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暗的人

杨帆

前言 解读:真实的戴笠

  • 戴笠不仅被冠以“中国的希姆莱”“蒋介石的佩剑”“中国最神秘人物”,同时被描写成混世魔王、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生活腐败堕落,风流成性,出入女特工左拥右抱;他领导的军统被称为“中国的盖世太保”,军统的游击队也被描写成乌合之众。
  • 戴笠是一个出名的刺客,是一个与“盖世太保”类似的神秘组织头目。
  • 结果仅仅见面几天之后,戴笠严谨干练、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对美国人彬彬有礼而又不失身份的热情,彻底颠覆了梅乐斯对戴笠由那些资料先入为主的印象。
  • 在十四年抗战中,戴笠领导的军统无论是潜伏沦陷区的情报组织还是游击队,在锄奸、纵火、爆破,震慑日伪汉奸,破坏日伪经济,扰乱日伪金融等方面,都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军统对日密电破译取得的进展,不仅为中国军方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也使盟军获益匪浅。
  • 由于戴笠对蒋介石的愚忠,“个人无政治立场,唯秉承领袖旨意,体念领袖苦心”,使出身劳苦大众的他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 乔家才在《为戴笠辩诬》中对沈醉的《我所知道的戴笠》和文强的《戴笠其人》中的具体内容逐条予以批驳,他本人所著《戴笠将军和他的同志》《铁血精忠传——戴笠史事汇编》以及王蒲臣、良雄等人所作相关传记回忆录等,都对戴笠极尽褒扬。
  • 其实这只是戴笠的一面。戴笠历来讲究“中国式”排场,在外国人面前更是不能掉价,宴请美国人极尽奢侈,挥金如土,这一点不仅沈醉有写,唐纵在日记中也曾为此抱怨。戴笠的这一面陈华不会看不到,但在军事将领大吃空饷各部门靠山吃山的乱象中,像杨虎那样明目张胆地大笔捞金也只不过靠边站了一段时间,戴笠的铺张浪费自然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 显然,戴笠的无所不能与这些大手笔的请客送礼不无关系,招致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引子

  • 浙江西南的仙霞山脉,地处闽、浙、赣三省边界,绵延逶迤百余里,奇峰峻岭,层林接岫,峰峦间云雾缭绕,苍莽壮观。岭上仙霞关,素有“东南锁匙”“八闽咽喉”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他就是年仅五岁的戴春风,也就是后来的戴笠、戴雨农。
  • 此儿干支八字为丁酉、乙巳、丙辰、丁酉,乃‘双凤朝阳格’,将来必定大贵无疑。
  • 戴春风果然不负母亲厚望,他六岁入学保安乡塾,表现出不凡的天赋;12岁遍涉经史,文笔一流,在乡塾被誉为一枝挺秀;13岁,以戴徵兰学名考入江山县(今江山市)文溪高等小学堂,很快成为校内有名的“江山才子”。
  • 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 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打流生涯……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个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就。”

莫名的新仇旧怨

  • 长这么大,他最怕的就是母亲生气。尽管他一向轻狂自负,行为不羁,在母亲面前则是十分乖顺。顺为孝,这是他一生遵奉的信条

新娘另有其人

  • 古人称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 终究是二九金色年华,含苞欲放。比起尚未长成的表妹,19岁的毛秀丛已是亭亭玉立,身材凹凸有致,像熟透的果子,浑身散发着女性特有的馨香。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初出茅庐的戴春风完全不会想到,通向成功彼岸的航船会在中途触礁,他放荡不羁的个性会令他前程尽毁。

那一夜闯了大祸

  •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体力锻炼,使他在此后长达十年的岁月蹉跎中,有了经历各种苦难的准备。

高中“榜眼”,溜了

  • “去考吧,有书读就好,书读多了就会有机会。就算你命相再好,整天待在家里,也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 一朝遇雷雨,绝非池中物

投笔撞进学兵营

  • 民国都进入第五个年头了,张勋和他的军队仍旧沿用前清旧制,人人身着长袍马褂,拖着一条大辫子,仍行跪拜大礼。张勋所部因此号称“辫子军”,他本人也以“辫帅”而著称。
  • 乱世出英雄,有枪便是草头王!
  • 人在失意时往往更加迷信命运,他相信命运在为他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会为他打开一扇窗子,
  • 报考师范原非他的本意,虽然高中“榜眼”,看榜之后却心情沮丧,认为躲进温室里,哪还有什么遇“雷雨”的机会?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只有驰骋疆场,方有机会借雷雨之势跳龙门。
  • 和平时期提升看出身,打起仗来还管你是不是读过武备学堂?火线立功才是硬道理,这可是提着脑袋打天下!”

梦碎沙场,下了大狱

  • 窗外的天空明了暗,暗了明,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日夜,戴春风已奄奄一息,即使有士兵给他端过来一碗“泔水”,他咬着牙也咽不下去了……
  • 青年时代的戴春风就是这样,轻率任性,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不作长远打算,甚至不会考虑下一步怎么走。
  • “当初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慈母千里赴宁波

  • 在母亲心中,望子平安远比望子成龙更重要
  • 蓝月喜霎时泪如雨下,撕心裂肺地叫了一声: “春风——”

差点儿丢了小命

  • ,唯当儿子落难,一切的管教便由母亲的慈爱与宽容所取代。
  • 苦难是人生的教科书,对于戴春风这种性格,经历一些磨难未尝不是好事。
  • 其实他内心十分痛苦,眼看着昔日同学或进大学读书,或中学、中专毕业后寻到好的出路,一个个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唯有他这个当年的高才生,成为与农夫为伍的一介草民,一向争强好胜的他,如何面对这个现实?每每想到这些,便禁不住借酒浇愁,沉迷赌博,麻醉自己。

醉倒在哥们儿的婚礼上

  • 也是王秋莲独具慧眼,几年前就看出戴春风难成大器,终于选定本分务实、有责任心的张冠夫,结果慧眼识珠。
  • 如今经过一连串挫折,终于低下了他那高昂的头,开始用敬畏的目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
  • 醉酒不醉心,儿子是心里憋屈
  • 眼界开阔了,书念得多了,自然就会有出路。渔者走渊,木者走山,离开了学堂,同样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神交杜月笙

  • 戴春风自然不认识杜月笙,但杜月笙的形象令他过目难忘:瘦高的身材,清癯的面容,高高的颧骨,一对大大的招风耳,一袭绸料长袍,一副温文尔雅的绅士派头。
  • 十里洋场的冒险犯难,无不与烟、赌、娼紧密相连。在这个罪恶的渊薮中,帮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得到了畸形的发展与昌盛。

狭路逢表妹

  • 在她看来,任何一个有自尊有血性的男人,都不会以如此失败的形象出现在曾经拒绝他的女人面前。
  •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初识蒋志清

  • 既然是同乡,两人便聊了起来。这位先生自我介绍姓戴名传贤,字季陶,浙江吴兴人。五年之后戴春风报考黄埔军校,才知道戴季陶是老同盟会员,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也是国民党著名理论家,笔名天仇。
  • 他就是时年34岁的蒋志清。戴春风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个器宇轩昂的年轻人,就是他日后为之奋斗终生的“真命天子”蒋介石!
  • 陈果夫时年29岁,浙江吴兴人,是陈其美的侄子。

做客杜公馆

  • “当时雨农兄虽处于落魄之中,但面相肖马,嘴阔容拳,双目炯炯放光,一看便知非等闲之辈,我哪敢让你到赌场去摇缸呢!”

追随“暗杀大王”

  • 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
  • 但出乎意料的是,浙江纵队司令是大名鼎鼎的上海“斧头党”党魁、安徽帮首领王亚樵!
  • 王亚樵,字九光,18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江湖人称王老九。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曾奔走呼号,在合肥组织军政府,宣布独立。后辗转上海,组织“安徽旅沪同乡会”,形成安徽帮,在上海声名鹊起。又在徽帮中拉起一支敢死队,其成员个个腰插利斧,遇事出手之快,横劈竖砍,凶猛异常,人称“斧头党”。
  • “我叫胡宗南,在孝丰县立高等小学教书,今天是特地带学生到杭州游西湖的。”
  • 夫子以貌取人失子羽,胡宗南洞悉落魄之人得挚友。两人当下席地而坐,从各自境遇,到军阀割据、天下时局,海阔天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深觉相见恨晚。

四兄弟义结金兰

  • 上海原本隶属江苏省,袁世凯在世时,为扼制当时的江苏都督冯国璋的势力扩张,划淞沪地区为中央直辖特别军区。
  • 王亚樵时年37岁,年龄最长,为大哥;胡抱一34岁为二弟;胡宗南28岁为三弟;戴春风27岁,排行老四。
  •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 此时戴春风还想不到,他最后能够在众多比他资格老的“前辈”中脱颖而出,得以执掌复兴社特务处,并一步步登上军统局掌门人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位仁兄——黄埔军校一期老大哥的提携。戴、胡两人从此结为终生不渝的挚友。

蒋中正和蒋志清

  • 北方的北洋政府,自齐卢之战爆发,奉系张作霖率17万大军入关,虽对江浙战场鞭长莫及,却直接导致第二次直奉战争的爆发。又因直系将领冯玉祥暗通奉系,战场倒戈,回师北京囚禁总统曹锟,与奉张联皖制直,北京政府瞬间易主,无军事实力的皖系段祺瑞被推出做了临时执政,实权掌控在实力强大的奉系手中。
  • 蒋中正则由黄埔军校校长,升任广州卫戍司令、党军第一军军长,并在1926年春升任军事委员会主席,逐步进入国民党高层领导集团。
  • 人们迷信其昭示的大吉大利、大富大贵,却也不会等着天上掉馅饼,正如戴春风。

小客栈遇同窗

  • 也正是由于这份深厚的友谊,多年后他对并不得志的毛人凤施以援手,先后将毛人凤的弟弟毛万里和他本人安排到特务处重要位置,从此改变了毛氏兄弟俩一生的命运,也为毛人凤后来成为戴笠的继承人埋下了契机。

那一夜别妻告友

  • 你们莫要小瞧他,他一旦运气好转,早晚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 “泛驾之马,跅弛之士”

难兄难弟相助

  • 为了勉励自己,他在填写报名表时,没有用学名“戴徵兰”,而是启用了一个新的名字:戴立。 三十而立,这是戴春风对自己的要求。这一年他刚好虚岁三十,他要从此建功立业,开始新的人生。

改名,再考一次

  • 也正是由于这种患难见真情的友谊,五年后戴春风成立特务处,首先将两位旧友招致麾下,两人也从此成为戴春风一生的亲信。
  • 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 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 他给自己的名又加了字:雨农,姓戴名笠字雨农。 改名字后重新报考,这次果然一路顺畅,发榜之日,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
  •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 值得庆幸的是,戴笠最终乘上了黄埔军校“末班车”。遗憾的是,“末班车”与“首班车”相比,失去了太多机会与优势。扛一面红旗回去,谈何容易!

转折,在那天清晨

  • 戴笠自进入军校后,总结屡次碰壁的教训,一改过去的张扬与外露,开始韬光养晦,不露圭角。他平日里敦默寡言,处处谦退,给人留下了朴讷敦厚的印象,甚至有人觉得他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 这二十几人的名单,就是戴笠提供给胡靖安的。 连队“清党”之后,戴笠结束蛰伏状态,开始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公开发表旗帜鲜明的政治言论。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雪窦寺,校长可识戴徵兰

  • 事实也正是如此,没有了共同的敌人,宁、汉、沪三派,即南京的李宗仁、武汉的汪精卫、上海的西山会议派,由同一战壕的战友旋即反目,互相倾轧,开始了重新洗牌。
  • 骑兵营全体官兵恳请校长收回成命,尽快复职,带领我们继续北伐!

浙省青年两精英

  • “古人云:莫以乘车轻戴笠。戴笠者,必大器晚成,后来居上。”
  • 为了帮戴笠解决生活问题,胡宗南决定介绍他去南京黄埔同学会毕业生调查处工作。这项工作工作量不大,每月有十几元报酬,不仅可以解决基本生活费,同时也有了广泛联系黄埔同学的机会,便于他搜集各方面情报,对其情报工作大有裨益。

元老与晚生

  • “革命,不以先后论资格,不以出身论贵贱。帮会是时代的产物,帮会中不乏仁人志士。我们加入帮会,就是为了团结帮会中的进步势力,将这部分人拉入革命阵营。”

春申门下三千客

  •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 乔家才多年后在台湾发表《为历史作见证》一文,回忆当时情况说:“供给情报最多的,就是戴笠,每天都交给我很厚的一个信封。”并感慨称,“戴笠真有本事,不知从哪里找来那么多的情报,假如没有他帮忙,胡靖安每天的报告恐怕就成问题,无法交卷了。”
  • 杜月笙与杨虎,早在“四一二政变”“清党”之役的前夜缔结金兰。当时是六兄弟结拜,是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与三位国民党高层杨虎、陈群、王柏龄,在杜公馆一楼的大厅里,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

当了组长,成了光杆司令

  • 1928年1月8日,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人生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他决定赌一把。

拦车投书险些丧命

  • 加。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马血还是人血

  • 人称戴笠是英雄,我以为是怪物。他因连日骑马,臀部为马鞍磨破,血迹殷然,竟不自觉,我见他状至疲惫,强留他于旅社,为他延医治疗。他原答应为我暂留,以待伤愈。不料他乘我外出,夤夜离去,复往前线工作。这种人醉心工作,连皮肉痛苦都能忘却,非怪物而何?

升迁,从候车室到办公室

  • 一个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就。

找了个私人助手

  • 我对戴先生的初步印象:两眼炯炯,蓄有神光,与人谈话或者独自寻思,头部常做偏状,遇事仔细精明,而气宇非凡,精神倍于常人。”
  • 锦上添花无人记,雪中送炭情意长

“富家公子”入信阳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长达16年之久的北洋军阀时代从此结束,中国进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深入虎穴,策反唐军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戴、张、吴北平三结义

  • 9月9日九时,阎锡山在北平怀仁堂宣誓就职;阎锡山、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等七人就任“国民政府”委员。——这就是人称“四九小朝廷”的短命“政府”。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东北军主力入关后,进驻平津,收编晋军,张学良接手华北地区政事,就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登时位高权重。为笼络张学良,同时掌握东北军情况,蒋介石指派戴笠作为他本人的私人代表,赴北平拜会张学良。
  • 数年的情报生涯,使戴笠养成凡事必先掌握情报的习惯,因此到北平后,他首先对张学良身边的人做了一番考察,然后先去拜见在警卫旅任团长的张学良的亲信吴泰勋。
  • 不久,在戴笠的提议下,戴、张、吴三人结为拜把兄弟。戴笠比张学良年长四岁,张学良比吴泰勋年长十岁,戴笠为兄,张学良为二弟,吴泰勋为三弟。

鸡鹅巷的“十人团”

  • 从义务情报员到单枪匹马跑情报,可谓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凭着一股韧劲、一种豁出去的狠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摸爬滚打,总算以卓有成效的业绩,赢得了蒋介石的信赖与器重。
  • 戴笠、徐亮、周伟龙、唐纵、张炎元、郑锡麟、胡天秋、马策、王天木、王孔安。 这就是戴笠特工组织的最早班底——十人团。
  • 多年的坎坷,磨平了他青涩年华中粗糙的棱角,诸如争强好胜、好出风头、自命不凡、夸夸其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甚至屡屡闯祸等,都或改变或收敛,以致磨炼得能屈能伸,能拿能放,能忍耐,能坚持,能吃苦,能拼命,这使同伴们对他充满信心,认定跟着他没错。
  • 以前更加拼命,常常夜以继日,甚至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

力行社的晚辈

  • 戴笠这一生都在庆幸的,就是西湖边上结识了胡宗南。正是有了胡宗南的鼎力相助,有了这个“天子第一门生”做后盾,他才能得以跻身力行社,才能在众多“前辈”的反对声中站稳脚跟,他的特务组织才有了长足发展的契机。
  • 力行社成立之后,为保密起见,随即建立了二级外围组织——“革命军人同志会”与“革命青年同志会”;紧接着又建立了三级外围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

受命中山陵

  • 首先,戴笠自逆境中走来,身上有股拼命三郎能吃苦敢玩命的拼劲,有股直面挫折百折不回的韧劲;同时沉毅谨慎,孜孜以求,不慕浮荣,正是“处近要,负重任,共机密”的特工首脑不可或缺的素质。
  • “士为知己者死”,在戴笠的辞典里是天经地义的。豫让漆身吞炭报智伯,戴笠为回报蒋介石,岂能在意项上人头!

从“洪公祠特训班”起步

  • 余誓以至诚,奉行三民主义,服从领袖命令,遵守团体纪律,尽忠职守,严守秘密。如违誓言,甘愿受最严厉制裁。谨誓。”
  • 只要不外出,只要能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大家一起吃饭,戴笠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许多的情报、计划、决策,是在餐桌上交流汇总和制订下来的。从此,聚餐这个习惯,跟随着戴笠由密查组到特务处,到军统局,一路沿袭下去。
  • 我戴雨农,从入住宏信学旅报考黄埔,到参加情报组、出入中原战场,再到成立密查组入驻鸡鹅巷、成立特务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位弟兄的鼎力相助。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大家虽非同胞兄弟,却是情同手足,日后还要仰仗大家,齐心协力,完成校长交给的各项任务。这杯酒,我敬各位仁兄,干!”
  • 一个是军统“三大杀手”之一陈恭澍,一个是“三大杀手”之一赵理君,另一个就是大半辈子都在看守张学良的刘乙光。其他较为有名的还有戚南谱、杨英、赵世瑞、翁光辉、喻耀离等。

拒同窗之“门外”

  • 其实大家都清楚戴笠心中的尺度,朋友就是朋友,下属就是下属。做朋友就不要成为上下级,成为上下级就再也做不了平起平坐的朋友

得了位电讯高人

  • 电讯班名称为“杭州电讯训练班”,又称“杭州特警班第六队”。戴笠亲任班主任,魏大铭任副班主任,教官都是魏大铭从外面请来的业内专家。管理上阵容强劲,队长、副队长、工作人员都是精挑细选的,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独当一面的军统高级技术特工。

是谁,刺蒋刺宋刺白川

  • 凡是好名好胜,不实在,不守本分,外表弄得很大,内容却很空虚,侈言标榜,而事实上没有做到,这些都是招摇。
  • 白川义则是抗战期间被击毙的日军最高长官。

四兄弟分道扬镳

  • 事实上,王亚樵并非看不清形势,也并非一意孤行反蒋到底,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刺蒋、刺宋都是他一人所为,若是有一天被蒋介石抓住把柄,他岂不是在劫难逃?因此考虑再三,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王老九两次逃脱

  • 戴笠虽终生反共,但对共产党人的工作作风、道德情操和严明纪律十分佩服

上庐山负荆请罪

  •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较量中再次败北

  • “亚樵与当局无归顺与否之存在,愿诸君代达。如执政当局苟能改变国策,从而停内战,释私怨,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亚樵当只身抵阙,负荆请罪。亚樵何去何从,在于当局,否则誓必周旋到底,悬首都门,又何足惜。”

又一名爱将登场

  • 戴笠何尝不知“攘外必先安内”不得人心,但“唯领袖之命是从”,是他追随蒋介石后至死不渝的信条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张敬尧,未见子弹飞

  • 信一个心理正常的人,绝对不会视杀人如吃菜。所以我要郑重地强调一句,千万不能忽视‘政治信仰’或‘工作信念’这项因素,因为这才是动力。

上海滩的密谋

  • 赵理君行动敏捷,处事果敢,临危不乱,是戴笠麾下又一员深受赏识的爱将,也是后来与陈恭澍、王天木齐名的军统“三大杀手”之一。
  • 王克全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后来名列军统“四小杀手”,与白世维齐名。

王子襄之死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国民饭店的枪声

  • 24日临行前,吉鸿昌口占五言绝句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1949年国民党大撤退时,因种种原因,郑恩普赴台,杨玉珊留在了大陆,从此牛郎织女隔海相望。郑恩普不久剃度出家,直到1980年,以近九十岁高龄“圆寂”;杨玉珊则不知所终。

王文“另辟蹊径”

  • 冯玉祥本有“倒戈将军”之称,石友三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后多次在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以及日本人之间改换门庭,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后来甚至联共又反共,把“有奶便是娘”这一混蛋逻辑演绎到了极致。

关押“乙地”无惊险

  • 戴笠脾气暴躁,大多是对身边勤务兵、副官以及老婆孩子;对一般下属,多是不怒自威,恩威并施;对外勤人员,更是极少动怒。

警报,福建要“出事”

  • 十九路军由此声名大振,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成为世人瞩目的民族英雄。
  • 11月20日,李济深等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废除“中华民国”年号,定1933年为“中华共和国”元年,以福州为首都;撤销孙中山遗像,摘掉青天白日国旗,改用上红下蓝中嵌五角黄星的新国旗。

唐纵捅了马蜂窝

  • 秘密运用公开,公开掩护秘密

特务处接管“调查科”

  • “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毛人凤加入“团体”

  •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 戴笠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胆魄与豪气,大刀阔斧,铁血柔肠;甚至耳朵根子发软;甚至急躁、莽撞,感情用事。毛人凤却是谨慎有加,心思缜密,思虑周全,处事稳重,与戴笠的个性刚好互补,所以后来戴笠在人才济济的军统,选择毛人凤主持军统内务。

邀来两位故旧

  •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王蒲臣到台湾后,著有《一代奇人戴笠将军》,其中用很大篇幅介绍戴笠的用人和戴笠领导下的工作特色:拼命精神

汪精卫遇刺,蒋介石躺枪

  • 蒋介石训人历来有讲究,那就是非亲信不训,反蒋派的任何下属绝无被训机会。

出师不利,被扣香港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盟兄金蝉脱壳

  • 政治犯不予引渡,是各国公认的一项国际法原则,这也是多年来内地“政治犯”逃到香港便可逍遥法外的原因。

“南天王”宝座被撼动

  • 汪精卫的改组派、孙科的太子派、古应芬和肖佛成的元老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李宗仁的桂系等

战争一触即发

  • 一些伺机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果然跃跃欲试,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迅疾联合负冀察军政全权的宋哲元,通电声援;云南省主席龙云,旋即下令封存中央银行钞票,停止收受通用,以经济手段给予两广声援;四川省主席刘湘,也乘机举兵,背离南京政府……
  • 1930年的中原大战,历时六个月之久,以中央军死伤9.5万人、反蒋联军死伤15万人的代价,成为民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牺牲最多的军阀混战。

郑介民“隔靴搔痒”

  • 戴笠有他的用人原则,那就是识人长短,用人之长,扬其长避其短。

撬动广东陆军

  • 锦上添花无人记,雪中送炭难忘怀

惊闻,校长下落不明

  •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 1936年12月12日清晨。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

蒋介石两进西安

  • “汉卿乃如此无识,可为心病”, “张学良要求带兵抗日,而不愿‘剿共’,此其作事无最后五分钟之坚定也”。可见蒋介石基于以往对张学良的看法,对张的意见并未提起重视。

张学良被逼无奈

  • 民国建立以来,自袁世凯以下,北洋大小军阀,无不假“共和”之名,倚仗手中军事实力,独霸一方。至蒋介石“统一中国”,也只是形式上的统一。统一之后的现状,一方面是蒋介石千方百计削弱与吞并各地方实力派;一方面是各地方实力派千方百计予以抵制,甚至“合纵连横”,以致混战此起彼伏,直到以中央军获胜的中原大战结束,其结果也只是武力压服,而非真正统一。
  • 蒋介石也在寻求与苏联结盟的机会,并秘密与中共谈判,寄希望于政治解决中共然后联俄抗日。

危急中请缨赴死

  • 龟玉毁于椟中,典守者之过也

告别部属家人

  • 古人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 慷慨死节易,从容就义难

送蒋,率性而为

  • 在放蒋问题上,张学良的率性而为再次显露无遗。

清算复兴社

  •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几个月后,蒋介石下令复兴社停止一切团体活动。1938年三青团成立,复兴社就此寿终正寝。复兴社成立六年,最终成就的只有后来居上的戴笠。

寻找替罪羊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时年34岁的特务队长刘乙光,从此与张学良结下不解之缘,大半辈子也只干了一件事——看守张学良,从大陆看到台湾,从看守和被看守的对立关系,看成了私交甚笃的朋友,刘乙光在这个位置上也一步步晋升为少将。

抢运日本军火

  • 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别动队血洒疆场

  • 戴笠赋予别动队的战斗原则,就是依据“不怕死”三个字制定的: 一、向最危险的方向行动。 二、国军前进时,别动队先行进入,以启胜利之机;国军撤退时,别动队负掩护破坏和潜伏搜集情报的任务,以减少撤退的困难与损害。 三、只讲战果,不顾牺牲。
  • “别动队多民间忠义之士,相从于危难之际,草创伊始,遽当大敌。彼辈既无薪俸之酬,亦无官职之荣,所凭以牺牲奋斗者,乃忠义之气使然。弟当以身率之,庶使聚心凝固,杀敌致果,岂可临危苟免,弃众而去?”

这一夜凄风苦雨

  • 将一个师的兵力缩减为一个团,显然压力骤增,而谢团兵力不足五百,为麻痹敌人,号称“八百”。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羁押杨虎城

  • 杨虎城坦陈:“我回来只为参加抗战,别无他求。宁可蒋负我,我不能负国家、民族,个人利害在所不计。”
  • 1949年9月,杨虎城夫妇在重庆松林坡被保密局杀害

何来的新仇旧恨

  •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组后,二处,即戴笠的特务处将升格并继续使用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牌子,简称“军统”;一处和三处,合并为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

头一回激怒校长

  • 介石被戴笠突如其来的这一跪吓了一跳,不禁怒责道: “你这是干什么?真是下贱!” “下贱”二字深深刺痛了戴笠。这一跪,有恳求,有忠诚,有对死者生命的尊重,有对生者生命的敬畏,唯独没有下贱!

漫长的复仇路

  • 直到戴笠飞机失事殒命四年后,陈仪最终被戴笠的接班人毛人凤送上了西天。

临训班“点将”

  • 戴笠召开全体学员大会,与全体学员见面,对全体学员分队点名。当每一位学员走到他面前时,他都要仔细观察其仪态,有时会提问一些问题。五百多名学生点名,整整点了一天。

武汉撤退有惊无险

  • 一个是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另一个就是有胆量,能吃苦,敢玩命。打“江山”时期与特务处时期自不待言,上海撤退,他走在最后;在敌已迫城的情况下再回南京,对潜伏人员做检查与指导;在安庆即

劝阻长沙“焦土抗战”

  • 新墙河成为日军难以逾越的防线——抗击日军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 长沙即将实施“焦土抗战”——焚城!

文夕大火谁之过

  • 这时大火已烧了三天三夜,千年古城付之一炬,两万多人葬身火海,百分之九十以上房屋被烧毁。

汪精卫要去哪里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武器源源到河内

  • 尤其作为负责人,只强调自己是外来人员的客观因素,主观上不做积极努力,

讲斤斗,兄弟闹掰

  • 早年的戴笠讲义气,重友情,也逞强好面子,时不时打肿脸充胖子;随着特务处的发展、军统的组建与壮大,戴笠越来越重视权力与威望。他将军统营造成一个大家庭,军统中人自上而下称军统为团体,“团体即家庭,同志如手足”是军统的口号。也就是说,军统是一个大家庭,戴笠是家长。

冯传庆被抓回

  • 这句话让戴笠想到了蒋介石的用人,亲近者多为黄埔系、江浙系,尤其身边侍卫、副官,皆为蒋介石的家乡奉化人,甚至很多是王世和这样沾亲带故的晚辈。

刘戈青安然回渝

  • 果然没过多久,朱山猿和包天擎一起来了。朱山猿是来陪死的,所以什么都没带;包天擎是来看望刘戈青的,知道这个地方有进无出,特地带了换洗衣服和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做好了蹲大狱的准备。

斗智,李士群失策

  • 人与人的交往,有时候不一定要有很深的交情,或者有什么利益可图,尤其对于感性或讲义气的人来说,意气相投或某方面的人格魅力,都有可能打动对方。
  • 天涯知遇,至感平生。此次匆匆南下,未克趋辕叩辞,至今引以为憾。此举无他,盖大丈夫言必有信,行必有果,是乃南归请罪,静候上级处分。先生爱我,俟国事安宁后,自当图报于他日……”

速成特务培训

  • 作为朋友,求同存异方能长久

戴杜联手,布局锄奸

  • 上海滩黑社会三大亨,在旧中国可谓闻名遐迩,这三人就是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杨虎“摆擂台”

  • 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防患于未然

刘原深被置险境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王绍谦善后

  • 被捕当天就急于倒戈相向,陈恭澍的反水比当年从北京逃跑还快,立功邀宠之迫切,令所有落水汉奸汗颜。

对李士群心存幻想

  • 谈对方,不是恭维,却要让对方感到十分受用。其实凡是对工作有帮助的人,无论同窗、朋友或其他人引荐的陌生人,无论是将对方变为下属,还是变为运用人员,或者在某件事上给予帮助,戴笠都会个个欣赏,对个个礼遇有加。不仅要调动对方对这个工作的热情,使其信心满满,更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然后高高兴兴地去出力、去卖命。

两个女人的“战术”

  •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以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的私德。

行李被劫,诬陷他人

  • 更重要的一点,杨惠敏不是普通人。她是“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泅渡苏州河为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的女“童军”。

快活神仙洞,落难女学生

  • 杨惠敏说:“胡蝶把我毁了,她毁了我一生灿烂的前程!她杀死了一颗赤忱火热的爱国心,她侮辱了我冒险献旗给八百壮士的壮举,她以小人之心伤害了正人君子的自尊……我恨死这无知的演戏的女人!”

谁毒杀了李士群

  • 冈村所投并非一般化学毒药,而是一种生物病毒——阿米巴菌,是日本人专门研究的残害中国人的生化武器(细菌武器)之一,没想到用在了为他们卖命的汉奸身上。这种病毒是从患霍乱的老鼠粪便中培养出来的,一旦吃进去,就会迅速繁殖,但要36个小时之后才会出现症状,即上吐下泻,直至死亡,没有解药。

十年庆典“玩大了”

  • 戴笠很清楚,即使他像出任特务处处长之初那样提着脑袋追随蒋介石,也寻不回当年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龙门阙下三尊佛

  • 其实在1943年秋,戴笠就曾与胡宗南、汤恩伯相会于洛阳,三人在洛阳城南25里的龙门石窟合作《七绝》一首以明志。诗曰: 
 龙门阙下三尊佛,眼底烟云理乱丝。 但愿乾坤能人掌,危舟此日共扶持。

追赠中将,尽享哀荣

  • 倘若戴笠不死,蒋介石会对他这般爱护吗?或许人没了才会想到他的好,失去了才会觉得珍贵;抑或用人之际才会想到此人的重要。
  • 戴笠在世时,蒋介石担心尾大不掉;戴笠不在了,蒋介石最担心的是没有人能全盘统领这个庞大的摊子。
  • 最终,毛人凤接过了戴笠的衣钵,于1947年年底就任保密局局长。此时的原军统家业仅相当于抗战爆发前特务处时期的规模。
  • 戴笠死后,胡蝶又回到丈夫潘有声身边,移居香港,终老加拿大。陈华也在戴笠死后不久赴香港定居,开了一家理发店谋生,最终老死香港。
  • 蓝月喜直到1949年5月逝世,不知儿子已先她而去。戴笠的弟弟戴春榜与儿子戴藏宜,因处理戴母丧事未及时逃走,被人民政府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