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
德内拉·梅多斯
版权信息
- 书名:系统之美作者:(美)德内拉·梅多斯译者:邱昭良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8
作者简介
- 徳内拉•梅多斯世界上最伟大的系统思考大师之一,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是知名的"世界模型Ⅲ"的主创人员,也是“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
译者简介
- 著有《系统思考实践篇》《学习型组织新实践》《学习型组织新思维》,译著包括《系统思考》《情景规划》《欣赏式探询》等。
各方赞誉
- 系统思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驭繁的智慧。决策者唯有深刻领悟系统思考的精髓,才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 系统思考能力是企业家和公共事务管理者等决策者最亟需提升的一项核心能力
- 系统思考虽然是出自于系统动力学的思维工具,其哲学基础却源于东西方探询真善美深处的智慧。
- 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活的系统,不仅需要逻辑分析,也离不开艺术、直觉、爱与慈悲等智慧。我们必须注重心与物的平衡、左脑和右脑的平衡,冷静洞悉系统的动态性、整体性和规律性。
- “会干活”的前提是“会思考”
- 其影响方式就如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寂静的春天》一书教会人类理解生态系统的本质一样。
- 我始终感受得到大多数决策者和合格的系统思考者之间的巨大差距。
- 学习如何在系统中思考,已经成为实现变革的基本素质之一。本书是系统思考领域最好的一本书。
- 她几乎对于任何问题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潜在的本质,并发现新的问题
- 本书清晰易读,有助于各行各业的读者把握我们这个复杂世界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并善加利用。
- 本书是过去十年间系统思考领域10部必读著作之首。
献词 献给世界的复杂性
- 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口和消费的持续增长可能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而后者正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对经济增长不加节制的追求也可能导致很多本地、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最终陷入瘫痪。
- 不论是大系统,还是小系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原理。只有理解了系统的各种行为特征,我们才能顺势而为,正确地引领系统产生持续的变革,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上。
- 如果能够洞悉社会、文化系统的内在结构和运作机理,我们就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 之所以选择保留这些案例,是因为它们给我们的启示至今仍然像当初一样深刻、有效,一点儿也没过时或失效,很多甚至已经被时间所验证。
- 一旦我们开始把各种相关的日常事件联系起来,并且透过事件察觉到背后的某个趋势,而这些趋势又是潜在的系统结构的外在征兆,我们就已经具备了系统思考的能力。
导读 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 “系统思考缺乏症”的五种典型症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看现象,不见本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前言
- 即使你的工厂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还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另一家。如果一场革命摧毁了旧政府,但新政府思想和行为的系统模式没有变化,它就仍然难逃再次被推翻的命运。关于系统,我们很多人经常挂在嘴上,但几乎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 杰伊·福瑞斯特(Jay Forrester)
- 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是我的学生,后来则成为了我的老师。
- 真正的系统思考从来都是超越学科和文化的,同时也可以跨越历史。
- 我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你对系统思考感兴趣;而我的另一个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你具备基本的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的能力——不管你在阅读本书前后是否接受过正式的系统训练。
引言 系统多棱镜
- 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通常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在由一系列复杂系统构成的动态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不能只是解决问题,而应善于管理混乱的局势。
无处不在的系统
-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例如人、细胞、分子等。系统可能受外力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而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就是系统的特征。
重塑系统,发现更大的世界
- 系统的内在结构决定了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行为特征。只有重新找回人们的直觉,停止相互指责和抱怨,看清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恰恰是问题的根源,找到重塑系统结构的勇气和智慧,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找到属于你的系统之美
- 不能只通过了解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认识系统整体的行为。
第1章 系统之基础
- 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 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即使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第2章 系统大观园
-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
- 模型的价值不取决于它的驱动情景是否真实(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对此给出肯定的答案),而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行为模式。
- 在呈指数级成长的实体系统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增强回路,正是它(或它们)驱动着系统的成长;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调节回路,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地增长下去。
第3章 系统之美:系统的3大特征
- 层次性是系统的伟大发明,不只是因为它们使系统更加稳定和有适应力,而且因为它们减少了信息量,使得系统各部分更容易记录和跟进。
第4章 系统之奇:系统的6大障碍
- 我们太沉迷于系统产生出来的事件,却很少关注系统行为的历史,也不善于从后者中发现线索,去揭示潜在的系统结构。要知道,系统结构才是系统行为与事件产生和演进的根源所在。
- 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从而使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第5章 系统之危与机: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
- 应对“政策阻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设法将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协调一致,通常是设立一个更大的总体目标,让所有参与者突破各自的有限理性。
- 对于目标侵蚀,有两个对策: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二是不断地将目标与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
- 陷阱4:竞争升级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由于竞争升级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速度导致竞争激化。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将是一方被击倒或两败俱伤。对策应对这一陷阱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陷入这一结构之中。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的运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 竞争的赢家获得了有利条件,从而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增强回路,系统中的参与者会迅速被分化为两类:赢家和输家。前者的发展越来越好;后者则越来越差。
- 陷阱5:富者愈富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对策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例如施舍、馈赠、税赋调节、转移支付等);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或产生偏差。
- 陷阱6:转嫁负担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对策应对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 陷阱8:目标错位
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
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第6章 系统之杠杆点: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
- 第6章 系统之杠杆点: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
- 一般管理者都能很准确地定义当前的问题,识别这些问题产生的系统结构,并基本能够猜中到哪里去寻找“杠杆点”——也就是说,在系统中的某处施加一个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转变。
-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福瑞斯特教授开发了一个计算机模型,并找出了一个明确的杠杆点:增长。
- 复杂系统的特征之一是“违反直觉的”,而寻找和撬动杠杆点也通常不能靠直觉。
- 既然时间延迟无法消除,那么,放慢系统的增长速度,使得技术和价格可以与增长保持一致,将具有更大的杠杆作用。
-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内心认识到各种范式的存在,并将这一点也视为一种范式,以赤子之心对待整体现实。这样才能进入一种“空”(not-knowing)的状态,进入佛教所讲的“开悟”境界。
第7章 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
- 系统之思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它可以被想象,并在人们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系统不可以被控制,但它们可以被设计和重构。
- 增强系统的“内在责任”,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其行为
系统原理概要
- 系统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中的很多相互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
●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是它的功能或目标,而这常常是系统行为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结构影响行为)。系统行为是系统随着时间流逝展现出来的一系列事件。
常见的系统陷阱与对策
- 目标侵蚀(Drift to Low Performance)
陷阱:绩效标准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对策: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变化,但由于运转方向不同,便能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做得越来越好。
采取干预措施的杠杆点
- 采取干预措施的杠杆点12.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11.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10.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9.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8.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7.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6.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5.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
系统世界的生存法则
- 系统世界的生存法则1.跟上系统的节拍。2.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4.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5.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6.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7.追求整体利益。8.聆听系统的智慧。9.界定系统的职责。10.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模型公式
- 本书中的模型都是用STELLA建模软件创建的,该软件由isee systems(原名为High Performance Systems)公司出品。
译者后记
- 一方面要靠使命感支撑着自己度过一段苦行僧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在高强度地深入学习、思索、领悟和提升的过程
- 达到“全面思考”、“深入思考”、“动态思考”、“整体思考”的境界,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超越一个个孤立的事件看到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来龙去脉,超越本位或局部看到相互关联的整体,对事物运作的内在机理、关键要素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等建立较为清晰的认识。
-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
- 知名的“世界模型Ⅲ”的主创人员、《增长的极限》第一作者