者兴旺,奢侈浪费者败亡,却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 所谓霸主,原本就是打着仁义的旗号杀人的人。自古以来,识仁义而不会杀人的,被人们视为笨蛋,比如宋襄公;会杀人而不识仁义的,被视为暴君,比如齐襄公;既会仁义又会杀人,则成为天下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就是这样的人。
  • 楚庄王害怕战争吗?当然害怕。自古以来,越是雄才大略的君主,越是对战争怀有敬畏感。因为战争不是游戏,是以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命为赌注的生死之搏,能够不打,尽量不打。
  • 伍参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后人,叫作伍子胥。
  • 这种临危不乱的武人气概,在日本叫作武士道,在欧洲叫作骑士精神。在中国,自从秦朝“统一”中国以后,似乎就渐渐变得稀缺了。
  • 我私下以为,只有强国的君主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尤其是那句“把别人的危机当作自己的机会,别人有难则暗自欣喜,以为是自己的光荣”,可以说是振聋发聩,足以警醒世人:一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如果总是对别国的灾难感到幸灾乐祸,欣喜若狂,其实是一种弱者的表现,这样的国家很难强大。
  • 据《左传》记载,楚宋两国的盟约就八个字:“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我不欺骗你,你也不用担心我。“尔虞我诈”作为一句成语,最早应该是出于这个典故。
  • 没想到,魏颗的一念之仁获得如此厚报。后人常用“结草衔环”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其中的“结草”就出于此。
  • 诗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因为善人在上,国家就没有心存侥幸的人民。谚语说,‘民多侥幸,国之不幸’,是因为没有善人当政啊!”
  • 天子祭天,就用全烝;天子与诸侯站立行礼,就用房烝;天子设宴招待同族的亲戚,就用殽烝。

卿大夫们的政治舞台

  • 值得一提的是,晏弱有一个很有名的儿子,叫作晏婴,历史上一般称之为晏子。
  • 名号是用来体现威信的,威信是用来保持礼器的,礼器是用来体现礼制的,礼制则是用来推行道义的,道义是用来产生利益的,利益是用来治理百姓的,这可是政治生活中的大是大非问题。
  • 这件小事说明,正如当年士会有成全郤克的雅量,郤克也有维护下属的气度,都是难得的好领导。
  • 任何时候不忘记自己的顶头上司,是很聪明的做法。
  • 读史至此,又是一叹:春秋时期的小人不敢欺骗君子,后世的君子却常常欺骗小人,所谓世风日下,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
  • 在春秋时期的外交场上,满腹诗书的卿大夫们风度翩翩,才思敏捷,引经据典,应对得体,就算与古希腊那些巧舌如簧的政客相比,也毫不逊色。
  • 古人将心脏部分的脂肪叫作“肓”,心脏与隔膜之间叫作“膏”,这两个部位针灸不到,药力也难以到达,所以后人将“病入膏肓”作为一句成语,代表无法治愈的绝症。
  • 现代人也许很难理解春秋时期的中国人,他们的思维像雾一样飘忽,行动像风一样迅速,缺德的时候不顾一切后果,到了关键时刻却又表现得像圣人一样纯洁和迂腐。不管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他们所有不确定的精神气质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命运所持有的一种超然态度——人固有一死,避之何益?

晋楚的拉锯战

  • 公孙侨字子产。在中国的历史上,“子产”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甚至有人将他称为“春秋第一人”,置于孔夫子之上。
  • 据《史记》记载,叔梁纥力大无穷,在战场上英勇无敌,获得过无数喝彩;平时的行为也很风骚,曾经在野地里遇到一位颜氏女子,两人兴之所至,情难自控,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发生了关系。完事之后,叔梁纥拍拍灰尘就走了,全然不知道这次野合竟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十个月后,颜氏女子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取名为丘,字仲尼。按照当时的习惯,这个男孩应该被叫作仲尼丘,可是后人一般把他称为“孔子”或者“孔夫子”。
  •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保持适当的敬畏之心,才能显得更有“人味”,不至于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来。
  • “明早鸡一叫就驾好马车,堵塞水井,夷平军灶,大家唯我的马首是瞻(这就是‘马首是瞻’的成语出处)!”

列国的内斗

  • 领导往往喜欢执行力强的下属,却不知道在很多时候,无条件地执行其实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 我听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然时间久远而仍然活在人们心中,这就叫作不朽。
  • 别说礼多人不怪,很多时候,要办好一件事情,“度”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 读史至此,喟然长叹。古人慎用刑罚,一是怕冤枉好人,二是即使刑罚得当,也于心不安。而现代有些人显然缺乏这种“哀矜”的意识,每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被处以极刑,总是一片锣鼓喧天。道德狂欢的背后,是人本思维的缺失。

暗潮汹涌的四十年和平

  •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春秋时期的中国贵族,如果不会吟几句诗,是应付不了大场面的
  • 季札以其丰富的学识和精当的点评,征服了心高气傲的鲁国人,而且给后世留下一个沿用数千年的词汇——叹为观止。
  • 在乱世之中,能保持沉默、坚守道德底线以及给予失败者尊严,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要知道,那些动不动就参与到乱世纷争之中,胡乱给世界开药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始乱终弃之徒,最终带给世界的不过是更绵长的祸乱。
  • 这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宽大到了极点,纵容到了极致,被优待的那个人只要不是个傻瓜,就会不自觉地心里发毛: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啊?是不是对我不满意,想要整我啊?进而想到,这个人笑里藏刀,城府很深,我还是小心为妙。
  • 说句题外话,后人将“操刀伤锦”作为一句成语,比喻能力太低,不能胜任一件事情,即出于此。
  • 上帝要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种气候,派生而成辛、酸、咸、苦、甘五种口味,表现为白、青、黑、赤、黄五种颜色,应验为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这些事情如果过了度,就会产生寒、热、手足病、腹病、神志不清、心性迷乱六种病。

大贵族的弄权

  • 历史本身就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空灵、寂静。
  •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君子说话,诚实而有依据,所以怨恨远离他;小人说话,虚伪而没有根据,所以招致祸患。

晋国衰落

  • 严厉就像是猛烈的火,人们一看就害怕,躲得远远的,自然不会被烧死;宽厚就像是温柔的水,人们容易轻视它,淹死的就很多。宽厚,毕竟是一件很难掌握的技巧啊!”
  • 古人说‘最礼貌的行为莫过于恭敬,最善于持家的莫过于节俭,最好的品德莫过于谦让,最标准的行事方式莫过于不懂就问’

吴国崛起

  • 申包胥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当你要求人办事,当人家说要研究研究,你千万不可以当真,必须死死盯住人家。人家如果住宾馆,你就搬张椅子守在大堂;人家如果在上班,你就每天准时去他办公室报到;人家如果要休假,你就跑他家里去拦截。否则的话,事情肯定是办不成的。

儒家思想的形成

  • 阳虎气得直摇头,骂道:“尽是些假心假意的家伙!”这句话的原文是:“尽客气也。”这也是客气一词最原始的意义。当我们说“您太客气了”的时候,也许不曾想到,在古代,那就是“您太假惺惺了!”

孔子周游列国

  • 回顾春秋时期的历史,开始是王室衰落,群雄并起,郑庄公纵横河雒,俨然成霸;接着齐桓公、楚成王、晋文公相继兴起,尊王攘夷,各领风骚数十年;此后晋国控制中原,楚国独霸南方,晋楚争霸成为主题,天下诸侯或从晋,或从楚,或摇摆不定,虽然战争不断,却保持了长期相对的稳定;再后来晋国衰败,楚国失势,齐国短暂复兴,吴国昙花一现,越国异军突起,天下的秩序再度被打乱,似乎周而复始,又回到了当初的混沌状态。

三家分晋

  • 强权之下不屈服,不妥协,但也不乱来,这就是在乱世之中的生存法则。
  • 事实证明,笑得太早的人,总是笑不到最后。

魏国崛起

  • 换句话说,孔丘是理想主义者,关注“这个世界应当如何”;卜商是经验主义者,关注“如何改良这个世界”。

吴起变法

  • 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一句功高盖主,憋死多少英雄汉!
  • 信任这玩意儿,有如堤坝,只要出现一个细小的漏洞,便会逐渐扩大,直至整座堤坝崩溃。

商鞅变法

  • 自古以来,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拘泥于成法;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平庸的人被礼制约束,不是吗?”
  • 在互相检举揭发这件事上,卫鞅无疑是始作俑者。此后两千余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连坐法视为统治人民的不二法门。

孙膑与庞涓斗法

  • 战国乱世,百家争鸣。儒家以政治见长,道家以修身为本,法家以改革图强,兵家以奇谋制胜,墨家以博爱济世,阴阳家通晓天文地理,纵横家往来各国搬弄是非

苏秦游说六国

  • 据说夜里读书困倦,苏秦就拿起铁锥猛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于是睡意全无。成语“悬梁刺股”中的“刺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张仪的连横大计

  • 简单地说,道家宣称道法自然,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过程,因而教导人们要看淡生死。而道教主要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服食丹药、闭关修炼等手段求得长生不死,显然是反自然的。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合纵与连横的新一轮博弈

  • 后世有人评价: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司马错灭蜀,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战略基础。

孟尝君重举合纵大旗

  • 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皆以养“士”著称。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时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助燕复仇,苏秦入齐设下连环计

  • 冯谖接着说:“凡事皆有定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好比有生就有死,谁也避免不了。一个人富贵的时候,宾客满堂;贫贱的时候,少朋寡友。这都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换了谁都一样,您为什么要生气呢?自古穷酸刻薄,富贵宽容。富贵如果不宽容,等于还是穷酸。我建议您啊,保持良好的心态,像以往一样对待宾客,不要因为别人的过失而惩罚自己。”

乐毅率五国联军大破强齐

  • 如果要问乐毅为何能够得到后人的景仰,善于用兵自然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作者总结为八个字,那就是:“忠而不愚,进而知退”。

秦定国策:远交近攻

  •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使臣出使各国,除了正常的外交活动之外,都负有一项秘密使命——寻找埋没的人才,不分国籍,无论贵贱,只要他有本事而且愿意为秦国所用,就带回咸阳去给予一定的职位。

信陵君救赵

  • 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和平原君善于纵横捭阖,春申君爱玩弄权术,信陵君的特长却是兵法。

荀子说人性

  • 公元前255年,楚国攻鲁,占领曲阜,将鲁国社稷迁于莒县,两年后又迁于钜阳。此后又过了四年,末代鲁侯鲁顷公被楚考烈王废为庶人,鲁国从此灭亡。
  • 所谓黄老之术,是道家学问的一个分支,尊黄帝和老子为先祖,将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结合,兼采儒家、阴阳家、墨家等诸家学问,主张通过法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 性善论往往导致人治,因为它将社会稳定的希望寄托在个人特别是领导者的品德上;性恶论一般导致法治,因为它认为人性一定要受到约束才有可能向善转变,国家要安定,社会要和谐,关键是人人守法,而不是期望出现什么包青天、康熙大帝这样的贤臣圣帝。

李斯的仓鼠哲学

  • 李斯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所谓人有贤能或是不肖,其实和老鼠差不多,就看他是处在什么环境中。
  • 对事物有认识不难,难就难在运用智慧去表达你的见解。

荆轲刺秦王

  • 韩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秦始皇奠定两千年专制基础

  • “克定祸乱曰武”——郑武公、楚武王就是这类人; “布德执义曰穆”——秦穆公的一生,也确实称得上是布德执义; “屡征杀伐曰庄”——郑庄公、齐庄公都是好战之徒。
  • 隶书的发明人程邈,据说是一名狱吏,也就是监狱管理人员。秦朝法律严酷,监狱人满为患,狱吏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程邈在监狱掌握文书,每天都要书写大量文字,用小篆书写,速度极其缓慢,因此变革字体。秦朝小吏又称隶人,程邈发明的字体自然也就号称隶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